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1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2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3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4页
组织行为学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其涵义包括:1组织是动态的组合活动过程,是指组织工作或组织活动;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目标,而它自身则是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它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成为独立的法人,并具有调节、发展变化的开放系统;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管理者为什么要研究组织行为学?具有重要作用: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用,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研究组织行为学还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文化的功能: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研究方法和手段:采用系统分析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人类学、生理学、伦理学和政治学原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提高各级领导者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扬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理好地实现组织目标。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的主要特性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对未来的预见性。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观察和实验分析和评价预测和推断检查和验证六个研究过程的步骤:(西拉杰、华莱士)确定研究课题研究理论和模式形成假设提出可供选择的研究方案和研究方法实地观察和实验说明研究结果案例研究法:体现理论与实践、知识与能力、历史与现实、教学与研究、科学与艺术五统一的极好方法。观察法:按观察者与被观察者的关系来分类,可分为参与观察法与非参与观察法;按观察情景的差异分为自然观察法与控制观察法心理测验法:应注意测验的信度和效度维持在一个合理范围内测验的效度指心理测验的有效性,即测验得到的是不是所要测定的心理与行为特征,也就是测验结果是否体现测验所预期效果的程度研究组织行为学的作用1研究组织行为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2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群体体行为与管理,可以使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管辖的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3研究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行为与管理,可以促使管理者提高领导素质,改进领导行为,掌握领导艺术,增强领导的有效性4研究组织行为中的激励理论与应用,可以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5研究组织行为中的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的理论与方法,可以使管理者能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进行组织的改革,增强活力,提高绩效;6有利于管理者调适心理平衡,提高身心健康水平,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1边缘性(多学科相交叉和多层次相交切);2两重性(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3应用性(直接目的是提高组织绩效)。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客观因素:)形状的大小、强度的高低、对比性的强弱、变化的快慢、重复次数的多少;(主观因素:观察者的兴趣、需要和动机、个性和经验)B影响知觉的因素:知觉对象与背景的不同配合;知觉归类。知觉过程:包括观察、选择、组织、解释和反应五个阶段产生错误知觉原因:1知觉防御:是指人们保护自已的一种思想方法倾向。它比较容易注意观察能满足需要的那些事物,而对那些与满足需要无关的事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2首因效应(成见):是一种先入为主的思想方法。要正确地观察事物,不必须注意使自已不停留在第一印象上,但同时又不忽视第一印象。3晕轮效应:是一种以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下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4投射:是以已度人的思想方法。有的人往往以自已的想法去猜测别人也是这种想法,而实际别人不是这样想的,这是一种主观主义的错误知觉。X理论: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道格拉斯。麦克里格对古典的传统管理理论的概括。这种理论实际是表明领导者是如何看待被领导者,以及以此为依据所采用的相应的领导方式和领导行为理论。领导者认为:1一般人本性是不喜欢工作的,总是设法逃避工作;2多数人没有抱负,怕负责任,宁愿受别人的指挥;3对自身经济的安全看得高于切;4以自我为中心,对组织目标漠不关心;5习惯守旧,反对变革;6缺乏理性,容易受人煽动,常有盲从举动。相应的领导行为表面在:1把职工看作机器一样消极被动的工具,只注意通过制定严格的控制系统,来指挥监督职工行为;2把金钱当作一种最主要的激励手段,把惩罚作为协调人员行为的主要管理措施;3总之是一种只关心工作任务的完成,不关心职工感情和精神需要的领导方式。