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习题册(第六版 下册) 参考答案第一单元1 雨中登泰山 1、 基础知识 1C2C3A4A5(1)不是 就是 (2)不但 还 (3)只有 才 (4)不管 都6李健吾 登泰山而小天下 会当凌绝顶二、课文理解1B2D三、语段精读(一)1B2B3D4C5D6白纱比喻水气 花纹比喻水流(二)1本小题选项设计有误,正确答案为(4)(5)(1)(2)(6)(3)。 也可让学生将C 选项中的(1)(5)顺序颠倒,这样就可选C 。2B3A14C四、拓展训练1(1) (2) (3)2这些事物可以形容日出时色彩的浓郁、变幻和奇丽,把光的色彩表现得更加强烈而鲜明,更能引起美的想象。3用这些动物来比喻,显示了一种极其活跃,而又变幻莫测的日出动态过程,更好地描写了日出时候景色的奇丽。2 故都的秋一、基础知识1B2(1)冷落、寂寞 (2)着,穿(衣) (3)抑止 (4)古时指到了暮年仍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长久3C4(1)排比 (2)比喻 (3)拟人 (4)反问5(1)创造社 沉沦 (2)秋尽江南草木凋 (3)欧阳修 秋声赋二、课文理解1秋晨静观 秋槐落蕊 秋蝉残鸣 雨后话凉 秋枣奇树(意思答对即可)。2这样写,就把自己对于秋的感受提高到一个理性的高度,抒发对于北国之秋的特殊情感。这段文字的中心句:“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3C三、语段精读(一)1B2A3C4C25C(二)1B2A3C4C5C(三)1南国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2对比手法。3排比句“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从多个角度说明南方之秋“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排比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酣畅淋漓地对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进行对比描写。比喻句“南国之秋,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表现了南方之秋秋味的平淡、稀薄、柔软和范围的狭小,北国之秋秋味的浓烈、厚实、刚强和范围的广大。四、拓展训练1“北方的秋季也特别的觉得长,而秋天的回味,也更觉得比别处来得浓厚。”2北平的秋郊视野高阔,金风肃杀,色彩浓烈,表现出十足的秋味,令人百看不厌,回味无穷。3北平的秋天更能给人以草木摇落、金风肃杀之感,更能给人以严肃、凄凉、沉静之感。4A3 都江堰一、基础知识1庇 邈 濡 缮 浚 圭 韬 遴 嚣 锸 隅 掬 睽睽2垣:矮墙,也泛指墙,多指废墟。3邈远:年代久远;历史悠长。隅:角落。圭臬:古代测日影的仪器。后来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衮衮,相继不绝。浚理:疏通治理。3D4B5文化 散文 文化苦旅 山居笔记二、课文理解1C (通过表现都江堰的低调与实用来展示其伟大)2D三、语段精读(一)1B C A2作者总的态度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作者这样说的原因是: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3长城为我们生存的星球留下了一种人类意志力的骄傲。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使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为我们的民族提供庇护和濡养。4将都江堰比喻为乡间母亲,显示了它不炫耀、无所求、默默地奉献的精神。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刻画出都江堰的本质特征:它像母亲一样滋润和濡养着中华民族。5“长城的文明是一种僵硬的雕塑”,是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它的文明是一种灵动的生活”,是指都江堰直到今天依然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将一直延续下去。(二)1一是把一批批有所执持的学者遴选为无所专攻的官僚;二是让有所执持的学者因官位而成为实践科学家。2在李冰看来,当官就是要做事儿。这位市长只在名片上印自己的专业技术职务,这与李冰的治政理念一致。