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ppt_第1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ppt_第2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ppt_第3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ppt_第4页
教案课件-小儿推拿(全).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 一 概述二 儿科基础知识三 小儿推拿手法四 常用穴位五 儿科常见病的推治 省医院儿科的输液大厅 有多少我们的孩子在承受这样的痛苦和无奈 能否有更好的方式来改变 1 2 3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一 小儿推拿概述 3 4 小儿推拿临床常用10套手法 一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概述 历史演变 1 萌芽阶段 秦汉 南北朝 A 汉代 五十二病方 B 晋代 葛洪 肘后方 捏脊 治疗腹痛改善胃肠 调理脏腑 痛经 月经不调等 腹泻 消化不良2 奠基 隋唐 明初 孙思邈 千金方 小儿夜啼 外台秘要 袖珍小儿方 补要袖珍小儿方 3 形成阶段 明末 清代 小儿按摩经 四名陈氏 记载了小儿推拿的16中手小儿推拿方脉活婴密旨全书 龚云林 小儿推拿广益 熊应雄 提出了 推拿面部次第 手部次第 等操作顺序 推拿三字经 徐谦光 提出新的观点独穴治病 老幼同治 推拿带药补脾经 四君子汤 平肝经 逍遥散 清补心经 天王补心丹 清肺经 养肺救燥汤 补肾水 六味丸 泻大肠 承气汤 清小肠 导赤散 清胃经 定胃汤 厘正按摩要术 张振均 具有比较高的参考价值4 现阶段 小儿推拿 金义成 中国小儿推拿 张素芳鲁派 海派 三字经派 小儿推拿的定义 推拿 古称 按摩 按跷 乔摩 乔引 案杌 等 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一门医术 推拿的防治手段主要是手法治疗与功法训练 小儿推拿简史 小儿推拿 又称 推惊 摩惊 掐惊 等 是以各种推拿方法为主要治疗手段 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一种方法的总称 属于祖国医学外治法范畴 二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推拿的优点 不用针 不用药 见效快 1 经济简便2 易于掌握3 安全可靠4 疗效显著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二 小儿推拿的作用 疏通经络 活利关节 畅通气血 祛邪扶正 调整脏腑 根据中医阴阳 五行 藏象 经络等学说针对疾病发生的不同原因和症状运用不同的补泻手法在患儿体表进行点 面 线操作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三 适应证与禁忌证 1 适应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神经系统 泌尿系统等 小儿泄泻 便秘 脱肛 呕吐 腹痛 感冒 咳嗽 遗尿 惊风 疳积等以及防病保健 2 禁忌1 皮肤烧伤 烫伤 裂伤及生有疥疮等 局部不易按摩2 某些感染性疾病 如 蜂窝组织炎 骨结核 骨髓炎 丹毒等3 各种恶性肿瘤 骨折 脱位等4 推拿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对危重病人应在其他治疗的同时 进行推拿治疗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四 推拿前的准备及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的一般知识 1 环境 光线充足 空气流通 室内温馨2 医者 指甲 态度 心理 清洁 并使双手温度适当 3 患儿姿势 俯卧位 侧卧位 母抱位 坐位等4 操作多采用患儿左手5 操作顺序 头面 上肢 胸腹 下肢 腰背6 手法轻而柔和并且穴位准确7 推拿介质 润滑剂 8 每日一次9 避风寒10 对肠套叠 肠梗阻等急腹症的后期 以及肠炎等疾病怀疑有肠坏死 腹部严谨使用重手法 推拿操作的时间 次数和强度 1 年龄 年龄越大 操作事件应该延长 2 病情的轻重 重则长 轻者短3 手法刺激量的大小4 是否作为主穴应用 主穴时间长 配穴时间短 推拿补泄的操作形式 1 力量中为泻 轻为补2 速度分补泻 一般快为泻 慢为补3 时间分补泻 一般时间长为补 时间短为泻4 方向分补泻 一般是向心为补 离心为泻5 循环分补泻 循经脉气血方向推动则多为补 逆经脉气血的方向推动则多为泻 操作顺序 常用操作顺序 