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2015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1页
【推荐】2015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2页
【推荐】2015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3页
【推荐】2015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4页
【推荐】2015年语文A版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 A 版四年级下册教案 1 为三月谱曲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会认个生字,会写个字,自主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回答课后问题。 三、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说春天,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告别了愉快的寒假,温暖的春风又把我们送入了可爱的校园。祝同学们在新学期里学习快乐!这些天来,我们周围的景物一天比一天变得更美丽,一天比一天更有生机。 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你都发现了什么景象,能告诉大家吗? 2、学生畅谈自己观察到的春天的景象。 3、小结,引出课题。 师: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春的信息。有一位诗人,他也热爱春天。他也像你们一样,看见了多姿多彩的春天的景象,于是,写下了一首非常优美的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第一课 为三月谱曲。(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生自由读全诗,用横线标出要求会认的字,用圆圈标出要求会写的字。 2、指名分小节读诗,注意读音是否准确,及时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出示词卡“呢喃”和字卡“谱 ”“潺”“萦”,认识生字。 ( 1)“呢喃”读准音 nnn,“呢”是多音字,它作为语气词读 ne。“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呢喃”是象声词,两个字都是口字旁,字形较好记。 ( 2)“谱”字可拆分为“讠”和“普”帮助识字。“潺”字右边较复杂,也可采用拆分法识记。 ( 3)“萦”读准后鼻音,从上、中、下三部分认识“萦”的字形。找出“萦”在课文中的组词:萦绕。用自己的话说说“萦绕”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再读诗,思考:这首诗写了什么?为什么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 讨论:这首诗 描写了春天的美景。阳春三月的美景就像一首动人的歌曲,所以作者用“为三月谱曲”这个课题(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初步感受即可)。 2、既然大家都觉得这首诗很美,我们就要把这种美读出来。先听老师配乐朗读课文。讨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得优美动人? 教师引导:读得流利、有感情,读出节奏,边读边想象,读出韵味。 3、按同学们讨论出的方法美美地读这首诗吧!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指名读要求会写的字,读准字音。 2、指导写字。 ( 1)“芬、鸽、梢”三字较易写,同学们可以自学。“鸽、梢”都是左右结构,写时注意左右靠紧 。“芬”笔画要写得匀称、美观。 ( 2)重点指导写“谱”“巢”“烁”。 谱:左边稍窄些,右边上部“丶”“”要注意摆匀称。 巢:“巢”指鸟儿的窝,所以“巢”字就像鸟儿在树上做的窝。“巢”先写上面的三个“撇点”(每个撇点是一笔),再写下面的“果”,上下都不要写得太长,以免超出格子。 烁:火字旁笔顺不要写错,注意四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在写字本上将每个字写两遍。 4、展示、评议写字作业。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诗歌内容,感受课文的美和春天的美。 过程和方法: 通过有感情、带有想象的朗读,品味诗歌的 形式美和课文内容的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说、写春天的兴趣,仿写诗歌。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感悟诗歌语言与形式的美。 教学过程: 一、体会诗的语言与形式美。 导入:既然大家都说这首诗很美,那么它美在哪儿呢?我们分小节来朗读、品味它的美。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自由读一、二小节。找一找这两节诗中你最喜欢的词语,说一说为什么喜欢这些词语。不懂的词语也做上记号,提出来和大家一起讨论。 学生发言,讲一讲自己喜欢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体会“小溪潺潺的流响”“枝头新绿的芬芳”“燕 子呢喃的细语”“河边茸茸的绿草”“晴空萦绕的鸽哨”“悄然无声的小雨”这些语句的意思,感悟词句的优美。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查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也可以在全班讨论,教师点拨指导。如“潺潺”是象声词,指流水声;“新绿”指树木新长出的嫩叶;“呢喃”是形容燕子的叫声;“茸茸”指草儿刚长出来时像绒毛一样。“萦绕”指声音回响环绕。 