Y理论:在进行X理论的概括后,麦克里格又用Y理论来取代X理论,其要点是:1人并非生来懒惰,要求工作是人的本能;2人们不仅愿意承担责任,而且还追求责任;3个人的需要和欲望与组织的需要是可以相结合的;4人们愿意实行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来实现个人和组织目标;5把工作到得成就看作是一种最大的奖酬;6多数人具有较高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能妥善解决组织各种问题。相应的领导行为:1领导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富有意义的工作,把每个人的智慧充分发挥出来;2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自尊和自我实现的需要;3实现员工的参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的交给他们并相信他们能自觉的完成任务;5总之是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用信任代替监督,用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相应的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1领导者的任务是给职工安排具有吸引力和富有意义的工作2重视个性特征和需要,鼓励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过程中获得自尊自我实现的需要3实现职工的参与管理,把责任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相信他们能自觉地完成任务4鼓励职工进行自我工作成绩的评价5“启发与诱导”代替“命令与服从”,信任代替监,“分权与授权”代替“集权”归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海德在有关社会知觉和人际关系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社会心理学的内容。归归因论的内容:1关于人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原因;2社会推论问题,即根据行为及其结果对行为者的稳定心理特征素质或个性差异作出合理的推论;3期望与预测,即从一定的过去的行为和其结果预测在某种情况下会产生什么行为。依据:良好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发动和维持其成就活动的一种心理状态。应用:坚持是成就行为的主要特征,对于前一段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结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以后的行为,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是成功或失败的不同归因。归因论的应用:坚持是成就行为的主要特征,对于前一段行为的因果关系的分析结论,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以后的行为,成就的获得有赖于对过去工作成功或失败的不同归因。总之,运用归因论原理来增强人们的坚持性,对取得成就行为有一定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和科研人员的作用更为显著。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管理者可以通过以下方法: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已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1个性差异与工作成就:自我意识、气质、性格、情感特征方面2个性差异与健康3个性差异与管理:知人善任、配合合理的领导结构、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控制文化论与工作行为之间的关系:内因控制论者更喜欢利用取得工作成就的工作场所。他们充满自信,能发挥主观能动性,相信绩效靠的是自己的技能而不是运气。表现积极、出色。他们会在做决定前尽可能收集相关信息。在工作中遇到疑问时更快更主动地采取行动。外因控制论者更容易失去自信、沮丧,对同事产生敌对情绪,特别是对上级,因为上级经常给他们工作压力。员工对组织的认同感与对工作的参与度 1组织认同感包括三部分:A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B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C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A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 B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 C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 D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E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哪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分为内因(个人主观努力)和外因控制论(客观环境)。其在管理中的意义表现在1当内因控制论者得知奖赏是以良好的技能和工作绩效为基础时,他们会更加努力2强调参与对于鼓励个人发展的重要性3控制方位似乎与企业家行为及其所冒风险也有关系4以上论证说明了:内因控制论者看重按绩效行赏,这对管理有重要意义创造性行为的意义1组织生存和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2改革开放需要创造性行为;3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以及人类历史的发展需要创造性行为。创造性行为人员主观特征的自我培养:1有明确的目标和宏伟的志向;2善于发现问题;3勤于思考;4富于灵活性;5善于应用;6怀有好奇心;7充满自信;8坚持独立思考;9勇于坚持到底。创造性行为:指人这个主体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创造性行为的特点:A首创性;B有用性;C适应性;D主动性。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家庭环境:在家庭人际关系中,夫妻关系对创造性的影响最大。产生创造性行为的家庭条件:夫妻合作、互相支持、关怀、体贴。2学校环境:3组织环境(1要有一种激励人们勇于创新的机制和组织气氛2要有全力支持创新的领导3要有和谐的人际关系4要有合理的群体结构;(从事创造性活动时,“异质结构”效率高,成果多)5要有良好的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是创造性行为产生的源泉)6要有相对分权和弹性的组织结构。