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理学复习.doc_第1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doc_第2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doc_第3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doc_第4页
植物生理学复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1, 生长:指增加细胞数目和扩大细胞体积而导致植物体积和质量的增加2, 发育:指细胞不断分化,形成新组织、新器官,即形态建成,具体表现为种子萌发,根、茎、叶生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等过程3, 信息传递和信号转导是植物适应环境的重要环节4, 植物生理学的两大先驱(萨克斯)Sachs和(费弗尔) Pfeffer,其中萨克斯编写了植物生理学讲义,费弗尔出版了植物生理学5, 中国对植物生理学有贡献的钱崇澍、李继侗、罗忠洛、唐佩松 第一章 植物的水分生理1, 自由水:距离胶粒较远而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分2, 束缚水:靠近胶粒而被胶粒所束缚不易自由流动的水分3, 水势:指某一系统中水的化学势与同温同压同系统中,纯水的化学势之差,除以水的偏摩尔体积所得的商4, 渗透作用:溶液中的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扩散的现象。是指水分子从水势高处通过半透膜向水势低处扩散的现象。5, 根压:由于水势梯度引起水分进入中柱后产生的压力6, 蒸腾拉力:由于蒸腾作用产生的一系列水势梯度使导管中水分上升的力量7, 吐水: 从未受伤的叶片尖端或边缘的水孔向外溢出液滴的现象。8, 伤流: 从受伤或折断的植物组织伤口处溢出液体的现象9, 内聚力学说:以水分具有较大的内聚力足以抵抗张力,保证由叶至根水柱不断来解释水分上升原因的学说。内聚力:分子间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张力:水柱的一端受到蒸腾拉力的同时,水柱的中立又使水柱下降,这样上拉下拽使水柱产生拉力10,蒸腾比率:植物每消耗l kg水时所形成的干物质克数11,蒸腾系数:植物每产生 1克干物质所需的水的克数12,水分临界期:植物在生命周期中,对缺水最敏感、最易受害的时期。一般在生殖器官形成与发育时期。13,植物细胞吸水的方式:扩散、集流、渗透作用14,纯水的水势定为 0 ,溶液越浓,水势越低15,根的吸水主要在 根尖 的根毛区 进行16,根系吸水的两种动力:根压 和蒸腾拉力 ,蒸腾拉力较为重要。17,根系吸水的途径:质外体途径、跨膜途径、共质体途径18,种子细胞的水势等于衬质势分生组织细胞的水势等于渗透势+衬质势+压力势成熟细胞的水势等于渗透势+压力势19,水分的植物生理生态作用。 (1)水是细胞原生质的主要组成成分; (2)水分是重要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和产物; (3)水分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及生化反应的一种良好溶剂; (4)水分能便植物保持固有的姿态;(5)细胞分裂及伸长都需要水分; (6)可以通过水的理化特性以调节植物周围的大气湿度、温度等。对维持植物体温稳定和降低体温也有重要作用。20,蒸腾作用有什么生理意义? (1)是植物对水分吸收和运输的主要动力,(2)促进植物时矿物质和有机物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转运。(3)能够降低叶片的温度,以免灼伤。(4)有利于CO2的同化21,减少蒸腾作用的措施:(1)减少蒸腾面积:减少叶子(2)降低蒸腾速率:提高CO2浓度(3)使用抗蒸腾剂:如使用ABA(22,23了解下就可以)22,影响根系吸水的土壤(外部)条件(1)土壤中的可用水分(2)土壤通气状况(3)土壤温度:低温能降低根系的吸水速率,原因:水分本身的黏性增大,扩散速率降低;细胞质黏性增大,水分不易通过细胞质;呼吸作用减弱,影响吸水;根系生长缓慢,有碍吸水表面积的增加。