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哈工大-考研整理-西方经济学.ppt_第1页
宏观经济学-哈工大-考研整理-西方经济学.ppt_第2页
宏观经济学-哈工大-考研整理-西方经济学.ppt_第3页
宏观经济学-哈工大-考研整理-西方经济学.ppt_第4页
宏观经济学-哈工大-考研整理-西方经济学.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科学家 经济学家和侦探都有许多共同之处 他们都想说明自己周围的世界发生了什么事 第一章导论 整个科学只不过是日常思考的精练而已 阿尔伯特 爱因斯坦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宏观经济学 也叫做总量经济学 研究的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整个社会的价格水平 总产量 就业水平和其他经济总量的决定 微观经济学 研究的是单个经济主体的经济行为 涉及的内容是单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产量的决定 微观经济学循环图 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流程 宏观经济学研究什么呢 一国的经济增长是由什么决定的 是什么引起一国经济情况的波动 是什么导致了失业 为什么会产生通货膨胀 全球经济体系对国民经济的运行有何影响 宏观经济政策如何才能改善一国的经济运行情况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1 失业率与经济周期2 股票价格与经济周期3 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周期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1 失业的衡量 1 没有工作 但在此前四周中进行过寻求工作的努力 2 离开了原先的工作岗位 但正等着被召回原职 3 期待着在30天内开始新的工作 先决条件是能够和愿意工作 同时满足下列情况中的一种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1 失业的衡量2 失业的类型 1 摩擦性失业 2 结构性失业 3 周期性失业 工作机会的数量和失业工人的数量是相当的 仅仅是双方没有及时地找到对方 工作机会的数量要低于失业人口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1 失业的衡量2 失业的类型3 充分就业是工作机会与失业人口数量相同的状态 所有的失业人口均为摩擦性失业或结构性失业 充分就业下的失业率成为自然失业率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1 失业的衡量2 失业的类型3 充分就业4 失业的危害 1 产出和收入减少 2 人力资本流失 3 犯罪率上升 4 人格尊严丧失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四 通货膨胀 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1 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四 通货膨胀 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1 通货膨胀率与价格水平2 通货膨胀和货币的价值3 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四 通货膨胀 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五 国际经济 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 贸易不平衡是国际经济的最核心的问题之一 当一国的出口大于进口 贸易顺差当一国的进口大于出口 贸易逆差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 经济增长 储蓄率 投资率 技术创新及其他因素 二 经济周期 收缩期 谷底 扩张期 顶峰 三 失业 在当前工资水平下愿意工作的人无法找到工作 四 通货膨胀 平均价格水平的上升 五 国际经济 有着大量贸易和金融联系的经济体 六 宏观经济政策 从全局上对经济运行施加影响的方法和手段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两种最主要的宏观经济政策形式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 第一节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一 宏观经济学的定义二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三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均衡分析与过程分析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经济模型1 三市场划分 金融市场 产品和服务市场 要素市场2 行为主体的划分 家庭 企业 政府3 以微观经济分析为基础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 GDP 是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一年 一国境内所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 GNP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是一年 一国公民所得到的收入价值总和 净要素支付 NFP 等于本国公民的国外收入减去外国公民在本国的收入 它衡量GDP与GNP之间的差异 即 NFP GNP GDP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 C I G NX Y代表GDP C 消费I 投资G 政府购买NX 净出口 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 Y C I G NXC 消费 包括家庭购买的物品与劳务 分为三个子项目 非耐用品 食物和衣服 耐用品 汽车和电视 及劳务 理发和医疗 I 投资 包括为未来使用而购买的物品 