43“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是指把为民造福作为从政的职责。4“长锸”代指为民造福,为民消灾的政治理念和实干精神。“金杖玉玺”是权力的象征,“铁戟钢锤”武力的象征,二者代表的观点是:做官就是为了权势、金钱、地位,就可以进行算计、倾轧、拼杀和征战。说李冰失败了,是说李冰不受统治者喜欢,被派到边远的蜀地任郡守;说他胜利了,是因为李冰坚持为政要为民办事,他们父子修建的都江堰千百年来一直灌溉着中华民族,他的功勋与人品深受人民爱戴,他符合人民对好官的评判标准。5这句话采用了类比的手法,高度评价李冰主持绘制水系图谱的难度及其意义。6李冰的学问(成果),渗透着利民富国的思想,造就了都江堰的辉煌,当然水汽淋漓,永远滋润着中华大地。后辈的那些受统治阶级喜欢的看似堂皇的大部头著作早已腐朽不堪,没有任何价值。7指李冰的学问具体、朴实,以人为中心,处处为人民的生计着想。8他对后世的影响力仍然存在,泽被千秋,精神永存。四、拓展训练1D2D3B4C4 故乡的野菜一、基础知识1(1)xng (2)zn (3)cun (4)yu (5)pi (6)f2(1)风雅:文雅、雅致的意思,即富有文学、文化意味。(2)游:玩耍。斯:代词,这里。(3)三春:这里指春季第三个月。繁华:这里是“盛开”的意思。(4)侵:接近。(5)弗:吴方言常用字,表示不。5(6)瀹:煮。(7)习见:常见。(8)姣姣:漂亮的女孩。3作 翻译 自己的园地 雨天的书二、课文理解1“我的故乡不止一个”;故乡和我的关系也不像“亲属”般亲密。作者这样说的用意是:欲扬先抑,突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2(略)三、语段精读1引出作者对故乡的野菜、童年的生活及有关民俗的回忆。2这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故乡妇孺采菜图,把乡间一种枯燥无味的劳作形容得意兴盎然,给人一种温馨、和谐的感觉,自然而然表现浓浓的思乡之情。3增添了文章的趣味,同时表达了对故乡的怀想和对童年生活的眷恋。4引用的好处:一是以古证今;二是把吴地和浙东一带民俗提高到了文化史的层次,从而将古今打成一片,增加了文章的雅趣。四、拓展训练1作者写了鸡、鸭、鸽子、麻雀、啄木的呜叫。因为这些鸣叫声都不能报春。2一是引用斯密士的鸟的生活与故事的中记载,说明第三鸟属于猫头鹰之类;二是说观颓道人的小演雅中没有记载猫头鹰的鸣叫,说明古人视之为不祥物;三是引用诗人谢勒的话,表明作者喜欢它们的叫声。3作者不喜欢乌老鸦的叫声,因为它“一点风雅气也没有,而且是通年噪聒,不知道他是哪一季的鸟”;对麻雀、啄木鸟的叫声勉强还能够接受,因为“在那琐碎和干枯之中到底还含一些春气”。4表达到作者对报春小鸟鸣声的怀想。5 职 业一、基础知识61C2D3A4受戒 大淖记事二、课文理解1C2B三、语段精读1意在表现男孩“看马”的专注与投入,表明他好奇心强,童心未泯。2尽职尽责,不忘工作。3年纪虽小,却没有了玩耍的自由,要承受不该承受的大人的负担,每天需要劳动。4前者是工作,是谋生的手段,后者是游戏、玩耍;前者是老板要求的,不喊不行,后者是自由自在的;前者是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后者是暂时的解脱;前者是机械枯燥的,后者是活泼开心。(能写出一两点即可)四、拓展训练1写了一个叫刘小红的女孩子和一个卖熟藕的老头之间的忘年交情谊。2王老是一位孤苦、勤劳、淳朴(如写善良、本分等也对)的社会底层劳动者3这句话是指人间美好的情感是永远不会消失的。4D第二单元6 神奇的极光一、基础知识1魆 曳 萦 皓 陨 竭 遁 覆72B3A二、课文理解1“极光是出现在南北半球高纬地区的高空大气的产电辐射现象”;或“极光是进入高空大气的太阳风聚集在地磁的极区上空,造成的一种大气发光现象”。(意思答对即可)2课文由神话传说引出说明对象极光,然后描述极光的形状、亮度、色彩,最后解释它的成因及形成条件,是按照由感性到理性,由现象到本质的顺序写作的。三、语段精读(一)1B2这段文字采用了分类别的方法,说明极光有各种各样不同的形状。3说明极光运动能造成瞬息万变的奇妙景象。4把自然界比喻成魔术大师,是为了说明极光变化莫测,景象壮观。把自然界比喻成超级画家,是为了说明极光的色彩丰富彩,令人叹为观止。(二)1A2是为了说明极光的成因。这样写,将复杂而深奥的科学道理说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3D四、拓展训练1A2D3C4B7 动物游戏之谜一、基础知识81嬉 坠 聒 鳍 契 厮 舀 嚼 馈 峭2A3本题因排版时去掉了句末的标点,导致答案有误。要在A 、B 两个选项后面加上句号,C 选项后面加上问号,D 选项句末的“演习”后加句号(写在引号前),这样即可选B 。4C 二、课文理解 1先列举动物游戏的一些现象,然后介绍动物游戏的类型及特征,最后介绍人们对动物游戏目的的几种看法。