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抓分精练系列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doc_第1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抓分精练系列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doc_第2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抓分精练系列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doc_第3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抓分精练系列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doc_第4页
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抓分精练系列 古代诗歌整体阅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7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命题研究权威解读】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抓分精练系列:古代诗歌整体阅读2014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专题抓分精练系列:古代诗歌整体阅读1(2013全国课标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鹊桥仙陆 游f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一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烟雨。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注】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 占断:占尽。蘋洲烟雨:指长满蘋草、烟雨空濛的风光。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1)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它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_(2)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_【答案】(1)那些整天酣饮的酒徒一个个封侯拜将,而自己只能做一个闲散的江边渔翁。表达了对自己壮志未酬而只能隐居的无奈和牢骚。(2)用来含蓄地表现对统治者的不屑以及愤慨不平。皇帝既置我于闲散,镜湖风月原本就属于闲散之人,又何必要你皇帝恩赐呢?再说,天地之大,何处容不下我一个闲散之人,谁又稀罕你皇帝的恩赐!2(2013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回答问题。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_(2)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_【解析】(1)三、四两句抓住“烟色如云白”使用比喻,以及“流”字的妙处展开回答。(2)作者“不眠”的原因明显集中在文中最后两句,但题干要求“结合全诗”,故答题时要对文章的整体加以分析说明。【答案】(1)三、四两句中的烟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一是具有动态。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诗人不眠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3(2013高考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酬孝峙清 钱继章发短髯长眉有棱,病容突兀怪于僧。霜侵雨打寻常事,仿佛终南石里藤。闲倚杖,戏临罾。折腰久矣谢无能。熏风未解池亭暑,捧出新词字字冰。【作者简介】钱继章,字尔斐,号菊农,浙江嘉善人。明崇祯九年(1636)举人,明朝曾为官,入清不仕,撰有菊农词。【注】孝峙:王屋,字孝峙,浙江嘉善人,明末文学家。罾:用竹竿做支架的方形渔网。熏风:东南风。(1)上片刻画了词人怎样的自我形象?运用了什么手法?_(2)怎样理解“折腰久矣谢无能”?_【答案】(1)容貌病态怪异,性格坚忍不拔。用描写刻画外貌,用比喻突出性格。(2)此句意谓:我为官很久了,要我再出任官职,则以没有能力为借口来推辞。表现了词人坚决不与清朝统治者合作的气节。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至德中途中书事寄李僴卢 纶乱离无处不伤情,况复看碑对古城。路绕寒山人独去,月临秋水雁空惊。颜衰重喜归乡国,身贱多惭问姓名。今日主人还共醉,应怜世故一儒生。【注】唐玄宗天宝末年,诗人为避安史之乱,流寓鄱阳。此诗为唐岐王正德年间761年所作,当时诗人正在归乡途中。李僴是诗人的朋友。(1)诗的前两联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是运用什么手法来表现的?_(2)诗的第三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_【答案】前两联描述了作者在乱离中飘泊、伤情的生活场景:在古城中天天看到的是残碑断碣;有时一个人在山路上曲曲折折地走,月光照着秋水,使空中飞过的雁也饱受虚惊。两联中有正面直写,有侧面烘托。 (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2)心情是有喜有忧。喜的是重返故乡;忧的是自己已经是个垂老之人,长时间离开家乡,家乡的人都已不认识自己,就有人来问姓名,也感到惭愧,因为自己还是个微贱之人。有点题的作用。