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西方古典舞之异同.doc_第1页
浅谈中西方古典舞之异同.doc_第2页
浅谈中西方古典舞之异同.doc_第3页
浅谈中西方古典舞之异同.doc_第4页
浅谈中西方古典舞之异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中西方古典舞之异同 收藏 分享 2009-5-9 10:43| 发布者: 舞色空空| 查看数: 150| 评论数: 0“君有数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鸣酒乐两相得。”李白悲歌行中华五千年丰富的文化底蕴,自古就有歌舞的流传,以其优美之旋律,柔美之舞姿,让人心旷神怡。我国汉族的古典舞,自上古时代便流传下来,这舞蹈动作,大多保存在戏曲舞蹈中,一些舞蹈姿态和造型,保存在我国极为丰富的石窟壁画、雕塑、画像石、画像砖、陶俑,以及各种出土文物上的绘画、纹饰舞蹈形象的造型中,细腻圆润、刚柔并济。上古之年代,在封建传统思想以及与世界的隔离之下,自成一番韵味。相较于中国的长远历史,欧洲古典舞虽未及其深远悠长,但其发长迅速,逐渐形成其独特的特点。欧洲的古典舞蹈,一般都泛指芭蕾舞。欧洲的古典舞剧统称为芭蕾,是一种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综合音乐、戏剧、舞台美术等艺术艺术形式的舞蹈品种。由于其表演技术上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立地跳舞,所以又俗称为“足尖舞”。怀着对古典舞的热衷与憧憬,我们开始了为期为六周的舞蹈鉴赏课程。首节课程便接触了中国古代古典舞剧大梦敦煌,在昏暗的灯光下,在王老道提着一盏马灯发现了那被人们遗忘的梦幻角落时,也开始了我们探索古典舞蹈的路程。六周终于结束,我对古典舞也有所了解,在此就浅谈一下我对中西古典舞异同的理解。一、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上的异同1、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中相似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2、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背景与发展上又有不同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中国古典舞从其起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相较于中国古典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芭蕾,从法语中翻译出来有三层含义,一是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二是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三是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中国古典舞蹈的博大精深与芭蕾舞的发展迅速,构成了中西两方古典舞的两大对比,为我们的审美创造了丰富的材料。二、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注重的方面有所不同古典舞注重的是精气神,芭蕾舞注重的是一种气质。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古典舞的感觉与芭蕾舞的感觉相似,都是以拉长向上为主,唯一不同的就是:芭蕾舞有些生硬,而古典舞倡导柔软。三、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技巧上的不同古典舞主要是跳转翻,芭蕾舞主要是跳转和足尖。中国古典舞在技巧上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芭蕾舞在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因此,芭蕾舞注重的是跳转和足尖。总结:由以上几点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的主要区别。在舞蹈艺术发展如日中天的现在,这两种舞蹈以彼此为镜,相辅相成,互相进步,为我们在舞蹈的鉴赏中有大量可翻阅可借鉴的材料。这样瑰丽的宝藏,叫我们如何不鉴赏?一、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上的异同1、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起源中相似古典舞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不管是中国还是西方都是如此。一般来说,古典舞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和比较高超的技巧。2、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在背景与发展上又有不同中国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中国古典舞,这一舞种的定名,是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首次提出的,后得到舞蹈界人士认同并广为流传,最后被确定。