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doc_第1页
以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doc_第2页
以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doc_第3页
以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doc_第4页
以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以安迪高茲渥斯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型的關係以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為例淺析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A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Materials and Plastic Arts: A Case Study of Andy Goldsworthy造形藝術研究所研究生劉庭易Tin-Yi Liu摘 要70年代以來,環境意識與生態學漸漸滲透到社會上每一個層面,造形藝術在材質的選擇上已經沒有任何範圍或侷限可言;如以造形雕塑為例,在傳統的雕塑藝術範圍,那些只是純粹供人觀賞的作品已經麻木了我們對造形藝術的認知;然而,空間和環境中存在的造形體確實隱藏在自然界裡的某一個角落等著我們去發掘,我們要如何創造一個自然的形式,而不是跌進雕塑材料的樣式裡。因此,在這裡我所要探討的是自然與材質之間的如何運用。當我們從自然界中選擇一種素材來創作時,或許素材的定義已經被我們納入由我們所制定的觀念性材料學的範籌裡面,缺乏素材它原本的自然性,原始性,如何把自然的素材轉化成造形藝術創作上的形和發掘另人讚嘆的自然形式是本論文所研究的動機。自然材質的變化與造形之間又有何關聯?造形和自然環境有相互的關係嗎?如何把自然材質應用在造形上?這是此研究的目的。台灣的在雕塑藝術上有無發展類似之自然雕塑的可能?透過此論述,以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為例,試圖研究自然材質與造形間相關性的價值。【關鍵字】自然材質、自然素材、造形、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造形雕塑一、前言造形與素質之間的本來就有一種非常微妙的相輔關係,我們常常在造形物體上觀察到許多變化,研究它的材質,表面組成的形體變化,而且也發覺這種變化至始至終都和新的材料形式或製作上的方法有關。富蘭克林(B.Flan klin)說:人類是製造器具的動物。1呂清夫著:造型原理,17頁,2001年9月,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很清楚的認定造形的表現源自於器物的始用和產生,當使用上的材質改變時,造形物的形狀也跟著變了;而當製作方式改變時,物體的形態隨之改變。又造形一詞的字源它意謂完形2完形是視覺將完好的作品視為一個動力均衡的知覺場。劉思量著:藝術心理學,155頁,1992年1月,藝術家出版社。(完全形態),意即完形心理學:完全心理學的基本理論認為部份之總合,不等於整體,因此整體不能分割;整體是由各部份所決定,反之,各部份也由整體決定。3劉思量著:202頁,藝術心理學,1992年1月,藝術家出版社。而造形的研究本來就常利用完全心理學的研究成果。所謂完形,係指一個形態具有統一的整體,這點往往是造形的基本條件。4呂清夫著:造型原理,19頁,2001年9月,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所以材質和形態之間是很相配的,自然界中要產生有用形態的進化是緩慢的,需要經千萬年才有明顯的不同,例如海邊的卵石,它最初並不是圓滑的,但是造形上是已經改變了。