(组织结构有高度集中与相对分权的组织结构)4社会环境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应遵循的原则:个人与组织相结合事业生涯管理: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事业生涯管理的特点1个人和组织必须都承担一定的责任,双方共同完成对事业生涯的管理 2必须有高质量信息管理工作3事业生涯管理是一种动态管理,因为事业生涯发展道路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过程事业生涯选择的步骤方法:1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选择职业和工作岗位2对组织的了解和选择 事业生涯的变动方向:纵向的、横向的、向核心的变动。事业生涯的纵向变动:组织内部的职工个人工作等级职位的升降。事业生涯的横向变动:组织内部的个人的工作职业或职务沿着职能部门或技术部门的两侧展变动。是个与个人的知识、技术、经验相关的领域。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1有利于个人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是促进事业成功的基础;2可使组织减少人才流失;3为各级各类组织识别、选拔和使用人才提供了科学依据;4能促进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合作;5有利于组织和本人有针对性地制订培训和开发计划;6有利于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扬长避短,发挥人力资源的最佳效益。实施事业生涯设计、开发与管理应注意的问题:1制定事业生涯计划要留有余地,执行过程要有灵活性;2在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中,要给予职工择业的权利和自由;3为实施事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工作,还必须为所有成员提供平等就业和就职的机会;4广泛开展心理测定与职业咨询,做好双向选择;5两种生涯的结合(夫妻双方双事业生涯的配合)。价值观的形成:价值观取决于世界观。受报刊、电视和广播等宣传舆论,以及父母、老师、朋友和英雄人物的观点与行动影响。有相对稳定性、持久性。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1价值观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2管理者在了解每个员工价值观差异的基础上,就能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工作绩效3价值观是形成企业经营管理行为的基础4价值观还可作为招聘录用新员工、提升新的管理者的标准群体成员资源1个人能力2性格特点态度构成因素:认知;情感;意向态度的特性:社会性;针对性;协调性;稳定性;两极性;间接性群体规范具有的基本功能:群体行为的标准、导向、评价、动力功能群体规范的形成:1群体成员所做的明确的说明,通常是群体的主管或某个有影响力的人物。2群体历史上的关键事件;3私人交谊;4过去历史中的保留行为。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1组织战略2权力结构3正式规范4组织资源5人员甄选过程6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7组织文化8物理工作环境。凝聚力对群体生产率的影响:一般来说,凝聚力高的群体比凝聚力低的群体更有效,但凝聚力与群体效率的关系比较复杂:首先,凝聚力高即是高生产率的起因,又是其结果。其次,二者的关系受群体绩效规范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绩效规范。群体的凝聚力越强,群体成员就越容易追随其目标,如果群体的绩效规范较高,那么凝聚力高的群体就比凝聚力低的群体生产率高。但如果一个群体的凝聚力很高,绩效规范却很低,群体生产率通常比较低。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加入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模4群体成员的性别构成5外部威胁6以前的成功经验凝聚力的评价方法:问卷调查法、数量分析法小道消息的特点1它不受管理层控制2大多数员工认为它比高级管理层通过正式沟通渠道解决问题更可信、更可靠3它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人们的自身利益小道消息的目标1建构和缓解焦虑2使支离破碎的信息能够说得通3把群体成员甚至包括局外人组织成一个整体4表明信息发送者的地位怎样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1公布进行重大决策的时间安排3公开解释那些看起来不一致或隐秘的决策和行为3对目前的决策和未来的计划,强调其积极一面的同时,也指出其不利一面4公开讨论事情可能的最差结局,这肯定比无言的猜测引起的焦虑程度低有效沟通的主要障碍:失真源、沟通焦虑、过滤、选择性知觉、情绪、语言有效的倾听(如何做到?)1使用目光接触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4提问5复述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7不要多说8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1个人因素:智力因素、情绪的稳定性、自信心、个性特点、人际关系。2环境因素:群体的气氛、群体的竞争性、群体的凝聚力、群体成员的共同性、群体目标、群体的规模。有效倾听的技巧:倾听是弄懂所听到的内容的意义,它要求对声音刺激给予注意、解释和记忆。提高倾听技能,可以:1使用目光接触2展现赞许性的点头和恰当的面部表情3避免分心的举动或手势4提问5复述6避免中间打断说话者7不要多说8使听者与说者的角色顺利转换群体决策的 优点1更完全的信息和知识2增加观点的多样性3提高了决策的可接受性4增加合法性。缺点1浪费时间2从众压力3少数人控制4责任不清影响群体思维的因素1凝聚力强的群体内部讨论较多,能够带来更多信息,但这种群体是否不鼓励群体成员提出反对意见,尚难确定2如果群体领导公正无私,鼓励群体成员提出自已的意见,群体成员会提出更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进行更多的讨论3群体领导在讨论初期,应该避免表现出对某种方案的偏爱,因为这样做会限制群体成员对这个问题提出批评性意见,使群体很可能把这种方案作为最终的选择方案4群体与外界的隔离会使内部可选择和可评价的不同的方案减少群体决策技术包括:脑力激荡法、命名小组法、德尔斐法、电子会议法。