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docx_第1页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docx_第2页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docx_第3页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docx_第4页
高中语文古诗文阅读基础知识通关秘籍01文言实词(一).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实词(一)高考常考的50个文言实词1爱喜爱,宠爱。例如:爱其子,择师而教之。(韩愈师说)喜欢,爱好。例如: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杜牧阿房宫赋)吝啬,吝惜。例如: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齐桓晋文之事)爱慕,欣赏。例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周敦颐爱莲说)通“薆(i)”,隐藏。例如: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诗经静女)2被读音一 bi受,遭受。例如: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荆轲刺秦王)介词,表示被动。例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司马迁屈原列传)覆盖。例如: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读音二 p通“披”,披在身上或穿在身上。例如:将军身被坚执锐。(司马迁陈涉世家)披散,散开。例如:被发行吟泽畔。(司马迁屈原列传) 3本草木的根。例如: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根本,主要的、基础的东西。例如:盖亦反其本矣!(齐桓晋文之事)本来。例如: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李密陈情表)版本,底本。例如:今存其本不忍废。(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量词,书册的计量单位。例如:若止印三二本。(沈括活板)推究。例如:抑本其成败之迹。(欧阳修伶官传序)4鄙边疆,边远的地方。可以活用为动词,译为“把当作边邑”。例如:越国以鄙远。(烛之武退秦师)表自称的谦辞。例如: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浅陋,鄙陋,可引申为目光短浅。例如: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论战)轻视,看不起。例如:孔子鄙其小器。(司马光训俭示康)5兵兵器。例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贾谊过秦论)军队。例如: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兵法。例如: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动词。伤害,杀伤。例如:左右欲兵之。(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 6病疾病。例如: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穷困。例如: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毛病,缺点。例如: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司马光训俭示康)担心,忧虑。例如:君子病无能焉。(论语卫灵公)责备,羞辱。例如: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司马光训俭示康)7朝读音一 cho朝见。例如:序八州而朝同列。(贾谊过秦论)朝廷。例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朝代。例如: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读音二 zho早晨。例如:朝服衣冠。(邹忌讽齐王纳谏)8乘读音一 chng乘坐。例如:独与迈乘小舟。(苏轼石钟山记)登。例如:乘彼垝垣,以望复关。(诗经氓)趁着,凭借。例如: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顺应,顺随。例如: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冒着,顶。例如:自京师乘风雪。(姚鼐登泰山记)读音二 shng用作量词,辆。例如: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贾谊过秦论)9除台阶。例如: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拜官,授予官职。例如:除臣洗(xin)马。(李密陈情表)消除,除掉。例如: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治,整理。例如:即除魏阉废祠之址以葬之。(张溥五人墓碑记)除了,除非。例如:除吾死外,当无见期。(袁枚祭妹文) 10辞言辞,文辞。例如:其辞微,其志洁。(司马迁屈原列传)托词,借口。例如:动以朝廷为辞。(司马光赤壁之战)告别,辞别。例如: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司马迁鸿门宴)古代的一种文体。例如:归去来兮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推托,推辞。例如: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司马迁鸿门宴) 11从读音一 cng跟随,跟从。例如: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顺从,听从。例如:臣从其计。(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靠着,挨着。例如:樊哙从良坐。(司马迁鸿门宴)参加,参与。例如:弟走从军阿姨死。(白居易琵琶行)用作介词。由,自。例如:问所从来。(陶渊明桃花源记) 读音二 zng通“纵”,特指合纵。战国时六国联合反对秦国的联盟。例如:于是从散约败,争割地而赂秦。(贾谊过秦论) 12当读音一 dng把守。例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应当,应该。例如: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掌握,主持。例如: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任,充当。例如: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李密陈情表)判决,判罪。例如:当死,赎为庶人。(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在(某处、某时)。例如: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司马迁鸿门宴)将。例如: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孔雀东南飞)读音二 dng抵押,相抵。例如: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班固苏武传)合适,恰当。例如:甚善。名我固当。(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13道道路。例如: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蜀道难)主张,学说。例如: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贾谊过秦论)方法,策略。