2、指名配乐朗读一、二节,大家闭上眼睛听,想象: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在小组里讨论,讲一讲诗歌描绘的画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小结:诗歌的语言十分生动优美。 3、体会诗 歌的形式美。 师:同学们都认为诗的语言很美,也有许多同学注意到这首诗还有个特点。看看第一、二小节的表达形式,你发现什么了吗? 引导学生交流体会:这两节用了“用用用”排比的诗行,上下诗行句式整齐,每节一、二行和三、四行又押韵,读起来节奏感强,优美动听。 4、试背第一、二小节。 背诵时,语气应轻松、活泼、愉快,带着喜爱春天的感情,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而有韵味。 (二)用同样的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三、四节。 自由读三、四节,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词语,想象这两小节描绘的画面,在小组交流讨论,谈一谈 感受。最后试背这两小节。 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如第三小节的词语“欢跳”“闪耀”“嬉闹”是从动态上描写“三月的歌曲”,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充满希望和活力的特点。然而,这两节诗并没有具体指“三月的歌曲”是什么,学生可以尽情地想象:“三月的歌曲”是孩子们活泼的笑语、是鸟儿婉转的啁啾、是人们欣喜的闪烁的目光 以“我仿佛看到了”开头说说自己想象、体会到的诗歌描绘的画面。 二、总结点题,升华情感。 1、说一说自己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 师:在第一课时我们谈到了这个问题, 但是,经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的感受、体会更深了,再来说说你对题目“为三月谱曲”的理解好吗? 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学生从“春天美”(春天的美景像一首三月的歌曲)和“诗美”(这首诗描绘春天、赞美春天,写得十分生动优美,就是一曲春之歌)两方面来体会。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学习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或想法?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师总结:春天代表希望与活力,我们都在这盎然春意中学习、工作、生活,是多么美好哇!让我们在享受春天时,不要错过好时 光,努力学习吧! 3、带着感情再读课文。 三、小小赛诗会。 1、练习背诵课文。播放春天美景的课件,指名背诵课文,为画面配音。 2、小小赛诗会。 课前,已布置同学们搜集描写春天的古诗、儿歌、儿童诗、短文等。现在,我们来开个小小赛诗会,比赛背诵写春天的诗。有的同学自己创作了一首小诗,很了不起,也欢迎朗诵自己的诗。我们可以给赛诗会取个主题,如“为三月谱曲”或“三月的歌”“春之声”等。 赛诗会评出“最佳朗诵奖”“最佳表演奖”“希望之星小诗人”等,鼓励学生多背诵、多积累、会运用。 板书设计: 1 为三月谱曲 谱写 三月春光 春的赞歌 赞美 2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自主积累词句。 过程和方法: 指导学生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在逐段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我”的所想所感,体会“我”爱祖国、爱国旗的思想感情。 二、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含义,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三、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国旗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升国旗,是十分神圣的仪式。你们看过升旗吗?你在哪看到的?你看到了怎样的景象呢 ?(指名说)今天,我们就学习一篇写升旗的文章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二、初步感知课文: 1、初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又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再读课文,找出不懂的问题,不懂的字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加以理解,还不明白地画下来。 三、学生预习生字。 四、检查自学情况。 1、写出字的部首;部首:你觉得哪个字的部首最难找?请你写下来。 肃( ) 冈( )冉( )或( )、 2、形近字: 仪 弧 阶 冈 议 孤 价 岗 ( 1)选择正确读音:摄( sh)( ni)冉( rn)( rn) 冈( gng)( gng)焰( yn)( yn) ( 2)在这十四个生字中哪个特别生字容易写错?请你写下来练一练。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你是怎么记的?易错字:摄 弧 肃 冈 焰 3、检查读课文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 1)学生自读课文,把读音读正确。 ( 2)指名读书。 4、解词。 ( 1)说一说带点的字的意思,再解释词语的 意思。(出示小黑板) 肃立:恭敬庄严地站着。肃:恭敬。 冉冉升起:慢慢地向上升。冉冉,慢慢地。 彻夜不息:整夜不灭。彻,通;透。 ( 2)你还查了哪些字词? 5、通读全文,说说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初步体会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叙述的? 6、默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7、对这篇课文的哪些问题感兴趣,想进一步查阅资料,进行探究学习,请写出来,并动手查阅资料。