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宁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新最新最新).doc_第1页
肃宁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新最新最新).doc_第2页
肃宁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新最新最新).doc_第3页
肃宁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新最新最新).doc_第4页
肃宁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新最新最新).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肃宁县城市规划管理实施细则 目录一、 总则二、 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三、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四、 建筑间距与建筑物退让五、 建筑物的高度和景观控制六、 城市绿地七、 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八、 市政公用设施九、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十、 旧城改造十一、 特定区域补充规定十二、 建设用地与工程规划管理十三、 附则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肃宁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顺利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以及与城市规划相关的法规、标准、规范,结合本县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肃宁县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确定的肃宁县城规划区。凡在县城规划区内新建、扩建、改建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工程设施的,均按本规定执行。各乡镇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各项建设工程的建设,应按已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按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本规定执行。第四条 各项专业性用地建设项目应符合已颁布的专业技术规范及规定的要求。第二章 建设用地分类与适建范围第五条 肃宁城市建设用地按其主要用途和功能分区并参照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分类如下:一、 居住用地(R),指居住小区、居住组团和单位生活区等各种类型的成片或零星的用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居住用地。二、 公共设施用地(C),行政、经济、文化、教育以及科研设计等机构的用地,包括行政办公用、商业金融用地、文化娱乐用地、体育用地、医疗卫生用地、教育科研用地、以及其他公共设施用地。三、 工业用地(M),指工矿企业的生产车间、库房及附属设施等用地,划分为三种类型工业用地。四、 仓储用地(W),指仓储企业的库房、堆场和包装加工车间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包括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五、 对外交通用地(T),指铁路、公路等对外交通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等用地。六、 道路广场用地(S),包括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库用地。七、 市政公共设施用地(U),指市政公用设施及其附属的建筑物、构筑物和管理维修设施等用地,包括供应设施用地、交通设施用地、邮电设施用地、环境卫生设施用地、施工与维修设施用地、其他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八、 绿地(G),指公共绿地及生产防护绿地包括居住区公共绿地。九、 特殊用地(D),指特殊性质用地。包括军事用地、保安用地(监狱、拘留所等)。十、 水域和其他用地(E)。第六条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应遵偱土地使用相容的原则,符合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按本规定附表一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表的规定执行。凡附表一未列入的建设项目,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确定其适建性。需改变经批准的规划用地性质和超出附表一规定范围的,应对规划进行调整,并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批准后方可实施。附表1土地使用适建范围规定表序号规划土地使用 类别 拟建类别二类居住用地R2公共设施用地C工业用地M道路广场S一般仓储W1市政公用U绿地G行政办公C1商业金融C2文化娱乐C3体育C4医疗卫生C5教育科研C6一类工业M1二类工业M2道路用地S1广场用地S2停车场S3供应设施U1交通设施U2邮电设施U3环卫设施U4公共绿地G1防护绿地G21多层住宅2中小学、幼托、3科研、设计、职校、技校4文化娱乐5体育设施6综合大中型商业服务设施7金融、贸易、保险业设施8旅馆业设施9集贸市场设施10基层级管理机构11行政办公设施12小型市政公用设施及管理机构13环卫设施14邮电设施15交通设施16社会停车场17加油站18垃圾站19一类工业20二类工业21一般物资储备、储运、中转仓储备注:表示不得设置;表示允许设置;表示有条件允许设置。