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人群.doc_第1页
关爱留守人群.doc_第2页
关爱留守人群.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摘要:关注“留守人群”,研究其特有的工作、生活、学习、心理、情感等各个方面的问题,分析其形成的深层原因,探索寻找其解决办法,将直接关系到众多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千万个农村家庭的未来,关系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关键词:留守人群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务工。随着农民大规模外出打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人群,而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的留守人群在生产生活,受教育和安全保护等方面存在很多的问题和困难,已经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一是留守老人的生存现状家庭氛围缺失,精神生活单调,家庭负担重。留守老人在子女外出打工后,承担起了繁重的农活,细碎的家务活。让本该享受天年的老人劳苦不堪。老年人口身体素质的下降和生理的自然老化,决定了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并不仅仅需要经济保障,精神慰藉也同等重要。农村老年人过惯了苦日子,对物质生活往往没有过高的奢求,因此来自于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所必不可少的。大部分老人还要靠补贴和出卖自身劳动力来维持生计。生存状况,营养状况都得不到很好的保障。由于留守老人生活得不到很好保障,“生不起病,拿不起药,有病不医”的情况很普遍,“小病抗,大病捱”仍是多数老人的选择。据调查,子女外出后,电话就成为留守老人与子女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和精神慰藉的主要途径,除此就是子女逢年过节回乡探家。而实际上,有些老人连这样简单的基本精神慰藉都没有,有的子女一去就是多年却杳无音讯,有些老人甚至“不知子女是死是活”由于子女不在身边,农村留守老人大多过着 “出门一孤影,进门一盏灯”的寂寞生活,缺乏家庭温暖,使他们倍感孤独。特别是独居老人感到有时候心里话没处诉说,有时间没法打发,很可能出现抑郁症状,觉得生活没有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高,留守老人行动越来越不方便,他们与外界的接触也相应地越来越少。除了看电视、聊天,老人基本上没有别的消遣方式,精神生活异常单调。二是留守妇女的现状随着农村青壮劳力的外出,“留守妇女”的责任越来越大,他们一方面,要担负起赡养老人、教育子女、操持家务、下地劳动的重担,另一方面,也要承担起农村中的人情世故邻里交往及社会的义务和责任。因此,他们所承担的压力尤为突出。劳动强度高。男人外出打工,家中所有粗活重活,忙活都压在了留守妇女的肩上,大多数妇女积劳成疾,在接受调查中,患有各种疾病的占百分之七十。精神负担重。丈夫长年不在家,留守妇女们忍受着身体和心灵带来的双重负担。夫妻长年分居,感情只是越变越淡。而农村人的思想,也让独自在家的妇女不敢轻易和本村男人多说话,怕遭闲言碎语。而且留守妇女还得分身尽心尽力的照顾自己的公婆也得为孩子的一切操心,让她们身心疲惫。留守妇女缺乏安全感。由于丈夫不在家,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妇女多次受到侵扰,而家中又没有主心骨,让妇女们普遍整夜提心吊胆,感到没有安全感。也有很多因和丈夫长年分居两地,造成婚姻不稳定,妇女担心丈夫在外受不住诱惑而抛弃自己,遭遇婚姻危机。三是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首先是留守儿童的健康问题。由于和爷爷奶奶一起,或有的家庭还是很困难,连吃肉都只能“算计”好,营养不平衡,造成很多儿童身体发育迟缓,健康欠佳。更甚者,由于爷爷奶奶辈对科学认识少,当孩子生病时,往往用自己一直所信奉的土办法而错过了孩子治疗的最佳时期。再次留守儿童的安全得不到保障。爷爷奶奶年龄比较大,且整日顾农忙没时间看着孩子,尤其暑假期间,留守儿童更是疏于管理,频频出现儿童溺水身亡,摔伤骨折,火灾车祸等事故。悲剧的发生向世人敲醒警钟。接着情感缺失也是留守儿童成长中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离开了父母的关怀,小孩没有了安全感,对社会没有信任感,长大以后对社会的态度、对他人的态度以及对社会现象的态度就很容易走向极端。没有父母的呵护,没有理性的沟通,留守儿童的心灵容易受创伤。具体表现为人格发展不健全,学习成绩欠佳,道德出现危机,违规违纪事件增多。最后是教育管理缺席。外出务工的父母由于长期不在孩子身边,内心往往会出现一种愧疚心理,因此,他们往往对孩子进行物质投资,这种投资在很大程度上只局限于单纯的消费。这种消费极易形成儿童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注意的人生观,缺少勤俭节约的铃声。此外留守儿童父母在外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子女,与孩子缺乏沟通,即使打电话,关注焦点也仅仅是孩子的身体状况和学习成绩,很少关心孩子的思想和心理健康。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思想认识和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一些不良的文化,越轨的行为很容易被他们接受,一些留守儿童产生厌学情绪。成为流失学生中的心群体他们逐渐养成许多不良行为,时间一长,形成恶习,逐渐走上犯罪道路。近年来,青少年的犯罪是层出不穷,究其原因,却让人对他们是既恨又心痛。孩子是祖国的未来,而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心理却不得不让世人担忧。