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doc_第1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doc_第2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doc_第3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doc_第4页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言学概论复习纲要(2014.06.22)一、绪论1语言是什么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2语言研究简史 语文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言学 (19世纪以前) (19世纪初) (20世纪初/索绪尔) (20世纪中期/乔姆斯基) 传统语言学 现代语言学 二、语言的本质1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有两种:口语和书面语。任何一种语言,总是先有口语,然后才有书面语。任何一种书面语都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口语的发展演变而发展演变的。因此,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2语言与言语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言语是个人的,语言是社会的;言语是开放的,语言是封闭的;言语是具体的,语言是抽象的;言语有阶级性,语言具有全民性。 联系: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是语言的存在形式,没有言语就无所谓语言;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和结果,语言在言语中起着规范的作用。3语言的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语言具有系统性,是一个组织严密、互相制约的复杂系统,由语音、语义、词汇和语法四个要素组成,这四个要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其中语音是语言得以存在的物质形式,语义是语言表达的内容,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语法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基本词汇和语法结构是一种语言的存在基础。4语言的外部功能(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首先,语言是交际工具。社会交际的需要是语言的生命,是语言产生和存在的前提与条件,也是语言发展的原因和动力。正是由于社会交际需求的发展,才使得人类逐渐具备了产生语言的基本条件。离开了人类社会的交际需求,语言也就从产生;脱离了人类社会的交际需求,等待语言的也只能是消亡,因而也就谈不上发展演变了。汉语、英语等语种之所以发达,根本原因在于这些语言的交际能力越来越强,交际范围越来越广泛,从而其生命力也就愈加旺盛,而巴比伦语、满语、鲜卑语等之所以逐渐消亡,就是因为逐渐不起交际作用的缘故。其次,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生活五彩缤纷,极其丰富多彩,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方式、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并不限于语言这一种交际工具。在具体的言语活动中,人们还使用一些辅助手段来帮助语言进行交际,其中文字是在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至于旗语、电报代码之类则是在语言和文字的基础上产生的用于特殊领域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一旦脱离了语言或文字,它们不但不可能使人了解,而且也根本不可能产生和存在。身势语等伴随动作尽管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用途,依然属于辅助性的非语言的交际工具,因为它们的使用要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一般也都要以语言的交际为基础,所以也不能与语言相提并论。而语言所负载的信息量几乎是无限的,几乎适用于一切生活领域,是人类社会一天也不能缺少的交际工具。再次,语言是人类独有的交际工具。抽象思维能力与灵活发音能力的相互结合,表现为人类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是人类的祖先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经过许多代的艰苦磨练才形成的,在共同的劳动实践中又有了交流思想的需要,于是就产生了语言。可以说,语言是人类独有的,是动物不可逾越的鸿沟,与其他动物的所谓“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能否掌握语言仍然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之一。(2)语言是人类的思维(抽象思维)工具 语言与思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语言在思维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思维活动不能脱离语言。首先,人们对客观现实的本质特征和规律性联系的认识,都表现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之中,而概念、判断和推理必须依赖语言中的词和句子来形成,没有词和句子,人类的思维就不可能进行。