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分析.docx_第1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分析.docx_第2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分析.docx_第3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分析.docx_第4页
中西方餐桌礼仪的对比分析.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标题】中西方婚礼习俗差异对比 【作者】杨华英 【关键词】文化影响 中国婚礼 西方婚礼 文化对比 现实状况 【指导老师】张海霞 【专业】英语 【正文】 一、前言 婚礼是两个相爱的人为了结合所举行的仪式,为了证明彼此相爱的一种表现,婚礼 载着幸福,给人们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人类是由多民族组成的。在历史发展的长 河中,不同民族在不同的自然条件、社会环境下生存、繁衍、发展、形成了各具特 色的文化传统和民族文化结构。那么在不同的环境背景下中西方婚礼习俗有哪些差 异呢?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西婚礼习俗又有哪些变化呢?婚俗,是一个民族在长 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婚姻习俗,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随着我国经济 的发展和全球一体化的加速前进,中西方两种文化开始了更广泛的碰撞和交融,对 婚礼习俗的研究能反映出国家之间文化的异同, 有利于促进两国的文化交流,帮助 人们更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本文旨在通过从传统文化的影响、婚礼的筹备、婚礼 仪式、婚宴、礼服方面对中西婚礼习俗文化的对比来体现西方文化在现代多元文化 时代对我国优良传统文化的影响以及我们该如何面对。围绕着婚礼,有许多鲜为人 知的故事。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婚礼,都包含着自己的文化和民俗特色, 婚礼上的婚服、婚照、婚宴、婚俗无一不展示着时代与民族文化的特色。如果说西 式婚礼神圣,那中式婚礼则是喜庆。归根求源是由于中西方不同的文化差异所导致 的吗? 二、传统文化对中西方婚礼习俗的影响 (一)、中国传统文化对婚礼习俗影响 社会组织都基于婚姻。西周生在五伦之中特重“夫妇”,提出“贤德妻房”,“第 一要紧”,隐含婚姻伦常之本的传统观念,具有严肃的伦理学意义,也使婚姻成为 了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的基础:在中国传统的观念中,婚姻具有非常神圣的意义, 男女婚姻乃承天地阴阳之性配合而成。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是为“五 伦” 。后人进一步发挥以婚姻为契合的“天地之道”的“人伦之本” 的伦常 礼义。 “天作之合”:中国旧时以为婚姻皆由天定,所以称人之婚姻美满为“天作之 合”;又有俗语所谓“五百年前结成姻”,在冥冥之中有月下老人以赤绳系足。这 种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家庭相安无事。但中国传统世俗婚姻观主要是儒家思想影响 下,以人为本、具世俗性的婚姻观。在几千年封建社会的熔炉中,它早已染上了浓 厚的封建色彩。