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专题检测.doc_第1页
《高祖本纪》专题检测.doc_第2页
《高祖本纪》专题检测.doc_第3页
《高祖本纪》专题检测.doc_第4页
《高祖本纪》专题检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祖本纪专题检测姓名 班级 学号课内检测:(一)实词积累1.找出各句中通假字,并且写出本字,然后解释词义。(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 (2)遂坐上坐,无所诎(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4)无内诸侯军距之(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 (6)不如决策东乡2.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古义: 今义 作业:古义: 今义 (2)诽谤者族 诽谤:古义: 今义: (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约束:古义: 今义: (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稍 :古义: 今义: (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无赖:古义: 今义:3.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 ) 无如季相( )(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 )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 )(3)因重敬之,引入坐 ( ) 沛公引兵西( )(4)去辄烧绝栈道 ( )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 )(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 项羽解而东归( )(二)词类活用(找出活用字词并解释)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降章邯会项伯欲活张良 沛公从百余骑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沛公然其计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 欲约分王关中秦王子婴素车白马 都彭城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夜往见良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 高祖竟酒,后吕媪怒吕公曰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 大王起微细(三)判断下列句式1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 )2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3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4.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 )5.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 )(二)虚词积累1.则 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 )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 )2.因 高祖因狎侮诸客( ) 因与俱攻秦军( ) 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 )3.以 乃以秦王属吏( )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 ) 啖以利( ) 可以有大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 )4.然 然恐,不敢不服耳( ) 不然,籍何以生此( ) 喟然太息曰( )(三)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 ) 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 )昌邑未拔( ) 摄衣谢之,延上坐(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 ) 乃以秦王属吏( )非有功伐( ) 还军霸上( )去辄烧绝栈道( ) 汉王复入壁( )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 )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 ) 起为太上皇寿( )父兄不能给( ) 可四千余人( )意豁如也( )(四)翻译句子(1)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3)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沛令善公,求之不与,何自妄许与刘季?(4)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5)足下必欲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6)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课外文言文: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后十年,陈涉等起兵,良亦聚少年百余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良欲往从之,道遇沛公。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遂属焉。沛公拜良为厩将。良数以太公兵法说沛公,沛公善之,常用其策。良为他人言,皆不省。良曰:“沛公殆天授。”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六年正月,封功臣。良未尝有战斗功,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与萧何等俱封。