温度过高对根系吸水不利影响原因:高温加强根的老化过程,使根的木质化部位几乎到达尖端,吸收面识减少,吸收速率下降;同时,温度过高,使酶钝化:细胞质流动缓慢甚至停止(4)土壤溶液浓度:土壤溶液浓度较低,水势较高,根系吸水23,气孔开闭机理的假说 (1)淀粉-糖变化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进行光合作用合成可溶性糖。另外由于光合作用消耗C02,使保卫细胞pH值升高,淀粉磷酸化酶水解细胞中淀粉形成可溶性糖,细胞水势下降,当保卫细胞水势低于周围的细胞水势时,便吸水迫使气孔张开,在暗中光合作用停止,情况与上述相反,气孔关闭。 (2)无机离子吸收学说:在光照下,保卫细胞质膜上具有光活化H+泵ATP酶,分解光合磷酸化产生的ATP并将H+分泌到细胞壁,同时将外面的K+吸收到细胞中来,Cl-也伴随着K+进入,以保证保卫细胞的电中性,保卫细胞中积累较多的K+和,降低水势,气孔就张开,反之,则气孔关闭。 (3)苹果酸生成学说。在光下保卫细胞内的C02被利用,pH值就上升,剩余的C02就转变成重碳酸盐(HCO3-),淀粉通过糖酵解作用产生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在PEP羧化酶作用下与HC03-作用形成草酰乙酸,然后还原成苹果酸,可作为渗透物降低水势,气孔张开,反之关闭。 第二章 植物的矿质营养1,植物必需元素的判别标准(1)必要性:完成植物整个生理周期不可缺少的(2)专一性:在植物体的功能是不能被其他元素代替的(3)直接性: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作用2,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生理作用:(1)细胞结果物质的组成成分,如N、P、K(2)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者,参与酶的活动,如K+、Ca+(3)起电化学作用,如K+、Fe2+、Cl-(4)作为细胞信号转导的第二信使,如Ca+3,缺素症状氮:缺氮时,植株矮小,叶小色淡或发红,分枝少,分蘖少,花少,子实不饱满,产量低过多时,叶色深绿,营养体徒长,成熟期延迟,机械组织不发达磷:缺磷时,植株矮小深绿,常呈红或紫色,基部叶片黄色,干燥时暗绿,茎短而细,开花期和成熟期都延迟,产量降低,抗性减弱 过多时,植株地上部分与根系生长比例失调,在地上部分生长受抑制的同时,根系非常发达,根量极多而粗短钾:缺钾时,植株茎杆柔弱易倒伏,叶片细长,下披;老叶叶尖和叶缘发黄,进而变褐,逐渐焦枯似灼烧状;在叶片盛出现褐色斑点,甚至斑块;抗旱性和抗寒性差,叶色变黄,逐渐坏死镁:缺镁时,叶绿素含量下降,叶色退淡,脉间失绿,呈清晰的绿色条状或网状,缺镁严重时,形成褐斑坏死4,可循环利用的元素:N、P、K、Mg 移动性大,缺素时症状出现在老叶 不可循环利用的元素:S、Fe、Cu、Zn 移动性小,缺素时症状出现在新叶5,细胞对矿质的吸收方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 逆电化学势梯度进行(浓度梯度)被动运输:不需要能量,顺电化学势梯度进行(浓度梯度)植物吸水主要是被动吸收为主,吸收矿质元素是以主动吸收为主。影响植物根部吸收矿质元素的条件:温度、通气状况、突然溶液浓度、氢离子浓度。6,交换吸附:离子吸附在根部细胞表面,根部细胞在吸收离子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离子的吸附和解吸附。这时,总有一部分离子被其他离子交换。由于细胞的吸附离子有交换性质,故称为交换吸附7,根外营养(叶片营养):将各种矿质元素溶液,喷洒到植物的叶片,通过气孔、角质层进入植物体内的一种方法。