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__自然界的水.doc_第1页
第三单元__自然界的水.doc_第2页
第三单元__自然界的水.doc_第3页
第三单元__自然界的水.doc_第4页
第三单元__自然界的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个旧二中教案教研组: 化学 科目:化学 授课教师 查光会 九年级 班课 题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课 时日 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能认识水的组成。了解单质、化合物的区别;过程与方 法学习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体会科学研究和思维方法,认识实验研究和创新思维的重要性。情感度与价值观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物质无限可分性教育,培养实事求是的态度。重 点难 点电解水的实验,确定水的组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归纳总结能力。教学用具水电解器(霍夫曼电解器)、6V低压直流电源、用氧气饱和的515氢氧化钠溶液(或110的硫酸溶液)、木条、火柴、简易氢气发生装置(含试剂)、尖嘴导管、盛氧气的干燥集气瓶、蒸馏水一瓶。教 学 设 计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教学意图引入新课:同学们,当你在望不到边际的沙漠中行走,你最渴求的是什么?人若离开水会怎样?(学生略加思考答出是水,学生讨论,对所要研究的物质-水的重要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你知道有哪些关于水的成语或诗句?过渡:这么多关于水的成语和诗句,足见人们对水寄予的感情和人们对水的熟悉程度。水是地球上最普通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不仅江河、湖泊和海洋中含有水,各种生物体内也含有水。人的体内含有多少水呢?展现教材资料,让学生阅读了解水的重要性和不同生物体内的含水量。过渡:水是人类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本单元将领我们走进水的世界,对水进行一个系统的了解。展示一杯水:根据我们对物质研究的一般方法思考,我们应从哪些方面来研究水?(学生讨论,研究物质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物质的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提问:水有哪些物理性质?教师:答的不错,但水若在零摄氏度及以下会变成固态,应该在什么条件下才是无色无味的液体?(根据学生的回答强调掌握科学知识的准确度)提问:水是怎样组成的?今天我们重点研究水的组成。学生:水到渠成水滴石穿水落石出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调动了学生对水学习的积极性)学生观察讨论:无色无味的液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过渡: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水曾被看作是一种元素。直到18世纪末,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拉瓦锡通过对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的研究,才确认水不是一种元素。拉瓦锡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得到了“易燃的空气”,而我们今天也可以通过电解水得到“易燃空气”,揭开水组成的奥密。提问:请同学们阅读水的电解实验,想一想需要哪些实验仪器,装置由几部分组成?演示实验3-1:(教师边讲边实验)取水电解器,加入电解用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与电源正、负两极相连的电极上和试管内发生的现象。提问:两电极上产生气体是什么?怎样检验?学生预习教材时知道是氧气和氢气,教师演示: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正极的气体,用点燃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过渡:氢气就是拉瓦锡所谓的“易燃空气”,氢气中若混有空气或氧气,当遇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要求在点燃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那么该如何去检验氢气的纯度呢?你能结合刚才老师的操作和课本图3-3进行描述吗?发提问:根据水的电解实验和检验氢气纯度的操作思考,氢气有哪些性质?学生讨论:电源负极用排水法收集到了无色的气体,说明氢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收集氢气的试管口向下,是因为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点燃负极的气体,燃烧呈淡蓝色以及用点燃听声来判断氢气的纯度,表明氢气具有可燃性。提问:在水的电解实验里,有新物质生成吗?水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思考回答: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提问:怎样用文字表达式来表示水的电解?(引导学生分析化学变化中的反应物、生成物及条件)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展现。(重要反应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分析理解记忆)教师评价:这位同学写得不错,你能将各种物质的化学式写在相应物质名称的下方吗?或者有谁想来挑战?板书:水-氢气+氧气H2O- H2+ O2提问:在这个变化的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有无变化?学生答:反应前后参与反应的元素种类没有变化。学生讨论回答:电源和电解水的容器两部分。学生观察回答:通电一段时间后,与电源相连的两极上都产生无色的气体;与电源正、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学生观察讨论后回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负极产生的气体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火焰颜色呈淡蓝色,是氢气。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教师引导:根据这一点,由生成物的组成能够推断反应物的组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产生了氢气和氧气,生成物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可推测反应物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渗透人类科学的认识物质世界的过程和方法)提问:电解水这个反应属于前面我们所学过的哪一种反应类型呢?为什么?学生答:因为这个反应中反应物只有一种物质-水,而生成物有两种物质-氢气和氧气,满足“一变多”的特点,所以它应该属于分解反应。教师过渡: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组成与水的组成有什么不同。