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心隽语,情词之宗一长亭送别赏析 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往者读元人杂剧而善之,以为能道人情,状物态,词采俊拔,而出乎自然,盖古所未有,而后人所不能仿佛也。”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一种新戏曲,它的诞生为中国古代文学史增添了辉煌的一页,它的原创性与独特性使其成为一代文学的代表。在诸多元代杂剧精品中,就作品而论,最受欢迎且影响深远的当推西厢记。 王实甫西厢记描写了以老夫人为代表的封建卫道者同以崔莺莺、张生、红娘为代表的礼教叛逆者之间的中突,鲜明地提出“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的婚恋理想。它出神入化的心理刻画、峰回路转的结构安排、绮丽当行的语言艺术,也为它赢得了历代读者的赞赏,使它成为北曲的压卷之作。 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共有五本,分别名为“张君瑞闹道场杂剧”“崔莺莺夜听琴杂剧”“张君瑞害相思杂剧”“草桥店梦莺莺杂剧”“张君瑞庆团困杂剧”,各由四折一楔子组成。长亭送别原为西厢记第四本的第三折,历来以其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为人称道。在此之前,莺莺、张生在红娘撮合之下私下结合,事发之后老夫人被迫认可婚事,但又以相门不招白衣女婿为由,逼张生赴京赶考,称得官则成婚,落第则不再相见。-本折敷演老夫人在十里长亭安排筵席,莺莺送张生进京时的情景和心境,共有曲子十九支,旦扮莺莺,一人主唱。 莺莺与张生分别之际,恰逢暮秋时节,恨别与悲秋两相遇合,更增几分断肠情绪。【端正好】描摹自普救寺往长亭途中莺莺心下眼中的一片凄楚。“碧云天,黄花地”句本范仲淹“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不言“黄叶”而写“黄花”,或为与其后【叨叨令】中的“下西风黄叶纷飞”有别。“晓来”二句意谓是离人眼中血泪,将枫林染成一片殷红。唐诗中旧有“君看陌上梅花红,尽是离人眼中血”之句,李后主乌夜啼中亦有“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之语。作者化用前人名句却能独出机杼,摹景抒情,大笔濡染出莺莺心中苦楚。无一句写莺莺,却无一处不是莺莺,无一语言情,又无一处不是借景抒情。【滚绣球】写莺莺对离别的怨怼和对张生的依恋。金风玉露甫一相逢,便不得不两下分离,“相见得迟”,“归去得疾”,令莺莺心头幽怨难平。柳丝长却系不住玉骢,情虽长却留不住张生,她恨不得让疏林挂住斜晖,使分别的时刻晚些到来。“马是张骑,故欲其迟;车是崔坐,故欲其快”,“马儿迪迤的行,车儿快快的随”一句,借对马、车之慢、快的企望,写出莺莺对张生的眷恋之情。相思才了,别离又起。母亲一句“明日便上朝取应去”打散鸳鸯两下里,已令莺莺寝食难安,形销骨立;十里长亭已可遥见,分别之时如在目前,是尤可恨也。随后的【叨叨令】一支,纯是日常口语,明白如话,句句都有双音叠字儿化词,这些句子又构成一组多句成对的连珠对仗体,成排比句式,令人仿佛亲身感受到莺莺不忍分离时的泣不成声,使莺莺的离情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前三支曲子唱罢,莺莺、张生一行人来至长亭,与先行来到的老夫人、长老会合。“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渲染莺莺眼中的长亭景色,较【端正好】中“西风紧,北雁南飞”之别景,恻摇落之感更进一层,与屈原湘夫人中“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有异曲同工之妙。筵席之上,莺莺别离之情倍增,却碍于母亲、长老在场,不得逾越礼法与张生同桌共食,只能以眉目传情表达心意。【小梁州】一曲,化用宋人鹧鸪天词句“尊前只恐伤郎意,阁泪汪汪不敢垂”,“阁泪”,犹含泪、噙泪。