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常识[1].doc_第1页
音韵学常识[1].doc_第2页
音韵学常识[1].doc_第3页
音韵学常识[1].doc_第4页
音韵学常识[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音韵学常识音韻學常識一、概述1、什麼是音韻學音韻學,也叫“聲韻學”、“漢語音韻學”。是中國傳統語文學的一個門類,是研究漢語語音古今沿革的一門學科。中國傳統的語文學(小學)包括文字學、音韻學和訓詁學。2、音韻學的研究物件我們今天研究古代語音,只能根據單個漢字在歷史時期的不同讀音,進而瞭解語音的歷史變化。3、古音韻的歷史分期1)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時的語音,以詩經音為代表。2)中古時期:魏晉南北朝至唐宋時代語音,以切韻為代表。3)近古時期:元明清時的語音,元周德清中原音韻為代表。4、音韻學的功用1)對古代漢語的意義A、明語法:音韻學上的“破讀”和“如字”術語,實際上就是指通過語音屈折變化以表現不同的詞性或詞義。如,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破讀/讀破:“y,動詞,穿(衣);gun,動詞,戴(帽子)”。如字:“y,名詞,衣服;gun,名詞,帽子”。又如:“Contrast,重音在前,名詞,對比、對照;Contrast,重音移後,動詞,使對比、使對照。”(詞法上的屈折變化)B、知構詞:通過語音的學習,可以瞭解古漢語中雙聲、疊韻等構詞法則,就不容易誤解詞義。如:逶迤(wi y),道路彎曲而長(=委迤=委蛇=蜲蛇=委佗=委它=委侈=委陀=委維=委隨=委移=逶移=逶夷=逶隨=逶迂=)。連綿詞因聲求義:a、“望洋興嘆”,論衡骨相:“武帝望陽”,莊子秋水:“望洋向若而歎”。解釋有“望視太陽、望著海洋、仰視貌、遠視貌”的意思,類推:“望興歎”,如“望書興歎”、“望題興歎”。疊韻連綿詞,“望洋:望羊、望陽、望佯、盳洋”仰視的樣子/迷惘直視的樣子。b、“猶豫”,解釋1:猶是犬名。人將犬行,犬好豫在人前,待人不得,又來迎候,如此往還,至於終日。斯乃豫之所以未定也,故稱猶豫(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解釋2:猶是犬名,每聞人聲,即豫上樹,久之複下,故曰猶豫。雙聲連綿詞,“猶豫:猶與、猶預、由豫、猶夷、由夷”拿不定主意。c、“貪婪”,至秦則不然,師申商之法,行韓非之說,憎帝王之道,以貪狼為俗,非有文德以教訓於天下也(漢書董仲舒傳)。解釋1:狼性皆貪,故謂貪為貪狼也(顏師古注)。解釋2:“貪狼”是“貪狠”的錯誤寫法(晨風、劉永平編韓詩外轉選譯)。“貪狼”一詞在漢代典籍中常見:鹽鐵論世務:“匈奴貪狼,因時而動,乘可而發。”漢書賈山傳:“秦王貪狼暴虐,殘賊天下。”漢書西域記:“民剛惡,貪狼無行,多寇盜,最為強國。”疊韻連綿詞,“貪婪:貪狼、貪惏”不知足。C、知通假。如:疲,勞也。從皮聲。罷,遣有罪也,從網,能,言有賢能而入網,而貰遣之。國語吳語:“今吳民既罷,而大荒薦饑,市無赤米。”韓非子存韓:“陷銳之卒勤於野戰,負任之旅罷於內攻。”漢書高帝紀:“丁壯苦軍旅,老弱罷轉餉。”(古音都為並母歌部)D、知聲訓。聲訓:用同音或音近的字來解釋詞義的方法,推求字義的來源,說明其命名的原由。如:漢劉熙釋名:“土,吐也,吐生萬物也。”“火,化也,消化物也。”“死,澌也。”E、知特殊讀音之特殊意義a、或來自他民族,如:單于(chn y),突厥(t qi)。b、或來自方言,如:蚌埠(bng b)。F、明韻文:韻文之押韻、詩詞曲格律等。2)對現代漢語的意義A、深入瞭解現代漢語語音系統。B、掌握語音演變規律,使語音更加規範。C、進行方言調查、推廣普通話。