“天作之合”的婚姻观也是出于中国传统世俗婚姻观归本于天的思 想。 “八字命相” :世俗传统婚姻还重“八字命相”,举荐“才貌双全”。忌讳“龙 虎斗”。又有说法“只可男大七,不可女大一”。这种观念给婚姻蒙上了一层神圣 而神秘的色彩。所以,人们缔结婚姻大事时,非常重视双方的五行八字的配合,力 求五行相生,八字和谐,建立宜室宜家的美满婚姻。其实这种观念出于中国传统的 封建迷信观念,和其它所有迷信的事物一样,八字命相的配合是由于古代科学技术 不够发达,许多现象难于解释,于是,便将这一切难于解释的事物和现象归结于神 仙所为。人们为求平安,便烧香、顶礼膜拜,无非是寻求安稳的一种心理罢了。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中国有着2000 多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礼教束缚着 人们。为了协调两性关系,防范奸淫,统治者不得不注重礼的婚姻观念来教化人民, 但这种以尽礼教为归宿的夫妇相处之道,使两性关系只被要求担负起一定的社会责 任,而忽略、限制了人的正常的本能欲望。婚姻的目的,实质在于宗族的延续,所 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它具有维护本家族的功利意义,生育子女,也是为了 增加家庭的劳动力。表现在男女异性接触上即为“男女授受不亲”,于是在中国 的传统婚庆活动中便应运而生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角色媒人。媒人积极参与了 从议婚、订婚到完婚的全过程。所以人们在谈起旧时婚姻时,总是这样概括地讲为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二)、西方传统文化对婚礼习俗的影响 西方婚姻伦理观是源于希腊文化和希伯莱基督文化的交融,遵循圣经基督教的 信念:从圣经?创世记第一章和第二章里的创造和亚当夏娃结合的情况中可以 看出:神直接的参与。神还视婚姻为一个盟约关系。婚姻观建立在耶稣基督的话语 之上,换言之,圣经是其依据。在基督教的婚姻观中,婚姻是创造宇宙的主宰神所 设立的。当他看到自己所创造的甚是喜爱的杰作人孑然独居时,便主动创造 一个配偶帮助他。于是神采取行动为人造配偶,成为他的帮助者。可见基督徒的婚 姻是神所预备。在基督徒看来,他们的婚姻是神所赐的礼物,并且每对婚姻都是独 特的,在神眼中有独特的意义和目标。他们借婚姻体验神的爱和生命的奥秘,活现 神与人所立的盟约。盟约的制订,非基于互惠的原则,而在于无条件的相互委身。 由此而发展到现代自由恋爱的婚姻伦理观。西方的婚姻是十分重视个人自由意志的 展现,是人性自然的发展,是完全由人的自然倾向和自由选择所把握。男女在日常 社交生活中相遇上,自然地被异性所吸引,在互相追求到互相依恋。由恋爱发展到 难舍难离的爱情高峰,因而甘愿将自我完全地奉献给对方,在相互承诺的婚姻关系 之下,一同组织家庭并为未来的共同理想生活而努力,为人类生命的繁衍和生活的 改善而贡献。 三、中西婚礼习俗的差异对比 (一)、婚礼的筹备 1、中国婚礼的筹备 古代中国,婚礼的准备过程是极其复杂的,有特定的步骤,称之为 “三书六礼”。 “三书”即聘书、礼书、迎亲书。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纳吉(过 文定)时用。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纳征(过大礼) 时用。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纳采:古时婚礼之首,中意女方 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 辰,以卜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纳吉:问名若属吉兆,遣媒人致赠薄礼,谓 之纳吉,今称“过文定”或“小定”。