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9课时力 第四单元力力与运动 第10课时力与运动 第四单元力力与运动 第9课时 力 第9课时力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力 1 力的概念 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 注意 力产生的条件 1 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2 物体间必须有 可以不接触 2 力的性质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 施力物体同时也是 反之 受力物体同时也是 注意 相对于作用力 某个物体是施力物体 相对于反作用力 该物体就是受力物体 一种作用 相互作用 受力物体 施力物体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3 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 力可以使物体发生 注意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有两个方面 一是速度大小的改变 二是速度方向的改变 运动状态 形变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力的描述 1 力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简称 用 表示 力的大小的感性认识 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n 2 力的三要素 力的大小 方向和作用点 三者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牛顿 牛 n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3 力的图示和力的示意图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注意 在用以上两种方法描述力时 1 力的作用点应画在 上 2 箭头方向必须与力的方向 3 在力的图示中 线段长度应与力的大小成正比 至少要画两个标度长度 且箭头长度应包括在线段长度 在力的示意图中 不用比例线段而直接表示出力的大小 受力物体 一致 内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弹力 1 弹性与塑性 2 弹力 物体由于发生 而产生的力叫弹力 弹力的大小与 有关 常见的弹力 等 弹性形变 弹性形变的程度 压力 拉力 支持力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3 弹簧测力计 1 原理 弹簧受到的拉力 弹簧的伸长就 注意 弹簧测力计只有在弹簧的弹性限度范围内 弹簧的伸长才跟它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如果超出弹性形变的范围 它就要损坏 易错点 解题时容易将弹簧的伸长量与弹簧的长度误认为是同一物理量 2 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指针是否指零刻度线及量程 分度值 拉动时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避免与外壳摩擦 以免影响测量的准确程度 读数时 视线要与刻度板表面垂直 越大 越长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4 相互作用的力特点 作用在两个物体上 方向相反 且在同一直线上 注意 相互作用的两个力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大小相等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重力 1 定义 地面附近的物体 由于 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2 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 其中g 9 8n kg 它表示质量为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3 方向 应用 重垂线 水平仪分别检查墙面是否竖直和地面是否水平 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 地球 g mg 1kg 9 8n 垂直向下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4 重心 叫重心 注意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 球的重心在球心 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 几何中心 易错点 物体的重心不一定都在物体上 如救生圈的重心在其圆环的圆心上 而不是在救生圈上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摩擦力 1 定义 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 当它们 或 相对运动时 就会在 上产生一种 的力 这就是摩擦力 2 产生条件 1 物体间相互接触并发生形变 2 接触面粗糙 3 物体间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 3 摩擦力的方向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 的方向 4 作用效果 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要发生 已发生 接触面 阻碍相互运动 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 相反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5 摩擦力的分类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6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1 探究原理 2 探究方法 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 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 使木块做 运动 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 探究结论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 和 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相同时 滑动摩擦力越大 二力平衡条件 点拨 实验还可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大小 运动速度大小等因素无关 匀速直线 压力大小 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压力越大 接触面越粗糙 第9课时 考点聚焦 7 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 1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 增大压力 使接触面变粗糙 变滚动摩擦为滑动摩擦 2 减小摩擦的方法有 减小压力 使接触面变光滑 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 滚动轴承 使接触面彼此分开 加润滑油 气垫 磁悬浮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力及其描述 命题角度 1 力的概念的理解 2 解释生活中的相互作用力现象 3 通过生活中力的作用效果探究力的三要素 4 利用做力的示意图考查力的三要素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例1关于力的认识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b 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c 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d 只有相互接触的物体才会产生力的作用 d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没有物体 力是不会单独存在的 所以a正确 力是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原因 既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也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所以b正确 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的同时 也受到另一个物体力的作用 所以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选项c正确 两磁铁尽管没有接触 两个磁极间仍然有磁力作用 空中飞翔的小鸟仍受重力作用 所以d错误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例2如图9 1所示 请画出人站立时对水平地面压力的示意图 图9 1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弹力与弹簧测力计 命题角度 1 弹性和塑性 2 弹力的三要素 3 弹簧测力计使用及原理 4 探究弹簧测力计的组装 5 生活中的弹力现象分析与应用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例3飞船在圆轨道上飞行时处于 失重 状态 以下哪个实验不能在飞船中进行 a 用弹簧握力计测握力b 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c 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d 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 d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在 失重 状态下 只是重力为0 人的握力 拉力 摩擦力会使弹簧发生形变 所以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人的握力 拉力 摩擦力的大小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例4在 制作橡皮筋测力计 的活动中 同学们发现 在一定的范围内 橡皮筋受到的拉力越大 橡皮筋的长度越长 根据这一现象 小明和小丽提出如下猜想 如图9 2所示 究竟谁的猜想正确呢 他们决定一起通过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图9 2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1 