作者在归家途中受到朋友李僴的招待,在路上寄此诗与李僴,有感恩之意;最末一句也写出了乱世中读书人的无奈与辛酸。(若答其他,言之成理者,可酌情给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题目。武威春暮,闻宇文判官西使还,已到晋昌岑参岸雨过城头,黄鹂上戍楼。塞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白发悲明镜,青春换敝裘。君从万里使,闻已到瓜州。【注】武威:即凉州(边塞),诗人所在地。晋昌:即瓜州。(1)“边柳挂乡愁”一句中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请赏析。_(2)后四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_【答案】(1)挂。 “挂”字化无形的情感为有形的形象,突出乡愁的沉重;把乡愁与杨柳联系在一起,更显离愁。 (2)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伤感。好友归来的惊喜。6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帐夜【清】吴兆骞穹帐连山落月斜,梦回孤客尚天涯。雁飞白草年年雪,人老黄榆夜夜笳。驿路几通南国使,风云不断北庭沙。春衣少妇空相寄,五月近城未著花。【注】诗人因科场案而流放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二十余年,此诗约作于抵宁古塔三年之时。连山:就着山势。北庭:汉时北匈奴所居之地,这里指诗人所居之地。(1)诗歌的颔联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边地景物的?请简要分析。_(2)诗人在尾联中为什么说“空相寄”?这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_【答案】(1)动静角度,“雁飞”是动景,“白雪”是静景,动静结合,写出了边地特有的景象。视听角度,“雁飞”“白草”“雪”“黄榆”是目中所见,“笳”声是耳中所闻,调动视觉听觉,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色彩角度,“白”“黄”的色彩点染,写出了边地景色的单调。(2)原因:妻子即便寄来了春装,但边地五月仍然不见春意,“春衣”无法穿在身上。表达了诗人身处苦寒边地的忧愁与无奈。7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乙亥岁除渔梁村黄公度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云容山意商量雪,柳眼桃腮领略春。想得在家小儿女,地炉相对说行人。【注】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是农历乙亥年。这年十月,秦桧死了,在舆论压力下,高宗召回一些受秦桧打击迫害的官员。作者也奉诏回朝,大年三十行经闽北渔梁村时写下了这首诗。 (1)这首诗颈联在写景上有什么特点?_(2)这首诗的颔联与尾联是如何表现诗人的思想情感的?_【答案】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云容山意商量雪”描绘出乌云堆积山头,酝酿着一场大雪(雪意正浓、晚来天欲雪)的景象,“柳眼桃腮领略春”形象地描绘出桃红柳绿、春回大地的景象。(学生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或“眼前的彤云密布与想象中春回大地的美景互相映衬”并合理分析也可)彤云密布衬托出诗人飘泊羁旅的艰辛和前路难测的忧虑;“柳眼桃腮”则用旖旎春光象征诗人对未来的希望,表达了诗人长期贬谪之后被重新起用的喜悦心情。(2)颔联以景衬情,“爆竹”渲染了节日的气氛,“残灯”“永夜”又刻画出环境的凄凉,表现了作者长夜难眠的孤单寂寞和浓浓乡愁。(或答“用爆竹声声的热闹反衬自己独守残灯、长夜难眠的孤独寂寞”)尾联展开想象(或答“从对方落笔”“虚写”),不说自己如何想念家人,而说儿女们在“围炉”时念叨自己,把思乡之情表达得更加生动真切。8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题目。二月二日出郊宋王庭珪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注】雨脚:即雨线之意。(1)请赏析颔联“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_(2)诗中写到“谁似田家知此乐”,结合全诗看所乐的内容是什么?请具体回答。_【答案】(1)此联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天忽然晴了,四山原被雾幔遮住了,现在山都把帘幔卷起,但许多云还没有散去,还故意作态,山上没有散去的云像人披了件衣服似的,诗人把“山”和“云”用人的动作和形态来写,形象生动,这样把山、云和石都写活了。写出诗人对眼前之景的喜爱之情。(2)早春时节,一场及时雨,雨过天晴,景色美好。村子周围黄鹂鸣叫,麦垅上紫燕飞舞,生机勃勃。吹笛骑牛,田家早耕归来,无比快乐。9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长安秋望赵嘏云物凄凉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注】云物:云雾。“南冠”“楚囚”,典出左传,为囚徒的代称。(1)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从意境和手法两个角度分析写景的妙处。_(2)请结合“篱菊”“渚莲”“鲈鱼”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_【解析】(1)本题从意境和表现手法考查对诗歌的鉴赏能力,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进行。(2)本题从意象角度把握作者的感情态度,能力层级为d级。解答此题结合注释和写作背景等。【答案】(1)从意境上看:寥落的晨星,南归的雁阵,哀婉的笛声,倚楼吹笛之人,营造了一幅凄清的画面,烘托出内心的悲凉之情。