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照规范[1].doc_第1页
透照规范[1].doc_第2页
透照规范[1].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 第 1 肋弓及颈旁软组织均应包括在照片内。 (三)颈椎 侧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侧立于立位摄影架前,人体正中矢状面平行于摄影架面板,外耳孔与肩峰连线置于暗盒中线。 2 头部后仰,下颌前伸,使上门齿咬合面与乳突尖端连线与水平面平行。 3 双肩尽量下垂,必要时辅以外力或持重物向下牵拉。 4 胶片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肩峰。 5 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6 摄影距离为 100 150cm 。 7 中心线呈水平方向,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前后缘连线的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 根据 X 线机性能,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影像放大。 3 照片包括外耳孔、第 7 颈椎及颈部前后缘软组织。 4 外伤危重病人只能采取仰卧水平侧位摄影。应尽量减少头的搬动,必要时应有临床医生帮助,避免在检查时加重损伤 (四)颈椎 后前斜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面向立式摄影架前站立,身体旋转,被检侧前胸靠近面板,对侧远离。使人体冠状面与摄影架面板约呈 55 o 2 头部偏转呈侧位姿势,下颌略前伸,上肢尽量下垂。 3 颈椎椎体序列置于暗盒长轴中线。 4 暗盒上缘包括外耳孔,下缘包括第 1 胸椎。 5 使用滤线器。 6 摄影距离为 100 150cm 。 7 中心线经甲状软骨平面颈部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去除颈部及耳部金属饰物。 2 尽量加大摄影距离,以减小放大失真。 3 照片包外耳孔、第 7 颈椎及颈部前后软组织。 4 此位置亦可采取俯卧位摄影或选择前后斜位。 5 特别注意左右标志准确,它代表着照片中所显示的是哪侧的椎间孔。 (五)颈、胸段 正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部略后仰,双上肢置于身体两侧。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4 颈椎,下缘包括第 4 胸推。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第 1 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对于驼背病人的体位设计,注意将下胸段用棉枕垫起。 (六)颈、胸段 侧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近台侧上臂尽量上举枕于头下,颈胸部尽量向前挺。 2 头部垫以棉垫,使颈椎与胸椎序列处于同一高度,并置于暗盒中线。 3 远台侧上肢肩肽关节外旋,手臂尽力后向下方牵拉,使两侧肩部投影能上下方向错开。 4 胶片上缘包括第 4 颈椎,下缘包括第 4 胸椎。 5 使用滤线器。 6 摄影距离为 100cm 。 7 中心线通过锁骨上窝垂直射人暗盒。 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由于肩部组织厚度大,天然对比低,应适当增加电压和曝光量。 (七)胸椎 正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头部略后仰,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7 颈椎,下缘包括第 1 腰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第 6 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由于心脏重叠的影响,胸椎的检查应以下段胸椎的摄照条件为准。 2 取呼气位摄影。 (八)胸椎 侧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尽量上举抱头,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腰部垫以棉垫,使胸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暗盒中线。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1 胸椎,下缘包括第 1 腰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第 7 胸椎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如果腰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头侧倾斜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 5 o 10 o 。 (九)腰椎 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两髓及膝关节屈曲,双足踏于台面,以使腰部贴靠台面,减小腰椎前凸度。 3 双上肢放于身体两侧。 4 胶片上缘包括第 12 胸椎,下缘包括第 1 腰椎。 5 使用滤线器。 6 摄影距离为 100cm 。 7 中心线通过第 3 腰椎(相当于脐上 3 cm 处)垂直射人暗盒。 8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注意事项 】 病人仰卧,身体不能扭曲,避免出现人为的腰椎侧弯。 (十)腰椎 侧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自然上举,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季肋下垫以棉垫,使腰椎序列平行于台面,并置于暗盒中线。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11 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第 3 腰椎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如果季肋部未垫棉垫,可采取中心线向足侧倾斜的方式,倾角大小一般为 5 o 10 o 。 2 病人脊柱腰段有侧弯时,体位选择应采取突出侧贴近胶片的方式,用锥形线束原理,最大限度地减少椎体和椎间隙显 (十一)腰椎 斜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然后身体后倾,使冠状面与台面约呈 45 o 。 2 腰椎序到长轴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11 胸椎,下缘包括上部骶推。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第 3 腰椎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病人后倾身体不稳时,可用棉垫或沙袋支撑。 2 常规摄取左后斜位和右后斜位,双侧对比观察。 3 注意左右标记准确。 (十二)骶骨 正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1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两下肢伸直,双侧足尖靠拢。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4 腰椎,下缘包括尾椎。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向头侧倾斜 15 o 20 o ,通过耻骨联合上方 3cm 处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对于骶尾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 2 中心线倾斜角度的大小与骶骨向后倾斜的角度有关,骶骨向后倾角大,中心线倾角相应加大。中心线倾斜以垂直骶骨角的角平分线为宜。 (十三)骶尾椎 侧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侧卧于摄影台上,双侧上肢自然置于胸前。双下肢屈曲,膝部上移。 2 骶部后平面垂直台面,腰部垫以棉垫,使骶、尾骨正中矢状面与台面平行,骶尾骨置于暗盒范围内。 3 胶片上缘包括第 5 腰椎,下缘包括全部尾骨。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骼后下棘前方 scm 处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对于骶尾椎伤势较严重的病人,仅摄取骶尾椎侧位即可,不必摄取骶尾椎正位,以减少损伤。 二、骨盆 X 线摄影 【 适应证 】 1 外伤。 2 感染。 3 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4 先天性畸形。 5 骨骼生长障碍。 6 全身性骨疾患。 【 禁忌证 】 非特殊情况下,妊娠 3 个月内孕妇应尽量避免此项检查。 【 摄影前准备 】 1 认真核对 X 线摄影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摄影部位。对检查目的、摄影部位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 2 根据检查部位选择适宜尺寸的胶片与暗盒。 X 线照片标记,正确、无误、齐全。 3 开机预热,拟定并调整摄影条件。 4 清除病人检查部位可能造成伪影的衣物等。 5 针对检查部位,准备适当的病人防护物品。 (一)骨盆 前后正位 【 操作方法及程序 】 1 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中线重合。 2 两下肢伸直,双足轻度内旋 10 o 15 o 。 3 胶片上缘包括骼骨嵴,下缘达耻骨联合下方 3 cm 。 4 使用滤线器。 5 摄影距离为 100cm 。 6 中心线通过两骼前上棘连线的中点下方 3 cm 处,垂直射人暗盒。 7 由摄影技师认真填写检查申请单的相关项目和技术参数,并签名。 【 注意事项 】 1 对于骨盆部骨病的观察,应注意盆腔肠道的清洁。 2 照片包括骨盆所属诸骨、股骨头颈部以及骨盆两侧软组织。 3 对骨盆骨折病人,搬动时应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