谌容的《人到中年》.doc_第1页
谌容的《人到中年》.doc_第2页
谌容的《人到中年》.doc_第3页
谌容的《人到中年》.doc_第4页
谌容的《人到中年》.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谌容的人到中年谌容具有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和批判意识,她常站在历史的边缘,回眸审视、翻检过去的岁月,她看到了普通人在政治风浪中颠簸的命运,于是开始理智地思索那段历史带给人的教训。“从对社会现象的分析中,来提出人们关注的某一社会问题,是她经常使用的构思方法。” 1谌容总是追求在更宽广的社会层面上更多地表现社会,从而更加尖锐地揭露和剖析社会问题,因此这一时期她的作品大多是“把人间的悲喜剧放在一定的历史范畴,探索决定人物命运的历史渊源,写出更深刻、更本质的面貌的作品”2。在谌容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社会各个方面问题的真实反映与深刻剖析。有关于知识分子的处境、待遇的社会问题;有关于农村基层干部的“左”倾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的社会问题;有关于爱情、婚姻的社会问题;关于环境污染的社会问题谌容通过极具个性的叙述角度、描述手法,希望能引起人们对这些问题的重视,并加以解决。新时期,由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必须大量投入科技人才。但是由于存在知识分子的断代问题,这一时期的知识分子不得不承受几代人的工作压力。在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同时,他们的政治地位却迟迟没有得到改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激起了谌容的创作欲望。在人到中年里,她塑造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在社会、工作、家庭的多重负担下, 长期超负荷工作,却得不到应有的待遇。知识分子内心充满矛盾:他们一方面非常热爱祖国,希望能够用自己所学来建设祖国;另一方面,国家却无法给予他们较好的生活、科研环境,他们只好无奈地在床铺上进行科学论文写作,这样的问题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作家的人生经历并非绝对是决定其创作取向的根本因素,但却必然会对其创作取向、其创作思维产生一定的影响。谌容之所以始终热情地、密切地关注现实,关注知识分子问题,并一直在反映广博而又繁复的现实生活的创作道路上迈步,着力塑造知识分子中的典型,与她自身的经历不无关系。由于长期身处“文革”的大环境,饱尝了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人生的孤独及生活的艰辛,谌容走上创作道路后一直能够毫不畏缩地直面现实残酷的人生,而且对于现实生活的重压和严酷显得特别敏感。其创作在直面现实人生时往往忍不住的加入一些悲剧人生意识,致使悲剧色调成为渗透其小说创作的基本色调之一。同时,作为建国初新中国所培养出一代知识分子的一员,谌容的思想意识中深植着那一代知识分子所共有的情结,即对政治生活的强烈的参与意识与批判意识。在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这一情结的驱动影响下,她的创作面向女性自身,面向知识分子,面向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写出了许多具有较大社会反响较大的作品。谌容的小说善于捕捉社会热点问题,反映真实的社会心态。因此,她的小说几乎每一篇都在读者中引起了一定的反响。人到中年透过人们熟悉的生活表象,展示了一代知识分子的美好渴望,对知识分子的无私奉献精神进行了热情讴歌。但是更多的是尖锐地揭示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严重问题中年知识分子问题。小说里的关于知识分子付出和回报的强烈对比描写,让读者清醒地意识到,要想让社会主义更好地发展,我们就必须对知识分子这一中坚力量加以重视。在“文革”时期,知识分子不被关注,甚至遭到残酷迫害,地位非常低下。他们不是像眼科专家孙逸民那样住“牛棚”、扫院子,就是像科研工作者傅家杰那样被赶出实验室,以致荒废青春,大好知识无用武之地。粉碎“四人帮”之后,知识分子才在政治上、精神上得到解放,他们的处境地位有所改善,但是他们的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似乎没有一点儿改善和提高,比如眼科大夫陆文婷就仍处在地位卑下的境地,并且长期艰苦的工作,最后差点因心肌梗塞而死去。这么一个努力工作、无私奉献的女人,甚至工作到累倒下的地步,她的生活地位却没有多少变化,每天努力的工作,为了病人无怨无悔,为医院作了许多贡献,但就是因为她不是一个共产党员,就遭受了秦波这种官僚太太的侮辱。这不知是她的悲哀还是这个国家时代的悲哀。小说明确提出了在“文革”结束后,中国的一个普遍社会问题就是“中年问题”5 ,批评了残留的极左思潮对社会、对知识分子的负面影响,同时也深刻揭示了知识分子坚强平静外表下深藏的尴尬心境。而针对这一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作品用严峻的事实发出真诚的呼声:发出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关注知识分子的呼声,呼吁社会对知识分子多一点关心和帮助。谌容擅于写知识分子,但她笔下的知识分子题材小说一般不着力于苦难的展示和历史的反思,而主要着眼于现实,她常常从知识分子的命运处境中凸显出许多现实性很强的社会问题。人到中年即从陆文婷等知识分子的生存现状突出了当时人们所普遍关心的中年知识分子问题。人到中年对我国特定时期的知识分子问题的揭示无疑是深刻有力且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主人公陆文婷的生存处境是相当令人同情、心酸的,她兢兢业业工作十八年,却连主治大夫也不是,一个月的工资仅五十六块五角,住的是十二平方米的简陋小屋,且身兼医生、妻子、母亲三职,她就像一台机器,长期处于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但是陆文婷从不计较地位、待遇与报酬,也从不抱怨工作的疲累与生活的艰辛,她默默地承受着生活的重压,十几年如一日地为病人奉献着自己,直到像“一茎瘦草”那样枯倒在手术台上。