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doc_第1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doc_第2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doc_第3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doc_第4页
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申论写作常用论证方法 1.类比说理法类比说理是运用类比推理来证明论点正确性的一种方法。所谓类比推理是指两类事物一系列属性相同,并且已知一类事物还具有另一个属性,从而推出另一类事物也具有这一属性的推理。例如:从伯乐相马说到制度选人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正式颁布,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制度建设中的一件大事。由此想到伯乐相马和制度选人这个话题。伯乐相马,是一个古代寓言。汉代韩婴在韩诗外传中说:“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代韩愈在杂说中道:“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人们赞许伯乐,是因为伯乐识才独具慧眼,后人多以伯乐相马形容举荐人才的善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不少领导干部以伯乐的慧眼和胸怀,擢拔人才,奖掖后生,实为对改革和建设的一大贡献。人们为我们党和国家人才辈出、事业兴旺而自豪的时候,永远不会忘记伯乐们的高风亮节。伯乐相马的精神是好的,但用这种办法选人毕竟有其局限性。因此,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建立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推进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建设。干部任用条例在多年试行的基础上,吸收了新鲜经验,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原则、条件、程序管理以及监督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这是制度建设的一个很大的成就。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要十分注意解决好知人识人问题,关键是要健全和完善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经验证明,看准人选准人,靠一两个、几十个伯乐是不够的,凭个人的经验和感觉是靠不住的。正像在有些地方和单位,常常是“由少数人选人”或“在少数人中选人”,缺乏公平、公正、公开的制度保证,也缺乏完备、规范、严格的标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总体情况是好的,但确有遗珠之憾,也确有坏人混进领导岗位,给党和人民的事业造成了损失。形势的发展,要求我们转变观念,健全机制,创新制度,实现靠制度选拔任用干部。靠制度选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变“相马”为“赛马”,使德才兼备、干部“四化”等标准有了更加明确具体的规定。谁优谁差,谁符合条件,谁“有本事,靠得住”,通过竞争,择优选用,从而最大限度避免了走门路,拉关系,靠年头“熬官”,凭关系“跑官”,甚至用金钱“买官”的弊端。这样就提供一个公平竞赛的平台,使人们有了展示才能的机会。把选人用人的标准、条件等交给群众,使群众有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是干部任用条例的一大特色。干部生活在群众之中,他们情况如何,群众比较了解;选谁用谁,群众胸中有数;怎么选怎么用,也在群众的监督之中。这样就大大提高了选人用人的透明度,扩大了民主和监督的作用。这是防范失误,堵塞漏洞,真正把人看准、选准,避免用人失察的重要措施。程序十分重要。完备的程序环环相扣,每一个环节都包括了对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履行各项程序,层层把关,就能最大限度杜绝干部选拔任用的舞弊现象,保证真正“靠得住,有本事”的人被选拔上来;防止一些不称职甚至有污点的人“带病”上岗,有效地从源头预防和治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人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干部任用条例的贯彻落实,我们的干部工作必将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必将获得更加有利的条件。2.例证说理法例证说理是主要的论证方法之一。所谓例证说理是指在论证的过程中运用客观事实、统计数字、实验结果、图像、照片等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由于运用的是客观事实证明论点,因此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如:在保增长中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张立群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出现了明显下滑,今年二季度经济增长率虽有明显提高,但绝对水平仍然较低,主要原因是我国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出口受到很大影响,进而影响到我国的工业生产。