1 先上肢 后头面 然后躯干 后下肢2 先主穴 后配穴3 先刺激量小的穴位 后刺激量大的穴位 三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概述 一 小儿生理特点 1 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小儿从初生到成年 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 无论在解剖 生理 病理 免疫等方面 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机体各器官的形态 位置 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在不断的变化 其生理功能也都未达到成熟完善 中医把这种现象称为脏腑娇嫩 形气未充 2 生机蓬勃 发育迅速 小儿在生长发育过程中 从体格 智力以至脏腑功能 均不断向完善 成熟方面发展 年龄越小 生长发育的速度也越快 反映了小儿生机旺盛 对营养物质的需求相对地更加迫切的特点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小儿推拿的生理病理特点 二 小儿病理特点 小儿的病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发病容易 传变迅速 脏气清灵 易趋康复 小儿疾病中外感时邪和肺 脾二脏的病证比较多见 临床上常见伤风感冒 咳嗽 消化不良等 小儿由於生机蓬勃 活力充沛 脏气清灵 反应敏捷 病因比较单纯 没有七情的影响 所以在患病后 只要经过及时正确的处理 病情就会很快好转趋于康复 三 年龄分期和生育特点 1 胎儿期 受孕 分娩2 新生儿期 出生 28天3 婴儿期 从28天 1岁4 幼儿期 从1岁到3岁5 学龄前期 从3岁 6 7岁6 学龄期 从6岁 青春期 12岁到20岁 1 2 3 常例手法 基本手法 复式操作法 小儿推拿手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掐总筋 分阴阳 拿肩井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无论治疗哪一种病症 每次推拿均使用这些方法 所以总称常例手法 即常规的例行成套手法 开天门 推坎宫 运太阳 掐总筋 分阴阳五法在每次推拿中开始阶段应用 拿肩井一法在每次推拿结束时应用 在推拿时 可蘸用少许清水 葱姜汁或麻油 开天门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作用 疏风解表 开窍醒脑 镇静安神 主治 外感表证 发热 恶寒 无汗 头痛 夜啼 惊风 屈光不正 眼睑下垂 推坎宫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作用 疏风解表 醒脑明目 止头痛 主治 外感表证 发热 惊风 头痛 夜啼 屈光不正 眼睑下垂 弱视 斜视 运太阳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作用 疏风解表 清热明目 止头痛 主治 外感表证 感冒 发热 头痛 屈光不正 口眼歪斜 弱视 斜视 头晕 掐总筋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位置 手掌面腕掌关节横纹正中处作用 清心热 散结止痉 通调周身气机主治 惊风 夜啼 抽搐 口疮 齿龈糜烂 虚烦内热 分阴阳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位置 手掌面腕掌关节横纹处作用 退热 消肿 散结主治 寒热往来 烦热不安 腹泻 腹胀 痢疾 痰热喘咳 口疮 拿肩井 小儿推拿常例手法 位置 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 肩部筋肉处作用 宣通气血 发汗解表主治 感冒 发热 气血不通 上肢痹痛 活动不利 常用穴 部 位 头面颈部穴位分布图 头部常用穴位 耳后高骨 耳后高骨下凹陷处 作用 疏风解表 安神除烦主治 感冒 发热 头痛 惊风 神昏 烦躁不安等 迎香 鼻翼旁开0 5寸 作用 宣肺气 通鼻窍主治 感冒 鼻塞流涕 口歪眼斜 人中 鼻唇沟中上三分之一处 作用 开窍醒神主治 神昏 抽搐 遗尿 面瘫 囟门 前发际正中直上2寸百会前凹陷中 作用 镇静安神 通鼻窍主治 惊风 抽搐 夜惊 鼻塞不通 头痛 神昏烦躁 风池 后头部 乳突向后1 5寸 作用 发汗解表 疏风散寒主治 感冒 头痛 发热 目眩 颈项强痛 百会 前后正中线和两耳连线交点处 作用 安神镇静 升阳举陷主治 惊风 目眩 脱肛 遗尿 夜惊 头痛 癫痫 天柱骨 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作用 降逆止呕 去风散寒主治 恶心 呕吐 发热 咽喉肿痛 