陆文婷本来也可以像她的好友姜亚芬那样离开祖国,去海外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但她心系着贫穷落后的祖国而不忍离去。陆文婷是平凡普通的,又是伟大高尚的。人到中年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陆文婷这一感人的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 谌容写小说就像是在泡茶。她对文章的把握就像是一个稳重而又深谙茶道的老者,不求表面的华与轰动,而是在涓涓溪流中让人们感受到真正蕴涵在深层的味道,由内而发,耐人寻味。在她的小说 中,几乎没有人为设置的惊心动魄的重大事件,也很少能看到尖锐强烈的矛盾冲突,谌容只是将人物置于平凡的生活中,却能在日常生活琐碎的纠葛中凸显人物的不平凡。人到中年中主人公陆文婷的家庭属于单一家庭,一对夫妻加两个孩子,如果像传统家庭那样,丈夫养家糊口,外出工作;妻子操持家务,生儿育女,提供情感关怀养护家庭,也许家庭成员都会感到幸福。但陆文婷内心既渴望成为贤妻良母,又渴望为自己事业的成功而拼命奋斗。在二十多年的工作生涯中,她将几乎全部的心血和经历倾注到了救治病人的眼睛上,将自己的业余生活和家庭职责抛于脑后。超负荷的工作榨取了她有限的精力,连昔日的爱情之歌也只有卧病时才有所回忆。她更不可能尽母亲之职为圆圆买双球鞋,为佳佳梳小辫了。但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工作狂的知识分子,最终不仅没有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优厚待遇,还要承受好几代人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成为中坚力量。最后,由于长年超负荷消耗身体,陆文婷终于累倒在手术台边,令许多读者产生强烈的心灵震撼。谌容采用意识流手法来组接小说,以陆文婷的意识流动为主要情节线索,同时穿插周围人物如内科主任孙逸陈、陆文婷的爱人傅家杰对陆文婷的回忆和观察,以此结构全篇,展示出陆文婷的人生道路与生活情形。陆文婷的形象之所以能够这样牵动读者的心,在于她那平凡生活中体现出的高尚品格与她所遇到的艰难处境的对照,她的毫无怨言、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忘我奉献精神闪耀在读者的眼前。意识流手法成功地造成了一种时空交错、现实与幻觉交织,以及多视角的艺术效果。人到中年描写的家庭切入当代知识分子层,虽无意于唤起女性的自觉意识,却展现了知识女性在面对家庭与事业时的两难处境。陆文婷的形象塑造是通过主人公清醒和昏迷两种意识交错来完成的。作品写了陆文婷躺在病床上时而清晰、时而模糊的意识活动,如记起上午做了三个手术,一双双病人的眼睛和爱人傅家杰的眼睛在脑海里闪现,想起女儿要她扎小辫,儿子要她买球鞋的事作品以陆文婷的意识流动为主要情节线索,同时穿插周围人物如内科主任孙逸民及她的爱人傅家杰对陆文婷的回忆和观察,用几天的时间展示了她十八年的人生旅程,近似意识流的写作手法。从中我们可是看出,作者笔下的陆文婷,是一位在医院工作了十八年的优秀医生,是医院眼科的骨干力量,可她既不是主治医师,也不是共产党员。长期拿着每月五十六块半的工资,对物质生活没太多的要求,与在科学院研究所工作的丈夫、两个孩子,一家四口住在一间不足十二平方米的房里。但是,她却执着于对事业的追求,为了坚持给病人治疗,不得不狠心将发烧的女儿丢在托儿所,面对生病的女儿、挨饿的儿子,“啃着干硬的冷烧饼,呆呆的望着十二平方米的小屋”,甚至叹息“一辈子的错误就在于结婚”。这一简短的情节集中体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典型生存环境。而这也正是陆文婷这个人物形象最感人的地方。在她高贵的精神品格与极其艰难的处境的强烈对照下,更显示出了正直的中年知识分子的人格。在强烈的对比之下使她呈现出来的献身精神具有了悲壮的色彩。鲁迅先生曾说:“悲剧的力量,就在于它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谌容在对陆文婷的塑造中,把她的素材作了悲剧式的处理,有意识地强化了作品中的悲剧气氛。首先,作品中故事是发生在医院的,主人公陆文婷因过度的劳累而导致重病而开篇的,这就给全文乃至读者的心里罩上了一层沉重。其次,她对工作的认真,对事业的执着以及对医院所做的贡献和她的生存环境形成强烈对比。“他们是在做出牺牲,包括他们的孩子,而这种牺牲又往往不被人重视和承认。”而在如此不公平的条件下,陆文婷依然保持着崇高的医德,无怨无悔的为给病人带来光明而辛勤工作,甚至是超负荷的工作。她不求名利、地位,在权势面前不卑不亢,凭自己严谨的工作态度赢得别人的尊重。而她的这种悲剧性形象却又有着强烈的社会性和政治性。陆文婷不仅仅是一个人物形象,她或许不是一个好妻子,好母亲,但在社会主义建设的事业中,她是一个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大夫,她的全部思想光彩都是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中放射出来的,她的悲剧是多年来就形成的对知识分子生活困难和负担的歧视,是社会的普遍现象。同时,陆文婷是一个优秀的知识分子,党哺育出来的好儿女,遵从党的政策,对自己窘迫的生活毫无怨言,为了病人,为了医院,为了国家他默默地奉献着自己一切。从陆文婷这一形象的塑造和刻画中,我们不难看出,20世纪70年代后期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展开,所有的知识分子都以极大的热情投身于四化的建设,拥护党,肯定这一社会历史时期。但是一些思想僵化、搞形式主义的人也依然存在。中国有着像陆文婷一样的热烈追求事业能为祖国的建设付出的人。也存在着那些依仗权势过着安逸生活的像“马列主义太太”秦波一样的人。谌容通过陆文婷的艰难生活环境和努力工作与秦波的安逸生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