一塊石頭你或許會認為只是一塊普通的石塊,但一百顆石頭的排列似乎在形式上的認知就不只是石頭這樣的定義而已,在本論文研究中我們能夠掌握到的自然造形是屬於自然物的形態變化,加諸量化、組合、區分等,進而探討自然素材的組成結構性、比率性和延伸性來重新認識發現環境中的造形。以自然和諧的心境去從事環境藝術的創作,用尊重和謙卑的態度去體驗大自然蘊藏豐富的心靈資源,如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以優美、和諧的方式與自然接觸,自然物如石塊、樹枝、葉子等都是他創作的材料,在樹林、草原、湖畔,溪流架構出大自然另一種造形的軌跡。材質的形態、顏色、排列;空間的分割、重複;直線、曲線、弧形與圓形以及時間的流逝,光線的角度以及溫度的變化等。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將當代觀念藝術的實驗性和探索性與民眾藝術的自然生活相融合,而使人觀賞他的作品時讓人倍感親切,而在大眾的心裡對自然的尊重和內心情境的修練,總是出奇不意的帶來生活中無比的驚奇與感動。二、自然材質的名詞界定自然材質在本質上的界定並不是這樣徑渭分明,廣義的劃分泛指絕大部分所有單一形式的天然素材,例如我們生活中使用的木製桌椅、玻璃窗、陶製品,石製的建築物或金屬製品;而這裡我所要談的是狹義的自然材料,它是最天然的、原始的、存在於自然環境隨手可得的,而且它的基本形體、顏色、結構都不相同。材質物質,字典上的物質解釋為所有佔有空間的東西,所有構成外在宇宙的實體(元質與元形之完成5元形乃元質之完成,乃實體完成,例如石頭沒有形相,而可接受任何形相,石頭本身對形相來說乃不限定材料。元質乃純粹潛能,可成為任何種類之物體,其本身沒有定型,定形來自於元形。李震著:宇宙論43-44頁,1994年12月,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例如地球、海洋、太陽、風、星辰等,而每一種人所能觸摸到的,測量到的或感覺到的,都是物質(或實質本身)。如亞里斯多德說:一物之成,或天生的,或人為的,皆有元質6李震著:宇宙論45-46頁,1994年12月,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所以人本身也不例外,然材質(素材)只是所有物質統稱中的其中一種類別,如把它再縮小範圍在自然的定義上,舉凡自然界中的一切形態、事物。又如物質裡的三態,固態、液態、氣態,具有循環再生的特性,例如流水、土、風、光、石塊,有生命的樹木、葉、花草等。三、自然材質與造形的關係(一)自然材質的分類這裡我所要區分自然材質之類別,是要將自然材質定位在原始的部位,而且是以自然環境裡所看的到,觸摸得到和感覺得到的。主要是把它分為三大類,一種是屬於物質上的礦物類型,譬如石塊、土、沙;其次為植物性素材,如樹枝、葉片、花草等,是屬於有生命類的材質;第三類為物質的形態,如風、雨水(冰、氣體)、光線、火。故:在自然界,沒有所謂絕對性、必然性,只有殊多性、變動性、流動性等。7李震著:宇宙論173頁,1994年12月,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而衍生出許多的質與形,將此三類作為基本自然材質在造形藝術應用之探討,應是已包含了本論文大部份所相關的造形研究。其實自然界的材質到最後終歸化為五行(金、木、水、火、土)的循環,不管是有生命或無生命,所有的物質又回復到最初的元素狀態,也就是自然物質本身。而我將此三類自然材質列表如下:自然材質分類表:礦物類岩石、石礫、泥土、砂植物類樹枝、葉片、花草、蘆葦、種子物質形態類風、水(冰)、陽光、火、煙、氣體(二)造形的表現1.和諧的靜止呈現人是自然界的造形創造者,在文明的躍昇裡不可見的界域中提到:把人類的手延長了的也是創造遠見的器具。它把事物的結構顯現出來,人類才能用嶄新、有想像力的結合方法予以重組。然而世上的結構並不都是可見的。在可見的下面有一更輕巧的結構。文明躍昇的下一步乃發現一種工具以打開物質不可見的結構。8布羅諾斯基著,漢寶德譯:文明的躍昇,93頁,民國67年九月,景象出版社。在造形的世界裡,我們可以發揮無窮盡的變化;而自然中的造形更是等著我們去發現其中隱藏的秘密。例如一株植物的葉片,我們看到它的脈絡、組成結構,一顆奇岩怪石可以進行解構與重組或複製,我們看到的是違反自然規則的造形雕塑。