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之下 泥土之上.doc_第1页
阳光之下 泥土之上.doc_第2页
阳光之下 泥土之上.doc_第3页
阳光之下 泥土之上.doc_第4页
阳光之下 泥土之上.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阳光之下,泥土之上刘伟林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如许多的事物只有置身于某种背景或者是某类空间的时候,才能显露出真正的生活之光泽。在潮湿而蓬松的土壤中居住着种子的信念,在黑暗中居住着爱情的誓言,在茂密的树梢后居住着鸟的翅膀,在木质或砖块结构的房间里居住着人的灵肉。对人类来说房间是最基本、最真实、最直接、最物化的空间形式。游牧民族喜欢自带帐篷,逐河而栖;产生猎手的民族喜欢用木质建构房屋;而汉族人则用锻烧的砖块造就空间,这是怎样的把泥土变成金子的过程啊!同样,我居住的房间是钢筋、混凝土之结构,环顾四壁,它使我实现了一个人的平凡、清贫,还包括清澈与湿润,在瞌睡中启合的梦幻。于是,空气、阳光、花朵都被赋予一种内在的形式。房间不大,来回只有七步之遥,在泥土之上,又被压在阳光之下。在七楼,七楼从另一种角度说,又是高于现实置于梦幻下的一个层面。我在这十几平米的空间里认真地生活着,建立着自己内心的秩序,有时也怀想古代人与现代人生活的另一空间。城市中总是充满着喧哗与躁动,但只要打开窗户,阳光与空气就横冲直入,而拉上窗帘,个人的梦想就已开始-黑暗是告慰的中心。随手关闭与启开的房门就像守侯幸福与拒绝灾难的过程,或者就如阿里巴巴一样也喊着芝麻开门,芝麻开门。一个坐在固定房间里的读书人并不因为贫困而丧失拥有精神的快乐。在阳光的照耀下,房间里的空气也似乎变得洁净如洗了,我注视着舞蹈的阳光和熠熠飞行的细碎事物。事物在既定的未被介入内心的真实状态下是引导我走向光明的场所。在房间的地面一角堆放着一名漂在城市里的打工者的书籍。窗前仅放着一张书桌。书桌已被肘部磨得有些发亮,亮得熟糯,有一种典雅的沉着。我知道由于人们对材料的偏好,使得树木远离了森林,利刃的铁器早就听命于人类,毫不吝啬地袭击了其根部。在房间里我还依稀地听见了铁器挥动的声响,一下一下地。树木变成材料后,占据着一方空间,空间也便显愈是狭窄。这总让我想起那些被无故侵占的土地,前者与后者一样反映了某种被践踏的命运。除了书籍和木头,我想不起还有什么事情能够令我如此地亲近。依靠它们,我深受保护。树木有一种既存的神性之光,它的伤口是它流泪的眼晴,当它彻底沉睡之后(也只能是沉睡),它依然沉浸在美丽与忧伤之中,如同音乐的倾诉与颤动。房间因有了这些,也就有生命的呼吸。夜深人寂之时,温柔如另一种力量拂动在我的脸颊之上。(废园之梦 废园坐落在不远处,很久都人迹罕至。遥望而去唯竹影扶疏,烟树浩渺,路途之上鸟粪点点。立冬之日,花凋叶落,一级一级的石板上飘满了枯枝败叶。潮湿泛起,苔藓处处,因此行走得须加小心。沿着荒草遮掩的小径拾级而上,青石板踩在脚下,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 终于来到了废园里,双脚早被露水濡湿,站在杂草丛生的林地,极目四周。园中树木凋落,修竹发出琳琅之音,有颓房数间,水井数眼,井又多为碎石堆砌而成,其间积满了从山涧引来的清水,漂浮在水面上的叶片兀自打着圈圈;颓房又多已倾圮,只剩下风洗雨蚀之基石;房地之上瓦片林立,碎石横生。这座孤寂的旧园很早之前曾有的活力荡然无存,断垣残篱旁透出的睿智之光也消逝得杳无踪迹。 废园的主人姓琚,这是一个奇特而稀少的怪姓。主人也早已亡去,“你来自于尘土,必归于尘土”。废园主人的墓碑就耸立在荒草丛中,石刻的碑文字迹模糊不清。很多次我都想去研读碑文,把碑文中被雨洗而隐去的字凭想象补上。风过竹喧,然后,哑音沉寂,字迹于眼前愈是模糊难辨。废园被无边的空寂之音笼罩着,碑文中能辨之字更显逼真,竟从石块中凸立而出,骨架苍凉,刀痕累累。 废园的主人曾中过明末清初的举人,于山林与京都之间,主人弃官隐居,这其间原因多为仕途坎坷,生不逢时之惑。举人一生无嗣,并非举人难以配妻,实乃举人清心寡欲。举人于是终日与论语、五经、五纬以及古曲渔樵答问、广陵散、平沙落雁等相伴。举人对虚妄的学风厌恶,因此教学的方式以躬耕陪读为本。举人在每日躬耕之后,才洗手素垢,清扫庭院,焚香洁身在废园中正襟而坐开始讲学。然而,听者寥寥。 遥想当年,偶遇知音,废园主人必是以举清泉佳茗相待,主客拱手默坐,心息自然。在废园之外,但见月上东墙,烟云竹树,风过纸响,待茶烟歇,客人告辞,主人迎素月,夜踏小路,送客归去 现在,废园里寂静异常,我想废园的主人一定有过梦想废园之梦就是在山水之间来保持住人格的尊严与精神的完美之梦。这时,从废园的深处恍若传出水流的声响,我知道这声音已流淌了数百年,只是今日才让我聆听到,它深邃悠长,穿过晦冥的历史断痕之处。时光从墓碑坚硬的质地中漫流而去,又有多少人知道这个乡村的精神守护者呢?我仿佛听到了废园主人的一声浩叹。 往回走的时候,一直阴霾的天气终于落下了小雨,雨把废园全网织到了其中。在半道上,我转过身去,废园中倾圮的砖瓦依稀可辨,青石幽径上的荒草似覆在眼前,但最后废园终究还是被荒草遮掩了。自己的信使 当一个人在写一封信的时候,就意味着这个人将拒绝某种时间与空间,因为信在投递的过程中已改变了事物内在的本质。 一个人的一生有时就是收信与寄信的过程,他在寄信者的同时也是收信者(是收信者的同时亦是寄信者),抑或是在某一途中寄给自己,自己也便成了自己的信使。 人生在世,最期待的就是收信,最害怕的亦是收信(或者相反最害怕的是寄信,最期待的亦是寄信),因此一个人活到老死的原因,就在于对下一封收到的信与寄出的信的过分期待。 当世界是一封大信时,寄信者与收信者也就显得格外地可笑了,因为他的信是无法寄出这个世界的,除非他有怪癖,只管写信而从不寄出。当时间是由过去、现在、未来这三种时间观构成时,信也就清晰地显示出了这三种时间观,它在书写后是过去时,在寄出的瞬间是现在时,在期待的目的中是未来时。由此,是否可以说,唯有信才能使我们去追忆逝水年华? 信最重要的就是表明了时间状态,它沿着既定的空间抵达时间的某一点,当我们在说到时间与存在这个哲学命题时,首先必须说到的应是信。 现在,一个人迎着阳光或者是冒着雨水走向邮局,他看不见自己的真实面容,或脸色苍白,或忧伤过度,或笑容满面。快乐者是收到更多一些的成功,悲伤者是一次次把幸福作为某种定义简捷地寄出者。不过,不妨设想一下,信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