从手法上看:视觉和听觉多角度写:“残星几点”“雁横塞”“人倚楼”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动静结合:“雁横塞”是动态,“残星”“人倚楼”是静态。(答“远近视角变化”“诗中有画”等酌情给分)(2)竹篱旁边紫艳的菊花,闲雅静穆;水塘里面的莲花,红衣脱落,枯荷败叶,满面愁容;家乡的鲈鱼正美。诗人以“静”赋“菊”,以“愁”状“莲”,移情于物,融情于景,“鲈鱼正美”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的故园之思和归隐之意。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处士卢岵山居温庭筠西溪问樵客,遥识主人家。古树老连石,急泉清露沙。千峰随雨暗,一径入云斜。日暮鸟飞散,满山荞麦花。【注】荞麦: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春间开小白花。(1)这首诗中“卢岵山居”的景色具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分析。_(2)诗歌的尾联为什么要写荞麦花?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_【答案】(1)环境清幽,远离尘世。“问樵客”“遥识”以及“入云斜”的小路,暗示出卢岵山居处所的幽僻;老树的高古,泉水的清澈,沙石的净洁,群峰的雄奇,足见卢岵山居环境的清幽美好。(2)借景衬托人物性格,点明访问的季节。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荞麦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后,才显现出满山的洁白,这与卢岵山居的环境相合,以此来表现人物品行的孤高;又点明了访问的季节是春天。表达了作者的景慕和赞许之情。1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除夜二首(其一)陈与义城中爆竹已残更,朔吹翻江意未平。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比量旧岁聊堪喜,流转殊方又可惊。明日岳阳楼上去,岛烟湖雾看春生。【注】这首诗写于北宋灭亡、诗人从洛阳南渡后第二年的除夕。(1)从这首诗的中间两联来看,第二句中的“意”有哪些含义?请简要分析。_(2)古人评价这首诗“结有神致”,你认为尾联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_【解析】(1)本题考查古诗词中重点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应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涵的前提下进行。(2)本题考查把握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写作背景、作者的身世等。【答案】(1)曾经遭逢战乱、亡国南渡的无奈和感伤,漂泊异乡而眼下暂得欢愉的慰藉和与家乡远隔千里的惊叹。(2)用虚写的手法,(或:通过联想)写自己要在一年之始万象更新的“明日”登上岳阳楼,远看“岛烟湖雾”中春天来临的景象;拓展了意境,一扫前面情绪的低沉和复杂(纠结),生动地表达了对国运好转的期盼。12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李丞归汉阳别业刘长卿流落征南将,曾驱百万师。罢归无旧业,老去恋明时。独立三边静,轻生一剑知。茫茫江汉上,日暮欲何之。(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_ (2)简析尾联中的“茫茫”二字及最后一句的作用。_【答案】(1)表现了对一位战功赫赫的老将军的赞美。对他老来受朝廷冷遇一事的强烈不满。对即将分手的老友的关爱。(2)尾联中“茫茫”既点出送别地点,又描写了江水的浩渺,更表现了送别时茫然若失的感觉。最后一句除了点明送别时间,渲染气氛,更直接抒发了对老友的暮年生活前景难卜的担忧之情。1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题目。晚次鄂州卢纶云开远见汉阳城,犹是孤帆一日程。估客昼眠知浪静,舟人夜语觉潮生。三湘愁鬓逢秋色,万里归心对月明。旧业已随征战尽,更堪江上鼓鼙声。【注】这首诗作于作者避安史之乱南下流亡途中。估客:商贾。三湘:本指湘江流域,泛指江南地区。(1)首联中诗人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颔联中“知浪静”“觉潮生”透露出诗人怎样的心绪?_(2)“愁”字堪称本诗的诗眼,从三、四联看,诗人愁的原因有哪些?这两联的抒情方式有何不同?_【答案】首联中,作者的感情经历了由喜悦到惆怅的骤变,起句写诗人远远望见汉阳,为行旅目标渐近而宽慰喜悦,次句突显念及仍有一日行程而不免惆怅、厌倦。商贾昼眠,诗人却能感知江水的静流,旅夜寂静,舟人的夜语和江潮的暗涌更是清晰可闻,行旅的所见所闻流露出诗人昼夜不宁的纷乱心绪。(2)愁的原因:羁旅漂泊,思乡盼归;家业荡尽,功业落空;战乱未平,国事堪忧。第三联以景衬情。以秋色烘托羁旅之愁,以明月衬托思乡之情。第四联直抒胸臆,表达厌战、忧国之情。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山中闻杜鹃宋洪炎山中二月闻杜鹃,百草争芳已消歇。绿阴初不待熏风,啼鸟区区自流血。北窗移灯欲三更,南山高林时一声。言归汝亦无归处,何用多言伤我情。【注】洪炎为北宋末年诗人,此诗作于金兵侵宋,洪炎逃难之时。(1)这首诗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_ (2)这首诗是作者泣血之作,联系全诗,简述诗人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_【答案】(1)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在诗中塑造的悲啼不已、无家可归的杜鹃形象,抒发了自己沉痛的心情。(2)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四处流徙、无所依归的无尽感慨;时局动荡、国破家亡的沉痛心情。1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