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第1418题)评分标准.doc_第1页
现代文阅读(第1418题)评分标准.doc_第2页
现代文阅读(第1418题)评分标准.doc_第3页
现代文阅读(第1418题)评分标准.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文阅读(第1418题)评分标准14作者认为学术和学者的本来面目应该是怎样的? (4分) 【文意归纳】【参考答案】 学术的本来面目: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研究应遵循科学、严肃、严谨的准则。 学者的本来面目: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或:学者是社会的良心,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4分。每项2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给2分。)【评分标准】4分。每项2分。意思对即可。若只答“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给2分。 2分:学术是社会的标杆(1分) 学术研究应遵循科学、严肃、严谨的准则(1分) 2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1分) 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应该有高洁的操守、高尚的学术品格以及高级的学术趣味;学者应该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以上三点答到其中一点即可得1分。)【评分示例】4分示例: 学术的本来面目是:研究历史人物应该关心其成就、思想和贡献,关心尚待研究和厘清的重大问题,而且学术研究具有科学、严肃、严谨性;学者的本来面目是: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谷、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总的来说,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4分)3分示例: 1. 学术是社会的标杆,学者是社会的良心,学者的思想、操守和道德应该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谷、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学术的面目”只答了“标杆”的内容,要点不全。) 2.作者认为学术本身是科学、严肃、严谨的关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有一定的准则,是社会的标杆。学者,则应该是用他的思想、操守和道德为社会竖立榜样,在社会误入低谷、浮躁的歧途时,用呐喊和力挽狂澜使社会走出泥淖的高尚的和做学问的人。(“学者的面目”未答“是社会的良心”,要点不全。)2分示例: 1.学术应是社会的标杆,学术的本来面目是高级的,指引社会走正确道路,不是八卦。学者是有高尚的人格,不因追逐名利,标新立异而陷入低级趣味,是正直的,奉献的,对待科学是严谨,严肃的态度。(表述混乱,答题时混淆了“学术”和“学者”的内容,且答题要点不全面。) 2.学术应该是以研究中华文化中尚待研究和厘清重大问题、研究并解决政治、经济、文化问题的一门科学,严肃、严谨的学科;学者应该是品德高尚,思想端正,操守高洁,热心于真正学术研究的人,是社会的航向和榜样。(两个答题要点不能全面)1分示例:作者认为学术和学者的本来面目应是学术应是整个社会的航向和榜样,每当社会误入低俗、浮躁的歧途,学者的呐喊和力挽狂澜是社会走出泥淖的希望。(1分。只答到“学者的面目”,且不完整。)16三篇文章都写北京胡同,但侧重点不同,请概括每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每篇内容概述不超过20字)。 (6分) 【内容概括】【参考答案】第一篇:回忆儿时北京胡同的趣事。第二篇:介绍北京胡同布局的科学原因。第三篇:阐述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 (6分。每篇内容概括2分。意思对即可。)【评分标准】第一篇:回忆儿时北京胡同的趣事。(2分)(说明:如果概括不足得1分。)第二篇:介绍北京胡同布局的科学原因。(2分) 或: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的胡同的布局。(2分) 或:胡同布局反映特殊地理环境。(2分) (说明:答到“胡同布局、特殊地理环境”二者中的一个即可得1分,点出二者关系(如:决定、反映、影响等)1分)第三篇:阐述北京胡同及胡同文化的特点。(2分)(说明:只答“阐述了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也可得2分。) 