例如: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贾谊过秦论)取道。例如: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司马迁鸿门宴)说,讲,谈论。例如: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道理,规律。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14度读音一 d尺码。例如:吾忘持度。(郑人买履)量词。次,回。例如: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制度,法度。例如:内立法度,务耕织。(贾谊过秦论)谱写,创作。例如: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姜夔扬州慢)渡过,越过。例如:一夜飞度镜湖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限度。例如: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魏徵谏太宗十思疏)读音二 du衡量。例如: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贾谊过秦论)推测,估计。例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司马迁鸿门宴)考虑。例如:度义而后动。(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15负倚仗,凭借。例如:负其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承担。例如:宁许以负秦曲。(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背。例如: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愚公移山)背弃,违背。例如:决负约不偿城。(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辜负,对不起。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失败。例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苏洵六国论) 16盖读音一 gi遮盖,掩盖。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胜过,超过。例如:力拔山兮气盖世!(司马迁项羽之死)大概。例如: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伞。例如: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读音二 h 通“盍(h)”,何,怎样。例如:善哉!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17故原因,缘故。例如:何故而至此?(司马迁屈原列传)交情。例如:君安与项伯有故?(司马迁鸿门宴)旧的。例如: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苏洵六国论)所以。例如: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司马迁鸿门宴)故意,特地。例如: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司马迁史记魏公子列传)仍旧。例如: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18顾还。例如:顾反,谏怀王曰。(司马迁屈原列传)回头看,望见。例如:顾野有麦场。(蒲松龄狼)探望,拜访。例如:将军宜枉驾顾之。(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照顾,关心。例如:三岁贯女,莫我肯顾。(诗经硕鼠) 只是,不过。例如: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19固坚固,牢固。例如:秦孝公据崤函之固。(贾谊过秦论)坚持,坚守。例如: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坚定,坚决。例如:蔺相如固止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顽固。例如: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杜牧阿房宫赋) 本来。例如: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苏轼赤壁赋)20归女子出嫁。例如: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归有光项脊轩志)回来。例如:相如既归。(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归附,归向。例如: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司马光赤壁之战)21恨遗憾,悔恨。例如: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愤恨。例如:生人作死别,恨恨那可论?(孔雀东南飞) 怨恨,愁恨。例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22疾疾病。例如: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扁鹊见蔡桓公)痛苦。例如:豹往到邺,会长老,问之民所疾苦。(褚少孙西门豹治邺)强,指声音宏大。例如: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劝学)痛恨,厌恶。例如:尝问天下所疾恶者。(范晔张衡传)通“嫉”,嫉妒,妒忌。例如: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快。例如: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触龙说赵太后) 23及赶上。例如:以故汉追及之。(司马迁项羽之死)比得上。例如:才能不及中人。(贾谊过秦论)至,到。例如:农人告余以春及。(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等到。例如: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王羲之兰亭集序)牵连到。例如: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班固苏武传)和,与。例如: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孔雀东南飞)趁,趁着。例如: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触龙说赵太后) 24假读音一 ji借助,利用。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假的,假装。与“真”相对。例如: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蒲松龄狼)临时充任。例如: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班固苏武传)读音二 ji名词,假期,休假。例如:府吏闻此变,因求假暂归。(孔雀东南飞)25间读音一 jin中间,处于一定的空间或时间里。例如:一日之内,一宫之间。(杜牧阿房宫赋)一会儿(短暂的时间)。例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蒲松龄促织)量词。用于计算房间。例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读音二 jin参与。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离间,挑拨。例如:谗人间之,可谓穷矣。(司马迁屈原列传)隔开。