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怨,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臣光曰:张良为高帝谋臣,委以心腹,宜其知无不言;安有闻诸将谋反,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群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良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国家无虞,利及后世。若良者,可谓善谏矣。 (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觖望:因不满而怨恨。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 悉:全,都B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相:为相C沛公将数千人,略地下邳西 略:侵略,夺取D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示:指示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此天以臣授陛下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B为其功多,故不忍 如今人方为刀俎C必待高帝目见偶语,然后乃言之邪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D故遂从之,不去见景驹 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3、下列对第二段文字中司马光一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臣下对君主应及时进谏,不要拖延,否则就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B. 警示后世君主,在对臣下进行分封奖赏时,切勿因感情用事造成滥赏滥罚。C. 启发后世臣子,劝谏君主应注意把握时机和掌握分寸,这样会增加劝谏的成功率。D. 借用张良劝谏高帝的故事,说明国君无偏袒私情的过失,臣下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就会长治久安。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每小题4分)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盖以高帝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58题。【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乙】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在,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会。”五日鸡鸣,良往。父又先在,复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遂去。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节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注: 良:张良,汉初三杰之一,佐刘邦建汉,封留侯。 下邳:今江苏邳县南。 圯(y):桥。 鄂:通“愕”,惊讶,吃惊。 业:已经。 平明:天刚亮的时候。5下列加点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直堕其履圯下 父曰:“履我!” B后五日平明 后,何也C与老人期 陈太丘与友期行 D读此则为王者师矣 齐师败绩6.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A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B行道之人弗受C良殊大惊,随目之 D因长跪履之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有一老父,衣褐。 8.根据文章的意思,用自己的话回答下列问题。 (3分)(1)孟子认为,是否接受“一箪食”、“一豆羹”乃至“万钟”之物,是有标准的。这个标准是什么?(1分) (2)有同学读到【乙】文,认为以【甲】文中的“行道之人弗受”与“乞人不屑”的标准来看,张良不应当为老人做事。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说说你的理解(2分) 三、作文:题目:又是 飘香时无论经过多少年,往日的回忆依旧炽热,旷野的风吹过窗棂,仿佛又闻到了那 的清香。要求:1、任选一种花草植物填入题目及开头的空白处。 2、可以以此为开头,续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也可以自己开头写一篇800字以上的文章。请将作文写在作文纸上。注意书写。周末专题检测答案(一)实词积累1.常用通假字(1)此两家常折券弃责“责”通“债”(2)遂坐上坐,无所诎“诎”通“屈”(3)诸所过毋得掠卤,秦人憙,秦军解“解”通“懈”(4)无内诸侯军距之“内”通“纳”“距”通“拒”(5)乃详尊怀王为义帝“详”通“佯”(6)不如决策东乡“乡”通“向”2.古今异义词(1)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家人:句中古义“平民百姓”今义“一家人”作业:句中古义“劳苦的工作”今义“学习完成的功课”(2)诽谤者族句中古义:公开批评、议论今义: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3)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句中古义:规约,规章今义:限制使不出范围(4)稍征关中兵以自益句中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句中古义:没有出息今义:游手好闲、品行不端的人3.一词多义(1)吕公者,好相人(动词,给人看相) 无如季相(名词,面相)(2)刘季固多大言,少成事(本来) 吕公因目固留高祖(坚持)(3)因重敬之,引入坐(引领) 沛公引兵西(率领)(4)去辄烧绝栈道(就) 有功者辄裂地而封为王侯(总是)(5)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逃脱) 项羽解而东归(解散诸侯军队)(二)词类活用1.使动用法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使与众不同)降章邯(使投降)会项伯欲活张良(使活命)沛公从百余骑(使跟从)2.意动用法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认为奇怪)父老苦秦苛法久矣(以为苦)沛公然其计(认为正确)3.名词活用为动词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称王)秦王子婴素车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定都)4.