中国古典舞从其起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相较于中国古典舞,相传,芭蕾最早起源于意大利,而形成于法国,十八世纪传入俄国。在十八世纪末和十九世纪初才成为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蹈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了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逐渐形成了具有不同风格特点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芭蕾,从法语中翻译出来有三层含义,一是一种舞台舞蹈形式,即欧洲古典舞蹈,通称芭蕾舞。二是舞剧,最初专指以欧洲古典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段。三是在现代编导创作的舞蹈作品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故事内容,也没有情节,编导运用欧洲古典舞蹈或现代舞蹈,或使两者相结合,用以表现某种情绪、意境,或表现作者对某个音乐作品的理解等等,这些也称为芭蕾。 2010-4-14 14:27 回复 舞之谣 2楼二、中国古典舞与芭蕾舞注重的方面有所不同古典舞注重的是精气神,芭蕾舞注重的是一种气质。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古典舞的感觉与芭蕾舞的感觉相似,都是以拉长向上为主,唯一不同的就是:芭蕾舞有些生硬,而古典舞倡导柔软。 2010-4-14 14:27 回复 舞之谣 3楼三、中国古典舞和芭蕾舞在技巧上的异同1、芭蕾舞的所有脚位和手位都以“开”为根基。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具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例如:下肢在一、二、三、四、五位中大腿、小腿、足都要求外开(外旋)。上肢在一、二、三、四、五、六、七位的上臂、前臂、手也都要外开(外旋)。中国古典舞的脚位和手位则是以“开”和“关”为基础的。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不仅具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而且具有内旋的特点。例如:脚在小八字步、钉字部位中大腿、小腿、足皆属外开(外旋);而踏步、弓箭步、大掖步的双腿,则属一开一关(外旋和内旋)。上肢在山膀、按掌、托掌提襟位的上臂、前臂、手皆属关(内旋);摊掌、扬掌属外开;冲掌又属一开一关。在动作过程中,开关的动作更多,“云肩转腰”的动作,开始是一手开一手关,然后转换成开手为关、关手为开;脚也随之开而开、随之关而关。因此,脚与手位是变化的时开时关的,并且是开关结合、开关交替的。2、从手形上说,古典舞是“兰花指”中指指根用力向外推,大拇指贴近中指,其余三指靠近中指,手指尖尽量地向上翘起;芭蕾手大拇指略向手掌处窝进,食指略高于其他三指,后三指并拢,整个手面呈微微的弧形。再者,以兰花指为主的古典舞基本手位,如按掌、山手位,讲究的是挑指、撑腕,即指尖上翘,手腕用力;而芭蕾手位则刚好相反,需要手腕、手指放轻松,当然啦,是在有所控制的情况下。简单说来,若兰花指是“凤凰的眼睛”,那芭蕾手则是“天鹅的头”。3、从专业术语上讲,两者之间还是有联系的,几个基本脚位的术语基本一致,如:一位脚、二位脚;唯有“六位脚”和“三位脚”。六位脚,在古典舞中称“正步位”,即双脚并拢,脚趾尖向前。三位脚,在古典舞中称“丁字位”,即一脚由大腿内侧至脚腕180度向外转开,另一脚的脚后跟抵在其脚心处。这点就印证了一位中国舞等级考试的考官所说的,其实芭蕾和古典舞脚下的功夫是一样的。要说区别嘛,芭蕾的外开程度更大。4、芭蕾舞在应用脊椎时,一般以屈伸为主,并常常以“伸”形成固定轴,因而人体的后背直立能力及旋转的垂直感非常突出。中国古典舞在应用脊椎时,常常不仅有屈又有伸,而且还要有回旋和侧旋。如含、腆、冲、靠是脊椎的伸屈,而拧倾就需要回旋;卧云除回旋外,还需要侧回旋。5、中国古典舞主要是跳转翻,芭蕾舞主要是跳转和足尖。中国古典舞在技巧上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中国古典舞基本训练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芭蕾舞在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脚尖舞鞋用脚趾尖端跳舞,因此,芭蕾舞注重的是跳转和足尖。6、从舞姿上来看,芭蕾舞的舞姿、旋转、弹跳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旋转、特技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速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舞姿中的射雁、斜探海、掀身探海;转中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特技中的蹁腿飞脚、大跃步,旋子等。芭蕾的上半身挺拔直立,几乎不动,而中国舞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她的身韵,上半身,尤其是中段,因为中国舞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动作的“圆、拧”,身体的呼吸和运用是考验一名舞者功力的一大标准。