脑力激荡法:也叫头脑风暴法,意思是克服互动群体中产生的妨碍创造性方案形成的从众压力,其方法是,利用产生观念的过程,创造一种进行决策的程序,在这个程序中,群体成员只管畅所欲言,不许别人对这些观念加以评论。命名小组技术:是指在决策过程中对群体成员的讨论或人际沟通加以限制,这就是命名一词的含义。社会交换论:是由霍曼斯提出来的,这个理论认为: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取决于报酬及相应的成本,人们寻求报酬大于成本的行为关系,回避成本大于报酬的行为关系。在霍曼斯的社会交换论看来,人们之间的亲属关私法,夫妻关系、爱情关系、朋友关系、师生关系、服务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等等,都是经过无形的、潜在的的仔细衡量,讨价还价形成的交换关系。为什么相似能够导致相互喜欢、相互吸引呢?按强化论来说,态度的相似、一致就具有强化作用。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已对人对事所持的态度是正确的。别人所发表的同他的态度相似的、一致的意见,不仅是对他的观点的支持,而且是对他的观点的正确性的一种证实。这种相似的、一致的意见能够增加他的安全感、自信心、是令人愉快的。按照认知论来说,人们是把类似的东西当作同一体而认知的,一个人会把别一个同自已持相同态度的人视为一体。(伯恩在实验室对相似性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人们之间利害相依的关系分为三类1利害一致或共同利益关系2冲突或利益矛盾关系3利害共存或混合利害关系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1动机2威胁3信息沟通4个性特征5组织文化人际关系的作用1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人们之间利害相依的关系1利害一致或共同利益关系2冲突或利益矛盾关系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1相互依赖性,有三种主要类型:联营式、顺序式和互惠式;2任务不确定性;其关键在于非常规的任务要进行更多的信息加工,而低不确定性的任务则是规范化的。3时间与目标取向;这一点使得具有不同认识的群体之间很难共事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1规则与程序(最简单、花费最低的办法)2层次等级3计划4联络员角色5特别工作组6工作团队7综合部门冲突的过程分为5个阶段:阶段1:潜在的对立或失调(A沟通不良B结构C个人因素)阶段2:认知和个性化(A定议冲突的方式极大地影响到冲突的可能解决办法B情绪对知觉的影响有着重要作用)阶段3:行为意向,它指的是从事某种特定行为的决策(A竞争B协作C回避D迁就E折衷)阶段4:行为。阶段5:结果(A功能正常的结果B功能失调的结果)。激发功能正常的冲突: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成功地激发了功能正常冲突的组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奖励持异议者而惩罚冲突的回避者。处理冲突的策略:1运用竞争;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有效领导的基础:领导的权威是有效领导的基础,一个领导者要有效地实施领导,必须把权力的影响力与权威的影响力相结合,而且应该尽量多地运用威信的影响力。一、权力。1权力的性质:A权力的情景性B权力的依赖性C权力的不确定性D权力的资源性。2权力的作用:A权力的影响作用B权力的双重作用C权力的潜在作用D权力是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3权力的构成:A资源控制权B奖惩权C专长权。4领导权力形成的机制:A传统因素B职位因素C资历因素。5领导权力分配的原则:A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B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C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D因事设人、才授权原则。二、威信。特点:内在性、持久性。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性特征。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把领导的工作行为分为两个导向,工作构成导向和关心人为导向;按照这两种行为导向在领导和群体中的表现程度,把领导行为分为四种类型:1低规章低协商2低规章高协商;3高规章高协商;4高规章低协商。领导权变论:是着重研究领导者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受环境变量影响的理论。影响领导效能的因素:1领导自身的因素;2被领导者方面的因素;3领导环境方面的因素。领导有效性的评价的理论依据:1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核心;2从领导的素质理论出发,对领导的能力进行评价;3应用领导行为理论对领导的类型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方面:1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2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1对决策对象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2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3对社会发展的研究;4决策要符合政策和法律规范。领导的特点:示范性、激励性、互动性、环境适应性领导的功能1创新功能:包括组织领导方式的创新;组织成员的创新活动2激励功能:激励的目的是要调动组织中全体员工的积极性3组织功能:贯穿于领导活动过程的始终4沟通协调功能5服务功能:现代领导的基本功能之一。包括工作、心理咨询、信息服务需要、动机、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形成经过不同的阶段。首先需要的程度在某种水平以上,才能成为动机并引起活动(行为)。其次,随着需要的不断增强,人们就能明确地知道,是什么事情使自已感到不安,并意识到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来满足需要。最后,人的心理进入愿望阶段后,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就可能成为活动的动机并导致活动(产生行为)。