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_修文乔.pdf_第1页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_修文乔.pdf_第2页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_修文乔.pdf_第3页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_修文乔.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66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G U A N G D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F O R E I G N S T U D I E S 2 0 0 8 年1 1 月 N o v 2 0 0 8 第1 9 卷第6 期 V O L 1 9 N O 6 前 言 傅雷先生是我国杰出的文学翻译家 他译笔精妙 译 书不辍 一生翻译了三十多部名著 为中国翻译文学保存 了弥足珍贵的文学财富 同时也为译学后辈留下了光辉厚 重的研究遗产 此外 他刚烈炽热的个性和孜孜不倦的的 治学精神也常为后人津津乐道 目前国内对于傅雷先生及 其译著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是对傅译文本 t e x t 本 身的研究 此外 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出版的傅雷家 书 文艺著述 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 e x t r a t e x t s 着手探求先生的翻译思想 本研究的切入点 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文本 副文本 p a r a t e x t 试 图通过对傅译序言 献辞等副文本的整理 归纳 分析 总结出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以求和文本 外文本的研 究成果相互参照 互为补充 傅雷先生一生译著颇丰 积累了丰富的翻译经验 但他 很少就翻译问题进行专门的归纳和总结 值得庆幸的是 傅 雷先生当年为其译作写过不少序言 献辞 作品简介等内 容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他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通过对副文本 进行归纳 剖析 解读有利于我们加深对傅雷先生的研究 经收集整理 傅雷先生撰写了1 1 篇译者序 其中包括两篇 存目 7 篇译者弁言 7 篇作品简介 2 篇卷首语 以及译 者附识 作者传略 题解 说明 译者献辞各1 篇 从内 容来看 这些文章主要分成三类 第一类是介绍性文字 译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修文乔 上海大学 上海 2 0 0 4 4 4 内容提要 傅雷先生 1 9 0 8 1 9 6 6 是中国一代翻译巨匠 他一生译著丰厚 为译学后辈留 下了光辉厚重的研究遗产 除了对傅译文本 t e x t 本身进行研究之外 学者们近年也开始从相继 出版的傅雷家书 文艺著述 甚至对其子傅聪和傅敏的访谈这些外文本 e x t r a t e x t s 着手探求先生 的翻译思想 本研究的切入点是与前两者并列的第三种文本 副文本 p a r a t e x t 试图通过对傅 译序言 献辞等副文本的整理 归纳 分析 总结出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以求和文本 外文 本的研究成果相互参照 互为补充 傅雷先生虚怀若谷的译德 严肃严谨的译风 以及关注读者 引导读者 对读者负责的译旨由此可见一斑 关键词 傅译 副文本 翻译观 读者观 中图分类号 H 0 5 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0 9 6 2 2 0 0 8 0 6 0 0 6 6 0 4 收稿日期 2 0 0 8 0 6 0 1 作者简介 修文乔 1 9 8 1 女 硕士 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助教 研究方向 翻译理论与实践 者向读者交代原作者的生平及作品的风格 内容 人物 结 构 特色 第二类是阐释性文章 向读者说明译书的因由始 