名词作状语项羽与宋义北救赵(向北)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在途中)5.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单父人吕公善沛令(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留到最后)吕媪怒吕公曰(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赶在诸侯之前)6.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及见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三)特殊句式1.判断句高祖,沛丰邑中阳里人 怀王者,吾家项梁所立耳 此三者,皆人杰也2.被动句此其所以为我擒也3.状语后置句遇彭越(于)昌邑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4.定语后置句楚与诸侯之慕从者数万人 诸将过此者多 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5.固定格式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 今某之业所就孰与仲多 是以兵大败(四)虚词积累1.则太公往视,则见蛟龙于其上(就) 今则来,沛公恐不得有此(如果)2.因高祖因狎侮诸客(趁机) 因与俱攻秦军(于是)因张良遂略韩地轘辕(凭借)3.以乃以秦王属吏(把) 二世使使者斩以徇(而,表承接)沛公以樊哙、张良故,得解归(因为) 啖以利(用)可以有大功(凭借) 始大人常以臣无赖(动词,认为)4.然然恐,不敢不服耳(表转折,“但是”) 不然,籍何以生此(这样)喟然太息曰(的样子) (五)其他重点词语左股有七十二黑子(大腿)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轻视)昌邑未拔(被攻下)摄衣谢之,延上坐(提,道歉,请)二世使使者斩以徇(示众)乃以秦王属吏(交付、委托)非有功伐(功劳)还军霸上(驻扎)去辄烧绝栈道(断)汉王复入壁(营垒)与齐王等期会而击楚军(约定日期)诸侯及将相相与共请尊汉王为皇帝(共同)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水的北面)起为太上皇寿(献酒献物,祝人长寿)父兄不能给(供给,使足)可四千余人(大约)意豁如也(的样子)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4题。1、D 示:给看。2、C 乃:才;(以:用/连词,表目的。为:因为/判断动词,是。故:所以/特意。)3、A4、把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这些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此属”“见”“及诛”三处翻译正确各1分,三句通顺即各得1分)这是由于高帝刚刚得到天下,屡次依据自己的爱憎来诛杀封赏。(“以”“数”翻译正确各1分,语句通顺即各得1分)附参考译文: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奴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他祖父、父亲历任韩国五代国君之相的缘故。十年以后,陈涉等起义,张良也聚集了一百多年轻人。景驹自立为楚假王,住在留县。张良打算去归属景驹,在路上遇见了沛公。沛公率领着几千人马,占领了下邳以西的地区,于是张良就去归属了沛公。沛公任张良为厩将。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给沛公讲说,沛公很欣赏他,经常采纳他的计策。张良向他人讲说太公兵法,都不能听明白。张良说:“沛公大概是天授予的聪明。”所以就跟从了沛公,不再离去见景驹了。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经常作为谋臣,时时跟从在汉王身边。汉高祖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张良未曾立过战功,高帝说:“运筹谋划于帷帐之中,决战取胜在千里之外,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地。”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会合,这是上天把我授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希望封在留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和萧何等人一同分封。汉高祖已封赏了有大功的臣子二十多人,其余的因日夜争功不决,未能进行封赏。高祖在洛阳南宫里,从复道上望见将领们纷纷互相坐在沙地上谈说。高祖问道:“这些人在说什么?”留侯说:“陛下不知道吗?这些人在密谋反叛哩。”高祖说:“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为什么要反叛呢?”留侯说:“陛下出身于平民,依靠这些人夺取了天下,现在陛下做了天子,而所封赏的都是萧何、曹参这些陛下的故旧亲朋,而所诛杀的都是陛下平时所怨恨有仇的。现在军吏在计算战功,因天下的土地不够全部封赏,这帮人怕陛下不能都封赏,又害怕平时的过失被陛下怀疑而受到诛杀,所以就相聚在一起密谋反叛。”高祖忧愁地说:“怎么办呢?”留侯说:“陛下平时所憎恨的,而且是大家所共知的,谁最厉害呢?”高祖说:“雍齿和我有旧仇,他曾多次使我受困受辱。我想杀掉他,因为他的功多,所以又不忍心。”留侯说:“现在赶快先封雍齿来给群臣看,群臣看到雍齿受到封赏,那么人人都会心情稳定。”于是高祖设酒宴,封雍齿为什方侯,并赶紧催促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吃完酒宴后,都高兴地说:“雍齿尚且能封为侯,我们就没有什么可担心的了。”臣司马光曰:张良作为高帝的谋臣,被当做为心腹亲信,应该是知无不言,哪有已听说诸侯将要谋反,却一定要等到高帝眼见有人成双成对地议论,然后才述说这件事的道理啊!这是由于高帝刚刚得到天下,屡次依据自己的爱憎来诛杀封赏,有时候就会有损于公平,群臣因此往往怀有抱怨和感到自己有危险的心理。所以张良借着这件事进送忠言,以改变转移高帝的心思,使在上者无偏袒私情的过失,在下者无猜疑恐惧的念头,国家无忧患,利益延及后世。像张良这样,可以说是善于劝谏的了。5.(1) 渴望报效国家(或:渴望建功立业)(1分) (2)词人运用典故,(1分)以魏尚自喻,委婉含蓄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起用自己。 (1分) 6(2分)C 7 (2分)B 8.(4分)(1)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命,不吃就会饿死。 (2)有一个老人,穿着粗布短衣。 9 (4分)(1)是否符合礼义的标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