组织结构设计的原则:1目标原则;2集权与分权结合的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5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6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7精简高效原则;8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传统的组织结构形式包括:1.直线制 2.职能制 3.直线职能制。来自群体对组织变革的阻力:1群体规范冲突所造成的阻力;2人际关系变革所造成的阻力。来自组织与领导方面的阻力:1变革会影响领导者的地位和权力;2改革干部制度,破取终身制,采取民主选举,会威胁到领导者的地位;3改革就要实行权力下放,让职工参与管理,有些领导者错误认为是把他们的权力缩小了,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克服变革的阻力:一、变革的力场分析: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组织变革力场分析的方法。他认为,变革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不同方面的力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一种动态平衡。二、消除改革阻力的方法包括:1改革前的心理准备阶段的方法:A激励职工改革的动机B有针对性的采取克服心理阻力的措施C施加外部压力D选择改革的恰当时机。2改革过程中的行为转化阶段的方法:A让职工参与改革,把改革当作自己的事B利用群体的内聚力改变个体的行为方式C分解改革的目标,有利于减少阻力D变阻力为动力E先试点再推广F尽量保持企业原有的协作关系。3改革后的行为转化阶段的方法:A采取各种激励行动,转化消极行为B保持原有社会联系的相对稳定性。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1目标原则2价值原则3卓越原则4激励原则5环境原则6个性原则7相对稳定原则。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麦克里兰提出了他的工作激励理论,他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要的需要有三种,即成就需要、权力需要和合群需要。其中,成就需要的高低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因此,他对成就需要的特点和作用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形成了成就需要理论。海尔的“OEC”模式:概括起来,OEC就是全方位地对每天、每人、每事,进行清理、控制,它的核心是“日日清”。即1企业每天的事都有人管,做到控制无漏缺2所有的人均有管理控制的内容,并依据工作标准对照3每天把工作结果与预定计划指标对照,总结、纠偏,达到对生产过程的时刻控制,确保生产发展朝预定的目标前进费恰特认为文化的主要功能1文化是区别不同社会的标志2文化使一个社会的价值观更系统化3文化为社会的团结和组织的凝聚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4文化对社会结构提供材料和蓝图5社会和组织的文化,能够塑造社会和组织的个性与性格.组织行为学的两重性主要表现在:组织行为学既有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一般规律性这种自然属性,又具有特殊规律性这种社会属性。这种两重性主要由多学科性、人本身的两重性和管理的两重性决定的。1是多学科性决定的。2是由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本身的两重性所决定的。(3)是由管理的两重性所决定。组织行为学的应用性的主要表现?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它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后还要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掌握保持积极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人的行为特点有哪些?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人的行为实质是人的生理、心理因素与客观环境互相作用的结果和表现需要的特征:指向性、再生性、交替性、转移性、发展性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当人产生某种需要而又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心理就转化为动机,并在动机的推动下,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行为),向着目标前进。当他达到了目标,需要得到满足,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和动机,引起新的行为参与观察法的优缺点?采用参与观察法的好处是研究人员以组织成员的身份去观察,使被观察者避免伪装或做作,从而使观察到的资料较为可靠有效,存在的问题有两个:一是由于亲自投入现场作观察者,可能会影响到研究者的客观性,而非参与观察法就较为客观.二是在观察别人时,会使别人感到很不自然,如若要使被观察者不知道是观察他们的行为,就得创造一种观察条件,这是不太容易做好的.调查法分几种?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调查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于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具体包括三:面谈法,电话调查法,问卷调查法。1、面谈法优点是信息的回收率高达80%-95%之间,而且由于面对面地谈话,调查才可以作解释,因而所得的反应也较丰富,确切.但是,因为面对面谈话往往会给人增加心理负荷,使人容易产生防御心理.所以要求研究者应具备一定的谈话技巧。2、电话调查法优点是花钱费时不多,能调查教多的人;缺点是不像面谈法那样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详细询问和解释问题,使被调查者对问题不发生误解。3、问卷调查法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进行调查,而且花钱费时不多,这种调查又可分两种:一种是书信邮寄问卷调查法;一种是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前者的缺点是回收率较低,而后者直接现场问卷调查法,回收率高,但花的人力和时间又会较多.研究结果的统计分析法一般包括哪几种?1集中趋势分析2离中趋势分析3抉择分析4相关分析5因素分析研究方法所应具备的特征:研究方法是揭示研究对象的手段.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是从实际出发的实事求是的方法.