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 含义 过程和方法: 以读为主,注意扶放结合,引导自学、感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的过程,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所产生的联想和所表达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就同作者一起来到天安门广场,亲身感受它的神圣。我们来学习天安门广场观升旗的课文。 二、理解课文内容: (一)整体感知课文: 默读课文,说说这课书讲了一件什么事? 哪几个自然段介绍升旗的全过程?( 2 8) 这篇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做一件事 有先有后,我们在学习时,一般情况下也应遵循这个规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清晨,成千上万的观众云集在天安门广场等待观看升旗。) 2、作者在升旗前看到什么?这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华灯还在闪亮”(说明时间早) “云集,成千上万的观众”(说明人多。) “南疆北国,外国客人”(参观的人国内外都有。) 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段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 3、此刻,我的心情怎样?这一自然段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读?谁愿意试试?(指名读) 过渡 :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早早地就来到了天安门广场,急切地等待着那一庄严时刻的到来。这时,不知(齐读) (三)第二 八自然段: 1、整体感知 2 8 自然段: 在这一部分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入手介绍升旗仪式?同学们自学、讨论。 让学生大胆发言,请同学们从中选取正确答案。 作者写了自己所见、所闻、所感。 2、细读课文: 默读 3-8 自然段边读边画:在升旗过程中,“我”看到了什么 ,听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1)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个自然段可以按照作者、所闻、所感到什么?来学习 ,也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时的问题入手:学生可能对“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这句话质疑。教师因势利导:“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来学习课文。) A 分析课文:所见、所闻、所感: 所见:官兵从城楼旗杆走来,他们的步枪弧线。走近了,走旗杆旁。” “他们的步枪闪着光亮,洁白的手套划出一条规则的弧线。” 说明武警官兵步伐整齐一致,手的动作完全统一,也说明官兵们经过严格刻苦的训练。 所闻 :“咔咔”的脚步声。 说明官兵们动作一致,步伐整齐有力。 所感:从未有过的庄严感。 出示:我屏住呼吸,目不转睛地看着,心咚咚地跳,一种从未有过的庄严感从心中升起。 重点理解:“从未有过的”、“庄严”什么意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屏住呼吸”“心咚咚地跳”着写出了“我”当时怎样的感觉?该怎样读? B 朗读第三自然段 过渡:东边的天空更红了,太阳就要从地平线上升起。升旗仪式开始了,“我”看见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 2)第四自然段: A 看见:“旗手把国旗向旁边一抖 ,五 星红旗展开武警官兵向国旗敬礼,广场上的人们向国旗敬礼。” 听见:雄壮的国歌在广场上空回荡。 当太阳从地平线上射出它的光芒,当五星红旗伴随着朝阳冉冉升起,雄壮的国歌在祖国上空回荡时,广场上千千万万的人们不约而同的注视着国旗,行着注目礼,这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感情? (对国旗和对国家的热爱。 ) B 指名读、 过渡 : 我看到国旗冉冉升起,想到了什么,感到了什么? 3)学习 5 8 自然段 自读 5 8,读这部分,你有什么感受、发现? 这部分 5 7 自然段用了排比段式,体会作者先想到开国大典 时,毛泽东主席亲自升起第一面五星红旗,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接着想到中国革命经历了漫长艰苦的斗争。最后讲到新中国成立后,亿万民众前进在社会主义征途上。成功是多少先辈艰苦艰苦奋斗、流血牺牲换来的。引导学生体会出五星红旗来之不易。 重点理解:我怎能不奋发图强 ,为振兴中华 ,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 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比较下面两句话,想一想哪句话更能表达“我”的感受? 1)我怎能不奋发图强 ,为振兴中华 ,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 2)我要奋发图强 ,为振兴 中华 ,为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贡献力量。 小结 : 课文 2 8 自然段讲了升旗仪式的全过程。快速浏览这一部分内容,按升旗的过程,看看先讲了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 3 讲准备升旗。 4 讲升旗的过程。 5 8 讲我望着国旗,听着国歌想到的。这一部分讲了升旗的全过程。 朗读 2 8 自然段。 (四)学习第九自然段。 指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听读思考思考:升旗仪式结束后,“我”又看到了什么?