其次,思维活动的成果(思想)必须用语言表达出来,才能使思想交流成为可能。再次,用哪种语言交际就用哪种语言思维,只有用这种语言思维,才能用这种语言交际,总之,不管用本族语思维,还是用外族语思维,一个人思维时总得用一种语言。另一方面,语言也离不开思维。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思维的工具。思想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如果没有思维活动,那么作为交流思想的工具的语言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可以说,语言与思维是相依为命的,各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条件。 语言与思维又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思维是全人类共同的,没有民族性,而语言具有民族性,从而形成了世界语言的多样性;思维是人脑的一种特殊机能,语言则是思维的工具;思维的基本单位是概念、判断和推理,语言的单位是语素、词、短语和句子,而且思维的单位与语言的单位并非一一对应的关系。5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任何一个语言符号都处在既可以和别的语言符号组合,又可以被别的语言符号替换这两种关系当中,小到语素,大到句子,前者便是组合关系,后者便是聚合关系。所谓组合关系,指的是言语链条中语言符号相互间的结合关系。例如在“吃饭”这个言语链条中,“看”和“书”这两个语言符号相互组合在一起,二者之间的结合关系就是组合关系。所谓聚合关系,指的是占据言语链条中的同一位置的一组语言符号之间的替换关系。例如在“看书”这个言语链条中,“看”可以被“写”、“借”、“买”等语言符号所替换,且具有相同的语法作用可以带上宾语“书”,这样的一组语言符号就具有了聚合关系。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符号之间两种极为重要的结构关系,语言正是由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构成的系统。三、语音1语音是什么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是语言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类语言只有借助语音这种具体的可以被感知的物质形态,才能实现其作为人类交际工具的价值。2语音的属性同其他声音一样,语音也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音波构成的。但凡声音都具有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质这四种物理属性。音高在语言中具有重要作用,汉语声调调值的高低主要就是由音高决定的。音强在语言中同样具有重要作用,它是形成英语、俄语中具有别义作用的的词重音以及汉语中的轻声等的基础。音长在一些语言中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是形成不少语言中的长音、短音的基础。音质受到发音体、发音方法和共鸣器形状的制约,是一个声音区别于其他声音的基本特征,是语音四个物理属性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属性,在各种语言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音素及其类别音素是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各种语言的音素都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是这两大类音素最主要的区别。任何元音的音质都是由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唇形的圆展这三个方面共同决定的。因此,任何元音的描写都可以从这三个方面着手,也可以依据这三个方面进行分类。特别需要掌握“舌面元音舌位图”中八个标准元音(也称为基本元音)的发音描写。辅音的音质则与发音时形成阻碍的部位(发音部位)及阻碍的方式(发音方法)有关。依据这两个方面,可以对任何一个辅音进行描写和分类。音素可以用音标来标记。目前国际上最为通行的一种音标是国际音标。为了同汉语拼音字母或其他符号相区别,在使用国际音标时一般要加方括号“ ”标注。4音位及其归纳原则音位是特定的语言或方言中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归纳音位最重要的原则有对立性原则、互补性原则和相似性原则。对立性是确定音位的最基本的原则。所谓对立就是互相能够区别意义,如果两个音素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那么这两个音素就可以考虑划归为两个不同的音位。可见“对立”讲的是音位的“分”。要确定不同的音素是否具有对立关系,最好的方法是采用替换法。例如要确定n和l在汉语普通话中是一个音位还是两个音位,可以把这两个音素放到一个预先设置的语音环境中(如“ u51”)依次进行替换,如果替换之后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替换后形成“怒”和“路”两个不同的意义),这两个音素在普通话中就应该划分为两个音位。互补性着眼于音位的同一性,亦即非对立性。所谓互补指的是一组音素各有自己出现的语音环境,它们永远不会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即它们出现的语音环境是互相补足的。这样的一组音素就可以考虑归为同一个音位。因此,“互补”讲的是音位的“合”。例如在英语中,k和kh从不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k出现在s后面,kh则出现在其他位置上,是/k/音位的两个条件变体。