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ppt_第1页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ppt_第2页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ppt_第3页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ppt_第4页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与保养.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电监护仪的使用 学习目的 1 了解心电监护仪的结构及分类2 熟悉各种参数的设置掌握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各种导线的连接和电极片的安放及其注意事项4 学会常见的心律失常辨别 主要内容 监护仪的操作键及功能 导联线的连接及注意事项 导联的选择和报警限的设置 监护仪的保养和清洁 心电监护的结构及分类 按结构分类 便携式监护仪 遥测监护仪 HOLTER监护仪 监护仪的分类 按功能分类 床旁监护仪 离院监护仪 中央监护仪 监护仪的分类 二 监护仪的结构 正面 参数区 波形区 二 监护仪的结构 左侧面 二 监护仪的结构 右侧面 二 监护仪的结构 背面 二 监护仪的结构 背面 无论系统在哪级菜单中 按下此键系统都将回到主界面 三操作按键及功能 回主屏MAIN 波形冻结FREEZE 报警暂停SILENCE 记录RECORD 无创血压START 主菜单MENU 旋钮 按下此键开始一次实时记录 按此键可关闭报警长达3分钟或屏蔽所有声音 再次按下此键又可恢复所有声音 按下此键开始一次血压测量再按下此键可终止测量并放气 按此键进入冻结状态 在冻结状态下可进行40秒钟的波形回顾和冻结波形的记录输出 按下此键弹出系统菜单 用户可以在菜单中设置系统信息 并且执行回顾性操作 可完成主屏上 系统菜单中 参数菜单中的所有操作 监测的目的 监测患者心率 心律变化 了解心脏状况2 监测患者血压变化 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状况3 监测患者机体组织缺氧状况 血氧饱和度 体温 血压 呼吸 心律心率 常用监测项目 常用监测项目介绍 四 操作流程 准备 操作步骤 1 开机 接通电源 打开电源开关2 将各导联线与监护仪相应接口连接3 安放电极片4 缠绕血压计袖带5 安放血氧饱和度探头6 设置监护仪各参数 操作后处理 1 整理用物 将导联线顺势盘绕 妥善固定2 告知病人及家属注意事项3 观察 洗手 记录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首先进行评估1 评估患者病情 意识状态 合作程度2 评估患者皮肤 指 趾 甲状况及上肢活动情况3 对清醒患者 告知监测目的及方法 取得患者配合4 评估周围环境 光照情况及有无电磁波干扰 操作准备 护士准备 衣帽整洁 洗手2 用物准备 心电监护仪一台 治疗盘内有电极粘贴纸5个 持物钳子 弯盘 生理盐水纱布 记录单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1 将监护仪连接电源 开机检查性能完好 接好电极贴2 核对病人 到床旁 取平卧位或半卧位 解开衣服 暴露病人胸部 清洁相应部位的皮肤 注意保护患者的隐私 心电监护仪的操作流程 3 将电极贴贴于相应部位 避开除颤部位 遮盖病人胸部 以五导联为例以五导联为例各导联的位置 RA 白色 电极 右锁骨中线第2肋间LA 黑色 电极 左锁骨中线第2肋间LL 红色 电极 左腋中线第五肋间RL 绿色 电极 右腋中线第五肋间V 棕色 电极 胸骨右缘第4肋间切记避开伤口及除颤部位 操作流程 4 选择适当的导联 振幅 保证监测波形清晰 无干扰 设置相应合理的报警界限 5 观察监护屏幕显示参数 做好记录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a 告知患者不要自行移动或摘除电极片 避免牵拉连接线b 告知患者不要自行摘除血压袖带c 告知患者不可随意摘取传感器d 告知患者和家属避免在监护仪附近使用手机 以免干扰监测波形E 观察电极贴局部的皮肤 如有红肿疼痒感 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24小时更换电极贴 避开原粘贴部位 6 协助穿衣 整理床单位及用物 洗手 NIBP监护的注意事项 袖带宽度应是肢体周径的40 或者上臂长度的2 3 袖带的的充气部分长度应足够环绕肢体的50 80 1 选择合适的袖带 2 连接血压袖带和监护仪的充气管应保证通畅 3 袖带缠绕位置适当 袖带下缘距肘窝2 3cm 保证记号 正好位于肱动脉之上 松紧度适宜 5 不要在有静脉输液或插导管的肢体上安装袖带 4 测压的肢体应与病人心脏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血压监测 注意事项 5 病人正在移动 发抖或痉挛 测量将会不可靠甚至不可能 