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4页
高中地理 2.2 地球表面形态课件 湘教版必修1.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 二 三 一 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四 思考讨论俗语 沧海桑田 和 水滴石穿 各是受哪种地质作用的结果 提示 沧海桑田是内力作用 水滴石穿是外力作用 一 二 四 二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 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三 一 二 四 1 板块名称 地球表层的岩石圈被断裂带分割成六大板块 如图中a为欧亚板块 b为太平洋板块 c为印度洋板块 d为美洲板块 e为非洲板块 f为南极洲板块 3 板块运动对宏观地形的影响 如图中a是大陆板块互相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喜马拉雅山脉 青藏高原 如图中b c是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地带 形成了深邃的海沟 岛弧 海岸山脉 如图中d是陆地板块张裂地带 形成了东非裂谷带 三 一 二 四 2 主要类型 褶皱 强烈碰撞和水平挤压 使沉积岩发生弯曲 形成褶皱 有背斜和向斜两种基本形态 断层 岩层受力达到一定的强度 发生断裂 两侧的岩层沿断裂面产生显著的位移 分为地垒和地堑两种形态 3 火山 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 1 火山活动常形成火山锥 火山口等火山地貌 2 地震往往造成地壳断裂和错动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地质构造 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层倾斜 弯曲 甚至是断裂的情形 三 一 二 四 思考讨论日本境内地震多发 世界上6级以上地震20 都发生在日本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 地震 提示 位于板块交界处 地壳运动活跃 三 一 二 四 三 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 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主要有风化 侵蚀 搬运 沉积和固结成岩等 2 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 1 流水作用 三 思考讨论 你从雪山走来 春潮是你的风采 你向东海奔去 惊涛是你的气概 一首 长江之歌 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长江的无限赞美之情 试分析说明长江上 中 下游主要的外力作用和地貌 提示 1 上游地区 侵蚀 搬运为主 多峡谷 2 中游地区 搬运 堆积作用为主 多冲积平原 3 下游地区 堆积作用为主 多冲积平原 三角洲 一 二 四 三 一 二 四 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问题导引青藏高原号称 世界屋脊 白雪皑皑 冰川广布 为人间圣境 一位在青藏高原上的旅行者 捡到一块石头 他惊奇地发现 这块石头中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结合材料探究 1 青藏高原上能捡到含有古代海洋生物的化石 说明在青藏高原抬升之前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是陆地还是海洋 提示 在青藏高原隆起之前 青藏高原所在地区为海洋 2 青藏高原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青藏高原是由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形成的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名师精讲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例题1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 写出板块名称 a c e 2 在板块的张裂地区可能会形成 a 海沟b 海岸山脉c 岛弧d 裂谷 3 有关板块构造学说的叙述 正确的是 a 红海位于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挤压边界附近b 新西兰南 北二岛和澳大利亚大陆的地壳都比较稳定c 印度 巴基斯坦位于板块的交界附近d 太平洋沿岸广大地区主要为生长边界 4 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下列现象 日本群岛的形成 苏门答腊岛的形成 大西洋面积的变化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解析 解答该题主要抓住三点 1 六大板块的名称及位置 a为欧亚板块 b为非洲板块 c为印度洋板块 d为太平洋板块 e为美洲板块 f为南极洲板块 2 板块边界的类型及分布 板块碰撞为消亡边界 板块张裂为生长边界 3 板块运动形成的宏观地形 答案 1 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 2 d 3 c 4 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形成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碰撞形成大西洋位于板块生长边界 未来可能会继续变大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二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问题导引材料一 褶皱示意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材料二 断层示意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结合材料探究 1 材料一中的图1中a b分别属于褶皱的哪种基本形态 如何区别它们 提示 a是背斜 b是向斜 一般情况下 从形态上可以区别它们 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 向斜的岩层向下弯曲 也可以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中心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岩层较新为背斜 中心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为向斜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2 材料一中的图2中甲 乙从地貌形态上分别是什么 是怎样形成的 提示 甲为谷地 成因是背斜的顶部受到张力作用 岩石破碎 