分为三个子项目 企业固定投资 购买的新工厂和设备 居民固定投资 购买的新住房 存货投资 存货减少 存货投资是负的 G 政府购买 包括军事设备 高速公路和政府工作人员提供的服务这类项目 不包括向个人的转移支付 如社会保障和福利 NX 净出口 代表国外对我们物品和劳务的净支出 它为国内生产者提供了收入 GDP衡量中的有关问题 GDP可以从支出和收入两个角度进行衡量 从收入角度 GDP等于家庭的全部收入 也就是一国所有生产要素收入的总和 增加值法 GDP中只包括最终产品的价值 也可以表示为一定时期内经济中的新创造的价值总和 本期产出 GDP是由本期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构成的 市场价格 GDP只统计可以用市场价格表示的产出 地下经济活动所产生的产品和服务的交易躲过了政府的纪录 没有被计入GDP 一些不用于交换的产品或服务的价值也未被计入GDP 关于GDP 1968年罗伯特 肯尼迪竞选总统时说 GDP 并没有考虑到我们孩子的健康 他们的教育质量或者他们游戏的快乐 它没有包括我们的诗歌之美或者婚姻的稳定 没有包括我们关于公共问题的智慧或者我们公务员的廉洁 它既没有衡量出我们的勇气 我们的智慧 也没有衡量出我们对祖国的热爱 简言之 它衡量一切 但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的东西 它可以告诉我们有关美国人的一切 但没有告诉我们 为什么我们以作为美国人而骄傲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GDP和GNP是基于名义价值基础上的 即以现时的货币价值作为衡量产品和服务价值量的标准 实际GDP 名义GDP 价格水平 100例 将基期定于1992年 则1992年的价格水平为100 当年美国的名义GDP为60202亿美元 所以当年的实际GDP也是60202亿美元 1993年名义GDP达到63433亿美元 与此同时 由于2 2 的通货膨胀率 价格水平上升至102 2 则该年的实际GDP是62068亿美元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GDP平减指数 名义GDP 实际GDP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名义GDP衡量经济中产出的现期美元价值 实际GDP衡量按不变价格评价的产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相对于其基年价格的产出的价格 即P P基 1995年 美国经济分析局宣布了一种处理基年变动的新政策 GDP的环比 加权衡量 基年一直在变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消费物价指数 CPI 是相对于某个基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价格的同样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现期价格 是最常用的物价衡量指标 生产物价指数 衡量企业购买的典型一篮子物品的价格 除此之外还有食物 住房和能源的物价指数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GDP平减指数和CPI之间有三点关键的差别 GDP平减指数衡量所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CPI只衡量消费者购买的物品与劳务的价格 GDP平减指数只包括国内生产的物品 进口品并不是GDP的一部分 且不反映在GDP平减指数上 CPI使用固定的一篮子物品来计算 而GDP平减指数允许一篮子物品随GDP组成部分的变动而一直变动 帕氏指数 拉斯派尔指数 失业 GDP 以及奥肯定理 由于就业工人有助于生产物品与劳务 所以 失业率提高必定与实际GDP的减少相关 失业与实际GDP之间的这种负相关关系称为奥肯定理 实际GDP变动百分比 3 2 失业率的变动失业率保持不变 实际GDP增长3 左右 这种正常的增长率是由于人口增长 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引起的 失业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 实际GDP一般减少2个百分点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三 流量与存量流量是特定的时间段中发生的经济量值 如某企业的年产量 存量是特定时点上现存的经济量值 如2000年世界人口数量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三 流量与存量1 储蓄与财富 衡量一国或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 储蓄的数量 财富存量的变化量2 投资与资本存量 投资是购买新资本 不是现有资本的易手 当年的净投资额 当年投资 当年资本折旧3 经常项目与净国际投资 经常项目衡量一国居民向其他国家借贷比率的流量 经常项目 0 向其他国家出借资金 净国际投资 0 国内居民拥有对其他国家的净债权存量 相邻两年的净国际投资存量的差额 后一年的经常项目流量 第二节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概念 一 国内生产总值与国民生产总值二 名义价值与实际价值三 流量与存量四 利率与现值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宏观经济学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 是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1936年初版的 就业 利息和货币通论 一书开始的 凯恩斯理论的核心是有效需求 即总需求 凯恩斯认为 由于市场机制本身存在着某种缺陷 价格 工资刚性 供给并不一定创造需求 而总需求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它决定着国民收入的波动 总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心理因素 即边际消费倾向 资本的预期收益和流动性偏好 宏观经济学比较强调理论的政策含义 凯恩斯理论奠定了政府干预经济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 一 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形成 