要完成实验 除了需要一根橡皮筋 若干个相同的钩码 铁架台和细线外 还需要的器材是 刻度尺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2 小明和小丽的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 4 5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1 8 1 2 小明 分析1 3两行数据 拉力变成原来的几倍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变成原来的几倍 或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的比值是定值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1 实验中还需要测量长度的工具 即刻度尺 2 没有挂钩码时 橡皮筋的长度可从表格第1列数据读出 为4 5cm 根据观察第1行与第3行数据的变化规律可得出 第3行中空缺数据为1 8cm 小丽的猜想是 橡皮筋总长度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因此应比较第1 2行数据 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小明的猜想可得到初步的验证 判断的依据是分析1 3两行数据 拉力变成原来的几倍 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也变成原来的几倍 或橡皮筋伸长的长度与所受的拉力的比值是定值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本实验中 通过同一实验过程与数据 分别验证了两种不同的猜想 考查了选择实验器材 设计实验步骤 以及分析实验结果等多种实验能力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三重力 命题角度 1 重力的产生 2 重力的三要素 3 探究重力与质量之间的关系 4 重心及重力方向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图9 3 例5一个桥头立着如图9 3所示的限重标志牌 这座桥面受到的压力超过 n时 就可能发生危险 当汽车行驶在桥面上时 它所受重力的方向是 g取10n kg 竖直向下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例6请在图9 4上画出篮球受到的重力示意图 图9 4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画重力的示意图首先要找力的作用点 即重心 从力的作用点起沿重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在线段的末尾标上力的大小 篮球的重心在球的几何中心 如图o点 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 从o点起沿竖直向下的方向 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四实验探究 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的影响因素 命题角度 1 摩擦力的三要素 2 设计实验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3 联系生活实例 考查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例7如图9 5所示是小明 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的实验 铜块和木块的大小和形状完全相同 实验时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铜块各表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图9 5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1 比较 甲 乙 两图 可得到的结论是 2 图 乙 丙 中铜块和木块叠在一起的目的是使 相同 3 图 甲 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 n 若物体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而是做加速直线运动 弹簧测力计读数 摩擦力 若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弹簧测力计读数 摩擦力 均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 压力越大 滑动摩擦力越大 压力大小 2 2 大于 小于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4 实验时 小明先在竖直方向上对弹簧测力计零 然后用弹簧测力计拉着物体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则测出的摩擦力 选填 大于 等于 或 小于 实际摩擦力 5 实际操作时 手拉着弹簧测力计做匀速直线运动是比较难做到的 因而测力计的读数不一定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请你提出一个改进的方法 确保测力计的读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画图或文字说明 小于 6 比较 甲 丁 两图 可得到的结论是 滑动摩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的大小 选填 有关 或 无关 无关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如图所示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方法集锦 力的作用效果 力的作用效果有两个 一是使物体发生形变 如图9 6所示的a b情形 二是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即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 速度的方向发生变化 如图c d所示情形 第9课时 归类示例 图9 6 第10课时 质量与密度 第10课时力与运动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1力的合成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f1和f2 如果两力的方向相同 则f合 合力方向与两力的方向相同 如果两力的方向相反 则f合 f1 f2 合力的方向与较 的力方向相同 易错点 当已知合力和其中一个分力去求另一个分力时 其答案一般应为两个 即存在两个力方向相同和方向相反两种情况 大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2牛顿第一定律 1 伽利略斜面实验 1 三次实验小车都从斜面顶端滑下的目的是 保证小车开始沿着水平面运动的 相同 2 实验得出的结论 在同样条件下 平面越光滑 小车前进得越 3 伽利略的推论是 在理想情况下 如果表面绝对光滑 物体将以恒定不变的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注意 伽利略斜面实验在实验的基础上 进行了理想化的推理 也称为理想实验 速度 远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2 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 总保持 状态或 状态 注意 1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科学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实际上我们周围的物体绝对不受力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所以牛顿第一定律是不能直接用实验来证明的 匀速直线运动 静止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2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说明 一切 是指对于所有物体都普遍适用 不受外力作用 是指定律成立的条件 包含两层含义 一是理想情况 即物体确实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二是物体所受的是平衡力 即所受力的 合力 为零 或 指两种状态只能居其一 不能同时存在 即原来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 原来运动的物体 不管原来做什么运动 物体都将以此刻的运动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 3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 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不需要力 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3惯性 定义 物体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 的性质叫做惯性 理解 1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大小有关 而与物体的受力情况 运动情况及所处的位置情况等均无关系 不变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2 惯性不是力 所以不能说物体受到惯性的作用 或受惯性力的作用 而应说物体具有惯性 3 惯性在生活中是有利也有弊的 有利的我们应积极利用 有弊的我们应尽量避免 说明 惯性现象的解释一般分三步 1 明确物体原来所处的状态 2 受外力 物体的状态发生改变 3 研究的对象由于惯性 所表现的变化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4二力平衡 1 定义 物体在受到 的作用时 如果能保持 则称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 上 大小 方向 且作用在同一 上 注意 判断二力平衡的八字原则是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这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 缺一不可 同体 是区别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的关键点 两个力 平衡状态 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同一物体 相等 相反 直线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考点5力与运动的关系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辨析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当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时 