为什么国旗永远在我心中? 出示:“国旗啊,国旗,你永远在我心中”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我参加升旗仪式 ,深深受到教育,激发了我的爱国热情,这种情感激励我前进,所以它将永远激励我前进。 ) (五)总结全文: 1、你认为这篇课文哪最值得你学习?(哪写得最好?) 2、这篇课文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十分清楚、有条理地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介绍升旗的全过程,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的思想感情。 板书设计: 2 天安门广场观升旗 等待升旗 观看升旗 所见、所闻、所感 升旗结束 3 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习本课生字 .理解重点句子。 过程和方法: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三、 教学过程: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 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体会最后一句 、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 ,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 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 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 、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 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过程和方法: 学习“总 分 总”的叙述方法,分点把特点突出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漓江水的特点和桂林山的特点,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 教学过程: (一)指名读课文 (二)自读 课文,思考以下问题,然后讨论 、课文第二至四自然段的内容和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有什么关系? (第一段总的说人们赞美“桂林山水甲天下”,引起我们对桂林山水的向往,急于阅读下文。后三段讲作者荡舟漓江看到的景色。第二、三两段分别描述漓江的水,桂林的山,使读者对那里的山和水有深切的感受。第四段则将桂林的山和水联系起来,使我们读了在头脑中形成连绵不断的活动画面,深深感到桂林山水的确是天下第一。) 、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一种景象,体会“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感觉,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三)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半部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尺”。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四)指导背诵 、在了解句与句关系的基础上,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练习背诵。 、了解自然段之间的关系及自然段与全文之间的关系,练习背诵全文。 (五)完成“思考练习”抄写句子,注意分号的用 法 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字词写一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想想分号的用法(长句子中有三个并列的分句,每个分句中已经用了逗号,并列的分句之间要用分号。这样,要以把一个个意思分得很清楚。) (六)全班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3 桂 林 山 水 甲 天 下 水 静、清、绿 山 奇、秀、险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4 古诗二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会认、会写本 课生字。 过程和方法: 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学习生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和培养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反复吟诵,感受诗歌优美的音韵、完整的意境和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春雨,导入课文。 1、启发谈话:同学们,现在正是春天。我们说春天的美景是一首优美的歌曲,那么,春雨就是这歌曲中调皮动听的音符。人们为什么喜欢春雨,春雨有什么特点呢?同学们平时都善于观察,大家说说你观察到的春雨吧! 2、导入课文,简介诗人。 一个春天的夜晚,下起 了雨,一位大诗人抑制不住对春雨的喜爱,写下一首赞美春雨的诗。这位诗人就是唐代“诗圣”杜甫,这首诗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春夜喜雨。有的同学课前查阅了资料,了解了杜甫的生平和他的诗歌风格,有这方面资料的同学和大家交流。你还读过杜甫的哪些诗?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教师范读古诗,简介这首古诗。 提问检查学生课外收集资料、预习课文情况:你在课外了解了哪些有关古诗的知识? 