末 解释译名由来 第三类是评论性作品 译者经过细致阅 读和深入思考后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评论 引导读者进行辩证 的思考 通过对这些文字进行梳理 我们发现傅雷先生的翻 译观和读者观就渗透在字里行间 一 傅雷先生的翻译观 傅雷先生的翻译观体现在他的翻译态度和翻译理论两个 方面 一 翻译态度 傅雷先生之所以能成为一代翻译大家 缘于他严肃严谨 的译风和虚怀若谷的译德 他热爱尊重原作 译前准备充 分 译风踏实严谨 翻译态度谦逊 傅雷先生非常尊重和热爱自己所翻译的文学作品 译者 只有对原作怀揣一腔热忱 才能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其 中 完成高质量的译作 他在 译者弁言 中称这是 一部不朽的原作 认为 冠上不伦不类的序文 是件亵渎的行为 1 因此只谨慎地做了关于版本 参考书 目和注解的翻译说明 而在另一篇 译者序 中 译者写到 疗治我青年时世纪病的是贝多芬 扶植我在 人生中的战斗意志的是贝多芬 在我灵智的成长中给我大影 响的是贝多芬 多少次的颠扑曾由他搀扶 多少的创伤曾由 他抚慰 2 可见他以贝多芬为崇拜的对象和精神的寄 2 0 0 8 年第 6 期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67 托 他将把贝多芬的启示和恩泽施与大众 让读者从中获得 斗争的勇气 傅雷先生之所以非常喜爱自己翻译的作品 是 因为这些作品都是经过认真遴选的 他认为非常有价值或自 己非常擅长的类别 从文学的类别来说 译书要认清自己 的所短所长 从文学的派别来说 我们得弄清楚自己最事 宜于哪一派 测验 适应 与否的第一个尺度是对原作是 否热爱 3 可见经过甄选之后确定自己所喜爱和擅长 的作品进行翻译 这是傅雷先生做好翻译的第一步 确定作品之后 傅雷先生并没有立即投入翻译实践 而 是首先做足译前的准备工作 对于普通的译者而言 准备工 作无非是通读几遍作品 熟悉结构内容 但傅雷先生所做的 功课却远远多于这些 为了翻译巴尔扎克的作品 他克服了 当时国内资料短缺 通讯技术落后的困难 通过海外亲友从 港 日 伦敦 巴黎的大小书店和旧书摊搜集研究资料 又 经过苏联辗转寄回国内 4 为了翻译 幻灭 他请朋友宋奇 从香港购买邮寄英译本 5 写信咨询巴尔扎克研究专家 有一大堆问题寄到巴黎去请教 6 此外由于此书涉及 十九世纪巴黎小报界的情节 他还请老友柯灵 帮他搜集一 些旧上海小报界的行话和口语 7 傅雷先生在 译者序 和 译 者序 中为读者提供了大量关于原作由来和作品分析的内 容 可见译者不仅详尽参考了巴尔扎克和 人间喜剧 的评 论性文章 而且对原作的人物形象和思想内容有了非常深刻 的理解 傅雷先生的准备工作不仅体现在知识层面上 译者 的个人修养和生活体验同样是一个长期的储备和锤炼过程 傅雷留法期间每日浸淫在艺术海洋 日日流连于巴黎的历史 陈迹与妩媚景致中 卢浮宫触发了他艺术的灵感 塞纳河滋 养了他艺术的气质 欧洲各国的游历又赋予他艺术的熏陶 因此他在翻译法国文学作品时感到游刃有余 他在 翻译经 验点滴 中谈到 文学既以整个社会整个人为对象 自 然牵涉到政治 经济 哲学 科学 历史 绘画 雕塑 建 筑 音乐 以至天文地理 医卜星相 无所不包 在傅 雷先生看来 提高个人的学识和修养是做好翻译的关键 傅译作品脍炙人口靠的是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译者严谨 踏实的译风 傅雷先生素以 行文流畅 用字丰富 色彩 变化 8 作为自己的翻译目标 对译文反复雕琢 但 鄙人 对自己译文从未满意 9 所以 大改特改 和重译就成为 家常便饭 在当代翻译界 重译现象并不鲜见 但从事重 译工作的十之八九不是原译者 能够对自己原有的译本进 行大幅度修改甚至抛弃重译 非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决不可 能做到 译者在 简介 末尾注明 初 译本是于十年前问世 兹由原译者全部重译 风格较初 译尤为浑成 1 0 在 译者序 的注释当中 译者也申明了这是重译本 这部书的初译稿 成于一九三 二年 使我现在能全部重译 把少年时代幼稚的翻译习 作一笔勾销 1 1 至于修改的幅度和次数 傅雷先生在给 好友宋奇的信中曾经多次谈及 高老头 正在重改 改 得体无完肤 与重译差不多 1 2 翻译工作要做得 好 必须一改再改三改四改 高老头 还是在抗战期译 的 一九五一年已重译一过 这次是第三次大修改了 1 3 除了不断修改自己的译作 傅雷先生还在细微之处展现 一名高素质译者的学术规范 在 译者附识 和 译者弁言 等副文本中 傅雷先生非常细 致地标注了译文所依据的原作版本 前者采用 一九三五年 巴黎G a l l i m a r d 书店n r f 版本 1 4 