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6课辛弃疾词两首他失去了手里的钢刀利剑,只剩下一枝羊毫软笔,他再也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他痛拍栏杆时,一定想起过当年的拍刀催马、驰骋沙场的生活,但今天却空有一身力气、一腔热血。他登临北固亭,空怀满腔爱国热情,发出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感叹。他是一位爱国者,却报国无力;他是一位大英雄,却无用武之地。他,就是辛弃疾。赏古诗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辛弃疾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赏析】这首词开篇用了移情入景的手法,本是人望山,却说青山想要向叶丞相倾诉衷肠,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敬佩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接下来两句借“烟雨”表达自己的思想,词人壮志未酬,希望抗战高潮到来。下阕集中写“愁”。作者先写自己因忧愁而头发发白,结尾两句,诙谐有趣,而寓意颇深。本词想象奇特,作者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辛弃疾的一生是在复兴统一祖国的事业中度过的,从他的词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条这样的线索,即外斗异族侵略,内斗主和权奸,丝毫不肯退让。从他少年时代的立志到壮年时的出仕参政,再到晚年还以老当益壮的廉颇自许,我们都可以看出他从没有忘记过“他年要补天西北”(满江红)的铮铮誓言。早年在家乡的亲身经历和长辈们对他的教育,为他后来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思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南宋王朝只顾偏安,不思北伐中原恢复失地的作风,使他深感那些祸国殃民的主和派所带来的危害,更激发了他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责任感,坚定了他与那些祸国殃民的卖国贼鏖战到底的决心。运用角度“爱国”“责任”“位卑未敢忘忧国”“时势造英雄”等。独上高楼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题记曾经以为,古代文人的生命会简单而明了,时代赋予他们简明的期望:入相出将,封妻荫子。然而,是谁?偏偏要抛开那些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为自己的人生另择一条路?一、李白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二、苏东坡是拣尽寒枝不肯栖的寒鸦么?是举杯邀明月的饮者么?是穿越了十年生死痛哭一场的痴情汉么?在那个“群星荟萃”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韬光养晦,游戏笔墨罢了,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你的光芒刺痛了那些习惯于黑夜的眼睛,你注定要承受官场和文坛一齐泼来的污水。而我只看见你手里青青的竹杖,脚上的芒鞋,被雨淋湿的脊背,你的笑容从容洒脱,你的眼中只有秋风绿水泛清波。你坚守着自我,从而达到让后世永远仰望的高度。三、辛弃疾是落日楼头,断鸿声里的江南游子么?是恨古人不知你的狂子么?是不啼清泪长啼血的悲鸟么?在那个崇尚享乐的年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本是吟花弄月,卖弄诗文罢了,而你偏要独上高楼,“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一边是“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另一边却是“宝马雕车香满路”,而你,执意要做灯火阑珊处的伊人。你痛斥,“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你彷徨,“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你期待,“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我多想跨越千年时空,共你醉明月。在菊花开遍的南山西畴,临清流而赋诗;在明月朗照的深山竹林,抚琴而长吟;在明月下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世俗的期许,在青山绿水间吟哦着流水般轻扬的诗句。着一袭单薄的长衫,略揖一揖,便昂然走进了历史,从远古走来,从发黄的线装书里走来。是你们,因为独上高楼,坚守了自我,也就在黑夜中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在那些“昨夜西风凋碧树”的时代,是你们独上高楼,抛开了世俗的期许,守护了自我,于是守护了历史的期许。(选自高考满分作文)【佳作赏析】本文主题集中,不枝不蔓,充满想象。文章选取文学史上三位名人抛开人们世俗的期望,“独上高楼”“守护了永恒的精神家园”“守护了历史的期许”的经历作为主要材料。文章一唱三叹,诗意浓郁,形象含蓄,寓哲理于其中,用词生动,语言畅达。最后画龙点睛,真是文采斐然。【写作借鉴】1学人称本文主体内容采用第二人称,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同时,拉近了作者、读者与李白等人的距离,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2学对比将人们的期望与李白等人的选择进行对比,突出了他们坚持自我,守护精神家园的美好品质。3学选材文章的可取之处便是围绕中心选材,且从不同方面选取材料。李白、苏轼、辛弃疾这些笑傲历史的文化巨人,悠然走入了作者的视野:第一个主体部分写生活在太平盛世的唐代李白和北宋苏轼,第二个主体部分写生活在国家忧患年代的南宋辛弃疾,时代对他们的期望各不相同,但是三位文豪拒绝世俗的“期望”,坚守“自我”的决心却是相同的。【考点点击】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所写的登临所见,处处关合古人古事,紧紧扣住题序中的“怀古”二字。而且直陈时事,发表政治见解,借历史教训提出警告。可谓“题为怀古旨在伤今,怀古伤今以词论政”。【技法点拨】借古讽今原则:借古是为了讽今,鉴古观今,两相对照,或颂古非今,或贬古刺今,以表达诗的题旨。借古讽今是指借评论古代的人和事来影射、讽刺现实,它是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件的评述来抒发自己情感的手法,不是批评时政、劝喻当道,就是抒发自己的感慨不平,表达自己的志向抱负,属于间接抒情,抒情时很含蓄,既能把不便或不宜传达出来的情感传达出来,也增强了诗的可读性,意在言外,含蓄委婉,耐人寻味。1常见的怀古诗情感类型(1)感慨壮志难酬或怀才不遇,面对古人功业的流逝,抒发时光不再、年华易老,而自己功业无成的感慨。(2)感慨国运衰微,感慨盛衰无常,感叹昔盛今衰、物是人非,喟叹古今朝代兴亡变化。(3)抒发爱国情怀,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奢侈淫逸,警告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古讽今,批判现实,劝诫今人不要一味贪图享乐,过度奢侈,穷兵黩武,以免重蹈覆辙。(4)追慕(缅怀)先贤的成就,表达敬仰之情。表达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功立业的心情或功业无成的感慨。(5)对历史做冷静的理性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归纳历史规律等。