展示:氢气(H2 )氧气(O2)水(H2O)(从元素种类的角度去考虑)学生分析:氢气和氧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而水却是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展示:你能说出下列物质是由几种元素组成的吗?铁(Fe)铜(Cu)四氧化三铁(Fe3O4)高锰酸钾(KMnO4)过氧化氢(H2O2)教师提示:根据物质的名称和化学式相结合分析某物质的组成元素,如:高锰酸钾若只从名称分析由两种元素组成,是不正确的,应将化学式KMnO4结合分析,高锰酸钾是由钾、锰、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教师归纳:化学上我们把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氧气(O2)、氮气(N2)等,把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五氧化二磷(P2O5)氯酸钾(KClO3)等,把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叫氧化物,如:二氧化碳、水等。提问:什么样的学习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答:分类学习的方法。教师提问:同学们讨论分析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及学过的纯净物、混合物它们的定义,找出它们的各自的特点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学生各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小结:纯净物和混合物是根据它们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来进行分类的,单质和化合物是根据纯净物中所含元素的种类来进行分类的,可见分类的方法在化学学科的学习中运用得非常多。展示练习:将下列物质分别按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分类。(1)氧气(2)空气(3)二氧化碳(4)高锰酸钾(5)空气(6)铜丝(7)水蒸气(8)氮气学生完成在课堂练习本上。提问: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请你谈谈。学生交流: 2、根据水、氢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中元素的比较,我们还了解了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教师小评:今天同学们的收获可真多呀!课后请同学们认真完成教材习题1、2、3、4,看看同学们能否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祝你们成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板书设计:第三单元 自然界的水课题1 水的组成一、水的组成1电解水的实验:(1)现象:两极出现气泡,V正极:V负极=1:2(2)、与是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氧气(3)、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氢气(4)电解水的文字表达式:水 通电 氢气+ 氧气(分解反应) (H2O) (H2) (O2)2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3.介绍氢气:物理性质: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化学性质:可燃性(产生淡蓝色火焰)验纯方法:收集一小试管氢气,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管口朝下,移近酒精灯的火焰,移开拇指,如果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如果听到很小的声音,则表明氢气较纯。不纯的氢气不能点燃,须重新检验其纯度,直到声音很小表示氢气较纯了才能点燃。(如图所示)二、单质、化合物和氧化物1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O2、H2、N22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例:H2O、CO2、Fe3O4、Al2O3、P2O5 、KClO3、KMnO43.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例:H2O、CO2、Fe3O4、Al2O3、P2O5教学反思个旧二中教案教研组: 化学 科目:化学 授课教师 查光会 九年级 班课 题课题2 分子和原子课 时日 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能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基本特征;知道是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的物质的微粒;2、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过程与方 法1、学习通过观察自然、实验、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推理判断等方法处理信息。2、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逐步形成良好学习习惯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和增强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以及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2、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重 点难 点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认识微粒的特征。培养对自然现象、实验现象的猜测、观察,分析、交流、总结等探究能力。教 学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思考、讨论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生活中现象的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探究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探究,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设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认真听、体会知识的过渡板书:课题二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及其特点(第一课时)演示:将蔗糖溶于水。提问:蔗糖为什么不见了?难道消失了?回答:水变甜了,说明蔗糖并没有消失。 实验(32)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回答前面的3、4问题观察,并总结发生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分析:蔗糖、品红分散成了我们肉眼看不见的一种粒子-分子。就像生活中有时我们能闻到香味,但却看不到这种物质。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已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图36图像鲜明地显示了苯分子的六元环结构。