而后者依据 原本第十一 版全译 1 5 译者严肃的治学精神由此可见一斑 傅雷先生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作风还表现在他对译名 的态度上 这个在一般译者眼中算不上问题的问题却得到傅 雷的极大关注 多次在序言中提及 如在 译者弁言 中 译者阐明因嫌原书名 情操与习尚 晦涩故 改作此名 在 译者附识 中 译者交代之所以 不按照其他人把V o l t a i r e 译作福禄特儿 是因为 服尔德 这种译法已有实际应用 北平中法大学就有服尔德学院存 在 在 关于服尔德 一书的译名 这篇说明中 译 者解释他弃音译而采用意译是因为这种译法更能传达原文的 风趣 在 译者弁言 中 译者更是大费笔墨 经过 一番繁琐的人物关系考证和周密的中西称谓系统对比 详尽 地阐释了此书译名的由来 关于译名统一问题傅雷先生也多 次提起 如在 泰纳 译者弁言 的末尾 译者写到 译名不统一的地方 当于将来全部完竣后重新校订 1 6 他还曾就这一问题专门写过一篇 对于译名统一问题的意 见 致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 十分系统地研究了译名统一问 题 整理出十余条意见 1 7 体现了译者从小处着眼 认真细 致的治学态度 二 翻译理论 傅雷先生一生译著丰厚 他通过丰富的翻译实践总结出 一套独到的翻译理论 我们可以归纳为神似论和中文写作论 重神似不重形似 的理论是傅雷先生在1 9 5 1 年9 月写 的 重译本序 中提出的 他认为 以效果而论 翻译应当像临画一样 所求的不在形似而在神似 以实际工 作论 翻译比临画更难 1 8 因为 民族的m e n t a l i t y 相差 太远 外文都是分析的 散文的 中文却是综合的 诗的 这两个不同的美学原则使双方的词汇不容易拼凑 1 9 此 外 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的距离多么远 他们喜欢 抽象 长于分析 我们喜欢具体 长于综合 要不在精神上 彻底融化 光是硬生生的照字面搬过来 不但原文完全丧失 了美感 连意义都晦涩难解 叫读者莫明其妙 2 0 由于中 西方在思维方式和精神气质上存在巨大的差异 译者的工作 不是简单地实现词汇对等 而是先要把握原作的审美情趣和 精神实质 然后再按照译入语的思维逻辑和语言习惯表达出 来 读傅雷先生的译文能感受到有如行云流水般的顺畅 而 没有丝毫的诘屈聱牙和多数译者容易犯的 翻译腔 就是 总第 1 9 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68 因为他首先关注的是原文思想气韵的传达 而不是一味追求 和原文形式的对等 而傅译之所以以 行文流畅 著称 是 因为傅雷先生对中文高超娴熟 游刃有余的把握 他的翻译 过程是用中文重新创作的过程 我们不妨把他的这一思想称 作 中文写作论 在傅雷先生眼中 理想的译文仿佛是原作者的中文写 作 2 1 译文必须为纯粹之中文 无生硬拗口之病 2 2 但这里的 纯粹之中文 并非我们现在所使用的白话文 因 为在傅雷生活的新文化时代 白话文刚刚兴起 正处于成长 阶段 还没有形成固定的规则和完备的体系 不足以表达外 国文字的丰富和变化 而 文言在这一点上比白话就占便 宜 2 3 因此不仅傅译本身透着古雅的韵味 傅雷还经常鼓 励译界同行宋奇 罗新璋等阅读旧小说 以 充实辞汇 熟 悉吾国固有句法及行文习惯 2 4 除了进行文白的驱遣与调 配 傅雷还提出 要求内容生动 非杂糅各地方言不可 2 5 此外还要从 俗语土语 和 旧小说套语 中吸取营养 以 便使译文符合原作的风格 传达原文的神韵 除了要充分发 挥中文原有的语言特色 傅雷先生还主张 创造中国语言 加多句法变化 但这种创造和变化又不是完全照搬 而是 要找到一个平衡 既要引进长句的元素 又要保留中文的语 法和特征 他认为老舍在这一方面做得最为成功 傅雷先生从中西方思维方法 审美气质的差异出发 提 出在翻译活动的第一阶段 理解过程中要把握原作的精神气 韵 而在第二阶段 表达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目标语言 通过 加入文言 方言 套语等元素实现译文和原文在神韵 文意 风格方面的统一 并在这一过程中丰富目标语言的句法 他的 神似论 和 中文写作论 是他翻译思想的集中体现 二 傅雷先生的读者观 一名优秀的译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功底 较高的文 学修养 而且应时时把读者放在心中 傅雷先生就是这样一 位以关注读者 引导读者 对读者负责为己任的翻译大家 如前文所说 译者曾把书名 情操与习尚 改为 人 生五大问题 因为他嫌原名晦涩 不利于读者理解 故 擅为改译今名 冀以明白晓畅之标题 益能引起读者注意 