它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但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 它的运动状态却不一定改变 因为它有可能受的是平衡力作用 物体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 其运动状态一定会改变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说明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 其运动状态的改变主要有三种情况 1 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同 物体做加速运动 2 合力与运动方向相反 物体做减速运动 3 合力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的运动方向会改变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应用 1 由物体受力判断物体的运动 当物体受平衡力时 它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当物体受非平衡时 它一定处于非平衡状态 2 由物体的运动判断物体的受力 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 它受到的一定是平衡力 当物体处于非平衡状态时 它受到的一定是非平衡力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知识纵横 1 惯性与惯性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 的区别 1 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而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力时所遵循的运动规律 2 惯性的存在是无条件的 即无论物体是否受力 也无论物体处于何种运动状态 任何物体都具有惯性 而惯性定律的成立是有条件的 即只有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才遵循 第10课时 考点聚焦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一力的合成 命题角度 1 分析判断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或方向 2 分析判断同一直线上某个分力的大小或方向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例1一位重500n的跳伞运动员从飞机上跳下 所受的空气浮力与阻力共约200n 则该运动员所受的合力为 n 方向竖直 选填 向上 或 向下 300 向下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跳伞运动员和伞的重力方向向下 竖直下落的过程阻力方向向上 所以他和伞所受的合力f f1 f2 500n 200n 300n 方向竖直向下 此题考查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和应用 需要明确受力的物体 并对其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二惯性 牛顿第一定律 命题角度 1 惯性的定义 2 能够判断 解释生活中的惯性现象 3 对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牛顿等科学家的物体运动理论的基本认识 4 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条件 5 利用惯性和惯性定律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例2关于惯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运动的物体由于惯性会慢慢停下来b 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大 惯性也越大c 司机开车时要系安全带 是为了防止惯性带来的危害d 运动员起跑时用力蹬地 是为了利用惯性提高成绩 c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 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物体由于惯性会保持原来的速度 而之所以能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阻力的原因 故a错误 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速度无关 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 故b错误 司机开车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防止紧急刹车时 司机由于惯性会向前倾带来的危害 故c正确 运动员采用助跑的方式提高起跳时的速度 应用惯性使人在空中运行一段距离 用脚蹬地只是让人能向上跳起 故d错误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惯性是一切物体都具有的保持自身原有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惯性表现出来就是惯性现象 如图10 1所示 图10 1 惯性现象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惯性的大小只由物体本身的质量大小决定 如图10 2所示 图10 2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例3在水平桌面上铺上粗糙程度不同的材料 如毛巾 棉布 木板等 让小车自斜面顶端从静止开始滑下 三次实验现象如图10 3所示 比较小车沿水平面运动的距离 图10 3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请你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后回答 1 为了得出科学结论 三次实验中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 相等 即小车应从斜面上的 处释放 2 实验直接得出的结论 3 进一步推理可知 水平初 速度 同一高度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运动的距离越长 如果不受阻力 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1 为了比较小车运行的距离与阻力的关系 因此需要使小车在斜面的底端具有相同的 水平初 速度 即让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 2 从图中水平面的材料可得 第一次实验中水平面的阻力最大 且小车滑行的距离最短 第三次实验中水平面的阻力最小 且小车滑行的距离最远 因此可以得出 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 运动的距离越长 3 如果水平面没有阻力 小车的运动将不会停止 因此如果不受阻力 小车将永远运动下去 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控制变量法是物理实验中经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会根据具体的实验灵活应用 并会根据实验的现象归纳出简单的规律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类型三二力平衡及其应用 命题角度 1 根据实例判断二力是否平衡 2 根据所给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形 3 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4 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分析或画出物体的受力情况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例4在探究 二力平衡的条件 的实验中 图10 4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1 实验装置如图10 4所示 实验目的是探究小车在水平方向上所受两个拉力f1 f2的关系 实验中 小车应该处于 状态 2 实验中 通过调整 来改变f1和f2的大小 3 实验中 保持f1与f2大小相等 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 松手后 小车将 静止 钩码个数 不能平衡 第10课时 归类示例 解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至2031年中国多功能监别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迷你型保管箱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风味酱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透明防火涂料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地方小吃文化节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地域风味调味品系列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口腔3D成像系统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商业智能温控烘焙设备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户外厨房电力供应站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国风水彩日用品企业制定与实施新质生产力战略研究报告
- 大学生文学常识知识竞赛考试题库500题(含答案)
- 国家电网智能化规划总报告
- 邢台市桥西区2024年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全真模拟试题含解析
- 太原头脑外卖营销方案
- 2023年宁夏中考物理试题(附答案)
- JBT 7041.1-2023 液压泵 第1部分:叶片泵 (正式版)
- 2024年浙江首考英语听力原文解惑课件
- 国家基层糖尿病防治管理指南(2022)更新要点解读-1074177503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教育集团联考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道德与法治试卷
- 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申请表
- 社会保险职工增减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