二 新古典学派与新凯恩斯学派的争论新古典学派 货币主义 弗里德曼为代表 理性预期学派 卢卡斯为代表 1 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价格 工资价格 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具有刚性2 政府干预的必要性没有必要必要 新古典学派新凯恩斯学派 第三节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 一 宏观经济学的形成和发展二 本课程讲解的主要内容学习宏观经济学的目的主要是理解各学派的逻辑体系和研究方法 从而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的运行 任何一门科学都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现实世界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衡量 二是用恰当的理论对其进行解释和指导 现代经济理论的主要表达方式是建立和检验经济模型 长期模型 价格 工资具备充分伸缩性 能够对于需求和供给的任何变化作出及时有效的反应 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短期模型 价格 工资缺乏伸缩性 往往在某一预先决定了的水平保持不变 凯恩斯学派 第二章国民收入的生产 分配和消费 我曾听说过 巨额收入是幸福的诀窍 简 奥斯丁 本章研究有关一国GDP来源与使用的四组问题 经济中的企业生产多少 什么因素决定一国的总收入 谁从生产中得到收入 有多少是工人的报酬 有多少是资本所有者的报酬 谁购买经济的产出 家庭为消费购买多少 家庭和企业为投资购买多少 以及政府为公共目的购买多少 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需求与供给均衡 什么因素确保对消费 投资和政府购买的合意支出与生产水平相等 货币在经济中的循环流程 第一节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的总生产 一个经济的物品与劳务的产出 GDP 取决于 1 投入的生产要素数量 2 把收入变为产出的能力 技术关系 用生产函数表示 在本章中我们把经济的生产要素作为既定的 假设经济的资本量和劳动量都是固定的 还假设生产要素得到充分利用 资源没有被浪费 生产函数 规模收益不变物品与劳务的供给 由于资本和劳动供给以及技术不变 所以产出不变 第二节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新古典分配理论 国民收入如何在生产要素之间进行分配的现代理论 国民收入的分配是由要素价格决定的 要素价格是支付给生产要素的报酬量 工人所赚到的工资和资本所有者所赚到的租金之和 第二节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竞争性企业所面临的决策 其产品的价格和投入品的价格都作为既定的 并选择使利润最大化的劳动和资本量 利润 收益 劳动成本 资本成本 PF K L WL RK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具有递减规律 MPL F K L 1 F K L 第二节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从劳动的边际产量到劳动需求 利润极大时 企业的劳动需求为 P MPL W即 MPL W PW P是实际工资 用产品而不是货币衡量的劳动工资 同理 为了利润最大化 企业要一直租用更多的资本 直至MPK减少到等于实际租赁价格时为止 MPK R P 竞争性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需求的每一种生产要素要到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到等于其实际要素价格时为止 第二节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 国民收入的划分 生产要素市场如何分配经济的总收入 企业支付了生产要素报酬后留下来的收入是企业所有者的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 Y MPL L MPK K 则Y MPL L MPK K 经济利润 欧拉定理说明 如果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收益不变的性质 那么 竞争性的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经济利润为零 即 Y MPL L MPK K 三种主体 工人 资本所有者和企业所有者 总收入分为工资 资本收益和经济利润 现实世界中 企业所有者和资本所有者是同一个人 会计利润 经济利润 MPK K 总支出在资本收益和劳动收入之间的划分取决于它们的边际生产率 第三节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需求 封闭经济中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有三种用途 Y C I G家庭消费经济中的部分产出 企业和家庭把一些产出用于投资 政府为公共目的购买一部分产出 可支配收入 Y T家庭把可支配收入分为消费和储蓄 消费函数 C C Y T 边际消费倾向 MPC 是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消费的变动量 MPC在0和1之间 消费函数的斜率是MPC 第三节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需求 封闭经济中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有三种用途 Y C I G家庭消费经济中的部分产出 企业和家庭把一些产出用于投资 政府为公共目的购买一部分产出 投资品需求量取决于利率 利率衡量为投资筹措资金的成本 实际利率是根据通货膨胀校正的名义利率 I I r 第三节什么因素决定物品与劳务需求 封闭经济中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有三种用途 Y C I GG T 政府有平衡预算 G T 政府有预算赤字 G T 政府有预算盈余把政府购买和税收作为国民收入模型的外生变量 内生变量是消费 投资和利率 政府购买和税收是固定的 即 