第三章 建筑容量控制指标第七条 建设用地范围的建筑在改造时不拆除的,纳入经济技术指标计算。第八条 建设用地面积大于4万平方米的成片开发的地块必须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经批准后实施,未编制详细规划的,不予批准。第九条 建设用地面积小于或等于4万平方米的,其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在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已确定,应按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执行,尚无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其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应按附表二的规定执行。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项目,应当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要遵循集约利用土地成片改造的原则,住宅建设以多、中高层为主。附表二 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类别容量建筑密度(%)建筑容积率办公建筑多层352.0高层354.0写字楼(商业公寓)多层403.5高层352.5宾馆酒店多层402.5高层404.0商业建筑多层502.55高层454.0医院建筑302.0普通仓库多层451.2绿地居住区公园2.50.05小区公园2.50.05注:本表不包括县级中心(县级副中心)等城市特别地区;表中建筑密度、容积率为上限。 第十条 县级中心(县级副中心)及城区内建筑密集地区或人口密集地区,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可根据具体情况经县建设部门核准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按同类控制指标适当调整。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其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已达到或超过规定值的,不得在原有建设用地范围内进行扩建、加层;用地内原有建筑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虽未超出其规定值,但其扩建、加层对原有空间布局有不良影响的亦不得建设。建筑的维修改造工程,不得超出原有建筑平面轮廓线和高度线。否则,应视为加层或扩建。建筑扩建、加层改造,其建筑间距和退让应符合第四章的规定。 第十一条 对未列入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控制指标表的科研机构、体育场馆等设施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按批准的详细规划和有关专业规定执行。第十二条 居住建筑的控制指标按下表的规定执行,表中建筑密度、容积率为上限(执行中一般比极限指标下浮5-10%)绿地率为下限。用地面积指标4000-7000平方米7000-13000平方米13000-25000平方米25000-40000平方米FARD(%)G(%)FARD(%)G(%)FARD(%)G(%)FARD(%)G(%)3层以下133400.930400.829450.729454-6层1.828351.728351.427401.226407-18层2.825352.625352.425402.2244019层以上3.523353.023372.723402.52240FAR:容积率 D(%):建筑密度 G(%):绿地率第十三条 工业建筑的控制指标按附表三的规定执行。附表三 工业建筑的控制指标行业分类容积率代码名称13农副食品加工业0.814食品制造业0.815饮料制造业0.816烟草加工业0.817纺织业0.618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0.819皮草、毛皮、羽绒及其制品业0.82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品业0.621家具制造业0.622造纸及纸制品业0.623印刷业、记录媒介的复制0.624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0.825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0.42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0.627医药制造业0.628化学纤维制造业0.629橡胶制品业0.630塑料制品业0.831非金属矿物制品业0.5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433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0.434金属制品业0.535通用设备制造业0.536专用设备制造业0.53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0.53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0.54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0.841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0.842工艺品及其它制造业0.843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0.5注:上述项目的建筑密度不小于40%。工业项目所需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用地不超过总用地面积的7%,不允许在工业项目用地范围内建设成套住宅、宾馆、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非生产性设施。对适合多层标准厂房生产的工业项目,应进入多层标准厂房。其高度为4层及4层以上,容积率为1.4,建筑密度为50%。