2常用的鉴赏方法(1)明确“古”意:古迹、典故、人物等。(2)体会意图:古迹或人物的遭遇与诗人的经历有哪些相似或相关之处。(3)领悟感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史实或人物表达怎样的感情。【典题共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日秦国怀古周朴荒郊一望欲消魂,泾水萦纡傍远村。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注】周朴(?878):字见素,吴兴(今湖州)人。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萦纡:旋绕曲折。请简要分析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答:_解析:这是一首怀古诗,首句统摄全篇,点明作者的情感极其哀愁,这哀愁是由荒郊中看到的景色引起的:泾水弯弯曲曲靠在遥远的村子旁边。因为过多地放牧牛马,春天的草已经看不到多少了;原野上的田地没有人耕种,只有秦朝时的古碑还在,还能证明这里曾经的兴盛。天色已晚,云彩与积雪一道围绕在苍山上;几缕炊烟伴着残阳,绿树显得格外昏暗。行客之路尽是黄沙,看到这荒凉的景色,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再回想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答案:诗人春日眺望泾水之滨,不见春草,只见古碑,行客之路尽是黄沙,想当年秦国何等强盛,看如今唐王朝的国势日衰,眼前一片荒凉;诗人触景生情,于是“不堪回首”之情油然而生;抒发了怀古伤今之情。一、语言运用1对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水随天去秋无际际:边际B无人会,登临意 会:理解C赢得仓皇北顾 顾:回头,回头看D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饭:饭量解析:“饭”在此活用为动词,吃饭。答案:D2下列句子中,不是倒装句的一句是()A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B多情应笑我C烽火扬州路 D人道寄奴曾住解析:A项,应为“无觅英雄孙仲谋处”;B项,应为“应笑我多情”;C项,应为“扬州路烽火”。答案:D3下列各项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B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C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D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解析:D项“雪”比喻浪花,没有使用借代。A项“羽扇纶巾”代指儒者的装束,“樯橹”代指曹操的水军。B项“金戈铁马”代指戎马生涯。C项“红巾翠袖”代指女子。答案:D4下列对“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壮心未泯,一直保持着忧国忧民的抗金热忱。B怀念家乡,怀念中原,怀念往昔岁月。C对四十三年前抗金业绩引以为荣。D对四十三年前扬州路一带战斗的岁月记忆犹新。解析:结合背景可知作者一直处于忧国忧民的心态中,始终有抗击侵略者的决心。答案:A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运用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词语抒发自己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悲愤的句子是:“_,_,_,_。”(2)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作者用典表现自己的社会责任感(不会归隐)的句子是:“_,_,_?”(3)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追忆自己当年南归的句子是:“_,_,_。”(4)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讽刺刘义隆草率北伐的句子是:“_,_,_。”答案:(1)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2)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3)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6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使之与前两句构成排比,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作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同游鹅湖,_,_。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解析:所补句子,必须与前面的句子格式一致,才能构成排比句,而且要与整个语境和谐一致。前面“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作为例句,可抽出“与某诗人做某事”这个格式,“某事”必须是“某诗人”在文章中记述过的。从“古卷残页”“穿越时空”看,“某人”应是古代的文人诗家。按照此思路,就可较容易地得出答案。答案:(示例)与王维畅游大漠与苏轼夜游赤壁二、阅读提升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78题。鹧鸪天东阳道中辛弃疾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渐觉水沉销。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注】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词视野广阔,写景优美,静景与动景浑然一体,这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词风不同。B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C下阕前三句由景转入,作者是骑马走在队列的后面,清楚地看到队首已过了小红桥,其中的“旌旗”喻指军队。D最后两句中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宜宾市兴文县2024-2025学年三下数学期末监测试题含解析
- 南京中医药大学《社会工作技巧工作坊人际沟通技巧》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湛江市高三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 2025年度借款合同补充协议范本
- 2025租房合同模板范本
- 2025子女租赁公寓合同
- 2025家庭居室装饰装修工程设计施工合同范本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考前历史主干知识梳理提纲
- 2025济南市劳动合同样本新
- 2025年高考历史阶段特征总结汇编(超全面)
- FITS加氢说明书
- 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物理
- 200句话搞定上海中考单词(精华版)
- 船舶辅锅炉的自动控制系统分析
- 新员工培训考试【图书专员】
- 防伪包装技术
- 49000DWT江海直达成品油船设计
- 建设工程监理费计算器
- X互联网公司WLAN无线网络优化方案全解
- 装配及检验规范(修订版)【新版】
- 合成宝石特征x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