現代藝術中的地景藝術9地景藝術,源自於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主要地點在北歐與美國,主要的藝術表達即是拒絕藝術的商業化和藝術走出美術館,另支持出現的生態運動,與其藝術回歸大地的反都市主義,強調藝術的表現是接近於環境及空間中的概念。,同樣也表現著人與自然環境的關係,表達斯土斯民的在地文化,或是對環境的反思,內心的吶喊。然而,圖一(飛離 Christo,1972-76)取自地景藝術在人在自然環境的互動中,頗受注目的地景藝術家以誇大的記號形體改變(或掠奪)自然,一個狀如古代的紀念碑或一個令人驚嘆的新生態,對人們而言,藝術家的創作只不過是環境的另一次浩劫罷了,克里斯多(Christo)10克里斯多,1935出生於保加利亞,以捆包藝術聞名,利用聚乙烯布當創作材料,把自然物或某一特定地點及建築物作捆包,初期成名作為1969年捆包海岸,及1976年飛離,能抓住民眾及社會的互動心理,達到營造世界性的藝術觀光產業。的飛離(圖一)或傘,除了耗盡龐大的資源造就一個現代神話之外,更像是剝削自然來滿足英雄主義的典範。11倪再沁:藝術空間的運用與思考,藝術家雜誌,第三十八卷六期,362頁,1994年6月,藝術家雜誌。圖二(小鴿子河的映影 Richard Long,1960)取自地景藝術1960年理查隆(Richard Long)12理查隆,以尊循自然為原則,在自然景觀中以優雅構圖的照片記錄著他自己遊覽的風景區,並用當地的石頭和花構築出短暫景象,是一位環境意識強烈的雕塑家。在一河流裡用石頭排列成一巨大的X形環境雕塑小鴿子河的映影(圖二),這些自然符號或幾何圖形在環境上的靜止,是否就代表自然的原則性,或反原則?兩種類別的材質(水和石頭),動與靜的對比性(流水與排列之石頭),兩者之間所傳達的自然語言在造形的表達上可能已經超越了雕塑的範圍。他究竟要表達什麼?是人類原始的官能感應?還是藝術家在製作的過程中切割、抽取、擠壓出來的抽象經驗?河流代表什麼?卵石的排列又暗示何意義?是造形的呈現嗎?或者說是在規則環境裡的野蠻藝術吧!因為這實在難懂?史密斯遜(Smithson Robert)13羅伯特史密斯遜,地景藝術家,1970年最為人知的作品螺旋狀防波堤,作品的設置在該地點的被孤立及被廢棄的景色所引發的理念而作。在1970年所作的螺旋狀防波堤(圖三)是最為人所知的一件環境藝術,他用玄武岩、石灰岩、泥土所組成,與岸邊相連接成一防波堤,它是功能取向還是藝術展現?或兩者合一?螺旋的象徵和海洋有關嗎?或是海洋生物模式的隱喻?圖三(螺旋狀防波堤Smithson Robert,1970)取自地景藝術圖五(蛇線形圍欄Andy Goldsworthy,1998)圖四(澎湖七美雙心石滬)另外和在台灣澎湖縣七美鄉的雙心石滬(圖四)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其功用上是不同的。因雙心石滬是古早的原始簡便的捕魚法,這又說明了材質與制作方式上的不同,造形結構的組成也不同,正符合了運用自然材質的多樣化而衍生出的造形。1998年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更是成功的運用自然材質表現在他的造形上,如他蛇線形的圍欄(圖五),從樹林裡蜿蜒曲折最後沒入河裡,而且因季節的變化而多樣貌。類似這種自然原始的線條、或符號和自然材質之間的配合是適當的,如果我們把它看作成生活環境上的一個界域、區域的分別,那重新看待的將是土地上的重構性;土地的指引力(引領我們走向源頭),是一種造形上的探索與發現。和諧的靜止呈現,自然造形傳達它即簡單又豐富的活力,不需要依賴動力或能源,與在現代藝術中的另類或科技藝術中,表現與象徵的手法在造形上的意義其實和自然形式是一樣的。2.時間與自然的互動圖六(英國巨石群 公元前31002800年)當代的現代藝術雕塑仍然侷限在形式的藝術空間裡,無法走出畫廊與美術館的框框,這也是一般人認定的藝術範疇,或許藝術只是在空間畫布上堆疊的顏料;造形無樣式的邊際上能夠操控的空間與時間已不是新鮮事了。大自然包容的能力是一項資源且是可以回收的資源,在前述的靜止造形中,往後延伸出材質在環境空間的變化,隨著時間的動作對造形將改變樣貌或形體存在著變數,我們無法控制或掌握。