图37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表面形成的图形。板书:(一)、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总结这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一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图36及图37讨论、总结、思考,并回答问题培养学生从图片观察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板书:(二)、分子的特点: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活动与探究已知酚酞和氨气都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1.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P502.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1)溶液变红。(2)A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B中溶液仍为无色。提问:为什么(2)中A烧杯变红呢?提问:是氨水是酚酞变红,但氨水并没有与酚酞接触呀?氨长脚跑A中去了?实验:A组实验:一杯热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等的红墨水,观察现象。B组:取温度计两只,一只放入冷水杯中,一只放入热水杯中。观察实验,讨论总结学生进行交流并回答回答:氨水是酚酞变红结论:分子在不断运动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是什么?板书:2、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大家想一想,一碗大米和一碗玉米,能混合成两碗吗?为什么?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实验:100ml水+100ml酒精混合(用碱式滴定管)实验:取一注射器分别吸入一定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现象: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结论:分子间有间隔结论:气态物质粒子间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粒子间隔比较小 培养学生总结、概括知识的能力练习:课本P53布置作业:课本P543、5板书设计: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的特点 (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率越快 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教学反思教 学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二课时 分子与原子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分子的一些特点,那么到底什么事分子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学习有关分子的知识。推进新课【讨论】:水的蒸发和水的通电分解,这两个变化中,物质的分子有没有变化;如何从分子角度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些现象::a:路过酒厂门口,并未喝酒,却能闻到酒的香味;b:在烟厂工作,虽不会吸烟,身上却有一身烟味;c:衣服洗过以后,经过晾晒,湿衣变干.那么,水到那里去了?d:糖放在水中,渐渐消失,但水却有了甜味.为什么?e:半杯酒精倒入半杯水中,却不满一杯.怎么回事?【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评价并提出问题: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本身没有变化,而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如:硫分子,氧分子在点燃条件下变成了二氧化硫分子,那么由二氧化硫分子构成的二氧化硫气体,是否具有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呢?(如:是否助燃)为什么?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变化的只是分子间的距离和排列方式,而分子本身并没有改变.(如:物质的固、液、气三态循环)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旧的物质的分子被破坏,新的物质的分子生成.构成新的物质.如: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生成了二氧化硫的分子,无数多个二氧化硫的分子,就构成了二氧化硫.,硫的分子和氧气的分子被破坏了,没有了,当然不能再保持硫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了.板书:二、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 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相同;分析:我们知道空气是一种混合物,他是由氧气、氮气等纯净物组成的,而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氮气是由氮分子构成的。可见,空气中含有多种分子。由此可以得出,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以水、氧化汞受热分解为例,利用图3-12、3-13进行分析,引出化学变化的实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化学变化中,化学变化 重新组合聚集成分子原子新分子新物质。加热导出:氧化汞汞+氧气思考:从课本图3-12、3-13中,你能从中发现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有哪些变化规律?从分子、原子观点出发, 你认为化学变化的实质应该是什么?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你知道什么叫原子吗?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你认为分子和原子有什么不同?学生阅读课文后回答上述思考题,得出原子的概念。板书:化学反应的实质:分子破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为新分子 三、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巩固与提升 氢气(H2)是一种新型能源,用氢气(H2)和氧气(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得到水(H2O),试用图示表述其物质变化过程中的微粒变化情况。反复利用几种物质氢气(H2)、氧气(O2)、水(H2O)化学变化中分子的各种变化,刺激学生思维,使“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分子”的认识得到深化和升华。小结:分子、原子的相似,相异及相互关系:原子分子备注概念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一定比分子小吗?相似性小,轻,有间隔。