第四章 建筑间距与建筑物退让第十四条 建筑间距应符合本章的规定,并同时符合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抗震救灾、建筑保护等方面的要求。第十五条 住宅建筑日照标准应满足大寒日不低于3小时。旧城区新建项目可酌情降低,但大寒日不低于1小时。旧城区范围由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不规则平面的住宅建筑,按建筑的最凸出的外围线和周围建筑的最近距离计算建筑间距。建筑间距应考虑自然地坪高差影响因素。相邻地块内,一方先行建设时应考虑建筑双方共同退用地红线原则执行(不包括二层及二层以下),日照间距要考虑各方位遮挡问题。第十六条 住宅建筑的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一)低层住宅间距按高度系数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64倍;(二)多层住宅间距按日照分析确定,且满足下列要求:1、 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1.64倍2、 山墙间距不小于8米。3、 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按平行布置的建筑间距标准的二分之一加4米控制,其最小值为9米。(三)高层住宅(含中高层、下同)建筑间距按日照分析确定,且满足下列要求:1、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小于南侧建筑高度的0.5倍,且不得小于30米。2、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3、垂直布置的建筑间距,除按日照分析结果应满足上述规定要求外,其最小值为20米。(四)多、高层住宅建筑间距标准按遮挡建筑不同执行下列规定:1、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多层的应满足本条(一)的规定,同时满足其他相关规定,间距不小于20米。2、平行布置时,遮挡建筑为高层的应满足本条(二)的规定执行,同时应满足其他相关规定。3、多、高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的间距不小于20米。4、多、高层住宅建筑山墙间距不小于13米。(五)被遮挡的居住建筑底层为非住宅用房,间距计算应扣除相应高度。(六)遇有复杂、特殊情况,应参照相应技术规定。第十七条 非住宅建筑的间距,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应符合下列规定。(一) 低、多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较高建筑的1.0倍,并不小于6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9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6米。(二) 高层平行布置时,建筑间距不小于24米,垂直布置时,其建筑间距不小于20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13米。(三) 多、高层平行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8米,垂直布置时,其间距不小于13米,山墙间距不宜小于9米。第十八条 住宅建筑与非住宅建筑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要求:(一) 被遮挡建筑为住宅建筑,按住宅建筑间距规定控制。(二) 被遮挡建筑为非住宅建筑,按非住宅建筑间距规定控制。(三) 建筑山墙宽度大于16米的,其间距按平行布置计算。第十九条 托儿所、幼儿园的生活用房,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3小时。医院半数以上病房、中小学半数以上的教室应保证冬至日满窗日照的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宿舍半数以上的居室应满足大寒日底层日照不少于2小时。第二十条 建筑的面宽除经批准的详细规划另有规定外的按国家相关规范或规定执行;第二十一条 建筑红线是指城市道路两侧控制沿街建筑物(如外墙)靠临街面的界线。又称建筑控制线。沿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应按下列规定退让道路红线: 1、绕城路道路红线宽60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12米以上。2、神华路道路红线宽50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北侧8米以上,南侧10米以上。3、纬北路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北侧6米以上,南侧8米以上。4、石坊路:(1)建设大街至昌盛街段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6米以上。(2)昌盛街至清园街段,道路红线宽32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3米以上。(3)清园街至光华街段,道路红线宽28米,路缘石之间距离13米,建筑退让路缘石7.5米以上。(4)光华街以东段,道路红线宽35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北侧6米以上,南侧8米以上。5、武垣路:(1)建设大街至清园街段,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6米以上。(2)清园街至光华街段,道路红线宽32米,建筑退让道路红线北侧4米以上,南侧6米以上。(3)光华街以东,县城规划区以内,道路红线宽5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米以上。6、纬南路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北侧6米以上,南侧8米以上。7、泽城路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北侧8米以上,南侧10米以上。