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生产力的作用.doc_第1页
精神生产力的作用.doc_第2页
精神生产力的作用.doc_第3页
精神生产力的作用.doc_第4页
精神生产力的作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关于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力范畴的研究先后发表了数十篇文章, 这些文章虽然探讨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精神生产力对促进物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但也有一些不足: 一是对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精神生产力所蕴涵的人文价值论述不够; 二是有的文章虽然触及到了人文科学精神生产力的作用, 但缺乏深入分析, 因而未能凸显人文科学精神生产力的根本价值。这些不足正是本文所要深入研究的。2、精神生产力范畴作为一个概念是马克思最早明确提出来的, 他在揭示资本原始积累对农奴制关系解体的作用时指出: “ 只要更仔细地考察, 同样可以发现, 所有这些关系的解体, 只有在物质的( 因而还有精神的)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版第46 卷上册第505、104 页。在这里, 马克思看到了生产关系的变化不仅取决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而且也取决于精神生产力的作用, 物质生产力与精神生产力相互依赖、相辅相成, 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马克思还看到了自然科学技术在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中的重大作用, 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论断。他在谈到产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发展时指出:“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 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 还要大。”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 版第1 卷第277其秘密何在? 就在于科学技术精神生产力的加速发展。对此, 恩格斯曾评价指出: “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版第19 卷第375 页。马克思的这些思想为我们进一步深入探讨精神生产力的人文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何谓人文价值? 从人文价值的基本内容上看, 它有现实的人文关怀与终极的人文关切两个层面。现实关怀主要关注当下人的生活境遇, 它以人的物质幸福生活为主要目标; 而终极关切关注的是人的精神追求, 主要体现为寻求自己的精神归属和精神家园, 具有形而上的终极意义。古希腊普罗泰戈拉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 就代表了一种基本的人文态度。按照康德所说,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以人为目的就是要对人尊重, 把人作为出发点,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如果一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变化不能满足人的幸福生活, 不能体现人的尊严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我们就认为它不符合基本的人文价值。物质生产力通过创造物质财富, 在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同时, 虽然也愉悦了人们的身心, 但只是一种感官的浅层的快乐。而精神生产力则不同, 它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不断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 一方面, 它通过生产自然科学、社会管理科学等技术知识形态的精神产品, 不断提高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 发挥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从而推动物质生产力的发展; 另一方面, 它还生产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道德等关注人生意义的精神产品, 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从而满足人们的精神归属需要。发展生产力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人的各种需要, 根本在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本质上讲主要表现为人在社会中能够自主确立自己的地位, 自主活动, 自由生存, 自主实现自我价值。物质生产力的发展虽然能够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 并能为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必须依靠精神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才能实现。马克思曾经指出:“人的依赖性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人的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是第二大形态, 在这种社会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换, 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个阶段。第二个阶段为第三个阶段创造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1 版第46 卷上册第505、104 页。