全文按照先摆现象,再深入地分析探究原因的顺序写作的。2“学习说”是关于动物为什么游戏的一种假说,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三、语段精读(一)1B2D3“演习说”是关于动物为什么游戏的一种假说,这种观点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4论证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无关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说明“演习说”的漏洞。四、拓展训练1注射“溶瘤病毒”使肿瘤溶解2加热肿瘤部位产生热克体蛋白3热克体蛋白训练免疫系统消除肿瘤残部8 千篇一律与千变万化一、基础知识1A2(1)宗旨、目的 (2)胜境,优美的境界 (3)看 (4)突出的 (5)类93D4(1)建筑 建筑史学 人民大会堂 国徽 (2)舒伯特 (3)知鱼之乐二、课文理解1“千篇一律”指的是艺术创作中的重复;“千变万化”指的是艺术创作中的变化。2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三、语段精读1在时间持续的同时,空间也连续着“流动”。2空间与时间、重复与变化的辩证统一。3整齐和谐的美感。4混乱不堪(或杂乱无章)。5从“大同小异”的角度进一步说明“千篇一律”的审美规律。四、拓展训练1C2动态美;造型美;构图美。9 森林写意 一、基础知识1兢兢 奢 阿房 沧 褶 涵 蛰 瞠 藉2(1)被古人尊崇为典范的著作(2)山头的树木被砍光(3)历来的制度、事迹(4)瞪着眼睛看(5)自然界的规律3C4B二、课文理解1写意,是国画的一种画法,用笔不苛求工细,注重神态的表现和情趣的抒发。课文以写意为题,并不单单是为了简练地介绍森林,更重要的是通过对森林某些方面的生动描述,勾勒森林的精神、内涵和价 10值,表达自己的领悟和慨叹。全文采用文艺性的笔调来写,很好地体现了“写意”的风格。2第一,人类,以及土地、庄园、农作物,因为有了森林的庇护而祥瑞、安宁。第二,森林是博大的,它是物种宝库,动物的天堂。第三,森林是无法描绘的,更是无法替代的。三、语段精读 1D2第一,语言明快流畅,使文章“写意”的特色更加明显;第二,采用排比段,语气强烈,感情丰富,含蓄而深沉地表现了森林生生不息,给人类带来庇护和关爱。3这里是比喻的说法,因为森林长久地守望和庇护着人类,像人类的“父亲和母亲”。作者意在提醒人们对森林要怀有感恩之情,爱护之情。4森林可以朝朝夕夕、年复一年、几百年上千年地护卫着人类,不仅是过去、现在,还包括未来。四、拓展训练1写冬景是为了把莺置于具体季节的背景之下,像舞台人物的出场一样,先有一个造声势的过程。2作者运用了排比、拟人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冬景。特别是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所描写的动植物“活”起来,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处于特定季节中动植物的生态特征。3它的主要特点有:喜爱唱歌、活泼好动、生性胆小、无忧无虑。最突出的特点是喜爱唱歌。4这一结语是作者无限感慨的自然流露。汲汲奔忙于这个俗世,为争名逐利而苦费心计的人们,面对这样的幸福鸟的歌唱,面对这样美妙的文字,是该好好反思一下了。10 中秋月一、基础知识 1D2(1)刚巧 (2)争论,辩论 (3)认为 (4)到了 (5)11热水 (6)判定,判断 (7)手掌的老茧 脚底的老茧3(1)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2)南宋吴自牧梦梁录。(3)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八的标题是“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4)唐代韩愈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有酒不饮奈明何?”4竺可桢 气象 二、课文理解1作者对中秋的日期、中秋月的亮度和大小以及中秋月备受国人钟爱的原因等作了解释,目的是要纠正人们关于中秋月的一些不科学的认识,还原中秋月的真实面目。2作者通过图表的形式,将杭州1948年上元节和中秋节月出的时间作了对比。这样写,直观明了。三、语段精读 1月亮的亮度甚小。2一是月光的多少是和离地平角度的大小的正弦成正比的。角度越小,离天顶越远,亮度越小。二是空气的厚度,影响到达地面的月光。月亮离开天顶越远,所经过的空气层越厚,到达地面的月光越少。