8,氮的主要运输形式是氨基酸 和 酰胺 储存方式:天冬酰胺 和 谷氨酰胺9,矿质元素长距离运输的途径木质部运输由下而上运输:根部吸收的放射性钾是通过木质部韧皮部运输双向运输:叶片吸收的离子在茎部是通过韧皮部10,硝酸还原酶:NR亚硝酸还原酶:NiR贴氧还蛋白:Fd11,诱导酶:又叫适应酶,指植物体内本来不含某种酶,但在特定外来物质的诱导下,可以生成这种酶,这种现象就是酶的诱导形成,所形成的酶变叫诱导酶12,营养最大效率期:施肥效果最好的时期,以种子和果实为经济器官的作物,一般是在生殖生长时期13,酸性磷酸酶:是一种在酸性条件下催化磷酸单酯水解生成无机磷酸的水解酶 酸性磷酸酶缺磷的指标14,追肥的形态指标 (1)相貌:氮肥多,植物生长快,叶长而软,株型松散;氮肥不足,生长慢,叶短而直,株型紧凑 (2)叶色: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与其氮量的变化基本一致,叶色深,氮和叶绿素均高;叶色浅,两者均低 追肥的生理指标(1)营养元素:当养分缺乏时,产量甚低;养分适当时,产量最高;养分如继续增多,产量不再增加,浪费肥料;如养分再多,就会产生毒害,产量反而下降(2)测土配方施肥第三章 植物的光合作用1,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叶绿体外有两层被膜,分别称为外膜和内膜,具有选择透性。叶绿体膜以内的基础物质称为间质。间质成分主要是可溶住蛋白质(酶)和其它代谢活跃物质。在间质里可固定CO2形成和贮藏淀粉。在间质中分布有绿色的基粒,它是由类囊体垛叠而成。光合色素主要集中在基粒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过程是在基粒的类囊体质上进行的。2,荧光现象:指叶绿素溶液照光后会发射出暗红色荧光的现象3,磷光现象:照光的叶绿素溶液,当去掉光源后,叶绿素溶液还能继续辐射出极微弱的红光,它是由三线态回到基态时所产生的光。这种发光现象称为磷光现象4,叶绿素分子的头部4个吡咯环+4个甲烯基组成,具有亲水性 。 共轭双链具有光化学特性尾部具有亲脂性 的特点叶绿素吸收光谱:一个在波长为640-660nm的红光部分,另一个在波长为430-450nm的蓝紫光部分5,叶绿素的生物合成的起始物是谷氨酸 叶绿素:类胡萝卜素=3:1,叶绿素a:b=3:1,叶黄素:胡萝卜素=2:16,植物的叶片为什么是绿色的?秋天树叶为什么会呈现黄色或红色? 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吸收很少,所以植物的时片呈绿色。秋天树叶变黄是由于低温抑制了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已形成的叶绿素也被分解破坏,而类胡萝卜素比较稳定,所以叶片呈现黄色。至于红叶,是因为秋天降温,体内积累较多的糖分以适应寒冷,体内可溶性糖多了,就形成较多的花色素,叶子就呈红色。影响叶绿素形成的主要因素:光、温度、矿质元素7, 聚光色素:大部分叶绿素a、全部叶绿素b、胡萝卜素、叶黄素 光合单位 原初电子供体: 反应中心 原初电子受体 PSI:P700:在700nm处有吸收高峰的叶绿素a 反应中心色素 PS:P680:在680nm处有吸收高峰的叶绿素a最终电子受体是NADP+,最终电子供体为水8, NADP+ 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磷酸 CaM钙调素 ATPase 腺苷三磷酸酶,ATP(合)酶 CAM 景天科酸代谢Cyt b6/f 细胞色素b6/f复合体 F6P 果糖-6-磷酸FBP 果糖-1,6-二磷酸 Fd 铁氧还蛋白(Fe-S)R 铁硫蛋白 OAA 草酰乙酸 P700 PS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P680 PS反应中心色素分子 PC 质蓝素 PEP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 PEPC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GA 3-磷酸甘油酸 Pheo 去镁叶绿素 PQ 质醌、质体醌 PS 光系统 PS 光系统RuBP 核酮糖-1,5-二磷酸 Rubisco 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cAMP 环腺苷酸9,光反应是在类囊体膜(光合膜)上进行的;碳反应是在叶绿体的基质中进行10,红降现象:当光波大于685nm时,虽然仍被叶绿素大量吸收,但量子效率急剧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红降现象11,爱默生效应(增益效应):如果在长波红光(大于685nm)照射时,再加上波长较短的红光(650nm),则量子产额大增,比分别单独用两种波长的光照射时的总和还要高。