第四节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物品与劳务市场的均衡 经济产出的供求由于Y C I GC C Y T I I r 又由于则有 Y C Y T I r G 产出的供给等于其需求 需求是消费 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 在均衡利率时 物品与劳务的需求等于供给 第四节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金融市场均衡 可贷资金的供求Y C G IY C G这一项是在满足了消费者和政府需求后剩下来的产量 称为国民储蓄或简称储蓄 S Y T C T G I Y T C 是可支配收入减消费 这是私人储蓄 T G 是政府收入减政府支出 这是公共储蓄 Y C Y T G I r 由于G和T是由政策固定的 Y是由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固定的 练习题 假设GDP是8万亿美元 税收是1 5万亿美元 私人储蓄是0 5万亿美元 而公共储蓄是0 2万亿美元 假设这个经济是封闭的 计算消费 政府购买 国民储蓄和投资 答 国民储蓄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S 0 5 0 2 0 7万亿美元政府购买 税收 公共储蓄G 1 5 0 2 1 3万亿美元储蓄 投资I 0 7万亿美元消费 国民收入 投资 政府购买C 8 0 7 1 3 6万亿美元 第四节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储蓄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影响政府购买的增加 Y固定 Y T 不变 所以消费C不变 政府购买的增加必定由投资的等量减少来抵消 政府购买挤出了投资 政府购买增加并没有相应的税收增加 政府要通过借贷 减少公共储蓄来为增加的支出筹资 由于私人储蓄不变 政府借贷就减少了国民储蓄 第四节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储蓄的变动 财政政策的影响税收减少 Y固定 政府购买G不变 Y T 增加 所以消费C增加 消费的增加必定由投资的等量减少来抵消 税收的减少和政府购买增加一样挤出了投资 国民储蓄等于Y C G S的减少和消费的增加是等量的 练习题 考虑下列式子描述的一种经济情况 Y C I GY 5000G 1000T 1000C 250 0 75 Y T I 1000 50r1 在这种经济中 计算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和国民储蓄 2 找出均衡利率 3 现在假设G增加到1250 计算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以及国民储蓄 4 找出新的均衡利率 练习题 假设政府税收增加1000亿美元 如果边际消费倾向是0 6 以下项目会发生什么变化 1 公共储蓄 2 私人储蓄 3 国民储蓄 4 投资 练习题 假设政府等量地增加税收和政府购买由于这种平衡预算的变动 利率和投资会发生什么变动 第四节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投资需求的变动投资需求增加 均衡投资量未变 A B 第四节什么因素使物品与劳务的供求均衡 投资需求的变动假定随着利率的上升 人们会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从而就得到一条向上倾斜的储蓄曲线 这时投资需求增加 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量都会上升 A B 结论 本章建立了一个解释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生产 分配和配置的模型 一般均衡模型 这个模型可以解释收入如何在生产要素中划分 要素价格如何取决于要素供给 财政政策如何改变产出在其不同用途间的配置 消费 投资 政府购买 以及它如何影响均衡利率 结论 我们假设 资本存量 劳动力和生产技术是不变的 在第3章中 我们要说明这每一种因素的变动如何一直在引起经济中物品与劳务产出的增长 我们假设 劳动力得到了充分利用 在第4章中 我们考察失业的原因 并说明公共政策如何影响失业水平 我们没有考虑货币的作用 货币是用以买卖物品与劳务的资产 在第5章中 我们讨论货币如何影响经济 以及货币政策的影响 我们假设没有与其他国家的贸易 我们没有考虑短期价格粘性的作用 在第6章到第9章中我们提出一个包括价格粘性的短期波动模型 然后讨论短期波动模型与本章中提出的国民收入模型有什么关系 第三章经济增长 增长问题并没有什么新东西 只不过是为古老的问题穿上了一件新衣服 增长是一个总使经济学者着迷而神往的问题 现在与未来 詹姆斯 托宾 生活水平的国际差别 1997 日本和德国增长奇迹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们的大量资本存量 但是 在战后几十年中 这两个国家经历了最迅速的增长 在1948年到1972年间 日本每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8 2 德国每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5 7 相比之下 美国每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为2 2 中国的经济增长 在1978 2003年间 中国GDP实现了年均9 以上的增长速度 经过25年的增长 中国GDP已升到了2003年的11万亿人民币 人均GDP突破了1000美元 年均增长6 7 按照 购买力平价 世界银行估算 中国现在的人均国民收入实际应该至少在4000美元以上 这意味着 中国当前的人均国民收入实际上约为美国人均国民收入的1 6或者16 而不是按当前汇率计算的3 16 只相当于上世纪日本40年代末 中国台湾60年代中和韩国70年代初人均GDP占美国人均GDP的份额 假设美国从现在起每年保持人均GDP2 的增长率 而中国保持人均GDP6 的增长率 那么要在2040年以后中国的人均GDP水平才可以达到美国的一半 从经济起飞到实现人均GDP达到美国的一半水平 韩国和中国台湾花了差不多35年的时间 而日本则仅仅用去了17年 东亚经济体赶超最发达经济体的经验和教训 在人均收入达到美国的50 之前很容易保持高速增长 本章的主要内容 以索洛模型为基础展开对经济增长的理论分析 第一节分析索洛模型的假设条件和理论框架 第二节考察索洛模型的黄金规则稳态过程及其政策含义 