最佳答案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古典舞审美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古典芭蕾古典芭蕾的历史约有五百年,是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虽经过了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在19世纪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 古典芭蕾在几百年的发展史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开、绷、直、立、轻、准、稳、美”8点是对古典芭蕾的审美特征和鉴赏标准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它的动作姿势具有由内向外发展、符合几何构图比例的内在特征。了解、掌握它的这些艺术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和鉴别古典芭蕾舞艺术,对提高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古典舞百科名片中国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目录概述 历史 身韵 1. 1、身韵的元素 2. 2、身韵的主要动作 3. 3、身韵的意象 4. 4、身韵的运动规则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 1. 1、形 2. 2、神 3. 3、劲 4. 4、律技巧 1. (一)旋转的特点 2. (二)翻身的特点 3. (三)弹跳的特点节奏特点 表演者具有的特殊能力 发展方向 结 语概述历史身韵 1. 1、身韵的元素 2. 2、身韵的主要动作 3. 3、身韵的意象 4. 4、身韵的运动规则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 1. 1、形 2. 2、神 3. 3、劲 4. 4、律技巧 1. (一)旋转的特点 2. (二)翻身的特点 3. (三)弹跳的特点节奏特点表演者具有的特殊能力发展方向 结 语展开编辑本段概述中国古典舞(Chinese classical dance),起源于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它融合了许多武术、 中国古典舞戏曲中的动作和造型,特别注重眼睛在表演中的作用,强调呼吸的配合,富有韵律感和造型感,独有的东方式的刚柔并济的美感,令人陶醉。中国古典舞主要包括身韵、身法和技巧。身韵是中国古典舞的内涵,每个舞蹈的韵味不同,两个人跳同样动作,韵味都不同。身法则是指舞姿还有动作。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中国古典舞的音乐大多采用中国特有的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如古筝、二胡、琵琶等。中国古典舞服装古色古香,根据舞蹈的具体要求也各有特色,汉唐舞大多采用传统的汉服。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编辑本段历史中国有着悠久和灿烂的舞蹈历史和文化,对于中国舞蹈的历史而言,不论在历史文物,文字史料到戏曲的 中国古典舞具体表演形式中,都有大量的记载和遗存,在中国舞蹈史书中就系统地论述了从原始舞蹈“舞”的起源,到历代舞蹈的表演形式、舞目、功能、思想内容等。 中国古典舞有着极为悠久的历史。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宫廷舞蹈或更为遥远时代的民间舞蹈。至周代开始,到汉、两晋乃至唐代五代宫廷设立专门的乐舞机构,集中和培养专业乐舞人员,并对流行于民间自娱性舞蹈和宗教舞蹈乃至外邦舞蹈进行了整理、研究、加工和发展,形成了宫廷舞蹈。其中如周代的六代舞(包括云门、咸池、大韶、大夏、大菠、大武六个乐舞),唐代的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乐部伎、大曲等,异彩纷呈,各领风骚。中国宫廷舞蹈,是历代统治者愉悦享乐、歌功颂德的一种重要工具,以女乐为主。由于宫廷舞蹈以统治者的审美情趣而创作,其一部分作品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风格上的绮糜、内容上的消极;但大部分还是多由艺人们在中国民间舞蹈基础上创作出来的,所以不乏中国传统艺术的精美之处。宋元之后,由于战乱频繁,文化受到破坏,舞蹈的发展也受到影响,汉唐时代的许多著名舞蹈竞相失传了。在传统舞蹈 基础上形成的宋代舞蹈,以戏曲的形成和发展逐步代替了歌舞艺术。元代,宫廷乐舞与民间歌舞,乃至“白戏”、“滑稽戏”、“角抵戏”等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戏曲艺术形式。戏曲艺术要求唱、念、做、打相结合,具有舞蹈、音乐、美术、杂技、文学、说白等多种因素,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戏曲中的舞蹈,含有中国传统舞蹈的精华,它根据人物情节需要,吸收了某些生活动作,并加以改造,加强和丰富了舞蹈的表现力。