二、古今語音的變化1、語音是發展變化的A 、古韻文今天不押韻如,杜甫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雙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廣韻都屬“灰韻”)又如,柳宗元江雪 李白越女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長幹吳兒女,眉目厭新月。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古代都屬入聲韻)B、 諧聲字不諧聲(諧聲字就是含有同一個聲符的字)從“禺”得聲的:“遇、寓、隅”,“偶、耦、藕”從“句”得聲的:“拘、駒”,“苟、夠”從“京”得聲的:“景、鯨”,“諒、涼”,“掠”C、反切拼不出該字讀音(用兩個字合起來為一個字注音的方法,如廣韻“冬,都宗切”。)東德紅切,山所間切,朝直遙切。D、 通假字不同音,如出師表:“欲信(“信”通“伸”)大義於天下。”E、異文、重文如:“蒂”又寫作“從艸,帶聲”,以“帶”為聲符;“溯”又寫作“氵斥 ”,以“斥”為聲符;“梅”又寫作“木某 ”,以“某” 為聲符;“伏羲”又寫作“庖犧”。2、宋以前 “葉韻”說A、梁末沈重的毛詩音提出“協句”說。如,邶風、燕燕三章:“燕燕於飛,上下其音。之子於歸,遠送于南”中的“南”字下注雲:“協句,宜乃林反”。(南,那含反)B、朱熹詩集傳大倡葉音說。詩關睢:“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清代阮元刻十三經注疏附釋文:“樂之,音洛,又音嶽。或雲協韻宜五教反。”C、唐明皇把尚書洪范“無偏無頗,遵王之義”的“頗”改為“陂”;D、宋吳才老著韻補、詩補音、字學補韻、楚辭釋音,認為古人韻寬,創通轉之說。3、明代陳弟在毛詩古音考中第一次提出了“古今音變”理論:“時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轉移,亦勢所必然。”三、音韻學的基本概念1、關於聲母的術語1)字母:字母即聲母的代表字。又稱“聲”、“紐”、“聲紐”、“音紐”“聲類”等。三十六字母:唐末僧人守溫創三十字母,為:不、芳、並、明、端、透、定、泥、知、徹、澄、見、溪、群、疑、精、清、從、邪、照、穿、審、禪、心、影、曉、匣、喻、來、日。後人增六,是為三十六字母。每一字母代表一個“聲”。相較於現代漢語21聲母,在數量上多出25個。“三十六字母”相傳為唐朝僧人守溫所創,故又稱為“守溫三十六字母”。“守溫三十六字母”當出於後人的偽託。三十六個字母分別代表一個聲母,大致反映了唐宋間的聲母系統。2)五音、七音:音韻學上按發音部位對聲母進行的分類。五音“唇、舌、齒、牙、喉”。七音加“半舌、半齒”。後來唇音分“輕、重”,舌音分“舌頭、舌上”,齒音分“齒頭、正齒”,是為“九音”。如表所示:五音唇牙喉舌齒七音唇牙喉舌舌齒齒舌齒九音重唇輕唇牙喉舌頭舌上半舌、半齒齒頭正齒3)清濁:傳統音韻學依據聲帶顫動與否對聲母進行的分類。不顫動者為清音,反之為濁音。不送氣清音為全清,送氣清音為次清,塞音、塞擦音、擦音為全濁,鼻音、邊音、半母音為次濁。如表所示: 清濁七音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唇音重唇幫p滂p並b明m輕唇非pf敷pf奉bv微舌音舌頭端t透t定d泥n舌上知t徹t澄娘齒音齒頭精心s清從邪z正齒照t審穿t牀d禪牙音見k溪k群疑喉音影0暁x匣喻j半舌音來l半齒音日三十六字母(中古後期聲母)表:全清次清全濁次濁清濁重唇音幫p滂p並b明m清唇音非pf敷pf奉bv微舌頭音端t透t定d泥n舌上音知t徹澄娘齒頭音精清從心s邪z正齒音照t穿t牀d審禪牙音見k溪k群g疑喉音影喻j曉h匣半舌音來l半齒音日2、關於韻母方面的術語1)韻:指主要母音、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廣韻同屬“尤韻”)又如:蘇軾新城道中東風知我欲山行,吹斷簷問積雨聲。嶺上晴雲披絮帽,樹頭初日掛銅鉦。野桃含笑竹籬短,溪柳自搖沙水清。西崦人家應最樂,煮葵燒筍餉春耕。 (屬庚韻)2)韻部、韻目A、韻部押韻字的歸類,即韻書中韻腹和韻尾相同的大類。B、韻目韻書中韻部的標目,也就是韻部的代表字。