河裡的石頭終究會被流水沖散,海邊的砂球在漲潮時會消逝,堆疊的雪塊隨季節交替而融化。這是尊循自然的時間法則,自然環境藝術帶給我們生活上無窮盡的視野,像遠古的遺跡、巨石群(圖六)般的神秘,造形體回溯到它的本質是什麼?它如何結構在環境的空間中而被時間改變或消滅?自然是一種媒材表現,要如何與空間的能量相結合?圖七、八(蛇線形圍欄Andy Goldsworthy,1998)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所呈現出的自然環境藝術自有他一獨到的見解,自然的生長、時間的腐化,以及大自然環境替它作妝扮也是他作品的一部份,例如他所作的蛇線形的牆(圖七、八),並記錄每一種季節的樣貌,真實的融入在環境的變遷中,或許未來環境地域的開發而使得作品有所變化,這是它所始用的材料更是包羅萬象,並他自己本身也無法預料的。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思維自然雕塑的場域,人與自然之間的依存關係,當時間無法控制住時,環境空間瞬間的消滅留下造形的軌跡,讓我們體會到自然之變幻無常的無法捉摸。造形藝術之能夠解釋人的思想或感受層面,對我們生長上環境差異增添許多意想不到的變數,也正是作為一位創作者所能夠對自己及對大眾給予的藝術實現,從中可能發現新的視野。自然資源是無限的能再利用,用最貼近我們的媒材來創作;像羅丹在雕塑優美、豐富感情的人類軀體一樣,對人體美的感動來自他對人體語言深切的體驗,因為人體是他最自然的素材。圖九(第一個門儀式系列Michael Singer,1978)取自地景藝術另外在1978年的麥可辛格爾(Michael Singer)14麥可辛格爾,地景藝術家,1977年以前的作品都未曾在畫廊展出,主要也是以自然性材質作為創作材料。使用易於腐壞的自然材質來建構他的線形格子作品(圖九),材料如竹子、蘆葦、草等,這無疑在戶外是易腐壞的。麥可辛格爾用時間來改變環境,使環境與作品間的界線變的很模糊,更加表達他對造形在環境藝術裡最原始的創作理念。自然的材料,反映出時間和空間的微妙變化,自然界現有的形物與創作者創造出的造形其實息息相關,材質表達造形基本構成的元素;構成是為造形而構造的動作之一,天、地、陰、陽所衍生成一個造形生命正在進行。自然五行的媒材運用形式,點出造形創作的基本層而顯現出它的內涵隱喻,金屬的冷酷、鋼硬,木材的溫合、生機,水之清澈、柔軟,火光明亮、熊熱感的急躁,以及土石兼具厚實的可塑性;結合四時節氣的變化,春天溫暖,夏天炎熱,秋天舒適,冬天寒冷之交替更讓造形的材質瞬間有了生命力,而人其實也算是物質的一種,但人的意義是屬於靈性的生命個體,在造形上人的展現也對五行、四時中有最深刻的體會,把人所思念的形意轉駕到五行、四時的雲端上,讓時間和自然作互動,同時造就了自然造形在藝術領域的奇異世界更讓我們也感受到了造形藝術中的自然演譯幻化的過程。(三)造形回歸自然造形的本質在環境藝術裡本來就是一個難以釐清的領域,許多實體的雕塑品放置在自然環境中也以被視為環境藝術15環境藝術,與地景藝術相似,是以自然作為創作的來源,地景藝術只是把環境當作一個超大的展覽空間,而自地景藝術下發展的環境藝術新詞,事實上,關心自然是環境藝術最適切的解釋。,然而這些作品與環境有何關連?是景觀造形還是造形藝術的形式?是不是自然生態裡對環境的一超大視覺空間。類似環境藝術或地景藝術其中真正的含意與所解釋的層面是廣大的,即就以環境藝術人與自然的關心為重點。現今科技的發展,工業革命所帶來的進步與便利性是犧牲了自然環境的破壞,換取超自然的現代造形藝術,現在科技的高峰已經是能坐享其成的同時,反而回過頭來大聲急呼藝術回歸自然的本質面貌。這似乎又是環境藝術的一大諷刺,天地五行相生相剋的運行(金水木火土)道理是自然主義,我們人所生長的環境根基於人本主義,物種不滅定律適時調合了循環與淘汰,毀滅與再生,自然的創作不斷的持續存在或隱藏著。自然界中原本就應該有的物質造形體,我們幾乎每天都在看到、接觸,和與之生活在一起;我們或許沒有發覺它的另一造形藝術面,而視為理所當然的物質名詞,或是學習認識它、了解它、利用它,而物質受到自然力的影響從無形到有形,從無生機到生命體都是在我們稱之為宇宙的形空間不斷進行著,我們知道中國天地陰陽調合造就了氣的運動,氣有自然之氣、有無形之源、有生動之力,有氣當有生機,就有生命,萬物皆有氣,才能造物、造生命繼而造形。