项强 桥弓 在颈部两侧 沿胸锁乳突肌成一直线 作用 活血化瘀 消肿主治 小儿肌性斜颈 落枕 高血压 常用穴 部 位 正面穴位图 前腹部穴位 天突 胸骨柄上方凹陷处 作用 理气化痰 止咳平喘 止呕 催吐主治 咳嗽 喘促 痰多气急 恶心 呕吐 食滞胃脘 误食毒物 膻中 两乳头连线中点 作用 理气化痰 止咳平喘 止呕主治 痰鸣 咳喘 胸闷 吐逆 八道 前胸部 沿第二肋间隙到第五肋间隙 作用 宽胸理气 化痰 止咳平喘主治 痰鸣 咳喘 胸闷 乳根 乳头下两分 作用 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主治 呼吸系统疾病 乳旁 乳头旁开2分 作用 宽胸理气 止咳化痰主治 呼吸系统疾病 胁肋 两腋下至天枢穴 作用 顺气化痰 除胸闷 开积聚主治 痰鸣 咳喘 胸闷 肋痛 肝脾肿大 中脘 前正中线脐上4寸 作用 健脾和胃 消食和中主治 腹泻 腹痛 厌食 呕吐 腹胀 疳积 嗳气 腹 整个腹部 作用 健脾和胃 理气消食主治 腹泻 腹痛 厌食 呕吐 腹胀 疳积 便秘 脐 肚脐 作用 温阳散寒 补益气血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主治 腹泻 腹痛 疳积 便秘 呕吐 蛔虫性肠梗阻 天枢 脐旁2寸 作用 梳理大肠 温补下元 分清别浊主治 腹泻 痢疾 腹痛 食积 腹胀 便秘 肚角 天枢穴下2寸脐旁两侧的大筋 作用 温中止痛主治 腹痛 腹泻 腹胀 丹田 脐下2 3寸之间 作用 培肾固本 温补下元 分清别浊主治 腹痛 遗尿 疝气 尿频 水泻 脱肛 上肢常用穴位 上肢内侧及掌面穴位分布图 五经穴 位置 五指末节罗纹面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脾土肝木心火肺金肾水 操作 旋推或直推向指端方向为补 直推向指根方向为清 次数 到 次 运用 肾无实证 只补不清脾常不足 宜补不宜清心多有余 宜清不宜补肝为将军 只清不补肺为娇脏 可清可补 常用穴 部 位 脾经 拇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 补脾经 健脾胃 补气血 清脾经 清热利湿 化痰止呕 主治 体质虚弱 食欲不振 肌肉消瘦 呕吐 腹泻 便秘 痢疾 黄疸 痰饮 咳嗽 便血 及斑 疹 痧证隐出不透者 肝经 食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 清肝经 平肝泻火 熄风镇静 解郁除烦主治 目赤 惊风 烦躁不安 五心烦热 口苦 咽干 头痛 头晕 耳鸣肝经宜清不宜补 若肝虚应补时则应补后加清 或以补经代之 称滋肾养肝法 心经 中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 清心经 清热泻火 养心安神主治 高热神昏 警惕不安 五心烦热 口舌生疮 小便赤涩 目赤 心血不足 夜啼 肾经 小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 补肾经 补肾益脑 温养下元 清肾经 清热下焦湿热主治 遗尿 盗汗 脱肛 便秘 腹泻喘息 解颅 小便赤涩 先天不足 久病体虚 注意 肾常虚 多用补法 需清时多用清小肠代替 肺经 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作用 补肺经 补肺宜气 清肺经 宣肺清热 疏风解表 化痰止咳 主治 感冒 发热 咳嗽 喘促 顿咳 遗尿 大肠 食指桡侧指端到虎口 作用 补大肠 涩肠固脱 温中止泻 清大肠 清利肠腑 除湿热 导积滞主治 脱肛 便秘 腹泻 腹痛 脱肛 小肠 小指尺侧从指端到指根一条线 作用 清利下焦湿热主治 小便赤涩不利 遗尿 水泻 口舌生疮 肾顶 小指指端 作用 收敛元气 固表止汗主治 止汗 解颅 脑积水 鞘膜积液肾纹 手掌面小指远端指间关节横纹处 作用 祛风明目 散淤结主治 胃经 拇指掌面近掌端一节 作用 补胃经 健脾胃 助运化 清胃经 和胃降逆 泄胃火主治 烦渴喜饮 便秘 呕吐 腹胀 厌食 内劳宫 在掌心中央 握拳屈指时中指 无名指所指处中间 即是劳宫穴 操作 用中指揉 称揉劳宫 揉100 200次作用 左揉发汗 右揉泻心火 除烦躁主治 发热 烦渴 目疮 齿龈糜烂 虚烦内热等 小天心 手掌面大小鱼际交界处作用 清热 震惊 利尿 明目主治 惊风 抽搐 口疮 目赤痛 夜啼 小便短 四横纹 手掌面食 中 无名 小指近掌端指间关节处 作用 退热除烦 散瘀结 调中处胀 行气和血主治 气血不和 腹痛 腹胀 烦躁 疳积 消化不良 口唇破裂 小横纹 手掌面食 中 无名 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作用 退热 散结 消肿主治 腹胀 烦躁 疳积 消化不良 口唇破裂 口疮 咳嗽 掌小横纹 手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 作用 清热散结 宣肺化痰主治 口舌生疮 唇肿 腹胀 