这里, 马克思实际上提出了随着人自身生产力、物质生产力和精神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 人的发展将会依次演进为三个历史阶段, 即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在人类发展史上, 如果说农业文明时代起主导作用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的话, 那么工业文明时代, 精神生产力的作用愈来愈突出。而当今时代, 起主导作用的将是精神生产力, 精神生产力在满足人的各种精神生活需要、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愈来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其人文价值的特质也愈来愈明显。精神生产力的作用精神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先导。人类社会中的动力既是多样的又是统一的, 因而各种动力能够形成合力, 推动社会的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 加速经济发展的根本决窍在于切实有效地开发优质高效的精神能。因为, 作为精神生产力产品的各门知识具有着引导人们去改造社会, 建造一个“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 卷, 人民出版社, 第927 页。的新世界的功效。马克思在谈到社会的生产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变革时指出: “只有在物质的( 因而还有精神的) 生产力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才有可能。”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 上) ,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173、5 05 页。以往人们只强调发展物质生产力的重要性, 而忽视了精神生产力对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实际上, 精神神生产力不仅对社会整体生产力具有影响作用, 而且在社会历史的飞速发展过程中, 也日益成为主导性动力, 同时通过精神生产活动及其成果, 也改造与创造了人的本性。具体说:1. 精神生产力对社会整体生产力的影响作用。李斯特曾言: “思想与意识的自由对国家生产力影响很大, 要在这方面获得适当估计, 只须看一看英国, 然后再看一看西班牙的历史。司法公开、陪审制度、国会立法、公众监督行政、地方自冶、言论自由、有益目的的结社自由 这些都足以使立宪国国民以及官员获得一定程度的精神力量, 这种效果是难以用别的方法取得的。任何法律或公法上的决定, 对于国家生产力的增减, 或多或少总是有些影响的; 说是全无影响,这个情况是难以想象的。” 李斯特: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商务印书馆, 1983 年版, 第123 页。这也就是说, 人们精神需要的实现, 思想氛围的形成是物质生产力与人才生产力的无形力量, 也是精神生产力得以发展的强大支柱。从宏观来看, 精神生产力是整个生产力系统的灵魂。它作为一种人对自然及社会的认识力与创造力,其作用体现在生产力的每一环节上, 不具备科技知识与创造能力的劳动者, 就不能承担生产日益社会化过程中的分工与劳作, 没有人类对于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与掌握, 便不会有劳动工具的革新与进步, 也不会有劳动对象的日益扩大化和多样化。恩格斯指出: “我们对整个自然界的整个统治, 是在于我们比其它一切动物强, 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 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518 页。实践不断向理论界提出问题, 而理论上每一重大问题的解决及预见, 都对推动整个生产力系统由低级向高级、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起了导航作用。从微观来看, 针对层出不穷的“全球问题”的出现, 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都提出应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长远发展的目标。这一理论的提出, 对于积极合理地导向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以至全社会的发展无疑具有不容置疑的警世鸣钟效用。当然, 一些错误的不健康的理论、口号、政策则会误导人们向未来的奔赴。如“文革”期间, “富必修”的谬论, 大批所谓“唯生产力论”,使得人们宁肯过清苦生活也不愿放开手脚去追求物质利益、创造物质财富。这是明显的消极作用。有时作为精神产品的国家政策、法规、指令等, 往往以具有相当高权威性与强制性的国家政权为后盾, 来调控、支配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方向、方式及程度。就如国家鼓励每个人充分发挥其才智谋取物质利益, 但坚决制止并打击经济等各领域的犯罪。也就是物质生产力的发展、人才生产力的开发, 必须受精神生产力的导向、支配与调控。2. 精神生产力在社会历史加速发展进程中的主导性作用。纵观人类历史的长河, 社会发展呈现出加速度的面貌。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 经历了数百万年; 从奴隶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 经历了数千年; 从资本主义会到现代经历了数百年。这种递进的加速发展, 是与精神生产力在整个社会中比重的增大、地位的上升密不可分的。培根早有“知识就是力量” 陶济: 欧洲哲学史著名命题史话北京出版社, 1989 年版, 第157 页。的响彻万古的至理名言, 这一点仅从美国跨越式发展中就可以得到明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 多次谈到美国是如何迅速发展并超过英国的。美国原属英国的殖民地, 经过17751783 年的独立战争, 特别是18611865 年南北战争结束后, 建立了资本主义制度。美国跨越了封建主义历史, 这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国外来人才的大量涌入及美国政府对科教的重视。对此, 马克思分析指出: “在这些国家( 以美国为主) 中,除了移居到那里去的个人而外没有任何其它的自发形成的前提; 而这些个人之所以移居那里, 是因为他们的需要与老的国家的交往形式不相适应。可见, 这些国家在开始发展的时候就拥有老的国家的最进步的个人, 因而也就拥有与这些个人相适应的、在老的国家里还没有能够实行的最发达的交往形式。”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 卷, 人民出版社, 1972 年版, 第30、124125 页。