元、明、清三代以后,社会矛盾相对复杂,复杂的社会生活提供了许多素材,使舞蹈进一步得到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后,五十年代初期,舞蹈工作者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一方面,舞蹈家们突破了仅仅局限于研究戏曲舞蹈的范畴,涉足到古代的石窟壁画以及各种出土文物 中国古典舞中的舞蹈形象的资料之中,从而整理和创作出许多别具一格的古典舞和古典舞剧,如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铜雀伎等等,这些复古乐舞突出了雍容大度、精确严谨、清晰明丽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是舞蹈教育家唐满城、李正一的中国古典舞身韵理论的革新、创造和实践。唐满城教授说:“身韵从摆脱戏曲的行当、套路出发,从中国的大文化传统,包括书法、武术来探索它的形、神、劲、律、气、意的审美规律,提炼它的元素,总结古典舞运动的路线、法则和阳刚、阴柔、节奏的内涵,从而使之不再有戏剧化、比拟化、行当化的痕迹,走向了舞蹈的主体意识和动作符号化的抽象功能。”他们把以往古典舞蹈中的动作规律,提炼总结为若干以腰部为中心、进行圆运动的基本动作,极大地拓展了中国古典舞的运动空间。由此实践并产生了以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舞蹈作品。在黄河中,使脱胎于戏曲舞蹈的中国古典舞,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不再是戏曲行当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运动,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挥洒自如的表现思想和激情的人体语言,“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代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黄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身。 编辑本段身韵1、身韵的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基础符号; 2、身韵的主要动作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汇”; 3、身韵的意象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义”; 4、身韵的运动规则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编辑本段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1、形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 “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2、神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 中国古典舞“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3、劲“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4、律“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编辑本段技巧(一)旋转的特点1、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技巧,以拧倾形态的舞姿结构为主要特色,与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还是有很 中国古典舞大不同的。芭蕾舞基训中的旋转都是直体的,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身体的带动,手臂的带动,跨的带动都非常重要,旋转靠的就是全身的协调。 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旋转,除了有直体旋转之外,很大的特点是身体形态在拧倾旋转的舞姿造型上的转,特别是“倾”的平衡重心上的转,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带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 2、以腰带动转的特点,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中转的起“法儿”的多种多样,而且多般是在动的过程中起的“法儿”。如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 3、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民族舞姿转“身法性”很强,有一部分民族舞姿转,可以说是身法的待续和夸张。 4、民族舞姿转的流动性与复合性比较强,空间变化幅度大,比如有由下往上的转或由上往下的转,还有在转的过程中各种舞姿的复合和流动的特点。 民族舞姿转的发展仅仅是个开始,还大有余地,还有很好的前景。 (二)翻身的特点翻身是我们得天独厚的民族技巧。