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1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2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3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4页
高中历史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第1讲 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教师用书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近代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第1讲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明治维新 一 俄国农奴制改革1 背景 1 经济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 的发展 2 政治 农奴制引发尖锐的阶级矛盾 3 思想 出现反对农奴制和封建专制的新思潮 4 军事 失败激化了国内矛盾 俄国资本主义 克里米亚战争 2 内容 1 政治上 废除 给农奴人身自由 2 经济上 农民高价赎买份地 承担临时义务 3 组织上 加强 严格控制农民 3 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 性质的改革运动 农奴制 村社制度 资产阶级 4 评价 1 进步性 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扩大了俄国 的来源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发展 农民获得一块份地 生产积极性提高 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 动摇了俄国落后的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成为俄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自由劳动力 封建生产关系 2 局限性 不彻底性 农民仍受由地主控制的 管理 在很大程度上还被束缚在土地上 掠夺性 高额赎金实际上是 的一次掠夺 欺骗性 改革后农民赎买的土地贫瘠且数量少 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 重新受到地主的盘剥和奴役 村社 地主阶级对农民 5 影响 1 经济近代化 农奴制的废除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 资金和市场 俄国走上了发展 的道路 2 政治近代化 在政治体制方面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在司法制度方面废除旧的等级审判制度 建立 俄国政治上出现了一些民主化的气息 资本主义 陪审制度 和律师制度 3 军事近代化 实行 建立西方式的军事管理体系 4 教育近代化 鼓励社会和个人办学 扩大大学的自主权 允许引进西方书籍 5 思想近代化 西方 思想和统治方式开始传入俄国 越来越多的俄国人看到了俄国与西方国家的差距 变革的愿望日益强烈 普遍义务兵役制 资产阶级 问题1 什么是农奴制 提示 农奴制 又称封建领主制 是少数封建领主或农奴主占有土地等绝大部分生产资料 并部分占有农奴 农奴从农奴主手中分得一块份地 作为代价他们必须无偿耕种领主土地 服各种劳役 并上缴大部分劳动产品 农奴制的基本特征是农奴被束缚在土地上 不得不依附于农奴主 而农奴主则利用这种人身依附关系 对农奴实行超经济的强制剥削 问题2 农奴制阻碍俄国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 提示 1 农奴人身自由受到限制 影响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需要的自由劳动力 2 极端贫困的农奴购买力低下 限制了国内市场的扩大 3 农奴长期被限制在土地上 使这种落后的生产关系长期存在 问题3 从内容上看俄国农奴制改革的特点有哪些 提示 1 政治 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并享有公民权利 说明其有资本主义民主的性质 2 经济 土地仍归地主所有 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经济基础 具有不彻底性 同时 高额的赎金实际上是对农民的掠夺 3 内容 其目的是为了巩固沙皇统治 实现富国强兵 二 明治维新1 背景 1 内忧 幕府的腐朽统治引起了严重的社会危机 政治上 幕藩等级森严 矛盾尖锐 人民起义不断 经济上 幕府歧视工商业 阻碍了 的发展 外交上 落后于世界大趋势 2 外患 黑船事件和 日美亲善条约 使 加深 3 基础 1860年 尊王攘夷 运动开始 后来演变为 最终推翻幕府统治 1868年 明治政府建立 资本主义 闭关锁国 民族危机 倒幕运动 2 内容 1 政治 废除旧的封建体制 建立新的社会体制 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实行 颁布 建立近代天皇制 2 经济 发展新经济 改革币制 实行土地私有制 推行 政策 发展资本主义新经济 3 文教生活 倡导 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生活习俗推行西化 4 军事 建立近代军事体制并辅以武士道教育 四民平等 日 本帝国宪法 殖产兴业 文明开化 3 影响 1 积极性 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的转折点 是日本走上近代化 资本主义 道路的标志 成为亚洲第一个立宪的国家 确立了 它使日本摆脱了民族危机 跻身世界强国行列 为亚洲近邻提供了改革的经验 对中国的 运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资产阶级代议制度 戊戌变法 2 局限性 经济 领主土地所有制的消极性不断显现 农民的贫困影响国内市场扩大 制约工业发展 政治 宪法颁布后 藩阀依然长期垄断政权 议会形同虚设 人民没有民主权利 文化 藩阀推行愚民政策 天皇崇拜思想根深蒂固 国际 狭隘的 传统相结合推动日本加入对外侵略的行列 给亚洲国家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问题1 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1 历史潮流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潮流 2 力量对比 封建专制统治相对薄弱 倒幕派力量强大 推翻了幕府统治并掌握实权 3 政策措施 倒幕派建立新政权后 大刀阔斧地实施了全面的 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 4 改革者素质 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具有革新精神的中下级武士充当了领导 5 国际环境 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 客观上使日本发展资本主义有一个相对宽松的国际环境 问题2 如何评价1889年 日本帝国宪法 提示 1 积极性 