王伯良日:“阁泪汪汪,莺指己言,恐人之知,故阁泪而不敢垂;偶然被人看见,故把头低,而推整罗衣。”片语只言,道尽相府千金在情与礼之间的真挚与矜持。自春徂秋,莺莺与张生从相识迄相知、相恋,先有白马寺之围,生死攸系;后遇老夫人反悔,波折再起;虽经红娘仗义相助终成眷属,又不能朝朝暮暮常相厮守。“前暮私情,昨夜成亲,今日别离”,令莺莺“意似痴,心如醉”。离情别绪的销魂摄魄,较前日相思更苦十倍,“昨宵今日,清减了小腰围”,与此前【滚绣球】中“松了金钏”“减了玉肌”之语相似,描画莺莺“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心理感受。 筵席之上,老夫人再次叮嘱张生:“俺今日将莺莺与你,到京师休辱未了俺孩儿,挣揣一个状元回来者。”张生对自己此行应考也充满信心:“小生托夫人余荫,凭胸中之才,视官如拾芥耳。”但在莺莺看来,“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母亲逼迫张生进京取应的行为乃是“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面对即将到来的分离,她忧心“年少呵轻远别,情薄呵易弃掷”,更希望可以和爱人“腿儿相挨,脸儿相偎,手儿相携”,她渴望的是“举案齐眉”“常相厮守”的情感。对婚姻前途的忧伤、对爱人上路的担心、初离乍别的悲伤种种情愫,使得莺莺极度悲伤痛苦,以致“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霎时间杯盘狼藉,车儿投东,马儿向西”,分别的时刻还是不可阻止地到来了。母亲和长老离去之后,莺莺迫不及待地吐露心声:“张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面对张生“小生这一去,白夺一个状元。正是: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的踌躇满志,她更忧心良人一去不回,琵琶别抱。“弃掷今何在,当时且自亲。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几句,本为元稹莺莺传中莺莺被抛弃之后所作,剧中让莺莺用为设托之词,表达心下不安。而张生赓续之一绝则为王西厢所独创,“人生长远别,孰与最关亲?不遇知音者,谁怜长叹人,道出了他对爱情的忠贞。在莺莺主唱的本折戏里,张生宾白不多,但都极好地表现了他多情志诚的独特性格。 离筵已散,再留恋应无计,含泪话别,莺莺悲痛欲绝,“眼中流血,心里成灰”。她一再叮嘱张生早早返回,“未登程先问归期”;担心张生一路上的生活起居,“到京师服水土,趁程途节饮食,顺时自保揣身体。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念及“笑吟吟一处来,哭啼啼独自归”的凄楚,不由得“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张生据鞍上马,莺莺再次嘱咐:“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则怕你停妻再娶妻。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莺莺与张生的别话,全都是生活上的关照,不仅不提夺魁,反而叮咛张生不要为科举结果忧心,即便金榜无名也要早日归来。连续几支曲子的铺排,借种种细节将莺莺对爱情的珍重、对张生的怜惜,进行了完美的展现。 本折张生与莺莺的分别,当在“再谁似小姐?小生又生此念”之后。后面的【一煞】【收尾】二曲,全是张生去后莺莺怅望遥想的情景:山林遮障,暮 霭笼罩,张生的背影已经消失。但表演时张生并未下场,崔张同台,张乘马而去,莺莺徘徊目送,不忍遽归,两地相望两情依依的情状,正体现了中国戏曲舞台没有空间限制的特点。“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既是写景更是抒情。