3月亮与地平的角度(度) 空气层厚度(倍数)4 12510 5530 290 1月亮与地平角度越大,所经过的空气层愈薄,包含的科学道理被空气所吸收、反射的光线愈少,到达地面的月光自然愈多4“满月最亮之时,实在冬至前后(即阴历十一月十五日左右)。” 5云量和湿度也是影响月光亮度的因素。我国各地仲冬时云量和湿度比中秋前后小,所以月光亮度高,气候更为明爽。四、拓展训练121“这些”指代古人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以及古代秋天报拜土地神的遗俗。2“屐痕”指中秋节历经千年的演变过程。3梦想的具体内容是:思念、团圆、不能停止的渴望(追求,飞天的梦)。4D第三单元11 人人皆可为国王一、基础知识1役 爵 膜 俨 吭 魄 肆 銮 蚱 彩 2(1)放开嗓子大声歌唱。(2)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了补偿。(3)古代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以示平等。后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可以抗衡。3B4(1)梁衡 (2)莫非王土 莫非王臣 (3)柳永 二、课文理解1不论是谁,只要努力,都能在自己领域里取得成功,从而获得精神上的满足。2B 三、语段精读1指代尊贵而荣耀的待遇。 2某一领域的高手。3通过刻画其得意的神情,表明在三节棍的小王国里“他就是国王”。4 段号观点(分论点)举了哪些人物的例子13每一个成功者都可以在第段 自己的王国里尽享自己臣民的膜拜。 当一个人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时,他仍然可以第段 反败为王。在日常生活中更是人人可以为王。 四、拓展训练 1做人要有人格。举了“歌星、球星”“作家、画家”“学者、教授”“幼儿园的阿姨、小学校的教师”“牧羊人”等成功者的事例。以柳永“在艺术王国里与金銮殿上的皇帝分庭抗礼”、林则徐“在人格王国里被推举为王”为例。 举了用草编小动物的年轻人和玩三节棍的老者两个例子。2一是对比论证,将人格与外貌、才智对比,论述人格的重要性;二是举例论证,举雷锋的例子,论证人格比外貌、才智重要。3按既定的规矩做事 按既定的方向走路4人格是精神,精神可以变物质,甚至可以发挥出超物质的力量。人格是信念,信念既成,就不是一个人的事,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会形成一个群体,一个民族,乃至全社会公认的规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5文章号召我们做人先从人格做起。12 天堂与地狱比邻一、基础知识1肴 磐 剔 忱 缛(r ,习题册上的拼音需要改动) 2(1)厚而大的石头。(2)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这里比喻烦琐多余的事项。 3因为 而4美 石油大王 留给儿子的38封信 二、课文理解引用寓言故事,论述工作是一项特权 通过亲身经历,论述工作是一种信念14讲述三个石匠的故事,论述工作是一种态度 叮嘱儿子,要视工作为一种乐趣 三、语段精读1现身说法,更具有说服力。2“我们劳苦的最高报酬,不在于我们所获得的,而在于我们会因此成为什么。”3因为作者在他们的公司里得到了锻炼,养成了作为商人必须具备的能力与素养。四、拓展训练1“劳动可以帮助我们战胜欲望,磨炼心性,培养人格。”(或工作“发挥了陶冶人格、磨炼心性、提升灵魂层次的作用”。)2“努力工作,心无旁骛地投入眼前的工作。”(或“以全部的精神投入每天的工作”,或“全神贯注于一件事,对工作努力不懈”。)3“每天辛苦流汗,灰头土脸埋首农事的“田地里的精进”。 4开头连用两个问句,具有引发读者注意,调动读者思维的作用。不能改。这个反问句是在上文蓄势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把本来已确定的思想表现得更加鲜明、强烈。13 成功离你有多远一、基础知识 1B 2C 3D 4C 二、课文理解1印度某管理学院的学生。这篇演讲的内容是介绍自己职业成功的经验,目的是为了给年轻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参考。2思路清晰,主题明确,便于听众把握,而且小标题本身就是富有哲理的箴言、警句,是迈向成功的行动指南,对听众有启发意义。三、语段精读1作者认为当时放弃专业改做营销,不仅学无所用,而且有失脸15面。2非常懊丧,但还是听从了安排。3适应了。作者后来担任仓库发货员或财务部开票员时对基层工作已经习以为常。4“因为只有这样,你们才能真正了解一个公司,理解工作的实质,认识到一个大企业的发展是离不开这些不起眼的工作的。” 