喘咳 肺炎 百日咳 板门 手掌面大鱼际顶面 作用 健脾和胃 消食导滞 健脾止泻 和胃降逆主治 呕吐 呃逆 腹胀 厌食 疳积 口疮 牙龈肿痛 内八卦 手掌面以掌心内劳宫为圆心 内劳宫到中指根中外三分之一交界处为半径所作圆周上的八个点 作用 宽胸利膈 理气化痰 行滞消食主治 胸膈不利 气闷不梳 疳积 消化不良 腹胀 喘咳 腹痛 呕吐 十宣 十指顶端指甲内赤白肉际处 作用 清热 醒神 开窍主治 高热神昏 抽搐 昏厥 烦躁不安 两目上视 运水入土 位置 用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 掌心向上 右手拇指端由小儿小指根推运起 经过掌小横纹 小天心至大拇指根止 推运50 100次 作用 健脾助运 润燥通便 主治 泻痢 疳积 消化不良 便秘等 位置 用手掌面 拇指根至小指根 沿手掌边缘一条弧形曲线 操作方法 医者左手拿住小儿四指 掌心向上 右手拇指端由小儿拇指根推运起 经过小天心 掌小横纹至小指根止 推运50 100次 作用 利尿 清湿热 补肾水 主治 小便赤涩 尿频数 少腹胀满 运土入水 常用穴 部 位 上肢外侧及掌背面穴位分布图 端正 中指爪甲根部相去1分左右各一 作用 左端正 升提中气 右端正 降逆止呕主治 呕吐 腹泻 斜视 惊风 抽搐 老龙 中指指根向下相去1分左右 作用 醒神开窍 急救主治 惊风 抽搐 二扇门 中指根部两侧各一 作用 发汗退表 退热平喘主治 发热无汗 感冒 喘促 二人上马 手背小指与无名指掌指关节凹陷处 作用 滋阴补肾 顺气散结 利水通淋主治 阴虚阳亢 潮热烦躁 牙痛 目赤 咳喘 外八卦 手掌背面与内八卦相对处 作用 宽胸理气 通滞散结主治 胸闷 腹胀 便结等 一窝风 手背腕掌关节横纹正中凹陷处 作用 温中行气 止痹痛 利关节主治 腹痛 腹泻 寒症之感冒 头痛 外八卦 手掌背面与内八卦相对处 作用 宽胸理气 通滞散结主治 胸闷 腹胀 便结等 膊阳池 一窝风上三寸 作用 通大便 利小便 止头通主治 小便短赤 便秘 感冒 头痛 前臂三穴 三关 前臂桡侧 阳池至曲池成一直线 主治虚寒病症 用拇指桡侧面或食 中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推三关 屈患儿拇指 自拇指外侧端推向肘 称为大推三关 次数 到 次 作用 温阳散寒 发汗解表 补气行气主治 气血虚弱 阳气不足 四肢厥冷 吐泻 风寒感冒 腹痛 疹出不畅 常用穴 部 位 天河水 前臂正中 总筋至洪池成一直线用食 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 称清天河水 用食 中二指沾水自总筋处 一起一落弹打如弹琴状 直至洪池 同时一面用口吹气随之 称打马过天河 次数 到 次 作用 清心泻火 解表除烦主治 五心烦热 口燥咽干 口舌生疮 弄舌 夜啼 感冒发热 头痛 咽痛 六腑 前臂尺侧 阴池至肘成一直线 主治一切实热病症 用拇指面或食 中指面自肘推向腕 称退六腑 次数 到 次 作用 清热 凉血 解毒主治 脏腑郁热 壮热烦渴 痄腮肿毒 汗症 咽痛 常用穴 部 位 背面穴位图 风门 第二胸椎下旁开1 5寸 作用 疏风散寒 止咳平喘主治 感冒 咳嗽 肺炎 肺俞 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 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 旁开1 5寸 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示 中二指揉两侧肺俞 称揉肺俞 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 称分推肺俞 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 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 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北京鸿泰美业 脾俞 第十一胸椎下旁开1 5寸 作用 健脾和胃 助运化 利水湿主治 黄疸 水肿 慢惊风 四肢乏力 肾俞 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 5寸 作用 滋阴壮阳 补易肾气主治 腹泻 便秘 少腹痛 下肢痿软无力 腰俞 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3 5寸 作用 通经活络主治 腰痛 下肢瘫 脊柱 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 称推脊 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 5遍 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 