它是正确地全面揭示研究对象的重要手段.有如下六个特征:(1)研究程序的公开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公开说明研究的全过程,所使用的程序,所测的变量和所采用的测量方法.要使其他研究人员只要按照这样的程序去做,就能得到同样的结论。(2)收集资料的客观性.如实地客观地进行观察和实验,这是最重要的原则和特点,研究者要尽量避免受自己的个性和主观偏见的影响.只有所收集和占有的资料是如实地客观 存在,研究人员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才可能得到正确而全面的结论.(3)观察和实验条件的可控制性.(4)分析方法的系统性.(5)所得结论的再现性.(6)为未来的预见性.组织行为学的四个步骤研究过程1观察和实验2分析和评价3预测和推断4检查和验证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1案例研究法:这是对组织内的个体、群体或组织的一个或几个以至更多变量之间的关心做出描述和说明2观察法:以自己的眼、耳、口、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的方法3心理测验法:是采用标准化的心理测量表或精密的测验仪器以及各种图表,来测量被试者有关智力、能力倾向、兴趣爱好、个性性格、成就需要等心理和行为特征的研究方法4调查法:是一种与系统观察法密切相联系的方法,主要是了解被调查者对某一事物的想法、感情和满意度。一般有三种具体的调查方法:a面谈法:研究人员通过与被调查者直接交谈,来探索被调查者的心理状态的研究方法b电话调查法c问卷调查法:这是一种运用经严格设计的问题和对问题回答的不同程度的量表,让被调查者进行纸笔书面回答的调查、研究方法。通常有四种形式:选择法、是否法、计分法、等级排列法。5实验法分为三种a实验室实验法b现场实验法c准实验法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这两种工作态度的源头不同,即一个是组织,一个是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一些方法同时改善这两种工作态度:1表明他们真诚地关心着员工的利益;2为员工创造实现个人目标的机会;3改善工作,使许多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有更多的自主权;4寻找机会及时奖励员工;5同员工一起设置目标,其中包括对员工有重要意义的个人事业发展目标个人加入群体的原因1安全需要2地位需要3自尊需要4情感需要5权力需要6实现目标的需要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一)个人因素1、智力因素2、情绪的稳定性3、自信心4、个性特点5、人际关系(二)环境因素1、群体的气氛2、群体的竞争性3、群体凝聚力4、群体成员的共同性5、群体目标6、群体的规模人际关系的作用1人际关系影响工作绩效和员工满足度2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身心健康3人际关系影响员工的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领导权的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1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2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3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4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则领导威信的作用1决定领导者影响力的强弱2提高效能的重要条件3有利于推进组织改革4有助于融洽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利于吸引人才领导权力与威信的形成: A权力是由上级根据领导者所担负的职务赋予的,具有法定性和强制性。 B威信是靠领导者的主观努力取得的,如高尚的品德使人产生敬爱感,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人产生感等。领导者靠威信施加的影响力,才能使下属真正心悦诚服地接受领导。 2)权力的作用:影响作用、双重作用、潜在作用、构成组织有效运行的必要条件。领导权力形成的机制:传统因素、职位因素和资历因素领导权力的分配:两种方式A确定等级层次,然后按等级层次进行分配的结构权力方式B划分专业、部门,然后按其特殊要求进行分配的功能权力分配方式领导权分配应坚持的原则1职权一致、责权对等原则2层次分明、权责明确原则3分配适度、系统优化原则4因事设人、量才授权原提高领导威信的方法1优秀品质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第一要素2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特长是领导者建立威信的基础3工作实绩 4以身作则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计划委派贯彻评价奖惩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人员的满意度、人员的流向、出勤率领导班子合理的素质结构:年龄、智能、专业、知识结构、个性性格结构领导的有效性取决于1领导者自身的特点2被领导者的特点3领导情景领导有效性的评价:(理论依据)1权变理论是领导有效性评价的核心2从领导的素质理论出发,对领导的能力,个性特征和基本素质进行评价3应用领导行为理论对领导的类型、方式进行评价,评价的主要方面:领导的工作绩效评价、领导功能的组织评价决策的特点:目标性、选择性、关键性、创新性、层次性决策对实现领导有效性的意义:(论)1决策是领导过程中最主要的职能2领导者权力的实现要依赖于领导者制定决策3科学决策是提高领导效能的根本措施4决策是竞争形势的需要5决策决定着组织运行的方向领导决策的原则:信息健全、可行性、系统分析、对比择优、时效、集体决策原则领导决策的客观依据1对决策对象本身特点和规律的研究2对未来发展趋势的研究3对社会发展的研究4决策要符合政策和法律规范领导决策程序1发现问题2确定目标3核定价值准则4拟定方案5方案评估6选择7验证8实施领导决策的民主化:1)特征:决策观念的民主化;决策体制的合理化;决策研究的公开化;决策的法制化。 决策观念民主化的关键是领导者思维方法和观念的更新。决策体制合理化要做到:建立科学的信息系统、合理的参谋系统、决断系统。 