6 除非病情需要 不必频繁测量血压 频繁测量将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7 病人正处于严重休克或体温过低 测压将不可靠 因为流向外周的血流减少会导致动脉脉动的降低 8 袖套与体表间不能有太厚的阻隔 如衣物 尤其棉毛衣服 20 血压监测 注意事项 9 心率低于40次 分和高于240次 分时不能进行测压 10 严重高血压 收缩压超过270mmHg 不能完全阻断血流 袖带可能持续冲气 量不出血压 11 严重低血压 收缩压小于50 60mmHg 导致病人脉搏太弱 整个测量过程可能持续较长时间 可能量不出血压 12 妥善固定各导线 避免折叠 扭曲 缠绕等13 密切观察心电图波形 及时处理干扰和电极脱落14 指导患者及家属学会观察电极片周围皮肤情况 如有痒痛感及时告诉医护人员 21 血压监测 注意事项 15 安放SPO2时要求病人指甲不能过长 不能有任何染色物 污垢或是灰指甲及指甲油 16 不要在同一肢体上同时进行SpO2和NIBP的测量 不要长时间在同一部位测量 确保指甲遮住光线17 观察监测结果 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18 关注报警 及时分析 SPO2安置 清洁患者指甲2 将传感器正确安放于患者手指 足指 使其光源透过局部组织 保证接触良好3 根据患者病情调整波幅及报警界限 血压监测 血压袖带的位置与连接 松紧程度以能够容一指为准 动脉符号对准动脉血管 24 血氧饱和度监测 测量注意事项 探头的位置与方向 小儿与新生儿采用的专用探头 方向与连线的固定 25 26 3 不要将血氧传感器探头与血压袖套放在同一手臂上使用 在测量无创血压时袖套将被充气 足够高的袖套内气压使肱动脉的血流被阻断 这样基于脉搏法血氧饱和度的测量必然受到影响 4 传感器安装不当或与肢体接触位置不当 这里所说的接触不当指的是 患者受测部位的尺寸过大或过小 手指上有污垢或指甲上涂有指甲油 都会影响红光和红外光的穿透 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不要把传感器放在有动脉导管 静脉注射管或进行血压测量的血压袖套的肢体 血氧饱和度监测 注意事项 27 血氧饱和度监测 测量注意事项 1 把传感器按图中所示安放在病人手指的适当位置上 探头线应该置于手背 指甲面朝向 2 不能连续长时间的监护同一部位 传感器探头夹是有一定弹性的 如果长期监护同一部位 就会影响这一部位的灌注 导致末梢循环差 从而影响血氧饱和度的测量 一般建议每两小时更换一次测量部位 运动干扰 探头的位置与方向不对 使用心电监护仪时的主要观察指标 定时观察并记录心率和心律 血压 呼吸血氧饱和度观察是否有P波 P波的形态 高度和宽度观察P R间期 Q T间期观察QRS波形 T波形态是否常注意有无异常波形出现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早搏 1 提前出现的异常P波 2 早搏与窦性下传的QRS波群相似 3 由于窦房结逆传代偿间歇不完全 代偿间歇 指房早之前和之后的正常窦性P波之间的间隔等于正常P P间隔的倍数 房性期前收缩 房性早搏 室性期前收缩 提前出现一个增宽 变形的QRS T波群 QRS时限 0 12s T波方向多与主波相反 代偿间隙完全 期前收缩的QRS波前无P波 窦性P波可巧合于期前收缩波的任意位置 室性期前收缩 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P波难以辨认 QRS波与窦性者相同 频率范围每分钟为150 240次 节律匀齐 2 室性心动过速 3次室性早搏连续发生 心室律基本匀齐 频率140 200次 min QRS增宽 0 12s 多大于0 14s伴切迹房室分离 50 心室夺获 30 正常化 的QRS波心室融合波 心房颤动 各导联P波消失 而代之以纤细f波 f波大小不一 形态不同 间隔不整 f波的频率350 600次 min RR间期绝对不齐 QRS波群时间 形态一般正常 心室扑动与颤动 心室扑动 最严重的致死性心律失常 各导联无P波 QRS T波群无法分辨 代之以正弦型的大扑动波 频率200 250次 min 心室扑动时心脏失去排血的功能 若不很快恢复则会转为心室颤动而死亡 心室颤动 心跳停搏前的短暂征象 心脏完全失去排血的功能 QRS T波群完全消失 代之以大小不等 形状不同 极不匀齐的低小波 颤动波 频率200 500次 min 心室扑动与颤动 度房室传导阻滞 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报警上下限的设置 心率 成人正常 60 100次 分 小儿100 120次 分 新生儿120 140次 分上下限 所测心率的 20 血氧饱和度 正常 98 100 低限高于90 血压 正常 收缩压 90 140mmHg舒张压 60 90mmHg高低限为所测血压的 20 心电监护仪的清洁 1 整机的清洁清洁 使用干净 柔软的布 海绵或棉球 吸附无侵蚀的清洁剂 适当的拧干后轻轻地擦拭 消毒 表面每日用500mg L的有效氯消毒液擦拭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