它的种类样式之多,变化之精彩,是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所无可比拟的。 翻身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独特的技巧形式,它是以腰为轴,身体在水平线倾斜状态下的翻转。动作自始至终贯穿着拧、仰、俯和旁提的形态。 1、民族性强 翻身这种技巧形式充分体现了古典舞的审美特征和动的特点,而且它和身法的结合也最紧密。因此,它的民族性很强。 2、形象性强 翻身在空间运动中形象鲜明,如“探海翻身”、“蹁腿翻身”等大幅度的慢翻身,在空间的弧线运动连绵圆润,犹如波浪起伏;“点步翻身”敏捷快速,急如闪电;连续“串翻身”,像车轮滚滚,形象性很强。 3、表现力强 翻身用各种不同的速度和节奏,不同的连接,不同的性格,产生不同的艺术感官效果,从而可以表现各种不同的感情和情调,如慢的连绵不断的翻身,表现一种缠绵悱恻的感觉;快速的翻身,表现干净利索或轻快俏皮;急速有力则表现英武刚健 近年来,翻身有了新的发展,结构形式丰富了,加强了流动性和复合性,加强了对比性,除了性格刚柔、急缓、大小、快慢的对比,作为中国古典舞基训中技巧的训练内容和表现手段,它还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更好地展现我们民族的民族特性。 (三)弹跳的特点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弹跳,在用力的方法上要求轻、漂,要求运动过程中松紧结合,发力要集中,过程的速度要快,讲究“发力在根,用力在梢”,讲究“寸劲”。 在弹跳方面,我们民族的特性也越来越明显,难度越来越大。 1、把原来的民族技巧加以出新和加强难度。 2、加强“身法”性:把地面的身法动作向空中发展。在跳的过程中呈现拧、倾、翻、闪、展、腾、挪。 3、空中的横向转体有了新的发展,这显示了我们民族技巧的特点和技巧性的加强。 4、高低对比,起伏跌宕,对比鲜明是中国古典舞弹跳的又一特点。 5、由于弹跳技巧的爆发力量,为弹跳技巧复杂性的发展提供和创造了条件,近年来在弹跳的复合技巧上有了大幅度的发展。 6、在空中变方位也是古典舞跳跃的特点。 7、弹跳和武功技巧相结合。 无数的身法和技术是古典舞所要吸收的重要方面。但其训练目的却不尽相同。武术的训练是以技击和攻防为目的的,舞蹈的训练则是以塑造人物的形象、刻划人物的性格为目的。 8、与身法结合,形成和加强了古典舞跳跃进的流动性和语言性及风格特点。 编辑本段节奏特点古典舞在节奏上特点也很突出,这与我们民族音乐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我们民族音乐很少象西洋音乐那样强弱相同、有规律的匀速、脉动式的节奏,一般表现为弹性节奏和点线结合的特点。体现在节奏上多为附点(抻赶)或切分(赶抻)或是两头抻中间赶,或是两头赶中间抻,或是紧打慢做,或是慢打紧做等等。因此,所形成的动作的内在节奏,诸如则柔、动静、缓急、放收、吞吐抑扬顿挫、点线结合等,从而产生我们特定的动律特点和韵律感。 编辑本段表演者具有的特殊能力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因此,需要表演者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中国古 中国古典舞典舞的舞姿有开又有关(开、关指外旋和内旋)。足的应用除了勾、绷、开、关之外,还有内翻和外翻。关节需具备多种能力,使关节的屈伸、外旋与内旋、外展与内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中国古典舞的舞蹈演员需要有较全面的软开度能力。 舞姿与身法是中国古典舞的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可以构成千姿百态,舞姿的子午相立体造型,是由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所构成的,它呈现出拧倾中的宛转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这个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稳度。这“三度”又需要人体中段的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至于连接舞姿的身法更是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的。无论是提、沉、冲、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腰部的应用能力和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关键。 中国古典舞的舞姿和身法都离不开圆的规律。足要在踝关节处作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作跨、蹁;大腿在髋关节处作环动;手在腕关节处作上盘、下盘;前臂要在肘关节处作晃手;上臂要在肩关节处作摇臂;腰、胸、颈要回旋都在围绕一个“圆”字。 表演中国古典舞还需要爆发力强的跳、转、翻技术的能力。例如:许多弹跳必须借用爆发力强的快速腾空方法去赢得空间,完成各类空中技术,达到古典技术美的程度。中国古典舞的旋转因所用重心不同,形式也不同:如平旋类属于直立重心,拧倾类属于螺旋重心,而俯旋和仰旋则属于平衡重心。而“以腰为轴,以臂为轮”的翻转,又是中国古典舞的特殊技巧。 