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家具雕刻艺术的具象之美.doc_第1页
浅谈家具雕刻艺术的具象之美.doc_第2页
浅谈家具雕刻艺术的具象之美.doc_第3页
浅谈家具雕刻艺术的具象之美.doc_第4页
浅谈家具雕刻艺术的具象之美.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家具雕刻艺术的具象之美在红木家具木雕艺术中是应该更多的表现抽象美还是具象美?或者说,抽象美和具象美该怎么协调,把握怎么样一个度才算是最好状态。说浅显一点,就是我们应该追求“更像”呢,还是“更美”?其实,更像与更美是不矛盾的,具象是为了更贴近事物本身,让其光、影、色、态都符合本来的真实。简单的打个比喻,具象就像照相机拍的照片,抽象就画家水墨画的人像。抽象更注重的是气韵,但是照片注重的是真实,我们很难说照片不美,只是该怎么协调他们之间关系的问题。实践与理论催生的作品:郎世宁系列紫檀作品具象美的艺术形象是与自然事物极为相似的艺术,都具有写实主义和超写实主义的特点,视觉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其主要表现形式,以客观世界为表现对象,并把对象表现得就像我们所看到的一样真实的艺术。李白有关绘画的抽象艺术的诗句,如:“图真象贤,传容写发”,“吾族贤老,名喧写真”,“粉为造化,笔写天真”这些概念是根据不同作品提出的,但有着共同的核心,即是“真”。这里“真”就是“真实”,即生活真实。客观世界的真实图景是绘画形象的基础,失去了真实性,就失去了艺术之生命力。这位大诗仙的观点是具有代表性的,对于审美的要求还主要是着重“摹拟”,即追求一种“具象美”。“具象美”是“抽象美”的发端和起源,抽象是从具象发展、演化而来,在美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抽象”在哲学上是与“形象”对立的,在美学和和艺术中则与具象对立。在目前红木家具木雕艺术中,具象美才能体现出木雕艺术的真谛,红木作为木雕艺术的载体,材料极其珍贵,如果不用心对待,就是暴殄天物。怎么让木雕艺术在红木材料上更生动逼真的表现出来,怎么让具象美得到更好的发扬值得探索和研究。在对这一艺术观的探索过程当中创作出来的浮雕清明上河图颐和园故宫等作品,都是在艺术具象美理论指导下的实践,都是为了力图更真实的反映出本来画面的原貌和风情,不失真是最基础的底线。2011年,郎世宁花鸟顶箱柜和嵩献英芝图插屏的设计创作,集中表现了多年来对具象美的不懈追求,是对这么多年实操和理论的突破和总结。中西结合:在传承中发扬古典家具文化红木也好,紫檀也罢,它们都只是木雕艺术的载体,就如同宣纸,上好的宣纸写字,自然更富神韵,但归根结底,一幅字的价值取决于书写于上的毛笔字。紫檀木料珍惜,价值不菲,但是它就如同宣纸,只是展示木雕艺术的承载体,一件具有价值的家具作品,艺术性才是第一位的,才是其价值核心,具体来说,就是木雕艺术的价值才决定着家具作品的价值。如果一味追求传统,所有的家具从器形到工艺都全方位模仿古人,很可能陷入“邯郸学步”“东施效颦”的境地,但是一味的“所谓创新”和“过度创新”,又会陷入“四不像”的怪圈。所以,在传统和现代之间,要有结合点,但是应该七三开,继承传统,又要有所创新,有这个时代的个性在里面,循序渐进的从器形和工艺方面创新。郎世宁是中西古今艺术比较有交集的人物,从他身上找到突破口做全面创新,是一个最佳结合点。郎世宁是第一个把西方绘画技法引入中国画坛的西方人,他在绘画艺术上是一个多面手,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他绘的是中国画,却融入了西方焦点透视,光线明暗处理,色阶、色相细化安排,和中国画有显著区别:绘画更加写实,物象质感进一步增强,为中西兼容、继承和发扬开了一个好头。中西合璧绘画艺术的表达新方式郎世宁花鸟顶箱柜和郎世宁嵩献英芝图(插屏)的构图结构完整有致,劲松适度,画面显得大气有度。插屏的上门板采用了郎世宁“松树羚羊”“小狗海棠花”“海棠菊花”等绘画元素,顶箱柜的上门板采用了“竹子花虫”“玉兰花鸟”“丁香花鸟”“菊花鸟”,下板门采用“松鹰图”“花鸟菊花”“羚羊松树”等元素构图,逼真重现了郎世宁的高超绘画技法。