12,PS:是短波光反应,主要特征是水的光解和放氧,作用中心色素是P700 PS :是长波光反应,主要特征是NADP+的还原,作用中心色素是P680 蛋白复合体:光系统、光系统、细胞色素、ATP合成酶13,PQ穿梭:在光合作用电子传递过程中,由质体醌在接合电子的同时,接合基质中的质子,并将质子转运到类囊体腔的过程14,光合链:存在光合膜上的一系列互相衔接着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轨道15,光合电子传递链高等植物:1,非环式:水PSPQCyt b6/fPCPSFdNADP+低等植物:2,环式:PSFdPQCyt b6/fPCPS 强光、干旱、低温 3,假环式:HO PS PQ Cyt b/f PC PS Fd SOD APx、CAT OO-H2O2HO NADP+ +NADPH总是恒定16,光合磷酸化:指叶绿体在光下把无机磷酸和ADP转化为ATP,形成高能磷酸键的过程。 PS:光合磷酸化 膜内浓度大于膜外浓度17,光反应的最终产物ATP、 NADPH 、O C3途径是最基本的循环18,同化力:在光反应中生成的ATP和NADPH可以在碳反应中同化二氧化碳为有机物质,故称ATP和NADPH为同化力。19,碳同化的途径:卡尔文循环、C4途径、景天酸代谢途径20,甘油醛-3-磷酸的三个去向:在叶绿体内合成淀粉、在细胞质中合成蔗糖、进入更新阶段经过一系列的转变,形成RuBP的过程21,光呼吸:植物的绿色细胞在光照下吸收氧气,放出CO2的过程。22,光呼吸的途径:(1)场所: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和线粒体(2)底物:乙醇酸23,CO2/O2 羧化反应C3途径CO2/O2 加氧反应光呼吸24,光合特性(书本93)C3植物C4植物CAM植物CO2固定酶RubiscoPEP羧激酶、RubiscoPEP羧激酶、RubiscoCO2固定途径卡尔文循环卡尔文循环、C4途径CAM途径、卡尔文循环最初CO2接受体RuBPPEP、RuBP暗中:PEP、光下RuBPCO2固定的最初产物PGAOAA暗中:OAA、光下PGACO2固定的场所叶肉细胞的叶绿体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CO2还原场所叶肉细胞的叶绿体维管束鞘细胞的叶绿体25,光补偿点:指同一叶子在同一时间内,光合过程中吸收的CO2和呼吸过程中放出的CO2等量时的光照强度26,光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加快,当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的光照强度称为光饱和点27,光抑制:光能超过光合系统所能利用的数量时,光合功能下降,这个现象就称为光合作用的光抑制28,CO2 补偿点:当光合吸收的CO2量与呼吸释放的CO2量相等时,外界的CO2含量称为CO2补偿点28,CO2饱和点:在一定范围内,光合速率随着CO2浓度增加而增加,当光合速率不再继续增加时的CO2浓度称为CO2饱和点。29,复种指数:是指全年内农作物的收获面积对耕地面积之比30,提高光能利用率的途径(1)延长光合时间:提高复种指数补充人工光能(2)增加光合面积:合理密植改变株型(3)提高光合效率:增加CO2浓度亚硫酸氢钠促进光合作用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1)呼吸作用提供植物生命活动锁需要的大部分能量(2)呼吸过程为其他化合物合成提供原料2,呼吸代谢途径:糖酵解、戊糖磷酸途径、三羧酸循环 有氧三羧酸循环(一)糖酵解 无氧无氧呼吸特点及生理意义:a,在细胞质中进行,将无机物在无氧状态下分解成丙酮酸过程,整个过程的大部分反应是可逆的b,有氧、无氧呼吸共同途径c,厌氧生物的主要来源d,丙酮酸是各种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e,产生2个NADH、4个ATP(二)三羧酸循环特点及生理意义: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b,生成3分子CO2c,脱下5对氢,它们经过呼吸链传递给分子氧形成水同时氧化磷酸化形成ATPd,必须在有氧条件下经过呼吸链的电子传递,才能使NAD+、FAD、UQ再生e,一些中间产物是氨基酸。