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试题及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积累及运用(共20分)1. 给加点字注音。(2分)恪尽职守 舐犊之情 吹毛求疵 怒不可遏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2分) (1)hng zhung s gu (2) chng do f zh 3.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2分)A根深谛固 孜孜不倦 斩钉截铁 恍惚B. 持之以恒 狂妄自大 开卷有益 眶骗C. 一抔黄土 媚上欺下 迷留之际 隔膜D.不言而喻 不求甚解 精血诚聚 彷徨4.对加点词语在语境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唐宗宋祖, 稍逊风骚。 (风骚:指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文化等。)B. 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不二法门: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C. 做一个人,我们要行使自己的权力;做一个公民,我们要恪尽职守。(恪尽职守:各尽各的职责。)D. 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袖手旁观:比喻置身事外或不协助别人。)5. 胡萝卜、鸡蛋、碾成粉状的咖啡豆,这三样东西同样面临逆境煮沸的开水。下锅进入开水煮后,胡萝卜变软了,鸡蛋外壳里面的液体变成硬硬的固体了,碾碎的咖啡豆成了一杯香浓的咖啡。这三个结局其实正代表着人在面临逆境时的态度,你能说出这三个结局的意义吗?(3分)答: 6.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秋之夜,一轮皓月已经爬到中天了, , 。 ;风来了,楼房和山峰在水中摇曳着,显得朦胧而又神秘。蓝蓝的夜空映衬着圆圆的月亮高高地悬挂在蓝蓝的夜空中向大地散射出银色的光华银色的光华散射在大地上千岛湖碧绿的水里倒映着两岸的山峰和楼房千岛湖两岸的楼房和山峰倒映在碧绿的水里A B C D7.名句积累。(8分)(1)刘方平月夜中描写春气萌发,蛰虫涌动的句子是: , 。(2)白居易观刈麦中,与他描写卖炭翁矛盾心理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写出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英勇杀敌的诗句: , 。 (4)只恐双溪舴艋舟, 。 (5)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 三、文言文阅读。(共16分) (一)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及其稍长,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注释:欧阳公:指欧阳修。 孤:幼年丧父。 太夫人:指欧阳修的母亲。荻(d)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闾里:乡里。士人家:读书人家。惟读书是务:即“惟务读书”。务,致力,从事。文字:文章。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无从致书以观( ) 弗之怠( ) 家贫无资 ( )9阅读文言文,要勤查工具书。下面是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对“假”字的几种解释,判断哪一种解释最适合“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中的“假”字。(只需填序号)(1分) 假 借。 宽容。 如果,假如。 非正式的。10根据语句意思,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余幼 / 时即嗜学 B手指 / 不可屈伸 C欧阳 / 公四岁而孤 D多诵古人 / 篇章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及其稍长,家无书读。12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1)平时我们说话、写文章常引用名人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你认为甲段宋濂的事例可以用来印证下面哪一个观点呢?( )(只需填序号)(2分)A崇尚科学、消除愚昧,社会才能进步。B虚心请教、经常复习,有助于巩固知识。C诚实守信、刻苦学习是成才的重要条件。(2)你怎样看待“欧阳修母亲画荻教子”这种做法?请结合乙段内容谈谈。(3分)答: 三、现代文阅读。(共34分)(一) 第一要敬业。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业有什么可敬呢?为什么该敬呢?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这叫做职业的神圣。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共11分)13.上文的论点是: (1分) 14.解释文中加点词“旁骛”在文中的含义。(1分)旁骛: 15.细读选文后回答。(4分)(1)第二段的大意是: (2)选文中作者认为“人生的合理生活”是怎样的?答: (3)判断以下说法的正误。(3分)“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画线句用的论证方法是正反对比论证。( )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作者这几句话是从反面来论证要敬业,属于道理论据。 ( ) 选文中的问句有设问句、反问句。 ( )16. 根据文意回答怎样才算是“天地间第一等人”。(见第一段结尾句)(2分)答: (二)齐白石老人岁那年,翻出岁时创作的绘画作品他兴奋而欣慰地笑着说:“我年轻时画得多好!”齐老的话令人欣慰,因为一位耄耋老人,能够把人生的古稀之年称为“年轻”这是一种“心理青春”。这种美好的心态超越了年龄界线,表现出齐白石老人的心境爽朗与充沛活力也是一种“ ”的情感和胸襟,更是一种大师超然物外的心智和微笑。