“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离人心绪在“夕阳古道”之上、“禾黍秋风”之中荡漾开来,怨及青山、怨及疏林、怨及淡烟暮霭“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则是化用了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名句,曲词将句式改为疑问,启人深思,更饶余音袅袅之风致。 纵观西厢记全剧可以发现,莺莺对功名富贵并非绝对反对。张生未去赶考时,莺莺对红娘说:“知他命福是如何,我做一个夫人也做得过。”(二本三折【新水令么篇】)得知张生状元及第后,又说:“谁承望跳东墙脚步儿占了鳌头?从今后晚妆楼改做了至公楼!(五本一折【醋葫芦么篇】)她在写给张生的信里也说:“得见翰墨,始知中科,使妾喜之若狂。”(五本二折)之所以“喜”,固然有具备了老夫人允婚的条件,可以花烛在望的因素,但也不是没有欣喜功成名就的意思。可贵的是,莺莺并没有把功名富贵作为追求的终极目标。她的爱情并没有和功名利禄纠缠在一起,仍然保持着纯洁的一面。莺莺的情深义重,在长亭送别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表达:“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爱张生,并不是想凭借他的才学,做个夫人县君,享受荣华富贵。西厢记一剧中莺莺性格的生动性和典型性,并不在于她中破了封建礼教的束缚,与张生私下结合,而在于刻画出了她在冲破封建礼教束缚的道路上所产生的深刻矛盾,揭示出了她性格内部的各种复杂因素。这种深刻的性格矛盾,正是莺莺这个形象的典型性、深刻性之所在。 长亭送别整折戏情节的推进很慢,节奏舒缓,没有尖锐的冲突和扣人心弦的斗争,却生动地表现了在戏剧中突的影响下特定人物之间的关系,使大段的抒情唱段感情激荡、诗意盎然。首先,此折以“送别”为核心,先写莺莺、张生车马相随来至长亭,又写长亭别筵,最后则为席散之后的依依惜别。人物情感的表达随离别时刻的渐近而层层递展,既似阳关三叠,又如黄河九曲。其次,长亭送别作到了即景抒情,通过对人物活动的自然环境的描写,渲染角色心境。中国古代戏曲与话剧固定的时间、地点和单一故事的“三一律”板块式结构不同,其结构是线条的、流动的,舞台也不受时空限制。因此,戏曲中的景也往往并非实见之景,而是为了烘托渲染氛围而创造出的具有很大随意性的“意景”“心象”。在此折中,【端正好】中明言“晓来”,【滚绣球】中又说“倩疏林挂住斜晖”,【一煞】【收尾】二曲中又有“暮霭”“夕阳”“残照”等语,似乎送别是在黄昏。此折中红娘曾说“不曾吃早饭”,五本第四折中张生又讲“离了蒲东早三十里”,投店草桥后方命琴童点灯,则“长亭别筵”似乎当在中午前后。可见“夕阳”“残照”之语显非眼前实景,王实甫乃是为写出莺莺离情别绪而造境。西厢记如诗如画,当以诗心解之。 王思任在合评北西厢序中说:“人人靡不脍炙而尸祝之,良由词与事各擅其奇,故传之者永久不绝。”西厢记超逸隽秀的语言艺术,在长亭送别中也有着突出的表现:此折中既有“碧云天,黄花地”“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这样化用前人的优美之句,又有“荒村雨露宜眠早,野店风霜要起迟”“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等对仗工整的骈俪语,更有【叨叨令】【快活三】这类化用日常用语、雅中融俗的成功范例。 凌潆初在谭曲杂札中曾赞扬西厢记为“情词之宗”。西厢记的佳妙,既在其写情之真挚感人,又在其叙事抒情方式的摇曳多姿。语言风格华美清丽,“以蕴藉婉丽,易元人粗鄙之风”,也辅翼了它诸曲之冠的压卷地位。赏读长亭送别,若可就以上诸端细细品咂,自当解其情而会其胜。 长亭送别赏析 长亭送别一、背景材料西厢记的故事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王实甫写西厢记杂剧时又参考了金代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王作与董作的情节大致相同,但前者堵塞了情节里的漏洞,删去了蔓生的枝叶,加强了戏剧冲突,使人物性格发展更合情合理,语言更为精炼典雅,使西厢记成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不朽之作,也是王实甫特享盛名之作。