简介春夜喜雨的体裁:春夜喜雨是一首五言律诗。律诗共八句,分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2、自由读春夜喜雨,小组合作学习 。 要求:正确朗读这首诗。 结合你所知道的资料,试理解诗句的大概意思。 提出不懂的问题。 3、检查自学情况: ( 1)纠正字音: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认真听,看他是否做到正确流利。 读准下列字音:甫 f乃 ni 俱 j苔 ti 扣 ku ( 2)提问:这首诗写于什么时候?什么地方?(春天的一个雨夜。诗人住在成都 从书上对“锦官城”的注释可以知道杜甫住在成都。) ( 3)说一说自己读了诗的初步感受,提出不懂的字、词,在班上交流。 了解下列一些字词的意思: 乃:就。 发生:在诗中的意思是雨降落、降临。 潜:暗暗地,悄悄地。 径:小路。 花重: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也指花儿开得繁盛。“重”读 zhng。 三、朗读感悟,体会意境。 (一)朗读课文,想一想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和感情读这首诗。 讨论:题目是“春夜喜雨”,应该用欢喜轻松的语气读,读出对春雨的喜爱。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二)诗人为什么喜爱春雨呢?诗句中并没有一个“喜”字,诗人喜悦的心情表现在哪儿呢? 教师相机指导学生说说对诗句的理解 ,体会意境。 1、感悟“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雨知道时节,在这春天正需要它的时候下起来了。这里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拟人。把雨拟人化,表现了诗人对春雨的喜爱。) 2、着重体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1)学生说说自己对诗句的理解。 ( 2)教师引导:在这夜晚,春雨随风悄悄地飘洒下来,无声无息地滋润万物。大家想想:春雨有什么好处? (春雨使花草树木庄稼得以发芽、生长,春雨为大地创造了生机,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春雨有这么重要的作用,但是她“润物细无声”,她一点也不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张 扬喧闹、大造声势。你们难道不觉得春雨具有一种可贵的品格吗?(春雨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 ( 3)那么这时诗人心中充满了什么感情?(对春雨的喜爱和赞美。) 所以,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好好品读这两句诗吧!(学生有感情地读颔联两句。) 3、学习“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大家展开想象:诗人可能先是在屋里,听到春雨轻轻洒落的声音,他心情十分愉快。接下来,他怎么做? (诗人推开屋门走了出去。从“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可以看出诗人可能走出了屋,看到了野外、江面的景象。) 说说颈联两句的意思。 4、想象“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 1)最后两句也是诗人看到的吗?为什么? (最后两句是诗人想到的。从“晓看”知道诗人是在想:第二天早晨可以看到)说说对这两句的理解。 ( 2)联想:诗人看到了这场及时雨,他不禁想到第二天早晨,一定可以看到城里的花儿都开了。那一朵朵花沾着雨水,显得沉甸甸、红艳艳的。其实呀,诗人想到的可能还不止这些呢,请同学们大胆想象,诗人可能还想到了什么。如果是你,你还会想些什么? (引导学生大胆想象,如诗人可能想到农民会在雨后播种,麦苗喝饱了雨水又长高了一截,人们开 始踏青赏花了) 四、总结升华,指导背诵。 1、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怎么的思想感情?为什么诗人能把春雨写得这么美好? 引导:像诗人一样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并且善于观察,感觉生活中的美。 2、朗读背诵。注意诗的节奏: 好雨 /知时节,当春 /乃发生。 随风 /潜入夜,润物 /细无声。 野径 /云俱黑,江船 /火独明。 晓看 /红湿处,花重 /锦官城。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和方法: 多读古诗,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浸润和感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难点: 感悟诗句的意思,展开想象,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指名背诵春夜喜雨。 2、谈话:春天是诗人笔下永恒的题材。我们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今天再来学习 宋代叶绍翁的游园不值(板书课题)。 3、设疑: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不值”是什么意思?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赶快来读这首诗吧!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板书(或以投影大屏幕显示)全诗,教师范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 3、指名读,纠正读音。注意读准下列字音,同时教师指导理解字义: 应:在诗中读 yng,原意“应该”,这里是“大概”“可能”的意思。 屐:读 j。屐齿:木底鞋下的齿。 苔:读 ti。苍苔:指深绿色的苔藓。 扉:读 fi。柴扉:用树枝编成的简陋的门。 4、说说自己读了这首诗的初步印象,知道了什么,有什么疑问。