蛋白质脂肪酸生物合成的前体(三)戊糖磷酸途径特点及生理意义:a,在细胞质中进行b,H的接受体NADP+、产生12个NADPHc,该途径不需要通过糖酵解,而对葡萄糖进行直接氧化过程d,该途径中一些中间产物丙糖、丁糖、戊糖、己糖及庚糖的磷酸酯也是卡尔文训话的中间产物,使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连接起来3,电子传递链(呼吸链):呼吸代谢中间产物随电子和质子,沿着一系列有顺序的电子传递体组成的电子传递途径,传递到分子氧的总过程4,组成电子传递了的传递体可分为氢传递体(传递质子和电子)和电子传递体(传递电子)5,氧化磷酸化:是指呼吸链上的氧化过程,伴随着ADP被磷酸化为ATP的作用6,末端氧化酶:是把底物的电子通过电子传递系统最后传递费分子氧并形成H2O或H2O2的氧化酶类。如:细胞色素c氧化酶、交替氧化酶7,抗氰呼吸:在氰化物存在下,某些植物组织不受抑制的呼吸8,巴斯德效应:指氧对发酵作用的抑制现象9,呼吸商(RQ):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植物组织释放CO2的摩尔数与吸收氧的摩尔数之比 RQ=1时,呼吸底物是葡萄糖 RQ1,呼吸底物是比糖类含氧多的物质,如局部氧化的有机酸10,无氧呼吸的意义:(1)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酒精使细胞质的蛋白质变性。(2)无氧呼吸利用葡萄糖产生的能量少。植物要维持正常的生理需要就要消耗更多的有机物,这样体内养分耗损过多。(3)没有丙酮酸的有氧分解过程,缺少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1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较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能量来源 以CO2和H2O为原料以O2和有机物为原料产生有机物糖类和O2产生CO2和H2O叶绿素等捕获光能有机物的化学能暂时贮存于ATP中或以热能消失通过光合磷酸化把光能转化变为ATP通过氧化磷酸化把有机物的化学能转化形成ATPH2O的氢主要转移至NADP+,形成NADPH + H+有机物的氢主要转移至NAD+,形成NADH + H+糖合成过程主要利用ATP和NADPH + H+细胞活动是利用ATP和NADH + H+ 做功 反应条件仅有含叶绿体的细胞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活的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只有光照下产生在光照下或黑暗里都可发生反应场所发生于真核细胞植物的叶绿体中糖酵解和戊糖磷酸途径发生于胞质溶胶中,三羧酸循环和生物氧化则发生在线粒体中第五章 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代谢1,萜类作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如赤霉素、脱落酸、细胞分裂素作为生物膜的成分作为色素保护植物生长作为医用:紫杉醇作为工业用品2,酚类作用:决定花、果颜色的花色素和橙皮素有构成次生壁重要组成成分的木质素作为药物的路丁。肉桂酸第六章 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1,有机物运输的途径:韧皮部相向运输 外界环境影响因素:光、温度、矿质元素2,糖类运输的主要形式:蔗糖 蔗糖运输主要优点:蔗糖的溶解度高蔗糖的化学性质稳定蔗糖所携带能量较多具有较高的运输速率3,何谓压力流动假说?实验依据是什么?该学说还有哪些不足之处? 