是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标志着君主立宪制度初步确立起来 日本帝国宪法 承认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参政权 形式上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国家体制 有利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 宪法巩固了明治维新后确立的日本近代天皇制度 2 局限性 宪法依然实行专制主义 具有浓厚的封建性 1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影响俄国农奴制改革后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但俄国经济的发展比较缓慢 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劳动人民生活贫困 最终导致俄国在20世纪初各种矛盾尖锐 十月革命爆发 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2 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明治维新的影响明治维新后 随着国力的上升 日本在1887年制定 清国征讨方略 并于1894年挑起了中日甲午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马关条约 主题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 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 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 我认为 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 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 我宁肯把手指砍掉 苏联史 探究1 材料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矛盾心理 提示 1 矛盾 给农民土地 但不彻底解放农民 既防止农民暴动 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 2 原因 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决定的 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 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 让农民长期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 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 在这种过渡下的农民称为暂时义务农 俄国 1861年改革法令 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 因为赎买了土地 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 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 俄国 1861年改革法令 探究2 据材料说明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有什么区别 提示 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 还受地主控制 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 且拥有私产 探究3 材料中对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 提示 不符合实际 因为农民受制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 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 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所赋予他们的权利 他们还是希望获得绝对自由 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 只有采取强制及严厉手段 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 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 探究4 据材料说明俄国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提示 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 防止农民起义 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评价1 进步性 1 性质 具有明显的资产阶级性质 它在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方面实行的改革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劳动力 市场和资金 政治方面 沙皇专制政权逐步变成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 农奴制的废除是俄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 它直接地影响到俄国历史的发展 2 地位 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点 改革使俄国的生产关系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实现了生产方式由封建性向资本主义方式的过渡 此后 俄国的资本主义有了较快的发展 3 作用 改革使广大农奴获得人身自由 提高了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工业革命的开展 2 局限性没有完成资产阶级革命任务 1 妥协性 这次改革没有改变沙皇专制主义的本质 沙皇只是在形势所逼下作了一些 让步 2 掠夺性和欺骗性 改革远远没有满足农民的要求 而且农民的大量土地和金钱被地主夺去 改革后农民土地比原来还少 只得重新租种地主土地 受到更大的盘剥与奴役 3 不彻底性 改革后 俄国在政治 经济 文化等方面仍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残余 这使俄国历史日后具有军事封建帝国主义的特点 农奴制的大量残余 使劳动人民受到资本主义和封建残余的双重剥削和压迫 主题2明治维新 材料一兴办生产事业亦属急务 但人民还没有这种志愿 所以暂时创办官立事业 示以实例 以诱导人民 守屋典郎 日本经济史 探究1 依据材料概括明治维新之初政府殖产兴业的方式及原因 提示 方式 官营 原因 民间缺乏创办企业的意愿 发挥官营企业的示范效应 材料二自明治初年 渐行所谓奖励工业 工部省 开拓矿山 制造机械和造船一不计利息 二不计减损 产品不能销售之物 则自行标价 尽藏库中 故而穷于支付工资与购入材料 