四、拓展训练1人的创造使它们成百上千倍地提高了自身的价值,作者以此为据,引出反问,表明自己的观点态度“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2作者以一颗麦粒的成长为喻,激励自己要有人生目标,要坚信自己,不断超越自己,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作者还把麦粒的命运与成长与自己的命运与发展作对比,表明人选择自己命运的能力。3文章主体部分将一颗麦粒的成长与自己的奋斗联系起来写,麦粒从种植、发芽长叶、吐穗、结实,有好几个阶段;个人价值的实现从制订目标、追逐目标、实现目标,到再确定一个更高的目标,也有好几个阶段,“今天我要加倍重视自己的价值”这句话穿插在对这几个阶段的叙述中,起到了逐层深入、强化信念的作用。14 看吧!我终于办到了一、基础知识 1D 2A 3刘墉 二、课文理解1压力无处不在,当一个人面对压力时,只要坚定信念,就一定能冲破压力,取得事业的成功。2(1)高压之下能生存。(2)对在压力之下退缩的人表示感慨。 (3)痛斥那些面对恐惧任凭宰割的人。 (4)面对压力应采取的对策和办法。16(5)压力和困难是可以战胜的。 三、语段精读 1D 2C3因为他的胜利让观众对他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和期待,这给他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四、拓展训练1(1)性急草率 (2)谨小慎微 (3)坚韧顽强 (4)脆弱寡谋2我们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变得精彩,因此也有责任让他人的人生变得精彩。观他人的“人生的棋局”,适时地提个醒,做个参谋,能使其少出错儿,这是一件与人为善的大好事;而且,我们在关键的时候也需要他们的提醒和参谋。3珍爱生命,使有限的生命和有限的精力发出最大限度的光和热。 4(略)15 同事一、基础知识 1A2(1)鲜明、整洁的样子 (2)正经严肃的面貌 (3)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4)反感,抵制 (5)用作动词,居住 (6)欺骗3A 二、课文理解1甲:衣冠楚楚,道貌岸然。 乙:好发奇谈怪论,好吐尖酸刻薄语。 丙:居高临下,狐假虎威。 丁:有些清高,有些傲慢。 戊:忍辱负重,孜孜不倦。 2B 3(略)17三、拓展训练1其心理根源是:希望“获得他人的敬佩和认可”。2不能,第段将谦让豁达者与妄自尊大者的人际交际情况进行对比,第段则在此基础上剖析人们不喜欢妄自尊大者的原因。3当我们表现得比别人优越时,别人就会有种自卑感,产生羡慕和嫉妒;当我们表现得谦虚时,对方就会有一种重要人物的满足感,从而愿意与你接触。4从生理机能上讲,正常人之所以比白痴有智力,是因为甲状腺中碘含量的正常;而这点碘的价格很便宜。卡耐基劝告诉人们,不要显示自己的优越性,有人给你搞点破坏,你就会遇到致命危险。第四单元16 药一、基础知识 1B 2D 3D 4C5(1)D (2)B (3)A (4)E 6A 二、课文理解 1C 2D 三、语段精读 (一) 1A 2C 3D 4B 5B18(二) 1外貌 语言 2康大叔 侧面3康大叔之流是封建爪牙,代表着封建王朝的权威和秩序,所以这些人当着康大叔说话时要“笑嘻嘻地听”、“恭恭敬敬地听”。华大妈因为康大叔提供了一块人血馒头,格外感激,所以要格外“加上一个橄榄”。这“笑”和“敬”的后面隐藏着“怕”。(三) 1 人物 个性特征 对革命者的态度2 人物 夏三爷 阿义 夏瑜四、拓展训练1起因:因为生计关系,我到S 门去,雇了一辆人力车。结果:车夫被留在巡警分驻所, 我请巡警转交车夫一大把铜元之后离开了。2外貌、动作、语言描写。 3C4【A 】处的描写,烘托了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高大形象。 【B 】处的描写,用安静的环境来烘托“我”此时复杂的心理活动。 5赞美车夫对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表现了“我”自我批评(自愧自省)的意识。身份 夏瑜伯父 牢头 革命者人物形象 圆滑、阴险 凶残、贪婪革命目标明确,意志坚定,英勇顽强。康大叔 驼背五少爷 花白胡子 C GA FB E二十多岁的人D E17 荷花淀一、基础知识1(1)du (2)di n (3)bn (4)qi (5)hn (6)19f2(1)收拾、准备(礼物、行装等)。 (2)这里是高兴的意思。(3)比喻表面上好像已分开,实际上仍牵挂着(多指在爱情上)。 (4)粗暴,凶暴。3(1)比拟(拟物) (2)借代 (3)比喻(暗喻) (4)比拟(拟物)4孙犁 白洋淀纪事 白洋淀(荷花淀) 二、课文理解1时间 水生嫂等青年妇女的成长过程 送夫参军(或夫妻话别) 探夫遇敌 战火洗礼(或助夫杀敌)2(1)D (2)C (3)D 三、语段精读 (一)1表现了他朴实、精干的游击战士形象。 