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1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2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3页
(浙江专用)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第2课时 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演练 新人教版选修4.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课时大唐盛世的奠基人唐太宗课时演练一、选择题1“贞观之治”是中国古代史上为政宽容、对外开放和国力强盛的时期,此局面的形成得益于谁的英明统治()a隋文帝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解析“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时期创造的盛世局面。答案b2谁当得起“千古一帝”?中国历代帝王吧发起的网上投票活动。数据如下:秦始皇(28.9%)、唐太宗(69.5%)、明成祖(14.4%)。唐太宗高居榜首的依据不包括()a开创“贞观之治”局面b灵活有效的民族政策c完善科举制、三省六部制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a、b、c三项都体现了唐太宗的历史贡献,d项是汉武帝的举措。答案d3唐太宗分析隋朝灭亡的教训,得出的结论是“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里的“水”和“舟”是指()a人民群众和封建君主b大运河和隋炀帝的龙舟c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d封建暴政和农民起义解析唐太宗所言“水”和“舟”的关系,显然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是个普遍规律而非特指,选项a更合适。答案a4唐太宗自评:“人主多恶正直,阴诛显戮,无代无之。朕践祚(继位)以来,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这段话体现的唐太宗的统治思想是()a“存百姓”b知人善任c济世安民d轻刑薄赋解析据“正直之士比肩于朝,未尝黜责一人”可判断材料反映了唐太宗的用人思想,故选b。答案b5唐太宗时期开始设置的羁縻府州,是唐代管辖民族地区的一种地方制度。这一制度()是唐政府对民族地区实行直接管理的基本形式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得到了少数民族首领的拥护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ab cd解析在羁縻府州,少数民族首领担任都督、刺史,并且这些官职子孙世袭,因此,该制度是唐朝对民族地方的一种间接统治形式,说法错误,排除含的选项。答案b6.右图是坐落在印度的玄奘塑像。当年玄奘西游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唐太宗在洛阳亲自召见了玄奘。这说明唐朝当时采取的对外政策是()a重视与印度发展友好关系b唐太宗崇佛c唐太宗看重玄奘的个人才华d唐朝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兼收并蓄解析唐太宗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对待外来文化兼收并蓄,a、b、c项表述都是片面的。答案d7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又说:“汉武帝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材料所体现的唐太宗在民族关系上的治国思想是()a治理好国家以增强民族的凝聚力b具有笼统排外倾向c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d以德治国与以法治国相结合解析本题是材料型选择题,关键是完整理解题干所给的材料的意思,特别是“朕独爱之如一”和“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的意思,a符合题意。答案a8步辇图描绘了松赞干布的使臣向唐太宗请求通婚的情景,其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采用册封的方式迫使少数民族政权臣服唐政府b凭借先进的经济文化形成对周边民族的巨大向心力c通过互派使者的方式维持与少数民族的友好关系d通过和亲的手段有效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解析注意题干限定“实质问题”,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项正确。答案b9魏征曾写诗言道:“人生感意气,功名谁复论”,表达他深感皇帝与他意气相投,因此为国家做事并不计较功名的情志。“魏征”这两个字总是使我们想起唐太宗的()a勇猛强悍、机敏智慧b轻徭薄赋、去奢省费c知人善任、兼听纳谏d兼容并蓄、博大开放解析可由魏征是著名的诤臣入手分析得出答案。答案c10贞观年间中外文化交流中,宗教交流成就突出,下列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a佛教、景教、回教、摩尼教在此期间传入中国b朝鲜、日本的僧人来中国求学c长安成为西来佛教东传的中转圣地d玄奘取经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巨大贡献解析佛教早已于西汉末年传入中国,而景教、回教、摩尼教则是贞观年间传入国内的外来宗教。答案a11假设你生活在唐太宗时代的长安,你可能见到的现象不包括()a唐政府中出现了鸿胪寺这一机构b一位中国人娶了一名罗马女子c唐政府中出现了金发碧眼的官员d鉴于佛教太过兴盛,唐太宗下令灭佛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唐朝时中外交往频繁,鸿胪寺是专门接待各国使者的官方机构,唐政府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居住、做官、与中国人通婚。唐太宗提出“示存异方之教”,故d项错误。答案d12下列有关唐太宗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是封建时代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b推行民族团结政策,在位期间实现了民族平等c在纳谏、用贤方面为后世帝王做出表率d具有极强的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的精神解析唐太宗时期,虽然实行了一些开明的民族政策,但并没有真正实现民族平等。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之治”的显著特色就是“创新”、“和谐”、“有节”。贞观之治的“创新”特点体现在制度创新、文化创新、思维创新等多个层次、多个方面贞观时期进步民族政策的制定与推行,也植根于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贞观之治的三大特征材料二“和谐”是“贞观之治”的理想境界。贞观之治的三大特征材料三经历从马背到龙庭的转变,唐太宗开始改变统治策略。唐太宗即位后就宣布说:“朕虽以武功定天下,终当以文德绥海内。文武之道,各随其时。”这确实是很识时务的看法!是什么成就了唐太宗请回答:(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唐太宗在民族观念上的创新”是指什么?(2)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概括说明“贞观之治”时期君臣关系、君民关系和对外关系和谐的具体表现。(3)根据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唐太宗是怎样以文治国的?解析第(1)问,难度较低,主要运用教材相关知识进行概括。第(2)问,考查基本概括能力,其中君臣关系从纳谏和用人两个角度作答;君民关系从经济政策和法律政策来作答。第(3)问,运用教材知识作答即可。答案(1)由传统的“贵中华,贱夷狄”转变为“爱之如一”。(2)君臣关系:唐太宗鼓励进谏、善于纳谏;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不避亲仇,扬长避短。君民关系: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慎用刑法。对外关系:实行积极友好的开放政策。(3)完善科举制,提高进士科地位。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材料二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材料三波斯商人的遗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批运往波斯,并被波斯人转销西方。材料四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大食商人不少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受到唐政府尊重。请回答: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有关知识,从原因、条件、历史特点、历史影响等方面简评唐朝的对外交往和经济文化交流。表述要成文,不超过300字。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的能力。作答时注意表述要有条理,语言要简练、概括。答案唐朝政治、经济制度先进,社会安定繁荣,重视中外交往和贸易,对中外交往采取积极友好的态度,对中外文化采取开放、兼收并蓄的开明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同亚洲各国交往持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