膨压 由德国人明希提出来的(30年代),这个假说的基本点是:有机物质在筛管内的流动是由于筛管的两端(即供应端和接纳端)之间所存在的压力势差推动的。压力势在筛管内是可以传导的,因而就产生了一个流体静压力,这种压力推动筛管的溶液向输出端流动。 实验证据是:(1)溢泌现象,表示有正压力存在;(2)筛管接近源库的两端存在浓度梯度差。(3)植物生长素的运输只能随筛管内物质集体流动;(4)用蚜虫吻刺法直接测定筛管中液流速度,约为 100cm /h。 不足之处:(1)无法解释筛管细胞内可同时进行双向运输;(2)物质集体快速流动所需的压力势差,远远大于筛管两端由有机物浓度差所引起的压力势差。4,同化物的分配规律:有源库优先供应生长中心就近供应,同侧运输功能叶之间无同化物供应关系有机物可在分配第七章 细胞信号转导1,细胞信号转导:是指细胞偶联各种刺激信号(包括各种种内、外源刺激信号)与其引起的特定生理反应之间的一系列分子反应机制2,受体:指能够特异地识别并结合信号、在细胞内放大和传递信号的物质3,G 蛋白:全称为 GTP 结合调节蛋白。此类蛋白由于其生理活性有赖于三磷酸鸟苷(GTP )的结合以及具有GTP 水解酶的活性而得名。在受体接受胞间信号分子到产生胞内信号分子之间往往要进行信号转换,通常认为是通过G 蛋白偶联起来,故G 蛋白又被称为偶联蛋白或信号转换蛋白。4,第二信使:把胞外的信息传递到胞内特定部位和特定代谢系统,产生特定的细胞效应的分子或离子。如cAMP、钙离子、DAG、IP3和cCMP5,细胞结合搜胞外信号进行信号转导的步骤:(1)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结合(2)跨膜信号转换(3)在新宝内通过信号转导网络进行信号传递、放大与整合(4)导致生理生化变化6,胞外钙库:细胞壁 胞内钙库:内质网、线粒体、液泡7,IP3/DAG是双信号转导 第八章 植物生长物质1,植物生长物质:是一些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物质。包括植物激素和植物生长调节剂2,植物激素:指一些在植物体内合成,并从产生之处运送到别处,对生长发育起显著作用的微量有机物3,植物生长调节剂:指一些具有植物激素活性的人工合成的物质4,植物茎尖是合成生长素的中心,体内合成生长素的原料是 色氨酸 5,生长素的生理效应(1)促进伸长生长(2)促进插条不定根的形成(3)促进坐果及形成无籽果实(4)诱导菠萝开花和瓜类植物开雌花(5)引起顶端优势6,赤霉素生理效应(1)促进茎的伸长生长(2)促进抽苔和开花(3)诱导a-淀粉酶产生(4)提高坐果率及诱导无籽果实(5)打破休眠,促进发芽(6)促进胸花分化7,赤霉素合成前体:甲瓦龙酸(MVA) 长日照赤霉素生长甲瓦龙酸(MVA) 短日照脱落酸休眠8,细胞分裂素生理效应(1) 促进细胞分裂与扩大(2)促进芽的分化(3)延缓叶片衰老(4)解除顶端优势,促进侧芽生长(5)促进种子萌发代替低温和红光 素是tRNA的组成部分。9,乙烯的前体是:甲硫氨酸(蛋氨酸)10,乙烯的生理效应:(1)改变生物习性(2)促进果实成熟(3)促进脱落与衰老(4)促进某些植物的次生物质分泌(5)促进某些植物的开花与雌花分化11,三重效应:促进茎或根的加粗和茎的横向生长12,脱落酸生理效应:(1)促进休眠(2)抑制生长(3)加速衰老(4)引起气孔关闭(5)提高抗逆性13、GA/IAA 促进 韧皮部生长GA/IAA 促进 木质部生长CTK/IAA 高 促进 芽生长CTK/IAA 低 促进 根生长14,赤霉素促进萌发 脱落酸促进休眠15,生长素 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 细胞质分裂赤霉素 细胞G1分裂16,ABA-脱落酸 6-BA-6-苄基腺嘌呤或 BR-油菜素内酯 cAMP-环腺苷酸 CaM-钙调素 CCC-氯化氯代胆碱(矮壮素)CTK-细胞分裂素 CEPA-乙烯利 2,4-D-2,4-二氯苯氧乙酸 GA3-赤霉酸 MJ-茉莉酸甲酯 NAA-萘乙酸 PA-多胺 ZT-玉米素 TIBA-2,3,5-三碘苯甲酸 PP333-氯丁唑(多效唑) IAA吲哚乙酸 IBA吲哚丁酸 17、 生长素与赤霉素的区别:1.GA能够使IAA处于较高水平。2.两者比值控制形成层对木质部和韧皮部的分化。