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语文课堂重一“活”字.doc_第1页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语文课堂重一“活”字.doc_第2页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语文课堂重一“活”字.doc_第3页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语文课堂重一“活”字.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光泽第一中学2014高中语文教师论文 语文课堂重一“活”字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就语文教育撰写过一篇论文:关键在于一个活字,文中指出:“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成功可见应重一“活”字。那么,怎样才能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出一个“活”字呢?有人认为采用以对话为主的教学方法,双向交流信息,即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课堂活跃热闹就凸现出了“活”。其实这是传统课堂强调的“活”,或者说是片面的“活”。笔者认为,新课程标准下的“活”起码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其一,必须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其二,必须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其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作用。下面分别就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更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 一切改革首先是理念的更新,因为理念是行动的向导。因此,语文课程的改革,首先必须从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入手。那么,作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确立哪些现代化教学理念呢?笔者认为起码应包括如下三种新理念。(一)新的发展理念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往往只关注学生的“当前发展”,把考分与“发展”等同,误认为考分高语文素养就高。只偏重语文基础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漠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忽视学生学习方法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这样下来,学生不仅丧失了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牢固树立新的发展理念,那就是:变“当前发展”为“可持续性发展”。也就是说,作为语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我们今天的这堂语文课应该为学生今后的可持续性发展奠定些什么基础?这样,我们就会在每堂语文课中实抓如何去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热爱语文;如何面向学生全体,关注他们个体之间的差异;如何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如何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最终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二)新的课程理念 传统的语文课程属于“文本课程”(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其弊端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课程的主体来看,语文教师在课程中只能处于被动接受地位,只能服从语文学科专家的指令,围绕考试指挥棒“以纲为纲,以本为本”。从课程的内容来看,只注意系统的语文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忽视语文学科与生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体联系,从而导致语文课程走向孤独,封闭,萎缩,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死板,机械,沉闷。要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要确立新的课程理念,变“课程的传播者”为“课程的开发者”,突出语文教师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如何才能成为语文课程的开发者呢?首先要活用教材,不能把手中的语文课本作为唯一文本。可以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重新优化组合教材;还要敢于对手中的教材进行增删,凡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的内容都可以用于课堂教学。其次要充分利用本地区、本校、本班学生丰富课程内容(如自然资源、网络、校园文化、图书室、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与经验等),开发有特色的班本语文选修教材。这样,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内容就“活”了,语文课堂也自然会活起来。(三)新的评价理念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它对课堂目标的实施起到直接的制约作用。传统的语文课堂评价过分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功能,教师一堂课根据教学目标预设出系列问题,按照教学参考书上统一的“参考答案”对有差异的学生群体回答的情况进行评价,以最接近“答案”内容的学生为最佳。而且,每一个问题回答结果的评价,就会产生一些失败者。这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一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为此,我们必须确立新的评价理念,变“甄别与选拔”为“激励成功”,让不同个体的学生在评价中受到激励,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在具体进行语文课堂评价的时候,我们必须把握这样几个方面:首先,要变传统的“功利性评价”为“问题诊断性评价”。不能通过评价给学生打等级,为“评价而评价”,要通过问题诊断性评价从中捕捉教学反馈信息,并据此诊断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发现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从而调整和改进自己的课堂教学,最终让所有的学生在语文课堂中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其次,要实施差异性评价。对不同的学生个体要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例如,可以在一堂课里分层次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供学生自主选择,充分体现评价满足不同个体发展的需要。通过差异性评价,让全体学生得到激励,从而增强他们学好语文的自信心,感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再次,要弘扬特长评价。人各有所长,学生在一堂课里同样能表现出各自的擅长:朗读、思考、讨论发言、书面表达等。因此,我们在注意全面评价的同时,还要注意弘扬学生的特长评价。