决策的法律化是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领导决策的科学化必要性:决策科学化是组织发展的内在要求,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也是领导有效决策的根本1组织超大规模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趋势,使现代社会组织呈现出日益扩大的趋势;2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社会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之中,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a现代科技的发展十分迅速b从科技发明到产品生产和社会应用的周期越来越短)3是现代社会活动联系的广泛性和后果的严重性的需要,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已经把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甚至整个世界都连接成一个整体决策民主化与决策科学化的关系1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的重要保证2决策民主化是决策科学化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3决策民主化和决策科学化是任何有效决策都必不可少的基础和先决条件。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1选准决策目标2提高执行者对决策的认可水平3发挥外脑的作用影响人动机结构和优势动机变化的因素 爱好和兴趣、价值观、抱负水准权变理论及关于影响领导有效性的权变因素1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没有一种能适应任何情况的领导模式,只能提出在特定情况下相对来说最有效的领导模式,这就是权变的观点2权变理论认为,领导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以下三类因素(a领导者自身的特点;领导者是实施有效领导行为的关键力量b被领导者的特点;被领导者是指在一定的组织体系中,在领导者的率领下,为实现领导目标,从事具体实践活动的个人或集体c领导的情景:领导的情景是领导有效性中最重要的权变因素)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马斯洛在1943年所著的人的动机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把人的需求归纳为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大类,并有低到高形成阶梯。五大类需要基本观点如下1生理需要:指饥有食、寒有衣、渴有饮、住有房、有配偶、有医疗,这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需要,如不能满足,生存就有问题,因而它优先于其他的需要2安全需要;要求职业安全、稳定,劳动保护,职业保障,社会保险等,以保证免于危险、恐惧及灾难等,此外还要考虑未来的因素3爱与归属需要:感情、友谊、爱情、归属,希望得到关心与照顾。因为人是社会的动物,没有人希望自己孤独生活,渴望在群体中能获得温暖情谊,否则便将郁郁寡欢4尊重需要:包括自我尊重如独立、自主、自由、自信,以及社会尊重如地位、名誉、推崇等。一旦获得则信心倍增,充满活力,反之必将自卑,软弱无能5自我实现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马斯洛在他的书中指出;如果一个人想得到最大愉快的话,那么,一个音乐家必须创作乐曲,一个画家必须绘画,一个诗人必须写诗。一个能做哪样的人,他就成为那样的人。这种需要我们称之为自我实现,对有创造潜力的人,自我实现意味着潜力和才能的发挥。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1双因素理论修正了传统的满意与不满意的观点2不是所有的需要得到满足都能激励起人们的积极性,只有那些被称为激励因素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积极性才能得到极大的调动。缺乏保健因素时将引起很大的不满,但具备时并不会激起强烈的激励3激励因素是义工作为核心的,也就是说,激励因素是在工作进行时发生的,由于工作本身就有报酬,所以在进行工作时也就有可能调动内在的积极因素组织结构的设计原则有1目标原则;任何组织都有其特定的发展目标。组织结构的设计或调整都是以实现该目标为前提的2集权与分权结合的原则3责权利相结合原则4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则;管理者能够直接有效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量被称为管理幅度。通常的管理幅度在7至9人之间5稳定性与适应性结合原则6执行与监督分开原则7精简高效原则8信息的灵活沟通原则传统组织结构形式:直线制、职能制、直线职能制现代的组织结构形式有1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2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使用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3矩阵制;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直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定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4立体组织制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特点1变革的速度更快、周期更短2变革的范围更广、数量更多3变革的内容更深刻、更彻底组织文化的特点1阶级性2民族性3整体性和个体性4历史连续性5创新性组织文化的内容:组织目标、共同的价值观、作风及传统习惯、行为规范及规章制度组织文化在现代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1标志着组织行为的科学研究向更高、更深方向发展2标志着对组织内部成员的个体研究向组织内部成员的整体研究转化3标志着组织行为科学对个体认识的全面化和深刻化4标志着组织形象的塑造向立体化、整体化发展5标志着组织管理成为一门真正的管理艺术组织文化的功能:1)积极作用:目标导向、凝聚、激励、创新、约束、效率功能2)消极作用:阻碍组织的变革、削弱个体优势地、组织合并的障碍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目标、价值、卓越、激励、环境、个性、相对稳定原则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民族文化因素、外来文化因素、组织传统因素、个人文化因素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文字和标识、物质象征、仪式、语言、实物形象和艺术造型等中国的现代组织文化的特征1寻求整体模式2继承传统文化的精髓3封闭性思想向开放型过渡4职业道德建设5共同