整个画面力求逼真,但在设计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对画面的尺寸做了合理的改进。从而与顶箱柜的门板尺寸相协调,搭配更自然,更具美感。这件作品,在雕刻技法上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和突破。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的突破和创新。一是在传统雕刻技法里,木雕雕刻蓝本的改变带来的雕刻技法的创新;二是雕刻的具象美手法表现形式更细腻生动,原画作的风骨和神韵得到完美再现。在传统的雕刻技法中雕刻蓝本基本都采用的是“纹样式图案”或者“线条式图案”,这样的图案用传统平刀即可完成。图案的主题也都是相对简单的卷草图案、瑞兽图案、吉祥图案等。复杂一些的像“渔樵图”、“耕织图”、“桃园三结义”、“百子图”等等。这些纹样图案大多符号化了,结构相对简单,透视关系也简单,缺乏整体的画面感,雕刻的层次也很少,只要雕刻能把寓意和故事交代清楚,人与物生动形象,就是好作品。而此件郎世宁花鸟顶箱柜的雕刻,在传统雕刻的基础上有较大提高,使用了绘画作品作为雕刻蓝本。绘画作品蓝本和纹样图案蓝本区别很大,绘画作品有着更复杂的构图关系,而且层次非常丰富,每层之间有交叉、有过渡,表现力很丰富,雕刻的难度也很大。绘画依靠线条和色彩表现意境,而雕刻只能依靠深浅的层次再现绘画的意境。因此,对一个新的绘画作品的雕刻再现,是一个艰难的二次创作过程,是一次非常的突破和创新。观古树神交郎世宁,“泡”公园顿悟新技法在构思之初,怎么用雕刻技法表现出层次感和透视效果,我对着郎世宁的原画作整整看了三个月,各个角度和空间布局的细节都精心考虑揣摩,设计稿也画了不下200副,身边也实时都备有刻刀、铅笔和图纸,有时候突然有了灵感触,就赶紧记下来画出来,并用雕刻刀亲自试验,但是对怎么找到一个更好的雕刻技法仍然没有十足把握。那种感觉就像一个仅差打通任督二脉就能武功升至臻境的武者,总觉得还差些什么。郎世宁是宫廷画师,为了画好花鸟兽树一定也曾在京城景山公园、北海等地寻求过灵感。于是,常常独自去中山公园和景山公园,看一天的松树和花草,就成了最好的体验方式。对于松针,在树顶的和属下端的颜色和形状都有细微的差别,而且,朝阳一面和背阴一面也不尽相同,在春夏秋冬阴晴不同,它们也都各具一格不尽相同。比如,朝阳的松针显得更坚挺细长,颜色较浅,少了些稚嫩感,质感更强,在阴天,它们都更有韧性和厚实感。同样的,树皮在温度不同季节不同也神态各异,老树皮新树皮质感也有很大区别,有的顺滑服帖,有的张怪凸起貌似剥落。仔细观察,它们都是很富有生命力的,为了抓住这些细微的差别,近距离从不同角度不同季节拍了很多照片回来琢磨、观看、画图、试雕。时间长了,自己就和郎世宁心神相契了。有一个夏天的晚上,突然之间灵光一现,和郎世宁之间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表达契合点,赶紧一头扎进设计室三天没出门,对怎样用刀和紫檀表现笔和纸的艺术有了“醍醐灌顶”的解决方法。对于雕刻画面上的鹰鸟花草,我也逛遍了北京的花鸟市场,观察它们神态、外形的细节,牢记在心,再经过艺术加工得到的。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这些生动逼真的作品都是在“泡公园”“泡花鸟市场”中泡出来的。回首那段岁月,真是有“成魔成疯”的意思,不过,也悟出一个道理:做艺术就得有成魔成疯的狂热程度,才能做出真正的艺术作品。郎世宁系列顶箱柜和插屏的雕刻技法受到身边的一些朋友们的认可,他们经常闲谈时谑笑称之为“傅式雕刻法”。突破传统演绎事实本身的具象之美在过去的常规雕刻里,松树针制作都是要先打坯,铲出一个圆形轮廓,再采用三角刀阴刻成一道道圆心距离周长相等的线条,这样省工不费力,看起来有些呆板不生动,从正面和侧面不同角度看,都显得不灵动。现在的一小支松针,我采用平刀、斜刀、三角刀等多种道具雕刻完成,每一丝松针都纤毫毕现,之间有交叉,有重叠,有翘起状的,有欲垂状的,一改过去松针的“鸭蹼”状手法,从各个角度看,都不一样,立体感和透视效果极强,真实再现的松针在自然状态的下的真实状态。过去雕一巴掌大小松针需要5个小时就能完成,现在常常是加班加点通宵达旦也最少需要5天时间。 