例如:遂与外人间隔。(陶渊明桃花源记)从小路,小路。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间隙,缝隙。例如: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庖丁解牛)间或,断断续续地。例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邹忌讽齐王纳谏)26见读音一 jin拜见,求见,用于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例如:于是入朝见威王。(邹忌讽齐王纳谏)接见,召见,用于地位高的人对地位低的人。例如: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见面。例如:移船相近邀相见。(白居易琵琶行)知道。例如: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司马迁屈原列传)加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例如: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加在动词前表示对他人动作行为的承受,译为“自己”“我”。例如: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读音二 xin通“现”,出现。例如:图穷而匕首见。(荆轲刺秦王)27就接近,靠近。例如:金就砺则利。(劝学)受,接受(刑罚)。例如:臣请就汤镬。(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就职,赴任。例如: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李密陈情表)28举举起,抬起。例如: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司马迁鸿门宴)推举,提拔。例如: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李密陈情表)攻取,占领。例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贾谊过秦论)举出,提出。例如:举类迩而见义远。(司马迁屈原列传)拿,拿出来。例如:举以予人,如弃草芥。(苏洵六国论)成功,像样子。例如:何不作衣裳?莫令事不举!(孔雀东南飞)尽,全都。例如: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司马迁鸿门宴)29堪忍受,经得起。例如: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可以,能够。例如: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陆游书愤)胜任。例如: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孔雀东南飞)30怜怜悯,同情。例如: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喜爱,爱惜。例如: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触龙说赵太后)与“可”连用,意为“可爱”。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可惜。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杜牧阿房宫赋)31期读音一 q约定,约会。例如:与佳期兮夕张。(屈原湘夫人)期望,期求。例如: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规定的时日。例如:秋以为期。(诗经氓)读音二 j一周年。例如: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邹忌讽齐王纳谏)穿一周年孝服的人。例如:外无期功强近之亲。(李密陈情表)32劝勉励,鼓励。例如:果行,国人皆劝。(勾践灭吴)劝说。例如: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坚决有力。例如:荆王大说,许救甚劝。(战国策宋卫策)33若如同,像。例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庄周逍遥游)代词,你,你的。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连词,假如,如果。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代词,如此这样,这些,这个。例如: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助词,相当于“然”,表示状态。例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诗经氓)34善好,正确。例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苏洵六国论)通“缮”,修治,擦拭。例如:善刀而藏之。(庖丁解牛)擅长,善于。例如:善假于物也。(劝学)友善,交好。例如:素善留侯张良。(司马迁鸿门宴)好好地。例如: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荆轲刺秦王)喜好,羡慕。例如: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35少读音一 sho不多,数量少。例如:险以远,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缺少。例如: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副词,稍微,略微。例如:太后之色少解。(触龙说赵太后)一会儿,不多时。例如:少间,帘内掷一纸出。(蒲松龄促织)轻视,看不起。例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秋水)减少。例如: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寡人之于国也)读音二 sho年轻人。例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王羲之兰亭集序)年幼。例如:孰与君少长?(司马迁鸿门宴)36胜读音一 shng禁得起,能承受。例如: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司马迁鸿门宴)表范围,尽,完。例如: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读音二 shng战胜,取胜。例如: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苏洵六国论)超过,胜过。例如:日出江花红胜火。(白居易忆江南)美好,(风景)优美。例如:胜地不常。(王勃滕王阁序)37胜读音一 sh辨识,识别。例如: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认识。例如: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体会,了解。例如: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读音二 zh记,记住。例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38属读音一 sh隶属,归属。例如:名属教坊第一部。(白居易琵琶行)等辈,类。例如:吾属今为之虏矣!(司马迁鸿门宴)读音二 zh连接。例如:然亡国破家相随属。(司马迁屈原列传)随从。例如: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司马迁项羽之死)通“嘱”,嘱咐,委托。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范仲淹岳阳楼记)连缀。例如:衡少善属文。(范晔张衡传)劝请,劝人饮酒。例如:举酒属客。(苏轼赤壁赋)39数读音一 sh列举罪状。例如:数吕师孟叔侄为逆。(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查点,计算。