第三节分析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第四节讨论索洛模型的局限性和当代增长理论的发展 第一节资本积累 一 基本假设假设劳动力和技术保持不变 先考察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资本积累 1 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索洛增长模型假设 生产函数为规模报酬不变 当 1 L 得到Y L F K L 1 人均产出Y L是人均资本量K L的函数 令k K L索洛生产函数可以写成 y F k 1 f k 索洛生产函数的主要特征 第一节资本积累 一 基本假设假设劳动力和技术保持不变 先考察供给和需求如何决定资本积累 1 物品的供给与生产函数2 物品的需求与消费函数在索洛模型中 人均产出y分为人均消费c和人均投资i y c i索洛模型假设 每年人们把其收入的s比例用于储蓄 把 1 s 比例用于消费 则消费函数为 c 1 s y则有 y 1 s y i得出 I sy 第一节资本积累 一 基本假设二 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资本存量是经济中产出的关键决定因素 影响资本存量的两种力量是 投资与折旧i syy f k 则得出 i sf k 人均资本k越高 产出f k 和投资i越大 储蓄率一定条件下 资本存量和投资之间就有一种动态循环的影响和决定关系 投资也取决于储蓄率 储蓄率越高 则在资本存量和产出水平一定的条件下 投资水平越高 产出 消费和投资 投资和消费之间存在替代关系 在产出一定的条件下 投资越多则消费越少 折旧与资本存量的关系 资本存量变动 投资 折旧即 折旧 投资以及稳定状态 向稳定状态接近 一个数学例子 日本和德国增长奇迹的原因是什么 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他们的大量资本存量 但是 在战后几十年中 这两个国家经历了最迅速的增长 在1948年到1972年间 日本每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为8 2 德国的每年人均产出增长率为5 7 相比之下 美国每年人均产出的增长率仅为2 2 资本存量减少 产出水平立即下降了 但是 如果储蓄率不变 经济将要经历一个高增长的时期 产出增长是因为在资本存量低时投资所增加的资本大于折旧所用的资本 这种高增长要一直持续到经济达到它以前的稳定状态 另外 日本和德国的产出中储蓄和投资的比例都高于美国 第一节资本积累 一 基本假设二 资本存量的增长和稳定状态三 储蓄如何影响增长 世界各国的储蓄和投资 根据索洛模型 如果一国把其大部分收入用于储蓄和投资 它就有较高稳定状态资本存量和高水平收入 如美国和日本 如果一国的储蓄和投资只是其收入的一小部分 它稳定状态的资本和收入就低 如乌干达和乍得 投资率和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是密切的 是说明为什么一些国家富而一些国家穷的一条重要线索 但国际差别也会使投资率相近的国家的人均收入并不相近 第二节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一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 y c i则c y i稳定状态的人均消费为 稳定状态资本的增加对稳定状态消费有两种相反的影响 更多的资本意味着更多的产出 更多的资本也意味着必须把更多的产出用于替代被磨损的资本 c gold k gold 储蓄率和黄金规则 c gold k gold i gold 确定黄金规则稳定状态 Sk y c MPK 0 525 05 02 52 50 1000 000 第二节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一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黄金律二 向黄金规则稳定状态的过渡1 从资本太多开始 t0 储蓄率下降 第二节资本的黄金规则水平 一 比较各种稳定状态黄金律二 向黄金规则稳定状态的过渡1 从资本太多开始2 从资本太少开始 t0 储蓄率提高 练习题 A国与B国的生产函数都是 1 这个生产函数是规模收益不变吗 并解释之 2 人均生产函数Y F K 是什么 3 假设没有一个国家经历了人口增长或技术进步 资本折旧为每年5 再假设A国每年储蓄为产出的10 而B国每年储蓄为产出的20 用你对 2 的答案和稳定状态的条件为投资等于折旧 找出每个经济稳定状态的人均资本水平 然后找出稳定状态的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 4 假设两国都从人均资本存量为2开始 人均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水平是多少 要记住资本存量的变动是投资减折旧 用一种计算说明这两个国家的人均资本存量将如何随时间推移而变动 计算每一年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 B国的消费会在多少年内高于A国的消费 第三节人口增长与技术进步 基本索洛模型说明 资本积累本身并不能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 高储蓄率引起暂时的高增长 但经济最终要达到资本与产出不变的稳定状态 为解释经济持续增长的现象 我们必须把索洛模型扩大到包括其他两个经济增长的源泉 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 人口增长时的稳定状态 假设人口和劳动力按一个不变的比率n在增长 工人数量增加引起人均资本减少 人均资本存量的变动是 把定义为收支相抵的投资 保持人均资本不变所需要的投资量 它包括现有资本的折旧和为新工人提供资本所需要的投资量 折旧通过磨损资本存量减少k 而人口增长通过把资本存量更少地分散到大量工人中而减少k 经济稳态时有 索洛模型中的人口增长 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在三个方面改变了基本索洛模型 1 它使我们更接近于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中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是不变的 但是 由于工人数量以n这一比率增长 所以总资本和总产出也必定以n这一比率增长 2 人口增长对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另一些国家贫穷提供了一种解释 