8、南环路道路红线4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北侧10米以上,南侧12米以上。9、站前街道路红线宽5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6米以上。10、东风街道路红线宽5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8米以上。11、光华街道路红线宽5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6米以上。12、振兴街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6米以上。13、靖宁街: (1)纬北路至北环路段道路红线宽42米,后退道路红线6米以上;(纬北路至神华路,建筑后退道路红线2米以上)。(2)纬北路至武垣路段道路红线宽27米,现有路缘石间距离13米,建筑后退路缘石7米以上。(3)武垣路至南立交桥段道路红线宽32米,现有路缘石间距离16米,建筑后退路缘石9米以上。 (4)南立交桥以南至规划界,道路红线宽3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10米以上。14、八景街道路红线宽25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3.5以上。15、清园街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6米以上。16、育才街道路红线宽4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6米以上。17、昌盛街道路红线宽4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7米以上。18、建设大街道路红线宽60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8米以上。19、北环中路道路红线宽32米,建筑后退道路红线3米以上;朔黄铁路以北工业区道路红线宽度、建筑退让按控制性详细规划要求执行;以上119条道路两侧高层建筑后退道路红线不得小于10米。20、沿道路的建设工程设置阳台、雨棚等地上附属设施不得突出建筑物主体2.5米。21、不同建筑高度组成的连续建筑,最小退让距离按最高建筑的标准执行。22、新建影剧院、游乐场、体育场馆、大型商场超市、宾馆、饭店等大量人流、车流集散的建筑,其面临城市道路的主要出入口方向的建筑控制线后退道路规划红线的距离,不得小于15米,并应留出临时停车或回车场地,并与城市道路相连。23、建筑后退道路红线距离内应设置一定宽度的绿化带。24、新建学校、幼儿园教学楼、医院住院部等主体建筑距规划道路红线20米以上。第二十二条 县城道路沿街建筑物侧面间距在满足消防要求的情况下,一般不受规定间距限制。第二十三条 在村镇、城镇范围以外的公路规划红线两侧应划定隔离带,隔离带宽度的具体规定如下:(一)国道、快速公路两侧各50米。(二)主要公路两侧各20米。(三)次要公路及以下等级公路两侧各10米。第二十四条 小白河两侧布置30米绿化带。第二十五条 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内,不得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电力线路保护区范围按相关规范执行。第二十六条 沿铁路两侧各布置50米防护林带。第五章 建筑物高度和景观控制第二十七条 建筑物的高度应符合日照、建筑间距、消防等方面要求。 第二十八条 新建住宅宜采用坡顶屋面。第二十九条 在有净空高度限制的气象观测场、 电台和其他无线电通讯设置周围及其技术影响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有关净空高度的限制。第三十条 在文物保护单位和建筑保护单位周围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新建、改建建筑物其控制高度应符合建筑和文物保护的有关规定,并按经批准的详细规划执行。尚无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应先编制城市设计或建筑设计方案,进行视线分析,提出控制高度和保护措施,经建筑和文物保护专家小组评议后核定。第三十一条 在重要国家机关、涉密机关、军事管理区等机关、单位和涉及国家安全的重要设施周边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相应国家安全需要而规定的高度控制要求。第三十二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新建、改建建筑物时,建筑物除必须满足用地地块规定的建筑密度和建筑容积率以外,还应符合城市规划对建筑高度的要求。建筑物临两条街以上道路的,按较宽的道路规划红线计算其控制高度。第三十三条 住宅建筑的层高限制在3.6米内,底商住宅建筑的底层层高限制在4.8米内,如果实际层高超过规定限制,计算容积率时,建筑面积按二层计算。第三十四条 城市道路两侧的建筑应当符合下列要求:(一)沿街建筑群体要形成活泼有变化的天际线,协调而丰富的街道立面 ,结合建筑功能、交通、绿化等需要灵活布置,以利变化街道空间,丰富城市景观。不得建设商住楼。(二)沿街不得设置箱式变压器、锅炉房、烟筒等有碍市容景观的附属设施。(三)沿街建筑立面原则上不设置空调机,确需设置的应当结合建筑立面统一隐蔽处理;屋顶设置水箱、太阳能热水器、机房冷却塔必须进行建筑形式处理,不得直接外露,并与建筑立面相协调。(四)新建建筑物应充分考虑广告、标牌设置的位置、形式、夜景灯光照明等,并应在设计方案中准确标识,建筑物竣工后不得增设。在已有建筑物设置广告的,不得破坏原有建筑造型,不得产生视觉污染。第三十五条 修建围墙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影剧院、体育设施、图书馆、宾馆、饭店等对社会公众开放的公共建筑,临街面原则上不得修建围墙,应当以花台、绿化带等建筑小品作为隔离带或隔离墙;确需修建围墙的,应当设计成透空型,高度不得超过1.6米。(二)行政事业单位、医院、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居住区以及风景区等需修建围墙的,应当设计成透空型,高度不得超过1.8米。建筑工地可以利用原有围墙作为临时围墙,也可以设置围墙或者围挡,但应退出人行道并进行美化处理,在使用结束时应当无偿拆除。 第三十六条 住宅建筑景观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新建住宅建筑应当成片规划,形成居住小区或者居住组团,严禁零星插建。