例如:蒙冲斗舰乃以千数。(司马光赤壁之战)读音二 sh数目,数量。例如: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命运,天数。例如: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几,几个。例如: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蒲松龄促织)规律,道理,定数。例如: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王勃滕王阁序)读音三 shu多次,屡次。例如:范增数目项王。(司马迁鸿门宴)读音四 c密,细密。例如: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40率率领,带领。例如: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贾谊过秦论)副词,一概,全都。例如:六国互丧,率赂秦耶?(苏洵六国论)轻率。例如:子路率尔而对曰。(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通“帅”,军中统帅,主将。例如:将率不能则兵弱。(荀子富国)41素白色的绢。例如:十三能织素。(孔雀东南飞)本来,向来。例如: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质朴,不加装饰。例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刘禹锡陋室铭)42谢道歉,谢罪。例如: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辞别。例如:乃令张良留谢。(司马迁鸿门宴)告诉,告诫。例如: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孔雀东南飞)拒绝。例如: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孔雀东南飞)感谢。例如:哙拜谢,起,立而饮之。(司马迁鸿门宴)衰亡,凋落。例如:蔷薇花谢即归来。(杜牧留赠)43修身高。例如: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整治,施行。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季氏将伐颛臾)修理。例如: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归有光项脊轩志)修建。例如: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修饰,装饰。例如: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屈原离骚)长。例如: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王羲之兰亭集序)高,大。例如: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44徐缓慢,慢慢地。例如: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苏轼赤壁赋)姓。例如:徐公何能及君也!(邹忌讽齐王纳谏)安闲稳重的样子。例如:宜为人主,安徐而重固。(国语越语下)45遗读音一 y放弃。例如: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韩愈师说)遗留,留下。例如: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贾谊过秦论)排泄(大小便)。例如: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读音二 wi给予,馈赠。例如: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荆轲刺秦王)46易换,交换。例如:愿以十五城请易璧。(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变,改变。例如: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张溥五人墓碑记)容易,轻易。例如: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苏洵六国论) 47知读音一 zh知道。例如:君何以知燕王?(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主持,管理。例如:子产其将知政矣。(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读音二 zh智慧。例如: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48质人质。例如: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通“贽”,见面礼。例如:厚币委质事楚。(司马迁屈原列传)古代杀人用的砧板。例如: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本质。例如: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屈原离骚)质地,底子。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柳宗元捕蛇者说)质问。例如:每质狱词,必于死中求其生。(方苞狱中杂记)49治治理,管理。例如: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李密陈情表)对付。例如: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司马光赤壁之战)医治。例如: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与“乱”相对,特指国家治理得好,安定太平。例如: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徵谏太宗十思疏)50坐古人席地而坐,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例如: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司马迁鸿门宴)坐守,不动。例如: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诸葛亮后出师表)通“座”,座位。例如: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司马迁鸿门宴)因犯罪。例如:坐法去官。(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因为。例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山行)【2017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秦废封建秦初并天下,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 始皇下其议,群臣皆以为便。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不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分天下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苏子曰:圣人不能为时,亦不失时。时非圣人之所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三代之兴,诸侯无罪不可夺削,因而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此所谓不能为时者也。周衰,诸侯相并,齐、晋、秦、楚皆千馀里,其势足以建侯树屏。至于七国皆称王,行天子之事,然终不封诸侯。久矣,世之畏诸侯之祸也,非独李斯、始皇知之。始皇既并天下,分郡邑,置守宰,理固当然,如冬裘夏葛,时之所宜,非人之私智独见也,所谓不失时者,而学士大夫多非之。