(学生可能难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这一句,教师鼓励学生不懂就问,允许学生存疑。) 三、再读古诗,读中感悟。 课件出示有关这首古诗内容的图画。学生读诗,结合观察图,思考诗句的意思,在小组里说一说,然后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1、理解“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意思。 ( 1)“怜”在这句诗中是“爱惜”的意思。谁爱惜什么?你怎么理解前两句诗的意思? 讨论。教师引导:先看第二句诗“小扣柴扉久不开”,这句诗很容易理解,说说这句诗的意思。( 诗人轻轻地敲柴门,过了好久也没人开门。) 诗人敲门,好久没有人来开门,诗人想大概是园子的主人请你根据第一句诗来把诗人的猜测补充完整。 (大概是园子的主人爱惜青苔,怕我的木底鞋在上面留下印子吧。我轻轻地敲那柴门,好久了也没有人来开。) ( 2)小结:原来“怜”的对象是“苍苔”而不是“屐齿”,这样我们就容易理解这句诗的意思了。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懂得了解释古诗有时不能按字面意思简单地连词成句,而是要联系上下诗句的意思合理地进行解释。 ( 3)体会诗人的感情。 “小扣柴扉久不开”时诗 人想些什么?心情怎样? 体会这时诗人的感情 失望、扫兴、遗憾。 2、感悟“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导入:正在扫兴遗憾时,诗人突然眼前一亮 他看到了什么?(引读“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 1)这两句诗人用了两处对比的手法,你能找出来并体会这样写的妙处吗? (满园 一枝,关 出。作者之所以感叹“春色满园关不住”,是因为他看到了“一枝红杏出墙来”。) ( 2)这满园春色是怎样的?想象一下:我们仿佛也和诗人一起站在园外,看到那伸出墙的一枝红杏,不 禁想到了园内的春景你能描述一下那园内会是怎样的美景吗? ( 3)看到一枝红杏,想起满园春色,这时诗人的心情有什么变化?(惊喜、快慰)诗人可能还会想到什么,还会说什么? 引导:红杏为什么能“出”墙?高墙大门关不住出墙的红杏,你从中悟出了什么道理?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春色”是关锁不住的,“红杏”必然要“出墙来”宣告春天的来临。同样,一切新生的美好的事物也是封锁不住、禁锢不了的,它必能冲破任何束缚,蓬勃发展。 3、点题解疑,升华情感。 现在,我们知道了题目“游园不值”的意思吗?这首诗表达 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目的意思是:作者去游园,而主人不在,没有能进到园里去。“值”是“遇到”的意思。这首诗赞美了春天里一切蓬勃向上的事物,表达了诗人赞美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4、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径、俱、晓、苍、苔、扣。 2、指导写字。 ( 1)观察记忆字形。 这几个字都较易写,可以自学,用拆分部件的方法记忆字形。 ( 2)写字:左右结构的字左边的偏旁写得窄一些,右边写得稍舒展。写时,教师巡视,看学生是否写正确,及时 纠错。“俱”注意右边的笔画。“晓”字,有的学生可能会把“晓”的右边多加一点,要及时纠正过来。提醒学生写字的姿势,继续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五、拓展阅读,欣赏古诗。 1、互相交流收集到的写春天的古诗,读这些古诗,自主积累。 2、读一读: 春日(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城东早春(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板书设计: (看)一枝红杏 (想)满园春色 语文乐园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习用偏旁归类的方法记字,自主积累词语。 过程和方法: 启发学生利用偏旁归类法记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教学重点、难点: 启发学生利用偏旁归类法记字,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记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新学期的第一个“语文乐园”向我们敞开大门了。还记得吗?在这里有“语海拾贝”,有“阅读欣赏”,有“语文生活”。让我们快快进入语文乐园吧! 二、有趣的 汉字。 1、回忆“有趣的汉字”。 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我们祖国的文字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汉字的产生和构造都有许多有趣的地方。以前我们多次学习了“有趣的汉字”,汉字怎么有趣,你能举个例子说说吗?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稍加点拨,简介汉字的一些构造法,如象形、会意、形声等,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对祖国文字的热爱。) 2、出示本节课要学的“有趣的汉字”。 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又要来学习“有趣的汉字”,今天学习的这些汉字怎么有趣呢?请同学们看投影(或翻开自己的书),看看是怎么回事。 3、你看 出了题目的要求吗? (在圆圈内填写一个汉字,与周围的字组成一个新字。) 4、独立思考:在“十”字形图中央的空心圆里可以填什么字? 比一比,看谁先想出来。想出来的同学把这个字填在圆圈里,可以给老师看。等到大部分同学都完成后再交流答案。 5、交流答案:第一个“十”字形图中央的空心圆里可以填“月”,与周围的字组成后的新字是:背、胡、胆、腹。第二个可以填“口”,组成后的新字是:吴、听、呆、和。也可以有其他填法。 将组成后的新字填到“十”字形图下的四个横着排列的圆圈里。 6、启发认字记字方法。 ( 1) 这两组有趣的汉字让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有些字分别加上相同的另一个字后,可以分别成为一个新的字。也就是说,有的字可以与多个字分别组成新字。 师:这就表明,有些汉字具有相同的偏旁。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认字记字。 ( 2)简介形声字的特点。 再看一看、读一读第一组图四个新的字:背、胡、胆、腹。你又发现了什么? 讨论,教师引导:这四个字都是形声字,“月”是形旁,另一部分是声旁;形旁表义,声旁表音。 7、小结:从一个偏旁,可以联想到许多汉字。同学们只要细心学习,还会发 现汉字的许多有趣的秘密呢! 三、词语超市。 1、课件或卡片出示词语。自由读词语,教师巡视,看看学生是否需要帮助。 2、轮流读词语,纠正读错的字音。这些词语基本上是课文中出现过的,其中大部分出自桂林山水一课。其他的词语注意读准“湛( zhn)蓝”的音。 3、复习了解词义。 ( 1)看看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讨论:这些词语都是描写景物的。前六个是四字词语,是描写“山”的;后三个是“的”字结构的词语。 ( 2)结合桂林山水一课复习词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词语,讲一讲自己懂 得的词语的意思。 不懂的词语提出来,查字典、词典或大家讨论交流。教师点拨: 湛蓝:本义指水深而蓝。“湛蓝的天空”指天空的颜色很蓝。 璀璨:形容珠玉等光彩鲜明。 4、自主积累,用自己喜欢的词语说说句子。 四、名篇佳句。 1、启发谈话:我们已学习了春夜喜雨和游园不值两首赞美春雨春景的古诗。春天代表希望和生机,充满诗情画意,不知触动了多少诗人的灵感,留下了千古传诵的佳作。今天我们再来欣赏几个写春天的名篇佳句。 2、自己读书上的“名篇佳句”,想想诗句的意思,可以查资料、互相交流 。 3、检查自学情况,引导品读。 ( 1)指名读这些古诗句。纠正读音。 注意“沾衣欲湿杏花雨”中“沾”读 zhn;“浅草才能没马蹄”中“没”读 m。 ( 2)反复吟读诗句,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情境,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说说对诗句的理解,其他同学可补充、交流。 教师对学生不懂的地方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品读。着重指导学生觉得难理解的词句: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杨柳风”意思是杏花开时的雨、吹拂着杨柳的风 把春风春雨说成是“杏花雨”“杨柳风 ”,多么美啊! 4、自主积累名诗佳句,看谁能尽快将这些名诗佳句背诵下来。 5、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其他描写春天的诗句。比一比:谁背诵积累的诗句多。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品读关于写春天的古诗句,自主积累名诗佳句。 过程和方法: 通过反复品读来感悟、欣赏、积累这些古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同时领略中华古诗的灿烂文化与隽永魅力。 教学重点、难点: 自主积累好词佳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教学过程: 一、写字板:争当小书法家。 1、启发谈话, 明确要求。 现在,我们来到“语文乐园”的“写字板”前啦!同学们已经是四年级的大孩子了,但还要认真地在“写字板”上练字,这说明,写字对于我们是十分重要的。我们要把字写正确、写工整、注意写字的姿势,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相信同学们会做得越来越好。今天我们就来比一比,争当小书法家。 2、出示要写的字:扩扣碧巢彻晓 3、读一读这六个字,复习字音。 4、看一看这些字的结构。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 (交流:“扩”和“晓”为左右结构,“彻”为左中右结构,“碧、巢”为上下结构,字形可以用部件组合的方法记。) 5、观察这 些字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想一想怎样才能把每个字写漂亮。 6、教师分类指导范写,学生和老师一起写。 “扩”“扣”为左右结构,左边的“扌”写得窄一些,右边较舒展。“晓”也是左窄右宽,注意右边“”的位置。“彻”字三部分写匀称,靠紧。 “碧、巢”为上下结构。“碧”上部分的“王”“白”写得紧凑些,写在田字格的上半格,“王”最后一笔变为提;下部分的“石”写在田字格下半格,写得与上部分一样宽。 “巢”字上部分是三个“撇点(每个是一笔)”,写在田字格上半格的偏上位置;下部分的“果”字也不能拉长了,不然会超出 格。 7、投影展示作业,评选“小小书法家”。 二、阅读欣赏: 1、启发导入:我们学习积累了描写春天的古诗句,大家都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其实,不仅是春季,一年四季都有它的特点,都有它的美。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篇短文四季的美。 2、课件出示短文。教师范读。 说一说你听完这篇短文后的初步感受。 3、是啊,这篇短文写得很美,读起来真是一种享受。我们都来读读它吧!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做个记号,可以查字典,也可以请教同学、老师。 4、请四位同学轮流读短文,一人读一个自然段。 读准下列字音:泛( fn)着红晕( yn)翩( pin)翩飞舞朦( mng)胧( lng)着( zhu)实比翼( y)齐飞凛( ln)冽( li) 读后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交流对词语的理解。指导理解下列词语: 比翼齐飞:翅膀挨着翅膀一齐飞。翼,翅膀。 凛冽:寒冷。 5、再读短文,以抒情的语气读,读得较舒缓,读出韵味,让人听起来感觉优美。边读边想象文中描绘的画面,体会意境。 6、画出你喜欢的文中优美的语句,读给大家听,并说说你对这些语句的体会。 7、短文为什么能把四季的美写得这样生动呢?给了你什么启发? 