这些“最进步的个人”在挣脱了旧有的束缚与限制下, 其智能获得了广阔的空间自由。而且美国政府广开门路,引进科技: 英国的斯莱特将绵纺机器技术带入美国,美国政府给予极高的重视, 从而使美国绵纺工业发展大大前进了 海斯、穆思、韦兰: 世界史( 中册) , 三联书店, 1975 年版, 第877、9 54 页。事实上, 先进思想的指导、正确方针政策的制定等在许多场合是首要的、关键性的动力。我国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 推翻了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 跨越了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进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种胜利充分体现了先进思想对革命战争的前导作用。若没有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毛泽东思想的实际运用, 像我们这样一个处在敌强我弱情势中的落后的大国实现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是不可能的。建国以来, 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改革开放大开局面, 随之十五大春风吹遍神州大地, 经济稳步增长, 政通人和, 特别是祖国统一大业已迈开历史性步伐。这些都与精神生产力的导向作用密不可分。3. 精神生产力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人, 作为社会发展的承担者和推动者, 其本身的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最大资源和动力中心。所以, 每个人的发展, 尤其是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的永恒理想。正如罗马俱乐部主席佩切伊所说: “从最广泛的意义上说, 人的发展是人类的最终目的, 与其他方面的发展和目标相比, 他应当占绝对优先的地位。” 徐崇温: 全球问题和“人类困坩”,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88 年版。而社会发展“最终要求的是人在素质方面改变“ 阿历喜斯英格尔斯: 人的现代化,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年版, 第7 页。尤其是人的文化修养、道德品格、智能水平等方面的改善与提高。而作为精神生产力最终成果的高质量的精神产品则不但可增强人的文明意识, 且可以使人具备正义感及使命感。同时, 在从事精神生产的创造中, 人的本质力量会随其成果的完成而不断得以高扬, 它必然会使智慧的使者面对的外部世界以及自己的内部世界会愈来愈光辉灿烂。从精神生产力在发挥社会先导功能方面的不遗余力看, 我们应高度重视精神生产力的发展, 以使人类迈向文明的步伐快一点儿、再快一点儿。所以, 我们国家的发展战略应该是以精神生产力为先导, 以物质生产力为基础, 以人才生产力为核心, 谋求社会主义事业的辉煌明天。邓小平的科学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邓小平文选 第3 卷, 第274 页。其含义在于,它不仅包括自然科学和生产技术,也包括社会科学和社会技术 张一:理论、现实、思维方法,军事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第267 页 。精神生产力与物质生产力在形式上只存在着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差别, 即人们生产、利用精神资料改造精神世界、创造精神财富与生产、利用物质资料改造客观世界、创造物质财富的区别, 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即它们的发展水平表现为生产经验的丰富程度、劳动技能的高低和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 最终体现为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因此, 从更深一个层次上讲“ 两手抓” , 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 其实质都在于解放社会生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力发展。社会生产不仅是物质生产, 还有精神生产; 也不仅仅是物质文明的高度发达, 就标志着社会的全面进步, 如果忽视精神文明建设, 抛弃精神(意识形态)这个社会凝聚力的支柱, 社会生产和社会状态将处于混乱状态,社会的发展就将受到阻碍而停止不前。社会发展停滞, 也就标志着生产力发展的停滞。自从有了人类社会, 精神也就随之产生。如原始社会也有它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经验和某种种族观念、宗教信仰(图腾)等。随着社会形态的演化, 精神文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现在没有哪一个社会、哪一个阶级能够离开或放弃精神文明这个社会凝聚力的支柱而能正常运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失去了她赖以存在的精神支柱, 无论其物质怎样发达, 也会失去凝聚力, 就会在某种异质的精神冲击下,失去根基而摇摇欲坠,所建构的强大的物质体系就会坍塌。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剧变, 正说明了这一点。因此, 在强调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的同时, 对精神文明的建设不能有丝毫的放松, 精神这一潜在社会生产力, 在某种程度上比物质生产力更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意义。它既是社会凝聚程度的体现、社会发展的“ 稳定器” , 又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精神生产力和物质生产力是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 精神生产力的作用显得愈来愈重要, 发挥着比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力更为重要的作用,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虽然从静态上看, 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标志的决定因素是物质技术条件。