2D3(1)这一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内心复杂而激烈的情感活动:丈夫第二天就要到大部队上去,几年来夫妻恩爱,如今却要分离;家中生产生活的担子沉重;上前线前途莫测,水生嫂一下子难以接受这一事实,所以手指“震动”了一下;但她毕竟是一个识大体,明大义的女人,很快地把一个手指放在嘴里“吮”了一下,她用这个动作迅速平衡了自己的情绪,不让这种感情过分流露出来。(2)“低着头”表现了水生嫂是一个传统、贤惠的妇女,她对丈夫是很顺从的。“你总是很积极”,包含了一丝嗔怪,但没有反对丈夫第一个举手报名的意思。(3)表明她对丈夫的依恋,也是想她想听取丈夫的建议。 (4)水生嫂虽然舍不得丈夫离开自己,但她对丈夫的行为是支持的。水生理解了她的“难处”,她的“鼻子里有些酸”,对丈夫体贴自己的心意感到欣慰。4D (二)201D2C D A B 3C 4B 四、迁移训练 1B 2A 3C 4C18 群英会蒋干中计一、基础知识1将D 选项拼音改在shng,选D 。 2C3. (1)我该想个什么办法打败他呢? (2)公瑾,分别以来你一向都好吗?(3)你看我们东吴的粮草是不是准备得很充足啊? (4)表面上是君臣的名分,实际上彼此有骨肉一样的恩情。 (5)周瑜胸怀大志,风度高雅,不是几句话就能打动的。 4C 二、课文理解 1B 2D 3(略) 三、语段精读1一见面,周瑜即点破其来意,以堵蒋干之嘴。当众宣布“此吾同窗契友也不是曹家说客”;又令太史慈做监酒:“如有提起曹操与东吴军旅之事者,即斩之”,使蒋干不敢多言。2出迎和大张筵席时,显示兵将实力。筵席之后,“引干到帐后”看粮草,显示其兵精粮足。席间“言志”,表示自己对孙权的忠诚,说明东吴人心的团结,使蒋干不敢再提劝降之事。213B (有意夸耀自己功业成就,傲视蒋干,使他不敢游说) 4A 四、拓展训练1此处是曹操请蒋干游说周瑜,课文是蒋干自荐主动请行 2此处写蒋干,“有仪容,以才辩见称”;课文中的蒋干志大才疏,愚蠢胆怯3“子翼良苦,远涉江湖,为曹氏作说客耶?”19 边 城一、基础知识 1B 2D 3C A B4本题各选项均正确。 二、课文理解1(1)茶峒 (2)翠翠 (3)天保 傩送 天保 傩送 (4)老船夫(祖父)2(1)湘西的青山绿水(或景色美、环境美) (2)边民淳朴的风情(或风情美) (3)祖孙相依为命的亲情(或亲情美) (4)翠翠纯真的初恋之情(或爱情美) 三、语段精读 (一)1精明强干;不霸道,爱孩子,说话算数;讲义气,把帮助他人远离患难作为自己不可逃避的责任。2救人于危难之中,在边城人看来,是不可推卸的责任。它表现了边城百姓善良、淳朴的性格和义勇的精神。3C (二)1因为翠翠和祖父一样,并不爱财,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 2可以感受到边城地区淳朴的民风。223祖父的“狡猾”体现在留下了卖皮纸的年轻人一个铜子,却送给他一把烟叶。“狡猾”,在这里并不是贬义词,祖父不计报酬,对别人给他的钱,他设法偿还。“狡猾”是祖父淳朴的表现。4意思是说翠翠已经长大了,到了应该出嫁的年龄。翠翠的婚事是祖父的一桩心事。5端午鼓声、迎婚喜轿,这些勾起翠翠两年前与傩送相识的记忆,少女对朦胧的爱情有所憧憬,羞涩矜持又让她难于向爷爷诉说。翠翠请祖父吹娘送女的曲子,寄托的是自己少女的情思。四、拓展训练 1D2“当前一切”指黄昏的温柔、美丽和平静。这个句子是用来解释翠翠面对黄昏景致而凄凉的原因,即情因景生,黄昏时的景物归于平静,而翠翠的内心也是孤独、寂寞的。3她情窦初开,希望被人爱,希望爱一个人,有所思而不知所以,有所待而无由得之。这句话表现了翠翠情无所依的心态。4在翠翠的生活中,爷爷是她的心灵支柱,要想象生活有变化最“放肆”大胆的就是离开爷爷。她有所思、有所待,希望生命中发生点什么打破眼前的孤寂,这是她怀春思绪的自然流露。20 二十年之后一、基础知识 1D 2D 3A 二、课文理解 1(略)2(1)尽心尽职 (2)机警 (3)镇定、谨慎 (4)恪守信用,但又不徇私情3A4第一,为了取得自己想要的,这20年来在西部汲汲追求,费尽心力,“不容易”当中包含着对这一艰辛过程的感慨;第二,通过非法23手段获取了自己想要的财富和利益,却又不得不一次次煞费苦心地逃避法律的制裁,“不容易”当中又暗含着对自己能够逃脱法网的一丝庆幸。5D 三、语段精读 1C 2D3认为用“陈面包”更恰当的理由:陈面包是小说的线索,贯穿全文,而且具体形象,耐人寻味。认为“多情女的面包”更恰当的理由:“多情”突出玛莎这个人物形象的个性特点;并且点明主人公与“面包”的关系,突出故事情节。4认为可以删去的理由:小说倒数第二段已经交代了结局,玛莎的反应可以让读者有更多的想象,不只局限于最后一段玛莎的行为。认为不可以删去的理由:最后一段对玛莎的行为描写与前文的描写照应,前后行为的反差,突出玛莎的失望心情,使人物形象更为丰满。