人這一個特疏形體是受自然造形及環境所左右,自然造形靠人來創造而人也需要自然來維生,當人自內心本身喚起對環境的認同時,所到之處都是自然造形藝術的生活哲學,我們從自然學習造形,遊走在造形變化多端的自然環境,最後終又走回到自然。(圖十)圖十(枝條洞穴Andy Goldsworthy,1999)四、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的自然雕塑(一)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的生平Andy Goldsworthy 1956年生於英格蘭的赤郡(Cheshire),1974-75就讀於布雷德福藝術學院(Bradford Art College)以及1975-78就讀於普雷斯敦多重藝術學院(Preston Polytechnica Art College),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從學生時就開始利用周遭環境可以找到的自然素材,在自然寬廣的空間進行創作,從1970年後Andy Goldsworthy就一直在自然中特定的場所創作,而且用攝影與文件檔的方式記錄當時他完成作品的場所與日期。在他的雕塑中,廣泛的旅行於英國、歐洲、美國、日本及澳洲,讓他的作品呈現在環境上可變的多樣性。他使用大自然的本身與找尋物體所需的元素應用在他的雕塑上,然而這樣各式各樣場所的改變是暫時性地介入他廣度性的自然景觀作品裡,且在他改變它的組成同時立刻都有了瞬間與永恆。(二)擁抱自然的環境藝術圖十一(破裂的卵石Andy Goldsworthy,1990)圖十三(樹的靈魂Andy Goldsworthy,1990)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感興趣的是自然的運動、光線、生長和腐朽,它的成就必需是短暫的;天氣季節的改變和地形的樣貌,原料的選擇及時間的流逝等依次影響他的作品;不僅是對自然材質上結構的探索,也對光影造形變化的影響有深入研究。在時間的因素下,他使用這樣短暫的元素像是樹葉、木頭、岩石、冰、雪、泥和沙,像是存在於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短暫的表演雕塑。例如他所作的螺旋的石塊(圖十一),把石塊解構再重組的手法,表達自圖十二(中空的冰球Andy Goldsworthy,1990)然原生物質的形體或符號,螺旋裂縫也暗喻大自然無情的毀滅,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常常尋找特殊或奇特的地形來演練他的作品,雖然並圖十三(樹的靈魂Andy Goldsworthy,1990)不是一次就能夠成功,通常是花費許多次和許多的時間才完成一件作品,而作品卻是短暫的呈現,例如他的冰圖十四(栗樹葉作的號角Andy Goldsworthy,1990)球系列(圖十二)、螺旋形的冰柱(圖十三),是探討結構與時間的關係。當然樹林、草原、溪邊也是他常選定的地方,像是樹叢中的葉片,草原上的花朵,用葉片組合的符號、形體(圖十四),花朵集合而成的洞穴(圖十五),樹枝結構而成的原圈(圖十六),都是向自然的結構挑戰,從最原始的要素本質出發,扭曲自然環境的狀態,讓人圖十六(石屋Andy Goldsworthy,1991)圖十五(蒲公英花Andy Goldsworthy,1990)為之讚嘆另一種自然面。當熟悉的自然環境變化時,我們所能看到的將是一種對自然生命的創作嘗試,在不破壞自然的前題之下,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成功的創造出屬於他自身獨一無二的創作作品,同時也喚起大地對造形雕塑嶄新視野。在圓圈、線和螺旋形的造形雕塑上是給予成功的景觀視野創作,然而這些全都根基在自然力的原理上,在我們所看到的本質中慢慢變化,而且在物質與有機物體的組成層面上,共生共存在大自然應有的定律裡。