只能以补贴营业金的名义从大藏省申报领取 即或是矿山 造船等需用几十万元的官营事业也都是如此弊病 高桥龟吉 日本近代经济形成史 材料三经济学者田口卯吉 1880年 发表评论说 政府之制造 已确实妨碍民间同种产业之兴起 应该中止劝奖保护之政策 使政府的事务限定在适当的领域之内 日本人民业已足以同外国人竞争 业已能够经营制造商业 何须政府自身为之 米庆余 明治维新 日本资本主义的起步与形成 探究2 根据材料回答19世纪80年代日本殖产兴业的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提示 由官营转变为政府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探究3 依据材料概括日本殖产兴业方式变化的原因 提示 官营企业经营不善 亏损严重 官营企业对民营企业发展的妨碍 民营企业迅速发展 竞争力增强 经济学界对政府官营政策的不满 互动探究 学术界一般认为 日本 明治维新 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但是 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 有些学者主张 明治维新 应理解为一次 明治革命 请大家说一说 你认为其中哪一种观点更合理 为什么 提示 改革 说 明治维新由天皇主持 自上而下完成 日本由此走上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革命 说 明治维新 是在武装倒幕前提下进行的 它确立了以天皇为首的地主和资产阶级联合专政 一 比较日本明治维新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1 相同点 1 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要求 都面临着统治危机而被迫进行改革 2 方式 都由统治者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3 内容 都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4 性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5 影响 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都有大量封建残余势力 都在改革后对外侵略扩张 都是本国历史发展的转折点 由封建社会逐步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 2 不同点 1 领导 日本在武装倒幕 推翻幕府统治后由明治政府实行改革 俄国完全自上而下 由沙皇签署废奴法令而进行 2 内容 日本以各种法令 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废除禁止买卖土地法令等方式进行 俄国则以解放农奴 赎买份地方式进行 二 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1 经济明治维新使封建落后的日本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并通过对外掠夺 加快了日本的经济近代化 逐步发展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2 政治明治政府在推翻旧有体制后 仿效西方建立近代政治制度 1889年颁布 日本帝国宪法 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3 文化西方近代思想文化得到传播 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 4 对外关系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 并逐渐获得了国家主权的独立与完整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克里米亚战争后 俄国人意识到 文明现正以它的力量反对我们 我们已为与文明的这场斗争做什么准备工作了吗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 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 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 全球通史 材料二如果总得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那就必然会承认 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 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 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 请回答 1 怎样理解 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 而我们却一直停步不前 为此进行的1861年改革在俄国历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 2 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列宁所说的 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观察这一问题的着眼点是什么 解析 第 1 题 从政治 经济等角度分析俄国与欧洲主要国家的差距 结合所学知识可回答1861年改革的地位 第 2 题 注意从政治角度来分析 注意 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 封建君主制向资产阶级君主制转变 的信息 着眼点应从国家结构的变化来回答 答案 1 理解 欧洲主要国家已经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工业革命迅速发展 而俄国政治上仍延续着沙皇专制制度 经济上存在着农奴制度 地位 1861年改革是一次承上启下的改革 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近代化进程 或使俄国开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2 俄国参照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模式 建立了地方和城市的自治机构 司法制度的改革促进了俄国政治的法制化 着眼点 国家结构的变化 2 阅读下面三段有关俄国1861年改革的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2年 一位对农奴制改革法令失望的人说 皇上已经背叛了人们的希望 他给予人们的自由不是真实的 也不是人们所梦想和所需要的 材料二1876年一位封建地主说 街上到处都是热烈的气氛 解放法令颁布十五个月后 当我再看到农民时 他们受奴役的所有迹象都已经消逝得无影无踪 材料三1978年 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道 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 毫无疑义 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1 据材料一 二 概括两人对 二一九法令 的不同观点 