但从动态上看, 生产力能否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则是人, 因为物质技术是人发明的, 人操作的。人既要有科学技术知识的武装, 也需要有先进的意识形态及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武装, 它直接涉及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能否最大限度被调动起来和发挥出来。这些都是精神的作用与影响。因此, 精神生产力也是社会存在与发展的标志之一, 同时也是社会安定的“ 显示器” 。邓小平曾经说过, 人们的精神垮了, 物质搞上去又有什么意义呢?物质文明无论怎样的先进, 如果精神搞不上去, 也会垮掉的, 还谈什么社会生产力呢?精神生产力, 还表现在它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源泉。这就是“ 教育” 的作用。无论是低级的生产(原始初民的生产)还是拥有现代化技术的生产, 都离不开教育。邓小平曾经指出:“ 从长远看, 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 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 把教育问题解决好”邓小平文选第3 卷, 第275页。教育使人们学会生存、掌握生产技术, 使物质生产变为可能。从这个角度来看, 精神生产力与“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是一致的, 都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承认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就应承认精神是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如此重要,为什么却不被人重视呢?这是因为与物质生产力相比, 精神生产力还有它自身的特征:其一、精神生产力具有隐含性。这种隐含性表现为难于直接观察与测量, 也就是难于进行量化。它不象物质生产力那样可以用生产工具的先进、生产技术的改进、生产效率的提高来直接表示, 而只能作定性的说明。这是因为我们无法准确地来量化精神生产力作用的比重(大小) , 只能从人的精神面貌的改变、生产积极性的提高以及精神财富的丰富程度来作“ 模糊” 地说明。其二、精神生产力具有间接性。精神生产力必须通过人的中介作用将潜在的能量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进行生产, 才能够得到体现, 也就是通过改变人的观念、信仰、精神状态等,如生产积极性、工作目的、生活目的、价值观等, 来自觉掌握科学技术和生产技能,改进生产工具, 提高生产效率。即精神(人精神资料)生产过程生产效率生产力其三、精神生产力具有间断性。精神生产力的间断性表现在,在一段时间里,人们的精神状态处于某一状态, 只在这一段时期内产生最大作用, 如果遇到外界条件的变化, 则会逆向进行。因此,精神生产力的发展与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始终坚持。我们说“ 精神文明重在建设,贵在坚持”,其含义正在于此。其四、精神生产力具有迟效性。精神生产力的作用不会象生产技术的提高、生产工具的改进那样, 可以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只能是滞后的。这是因为, 精神的物化,需要一定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人的精神的变化有一个内化的过程, 通过人的内化才能将人的潜能发挥出来, 与生产过程相结合进行生产。即精神资料 人的内化生产过程 效果,与物质一生产过程一效果, 相比,显然是具有迟效性。综上所述, 树立精神生产力观念, 有利于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精神文明的建设,强化人们对精神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改变“ 一手硬、一手软” 的状况, 促进精神文明的建设, 提高社会生产水平, 增强综合国力, 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来说, 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不仅是推动物质文明建设的不可替代的力量, 而且是保证改革开放和物质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忽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特别是其中的思想建设, 人们就会淡忘远大的目标和崇高的理想, 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就会倾倒, 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奋斗意志就会瓦解, 种种腐败因素就会侵蚀执政党的肌体, 社会就将走上畸形发展的邪路, 变成一个思想混乱、精神空虚的社会。因此, 我们在大力发展物质生产力的同时, 必须充分重视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生产力, 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经济愈发展, 愈需要新的伦理道德的参与, 生产力水平愈高, 愈要求经济和伦理道德的高度融合。所以精神生产力有利于伦理道德进步。二、“精神生产力”对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价值意蕴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真理和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创造。如若说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精神生产力, 那么, 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更加须臾离不开精神生产力。马克思早在1844 年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就已明确指出: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 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 但是理论已经掌握群众, 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 就能掌握群众; 而理论只要彻底, 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 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9.