总括起来,中国古典舞表演者需具有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力;转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 编辑本段发展方向一、继承宫廷舞蹈,清朝宫廷的舞蹈为主,那些本来舞蹈给王宫大臣的舞者,宫廷垮台了,于民间传承,以后又进入舞蹈学校,成为中国古典舞蹈的源头。 二、藉鉴于西方舞蹈的成就,主要是芭蕾舞,参照取用,并回头看中国既有舞蹈与西方舞蹈的不同点,重新训练。这种取向,形成中国古典舞基训的教材编制,具体了基本训练的内容,然而取用西方的舞蹈多少,保存中国舞蹈多少,以及哪些动作是中国的,哪些不是,便引起了争议。 三、透过文学的描写、绘画的描绘,来揣摩已经失传的古代舞蹈样貌,重新学习与恢复,这种取向,由于文学和绘画的纪录不可能完整,所以至多仅能类似而已,然而总是为中国古典舞蹈提供新的成分,仍有其价值。 四、取于中国戏曲,中国戏曲惯称无声不歌,无动不舞,既是如此,它的一些动作有如舞蹈,很自然的可以抽取出来,为编中国古典舞提供资源。如甩袖、扇子功皆是。然而戏曲舞蹈由于是戏曲的一部份,便与舞蹈性质有别,今日有以为学习戏曲舞蹈便是继承中国古典舞蹈性质的,有使中国古典舞无法与戏曲划分的危险。就舞蹈性质而言,中国古典舞的表演形式,继承宫廷舞比承续戏曲舞蹈更为妥当。 五、继续从民间舞蹈获取滋养,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民间舞蹈更接近实际生活,对生活的体验有助于舞蹈动作与感情的更新。尽管中国古典舞蹈已经专业化了,除非指专注于标准舞作的建立,不再创造发展,否则就要从民间舞蹈持续获取资源。更何况,即使是古代的舞蹈,也是从民间舞蹈精练提升而来的,而非凭空创作的。 编辑本段结 语中国古典舞已初步形成我们民族自己的一套训练系统,而这套系统已具有比较强的民族特性,有我们民族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规范,有我们的难度和艺术表现力,是其它训练体系所代替不了的。 通过充分了解这些技术、技巧的民族特性,以便于在训练过程中更好地掌握其动作要点,也能够让我们充满信心。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这是建立在浓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 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时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和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古典舞创立于五十年代,曾一度被一些人称作“戏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演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地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 产生于八十年代初的中国古典舞身韵课,经过十多年的实践,已逐渐为中外舞蹈界和学术界所认识。1993年,它被国家教育委员会列为优秀教学成果而获得奖励。北京舞蹈学院李正一和唐满城两位古典舞老教授,毅然整理、创建了古典舞“身韵”课,它使中国古典舞重振雄风,使古典舞事业曙光再现。李正一教授在诠释“古典舞”时这样讲道:“名为古典舞,它并不是古代舞蹈的翻版,它是建立在深厚的传统舞蹈美学基础上,适应现代人欣赏习惯的新古典舞。它是以民族为主体,以戏曲、武术等民族美学原则为基础,吸收借鉴芭蕾等外来艺术的有益部分,使其成为独立的、具有民族性、时代性的舞种和体系。古典芭蕾目录历史起源 风格特色编辑本段历史起源 classic ballet 古典芭蕾的历史约有五百年,是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虽经过了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在19世纪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 它给人的基本印象是: 1.女舞者穿著有裙子的舞衣。 2.一般都采用童话传说或神话等的故事题材为情节。 3.音乐多是舞曲甚至名曲,尤其是柴科夫斯基的芭蕾舞剧组曲。 4.男舞者很多时辅助女舞者作出漂亮的技巧动作。 编辑本段风格特色事实上,古典芭蕾尚有浪漫派与古典派的区分。前者为十七十八世纪的舞剧吉赛尔。后者专指十九世纪的舞剧,如天鹅湖。两者较明显的差别在于舞者所穿的舞衣之不同,古典派的舞衣为纱质的短裙,称为classical tutu1,舞鞋质地较软;而浪漫派的舞裙长及膝与踝之间,称为romantic tutu2,舞鞋为硬式,便于舞者跐立。 除此之外,古典芭蕾依动作又可分为快舞与慢舞。快舞孕育于意大利,最大特色是跳跃与旋转,专指男舞者与女舞者随著迅速的音乐踊舞的舞蹈,所有活泼迅速而华丽的舞蹈均属之。慢舞孕育于法国,是法国舞蹈的最大特征,舞者以缓慢的动作,或以单脚支立平衡身体,构成优雅曲线之舞步与舞姿等均称为慢舞,这种舞蹈充满了纤细的美感。 在古典芭蕾舞剧中,通常以慢舞来表现男女的情爱场面,如天鹅湖中的第二幕公主与王子的双人慢舞。慢舞基本上是属于女性的舞蹈,而男舞者只是支扶女舞者的陪衬而已,对于女舞者来说,无非是一个呈现其舞艺与优美曲线的大好机会,而此时表现身体的平衡更显得格外重要。 如今快舞与慢舞虽以交互使用,但仍可视其强调的程度,来分辨意大利派的华丽与法国的浪漫气质。中国古典舞和古典芭蕾悬赏分:30 - 解决时间:2009-5-10 17:34 中国古典舞和古典芭蕾的各自产生背景,心理意愿,审美倾向。