相似性着眼于音素之间的音感差异,是对互补性原则的补充和约束。所谓相似指的是归并为同一音位的音素在音质上必须非常接近,一般来说,只要使用某种语言或方言的人听觉上感到相似即可。如果处于互补分布中的一组音素在使用这种语言或方言的人听来音感差异不大,就可以合并为同一个音位,如i、三个音素既互补有相似,因此在汉语普通话中属于同一个音位;如果一组音素音感差异明显或过大,那么即使互补,也还是要考虑划分为不同的音位,如在普通话中,m只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做声母,N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做韵尾,就分布而言,二者是互补关系,但仍将这两个音素划分为两个音位。从这个意义上说,“相似”讲的也还是音位的“分”。5语流音变语流音变指的是音素在一定的语流中受前后邻近音或者语速、音量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临时性发音变化的现象。常见的语流音变现象有同化(如英语dogs中的清擦音s,因处在浊辅音之后而被同化为z)、异化(如汉语普通话中两个上声相连要变调,前一个上声变成近似于阳平的调值)、弱化(如汉语普通话“好吧”中的“吧”,因处于轻声音节中,故其声母就由清塞音p弱化为浊塞音b)、脱落(如汉语普通话“豆腐”一词中的“腐”,其韵母u就因处于清声音节中而脱落)、增音(如汉语普通话“啊”跟前面的音节连读时,会随着前面音节韵尾的不同而增加一个同部位的辅音)等。四、语义1语义是什么语义是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同语言形式结合在一起,是语义的基本特征。2语义的主要类型(1)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语言形式包括词汇形式和语法形式两种,因此语言形式所表达的语义也有两类:一类是词汇意义,即由词汇形式表达的意义;一类是语法意义,即由语法形式表达的意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都是抽象的,但二者的性质不同。词汇意义是从客观事物和现象中抽象出来的,与人的认知能力有关;语法意义是从语素、词、短语、句子等语法单位中抽象出来的,同语言的特点有关。(2)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人们通过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除了思想之外,还有情感,前者就是所谓的理性意义,后者就是所谓的附加意义。理性意义反映的是人们对主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抽象的、概括的,是语义的核心内容。由于认识程度的不同,理性意义可以分为科学意义和通俗意义两类。附加意义则是附着在理性意义上的表现说话人的态度、情感以及语体风格等的那部分语义内容。附加意义比较复杂,主要包括感情色彩、语体色彩、联想色彩三种。(3)语言意义和言语意义语言形式所表达的意义有一般与个别、稳定与临时之分,其中一般的、稳定的意义是不需要依赖特定的语境、在通常情况下均能够存在的意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语言意义。而个别的、临时的意义是在特定的语境中产生的、离开特定语境就不复存在的意义,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言语意义。语言意义是抽象的、概括的,是全社会共同理解的,像前面提到的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理性意义和附加意义都属于语言意义。言语意义同具体的使用者、具体的使用环境相联系,其中语境是制约言语意义的最重要的因素。3义素和义素分析(1)义素是什么义素是对词的义项进行分析以后所得到的词的语义特征,是构成词义的最小单位。义素不是自然语言的单位,而是理论分析的结果,是一种没有相应的语音形式的抽象的语义单位,因而在语言系统中是无法直接观察到的。(2)义素分析所谓义素分析,就是通过对同属于最小语义子场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义项的比较分析,找出这些义项所包含的义素的过程。义素分析有其方法和程序。义素分析的方法是对比法;程序则包含四个步骤,即确定范围、比较异同、简化义素和描写结果,其中“比较异同”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步骤。例如通过比较分析“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四个义项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可以提取出它们的共同义素“亲属”、“同胞”以及区别义素“年长”和“年幼”、“男性”和“女性”。五、词汇1词汇是什么词汇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汇。词汇是一个特定的集合概念,所指的概念范围可大可小,但不能用来指称具体的一个一个的词或语。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没有词汇就没有语言。2词的构成及分类(1)语素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构词的材料。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其中按照能否独立成词可以把语素分为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所谓成词语素指的是能够独立成词(即可单用)的语素,如汉语的“人、买、了”等;所谓不成词语素指的是不能独立成词(即不能单用)的语素,如汉语的“习、民、体”等。按照语素在构词时的不同作用,可以把语素分为词根语素和附加语素。