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的影响 人口增长在三个方面改变了基本索洛模型 1 它使我们更接近于解释持续的经济增长 在人口增长的稳定状态中 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是不变的 但是 由于工人数量以n这一比率增长 所以总资本和总产出也必定以n这一比率增长 2 人口增长对为什么一些国家富有而另一些国家贫穷提供了一种解释 3 人口增长影响我们决定黄金规则 消费最大化 资本水平的标准 索洛模型中的技术进步 劳动效率 Y F K L E E是能够反映或涵盖技术进步的劳动效率变量 它反映了一个经济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 以及健康 教育或劳动力技能的改善 劳动效率的提高 L E 效率工人的人数 它考虑到工人的数量和每个工人的效率E 假设技术进步引起劳动效率E以某种不变的比率g增长 g称为劳动扩大型技术进步的比率 效率工人的数量按n g的比率增长 令k K L E 代表每个效率工人的资本 y Y L E 代表每个效率工人的产出 技术进步时的稳定状态 技术进步的影响 只有技术进步能解释生活水平的长期上升 世界各国经济会趋同吗 从理论上说 如果两个有同样稳定状态的经济从不同的资本存量出发 那么 我们应该预期他们会趋同 资本存量较少的经济自然将增长得更快 如果由于有不同的储蓄率两个经济有不同的稳定状态 那么 我们不应该预言会趋同 相反 每个经济将达到其稳定状态 在国际数据中 研究者很少找到趋同的证据 那些开始时贫穷的国家其增长平均而言并不比开始时富裕的国家快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稳定状态 世界各国经济表现出有条件的趋同 趋同于自己的稳定状态 而稳定状态又有储蓄 人口增长和教育所决定 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一 索洛模型的缺陷 索洛模型描述了一个完全竞争的经济 物质资本和劳动投入的增长引起产出的增长 当资本存量增长时 由于边际报酬递减 经济增长会减慢 最终经济增长将停止 稳定的人均资本存量和人均产量 决定于储蓄率 人口增长率和生产函数等因素 用假定外生的技术进步来说明正的人均产出增长率 穷国应该比富国增长更快 实际情况是 穷国的经济增长往往更缓慢 储蓄率 人口增长率 技术进步和折旧率都是外生变量 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一 索洛模型的缺陷二 新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 要素投入的内生增长技术进步的内生增长 资本投入内生决定的增长 家庭的跨时期最优消费选择模型是内生储蓄率经济增长理论的核心模型 劳动供给内生决定的增长 居民对生育 移民和工作时间的选择 是从劳动供给内生决定的角度考察内生经济增长的模型 1 报酬递增的生产函数2 人力资本 卢卡斯的 论经济发展机制 3 干中学 知识的溢出效应4 创新 中间产品创新和消费品创新 第四节经济增长理论的深化 一 索洛模型的缺陷二 新经济增长理论 内生经济增长为特征三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1 储蓄率政策2 技术政策和人力资本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储蓄率政策 c gold k gold i gold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储蓄率政策 美国的实际GDP平均每年增长3 左右 因此 n g 0 031 资本存量是一年GDP的2 5倍左右 2 资本折旧约为GDP的10 3 资本收入约为GDP的30 则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储蓄率政策 哪种储蓄政策最有效 政府最直接的方法是通过公共储蓄影响国民储蓄 预算赤字提高了利率 并挤出了投资 预算盈余可以减少国债 并刺激投资 政府还可以通过影响私人储蓄来影响国民储蓄 经济学家关于私人储蓄对公共政策的激励会作出多大反应有分歧 国家的经济政策并不一定以实现黄金规则水平稳定状态为目标 可以追求当前较高的增长率 当前的增长意味着实现收入 就业及政治稳定等多方面的目标 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 技术政策和人力资本 大多数国家推动技术进步的政策包括鼓励私人部门把资源投入技术性的发明 建立专利保护制度 给予从事研究与开发的企业税收方面的减免优惠 政府直接投资从事各种重要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术研究 私人企业所进行的研究 一方面有 站在肩膀上 的正的外部性 另一方面有负的 伤害 外部性 研究表明 物质资本的收益率是每年8 左右 而研究的收益通常每年大于40 这种发现证明了政府大量补贴研究的正确性 对文化教育事业的投资 对其他有利于人力资本积累和发展的活动的鼓励 应该在一个国家的增长政策中有重要的地位 长期经济增长是一国公民经济福利唯一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相比之下 宏观经济学家研究的其他每一件事 失业 通货膨胀 贸易赤字等等 都是无所谓的 中印经济数据对比 中印产业比较 教育 印度教育水平很高 收费却很低 拥有许多工程师和专业医生 软件开发 印度与中国相比处于绝对优势 在基础的IT培训方面 印度人更是杀到了中国家门口来 制药业 两国只要工业规模相差悬殊 但出口额相差无几 中国药品出口额逐年下降 而印度则是逐年递增 中印经济比较 印度的金融体制优于中国 6 24 7 40 金融系统比较透明 法律制度相对完善 中国政府的控制能力优于印度 印度发展的软肋除了基础设施落后外 宗教问题 民族问题 人口问题和贫困为题也都非常关键 印度大力推动私营部门的发展 练习题 设一个国家的生产函数是 其中和分别指人均产出和人均资本 如果储蓄率为28 人口增长率为1 技术进步速率为2 折旧率为4 该国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 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 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 其他不变 那么该国新的稳定状态的产出是多少 第四章失业 一个人想工作 而又找不到工作 这也许是阳光下财富不平等所表现出来的最惨淡的景观了 