在松树皮的雕刻上与传统相较,有很大的突破。传统松树皮的每一片,都是用圆刀刻制而成,每一片要么是圆形,要么是椭圆形,大小形状基本相同,这么多一起叠加累积而成。因为在 “泡公园”的真实场景中发现,由于阴晴不一气温不同,松树皮都有不同状态,于是就打破过去树皮各小块整齐有序的排列方法,采用二十几把刻刀雕琢,表现出大小不一、形状相异、有紧有疏、极其逼真的效果来。同样,对画面中的鸟、鹰的羽毛也是如此,一改过去整齐均匀排列的方式,以求真实。比如鸟颈部的羽毛是整齐向下的,这里就得整齐。在腹部的羽毛应该是细碎的绒羽,还有星星点点的杂乱,那就根据真实雕刻。并且风吹羽毛,有起又落的感觉都得表现的极其细致。同样。它们的脚、喙等都力求真实,让人感到活灵活现。在这件作品上的其他元素,比如草、花、羚羊、流水等等,也都是抱着逼真的具象美的艺术追求,一切符合事实本身来精心创作的。让“鸭蹼”变成“鸡足”在传统雕刻手法雕松针的时候,是要先打坯,用铲刀铲出一个松针团簇的轮廓,然后再采用三角刀用阴刻刻成一道道圆心距离圆周长短基本相等一致的线条,这样省工省力,但是这样的松针看起来像一团一团的圆球,远看,倒是很像圆的果实。而且没有高低起伏凹凸的立体效果,雕刻深浅一致,所以怎么看都是平面的,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远处看、从近处看,光影效果都平面化,不生动,不灵活,没有灵魂。现在我们雕刻松针的时候,工具就明显增多了,过去一把平刀就足矣。现在我们要用到平刀、斜刀、三角刀差不多有二十多种才能完成。对于松针,我们要求逼真再现原貌,因为在自然状态下,松针不可能是那么排列整齐的,它或许由于风吹、由于雨打、由于日照而显现出或翘起或枯萎或理顺等各种形状,所以在雕刻过程中,为了表现出这样贴近自然的感觉,我们一改过去的做法,在松针每条之间表现出交叉感,有的斜着一条压着一条,有的重叠起来,有的翘起像日晒浮起的感觉,有的好像枯萎低垂。过去的做法因为条条松针相连,之间连接如同鸭子的脚,所以我们叫做“鸭蹼”,我们现在的倒是像“鸡足”,之间凸凹起伏有致,灵活生动。而且我们对光影的把握也非常独到,贴近自然,从各个角度看,都会显示出不同的效果,立体感和透视效果极强,真实再现的了松针在自然状态下的真实状态。是“松树皮”不是“树皮”在松树皮的雕刻上与传统相较,有很大的突破。传统松树皮的每一片,都是用圆刀刻制而成,每一片要么是圆形,要么是椭圆形,大小形状基本相同,这么多都是一起简单的叠加累积而成。过去,都是在树干的轮廓上用圆刀刻印,刻成一片一片的树皮,像排列整齐的“鱼鳞”,人一看,倒是能知道这就是树干,就是树皮,但是也仅仅是一种象征符号,不是很形象生动。由于观察了它的外表特征,结合着不同季节的变化特征,发现它其实是一个“动”的过程,是动态的。那么怎么才能表现出树皮的“动感”呢?在自然场景中发现,由于阴晴不一气温不同,松树皮都有不同状态,要想表现出“动感”的树皮,让树皮也有生命,生动起来,就得打破过去树皮各小块整齐有序的排列方法,我们采用二十几把刻刀雕琢,雕刻出皮块大小不一、形状相异、有紧有疏、极其逼真的效果。这样,树皮就鲜活起来,有的看起来好像新生出的,紧凑的贴紧树身,有的好像是烈日照晒或者是老树陈皮,翘起来,快要剥落,好像轻轻一碰,就会“咔擦”一声掉下来。经过这些处理,我们的松树皮的雕刻也取得了很大的创新和突破,树皮是很多客户在看了都想用手摸一摸的感觉,他们都惊叹不已,很多上了年纪的老者常常会带着一个放大镜,从头到尾一看就是半天,看着这种情形,会觉得很欣慰,觉得这么多努力都是值得的。鸟羽的雕刻同样,对画面中的鸟、鹰的羽毛也是如此,一改过去整齐均匀排列的方式,以求真实。比如鸟颈部的羽毛是整齐向下的,这里就得整齐。在腹部的羽毛应该是细碎的绒羽,还有星星点点的杂乱,那就根据真实雕刻。并且风吹羽毛,有起又落的感觉都得表现的极其细致。同样。它们的脚、喙等都力求真实,让人感到活灵活现。在这件作品上的其他元素,比如草、花、羚羊、流水等等,也都是抱着逼真的具象美的艺术追求,一切符合事实本身来精心创作的。木雕艺术要想在薄薄的木板上生动表现出立体感、透视感、明暗关系、层次效果是很难的,可是,绘画作品又都是用光影表现出透视感和景深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