云耳 2 6 他在 译者序 中也提到 此书 初版时名为 曼伊帕或解脱 后来在另一版本中改名 幻 想世界 而改成现在这个名字是译者为了 使中国读者易 于了解 傅雷先生在翻译每本书之前都做了充分的准备工 作 搜集了大量相关研究材料 在翻译过程中为了给读者提 供相关的背景资料 他做了许多注解 而这些工作完全是译 者的自发行为 在 译者附识 的末尾 译者注 明 本书中注解皆为译者添加 以便读者 2 7 如果说以上 几个例子是译者在翻译体例上方便读者 那么下面的例证就 是译者从精神层面关注读者 进行译本选择的典型做法 虽然傅雷先生成名之后几乎所有的译作都由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 但他刚开始从事翻译工作时并非一帆风顺 夏 洛外传 的出版就经历了很多挫折 这本书已经碰了几家 书店经理的钉子 于是我决计独自把他诞生下来 自己 丛书 说是我自己的丛书固可 说是夏洛自己的丛书亦可 说是读者自己的丛书更无不可 2 8 在众多法国文学作品中 傅雷先生为何偏偏选中了夏洛这个不为众人所熟知的人物形 象作为翻译对象 因为 夏洛 是你 是我 是他 是一 切弱者的影子 夏洛是一个现世所仅有的天真未凿 童 心犹在的真人 夏洛是世间最微贱的生物 最高贵的英 雄 2 9 夏洛是中华民众的化身 是所有读者的化身 在1 9 3 3 年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 人文主义者傅雷热切关注民生 对 广大民众寄予了深厚的同情 他希望通过翻译唤醒沉睡的百 姓 鼓舞他们的勇气和智慧 3 0 而傅雷先生之所以选译罗 曼 罗兰的 巨人三传 也是源于他对读者的深切关注 译 者本人从贝多芬与命运进行不屈斗争的故事中获得了太多的 启示 我不敢把这样的启示自秘 所以十年前就迻译了本 书 现在 阴霾遮蔽了整个天空 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 精神支持 比任何时候更需要坚忍 奋斗 敢于向神明挑战 的大勇主义 3 1 而在 罗曼 罗兰 译者弁 言 中 译者也表达了同样的译书动机 迻译本书的意念是 和迻译 贝多芬传 的意念一致 3 2 此外 罗曼 罗兰的 约翰 克利斯朵夫 罗素的 幸福之路 和杜哈曼的 文 明 等译本的选择也都体现了译者希望借助翻译探讨个人出 路和人类文明命运的初衷 在傅雷先生为其译著所撰写的序言中 有一部分文章拿 出相当大的篇幅用于分析原作的观点 立场 对某些问题进 行了深入探讨和剖析 如 译者序 首先追溯了作者的创作过程 然后结合作品内容对资本主义 社会的剥削本质进行批判 同时指出作者写作立场的局限 性 译者序 首先阐明原书 名的来龙去脉 介绍主要情节 揭露作品主题 接着抨击了 君主政体和教会势力的腐朽黑暗 同时批判原作者封建立场 的局限性 在 译者弁言 中 除了对作者和作品 进行介绍之外 译者还揭示了实证主义的局限 科学精神的 片面性 这种先借鉴肯定后客观批判的做法体现了译者的辩 证思想 也是对读者的一种引导 傅雷先生的评论和分析建 立在对原作和相关资料的精心阅读 理性思考之上 继而引 导读者从文本中抽离 对作品进行客观辩证的分析 认清作 品的瑕瑜 取精去糟 他是在引导读者阅读 也是在引导读 者思考 而傅雷先生对待翻译一丝不苟 精益求精的态度 他认真把握原作精神气韵 用流畅丰富的语言重新写作的豪 情 他关注民生 引导读者阅读和思考的境界无不体现他对 读者的责任心 三 结 论 傅雷先生留下的3 4 部外国文学名著既是宝贵的文学作 2 0 0 8 年第 6 期 从傅译副文本看傅雷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69 品 又是译界弥足珍贵的研究资料 他的家书和信函更成为 研究傅雷思想 品性和人生历程的百科材料 本文研究了除 文本和外文本之外的第三种材料 副文本 通过对译者的 序言 献辞等文章进行研究分析 并与文本 外文本相互参 照 归纳出译者的翻译观和读者观 傅雷先生虚怀若谷的译 德 严肃严谨的译风 以及关注读者 引导读者 对读者负 责的译旨将永远成为中国译界的航标 注 释 根据T a h i r G r a lar 2 0 0 7 4 4 外文本 e x t r a t e x t s 指与译文相关的外部资料 如书评 访谈 信件 广告 采访 日记和 公开演讲等 Tahir G r a lar hnaz hat Texts Don t Tell The Uses of Paratexts in Translation Research in Hermans ed 2007 Cross Cultural Transgressions Research Models in Translation Studies II Historical and Ideological