(二)统一住宅建筑群体的风格、造型、色彩应当协调统一,在此基础上,从造型、色彩、细部、小品等方面谋求单幢住宅建筑的标识性。(三)不得在住宅建筑院落内和属于文物保护单位的院落内增建建筑物。第三十七条 沿街建筑室外装修应当符合以下规定:(一) 造型、尺度、色彩、材料符合城市街景要求。(二) 不得增设突出建筑红线的立柱、台阶。(三) 高层建筑消防登高面上不得做悬挑装修。(四) 不得增加使用面积,屋顶装修不得违反有关间距、景观的规定。第六章 城市绿地第三十八条 城市绿地的设置应符合绿地系统规划,各项指标应符合国家相关规范,同时按照本规定执行。第三十九条 建设用地内必须建设一定比例的公共绿地,在居住用地中其用地面积不应小于建设用地的10%,在体育、医疗卫生和教育科研设计用地中应符合有关专业规定,在其它类别用地中应大于6%。公共绿地宜沿城市道路布局。第四十条 建设项目实施绿地率指标控制。各类用地绿地率指标如下:社会停车场、对外交通、市政公用设施、行政办公、文化娱乐、教育科研设计、二类居住用地大于或等于35%;商业金融、市场用地大于或等于25%;一、二类工业用地15%至20%;三类工业用地20%至30%;上述项目以外的其他用地绿地率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有关规范执行。第四十一条 产生有害气体及污染的工厂或需要有安全防护距离的工厂应建立卫生防护林带,且宽度不宜小于50米。城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厂周边的卫生防护林带不宜小于300米。城市水厂周边卫生防护林带不宜小于10米。第四十二条 道路绿化应满足停车时据要求,不得妨碍交通安全,不得影响道路交通功能。道路绿化率和绿化带设计应符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第四十三条 一个街区内的公共绿地可按规定的指标进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综合平衡。第四十四条 居住(小)区内公共绿地的控制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执行。第四十五条 绿化应当以乔木为主,落叶树与常绿树种搭配,适当配置灌木、观赏花草、鼓励垂直、屋顶、平台等绿化形式,非土质平面上的覆盖厚度大于1.5米的可计入绿地率。第四十六条 计算绿地率的绿地面积,包括建设用地内的集中绿地面积和房前屋后、街坊道路两侧以及规定的建筑间距内的零星绿地面积。居住用地内每块中心绿地的面积居住区不小于10000平方米,小区不小于4000平方米,组团不小于400平方米且至少有三分之一的绿地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带状集中绿地宽度不小于8米。第四十七条 沿城市道路两侧的公共绿地,由开发单位按城市规划要求实施的,可按绿地面积50%纳入建筑基地面积,且增加的建筑面积不得超过核定建筑面积的20%。第七章 停车场及出入口设置第四十八条 城市各类建设项目除应按停车场规划设计规则(试行)等相关规范配建停车场外,还须符合本规定。第四十九条 各类公共建筑配套停车场的停车泊位,按规定进行核算;机动车指标以当量小汽车车位计,露天停车场按每当量小汽车位30平方米,室内停车场按35平方米计,摩托车按每辆3平方米计,自行车按每辆1.5平方米计。停车场建设应地面停车场与地下停车场相结合;地面停车场宜采用树荫式。停车场全部为植草砖铺地,按20%计入绿地率。全部为植草砖铺设且每个车位一棵树(乔木),按40%计入绿地率。第五十条 机动车停车场(库)的服务半径,在城市中心区地段一般不超过500米,一般地段不宜超过800米。停车场(库)的出入口不宜设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之路上开设,距主干路交叉口距离应大于50米,且应有单独的车行道。停车场出入口通道与城市道路相交,应当尽量采用正交布置,确需斜交的,其交角原则上不小于75度。第五十一条 机动车出入口应在建设用地周边较低级的道路上安排,如需开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机动车出入口时,应当按照道路登记由低到高的顺序安排。城市快速路和交通性干道不得设置机动车出入口,建设用地应设置辅道与次要道路相连。距城市道路交叉口的距离,自道路红线直线段起点应不小于70米,且不得在交叉口渠化段内开口;支路上机动车出入口宜远离路口。快速路上无信号灯管制交叉口中央分离带不得设置断口。确需开口的,由城市规划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核定,宜按右进右出组织交通。快速路上两侧分隔带的断口间距400米,主干路300米,断口最小长度宜采用6米。第五十二条 机动车出入口设置距公园、学校建筑物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米;距公共交通站边缘不应小于10米;距铁路道口、桥梁、隧道等不应小于50米。第五十三条 停车场(库)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交付使用,不得擅自改变其使用性质或者使用。第五十四条 建设项目实施停车场面积指标控制。本规定中停车场面积系指各类建设项目必须配建的最小车辆停放面积。停车场面积包括室外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场。新建、改建和扩建的各类建筑,必须配套相应的停车场(库)。配建的停车场(库)应在本建设项目所属用地范围内。建设项目停车面积按附表执行。附表:停车场配建标准停车场配建标准类 别单 位机动车自行车高中档旅馆车位/客房0.18普通旅馆车位/客房0.06饮食店车位/100m2营业面积1.703.60办公楼车位/100m2营业面积0.252.00商业场所车位/100m2营业面积0.37.50大型体育馆馆4000 场15000车位/百座2.5020.0小型体育馆馆4000 场15000车位/百座1.0020.0一般影剧院车位/百座0.8015.00展览馆车位/100m2建筑面积0.201.50医院车位/100m2建筑面积0.201.50县城公园车位/100m2建筑面积0.050.20火车站车位/高峰日每千旅客2.004.00普通住宅车位/户0.001.00高级住宅车位/户0.500.00第八章 市政公用设施 第五十五条 城市的各类管线应根据不同管材的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各类管线与建筑物及构筑物之间最小水平间距,按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的要求控制。