第五单元21 张衡传一、基础知识 1D2(1)认为奇,意动用法 (2)授给官职 (3)离任 (4)通“圆” (5)研究透了,形容词作动词 (6)通“擒”,捕捉3(1)判断句。世代为有声望的族姓。(2)被动句。(被)推选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3)被动句。屡次(被)公府召请,不去就职。(4)倒装句(宾语前置)。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事情。 (5)省略句(“因”后省略“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4A5(1)范晔 南 后汉书 纪传 前四史(2)诗 书 礼 易 春秋;礼 乐 射 御 书 数24二、课文理解 1 张衡的才能 善属文 善机巧 善术学 善政事 不慕当世”。三、语段精读 (一) 1D2表明他虽出身名门望族,但无贵族子弟的骄尚之情。 3表现了他不慕荣利的高洁品德。4二京赋讽喻奢侈之风,表明张衡品行端正,忧国忧民。 (二)记叙和说明的方面具体内容(引用原文填写)候风地动仪的制造时间 阳嘉元年 候风地动仪的质地 候风地动仪的大小 候风地动仪的形状 候风地动仪的内外结构 候风地动仪的装饰 候风地动仪的功用精铜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2用“中”“傍”“外”“下”四个方位词为序,从里到外,从上到下。3验证候风地动仪“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的功效。25主要表现作二京赋;通五经,贯六艺 作浑天仪;造候风地动仪 著灵宪算罔论 治理河间,收拿奸党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衡四、拓展训练1(1)于是 (2)升任,晋升 (3)名词活用为动词,使眼色。 2(1) (2) (3) (4)22 师说一、基础知识 1(1)zh n (2)ji (3)du (4)f u (5)y (6)ho (7)zhun (8)y2B 3B 4A5(1)此处:求学的人;现在:具有一定专业技能、学识水平、创造能力,能在相关领域表达思想、提出见解的人(2)此处:用来的;现在:在因果关系的复句中表结果。 (3)此处:从,跟从。而,表顺接的连词;现在:连词,表示结果或进一步的行动。(4)此处:一般人;现在:大多数人。(5)此处:小的方面学了;现在:人们接受的最初阶段的正规教育。(6)此处:不一定;现在:无须,没有必要。6(1)判断句 (2)倒装句(宾语前置) (3)省略句 (4)被动句7(1)我是学习道理啊,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2)道理所在的地方,就是老师所在的地方。 (3)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4)那孩子的老师,(只是)拿书本教孩子(识字)断句的人。 (5)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就可羞;以官职高的人为师,就近乎谄媚。(6)懂得道理有早有晚,学问和技艺上各有各的专门研究。 81(1)退之 文学 韩昌黎 古文 八代之衰 唐宋八大家 (2)议论26二、课文理解1(1)“传道受业解惑” (2)“师道”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2李蟠“不拘于时,学于余”,与上面所说的“今之众人”“士大夫之族”迥然不同,赞扬李蟠,就是批评上述人。李蟠从师学习的事例,也是全文重要的论据,是前文论述的再递进。三、语段精读1(1)B (2)D (3)C (4)D 2D3(1)指代上面的论述 (2)“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4(1) 论点 圣人无常师论 据(论证方法) 孔子师郯子之徒(例证法)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引证法)(2)正面。5“古之学者必有师。”“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四、迁移训练1向老师学习 冒犯 学生 态度严正不屈 2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方位结构,表示时间的界限。 把。 因3不一致。前者指老师,后者指“曰师曰弟子者”。 4“师道之不传”或“耻师”。结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23 游褒禅山记一、基础知识 1A2(1)名词用作动词,筑舍定居 (2)名词作状语,从旁边(3)形容词作名词,幽深昏暗叫人迷乱的地方。27(4)动词作名词,到来的人。 (5)形容词用作动词,照明。 (6)名词用作动词,使错,弄错。3(1)A (2)C (3)D (4)B (5)E 4(1)我也后悔跟他出来,而未能极尽游洞的乐趣。(2)古代书籍失传,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说明白的事情,哪能说得完呢?(3)这就是(今天)治学的人不可不深入地思考并且谨慎地援用资料的缘故了。5介甫 半山 政治家 文学家 二、课文理解记叙部分第二段(前洞)“其下平旷”“记游者甚众”。(后洞)“有穴窈然,入之甚寒,第三段(承上)于是余有叹焉。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议论部分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至焉”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 奇。”“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 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 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中途随怠者出,“方是时”,“力尚“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足以入,火尚足以明”。“既其出,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则或咎其欲出者”,“余亦悔其随之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启下)三、语段精读1这句话是文章由记叙到议论的过渡。 2“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B28结论:尽吾志。4D 四、拓展训练 1孟尝君能得士 2鸡鸣狗盗之雄3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4C24 琵琶行并序一、基础知识1B C(本题有两个正确选项) 2(1)命名、题名 叫、让 (2)字 说(3)拨弄 拨子,弹奏弦乐所用的工具 (4)离开 推辞 3C4乐天 香山居士 现实 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新乐府 新乐府 秦中吟 长恨歌二、课文理解诗人和琵琶女作为失意者的感受是相通的。第一,彼此都自京都沦落江州。第二,彼此都怀才不遇(一个是名艺人,一个是大诗人)第三,彼此都有着不幸的遭遇(一个年长色衰嫁商人,一个才华横溢遭贬谪),过着孤寂的生活(一个守空船,一个酒独倾)。第四,诗人是琵琶女的知音(一个弹出幽愁暗恨,一个尽通曲中之情),失意者同病相怜。正因为如此,诗人在最后重听了琵琶女的再次弹奏之后,洒下了同情之泪。三、语段精读 (一)1这些动词表现了诗人听到琵琶声后的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个人债务转让及债务清理执行细则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承包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吊车操作培训与安全规范制定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建筑材料质量纠纷处理合同范本6篇
- 二零二五年度城市公共厕所智能化改造合同范本2篇
- 临时活动用场地租赁合同书2024版样本版B版
- 二零二五年度商业地产租赁转供电管理合同3篇
- 2025年度教育机构学生信息保密与隐私保护合同范本4篇
- 泰州二手房买卖合同2025版
- 二零二五年度高空作业楼顶广告牌拆除与安全培训协议4篇
- 《医院财务分析报告》课件
- 2025老年公寓合同管理制度
- 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 期末综合卷(含答案)
- 2024中国汽车后市场年度发展报告
- 感染性腹泻的护理查房
-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物理 含解析
- 《人工智能基础》全套英语教学课件(共7章)
- GB/T 35613-2024绿色产品评价纸和纸制品
- 物品赔偿单范本
- 《水和废水监测》课件
- 沪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课件【全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