容易被侵蚀 成为谷地 乙为山岭 成因是向斜的槽部受到的是挤压力 岩石坚硬 侵蚀的速度很慢 形成山岭 3 材料三中的 地质构造分别是什么 各自形成怎样的地貌类型 提示 为地垒 为地堑 地垒往往发育为山岭或高地 地堑形成谷地或低地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例题2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 图示地质构造为 a 背斜构造b 断层构造c 岩浆侵入构造d 褶皱构造 2 若图示范围内有丰富的资源 则 a q地地下可能贮藏有丰富的油气资源b q地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分布c 在p地向下钻探可找到 岩层所含资源d p地地下水丰富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解析 第 1 题 图中q地岩层向下弯曲且中间部分岩层较新 两翼岩层较老 故q地的地质构造为向斜构造 p地岩层向上拱起 且中间部分岩层较老 两翼部分岩层较新 p地的地质构造为背斜 图中岩层无明显的断裂 因而图示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 第 2 题 p地为背斜 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但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 由图可知 p地顶部岩石被侵蚀 岩层 缺失 故在p地钻探不可能找到岩层 所含的资源 q地为向斜 不利于油 气的贮藏 但在其地下有岩浆岩的侵入 使靠近岩浆的岩石发生变质作用 形成变质岩 故其地下可能有大理岩矿的分布 答案 1 d 2 b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三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问题导引材料 地貌景观图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结合材料探究 1 黄山怪石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 风化作用 2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成是哪种外力作用的结果 提示 流水侵蚀作用 3 尼罗河三角洲是怎样形成的 从三角洲的顶端到边缘 颗粒物的大小有何特点 为什么 提示 流水的堆积作用 三角洲顶端的颗粒物较大 边缘的颗粒物较小 因为流水堆积作用过程中 颗粒大的先沉积 颗粒小的后沉积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名师精讲主要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及其分布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典例剖析 例题3 自然界鬼斧神工 形成了许多天然的 桥 下列图片所示是由侵蚀作用形成的几座 天生桥 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探究点一 探究点二 探究点三 1 图3所示地貌大量发育的地区 其主要的岩石类型是 a 变质岩b 花岗岩c 玄武岩d 石灰岩 2 关于图中 天生桥 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主要是风力的堆积作用形成的b 图2主要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c 图3的地貌类型在我国华北地区广布d 图4在干旱和沙漠地区比较常见解析 黄土桥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海蚀桥是海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喀斯特溶蚀桥是石灰岩经溶蚀作用形成的 主要分布在我国云贵高原 风蚀桥是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在气候干旱及沙漠地区常见 答案 1 d 2 d 1 23 45 67 下图为全球板块分布的局部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1 2题 1 23 45 67 1 23 45 67 解析 第1题 读图分析可知 图中甲地为阿拉伯半岛 属于印度洋板块 乙地为非洲大陆 属于非洲板块 第2题 m边界为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 是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红海面积会逐渐增大 符合 n板块为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 消亡边界 板块相互挤压 符合 答案 1 b2 d 1 23 45 67 下图中 表示岩层的新老关系是由老到新 读图 完成第3 4题 1 23 45 67 3 图中 p处属于 a 断层b 海岭c 背斜d 向斜4 图中 m处属于 a 冲积平原b 冲积扇c u 形谷d 谷地解析 p处岩层向下弯曲 可知p为向斜 从剖面图上可知m为谷地 u 形谷是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3 d4 d 1 23 45 67 读下面四幅地貌景观图 完成第5 6题 1 23 45 67 5 主要受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地貌景观是 a 甲和乙b 乙和丁c 丙和丁d 甲和丙6 景观乙和丁的成因差异是 a 前者为流水溶蚀作用 后者为流水侵蚀作用b 前者为风力沉积作用 后者为风力侵蚀作用c 二者均为受冰川侵蚀作用d 二者均为受风力侵蚀作用解析 从图中可知甲为火山 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乙为峰林 是流水溶蚀作用形成的 丙是褶皱 是内力作用形成的 丁是峡谷 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的 答案 5 b6 a 1 23 45 67 7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 完成下列各题 1 23 45 67 1 在地质剖面图上 甲 乙 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2 图中陡崖出现在处 3 乙处成为山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 甲 乙两处中 可以找到石油的是 适合建采石场的是 为什么 5 修建工程隧道应选址于 填 甲 或 乙 水库选址时 应避开 为什么 1 23 45 67 解析 第 1 题 根据岩层的连续性可知 丙处为断层 根据岩层的弯曲状况可知 甲为背斜 乙为向斜 第 2 题 陡崖出现在断层构造的断层线附近 第 3 题 乙处为向斜 反而成为山地 是因为其岩层比背斜顶部的岩层坚硬致密 不易被侵蚀 第 4 题 背斜是良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