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 理气血 和脏腑 通经络 培元气 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 惊风 夜啼 疳积 腹泻 呕吐 腹痛 便秘等 北京鸿泰 七节骨 第四腰椎至尾椎骨尖端成一直线 作用 推上七节骨 温阳止泻 推下七节骨 泄热通便主治 腹泻 痢疾 腹痛 便秘 遗尿 脱肛 龟尾 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 称揉龟尾 功用 调督脉 理大肠 主治 泄泻 便秘 脱肛 遗尿 北京鸿泰美业 八廖 骶骨第一 二 三 四对骶后孔内 作用 温补下焦 回阳止泻主治 腹泻 脱肛 遗尿 尿频 疝气 腹痛 腰痛 下肢穴位图 下肢穴位 箕门 大腿内侧髌骨内上缘至腹股沟中点成一直线 作用 清热利尿主治 水泻 小便赤涩不利 癃闭 位置 膝上内侧肌肉丰厚处 髌骨内上缘2 5寸百虫窝穴的作用 祛风活血 驱虫止痒 主治病症 1 蛔虫病 2 荨麻疹 风疹 皮肤瘙痒症 湿疹等 鸿泰美业 足三里 外膝眼下三寸 胫骨旁开1寸 作用 健脾和胃 调中理气 导滞通络主治 腹胀 腹痛 腹泻 呕吐 下肢萎软无力 位置 内踝上三寸 胫骨后缘凹陷处作用 活血通络 疏下焦 利湿热 健脾胃 助运化主治 癃闭 尿频 遗尿 痹痛 消化不良 三阴交 涌泉穴 足底面前三分之一交界处 作用 滋阴清热主治 呕吐 腹泻 发热 盗汗 五心烦热 哮喘 丰隆 膝眼和外踝连线的中点 胫骨前缘外侧1 5寸 大约是两指的宽度 操作 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 约1 3分钟 主治 痰多 气喘 胸闷等 膝眼 髌骨下缘 髌韧带内外侧凹陷处 作用 通经活络 息风止抽主治 下肢痿软无力 惊风抽搐 膝痛 前承山 小腿胫骨旁 约当膝下8寸 作用 熄风定惊 行气通络主治 惊风 下肢抽搐 下肢萎软无力等病 后承山 腓肠肌肌腹下凹陷中 伸足时人字纹处 作用 通经活络 止痉熄风主治 惊风抽搐 下肢萎软 腿痛转筋 水泻 委中 下肢腘窝中央 作用 疏通经络 熄风止痉主治 惊风抽搐 下肢萎软 腰痛 腿痛等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推法 直推 分推 旋推 1 直推法以拇指端外侧缘或指面 或食 中二指指腹 或以掌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直线向前推动 2 分推法用双姆指指面 自穴位向两旁分向推动 3 旋推法用拇指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频频旋转推动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运法 用拇指或食 中 无名指面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 由此往彼作弧形或环形运转 此法有顺运为泻 逆运为补 左运汗 右运凉及左转止吐 右转止泻等说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揉法 指揉法 掌揉法 鱼际揉法 1 指揉法用拇指或食指端 或用食 中 无名指端着力 紧紧吸附在穴位上并作回环揉动 称指揉法 2 掌揉法用掌根大 小鱼际部着力在穴位上回环旋转揉动 称掌揉法 3 鱼际揉法仅用大鱼际部着力 在其穴位上回环频频揉动 称鱼际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按法 用拇指腹或掌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向下按压 称按法 操作时常与揉法结合而用 称按揉 指按法掌按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摩法 1 指摩法用食 中 无名等三指腹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连续的回旋抚摩 2 掌摩法用掌心在穴位或一定部位上作回旋抚摩 3 旋摩法用双手全掌指面着力 自患儿下腹部开始沿升结肠 横结肠 降结肠的解剖方向 两手一前一后作交替旋转运摩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掐法 用手指指甲重刺穴位 称之为掐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拿法 用拇指指端和食中二指指端 或用拇指指端与其余四指指端相对用力提捏筋腱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抹法 用单手或双手拇指面紧贴皮肤 作上下或左右往返移动 