同种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原子性质不同;小,轻,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相异性在化学反应中不能再分。在化学反应中,分裂成原子,由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相互关系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化合物的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单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由分子构成物质。如:二氧化碳、氧气,氮气等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如:金属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无数多个同种分子构成物质。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几种?【思考、回答】:因硫的化学性质由硫分子保持,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而二氧化硫分子只能保持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个旧二中教案教研组: 化学 科目:化学 授课教师 查光会 九年级 班课 题课题3 水的净化课 时日 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能1、了解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了解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过程与方 法1、 学习运用观察和实验等方法得到信息。2、 学习运用比较,归纳,总结等方法对实验获得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保持对生活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2、把学到的知识用以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缩短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3、树立为社会进步和生活水平提高而努力学习化学的志向。重 点难 点1、纯水与自然水,硬水与软水的区别。2、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水的方法、原理及实验操作教 学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复习提问: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由什么元素组成的?由什么微粒构成的?新授:提问:什么地方存在水?提问:有没有同学看到黄河?(电视上也行)黄河水是什么样子的?提问:能不能说一下原因?提问:那么你说黄河水是纯净物还产混合物呢?提问:捧起一捧海水是否是清澈透明的?尝一下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提问:那么,海水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总结:自然界的水都或多或少的含有象泥沙这样不溶性杂质还有象食盐这样可溶性的杂质,因此自然界的水都是混合物。如何除去这些不溶性和可溶性杂质,这就是水的净化问题。首先我们先看一下怎样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请同学们看书参照自来水厂净水过程示意图总结一下可以采取哪些操作来除去这些不溶性的杂质。一、不溶性杂质的净化1 静置、 沉淀(絮凝剂的作用:使小的颗粒凝聚成大的颗粒,加快沉淀)演示实验:观察混浊的水的静置,并比较颗粒大的和小的沉淀的快慢,从而得出加絮凝剂的作用。2.过滤 原理:小的走,大的留。我为什么能从教室出去,再进来?拖拉机能进来吗?为什么?同学们还能想出哪些类似的问题?3. 吸附:衣服可以吸有很多灰尘,还可以吸收异味。是什么变化?哪个同学家使用净水器?你知道里面有什么吗?问题:上述操作哪个净化效果最好?学生思考回答:河水、湖水、井水、海水等学生答:很浑学生:因为含有大量的泥沙学生:是混合物学生:是,是咸的。因为含有食盐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通过上述操作得到的水已经是澄清透明的了,这些水是纯净的吗? 二、可溶性杂质的净化 提问:对我们的身体来说,喝矿泉水好呢?还是喝纯净水好呢?为什么? 总结:这就是说,水中的这些可溶性杂质有些对我们来说是有益是,这些不需要除去。但有两类可溶性的化合物,如果水中含得太多,将会对生活和生产造成很多麻烦,请同学们找出来看是哪两类化合物?这样的水叫什么水? 提问:能带来什么样的麻烦?请同学们看书。 提问:你能鉴别硬水和软水吗? 硬水的软化:有哪此操作?提问:在家里做饭时,开锅时,如果你掀开锅盖,你能看到锅盖上有什么?怎么来的?你能说一下蒸馏的原理是什么?提问:同上面的几个操作相比,蒸馏的净水效果怎样?下面咱们重点学习一下过滤的实验操作。 三、过滤“一贴”“二低”“三靠”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硬水易起水垢,与肥皂作用不易起泡沫,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3.过滤操作的要点:“一贴、二低、三靠”。练习题:58页1、2、3。板书设计学生答:不是,还有可溶性的杂质。学生答:矿泉水。因为矿泉水含有人体需要的多种矿物质。学生答:钙的化合物、镁的化合物,叫硬水。学生:用肥皂:起沫的是软水,起渣的是硬水。学生答:煮沸水 蒸馏蒸馏原理:液 气 、 液教学反思个旧二中教案教研组: 化学 科目:化学 授课教师 查光会 九年级 班课 题课题4 爱护水资源课 时日 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能1.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状况,学习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培养学生关心社会,为社会作贡献的社会责任感过程与方 法1.学习利用身边的报刊、网络等资源获取信息。2.学习利用数字和图表来获取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加工、整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强化学生爱水、节水意识。 重 点难 点1.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和有限。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教 学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一、自学过程学生阅读教材(P59-61),并完成下列测试内容:1、地球的表面积约有多少被水覆盖着?( )A、51% B、61% C、71% D、81%2、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是什么?( )A、江湖 B、海洋 C、冰川 D、溪流3、淡水约占全球总水储量的多少?( )A、2.23% B、2.33% C、2.43% D、2.53%4、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大约有多少种?( )、50多种 、60多种 、70多种、80多种5、中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几位?