不过在工业生产增速放缓的同时,工业结构发生了一些明显变化。2008年重工业增长13.2%,增幅较上年降低6.4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2.3%,增幅较上年降低4个百分点,重工业增速降低幅度明显高于轻工业。今年17月,重工业同比增长7.2%,轻工业同上半年比增长8.1%,重工业增速低于轻工业。重工业中,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6%,增幅分别同比降低13.6个和8.3个百分点。这些情况表明,工业结构的变化主要是重工业增速大幅度下降,轻工业降幅相对较小,工业重型化结构出现明显改变。从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来看,17月份,第二产业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8%,其中,黑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和有色金属矿采选、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只分别增长9.2%和20.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更是下降5.7%。这些重化工业领域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速都低于第二产业的投资增速,也预示着未来工业结构中重化工业的比重将进一步降低。不过从我国目前的国情来看,工业结构重型化仍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2001年,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由吃、穿、用为消费热点开始向改善住、行条件方面升级,这也意味着居民的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迈上了一个大的台阶,在收入增长支持下,居民消费结构开始从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为主的温饱型转向追求提高生活水平的小康型。在消费结构升级的拉动下,我国就业结构、城乡结构、资本与劳动力结构中蕴含的巨大转变潜力开始持续释放,经济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持续快速推进的时期。受汽车、住房需求快速增长的带动,汽车工业、房地产业和城市建设加快发展。与食品、轻纺、家电等产品比较,住房、汽车的生产对重化工原材料需求量很大,这必然引起产业结构的调整,即由支持食品、轻纺、家电等消费品生产的结构特征转向支持住房、汽车等产品生产的结构特征。随着这一调整,生产结构重新由轻转重。但是重化工业的迅猛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在旺盛需求的拉动下,2001年以后我国重化工业持续高速增长,2001年2008年,我国粗钢产量由1.5亿吨增加到5亿吨,水泥产量由6.6亿吨增加到14亿吨,电解铝产量由337万吨增加到1318万吨。这一迅猛发展既满足了消费结构升级和汽车、住房产业迅速发展的需要,支持了工业化、城市化加快推进,也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低水平数量型扩张特点。结构重型化提高了能源的消耗强度。2001年2005年,万元GDP能源消耗由1.14吨标煤增加到1.22吨标煤,污染排放水平明显提高。2005年之后,在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背景下,这一问题得到一定控制,但工业重型化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不容忽视。但是尽管如此,我国的工业重型化仍将持续较长时期,重化工业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003年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54%,增速较1998年2002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增速较1998年2002年提高3.2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781元,是2002年的2.04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761元,是2002年的1.92倍。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度增加,储蓄存款余额由2003年末的11.06万亿元增加到2008年末的22.15万亿元,增长了100.2%。2003年2008年,城市住房价格累计上涨49.6%,家用轿车价格累计下降16.8%(以交通运输机械价格指数代替),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02%,家庭金融资产翻了一番左右比较,城镇居民家庭购买轿车、住房的能力均比2002年有较大提高。随着社会保障体制不断完善,居民消费预期不断改善。支持住、行改善的其他条件也不断完善。城市人口数量有较大增长(2003年2008年期间增加了1.04亿人)。综合这些因素,预计未来以住、行改善为主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会继续较快推进,消费需求会继续较快增长。