托马斯 卡莱尔 本章的主要内容 第一节自然失业率第二节摩擦性失业与结构性失业第三节实际工资刚性第四节失业的形式 第一节自然失业率 L 劳动力E 就业工人人数U 失业工人人数L E U失业率是U L假设劳动力L是不变的 s 离职率 即每个月失去自己工作的就业者比例 f 就职率 即每个月找到工作的失业者的比例 如果劳动市场处于稳定状态 那么 找到工作的人数必定等于失去工作的人数 即 fU sE s L U 稳定状态失业率U L取决于离职率s和就职率f 离职率越高 失业率越高 就职率越高 失业率越低 第一节自然失业率 L 劳动力E 就业工人人数U 失业工人人数L E U失业率是U L 稳定状态失业率U L取决于离职率s和就职率f 离职率越高 失业率越高 就职率越高 失业率越低 第二节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一 基本概念由于工人找一份工作需要时间而引起的失业称为摩擦性失业 产生的原因是信息的不流畅或者劳动者与岗位的匹配需要时间 雇主与求职的人都认为 最好的在最后 由于需求结构变动和技术进步使产业结构变动而引起的失业称为结构性失业 产生的原因是劳动力在各个部门之间的转移和流动需要成本 转移成本的高低取决于 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差异程度 劳动者的初始人力资本及培训机制 第二节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一 基本概念二 职业搜寻理论1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 为了获得满意的工作 劳动者必须不断地在劳动力市场寻找 2 在劳动力市场上 每个企业对劳动者的报酬是不同的 劳动者搜寻时间越长 信息就越充分 找到报酬更高工作的可能性就越大 3 劳动者离开原来工作岗位去寻找新的工作比保留原来工作同时寻找另一份工作更有效率 因此失业是寻找高报酬工作的一种投资 4 获取有关报酬的信息和职业岗位的信息是要花费成本的 第二节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 一 基本概念二 职业搜寻理论三 公共政策与失业1 政府就业机构传播工作空位信息 以便使工作岗位和工人更有效地匹配 提高就职率 2 在培训计划目的是为了是工人更容易从衰落行业转到新兴行业 提高就职率 3 失业保障虽然提高了失业者的收入 但同时增加了失业 提高离职率 减少了工人对自己收入的不确定性 使工人可以拒绝所提供的没有吸引力的工作 使工人和工作之间更为匹配 第三节实际工资刚性 如果实际工资停在均衡水平之上 那么 劳动供给大于需求 企业必定以某种方法在工人中配给稀缺的工作岗位 实际工资刚性降低了就业率 并提高了失业水平 工资刚性的原因 最低工资法工会的垄断力量效率工资 最低工资法 最低工资法确定了企业要为其雇员支付的工资的法定最低水平 经济学家认为 最低工资对青少年失业的影响最大 领取最低工资的300万工人中 1 3以上是青少年 建议允许降低青少年的工资 从而减少它们的失业 并使他们得到培训和工作经验 税收减免是增加工作着的穷人收入的一种更好的方法 它没有增加企业的成本 不会减少企业需求的劳动量 工会和集体议价 工会不仅提高了工资 而且还提高了工人在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等问题上的议价力量 工会成员占就业人数百分比 那些已经被企业雇用的工人 即局内人 一般都想使企业保持高工资 失业者 即局外人 承担了高工资的部分代价 因为他们在低工资时才会被雇用 不同的国家 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局内人与局外人之间的冲突 效率工资 高工资使工人生产率更高 适用于穷国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 工资影响营养 健康的工人生产效率更高 更适合发达国家的效率工资理论认为 高工资减少了劳动的流动性 企业通过支付高于均衡水平的工资可以减少逆向选择 提高自己劳动者的素质 从而提高生产率 企业通过支付高工资减少道德风险问题 提高了工人的努力程度 从而提高了生产率 第四节失业的形式 失业的持续时间 失业次数 失业月数假设某一年的一部分时间里有10 的人失业 其中 8 的人失业1个月 而2 的人失业12个月 总计失业32个月 如果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大幅度降低自然失业率 那么政策应该针对长期失业者 因为他们占了大部分失业量 新进入劳动力的人 包括新进入者和重新进入者 构成失业者的1 3 流入与退出劳动力使对失业统计的解释更为困难 练习题 以下工人更可能经历短期失业还是长期失业 由于天气被解雇的建筑工人 在一个偏僻地区的工厂失去工作的制造工人 由于铁路竞争而被解雇的驿站工人 当一家新餐馆在马路对面开业时 失去工作的快餐厨师 当公司安装了自动焊接机时 失去工作的受正规教育很少的专业焊接工 第五章货币与通货膨胀 没有什么手段比毁坏一个社会的通货能更隐蔽 更可靠地颠覆这个社会的基础了 在破坏的一方 这个过程完全是由隐蔽的经济规律力量进行的 而且 这个过程以一种千百万人中没有一个人能察觉的方式在进行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 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通货膨胀 当通货膨胀接近两位数水平时 查拉德 福特称通货膨胀是 头号敌人 罗纳德 里根称通货膨胀为 最无情的税收 本章主要内容 什么是货币 影响货币供求的是什么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 货币量决定物价水平 货币量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政府发行货币所得到的收益 通货膨胀税 通货膨胀如何影响名义利率 名义利率又如何反过来影响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量 从而影响物价水平 通货膨胀是一个主要的社会问题吗 讨论超速通货膨胀的极端情况 第一节货币的概念 货币是可以很容易地用于交易的资产存量 货币是那些流动性偏好高的人们普遍愿意接受的资产 货币的职能 价值储藏 计价单位 交换媒介 价值储藏 货币提供了将当前的购买力转移到未来的手段 部落经济 货币是一种不完善的价值储藏 计价单位 提供了可以表示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 货币是我们衡量经济交易的尺度 交换媒介 货币可以转变为物品与劳务的容易程度 