第五十六条 进行城市道路建设必须与需要敷设、架设或进行加固的地下、地上管线相组合,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埋、后浅埋的原则组织施工。第五十七条 在城市重要地段、主要道路以及居住区内的各种工程管线一般应埋入地下,对现有架空线应根据规划逐步改为地下敷设。第五十八条 各类管线之间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避让,其基本原则是:临时管线让永久管线;压力管线让自流管线;拟建管线让已建管线;可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技术要求低的管线让技术要求高的管线。第五十九条 城市道路管线工程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在城市主次干道红线范围内敷设管线,要与规划道路中心线平行,一般不应超出道路红线。(二)临街建筑物的管线、小区内部线、单位专用线等及其附属设施,均不得侵入城市道路红线以内。(三)分支管线,在进入道路红线以内时,必须垂直于道路中心线与主干管连接。(四)低压煤气、热力二次线、低压供电线路不得横穿城市主、次干道。(五)管线穿越桥涵时,应当确保桥涵安全、维修方便,不影响桥涵泄洪和市容观瞻。新建桥涵应当根据道路管线工程规划,预留管线通过的位置。第六十条 下列地下的管线,宜采用综合管沟敷设:(一)交通运输繁忙、管线复杂、管线安排有困难的快速路、主干路以及地下铁道、立体立交叉口等大规模工程。(二)重要城市广场及道路交叉口。(三)道路与铁路、河流的交叉处。(四)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短路(如政治活动中心)(五)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物下。正常状态下的电信电缆、电力电缆、给水管、热水管可进入综合管沟。第六十一条 地上管线敷设应符合下列要求。(一) 同一通道内的地上管线,应尽量集中布置在同一管架或走廊内。(二)不布置的地下管线埋设的范围内。(三)不影响交通运输、消防、检修、人行以及建筑物的自然采光的通风。(四)可燃性气体管道内不得生存放易燃、易爆炸物品的堆放或仓库内敷设。(五)架空电力线严禁跨越易燃、易爆的危险场所或、不跨越屋顶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并尽量避免跨越其他建筑物。第六十二条 地下管线检查井的位置,不得妨碍相邻管线通过和影响附近建(构)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在人行道下设置的管线沟道,顶板装饰应与人行道铺砌统一,其顶面标高应与人行道设计标高一致。各类检查井等附属设施,其顶面标高应与地面设计标高一致,并与道路衔接平顺,与路面高差不得超过20毫米。新设置的各种电力变压器、通信交接箱等设施,不允许占用现有城市道路人行道。第六十三条 在现有及现规划的管线、高压走廊用地范围内不得擅自修建其他设施。当管线穿越城市道路、公路、铁路、隧道、绿地、人防设施、河道、建(构)筑物时,或与消防、净空控制区以及其他管线发生矛盾时,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附则协调处理。 第六十四条 规划城市主次干道,应布置供公交通车辆停用的停车港。同侧停车港的间距为400米500米,港湾式停车港直线长度不应小于25米,宽度不宜小于3.5米;划线式停车港直线长度不应小于15米,宽度不宜小于3.5米。第六十五条 新建、改建、扩建有较大客运车流需求的大型公共建筑,应在其建设用地范围内设置专用的小型客车侯客车道,每个后客车道宽度不应小于3米,每条车道长度不宜小于30米。第六十六条 规划4车道以上的城市道路路面交叉口的进出口,双向均应设置展宽段。展宽段的长度自路缘石半径的断点起为5080米,展宽段的宽度不应小于3.5米。第六十七条 建设用地内的道路与城市道路进行衔接时,其变坡点必须设在建设用地的道路红线之内。第六十八条 新建城市道路应当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的设计规范设计和建设方面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坡道及其标志。第九章 居住公共设施服务第六十九条 居住公共服务设施按性质分为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社区管理服务、社会福利、交通和市政公用等八类。第七十条 建设居民居住区,应当按照城市规划要求配套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尤其是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并与居住区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建设和同时投入使用。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建设项目和功能,不得缩小建设规模和降低标准。第七十一条 为贯彻平战结合的方针,公共服务设施应积极、合理的利用地下空间。设在住宅底层或地下室的公共服务设施,在建筑设计中,应采取措施避免干扰居民的生活、休息,应有独立的供电、供水和下水等设施。第七十二条 幼儿园宜独立设置,应按公共服务范围均衡分布,设于方便家长接送的地段。幼儿园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其建筑及用地应满足日照规定。中学、小学应按其服务范围均衡布置。教学楼及操场应满足日照规定。学校操场与临近住宅应有适当间隔。可将中小学操场、室外文体活动场列为避难场所和节假日开放文体活动场地,但不得计入规划用地内文化体育规划指标。商业服务、邮电、文化体育(运动场除外)和社区管理服务等公共服务设施宜集中布置于交通顺利的中心地段,与居民出行路线相吻合,形成公共活动中心。菜市场应设在运输车辆易与进出的相对独立地段,宜设于建筑底层,但不宜设于住宅底层或裙房,并应与住宅保持适当距离。居住公共服务设施应按有关规定设置无障碍设施。妥善安排存自行车处和居民汽车场库,停车设施应充分利用地下空间设置。地上的居民停车场应与邻近住宅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干扰居民生活。