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的区别:1.IAA与CTK共同作用促使细胞核与质的分裂2.CTK促进侧芽生长,而IAA保持顶端优势3.两者比值控制愈伤组织对根和芽的分化。生长素和乙烯的区别:1.IAA诱导乙烯的合成2.乙烯对生长素的影响:抑制生长素的生物合成,极性运输促进生长素氧化酶活性。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性:种子休眠时,ABA含量较高,随种子的成熟GA含量渐增,成熟后,休眠被解除,遇适合条件即可萌发,萌发时IAA水平提高,促进幼苗生长。 第九章 光形态建成1,光形态建成:依赖光控制细胞的分化、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汇集成组织和器官的建成,就称为光形态建成2,光敏色素: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吸收红光远红光可逆转换的光受体(色素蛋白)3,光受体:(1)光敏色素,感受红光及远红光区域的光(2)隐花色素和向光素,感受蓝光和近紫外光区域(3)UVB受体,感受紫外光B区域的光4,光敏色素类型:红光吸收型 Pr(生理失活型)、远红光吸收型 Pfr(生理激活型)Pr的吸收高峰在660nm Pfr的吸收高峰在730nm5,1.质丰富的分生组织中含有较多的光敏色素。2.光敏色素含量比绿色幼苗多。在细胞中,光敏色素主要分布在膜系统、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和质体中。 第十章 植物的生长生理1,种子萌发:指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吸水后,胚生长突破种皮并形成幼苗的过程。通常以胚根突破种皮作为萌发的标志2,细胞分化:指分生组织的幼嫩细胞发育成为具有各种形态结构和生理代谢功能的成形细胞的过程3,脱分化:指已有高度分化能力的细胞和组织,在培养条件下逐渐丧失期特有的分化能力的过程4,再分化:处于脱分化状态的愈伤组织或细胞再度分化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组织、器官乃至最终再生成植株的过程5,细胞全能性:指植物体的每个细胞都携带着一套完整的基因组,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6,植物组织培养:指在无菌条件下,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中,将离体的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外植体)株的技术7,协调最适温度:植物在生长最适温度下,生长快,但消耗有机物质多,植株细长柔弱,不健壮,植物生长健壮的温度8,根冠比:植物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干重或鲜重的比值当土壤水分含量降低时,根冠比增高,反之,则降低9,顶端优势:顶端优先生长,而侧芽生长受抑制的现象10,高等植物的运动可分为:向性运动、感性运动感性运动:由外界刺激(如光暗转变、触摸)或能不时间机制引起的,外界刺激方向不能决定运动方向向性运动:由重力,光等外界刺激而产生的。(可分为向光性、向重力性、向化性、向水性)11,生物钟:指生物对昼夜的适应而产生生理上有周期性波动的内在节奏12,影响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1)水分:水分过多,妨碍种子萌发(2)温度:种子恶魔那个发的最适温度是在最短时间内萌发率最高的温度变温比恒温更有利于种子萌发,还可以起到抗寒锻炼一般在播种期温度以稍高于最低温度为宜(3)氧气:一般作物种子需哟啊氧浓度10%,才能正常萌发; 供应不足5%无氧呼吸贮藏物质消耗过多过快酒精引起中毒不能萌发 水稻缺氧,只长芽鞘,不长根,固催芽时,要经常翻种,播种时要浅灌勤灌(4)光照:红光660nm,促进需光种子的萌发;远红光730nm,可解除红光的促进效应13,培养接成分:(1)无机营养物:大量和为了元素(2)碳源(3)维生素:硫胺素(4)生长调节物质:2,4-D、NAA 、KT 、GA 、6-BA(5)有机附加物:氨基酸培养方式:固体培养和液体培养14,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温度,光、水分、矿质元素、植物激素第十一章 植物的生殖生理1,春化作用: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过程2,脱春化:已春化的植物或萌动种子,在春化过程结束之前,如遇高温、缺氧条件下,低温的效果会被减弱或消除,这种现象叫去春化作用。 