货币的流动性 没有货币的经济 物物交换的经济 交易要求欲望的双向一致性 两个人各自有对方在进行交换的时间与地点正好需要的东西 货币的类型 没有内在价值的货币称为法定货币 有内在价值的商品作为货币 商品货币 最普遍的商品货币的例子是黄金 金本位 货币的演变 实物货币 政府介入货币体系 铸造成色与重量可知的金币 政府发行可与金银兑换的票证为货币 纸币 随时可以按照政府事先承诺的标准兑换成金银 黄金后盾无关紧要 每一个人在交换中都一直接受纸币 它们就有了价值并成为货币 法定货币制度 如何衡量货币量 货币是专门用来进行交易的资产 货币的数量也就是经济中此类资产的存量 现金是最明显的可用于交易的货币 包括人们手中持有的纸币和硬币 活期存款也是常用的交易支付手段 从货币资产流动性的角度出发 就有不同的货币数量的测算口径 货币数量测算口径分类 1997年 中国 1998年 美国 如何控制货币量 政府控制货币供给 法律规定给予政府发行货币的垄断权 控制货币供给的权力掌握在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手中 中央银行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控制和调节被称为货币政策 美国的中央银行是联邦储备 美联储 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主要方法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 买卖政府债券 我国的中央银行是中国人民银行 1995年3月 我国颁布了 中央银行法 货币的供给 有史以来有三项伟大的发明 火 轮子 中央银行 韦尔 罗杰斯 货币供给 货币供给 通货 活期存款即 M C D银行从储户手中得到但并不贷出去的存款称为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百分比称为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为降低银行的还贷风险 都规定了商业银行准备金比率的最低水平 法定准备金率 所有存款都作为准备金持有 这种制度称为百分之百准备金银行 这种银行体系不影响货币供给 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功能 在一个部分准备金银行体系中 银行创造货币 设存款准备金率为rr 则最终的存款额为1000 rr 从储蓄者向借款人转移资金的过程称为金融中介 在股票市场 债券市场和银行体系这些金融市场机构中 银行是唯一直接影响货币供给的金融机构 商业银行创造存款 增加了经济流动性 并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 货币供给模型 基础货币B 公众以通货形式持有的货币C和银行以准备金形式持有的货币R的总量 又称为高能货币 准备金 存款比率rr 是法定准备金率和超额准备金率之和 由银行的经营政策和管制银行的法律决定 通货 存款比率cr 使人们持有的通货量C在其活期存款持有量D种的比例 它反映了家庭希望持有的货币形式的偏好 1 M C D货币供给是通货和活期存款之和 2 B C R基础货币是通货和银行准备金之和 1 2 即 例 假设基础货币B是5000亿美元 准备金 存款比率rr是0 1 通货 存款比率是0 6 则 货币乘数是 货币供给与基础货币是同比例的 因此 基础货币增加引起货币供给按同样的百分比增加 准备金 存款比率越低 银行进行的贷款越多 银行创造出来的货币也越多 准备金利率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 增加了货币供给 通货 存款比率越低 公众作为通货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少 银行作为准备金持有的基础货币越多 银行可以创造的货币也越多 因此 通货 存款利率下降提高了货币乘数 增加了货币供给 三种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操作 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 中央银行增加了经济中基础货币的数量 法定准备金率 它上升就降低了货币乘数并减少了货币供给 它的变化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业务 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 各国中央银行很少使用 再贴现率 指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应支付的利率 由中央银行决定 再贴现率降低 商业银行所借的准备金越便宜 增加了基础货币和货币供给 由于商业银行可以选择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数量以及向中央银行借款的数量 中央银行并不能完全控制货币供给 第二节货币数量论 数量方程式货币的数量与经济中的交易额应该密切相关 货币数量 货币流通速度 价格 交易数量M V P T例 假设在一年中以每个面包0 5元的价格卖出了60个面包 这样 T 60个面包 P 0 5元 交换的货币总量 PT 30元 年 它是所有交易的货币价值 再假设 经济中的货币量是10元 则根据数量方程式 货币的流通数度是 V PT M 30 10 3 次 年 数量方程式是一个会计恒等式 如果式中的一个变量发生了变化 其余变量中至少有一个也必须相应变化 以保持等式的成立 从交易到收入 将经济中的交易区分为现有资产的交易和当期产出的交易 Y 产出 是实际GDP P 价格 是GDP平减指数 PY 产出的货币价值 是名义GDP 数量方程式变为 M V P YV 货币的收入速度 一般而言 经济中的资产的存量总是大于收入的流量 因此 T总是大于Y 以全部交易计算的货币流通速度通常大于货币的收入速度 货币供给和通货膨胀 M M 货币供给的变化率 V V 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率 由社会的制度和技术因素所决定 可假设为常数 P P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即通货膨胀率 Y Y 产出的变化率 取决于生产函数的技术结构和投入要素的数量 可以把它作为既定 货币供给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 货币数量论说明了 控制货币供给的中央银行最终控制通货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