很多年轻父母生下小孩没多大就外出打工留下给爷爷奶奶带,可是往往会因为爷爷、奶奶或其它监护人受教育少,文化程度低,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指导方法,家庭教育处于空白状况。留守儿童由于在情感上缺少健全的关爱和沟通的环节,容易产生心理障碍。遇到困难不能获得感情支持,出现一些差错得不到及时的引导、纠正,久而久之,便形成一些明显的心理行为上的障碍问题。而且社会环境存在“雷区”。当前社会上的一些不良习气严重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成长。留守儿童年幼无知,又常处于无人监护状态,使犯罪分子有可乘之机,经常导致留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的安全事件发生。老年人总觉得管理小孩力不从心。这时侯孩子就极易会出现的健康,安全,教育,心理等问题 四、“其他留守人员”需要基本保障 农村的“其他留守”人员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就拿残疾人来说,他们中大多生活极其艰难, 别人都在竭尽全力奔小康,自己只能怨天忧人,感叹命运不公,生活仍然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留守屈居农村的青、壮劳力目睹同伴奔都市、挣“大钱”,长见识,开眼界,心理难免失衡,在自怜的同时,不由把怨气宣泄到家人身上,“三天骂,五天打”,闹得鸡犬不宁,家庭不睦。而那些无技术的农民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为了生计,不免偷鸡摸狗,“上房揭瓦”,走上违法犯罪道路。解决留守人群问题的对策建议解决农村留守人群问题应统筹城乡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绝不能仅从一个简单的农村家庭看,也不能仅仅从“三农”方面看。对这一问题,要站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高度来认识理解,要从建立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根本上加以解决。1、健全完善机制,加强“留守人群”管理农村基层政府应该承担起“留守人群”管理的重任,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要建立“留守人群”档案。村委、妇联和学校要分别做好“留守老人”、“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的摸底排查工作,将其基本情况分类汇总,整理成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另外建立以村为单位成立关爱留守人群援助中心,以村组干部、村卫生室医生、党员及回乡居住和退休干部、教师为主的援助成员,全天提供快速的应急服务。不但如此,另外应该定时走访,了解留守人群的生活情况以便及时解决实际困难政府一方面应该加强社会环境的整治,营造和谐的农村生活环境。对于违法乱纪行为的要严查严打,积极开展对校园周边的三室二厅一吧(游戏室、台球室活桌球室、棋牌室,录像厅、歌舞厅和网吧)的排查和整治。防止未成年人犯罪和诱惑未成年人犯罪。并且加强家庭教育诱导,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加大对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婚姻法、民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建立流动人口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示范家长学校,强化外出务工家长对子女、妻子、父母的监护、关爱、赡养责任,引导他们正确处理打工致富与家庭的关系。真正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形成保护合力。在有条件的农村,要创办儿童托管中心和老人服务中心,建立家教咨询(服务)站点等,对老年人进行“育儿”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妇女和儿童进行有关维权知识的培训和亲子教育培训,及时排解“留守人员”的忧虑。同时,各级劳动部门、职业技术学校(机构)及用工单位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和管理,把劳动技能、文化知识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知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二是基本经济援助措施。对儿童实施花蕾工程,在提供上学免息贷款只外加强助学金的发放,共同建设好一条留守儿童人人都能上学的慷慨大道,另外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和心理辅导队伍,加强家庭教育诱导,办好农村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真正构建起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监护网络,形成保护合力。在有条件的农村,要创办儿童托管中心和老人服务中心,建立家教咨询(服务)站点等,对老年人进行“育儿”以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妇女和儿童进行有关维权知识的培训和亲子教育培训,及时排解“留守人员”的忧虑。;对老年人和残疾人士提供一定的经济补贴,建立老年人活动中心和老年人爱心服务队伍;最后大力发展好劳动密集型企业,努力发展乡镇企业经济,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让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家不远依然有挣钱的门路,以此减少外出务工现象。另外各级劳动部门、职业技术学校(机构)及用工单位对外出务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