所谓词根语素(简称词根)指的是有实在意义,且既可以独立成词,又可以作为位置不固定的主干成分构成别的词的语素,如汉语的“人”既可以独立成词,也可以“民”组合成“人民”一词。语言中任何一个词都必须至少包含有一个词根。所谓附加语素指的是附着在词根语素上的附加成分,它又分为词缀语素(简称词缀)和词尾语素(简称词尾)两个小类。其中词缀是构词成分,添加了词缀就构成了另外一个词;词尾是构形成分,只构成同一个词的不同词形。如汉语“椅子”中的“子”就是词缀,英语books中的“s”就是词尾。(2)词词有各种各样的分类,其中根据词的语素数量所进行的分类是词的分类中最重要的一种。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叫单纯词。单纯词与单音节词之间有一定的联系,但并不对应,有一些多音节词也属于单纯词,主要有联绵词(如“参差、彷徨、芙蓉”等)、叠音词(如“蛐蛐、姥姥、饽饽”等)、拟声词(如“滴答、扑通、哗啦”等)和音译词(如“克隆、坦克、咖啡”等)四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语素构成的词叫合成词。根据语素的种类的不同,合成词又可以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类。其中完全由词根语素组成的合成词叫复合词(如汉语“黑板、电视机”等),由词根语素与词缀语素组成的词叫派生词(如汉语“老师”、“馒头”等)。复合词可以根据语素间的结构关系分成并列式复合词(如汉语的“道路、甘苦”,英语的“downfall”等)、偏正式复合词(如汉语的“雪白、冰箱”等)、述宾式复合词(如汉语的“知己、缺德”等)、补充式复合词(如汉语的“改善、稿件”等)、主谓式复合词(如汉语的“性急、眼红”等)五个主要类别。3词汇的分类根据词在词汇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可以把词汇分为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两大类。(1)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是整个词汇系统的核心和基础,是词汇中最主要的部分。构成基本词汇的成员就是基本词。一般来说,基本词汇都具有全民常用性、历时稳固性和构词能产性三个特征。全民常用性。基本词汇使用范围广,使用频率高,不受阶级、阶层、地域、文化程度等的限制,为全民族共同使用和理解。这是基本词汇的本质特征。历时稳固性。基本词汇历史悠久,存在时间长,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保持着长期的稳定性,变化发展比较缓慢。构词能产性。基本词汇一般都具有较强的构词能力,是构成新词的基础。(2)一般词汇一般词汇指的是语言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与基本词汇相比较,一般词汇的特点是,它不为全民常用,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经常处于变动之中,成员数量庞大且内部成分复杂,所包括的词一般都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较弱。六、语法1语法是什么语法是语言中词的构成、变化规则与组词成句规则的总和。语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本身,即人们使用语言的过程中所遵守的某种语感。对于一种语言来说,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只有一种。另一种指的是语法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所进行的研究和阐述,即语法学。语法学可以有很多种,这是语法学家对客观存在的语法规律见仁见智的反映。从本质上说,语法规则既是说本族语的人头脑中潜在的一种直觉知识,也是人们说话时的一种约定习惯。2语法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语法单位指的是能够在线性序列的某一位置上相互替换的有意义的语言片段。语法单位一般分为语素、词、短语和句子四种。语素是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最小的语法单位。词由语素构成,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也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与语素相比,“能否独立运用”是二者最根本性的区别。短语由词构成,是有意义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其作用相当于词而又大于词;与词相比,是否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法单位是二者最大的区别。句子是由若干个词或短语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成的、能够表达相对完整的意义的、前后有较大停顿并带有一定的语调的语法单位。句子既是最高一级的语法单位,也是交际中最基本的表述单位。句子最大的特点是有一定的语调,有没有语调是句子与短语的本质区别。 由于这些语法单位的活动能力、方式并不相同,根据这种功能上的不同,语法单位可以划分为三个平面:语素、词和短语、句子。据此可知,各种语法单位之间存在着不同的语法关系,其中,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异是数量上的,是一种量变关系(也可称之为组成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只是所含成分数量的增减,而语法功能则保持不变,如词与短语就是这种关系;不同级语法单位之间的差异是功能上的,是一种质变关系(也可称之为形成关系),即语法单位之间在语法功能上是不同的,至于所包含的语法成分在数量上未必有增减,如语素与词,词、短语与句子之间,就是这样的关系。