这些必然带动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而大规模的工业建设和城市建设必然继续对重化工产品提出巨大需求,这表明重化工业仍然具备巨大发展空间。目前,工业企业普遍面临着产品销售困难加大、价格水平明显下降、市场竞争比较激烈的形势,这给企业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就业确实带来很多困难,但目前的形势有利于企业加快技术改造,从加强成本管理角度看,对推动行业内部企业兼并重组也有非常积极的作用。应该积极把握这一重要契机,加快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在国家刺激经济的一揽子计划中,就包括了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计划,表明国家正在采取措施抓住时机推进工业结构调整。我国现代化面对的资源环境约束非常突出,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当前经济回调的重要契机,加快工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加快重化工原材料工业的结构调整,努力在质量、效益、节能减排方面取得明显进步。需要看到,市场机制已经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工业结构调整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技术进步为支撑,以市场竞争机制为手段,按照市场规则推进。产业政策应该与市场机制的作用密切结合,因势利导,推动工业结构加快优化升级。而我们的企业应该把握机遇,化危为机,为更加美好的未来奠定新的发展起点。为了论证在保增长中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本文列举了重工业发展数据,粗钢、水泥、电解铝数据,以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住房及家用轿车的数据,以此来说明加快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性。这些数据的运用增强了本文的说服力。3.论辩明理法论辩明理就是通过论辩和批驳,在辨明是非的基础上讲述道理的一种说理方法。无论是批驳性的文章或是正面立论性的评论,往往都离不开论辩。为了树立正确的观点,在分析论证的过程中,就得澄清与之有关的模糊观点,纠正与之有关的片面认识,批驳与之有关的错误见解。而且有了对立面,自然就有思想交锋,面对面地展开论辩和商榷,就要从正面提出充分的理由和论据,论述也就能从事物的矛盾中层层展开,步步深入,有起有伏,善破善立,从而增强文章的思想性和鲜明性。进行论辩明理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敢于和善于进行思想交锋。在具体操作时,不外乎这样三种方法:一是通篇围绕一个思想靶子进行全面的说理交锋;二是在文章的必要处,为了强调某一论点,有意识地用泛指和设问的方式亮出一个思想靶子,由正面论述转入思想交锋,通过说理交锋得出正确结论;三是全文连续陈疑设靶,又连连交锋进而达到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的目的。这种边破边立、又破又立多回合进行的思想交锋,犹如波澜起伏,一波刚平,一波又起,在起伏破立之间澄清了种种片面认识,正确的思想和态度也就是在交锋中树立起来的。其次,采用辩证的方法,即对片面的或偏颇的观点进行质疑、商榷并提出不同的观点与之论辩交锋,旨在辨别是非曲直,纠正谬误之见,这种论辩方法称为辩证。这种方法,容易被人们理解与接受。最后,要注意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严格区别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注意政策界限,防止“左”与“右”的倾向和影响;原则上一定要坚定,而策略上要灵活一些。4.引证说理法所谓引证说理是指运用已被实践证明的科学原理、定义、定律、众所周知的常理以及名人名言作为论据证明论点正确性的方法。如:天下最难写的字是什么字?天下最难写的字是什么?这个问题不难回答,是汉字。鲁迅说过汉字是天下最难认、最难写的文字。不仅外国人把与汉字打交道当做“天下第一难”,就连中国人也无一人敢说把汉字认全了写好了。那么在汉字里最难写的是什么字呢?有书法家认为是笔画最多的字,也有书法家认为是笔画最少的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清朝大学士李鸿章虽然不是书法大家,但他对写字却另有一番高论,认为“天下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或许有人会问:自己的名字怎么是天下最难写的字?每个人从小开始学写字,自己的名字就是“必修课”,由于经常写,必定写得熟练好看。而且,许多人尤其是那些出人头地的人,把签名当做一件要事,在写自己的名字上肯下工夫,千锤百炼,炉火纯青,其书法水平堪与舒同、启功比肩。“文革”时有些工农兵出身的领导干部,虽然斗大的字写不了几箩筐,但他们在文件材料上书写自己的尊姓大名却是高手。有个相声讽刺某些领导干部除了会认会写自己的名字外,什么字都不会认不会写。这虽是文艺创作,但并不脱离现实。如今有些影视明星为了给“追星族”留下自己的芳名,不惜花钱请人专门进行签名设计。他们以为人家一看自己龙飞凤舞的签名,就会把自己当做“文化名人”而佩服得五体投地。李鸿章为何说“天下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其实他所说的难,并非难在名字的笔画字形,而是难在名字的分量太重。分量者,责任也。李鸿章身为中堂大人,兼任洋务大臣和直隶总督,是清政府的栋梁。