3,再春化:去春化的植物再度被低温恢复春化的现象称为再春化作用4,光周期:在一天之中,白天和黑夜的相对长度,称为光周期5,临界日长:指昼夜周期中诱导短日植物开花能够忍受的最长日照或诱导长日植物开花所必需的最短日照5,临界暗期:指在昼夜周期中短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短暗期长度,或长日植物能够开花的最长暗期长度长日植物: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长于一定时间并经过一定天数才能开花的植物。短日植物:是指在一定的发育时期内,每天光照时间必须短于一定时间才能开花的植物。日中性植物:是指在任何光照条件下都可以开花的植物。6,春化作用的时期:在种子萌发到植物营养生长的苗期春化作用部位:茎尖端的生长点、嫩叶或胚春化过程中形成春化素相对低温型:没有低温,也能开花,但会推迟开花,种子萌发时就能感受绝对低温型:一定要低温,种子生长到一定时候才能感受7,无论是抑制短日植物开花,还是诱导长日植物开花,都是红光最有效,如果在红光照过之后立即再照以远红光,就不能发生夜间断的作用8,光周期形成 成花素(开花素)9,要想使菊花提前开花可对菊花进行短日照处理,要想使菊花延迟开花,可对菊花进行延迟光照(或暗期中闪红光)处理。一些麻类(短日照植物)短日植物:北种南引,提前开花,引晚熟种。短日植物:南种北引,推迟开花,引早熟种。长日植物:北种南引,开花推迟,引早熟种。长日植物:南种北引,提前开花,引晚熟种。10,春化和光周期在农业上的应用(1)引种:考虑品种的光周期和春化反应特点考虑品种原产地和引种地环境条件考虑引种作物经济器官(2)育种:调节花期,加速良种繁殖加速世代繁育,缩短育种年限11,影响花器官形成的条件 (具体的在P256,自己看)(1)气象条件:光、温度(2)栽培条件:水分肥料、栽培密度(3)生理条件:体内有机物养分充足与否,是决定花器官形成好坏的主要条件第十二章 植物的成熟和衰老生理1,呼吸跃变:当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时,呼吸速率首先是降低,然后突然升高,然后又下降的现象2,休眠:成熟种子在合适的萌发条件下仍不能萌发的现象3,种子成熟生理变化(P265)(1)主要有机物的变化:在种子成熟过程中,可溶性糖类转化为不溶性糖类,非蛋白氮转变为蛋白质,而脂肪酸则是有糖类转化而来的(2)其他生理变化呼吸速率:先升高后降低,与含水量有关,植物激素:如小麦种子形成过程:首先出现的是玉米素,可能调节籽粒建成和细胞分裂:其次是赤霉素和生长素,可能是调节光合产物向子粒运输与积累,最后是脱落酸,可能控制籽粒的成熟与休眠(3)含水量:自由水比例下降4,外界条件对种子成熟的影响(1)水分:太高影响种子成熟,太低则影响灌浆(2)温度:影响有机物的积累,油料种子的含油量和油分性质(3)矿质营养:N肥有利于提高种子蛋白质含量,但后期N过多易贪青;P肥有利于脂肪合成;K肥加速糖类运输和转化(4)光照:后期光照强,有利于种子饱满5,种子休眠的原因(1)种皮限制:一般材料物理。化学方法来破除种皮,使种皮透水透气(2)种子为完成后熟:可用层积处理的方法破除休眠(3)胚未完全发育(4)抑制物质的存在:可通过水洗等方法取出抑制物质6,植物衰老时的生理生化变化 植物衰老在外部特征上的表现是:生长速率下降、叶色变黄、叶绿素含量减少。在衰老过程中内部也发生一些生理生化变化,这些变化是: (1)光合速率下降。这种下降不只表现在衰老叶片上,而且整株植物的光合速率也降低。叶绿素含量减少、叶绿素a/b比值小; (2)呼吸速率降低,先下降、后上升,又迅速下降,但降低速率较光合速率降低为慢; (3)核酸、蛋白质合成减少 、降解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