3语法形式与语法手段(1)语法形式语法形式指的是能够把语法单位组织起来并在组织过程中产生语法意义的各种语言材料和方式。各种语法意义一般都要借助一定的语法形式体现出来。例如汉语“红苹果”与“苹果红”这两个句法结构正是通过语序不同的方式来表述“偏正”和“主谓”这两种语法关系意义的。(2)语法手段把具有共同特点的语法形式概括起来所形成的一些类别叫语法手段。比较常见的语法手段大致有以下几种:附加。利用词尾或词缀的增减变换来表示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这种手段只改变词的语法意义,不改变词汇意义。例如英语名词后面加“s”或“es”来表示复数就采用了这种手段。异根。利用语源不同的同义词根来表示同一个词的不同语法意义的手段。例如英语运用人称代词“I”和“me”、“he”和“him”的词形变化来表示主格和宾格;动词的过去形式一般是在动词原形后加“ed”,而“go”的过去形式是“went”;形容词的比较级一般是在词的原形上添加“er”,而“good”的比较级是“better”。屈折(内部曲折)。利用词根语素部分音素的变化来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的手段。例如英语“foot”是“脚”这个词的单数形式,而“feet”则是其复数形式。重叠。利用词根语素或词干的重叠来造成词形变化的手段。汉语的动词、形容词、量词都可以有重叠格式,用来表示短时、尝试、逐个、程度增加等语法意义。例如汉语的“认认真真”就比“认真”在程度上加深了。4句法结构的层次分析(1)句法结构句法结构指的是词与词按照一定的规则组合时所形成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模式。从句法结构的角度来看,句法结构具体体现为短语和句子。句法结构内部的组成成分具有层次性。从理论上说,任何一个句法结构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片段直接组成的,这样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片段就是句法结构的直接组成成分(直接成分)。(2)层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指的是由大到小,顺次逐层分析出一个句法结构的各个层次的全部直接组成成分的方法。层次分析的方法和程序可以概括为16个字:从大到小,从左到右,层层二分,到词为止。例如:练 举 重 相 当 辛 苦 主 谓述 宾 偏 正层次分析必须遵循结构原则、功能原则和意义原则,概括起来,就是成结构、能组合、有意义。结构原则。即切分出的两部分应是词或句法结构,否则切分错误。例如将“十分感兴趣”切分成“十分感”和“兴趣”两部分,后者成立,前者则因不成话而不能成立;若切分成“十分”与“感兴趣”,两部分都能成立,也才能满足层次分析结构原则的要求。功能原则。即切分出的两部分能够直接发生结构关系,也就是可以重新组合起来。例如把“一棵柳树上”切分成“一棵”和“柳树上”两部分,两者似都能成立,但其实二者不能组合,因为汉语的方位短语不能受数量短语的直接修饰;若切分为“一棵柳树”和“上”两部分,二者既都能成立,又可以组合在一起。意义原则。即切分出的两部分不但要有意义,而且还必须是原句法结构的关系意义。例如将“一位罪犯的辩护律师”切分为“一位罪犯”与“辩护律师”两部分,虽然这种切分能够满足上面两个切分原则的要求,却违背了原意,因为汉语量词“位”不能用于贬称,所以第一层的正确切分应该是“一位”与“罪犯的辩护律师”。七、语言的发展1语言发展的原因(1)外部原因社会交际活动的需要及语言所处的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社会自身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带来了社会生产力大发展、生产关系的改变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新事物、新概念不断出现,这些都要求语言不断产生各种各样的词语来适应交际的需要。可以说,社会的进步是语言词汇不断丰富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动力。另一方面,社会的进步带来了人类思维的发展,人们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复杂、精密,而思维的发展则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使语言表达在在形式上更加多样化,在结构上更加严密,在表意上更加精确,在效果上更加趋于完善。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多方面的不同正说明了这一点。其次,社会的分化和统一推动语言发展演变。语言随着社会的分化而分化,随着社会的统一而统一。当某个社会走向分化的时候,这个社会的各个部分的交际就会逐渐减少甚至停止,久而久之,已经分化的同一社会的各个部分的成员所使用的同一语言就会产生差异,开始分化,从而逐渐形成不同的地域方言或不同的语言。如汉语形成北方方言等地域方言,社会的分化正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反之,如果不同的社会之间或已经分化的同一社会的各个部分之间交往增多,交际频繁,也会使不同语言或地域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得到加强,其间的差异逐渐减少,语言也就会逐渐趋向统一,以适应社会统一的需求,于是通行于全社会的共同语就会逐渐形成。汉语在历史上形成不同的方言及普通话的形成和推广就证明了这一点。第三,社会之间的接触也会推动语言的发展演变。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的社会(国家、民族)之间的接触逐渐频繁起来,这就必然引起不同的民族语言之间的相互接触和相互影响,从而引起语言的变化,推动语言的发展。例如汉语受印欧语的影响而吸收了大量的新词语,出现了不少新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