富裕组织变革的步骤1在科学预见的基础上,发现征兆并认识到进行变革的必要性2诊断问题,提出明确的目标3进行具体分析,确定变革内容4分析变革的限制条件5正确地选择变革的策略和步调6制定具体的变革计划7实施以革计划8及时收集信息,监控变革计划的实施进程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特点1组织变革是与政府管理经济形式或手段密切相关的,既受其推动,又受其制约2组织变革与宏观经济发展形式和发展政策密切相关我国企业组织变革的内容1机构调整和管理体制的调整2企业领导制度的变动3管理的转轨变型4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5企业责任权力体系的完善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重大差别:管理模式形成的基础、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结构、部门结构及干部配备、管理规范化程度不同我国大中型企业组织发展的思路1组织结构形式的多样化2企业管理的战略化与企业发展的国际化3组织职能经营化和组织发展社会化4组织发展规模趋于小型化5组织运用的高效化和民主化组织行为科学化:1组织结构合理化a组织目标设置的合理性b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设置的合理化c权责体系设置的合理化;d组织结构的功能优化。2组织运行有效化:a领导素质的有效性b组织决策的合理性c激励措施的有效性d控制行为的有效性。3组织心理和谐化:a组织成员的认同感b组织成员的协同性c组织成员的参与意识d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什么是组织认同感?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组织认同感是员工对其组织认同的程度,它包括三个部分1对组织目标和价值观的信任和接受2愿意为组织的利益出力3渴望保持组织成员资格。组织认同感对组织的作用有:1有认同感的员工很少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组织认同感与员工辞职率成反比关系2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通常表现比较出色3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会坚决支持组织的政策,他们就会自觉的贯彻执行这些政策4有组织认同感的员工把组织当作自我的家,能最充分地发挥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组织绩效什么是群体凝聚力?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所谓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它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凝聚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群体行为的效率和效果。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有1群体成员在一起的时间2加入群体的难度3群体规模4群体的性别构成5外部威胁6群体以前的成功经验有效沟通的障碍:主要有1失真源;在沟通过程模型中的大部分因素都有着造成信息失真的潜在可能性,并因而是完美精确的沟通目标受到冲击。这些失真源可以解释为什么被接受者解码的信息很少与发送者的原本意图完全一致2沟通焦虑;有效沟通的另一个主要障碍是,一些人(大约占总人数的5%-20%)总有某种程度的沟通焦虑或紧张3过滤;指发送者有意操纵信息,以使信息显得对接受者更为有利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的去看或去听信息5情绪;在接受信息时,接受者的感觉也会影响到他对信息的解释。不同的情绪感受会使个体对同一信息的解释截然不同6语言;同样的词汇对不同的人来说有着不同的含义,纵向等级的存在同样造成了语言问题。每个人在语言的使用与理解上也不一致,这些都导致了不少的沟通问题影响合作与竞争的因素:研究表明,合作与竞争主要受以下因素的影响:(一)动机;一个人在需要、动机方面的特点对他的行为方式的选择与确定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二)威胁;威胁是对将要做出对对方不利的事情的一种言语表述,是迫使对方答应自己要求或进行合作的一种手段。威胁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手段,对于解决冲突、达成合作,确实有一定的效果。(三)信息沟通;交往双方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有利于双方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对于正确理解对方的意图会有促进作用。(四)个性特征:一个人的个性特征,对于他对别人采取行为的方式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五)组织文化;组织气氛和文化是影响合作与竞争的重要因素内容型激励理论:在内容型激励理论中,不论是需要层次理论、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成就需要理论,还是奥德弗的生存、关系、成长(ERG)理论,都是围绕着满足需要这一主题展开的,尽管他们在需要的激励作用、先后顺序、行为特征等方面有不同的见解,(正因为如此,才形成了不同的学派)但是都属同一类型,有许多共同之处。我们若以需要层次论为中心,则需要层次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双因素中的激励因素、ERG中的成长需要和麦克里兰的成就需要,其内涵都是相同的,因而它们同属于内容型激励理论。什么是激励机制?建立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激励机制是为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在我国企业建立和健全激励机制,一般应遵循以下原则1激励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高昂的士气2给人们尊重、支持和信任,给每个人以主人翁的地位3激励领导人和管理者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优异的业绩,作更大的贡献4在平等竞争、公正公平的原则下,实行责权利相结合,劳动报酬与劳动成果相联系,做到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去能留管理:是协调、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