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分析.doc_第1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分析.doc_第2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分析.doc_第3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分析.doc_第4页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分析 张生 信阳市精神病医院六病区,河南信阳464000 摘要目的探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该院在xx年2月xx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效果良好,且无并发症,起效快,有效、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 R749.73A1674-074(4)06(c)012-03 Noticelectroconvulsivetherapyhysteriaclinicalanalysis ZhangSheng Xinyangpsychiatrichospital464000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clinicaleffectwithoutseizureelectroconvulsivetherapyhysteria.Methods:randomlyselectedourhospitalinFebruaryxxtoFebruaryxx,admittedduringtheperiodoftheclinicaldataof88patientswithhysteria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aordingtodifferenttreatmentmethodsofthisgroupofpatientscanbedividedintotwogroups,controlgroupandobservationgroup,eachgroupof44cases,controlgroupwithdrugtreatment,observationgroupadoptedticelectroconvulsivetherapy,toanalyzethecurativeeffectoftwogroupsofpatients,andpatientswithconvulsionselectroconvulsivetherapyhysteriaisusedtoevaluatetheclinicalvalue.Results:thecontrolgroup,thetreatmenteffectiveratewas65.9%,97.7%efficientobservationtreatmentgroup,thetreatmenteffectissignificantlyhigherthanthecontrolgroup,significantdifferenc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trolgrouppatients,12caseswithdifferentdegreeofdrymouth,epigastricdisfort,lackofappetite,fatigue,sleepiness,therewasalocalrednessandswelling,pain,indurationinjection;Observationgroupofpatientswithoutadversereactionsobservedin1patients,theadversereactioncontroleffectwasbetterthancontrolgroup,significantdifferenc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adoptingticelectroconvulsivetherapyhysteria,clinicaleffectisgood,andnoplications,workfast,effective,safe,reliable,worthyofclinicalpopularizationandapplication. 作者简介张生(1973.11-)男,河南信阳人,大学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精神科的临床治疗药物、行为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咨询包括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抑郁症),强迫症,焦虑症,恐怖症,顽固性失眠,老年及儿童精神障碍的治疗和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随着现代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精神疾病患者发病率也在不断上升,传统医学中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不仅达不预期治疗效果,而且在治疗中会产生各种不良反应,对患者康复和预后造成严重影响,到20世纪90年代,无抽搐电休克得以开展,但是由于地区差异性,其主要集中于沿海地区,而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方法(MECT)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咱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明确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临床价值,随机抽取该院在xx年2月xx年2月期间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该组所有研究资料均源于该院在收治的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癔症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54例,女34例,对照组4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27例,女17例,观察组44例患者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5岁,男27例,女17例,临床表现:32例情感爆发、行为紊乱、激越、兴奋,其中,同时伴有抽搐6例,癔症性痴呆26例,癔症性精神病20例。 1.2入选标准 所有患者病例资料完善;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符合精神癔症临床表现症状;临床表现:45例患者表现情感爆发、行为紊乱失常、激越、兴奋、同时,22例患者伴有抽搐、癔症痴呆、失音,另有11例患者肢体瘫痪等症状;所有患者入院均接受过巫医治疗,治疗无效。 1.3研究方法 随机抽取该院在收治的88例癔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该组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并对患者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临床价值进行综合评价。 1.4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盐酸氯丙嗪(批号:H31021061;规格:2mL/50mg)肌内注射:2550mg/次,2次/d,待患者合作后改为口服。静脉滴注:从小剂量开始,2550mg稀释于500mL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缓慢静脉滴注,1次/d,每隔12d缓慢增加2550mg,治疗剂量100200mg/d。不宜静脉推注;观察组采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静脉推注阿托品(批号:H41023676;片剂:0.3mg/片)0.5mg,然后以适当速度推注肌松剂(氯化珀酰胆硷,浓度0.2%,1660mg),接着固定牙垫与下颌,通电治疗,完成后将牙垫取出,进行人工呼吸,确保患者仰卧、静睡30min,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体重、年龄按照能量百分比进行脉冲电刺激治疗,以症状消失为止,治疗期间禁止使用任何精神药物。 1.5评价方法 以PANSS、HAMD及BRMS减分率为疗效评定标准,减分率75%为痊愈,50%74%为显著进步,25%49%为进步,25%为无效。 1.6统计方法 采取SPSS13.0软件实施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是2检验,计量资料用(xs)来表示,采用t检验。 2结果 2.1治疗效果 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335,P0.05(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见表1。 2.2不良反应 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一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225,P0.05)。 2.3治疗依从性 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50%,而观察组治疗依存率达97.7%,其在改善患者不合作、控制患者兴奋症状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精神因素是引发癔症的一个重要因素,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是精神病患者在急性发病期间的一种治疗方法,伴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得以广泛推广与应用,也是目前应用最为普遍的一咱治疗手段,这种治疗手段不仅疗效确切,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广大医学工作者和患者的接受,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与传统的治疗方法相比,MECT通过肌肉松弛剂和麻醉剂的应用,能够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减少骨折、关节脱臼、心脏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发生,且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全身肌肉酸痛等不良反应。如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口干、上腹不适、食欲缺乏、乏力及嗜睡,注射时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硬结;观察组患者无1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这也与范俭雄等5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的疗效的研究结果保持一致,这充分说明了MECT治疗的有效性,而且安全性相对较高。 另外,MECT的应用在改善患者治疗不合作、兴奋控制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比如该组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50%,而观察组治疗依存率达9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5.9%,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达97.7%,其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这不仅充分说明了MECT的临床效果,而且突出MECT临床治疗的人性化,提升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病情的改善,该结果与张之丹6在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精神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的研究结果保持基本相似。 综上,引发癔症的主要原因就是精神因素,传统治疗方法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而且采用MECT治疗,安全性高,起效较快,且无并发症,可靠,疗效显著,大大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全面提升了患者癔症治疗水平和质量,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会堂,刘桂英,于宏春.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癔症30例临床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xx(14):424. 2李晓芳,徐保锋.无抽搐电休克治疗女性癔症性精神病的临床对照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xx(9):48. 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