Issue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同上 在翻译文本 t e x t 和外文本 e x t r a t e x t s 之间存在 第三种文本 即副文本 p a r a t e x t s 如序言 后记 书名 献辞 插 图 及其他有利于向读者 呈现 作品的文本形式 其中 译者序 1 1 篇 菲列伯 苏卜 译者序 序 莫罗阿 译者序 巴尔扎克 重译本序 巴尔扎克 译者序 存目 巴尔扎克 译者序 巴尔扎克 译者序 巴尔 扎克 译者序 巴尔扎克 译者序 存目 丹纳 译者序 罗曼 罗兰 译者序 译者弁言 7 篇 莫罗阿 译者弁言 罗素 译者弁言 杜哈曼 译者弁言 巴尔扎克 译者弁 言 泰纳 译者弁言 罗曼 罗兰 译者弁 言 罗曼 罗兰 译者弁言 作品简介 7 篇 巴尔扎克 简介 巴尔扎克 简介 巴尔 扎克 简介 梅里美 简介 巴尔扎克 简介 巴尔扎克 简介 罗曼 罗兰 简介 卷头语 2 篇 菲列伯 苏 卜 卷头语 莫罗阿 卷首语 译者附识 1 篇 莫罗阿 译者附识 作者传略 1 篇 作者 杜哈曼传略 题解 1 篇 巴尔扎克 题解 说明 1 篇 关于伏尔德 一书的译名 译者献辞 1 篇 罗曼 罗兰译者献辞 参考文献 1 1 5 3 2 傅雷 罗曼 罗兰 米开朗琪罗传 译者弁言 A 傅雷文集 文艺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5 4 6 5 4 6 5 4 6 2 1 1 3 1 傅雷 罗曼 罗兰 贝多芬传 译者序 A 傅雷文集 文艺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6 0 4 6 0 4 6 0 4 3 2 0 傅雷 翻译经验点滴 A 傅雷谈翻译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9 1 0 4 金圣华 傅雷与巴尔扎克 A 江涛浩荡话傅雷 C 当代世界出 版社 2 0 0 6 2 0 5 5 6 傅雷 傅雷家书 一九六一年六月十四日 A 傅雷文集 书 信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9 3 2 9 3 7 柯灵 怀傅雷 A 江涛浩荡话傅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3 8 9 傅雷 论文学翻译书 A 翻译论集 C 商务印书馆 1 9 8 4 6 9 4 1 0 傅雷 约翰 克利斯朵夫 简介 A 傅雷文集 文艺卷 C 当 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6 0 3 1 2 1 3 2 5 傅雷 致宋奇 A 傅雷谈翻译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5 4 4 2 7 1 4 2 7 傅雷 莫罗阿 服尔德传 译者附识 A 傅雷文集 文艺 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0 8 2 0 8 1 6 傅雷 泰纳 艺术论 译者弁言 A 傅雷文集 文艺卷 C 当 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5 1 6 1 7 傅雷 对于译名统一问题的意见 A 傅雷谈翻译 C 当代世界 出版社 2 0 0 6 2 1 5 1 8 2 1 傅雷 巴尔扎克 高老头 重译本序 A 傅雷文集 文艺 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1 5 2 1 5 1 9 2 3 傅雷 致林以亮论翻译书 A 翻译论集 C 商务印书馆 1 9 8 4 5 4 7 5 4 7 2 2 2 4 傅雷 致罗新璋 A 傅雷谈翻译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5 6 5 7 2 6 傅雷 莫罗阿 人生五大问题 译者弁言 A 傅雷文集 文艺 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0 6 2 8 傅雷 菲列伯 苏卜 夏洛外传 卷头语 A 傅雷文集 文艺 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0 0 2 9 傅雷 菲列伯 苏卜 夏洛外传 译者序 A 傅雷文集 文艺 卷 C 当代世界出版社 2 0 0 6 2 0 1 2 0 2 3 0 谢天振 李小均 傅雷 那远逝的雷火灵魂 M 北京出版社 2 0 0 5 9 8 A Study on F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