汉高帝欲立六国后,张子房以为不可,李斯之论与子房无异。高帝闻子房之言,知诸侯之不可复,明矣。然卒王韩信、彭越、英布、卢绾,岂独高帝所为,子房亦与焉。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昔之论封建者甚众,宗元之论出,而诸子之论废矣,虽圣人复起,不能易也。故吾取其说而附益之,曰:凡有血气必争,争必以利,利莫大于封建。封建者,争之端而乱之始也。自书契【1】以来,臣弑其君,子弑其父,父子兄弟相贼杀,有不出于袭封而争位者乎?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至汉以来,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皆诸侯王子孙,其馀卿大夫不世袭者,盖未尝有也。近世无复封建,则此祸几绝。仁人君子,忍复开之欤?故吾以为李斯、始皇之言,柳宗元之论,当为万世法也。(取材于宋苏轼东坡志林)注释:【1】书契:指有文字记载。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然后属疏远 属:亲属B诸侯更相诛伐 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 与:参与 D不能易也 易:交换 【答案】D【解析】根据上下文,即使圣人重生,也不能推翻柳宗元的言论。因此D项“不能易也”中的“易”是“改变”,而非“交换”。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以有侯王 争必以利B三代之兴 知诸侯之不可复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 而诸子之论废矣D袭封而争位者 君臣父子相贼虐者【答案】C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 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答案】B【解析】B项中“皆封侯”在“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一句中找不到对应的内容,属于无中生有。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已篡弑之祸。【答案】时势不是圣人所能造就的,圣人能把握时势,不违背时势罢了。自夏商周起圣人用礼乐教化天下,曾经达到了刑罚可以搁置不用的程度,但是最终不能终止篡位弑君的祸患。 【解析】文言翻译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内容。文言文的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为”“失时”“已”“篡弑”等词语的落实,翻译完后一定要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5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题“秦废封建”意指秦王朝建立后废除了三代以来分封诸侯的国家制度。B始皇不急于说出己见,而让群臣议论丞相的谏言,群臣多赞成丞相的意见。C廷尉李斯深谙时移世变,以史为鉴,力排众议,反对恢复分封诸侯的制度。D苏东坡学养深厚,纵论古今,鞭辟入里,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考生筛选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题干要求选出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筛选区间遍布全文。D项最后一句“指出了分封制和郡县制各有优劣”不当,该文主要分析了分封制的弊端,至于其他并无过多的论述,此处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6第三段末句“故柳宗元曰: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这是作者借柳宗元的话做出的判断。请用自己的话具体说明作者做出这个判断的直接依据。【答案】汉高帝和张子房是反对分封诸侯的,但是迫于形势,不得不封韩信等人为诸侯王,所以说“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多义性,是古代汉语中实词的一大特性,但具体到特定的句子中,任凭其词义再多,却只能取其一。辨析一词多义,大致有如下几种方法:1语境检验法。一个词语有再多的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它也只能有一个义项,所以对该词语所处语境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将多个义项逐个代入句子,在实际语境中检验每个义项是否符合上下文的意思,逻辑上是否讲得通,意义上能否做到前后连贯、上下贯通。2语法检验法。古代汉语同样符合一定的语法规范,因此,在特定的位置上一个词语的词性就应该是固定的。我们就可以运用这样的规律来判定词语的词性,从而对词语的义项做出准确的辨析与选择。比如一个词语既是名词又是动词,当它处在宾语前时,就应该是动词,就只能选择它作为动词时的那个义项。3相似比较法。将多义词所在的句子与平时在课文中所学的类似的句子进行比较、辨析,通过回忆与对比,相同位置上的词语在语法功能上应该具有相同的特性,这样我们也可以由此及彼,触类旁通。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耿定向,字在伦,黄安人。嘉靖三十五年进士。除行人,擢御史。严嵩父子窃政,吏部尚书吴鹏附之。定向疏鹏六罪,因言鹏婿学士董份总裁会试,私鹏子绍,宜并斥。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隆庆初,擢大理右寺丞。高拱执政,定向尝讥其褊浅无大臣度,拱嗛之。及拱掌吏部,以考察谪定向横州判官。拱罢,量移衡州推官。万历中,累官右副都御史。吏部侍郎陆光祖为御史周之翰所劾,光祖已留,定向复颂光祖贤,诋之翰。给事中李以谦言定向挤言官,定向求去,帝不问。历刑部左、右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御史王藩臣劾应天巡抚周继,疏发逾月不以白定向。定向怒,守故事力争,自劾求罢,且诋藩臣论劾失当。因言故江西巡抚陈有年、四川巡抚徐元泰皆贤,为御史方万山、王麟趾劾罢,今宜召用,而量罚藩臣。藩臣坐停俸二月。于是给事中许弘纲、观政进士薛敷教、南京御史黄仁荣及麟趾连章劾定向。执政方恶言者,勒敷教还籍省过,麟趾、仁荣亦停俸。时已除定向户部尚书督仓场,定向因力辞求退。章屡上,乃许。卒,年七十三。赠太子少保,谥恭简。定向初立朝有时望。后历徐阶、张居正、申时行、王锡爵四辅,皆能无龃龉。至居正夺情,寓书友人誉为伊尹而贬言者,时议訾之。其学本王守仁。尝招晋江李贽于黄安,后渐恶之,贽亦屡短定向。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贽小有才,机辨,定向不能胜也。 (选自明史,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拱嗛之 嗛:怨恨 B而量罚藩臣 量:衡量C其学本王守仁 本:本来 D士大夫好禅者往往从贽游 游:交游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B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C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D嵩为营护/事竟寝/出按甘肃/举劾无所私/去任行笥/一肩有以石经/馈者留境上而去/还督南京学政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耿定向不畏权贵。严嵩父子专权时,他上奏章弹劾依附严嵩父子的吏部尚书吴鹏的六大罪状,并弹劾吴鹏女婿学士董份在总裁会试时徇私。B耿定向仕途起伏。隆庆初年,他被提拔为大理右寺丞,后又因曾讥讽掌权的高拱狭隘浅薄没有大臣气度而被贬为衡州推官。C耿定向爱憎分明。他在担任右副都御史时,吏部侍郎陆光祖被御史周之翰弹劾,而耿定向却赞颂陆光祖贤能,指责周之翰。D耿定向有声望,但也受到一些非议。他经历四任首辅,能做到与他们意见相合;他给友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