( )、第二位 、第四位 、第六位 、第八位6、世界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 )、印尼 、巴西 、美国 、中国7、中国人均水量约占世界均值的多少?( )、12 、13 、14 、158、我国人均水量最多的省是( )、内蒙古 、海南 、西藏 、青海9、世界水日是几月几日?( )、3月22日 、4月22日 、6月4日 、7月4日10、我国人均水量最少的省是( )、湖北 、内蒙古 、河北 、天津11、世界上有多少人口处于缺水状态( )、1亿 、3亿 、5亿 、7亿12、南水北调工程将使我国北方44座大中型城市摆脱缺水困难,请问是将哪里的水调往北方?(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珠江 、长江 、黄河 、金沙江通过这些题目,同学们知道了水的分布现状,也证实了自己的自学能力。二、师生互动1、小结下列知识(板书)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1、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水球”2、海洋水:(1)储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2)作用:繁衍水生生物;蕴藏化学资源(海水中含有80多种元素,其中含量最高的是氧元素;海水的含盐量很高,人们可从海水中提取出大量无机盐。)(3)探究方向:淡化海水3、由于人口增多、工业、生活用水量增大,水污染也比较严重,造成水资源缺乏。小结:一种生活习惯和用水方式的改变,就可以节约很多水,所以希望大家要注意节约用水,并把这种风尚不断地讲述给别人,使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共同来爱护我们的水资源。介绍:水法和节水徽记。(板书)二、爱护水资源1、节约用水:使用新技术,改革工艺和改变习惯可以减少大量工农业和生活用水。2、防止水体污染1)水体污染:指大量污染物质排入水体,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质恶化,水体和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对人体健康、生活和生产活动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2)污染的途径(板书)(A)工业生产各种废水、废物等未达标排放;(B)农业上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C)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提问:水污染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危害?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展示:污染造成的危害的图片、资料。3)预防和消除水体污染的措施:(1)减少污染物的产生;(2)对工业污水进行处理,使其符合排放标准;(3)农业合理使用化肥农药;(4)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再排放。教学反思个旧二中教案教研组: 化学 科目:化学 授课教师 查光会 九年级 班课 题拓展性课题 最轻的气体课 时日 期三维目标知识与技 能1.了解氢气的物理性质;2.知道氢气具有可燃性,理解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的原因,并知道验纯的方法。过程与方 法1.通过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演示实验,让学生认识氢气的物理性质;2.通过对氢气、氧气性质的比较,让学生理解气体性质的学习方法;3.通过对燃烧与爆炸的实验比较,让学生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了解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2.通过对燃烧与爆炸的比较,让学生认识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3.通过氢气用途的介绍,让学生体会化学能改善生活,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重 点难 点氢气的可燃性。从氢气的燃烧和爆炸了解从量变到质变的辨证观点。教 学 设 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创设情境在五十周年国庆大典上,放飞了成千上万的气球。(提问)你们知道气球中填充的是什么气体吗?该气体要具备什么性质?(追问)它是最轻的气体吗?你们知道最轻的气体是什么吗?(归纳)最轻的气体是氢气。展示启普发生器,简单介绍氢气的制取。(提问)怎样设计实验来验证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实验36:在导管口点燃纯净的氢气。(设问)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这就是氢气,它是怎样一种气体呢?你们能用语言来描述吗?(设问)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氢气是最轻的气体,如何设计实验来证实呢?(实验35):吹一吹肥皂泡并请学生点燃肥皂泡。(思考)这个实验说明氢气具有什么性质?(讲述)检验氢气的过程,或是点燃肥皂泡的过程,都体现了氢气的一种性质可燃性。(介绍)氢气是一种理想的可再生能源。(设问)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如果混有空气(或氧气),点燃时会怎样呢?实验37:点燃不纯的氢气。第一次教师演示,第二次可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同样是氢气与氧气反应,为何纯净的氢气能安静地燃烧,不纯的氢气却会发生爆炸呢?(展示)多媒体课件:燃烧与爆炸的实质。(引导)观看、思考。学生讨论、分析,形成共识。 学生观察、了解制取氢气的原理、方法。回忆旧知,设计方案。观察实验,描述现象: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壁上有水生成。利用多媒体的直观性,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介绍)爆炸极限以及凡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与空气充分混合都有可能发生爆炸,因此要注意安全。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因此使用氢气前要检验纯度。(实验)氢气的验纯,教师提醒注意的操作要点。归纳)综上所述,你们能概括氢气具有哪些性质吗?(设问)根据这些性质,氢气有哪些用途呢?(展示)课前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完本课题后你们对氢气有了一定的理解,请你们互相交流一下自己的体会。(体会)1、氢气是_色_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_于水;2、氢气具有_,现象是_,文字表达式为_;3、氢气点燃前必须要_,在_地方要张贴禁止烟火的标志;4、列表比较氢气和氧气的性质;5、思考氢气的制取和收集的方法。6、氢气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验纯方法及重要用途物理在通常状况下,氢气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为00899g/L,是相同条件下最轻的气体。难溶于水。化学性质1 可燃性 氢气+氧气水 +(1) 氢气与空气混合在爆炸极限内(氢气在混合气体中体积在40%之间)点燃就会发生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