出租汽车站应安排在居住区主要出入口。公交首末站应与住宅保持适当距离,避免干扰居民生活。公共活动中心、菜市场等人流较多的公共建筑,应按照现行有关规定,就近配建公共停车场(库)第十章 旧城改造第七十三条 旧城区改造要严控居住用地 ,旧区小体量建筑要分体联建旧城区改造应以完善城市综合功能为主要目的,严控非居住建筑用地改居住用地,着重增加配套的公共设施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和绿地,完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旧城区内,凡纳入改造计划,其用地范围内的二层以下民房,原则上不再办理翻建、改建手续。 旧城区小体量建筑要分体联建,形成统一风格的大体量建筑,在建设过程中不得破坏建筑物的整体立面形式、主要特征,建筑物的体量、高度、风格、形式、色彩及周围环境相协调。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应以批准的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七十四条 城中村改造不能随意建独立式小院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城中村改造,应符合批准的详细规划。同时,村民住宅建设要遵循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片改造的原则,新村建设与旧村改造应同步进行,住宅原则上以小高层住宅为主,严格控制独立式小院的建设。 第十一章 特定区域补充规定第七十五条 本章所称的特定区域,指在土地适用和建筑管理上有特殊要求,需要在前述各章规定的基础工作上作补充规定的地区。市人民政府可视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指定特定区域。第七十六条 特定区域包括下列地区一、主要公共活动中心:县级中心、县级副中心二、大型公共绿地:人民公园三、地质灾害禁建区和慎建区地质灾害区禁建区内,除进行地质灾害整治、绿化和必不可少的市政工程外,严禁其他建设活动。地质灾害慎建区内,从严控制建设活动。凡在慎建区内申请建设,必须先进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害性评估,并经有关部门审查认定。四、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内,从严控制建设活动。凡在气象探测环境保护区内申请建设,必须先按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进行审核评估,并经气象部门审查认定。第十一章 建设用地及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七十七条 各项建设用地应符合城市规划要求。在城市、镇规划区内申请建设用地的单位或个人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土地使用手续。第七十八条 在城市规划确定的道路和列入近期城市开发改造的建设用地范围内,不得新建、扩建建筑物、构筑物。第七十九条 城乡规划确定的铁路、公路、道路、绿地、输配电设施及输电线路走廊、通信设施、广播电视设施、管道设施、河道、水库、水源地、自然保护区、防汛通道、消防通道、核电站、垃圾填埋场及焚烧厂、污水处理厂和共同工服务设施的用地以及其他需要依法保护的用地,禁止擅自改变用途。第八十条 按照国家规定需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的建设项目,以划拨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单位在报送有关部门批准或者核准前,应当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办证资料如下: (1)选址意向申请及选址要求;(2)可研报告;(3)拟选址位置地形图;第八十一条 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依据控制性详细规划出具建设用地的位置、面积、允许建设的范围、使用性质、开发强度(建筑密度、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体量、退让红线距离、地下管线走向、停车位)等规划设计条件。核发规划条件所提供的资料:(1)国土部门出具公函;(2)勘测地界图、宗地图(附电子版)及坐标成果;(3)1:500或1:1000现状地形图(附电子版);第八十二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以划拨(出让)方式提供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办证所需资料:(1)、申请; (2)、发改部门项目批准、核准、备案文件;(3)、总平面图;(划拨用地)(4)、规划设计条件;(5)、1:500或1:1000现状地形图2份;(6)、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合同文本原件及复印件1份(核对无误后原件退回);第八十三条 建设单位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及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报规划部门审定。所需资料:(1)、修建性详细规划或建设工程设计方案总平面图、建设工程设计方案8-10份;(附电子文档、效果图) (2)、1:500或1:1000用地红线图批复文件;(3)、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技术服务单位出具的规划技术经济指标审核报告书;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镇人民政府应当依法将经审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建设工程设计方案的总平面图予以公布。第八十四条 在城市、镇规划区内进行建筑物、构筑物、道路、管线和其他工程建设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向城市、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