急用,马上就要用 问题补充:整理得清楚些提问者: 尘印无双 - 三级最佳答案中国古典舞中国古典舞作为我国舞蹈艺术中的一个类别,是在民族民间传统舞蹈的基础上,经过历代专业工作者提炼、整理、加工、创造,并经过较长期艺术实践的检验流传下来的具有一定典范意义的古典风格的特色舞蹈。它本身就是介于戏曲与舞蹈之间的混合物,也就是说还未完全从戏曲中蜕变出来,称它为戏曲,它已去掉了戏曲中最重要的唱与念;说它是舞蹈,它还大量保持着戏曲的原态。戏曲中的歌也好,舞也好,是为了读故事服务的。即便是不唱不白的武戏也还是戏,其舞对角色行当的从属性也是十分鲜明的。 古典舞从其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是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几千年中国舞蹈传统的复兴。十分明显,它的审美原则不是什么新发明,而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流传和延续,是用一根长线从古串到今的,这些原则非但在戏曲中可见,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舞戏“中,甚至在商周礼乐中,都能见其蛛丝马迹它的文化特征,就其流来讲,它是在原生物上生成的一个崭新的艺术品类,这是一个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这个衍舞种是地道的中国货。古典舞审美一个成熟的民族舞演员在舞台上展现的动作之所以具有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是因为体现了“形、神、劲、律”的高度融合,这正是中国古典舞身韵的重要表现手段。“形、神、劲、律”作为身韵基本动作要素,高度概括了身韵的全部内涵。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这都是精辟的概括与提炼。而这些文字又与元素性动作高度统一、谐调,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学理论。 古典芭蕾古典芭蕾的历史约有五百年,是沿袭宫廷芭蕾的各种技法与表现方式,虽经过了不断地改变和革新,在19世纪形成的新流派芭蕾舞 古典芭蕾在几百年的发展史中,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开、绷、直、立、轻、准、稳、美”8点是对古典芭蕾的审美特征和鉴赏标准的高度概括,揭示了它的动作姿势具有由内向外发展、符合几何构图比例的内在特征。了解、掌握它的这些艺术规律,能够帮助我们欣赏和鉴别古典芭蕾舞艺术,对提高艺术素质和艺术修养有着重要意义。 1、芭蕾舞的所有脚位和手位都以“开”为根基。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具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例如:下肢在一、二、三、四、五位中大腿、小腿、足都要求外开(外旋)。上肢在一、二、三、四、五、六、七位的上臂、前臂、手也都要外开(外旋)。中国古典舞的脚位和手位则是以“开”和“关”为基础的。通过人体解剖来分析,它不仅具有上、下肢外旋的特点,而且具有内旋的特点。例如:脚在小八字步、钉字部位中大腿、小腿、足皆属外开(外旋);而踏步、弓箭步、大掖步的双腿,则属一开一关(外旋和内旋)。上肢在山膀、按掌、托掌提襟位的上臂、前臂、手皆属关(内旋);摊掌、扬掌属外开;冲掌又属一开一关。在动作过程中,开关的动作更多,“云肩转腰”的动作,开始是一手开一手关,然后转换成开手为关、关手为开;脚也随之开而开、随之关而关。因此,脚与手位是变化的时开时关的,并且是开关结合、开关交替的。 2、芭蕾舞在应用脊椎时,一般 以屈伸为主,并常常以“伸”形成固定轴,因而人体的后背直立能力及旋转的垂直感非常突出。中国古典舞在应用脊椎时,常常不仅有屈又有伸,而且还要有回旋和侧旋。如含、腆、冲、靠是脊椎的伸屈,而拧倾就需要回旋;卧云除回旋外,还需要侧回旋。 3、芭蕾舞的舞姿、旋转、弹跳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旋转、特技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速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如舞姿中的射雁、斜探海、掀身探海;转中反掖腿仰胸转、后退侧身转、大掖步转、扫堂探海转;特技中的蹁腿飞脚、大跃步,旋子。 4、芭蕾舞的韵律的线条清晰、单纯,其表现力只要在下身以及上、下身的配合上。中国古典舞韵律的线条复杂、曲折,其表现力主要在上身以及上、下身的配合上。 这说明中国古典舞的脚位、手位、舞姿、韵律和芭蕾舞虽然有相同的地芭蕾与中国古典舞方,但是更多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12008-09-30 16:43 一、芭蕾是法文Ballet 的音译,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古典芭蕾舞有一整套严格的程式和规范,尤其是脚尖鞋的运用和脚尖舞的技巧,更是将芭蕾舞与其他舞蹈品种明显地区分开来。 芭蕾舞在西方被称为舞蹈艺术皇冠上的明珠。它有着复杂的结构形式和特定的技巧要求,一部芭蕾舞的双人舞、独舞、群舞都有固定的形式结构。双人舞是古典芭蕾的核心舞,大都用以表现男女主角恋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