理论是精神的精华。革命导师的这一论断显然道出了精神生产力的巨大作用。且对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十分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我们绝不能漠视精神生产力的非凡推动作用。( 一) 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需要强大的精神生产力为动力和支撑。众所周知, 无论是就我国内在的情况而言, 还是从国际外围状况来看, 实现现代化都是一项相当艰巨的任务。此种情境就要求我们务必要充分开发利用各种精神性资源, 当然这首先是为精神资源的生产性这一内在属性所规定的, 但更是由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现代化发展的确离不开一定的精神“原料”作为其运行与发展的动力和支撑, 因为“激情、热情是人强烈追求自己的对象的本质力量。”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 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95: 9.所以, 在某些时候, 精神资源的确可以弥补物质资源和条件的相对匮乏和落后, 而发挥自己的独特能量。这一切有力地表明, 精神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力和支撑, 绝不能漠视精神的力量, 而要不断培养、激发和利用内蕴于人的各种精神性资源, 使精神生产力的价值获得最大限度地发挥和显扬, 从而助推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二) 以知识为重要依托的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发展更依赖精神生产力的生产转化功能。如果说在工业经济社会中, 原料、技术和资本等资源是发展经济的决定性因素, 那么, 在知识经济时代, “人力资本”资源就是决定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对于这一理念, 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一定要牢牢树立和谨记。因为作为精神生产力要素的知识正是通过人才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和活力。人及其所拥有的知识始终都是知识经济社会的第一资源。有了人才, 才能把知识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 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作为知识主体的人的价值不断发展, 意味着精神资源和精神生产力的升值。人才资源不仅指人才的智力资源, 而且指精神资源。精神资源的开发利用决定着智力资源的开发, 决定着人才资源的开发, 最终决定着对知识经济的发展。一言以蔽之, 知识经济的发展愈加依赖于人的知识和精神等精神生产力要素。故而, 当前务必要多下功夫培养人的精神, 满足人的精神需要, 充分发挥主体精神的能动作用和创造作用, 推动知识经济时代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三) 社会科学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意义突显了精神生产力的价值。前已述及社会科学亦属精神生产力。任何社会的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科学的发展, 当然也离不开社会科学的发展, 二者犹如车之两轮, 鸟之双翼, 对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亦然。领导、管理等社会科学技术这些精神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领导科学和管理科学, 属于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科学, 但无论如何它们都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在生产力运行中, 科学的领导和管理, 例如, 正确选择和确定生产力结构模式, 生产力的适当安排, 以及制定科学的生产力发展战略等, 都是社会主义社会现代化正常高效运行不可缺少的条件, 对生产力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精神生产力相对于物质生产力有着更为重要的人文价值, 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精神生产力问题, 有助于完整准确地理解社会生产范畴, 更深入地揭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生产是一个庞大的系统, 主要包括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的自身生产三个系统, 这三种生产同时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 就是为了人自身需要的生活资料所进行的物质生产活动。马克思说:“ 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厉史, 必须能够生活, 首先需要衣、食、住以及其它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资料, 即生产物质生活本身。” 马恩选集第1 卷第22页没有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 人类就不能存在, 社会就不能发展。即使在原始社会, 也不象某些人断言的那样只有物质生产而无精神生产。当然, 这个历史阶段的精神生产, 有着自己的特点, 即它与物质生产活动交织在一起, 尚未相对独立。其时精神生产的水平很低, 精神产品十分原始和粗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 随着社会分工的深化, 社会上一部分人专门从事精神生产的活动, 于是, 精神生产从物质生产中分离出来, 成为相对独立的生产部门。从此, 精神生产的领域不断扩大, 精神生产的成果日益大量地涌现出来。至于人类自身的生产, 则是人类延续和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 上述三种生产虽然各有其特殊性, 但都毫无例外地同时存在着。它们构成社会生产的巨系统, 使人类社会得以正常地运转。在社会生产系统中, 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它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