2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 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对农民的诈骗 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解析 本题考查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第 1 题要注意从材料一中的人和材料二中的封建地主所代表的阶级立场回答 第 2 题主要从 二一九法令 看改革的作用 要进行辩证地分析 答案 1 材料一 认为改革没有使农奴获得真正的自由 材料二 认为改革使农民获得彻底解放 2 理解 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 虽然摆脱了地主奴役 却遭受村社束缚 影响 激化了社会矛盾 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3 2013 苏北四市一模 明治维新为日本的发展清除了障碍 开动了日本帝国的列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日本秩禄公债 废除封建特权身份的补偿金 分配状况表 材料二采用上下分权的政体 设立公会 以施公明正大的政治时 民皆怀其仁德 视朝廷如父母 万民相亲如兄弟 人和悉齐无疑 至此时 武备方面精神万备 故枪炮船舰方始成为真物 操练教阅也方始成为实用 因此即使有外患内贼也决不足患 国家永久太平 王室永久安全绝对无疑 加藤弘之 邻草 材料三日本历史学家德富苏峰认为 宪法发布前后的时代是日本新旧时代的转变时期 虽然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 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已摆脱了专制统治 却尚未进入自由世界 汤重南等主编 日本帝国的兴亡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 概括明治维新对日本封建贵族的影响 并指出影响其地位变化的变法措施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作者对于日本社会的构想以及 国家永久太平 的目标没有实现的原因 3 如何理解材料三中 日本人已告别了旧日本 却尚未到达新日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 第 1 题考查明治维新对封建特权势力的打击 第 2 题可从军国主义思想和传统以及对外扩张角度分析 第 3 题辩证概括回答即可 答案 1 影响 经济上获得补偿 但丧失对土地和人民的管辖权 失去封建特权地位 措施 废藩置县 废除封建身份制度 实行四民平等 2 构想 建立君主立宪制 原因 对外扩张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3 告别旧日本 建立君主立宪制 废除不平等条约 实现民族独立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学习西方文明 建立新式军队 成为亚洲资本主义强国 尚未到达新日本 保留较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 人民没有完全获得自由和权利 4 2013 南通一模 教育改革是明治维新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深刻影响了日本社会近代化进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872年9月 文部省颁布教育改革法令 学制 改变了德川时代以儒学为主的教育内容 转而重视科学技术教育 关于奖励学业的告谕 宣扬学问是立身之本 并批判了以往教育的误区 认为学问系士人以上之事 至于农工商以及妇女则置之度外 不知学问为何物 大力提倡教育机会均等 邑无不学之户 家无不学之人 浙江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编著 新编日本通史 材料二朕惟我皇祖皇宗肇国宏远 树德深厚 我臣民克忠克孝亿兆一心 世济其美 此我国体之精华 而教育之渊源亦实存乎此 一旦缓急则义勇奉公以扶翼天壤无穷之皇运 如是者不独为朕忠良臣民 又足以显彰尔祖先之遗风矣 教育敕语 明治二十三年十月三十日 请回答 1 据材料一 指出日本教育改革在内容和对象方面的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 举出有利于这些变化的政治 教育改革措施 2 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教育改革对日本近代化的影响 解析 第 1 题变化依据材料归纳即可 举例时注意从政治 教育角度回答 第 2 题回答时注意促进和阻碍两个方面 答案 1 变化 内容方面 由儒家经典到科学技术 对象方面 由 士人教育 到国民教育 举措 废除封建等级制 宣布 四民平等 成立文部省 统一管理全国教育 建立三级教育体制 实行小学义务教育 2 促进 提高了日本国民的素质 为日本实现工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阻碍 灌输忠君思想 导致日本政治体制带有浓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宣扬军国主义 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雅典平民在自己的小块土地上辛勤耕作 却常常食不果腹 走投无路的农民被迫向贵族借种子 工具或口粮 为此 不得不将土地或人身抵押给债主 在田间立起石碑作为土地抵押的标记 若欠债的农民不能按期还债 土地便归债权人所有 失去土地的农民变成替贵族种地的雇农 必须将土地收成的5 6交给地主 当时人身抵押十分流行 无地的农民只有人身这一最后的 财产 可以支配 一旦无力交纳地租 农夫本人及其妻子 儿女就会被债主捉去抵债 要么在债主家中服劳役 要么被卖到国外当奴隶 材料二15世纪末 日益强大的莫斯科大公击败金帐汗国 使俄罗斯摆脱外族统治 成为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为了适应欧洲市场需要 增加谷物生产 封建主普遍采用劳役制 加强对农奴的剥削 1550年 沙皇又颁布法令 规定农奴每年只准在 尤里耶夫节 离开主人 到17世纪 封地制也逐渐演变为世袭领地 服役人员有权将封地出售或转让他人 这样 封地和世袭领地已无区别 1649年 沙皇法典规定 所有逃亡农民 不论逃亡的时间多长 捕到后 连同家属和全部财产一律归还原主 18世纪 农奴的负担更为沉重 而且买卖农奴非常普遍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 二概括雅典平民和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有哪些相似点 2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雅典和俄国分别采取什么措施改善平民或农奴的生活状况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第 1 题根据材料分别找出雅典平民和俄国农奴的生活状况 然后再找出他们的相似点 第 2 题根据梭伦改革和俄国1861年改革的相关内容回答 答案 1 相似点 平民和农奴生活困苦 深受贵族或农奴主的剥削 没有人身自由 可以随意买卖 2 雅典 梭伦改革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