他的名字“姓私”时代表自己,“姓公”时却代表总督乃至朝廷和皇上,其分量何啻千钧?他在“卖国条约”上签字,真是一字亿金啊!他的大名一签,不仅意味着几万万两白银“付之东(西)流”,还意味着主权丧失、领土分割和民心背离、国家衰亡可想而知,李鸿章在那些“卖国条约”上签字时,绝不会“下笔如有神”,而是下笔如有“绳”。李鸿章的名字不但“难写”,而且“难看”和“难听”几乎是“卖国贼”的代名词,在他生前死后一直遭人唾骂。其实,还原历史的本来面目,李鸿章在那些“卖国条约”上是代人签字,也即代人受过。他之所以感叹“天下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也许正是表明他心里的难言之隐。看来,能认识到自己的名字是天下最难写的,说明他还能掂量到名字的分量,有“不能承受之重”的自知之明。古往今来,有多少人能有李鸿章这样的自知之明?许多人反而认为自己的名字是天下最好写的字。有些名人要员为了使自己“名垂千古”,到处给名胜古迹、自然风景区和工程建筑物题字签名,自以为是增光添彩,实际上是视觉污染。有些贪官污吏把自己的名字当做权力的象征,随意签字批条,进行权钱交易,为自己牟取私利。大贪官胡长清写得一手好字,他的名字虽然没有李鸿章那么值钱,但也一字万金,给他换来不少好处。名字一旦沾上名利,就会使人名“迷”心窍,利欲熏心,飘飘然以为自己的名字是天下最好写的字。自己的名字是难写还是好写,人各有志,答案也各不相同。这篇文章引用清朝大学士李鸿章的事迹,得出了“天下最难写的字是自己的名字”这一深刻道理,并指出名字的难写并非在笔画字形,而是难在名字的分量、责任太重。恰到好处地起到了证明论点的作用,给人以深刻的启迪。5.分析说理法 申论方案论证部分一般属于议论文体,议论文体离不开论证,因此,公务员考试考生必须掌握例证说理法、引证说理法、分析说理法、论辩明理法和类比说理法几种常用的论证方法。为助考生更好地理解这些常用的论证方法,解读每一种论证方法并提供了写作范文供考生参考。本文为分析说理法论证方法的写作范文。 分析说理是指通过对有关问题所包含的事理进行分析,并揭示其内在联系,从而使论点得到证明和深化的方法。这种论证方法具有较强的理论性。请看下面这篇论文: 加强危机下的社会建设 任远 经济危机影响到社会,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当前经济危机存在的社会根源,即危机内在于当前发展模式下对社会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东部沿海地区受到经济危机更大影响,是和这些地区过度依赖外贸的发展模式相关的,当国际市场进口需求减少,就明显地影响我国实体经济的增长。经济发展失衡的另一方面是我国经济发展内需不足,加剧了我国受经济危机的影响。而内需不足的实质是在分配模式中对劳动的分配相对不足,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中过分重视资本的利益,而忽视了劳动者利益。我国工资增长低于GDP的增长就是一个证明,同时,不仅在第一次分配中劳动者回报没有得到充分重视,在第二次分配中对人的投资不足,使劳动者社会福利没有得到足够提高,并影响了居民的消费能力。例如我们的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财政支出中用于非生产性社会投资的比重还很低。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是来源于“人口红利”,而我们也意识到人口红利的收益却没有充分投资于人的发展,人口红利被利用于城市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再投资,但没有很好地投资于人的教育、健康和发展。对社会投资和对人的投资的不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发展的可持续性不足,从这个意义上看,社会建设不足可能是出现经济危机的某方面的内在原因。 传统经济理论往往强调竞争会提高生产率,而危机也推动我们反思市场竞争。竞争带来的贫富分化转而会限制贫困人口的消费能力,并减弱经济发展的动力。社会分化也会演变成为经济体系内在的失衡,埋伏下经济危机的种子。因此,推进社会平等,提高社会公平也同样是能够提高效率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通过社会财富分配的调整,使社会低收入群体能够增加收入和消费,这对于恢复内需是重要的。建设一个公平的社会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最初在英国出现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就开始推动了社会救济运动和社会改良运动的发展;历次危机所带来的结果是逐步强化社会保障体系的作用。例如日本从上世纪90年代危机后加强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使本次危机对普通居民的影响表现得并不严重。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体系,以及国家对经济调节的作用,随着一次一次的危机逐步得到发展。某种意义上可以说,资本主义国家中每发生一次经济危机,社会主义的因素就有所成长。这也能给我国当前经济危机下的社会建设有所启发,现实中为了促进就业和保增长,一些企业一定程度上出现弱化社会保障、弱化劳动合同的情况;由于农民工失业情况加剧和社会保障不能跨地区接转,在农民工返乡过程中也出现社会保障退保的现象;有些地方政府也一定程度上默许企业减少保障来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失业。地方政府和企业一定程度上将社会保障当作发展的成本和包袱,并将弱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