纳征:奉送礼金、礼饼、礼物及祭品等,即正 式送聘礼,谓纳征,今称“过大礼”。请期:由男家请算命先生择日,谓之请期,又称 “乞日”,今称“择日”。亲迎:新郎乘礼车,赴女家迎接新娘,谓之亲迎。 通过“三书六礼”我们可以略窥一斑,中国古代婚礼的准备过程非常复杂、繁琐, 十分注重礼貌,每一步都有具体的要求。在整个过程中,从“纳采”到“亲迎”,都 由双方父母安排,最后也由父母决定是否能够结婚。这一切正是深受儒家思想影响 的结果。 2、西方国家婚礼的筹备 相比而言,传统的西方婚礼的准备就简单的多,也更为浪漫,通常由四个步骤来完 成。(1)当青年男女都深爱对方并决定共度一生时,他们会告诉父母自己的决定。然 后双方父母见面,讨论婚礼的细节问题,如:婚礼日期、预定教堂、邀请乐队、预定 饭店、嘉宾名单等等。与中国习俗一样,女方家长要为女儿准备一份嫁妆,男方家长 也要为儿子准备一套房子。( 2)新人向亲朋好友宣布订婚的消息。(3)新人邀请亲 朋好友参加订婚聚会。在聚会上,他们要正式宣布订婚,且新郎要为新娘戴上订婚钻 戒。与中国习俗不同的是,订婚聚会由女方家安排。( 4)到政府机关登记结婚。通 常这一步也非常简单,没有什么仪式。当然,这四个部骤并不像传统的中国婚礼要求 的那样严格,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除了这四步骤以外,在有些地方,新郎在婚礼 前的几天还要和好友组织一个“告别单身”晚宴。这个晚宴只有男性参加,一方面 为了庆祝新郎即将告别单身生活,另一方面也为新郎和他的好兄弟们在婚礼前提供 了一个欢聚的机会。晚宴的最后,新郎起立,致祝酒辞“为了我的新娘”,大家 共同举杯庆祝。通常,新娘也会和她的女性好友共度一个“女傧相”午餐来告别她 的姑娘时代。在这些聚会中,新娘新郎都会收到朋友们的礼物。 (二)、婚礼仪式 1、中国的婚礼仪式 这是婚礼中最重要的部分,国家不同,婚礼的仪式也不尽相同。中国婚礼仪式一般分 为以下几个步骤:(1)、迎亲:婚礼上午,男方的接亲队伍就要来女方家接亲了。 现今,接新娘是整个婚礼的一大高潮。第一关便是“入门”。若要顺利接得美人归, 必须经过一连串的测试,必要时还加上对歌情话,但最重要的还是丰厚的“开门利 市”,众姊妹满意后才开门。(2)、找红鞋:新郎会在接新娘的房间里找给新娘 穿的红鞋子,给新娘穿上后才能把新娘带走。(3)、敬茶:新人再向双亲奉茶跪 拜(若依照旧式俗例,新人未到男家拜见翁姑之前,不可跪拜,即新人应站着奉茶 给女方父母。不过现时已没有这么讲究,想跪便去跪,以示心意)。(4)、撑红伞、 撒米:由伴娘撑红色伞伴新娘新郎出门,并且会边走边撒米给鸡吃,以免鸡啄到新 娘。(5)、绕吉祥路:迎接新娘的车必须绕着市区的吉祥路名的路走一圈。如吉 祥路、惠福路等有好听吉祥之名的路。(6)、拜堂: 新人在婚礼大堂向天地、 父母及亲朋行叩拜礼。(7)、入洞房。整个婚礼仪式过程都伴随着鞭炮和欢快的 乐曲。 2、西方国家的婚礼仪式 在古代的西方社会,结婚仪式的步骤是固定的、不能更改。首先,新郎新娘及其父母、 亲朋好友、男女傧相要按时到达教堂。新郎和男傧相站在教堂的前部、神父左侧的 位置。伴随着婚礼进行曲,结婚仪式正式开始。这时,教堂的门打开,成年招待员、 少年招待员、少年女傧相、女傧相及首席女傧相相继入场,新娘和她的父亲在花童 的引领下步入教堂。按照习俗,新娘要沿着走道走在其父的右侧。当新娘及其父亲 到达教堂前部并位于神父右侧时,新娘的父亲把新娘交给新郎,并回答神父的问 题:“谁把新娘嫁给了新郎?”然后转身就坐。接着神父开始宣读誓约。接着,新郎 新娘交换戒指、亲吻对方。最后,新人一同退场,婚礼仪式结束。 之所以说传统的西方婚礼仪式比中国的复杂是因为仪式中的每一步都是不能随意 变动的,必须按顺序进行。