如廣韻中平聲“先”韻,現代讀“-an、-uan、-ian、yan”等韻母的字,如“先、天、千、年、煙、賢、玄、淵”等。同韻字中領頭字“先”就是韻目。3、陰聲韻、 陽聲韻、 入聲韻:根據韻尾不同而對古韻進行的分類。A、陰聲韻:指開韻尾和母音韻尾的韻B、陽聲韻:指鼻音韻尾的韻(-n、-m、-ng結尾的韻)C、入聲韻:指塞音韻尾的韻(-p、-k、-t收尾的韻)4)對轉、旁轉A、對轉指古音中陰、陽、入聲韻之間相互轉變。如:陽聲韻失去鼻音韻尾-ng、-n、-m,入聲韻失去塞音韻尾-k、-t、-p就變成了陰聲韻。反之,陰聲韻增加鼻音韻尾或塞音韻尾,就變為陽聲韻或入聲韻。B、旁轉指古音中陰聲和陰聲、陽聲和陽聲、入聲和入聲之間的相互轉變。如:陽聲韻中ang與ong,主要母音a與o可以轉變。3、關於聲調方面的術語1)四聲:平、上、去、入四種聲調。2、平仄、舒促A、平仄舊體詩賦及駢文中把所使用的字音分為平聲和上去入聲兩類,平即平聲,仄即上去入聲,平聲與仄聲相互調節,使聲調和協,謂之調平仄。B、舒促促指入聲,因其發音短促而得名,舒指平上去三聲。四、上古漢語語音1、上古漢語的聲母1)古無輕唇音(錢大昕),如:伏羲庖羲;費,舊讀bi,“費”屬敷母;阿房宮,音e png gng,秦宮名,“房”屬奉母。2)古無舌上音(錢大昕)A、娘、日二紐歸泥說(章丙麟)B、喻三歸匣、喻四歸定說(曾運乾喻母古讀考)唇音幫(非)滂(敷)並(奉)明(微)舌頭音端(知)透(徹)定(澄以)泥(娘)來舌上音章昌船書禪日齒頭音精心清從邪正齒音莊初崇生俟牙音見溪群疑喉音影暁匣(雲)唇音:1、幫(非);2、滂(敷);3、並(奉);4、明(微)舌音:5、端(知);6、透(徹);7、定(澄);8、喻甲;9、泥(娘);10、來;11、照甲;12、穿甲 ;13、床甲;14、審甲;15、禪;16、日齒音:17、精;18、清;19、從;20、心;21、邪;22、照乙;23、穿乙;24、床乙;25、審乙牙音:26、見;27、溪;28、群;29、疑喉音:30、曉;31、匣(喻乙);32、影2、上古漢語的韻母上古韻部音值表:陰聲韻入聲韻陽聲韻第一類之部職部k蒸部第二類幽部u覺部uk冬部u第三類宵部藥部k第四類侯部屋部k東部第五類魚部a鐸部ak陽部a第六類支部e錫部ek耕部e第七類歌部i月部t元部n第八類脂部ei質部et真部en第九類微部i物部t文部n第十類緝部ip侵部im第十一類葉部p談部m3、上古漢語的聲調:中古的調類共有四個,即平上去入四聲。關於中古四個調類的調值現在則無從得知。上古漢語聲調到底有幾類,尚無定論。1)古今四聲的變化規律:A、平分陰陽:古清聲母平聲字今讀陰平,古濁聲母的平聲字今讀陽平。B、濁上變去:即全濁上聲變去聲。C、入派三聲:即全濁聲母變陽平,次濁聲母變去聲,清聲母變上聲。2)掌握古入聲字的方法A、所有陽聲韻的字不是入聲字。 B、聲母是“d、b、g、z、j、zh”的陽平字是古入聲字 。C、“ue”韻母的字大都來自古入聲。D、“uo”與 “zh、ch、sh”相拼是古入聲。E、“e”與端、精組相拼是古入聲字。F、“ie”和幫、端組相拼是古入聲。G、“f、z、c、s”和“a”相拼是古入聲字。五、中古漢語語音廣韻的產生: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西元1007年)完成,是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廣韻是一部韻書, 它只向我們展示了中古音的韻部和聲調,而沒有直接告訴我們中古有多少聲母和韻母(反切注音)。清人陳澧第一個找到了歸納反切上下字的方法系聯法,他的切韻考就是使用這一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中古声母 发音 及拟音 方法发音 发音部位新名 部位旧名全清次清全濁次濁全清全濁雙唇唇重唇幫p(非)滂p(敷)並b(奉)明m(微)舌尖中舌舌頭端t透t定d泥n舌面前舌上知t徹澄娘舌尖前齒齒頭精清從心s邪z舌葉正齒莊t初t崇d生俟舌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