补充:如果超过字数,总分中扣1分;表述不准确或不完整,酌情扣分。【评分示例】 下面分别就每篇的2分得分点举例说明:2分示例 第一篇:叙写儿时胡同中有趣的往事,表达作者的怀念之情。 第二篇:北京特殊地理环境决定布局,胡同布局反映特殊地理环境。 第二篇:胡同布局与北京地理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描写北京胡同的风情,展现北京的胡同文化特点。1分示例 第一篇:童年北京胡同里的一天和“我”玩耍的方式。(概括不足) 第一篇:描写了老北京胡同的声音(概括不足) 第一篇:主要展现了老北京胡同的风俗人情。(摘抄15题A项答案,概括不准确)第二篇:北京胡同所处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及其布局。(未点出二者的关联,扣1分)第二篇:描述了北京的经纬度、气候等和胡同地理的特殊性。(概括不足)第二篇:按照东西方向的原则构筑胡同。(概括不足)第三篇:北京胡同四通八达,胡同文化来源已久。(表述不准)第三篇:北京胡同影响着北京人的思想、文化和生活。(表述不准) 第三篇:描写胡同的市井文化和风俗人情。(表述不准,要突出“文化特点”)0分示例 第一篇:写了北京胡同里各式各样的声音是一种胡同文化。(表述不全,且不准确。) 第一篇:全面展现了老北京胡同的风俗人情。(摘抄15题A项答案,把错误点“全面”也摘抄下来了,不准确。)17第二篇和第三篇在写北京胡同的方向时,选择了不同的材料,这样选材的意图分别是什么?(6分)【内容分析】【参考答案】第二篇为了揭示北京胡同布局的科学原因,因而选取了与北京胡同相关的“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这组材料。第三篇为了阐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因而选取了“影响北京人生活和思想的居住形式”等相关材料。(6分。每篇分析3分。其中答对“意图”2分,答对“选材”1分)。【评分标准】 每篇分析3分,其中答对“意图”2分,答对“选材”1分。说明:第二篇选材的关键词是“特殊的地理环境或位置”,意图的关键词是“决定胡同布局”,答到两方面则给满分,只答到其中一方面则只得1分;第三篇的选材的关键词是“胡同的走向”(要有具体的阐述或分析),意图的关键词是“胡同文化”,只答到其中一方面则只得1分,只粗略提到胡同走向,没有具体分析得2分。【评分示例】(一)第二篇1介绍了北京胡同所处的地理环境,体现其特殊性决定住宅、胡同的布局。(3分)2选用科学的数据介绍北京所处的位置,又根据其特殊的地理环境阐述胡同方向的产生,有利于人们从科学、地理方向了解北京胡同的布局。(3分)3选材的意图是让读者了解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决定了胡同的布局。(2分)(没有分清选材与意图)4选的是胡同的地理方向,意图是说明胡同走向、胡同的住宅情况和胡同的地势情况。(选材得1分)(二)第三篇1. 主要是从文化方面来讲的,他写胡同方向时,是从方向感、一个个方块等写起,也从胡同的方位反映了胡同文化,反映了北京市民的文化。(3分)(选材、意图明确,有阐述分析)2. 通过对过去拉洋车的人的喊叫者的描述来阐述胡同的方向,重点为了介绍北京胡同所蕴含的文化色彩,因此选用人生活的情景作为材料。(3分)(选材、意图明确,有阐述分)3. 通过描写北京胡同的方向,让读者了解胡同文化。(选什么材不明确,2分)4. 介绍了北京胡同的风俗人情,展现了胡同文化,并用“声音”反衬胡同的安静。(只有意图,1分)5. 选的是胡同的面向、北京城的方向以及这样的方式对北京人的影响。(只有选材内容,1分)6分示例 第二篇着重于从北京的地理环境,从经纬、气候方面阐述,地理环境决定了北京胡同的走向;(3分)第三篇着重胡同的方向影响了北京人,创造出胡同文化。通过胡同走向,都是正南正北,正东正西,反映胡同的布局规律,突出了胡同文化。(3分)5分示例 第二篇选的是住宅的方向决定胡同的方向,由此表明北京特殊的地理环境对胡同方向产生重大的影响;(3分)第三篇借胡同的方向说明北京人的思想,产生出独特的胡同文化。(2分,没有具体阐述胡同的方向)第二篇文章写了北京的位置,意图是分析胡同走向的原因。(3分)第三篇写了北京四方四正,直接写出胡同的方位走向,意图是写出胡同的走向对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的影响。(2分,没有具体阐述胡同的方向)4分示例 第二篇文章运用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为依据,意欲以科学的方式引领读者正确认识北京胡同布局形成的原因;(3分)第三篇文章则着重描写北京胡同内部的文化,使读者身临其境,而作者也想用自己的亲身经验把北京胡同文化“还原”给读者。(1分,没有从胡同的方向角度阐述)3分示例 第二篇选材的意图是突出北京胡同的特别性,胡同是北京的最大特色,侧重地反映了北京人对建筑的智慧,写出了胡同的布局和规律,(1分,没有答到选材)第三篇则侧重写胡同的方向给北京人带来了生活和思想的变化,胡同的方向决定了胡同的文化。(2分,没有具体阐述胡同的方向)2分示例 1.