通过特长评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力。这样,以学生为主体的语文课堂里,真正的“活”气就出现了。二、实现教师角色的根本转变教师是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角色,不同的时代对教师角色有着不同的定位。传统的“无私奉献者”、“学生灵魂的塑造者”、“具有渊博知识的学者”等教师角色形象已不再适应当今课程改革的现实需要。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要想把语文课讲活,必须要进行角色的重新定位,塑造自我,以新的面貌实现角色的更本转变。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师课堂中应该实现怎样的角色转变呢?笔者认为起码应实现如下三种角色的转变。变“知识的传播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师的课堂任务主要不再是信息的传播者、讲授者和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今的学生在课余可以通过电视、广播、计算机等多种途径获得多方面的信息,学到多方面的知识。有些新东西可能老师不知道,而学生知道了。所以,在拥有知识方面,教师不再有“知识垄断”的优势。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课堂上必须和学生同时学习。这样,课堂里与传授知识相比,学习方法的获得和寻求知识的态度更为重要。教师在课堂里就再也不能搞“知识本位”,而是“以学生发展为本”,指导学生学习;不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用教材教学生学会学习,把学生从知识灌输的桎梏中解放出来。变“课堂的主宰者”为“平等的交流者”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课堂教学是由师生共同组成的一个信息传递的动态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不同,信息交流方式也不同。传统的语文课堂交流方式一般是:(1) 以讲授为主的单向信息交流方式,教师施教,学生受教;(2) 以对话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一般在课堂上表现为教师问,学生答。而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交流方式则要求:(1) 以讨论为主的多向交流方式,一般在课堂上表现为小组讨论,大组交流。(2) 以探究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一般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师生共同讨论,研究。很显然,新课程交流方式优于传统课堂交流方式,尤其是以探究为主的综合交流方式更有助于学生的发展。这种交流方式其优点在于: 把学生个体的自我思考、学生群体间的信息交流,与师生间的信息交流、反馈及时地加以沟通与联系,形成了多层次、多通道、多方位的信息交流网络。 能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对不同智力水平、认知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学生实现“互补”,达到共同提高。 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横向交流和师生之间的纵向交流,并把两者有机地贯穿起来,组成网络,使信息交流呈现纵横交错的立体结构。 能确保学生的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让课堂达到真“活”。在这种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权威者”的角色,转而以与学生平等融洽的交流者的角色参与课堂讨论。变“知识的灌输者”为“灵魂的导游者”作为传统的知识传授者,教师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 教师单独拥有权力,课堂里学生要在老师的控制和监督下进行学习。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宗旨,只注重学生对学科知识的记忆、理解和掌握,而不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名家认为,真正的教育应该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但现阶段的学生大多还没有那种被摇动、被推动,更没有灵魂被唤醒的感觉,教师也大多还没有承担起灵魂导游者的责任,更多的充担的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作为语文教师,应在语文课堂中传授知识的同时担当起引导学生灵魂的责任。对于那些要求上进而又暂时落后的学生,对他们的课堂评价可以采用多次评价的方法。首先,不再用教学参考资料上的答案去评定他们的思考讨论和探究表述的结果,只是鼓励他们面对问题大胆思考,积极讨论,尽可能准确的表述自己的看法。其次,通过分 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兴趣,语文课堂也就真的“活”起来了。三、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作用新课程下的中学语文课堂要真正活起来,教师除了更新理念、转换角色外,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学艺术的作用。“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所谓教学艺术,就是指能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包括灵活的教学机智、大胆的教学创造、生动的教学语言和缜密的教学过程以及融洽的情感交流在内的各种知识、条件、手段和方法的综合。下面就三个方面予以阐述。(一)灵活的教学机智灵活的教学机智具体表现在课堂内教师随机应变的能力上,这主要包括语文课堂教学中突发性情况应变和授课过程中意想不到的学生质疑应变。如一个教师在教天上的街市时,有一位男生突然举手提问:“老师,牛郎织女早就被王母娘娘隔在天河两岸不得相见了,诗中怎么又写他们骑着牛儿、提着灯笼闲游呢?”对于这样的质疑,教师一定要沉着。这位教师先表扬学生善疑的精神,之后解释:“这是诗人大胆扬弃了神话传说中爱情悲剧内容和统治者的恩威内容,重新构想了牛郎织女过着自由幸福生活的美境,借以寄托诗人的社会理想。”这样课堂就不会因师生的沟通间隙而失去活气。(二)大胆的教学创造艺术创造是教学艺术的生命,没有创造,就没有教学艺术。教师创造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是对学生身心的培养和发展,这需要教师以独特的风格,创造性的个性,创设情境,开启学生思路。使学生在求“新”猎“奇”中获得知识的能力。以前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唯教育行政指令是听,唯教科书和教学参考资料是从,是完全的“遵命教学”。教师一门心思依赖教科书和参考书,丧失了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无法在教学艺术方面施展创造本领,学生在课堂里无“新”可求,无“奇”可猎。当下的语文课堂里,教师具有更多的创造新形式、新内容的空间,可以创造出适合学生学习的气氛和环境,设计教学活动,通过课堂教学表达自己先进的、科学的教学理念。(三)生动的教学语言“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要讲究语言艺术。语文教师在课堂里使用的语言除了具有规范性、科学性、富有美感和抑扬顿挫的特点外,还要有幽默感,并且还要善于使用身体语言。 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便是幽默。”幽默能寓教于乐,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得到知识和教益。如有位教师教欧也妮与葛朗台,讲到葛朗台在临终前仍坐在密室前守着财宝这一情节时,便用“葛朗台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的幽默语言引起同学们一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