贾仲明在凌波仙的吊顶里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奇魁。”这并不是溢美之词。王实甫西厢记在明代出现了许多评刻本,17世纪50年代,金圣叹删去了它的第五本,变喜剧性结局为悲剧性结局,并修改了前四本的文字,使人物语言更加性格化。长亭送别是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的,写崔莺莺随母并在红娘的随侍下到十里长亭,给进京应考的张生送别。二、内容分析根据剧情的发展,安排了三个场面。第一个场面,端正好滚绣球叨叨令三支曲子,写莺莺在赴长亭路途中。端正好以暮秋的凄凉景色为背景,提供了一个适用展开人物心理活动的特定环境。滚绣球从正面刻画了莺莺怨恨别离的内心世界。作者用柳丝系马儿、疏林挂斜晖、马慢走车快行、松金钏减玉肌等,将人物抽象的感情表现得真实细腻。叨叨令一曲,由红娘的问话引出莺莺的直抒胸臆,在自己的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环面前尽情倾吐离别的痛苦心情。第二个场面,从脱布衫到朝天子八支曲子,写莺莺在饯别宴上。脱布衫和小梁州是写莺莺眼中所见到的张生愁闷哀伤的神态。幺篇、上小楼、幺篇、满庭芳是将相思与离别对比来写,表现了莺莺与张生两情相依,但碍于老夫人在场却无法一吐衷肠的痛苦。快活三和朝天子紧扣别宴,写莺莺无心于酒食。作者以美酒佳肴竟尝着不如泥土的感觉,突出表现莺莺因即将别离而怨恨的内心。第三个场面,从四边静到收尾八支曲子,写莺莺与张生长亭话别。四边静是写莺莺面临别离对张生的百般依恋和内心的悲戚。五煞写因依恋而生的叮咛。四煞与三煞着重写莺莺预想别离后的孤寂冷清。二煞又加叮嘱,透露了莺莺心中的忧患。最后的一煞和收尾仍写暮秋晚景,用青山疏林、淡烟暮霭、夕阳古道、禾黍秋风等景物来烘托莺莺离别张生后的无限惆怅之情。主旨:这折戏通过描写莺莺送张生赴京赶考饯别于长亭的内心活动,表现了青年所向往的自由美好的爱情与封建礼教之间的尖锐矛盾,控诉了封建家长所维护的礼教对人生的严重摧残。三、写作特点1借景寓情,熔抒情、写景、叙事于一炉。“多情自古伤离别。”为了写莺莺的多情,写莺莺离别之伤,作者寓情于景,寓情于事。一曲(端正好)的唱词,撷取了暮秋时节六种自然景物,构成了一种色彩斑斓、廖廓高远而又萧索凄清的背景,但由于莺莺这个“离人”是用泪眼来观察的,因此不论是在天空中飘浮着的碧云,也不论是在大地上怒放的菊花,不论是一阵紧似一阵的西风,还是南飞的北雁,经霜似染如醉的树林,都淡淡地抹上了一层悲凉的色彩,都使“离人”不能不触景生情,黯然神伤,潸然泪下。一曲(脱布衫)的唱歌,景物的色调则与前者有所不同。不论是“下西风,黄叶纷飞”,还是“染寒烟,衰草凄迷”,都是地地道道的悲凉的、零落的肃杀景色。这样写,既是为了写张生“蹙愁眉,死临侵地”的失魂落魄的神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电气技术测试题及答案
- 土地流转合同补充协议书范例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新政策分析试题及答案
- 二零二五环境影响评价合同书
- 公共卫生资源配置试题及答案2025年
- 借款合同到期续签二零二五年
- 担保公司抵押合同
- 公共营养师考试重要方法试题及答案2025年
- 2024年图书管理员考试数字转型策略试题及答案
- 教师资格笔试学习发展支持试题及答案
- 地域文化教学大纲(修订本)
- 冷冻机的制冷效率与运行电费
- 通用航空产业园项目商业计划书范文参考
- 物业服务流程图
- PE管道焊接工艺卡
- 最全最好的血液净化(课堂PPT)
- 新标准大学英语(第二版)视听说教程2答案
- 玻璃瓶罐的缺陷产生原因及解决方法
- 中国书法演变史
- 工商企业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 206前列腺穿刺活检临床路径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