第二篇是从科学的角度去理性分析,(1分)而第三篇则更多地从人文的角度看待,(1分)两种角度选材能让人更全面地了解北京胡同。(只指出选材角度,没有分别阐述意图) 2.因为第二篇主要侧重描写胡同里的住宅的特点和原则性,(1分)而第三篇则主要侧重于其格局而造成的文化不同,(1分)其意图想让读者能从多方面去了解北京的胡同。(将两篇综合来写,分别点出了意图,但没有答到选材,最后的总结分析也不对。)1分示例 1.第二篇文章是关于地理方面的,因此在选材时注重字词的专业化,用术语介绍,更严谨。(0分,从语言角度分析,没审题)第三篇文章是关于写文化方面的北京胡同,因此在选材中注重当地的风俗文化,较第二篇感性。(1分,点出了意图,没有具体结合胡同方向的选材阐述,给1分)2.第二篇意图是描述北京的地理位置和城市分布,以胡同方向的作用和与城市的联系,写出了它地理位置的特殊性。(0分,没有选材的分析,意图分析错误)第三篇意图是说明北京人的方位意识强,而这种方位意识又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思想,从而引出下文北京人的生活和思想。(1分,没有选材的分析,点出意图给1分)18不同文体的文章,在表达上都有其精彩之处。以上三篇文章你喜欢哪一篇?请举出例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8分) 【个性阅读】【参考答案】示例1:我喜欢第一篇叙事散文。因为这篇文章描述形象、细腻、生动。例如:作者先将记忆中胡同里的各种声音比喻成“一阕动人的交响乐”,接着用 “叮叮当当”、“磁啦”、“徐缓,拖尾,而且当中必有段间歇”、“加颤音”等富于表现力的词语,详尽描述了北京胡同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的各种韵律的“叫卖声”,夜行人的“尖唱声”和“我”捉蛤蟆、逮蛐蛐时等听到的虫鸣声,写出了“我”儿时老北京小胡同的乐趣,极具感染力。示例2:我喜欢第二篇科普文。因为这篇文章用语准确,条理清晰。例如:先介绍北京胡同的特点“笔直”、“平坦”、“东西方向”、“南北平行”,然后用具体明确的数字,清晰地介绍其特殊的地理成因经纬度、季风气候、日照角度和日照长短等,不仅用词一丝不苟,而且先果后因的组材方式很具逻辑性。 示例3: 我喜欢第三篇议论散文。因为这篇文章语言周密严谨,能清晰地揭示出事物之间的逻辑联系。例如:写北京胡同“正南正北,正东正西”这种“方正”、“离闹市很近”“又似很远”和“盒子”式的居住特点时,揭示出它不仅给北京人生活带来“方便”和“安静”,而且使北京人 形成“正统”、“封闭”、“安土重迁”等思想。作者从考察北京居住方式来阐明北京胡同文化的特点,让人产生认同感。(8分。表明态度1分,理由7分。其中,“理由”能从文体特点准确写出文本优点2分,举出例子且与观点一致2分,分析合理2分,语句通畅1分。言之成理即可。)【评分标准】 说明:语句通畅很难把握成得分点,所以略作调整。8分。表明态度1分,理由7分:文体特点1分,文本优点2分,举出具体例子且与观点一致2分,分析合理2分。【评分示例】8分示例 我喜欢第一篇记叙文,理由是该文以第一人称的手法记叙,引用日常生活中的声音,如“硬面饽饽”,生动地展现了胡同的特色,让人仿佛身临胡同之中,乐趣无穷。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让人倍感亲切。北京方言和书面语言完美交融,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再如“小心坎儿可乐了,好像自己也上了天”、“我不常钻到东直门的芦苇塘里捉蛤蟆,要么就在坟堆旁边逮蛐蛐”,这些描写充满童趣,作者仿佛找回了童真,沉浸在对老北京胡同的快乐回忆之中。6分示例 以上三篇文章我最喜欢第一篇。(1分)理由:第一篇是叙事类文章,(1分)读起来很有趣味,文章通过描写胡同的声音和“我”小时的趣事,向我们展现了老北京的风俗人情,也表露出作者对胡同的喜爱和怀念之情,感情真挚。(2分)其中“春天是蛤蟆骨朵儿大田螺丝”“夏天是莲藕和凉粉儿,秋天的炒栗子炒得香喷喷粘乎乎”“冬天烤白薯真热儿”这一段我最喜欢,作者通过对胡同声音的描写,还向我们介绍了老北京的饮食文化,其中还夹杂着北京方言,让人倍感亲切。(2分)(说明:没结合观点具体分析例子)5分示例 第一篇是我最喜欢的。(1分)譬如文中的“硬面饽饽”,夜乞者的声音,这便是艺术,亮且有几分的音韵美,使读者有看下去的劲头。(2分)还有作者儿时的那些“玩具”,像那“秫秸糊个屁股帘儿”的“风筝”使作者儿时也享有像阔孩子的快乐,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2分)(说明:没说出“文体特点”扣1分,没写出“文本优点”扣2分。)4分示例 1.我最喜欢第一篇,(1分)因为它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胡同的声音,(1分)带给人一种很新颖有趣、耐人寻味的感觉,还有它也描写了其童趣,其文笔很生动形象,让人犹在其中的感觉。(2分)(说明:没说出“文体特点”扣1分,举例不具体扣1分,没有分析例子扣2分) 2.喜欢第三篇。(1分)第三篇写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