齐白石是一位“百年难现”的艺术大师,他的作品显示出写意的微笑与真诚洋溢着浓郁的乡土风情,有着质朴纯真的农民情感和美好清新的农家风味。然而他早年因为家境穷困,只能在白天干活晚上画画,饿了只能饮水充饥,无钱买灯油只能点燃“松火”于是那个时候他写了“灯盏无油害何事,自烧松火读唐诗”。在岁之后,齐白石才离开家乡远游了大半个中国他“五出五归”,饱览了祖国的壮美山河,体验了美丽的风土人情,开阔了 的胸襟眼界,丰富了 的阅历沧桑,提升了 的大智境界,拥有了 的真诚微笑。 有人说,齐白石微笑着走在绘画的“寂寞之道”上,又微笑地收获了属于自己的成功与光荣人民艺术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国际和平奖金获得者还有人说,齐白石在晚年,安静舒适而又勤劳愉快地创作着他微笑着创作了许多不朽经典之作,献给了他深爱着的祖国、民族、土地、人民齐白石曾笑着对人说,他的养生之道有“七戒”戒酒、烟、狂喜、悲愤、空想、懒惰、空度。他的一位弟子微笑着告诉我,齐白石还有一个“画竹绝技”的艺术美谈画家“眼中的竹”是大自然的客观实在,是没有意义和思想的纯物质。画家“心中的竹”附着了意识、感悟和认识也就是“成竹在胸”。画家“手中的竹”,是通过手绘画出艺术品。他还说,齐白石是用心灵的微笑发现了他的“画竹绝技”美妙无比地成为绘画的经典理论和艺术经验。微笑着发掘生活,微笑着发现艺术,微笑着发扬博爱听人说,齐白石还提出了一个“二笑”美喻:“人誉之一笑了之,人骂之一笑了之。”其实大师的微笑是从心灵发出来的自然真诚而又美好如春。(共15分)(摘自2007年1月29日合肥晚报)17.读完了这篇文章,请你为它加上一个恰当的题目。(2分) 18.读第文段回答问题。(1分)(1)为什么齐老的话令人“欣慰”?请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1分)答: (2)请你从苏轼密州出猎中选出一句恰当的词句填入文段空缺处。(1分) 19.读第文段回答问题。(2分)(1)从划线的诗句你知道有关齐白石的哪些重要信息? 答: (2)给四个空缺处依次填上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2分)A. 人生 心灵 艺术 生命 B. 艺术 人生 心灵 生命C. 艺术 人生 生命 心灵 D. 艺术 生命 心灵 人生 20. 解释第文段加点的“竹”字(三个任选两个)。(2分)眼中的竹(竹: )心中的竹(竹: )手中的竹(竹: )21. 从齐白石的 “二笑”美喻中你能看出他崇尚那两种“美” 吗?(2分)答: 22.齐白石的养生之道有“七戒”,假如也让你给同学们提出“一戒”,你提的是哪一戒?理由是什么?请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简明地阐述。(2分)答: (三)气流功能充满奇妙(共8分)对气体施以一定的外力,它就会像水流一样能够流动而形成气流。当我们往自己的手上吹气的时候,就可以感觉到气流的存在。 气流很小的时候可以吹灭火柴和蜡烛;再大一些,能够吹起气球或是给自行车轮胎充气;非常强烈的气流常用来清洗机器上的油脂或棉布上的污垢。有的时候,人们还会将空气压缩,存储到气箱或气罐中。使用时打开阀门,被压缩的气体就会急速膨胀,形成猛劲的气流。这种压缩空气常被用来喷涂、清洁建筑物。 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中,气流的应用更是充满神奇的色彩。20世纪80年代初,德国科学家首先提出并付诸实现了利用气流来发电。这种气流电站的构造很奇特,外形像一个既高又粗的大烟囱。大烟囱直径10米,高200米,可以用来抽吸空气而使热气流迅速排出。围绕烟囱的是一个巨大的环形曲面透明塑料大棚。大棚与烟囱连接部分高约8米,边缘高2米,方圆252米。烟囱的底部装有发电机。由于塑料的透光和保温作用,大棚内的空气经太阳照射后便会逐渐升温,使棚内温度比棚外要高出20左右。利用空气热升冷降的特点,再加上高大烟囱的争速排出作用,可以使热空气以每秒20-60米的速度,经由设在烟囱底部的发电机,并驱动发电机进行工作。利用这种发电装置,这座电站白天可以发电100兆瓦;夜晚利用余热也可以发电40千瓦。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似,利用起来十分合算。 美国利用气流的作用,研制出一座无水的空气游泳池。在一间直径6米、高7米的圆型房间里,安装一部大型鼓风机向顶部鼓风。在气流的作用下,房间里就会产生一种向上的托力,使得人们可以在房间里漂浮,既像在水中游泳,又像在空中飞行。这种环境,可以进行体育锻炼,又可以进行仿生飞行科学研究,为人类生存开拓出新的适应方式。 现在,有人正在研究利用气流的作用制作气幕屋顶。当瓢泼大雨降落到体育比赛场地时,在体育场四周安装的高压空气喷管,就会把强大的气流喷向天空,将雨水移至它处。这样,体育场就变换成为体育馆。人们在巨大的气流和降雨声中观看比赛,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23指出本文的中心句。 (2分)答: 24下面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利用气流给自行车轮胎充气,喷涂、清洁建筑物。 B第三段主要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了气流发电站的构造、工作原理和经济效益。 C在现代科技发展的时代,德国建成了气流电站,美国研制出无水的空气游泳池。 D现在,人们已经利用气流制作成气幕屋顶。 25请说说“据推算,发电成本与核电站相似”一句中“据推算”的表达作用。(2分)答: 26除了文中提到的利用气流的例子外,请你从生活中另举一例,并简要说明它是怎样利用气流的。(2分)答: 四、作文(共50分)自然美景让人陶醉,亲情呵护让人陶醉,友情帮助让人陶醉,名著天地让人陶醉请以“_让我陶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九上语文期末测试答案1.k sh c 2.红装素裹 重蹈覆辙 3.D 4.C 5.第1问:在逆境面前屈服、妥协;在逆境面前灰心丧气或趋于崩溃;面对逆境不懈奋斗,最终走向成功。第2问是开放性试题,只要言之有理,均可给分。 6.B 7.(1)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2)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3)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4)载不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