参加婚礼的每一个人,甚至是婚礼仪式队伍中的成员都有 其固定的位置。通过对比我们不难看出,婚礼仪式上,中国人注重喜庆的气氛,来宾 没有长幼之分,可以尽情的开玩笑,还常用鞭炮和欢快的音乐来加以烘托;西方人注 重庄重和浪漫,没有欢快的音乐和玩笑,一切都井然有序。 (三)、婚宴 1、中国的婚宴 拜堂之后,新娘便在新房落座,不再出来。新郎要走出新房接待宾客。 如在宾馆、 酒家宴宾,则夫妻双方都得出去会见宾客并向宾客敬酒。喜宴要按来客的尊卑长幼 排定座位,称之为“请客”,或者“清客”。排座位的原则是上尊下卑,右尊左卑, 客人按其长幼和身份、地位从高到低排列座次。 主席要摆在堂屋上方正中,请“大亲”坐上首右边席位,新郎的父亲或舅父坐上首 左边席位作陪,其余按尊卑长幼对号入座。 出堂屋的正席外,次尊贵的一席摆在新房中,请新娘的母亲坐首位,由新郎的母亲 或舅母作陪。其他各席的座位一般也要按尊卑次序排定。座位排定后,傧相宣布动 乐鸣炮开宴,新郎要先到首席斟酒敬酒,说几句表示感谢的话祝酒,然后厨房开上 第一道菜来,把婚宴推向高潮。 各席的酒菜应该一个样,惟“男大亲”和“女大亲”所在的席次,通例必须有清蒸 的猪肘子一个。而且,新郎要时刻守候在桌边,为“上亲”斟酒,送热毛巾等,以 示尊敬。 在中国,传统的婚宴是一场非常盛大、隆重的宴席,通常在中午举行,持续三天。对 于新郎的父母而言,更是要宴请其所有的亲朋。宴席上,人们只是吃、喝、聊天,饭 后各自回家。 2、西方国家的婚宴 在西方,传统的婚宴同样也很盛大。婚礼仪式结束后,婚宴开始。宴席上,人们在新 娘的头上撒些小麦做面包的材料之一,因为小麦象征着丰收,面包屑象征着 幸运。接着,新人将被糖果淹没。西方的婚宴不会持续太长时间,通常持续半天或一 天,直到晚上。宴席上,所有的宾客可以自由走动,和不同的人交谈。最后,婚宴以舞 会结束,新郎新娘共跳第一支舞,以庆祝他们新生活的开始,然后所有的宾客都可以 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 比较中西方传统婚宴之后可以发现,西方的传统婚宴更有趣、活动更丰富多彩,而中 国的传统婚宴虽然也很喜庆,但更强调形式。 (四)、礼服 1、中国的婚礼礼服 在中国,红色象征着喜庆、幸福,因此在中国传统的婚礼仪式上,新郎新娘都要穿着 红色的礼服。衣服上的龙凤图案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中国传统婚礼服饰中占有重要 地位。按照中国古代传说,龙象征着男性,凤象征着女性,都预示着吉祥。由于龙是 皇帝特有的象征,因此,只有新娘的礼服上有大大的凤凰图案,新郎往往在胸前戴一 朵大红花。辛亥革命以后,男子礼服分两种。分担礼服与常礼服,大礼服分昼夜两 种。昼礼服长与膝齐,袖与手腕齐,前对襟,后端开衩,黑色,穿黑过踝的靴;晚 礼服类似西式燕尾服,穿短靴,前缀黑结。穿大礼服高而平顶的有檐帽子。长礼服 为长袍马褂。女子礼服下摆与膝齐,有领、对襟、左右及后下端开衩,周身加锦绣。 下着马面裙,前后有马面,左右打裥,基本为清代汉族女装。女子婚礼服装有中式 风格的大红绣袄、绣裙。 2、 西方国家的婚礼礼服 在婚礼的服饰上,西方的传统也比中国的复杂。在西方传统的婚礼服饰中,白色是最 常用的颜色。从罗马时代起,白色就象征着快乐、喜庆。1850 - 1900 年间,白色还 成为了富有的标志。直到上世纪初,白色最重要、最典型的意义才是象征纯洁,因为 西方人认为,白色和贞节有关。早期,只有贵族才有权穿白色的婚纱;到了维多利亚 时代,只有上层阶级才能穿白色婚纱,因为那时白色还是权利和地位的象征,其他阶 级的新娘不得不在婚礼上穿传统的民族服装。直到贵族阶级的特权消失,白色婚纱 才成为新娘的普遍服饰。 除了白色婚纱,在古代西方社会,新娘还需准备一些“旧、新、借、蓝”的东西。 “旧”指新娘头上的白纱必须是母亲用过的旧纱,表示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新”指新娘的白色婚礼服必须是新的,它是纯洁童贞的象征,也标志新娘将开始 新的生活。“借”指新娘手里拿的手帕必须是从女朋友那儿借来的,表示不忘朋友 的友谊之情。“蓝”指新娘身上披的缎带必须是蓝色的,表示新娘对爱情的忠贞之 情。传统的婚礼仪式上,对新郎的衣着没有特别规定。在西方,如果新郎是士兵、军 官或贵族,要穿自己的制服;如果新郎仅仅是个普通人,他只需穿一套新的西装即 可。 四、中西方婚礼文化的融合 近代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是不平等的,西方文化居于主导地位,而我国传统的文化 更多的则是被动作变。西方的文明步入中国的方式,既有腥风血雨式的强硬凶暴, 也有和风细雨式的润物无声。与前者相比,后者没有留下那么多的伤痛和敌意。在 中国这样一个以礼教立国的礼仪大邦里,自然沉淀着伦理文化特有的意义。然而, 这种经历了多年的沉积而又稳定了多年的婚俗形式,在清末民初发生了急剧的演 变。首先是作为婚姻构成重要成分的“三书六礼”被大大简化了。虽说“自由择配 有情郎,不用媒人排酒缸,秘密不向父母商,三茶六礼一扫光”的说法有些夸张, 但六礼的程序的确在很大程度上趋于简化。一般从议婚到成婚大都只经过三个阶 段:订婚、纳聘、成婚。甚在上海、广州等相对开放的地区,真正被留下的程序只 有结婚仪式了,而“结婚仪式”本身已不是原来的那个“结婚仪式”了。西装革履 取代了新郎的长袍马褂,洁白的婚纱取代了红衣红裤,缀满鲜花的小轿车取代了大 花轿,婚礼的场所不再固定在插满红烛,父母高坐的厅堂,它有了相当大的随意性, 有礼堂、有宾馆、有教堂、有广场甚至还有在船上或飞机上的所谓“海上婚礼”和 “空中婚礼”。新婚夫妇不再拜天地,不再拜高堂,他们只需要在婚礼进行曲中走 到宾客的面前,接受众人的祝福,就实际上完成了婚礼。当然,近今年西方国家学 习中国文化的势头越来越好,也开始学习中国的婚礼文化。 五、 总结 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其可贵的民族文化,而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旗帜鲜明地张扬着 本民族的精神。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基本的民族精神,无疑是一个民族生命之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民族蓬勃生长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石。 因为独特,所以存 在;因为独特,所以不可替代。民族文化与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积 淀下来的文化智慧和精神奇葩,是一束承载传统、映照现代并昭示未来的人类文明 的鲜花。它既为本民族代代传承,并为其它民族所欣赏。 欣赏是一种由衷的赞美, 不是低下的恭维;欣赏是一种理性的深刻审视,不是一种观光式肤浅的浏览;欣赏 更是一种洋溢着科学精神和民族气节的批判性借鉴,而不是奉若神明般的顶礼膜 拜。所以,对外来文化的欣赏或称之为“赏花”,体现着一个民族海纳百川的博大 胸襟和厚德载物的宽广胸怀,是一个自强不息的民族自信的开放与坦然的抉择,也 是一个民族永葆发展活力之必需。 但吸收外来民族文化是一个辩证扬弃和自觉内 化的过程,是其它民族文化的绚烂火花与本民族璀璨文化交相辉映、融为一体的过 程。因此,博采外来民族文化不能采取“插花”的方式,不能生吞活剥地折下一枝 插进花瓶,并摆在文化的花架上供奉礼赞。如果这样,那枯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