讨论:因为作者仔细观察 ,抓住了景物特点,以精炼的语言来描写。我们也要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8、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将自己喜欢的词语写在“我的词语库”里。 5 我是苹果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学会写本课 2 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的意思。 过程和方法: 理解苹果为人类所做的一切,感受它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苹果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苹果为人类所做的一切 教学过程: 一、引读入境,转换角色。 1、师:今天,咱们请来了一位苹果诗 人,咱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一个带着苹果头饰的学生走入)。 2、苹果诗人:我特别喜欢诗,常常用诗歌来说自己的心里话,你们想听听吗?“苹果诗人”范读,学生仔细听。 3、听了我的介绍,你们喜欢我吗?喜欢我什么?(漂亮、有用处等) 4、师:把你们对这位苹果诗人的感觉送入课题中,读读课题(此时,教师要有所评价,如“你真是只快乐的苹果”)。 (设置“苹果诗人”的环节,促使学生快速地进入情境,带领学生听范读、表述对它的喜爱,以此来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程度,学生读课题时,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评价,可以帮助学生迅速转 换角色。) 二、自主学习,掌握字词。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画记生字词。 2、不懂的字词,用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与同学讨论、联系上下文等) 3、请大家到“苹果识字乐园”摘“苹果”。 ( 1)学习“会写字” “凝、康”。 指读。读准字音:强调“凝”是鼻音、后鼻韵母“ nng”。 说说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两个字?书写时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指导学生分辨清楚“凝”第十画“横撇”和第十二画“横钩”的区别;“康”是半包围结构的字,里边的下半部分不是“水”) 写字。要求边写边 记,之后,请学生上台听写,大家评议。 说字义:生活中,你知道什么东西怎么样时会凝固?进行“健康的()”词语搭配练习,让学生了解健康的词义范畴。 三、小组合作整体感知。 1、学生分组进行诗歌的阅读,看看发现了这首诗有什么特点? (学生能说多少就说多少,不求全。如:一、三、五自然段完全一样 反复;有些句式相同,读起来朗朗上口 韵律优美;把苹果当做人来写 想象丰富等。) 2、如果请你给此诗配乐,是配优美舒缓的,还是高亢的,还是忧伤的呢?(让学生把握这首诗的基本格调) 3、配乐朗读。 四、多角度探究 赏读诗文。 1、形象感知:充分调动学生的手、眼、鼻、嘴进行摸、看、闻、尝,请学生说说“我是一只()的苹果”。 2、读文质疑:课文中哪一节是夸赞“我”的优点的?(第四节)读一读,看哪些读懂了,哪些还没读懂,不懂的做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探讨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向纵深进行点拨、引导。) 第一句:孩子们在什么情况下得到苹果,会开心地笑起来?我们经常把孩子的笑脸比作什么? 第二句:在漫天黄沙中,一个人行走了几天几夜,一口水也没得喝,他会是副什么样?此时,如果有一个苹果出现在他的面前,会给他带来什 么? 第三句:请学生演示病中的人,想想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哪位“爱心小苹果”去安慰安慰他?说说,当病人看着苹果那红红的颜色,闻着淡淡的清香,他会看到什么? 4、联系生活,仿写句子:平时,人们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什么情况下也会用上苹果呢?能否把刚才所说的,仿造第 5 节的句式说说?(“我给”“我使”) 5、体会内心:现在,请大家说说“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当听着人们对你的赞美,你心里是种什么样的感受?(自豪)如果要你在第六小节“我是苹果,我是一只小小的、红艳艳的苹果”后面,再续说几句,你会说些什么 ? 6、朗读释情:心里已经产生自豪之情的小苹果,请站起来,用你们的朗读来释放你们的情感。( 5、 6 节) 第二课时 知识和能力: 试背课文,积累诗文 过程和方法: 有感情的朗读诗歌,感受苹果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积极高尚乐观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幸福观。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苹果博大的胸怀、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乐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认读“苹果卡”上的生字词。 2、背诵诗歌。 3、说说,你觉得“我”是一只怎样的苹果? 二、学习第 2、 3 小节。 1、与学习同伴一起读第 2、 3 小节,思 考:到底是谁造就了苹果呢? 2、学生汇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第一句:太阳给了“我”光明和温暖,大地给了“我”生长的土地和营养。“我”是在叶子和花儿的共同努力下才成长起来的。 第二句:“我”如月亮、星星、珍珠、贝壳一样美丽。 第三句:“我”是农民们晶莹的汗水的“凝固”,是清晨沾湿农民们衣衫的露珠的“结晶”。“我”是农民们的希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