移为抹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捏法 1 捏脊法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 自腰骶开始 沿脊柱交替向前捏捻皮肤 每向前捏捻三下 用力向上提一下 至大椎为止 然后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 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 在操作时 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 而且要直线向前 不可歪斜 捏法正位手势 2 挤捏法用双手拇指与食 中 无名指指端自穴位或部位周围向中央用力挤捏 使局部皮肤红润和充血为止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搓法 用双手掌心相对用力 挟住一定部位 然后双手交替或同时用力快速搓动 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的移动 称为搓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擦法 用拇指外侧缘或用食 中 无名指面在体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来回摩擦 擦法又分指擦 掌擦和鱼际擦三种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捻法 用拇指 食指面 捏住一定部位 作对称的用力捻动 称为捻法 复式操作法 黄蜂入洞 位置 两鼻孔即是此穴 操作方法 用食指 中指两指指端在小儿两鼻孔下缘揉按10 20次 作用 宣肺气 通鼻窍 主治 鼻塞不通 发热无汗 复式操作法 按弦走搓摩 位置 两腋下胁肋处 操作方法 医者在小儿身后 用双手掌在小儿腋下胁肋处自上而下搓摩50 100次 又称搓摩胁肋 作用 理气化痰 主治 胸闷 气促 咳嗽 积滞等 临床常用10套小儿推拿手法 四 眼保健手法 一 眼保健调理 通过穴术手法的刺激达到疏通经络 调和气血 增强眼周围肌肉的血液循环 改善眼部肌肉神经的营养 使眼部疲劳解除 此法适用于近视 弱视 或是视力正常的眼保健 以3 12岁为宜 主要表现 看远模糊 看近清楚 阅读时读物与眼的距离比正常的近 方法 1 开天门50次 自额中向两侧分摩太阳50次 2 按揉睛明穴 攒竹穴 鱼腰 阳白 瞳子髎 四百各100次3 小儿闭目 以拇指指腹轻按揉眼球20次4 点揉太阳1分钟5 抹上下眼眶各50次6 拿风池10次每天可操作1次 或是眼睛近视者可适当增加按摩的次数 二 穴术小儿黄疸调理 中医认为小儿黄疸的病因是受湿热 寒湿阻滞 淤积发黄 病机为脾胃湿邪 肝失疏泄 胆汁外溢而致黄 表现 黄疸24小时内出现或是2 3天出现 消退后可在此出现 或是持续不退 精神倦怠 不欲允奶 大便或是呈灰白色 尿或是黄色 皮肤发黄等 黄疸指数高 通用取穴 补脾经600次 清小肠100次 柔板门500次 清肝经500次 推三关500次 补肾经800次 揉涌泉400次 分手阴阳300次 揉丰隆500次 清胃经800次 运内八卦500次 清天河水500次 揉脊10遍 调护 晒太阳 多喝水 注意清洁预防感染 注意观察有无嗜睡精神倦怠 四肢强直等要送去医院 早发现早治疗 三 厌食 小儿较长时期见食不贪 食欲不振 甚则拒食 经久如此 而无外感 内伤疾病为特点的一种病症 若长期未能得到治疗 可能会导致激发性营养不良 贫血 佝偻病等 表现 食欲不振 不思进食 口干多饮 食而不化 食而无味 或是伴胸脘痞闷 大便不调或面色少华或是消瘦等 通用取穴 清天河水400次 揉板门300次 运内八卦500次 补脾经500次 揉足三里1分钟 分腹阴阳50次 捏脊10遍 四 穴术便秘 中医认为小儿便秘多有大肠积热或是气滞或是寒凝 或是阴阳气血亏虚 或是津液湿润 大肠传导功能失职而致便秘 主要表现 排便时间延长 三天以上一次 粪便坚硬 难解 可伴有少腹胀急 神倦乏力 或是腕腹不适 胸闷 饮食不香等 甚至脾气暴躁 苦闹不宁等 通用取穴 揉中脘1分钟 天枢穴1分钟 揉足三里1分钟 揉上马3分钟 揉龟尾1分钟 推下七节骨500次 揉膊阳池500次 调护 改变饮食习惯 多食水果蔬菜 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 不能立即排出者 先用开塞露或是导泻缓解后再按摩 五 遗尿 又成尿床 3岁以上的小儿睡觉中小便自遗 醒后方觉的一种病症 遗尿一旦未能及时治疗 容易影响小儿的智力发育 与膀胱和肾的功能失调有关 以肾气不足或是膀胱虚寒多见 通用取穴 推脾经1000次 补肾经500次 揉外劳500次 掐夜尿点200次 三关800次 揉丹田800次 揉三阴交2分钟 擦八髎1分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