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皆能完美的創作這些大自然中的隱喻造形,是來自他本身對自然的深切體驗和生活哲學,當他感興趣於自然的範圍裡頭自然而然產生出共通性,對自然形式的敏感,自然形式中巨觀的創作是整個自然的組成(包含線、形、色、質、意),它可視為自然的整個部份,而讓我們雀躍不已;也可作微觀的表現,挑選一個形或色來作的創作,深入研究它的基本會讓我們嘆為觀止。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重視的是人生活於自然的真實關係,他認為自然延伸出無窮的生命、造形,而這知識的寶庫卻掌握在我們的手中,他的作品等於探索自己和教育人們如何影響生活的條件,創造新的自然視野。(三)順從自然順從心靈就宗教的意義上來看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的作品,與中國傳統的陰陽觀念其實是相通的,也順理成章。在他的作品中以視覺為導向的是從洞所開始,或者是一層層階梯式的旋狀延伸,屬於陰;而洞穴的外部的造形堆砌就形成了陽。把它這種中國陰陽學帶入自然之中所觸動的啟發,土地深不可測的洞穴象徵女性的特質,土地之上的樹木、岩石諭作男性的陽剛,人與自然的概念不也是陰陽調和與轉換。而最終它是順從自然的,又如他對葉片的看法:我們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奧秘之處,就是一小片葉子就是一個世界,一個微妙的宇宙。當然,也因為安迪高茲渥斯(Andy Goldsworthy)深受了日本禪境文化的影響,頓悟自然宇宙運行的規則而使自然和自身的心靈得以相互交流。陰陽的虛實構造,曲線、弧形和直線的組成,藝術家的禪思,心靈與自然相契合達到外在自然力量轉化成內在靜思中的冥想世界,是自然和心靈的力量泉源,生命的循環永不歇息。五、結論人與自然環境之間,彼此有一交互影響的循環關係;環境造人,給予人生存的空間而人又製造環境給自然和人更多的想像。大自然的成就是造就了每一個地方的景觀特色,無形之中也左右了我們的生活型態、思想方式和審美觀念。中國天人合一、回歸本土,與自然共處的東方自然思想以及西方征服駕馭自然的自然美學是造形藝術中所表現出特有的形式及風格,理解自然材質的各種變幻方式,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結論就是:自然材質和造形沒有一定的規則可循,種種的自然造形變化關係著創作者所運用的材質,創作者須對自然形式上有一定的敏銳度,才能看透自然所表達的意義。再者大部份的人對自然本身都存有先入為主的本位主義,用自己的眼光尺度來看待自然,認為自然應我所求所需,自然要適合我來使用而改變她,而不是適切的利用自然的生命力去創造。自然材質的造形雖然並不是現代藝術中所蓬勃發展重要之一環,相較於地景藝術、環境藝術、觀念藝術、行動藝術、裝置藝術下是有過之而不及的,但是它是可以代表現代或未來的藝術新地位,如現今蓬勃發展的當代藝術;我們熟悉了解了自然材質在造形上的關係或許只是本篇論文的一小部份而已,有更多的自然形式的造形潛藏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渾然不知,所以,試著撿起身邊的葉片,觀察它的葉脈、造形;或拾起一顆石塊,可以感覺出它原始的形樣嗎?學習敏銳的藝術觀察其實也等同跟自然學習,創造也就是造形的開始,因為大自然無時無刻的在造形。圖十七(回塑者 倪再沁,1992-94) 圖十九1998 土地倫理裝置展,圖摘自台灣當代藝術圖十八 2001澎湖國際地景藝術節,圖摘自台灣當代藝術台灣島國的地理環境上,四季分明的氣候,是不是有可能發展出自然環境藝術的造形,其形式上是否遵循自然性的原則,或只是挑戰現代藝術的一個工具或方式,更或者替代裝置了這些藝術裡的暫時空間,與探討親近自然無關。然而類似環境藝術的作品或展覽多少也顯示出原作者對當時的台灣環境現況作解讀的工作,例如1994年倪再沁16倪再沁,1993年在國內開始對環境藝術作規劃的創作,現為國美館館長。回溯者(圖十七)環境藝術展,觸動人對環境破壞的一種反思;又如2001年澎湖國際地景藝術節(圖十八),對澎湖的海島地域環境文化作一種觀光手法的宣傳,或多或少的經濟效益;1998年台北市土地倫理(圖十九)環境裝置展,說明土地與經濟關係的倫理或規範。這些都是在環境被動之下的思考模式,一但過了文化時效的背景後,人們對它的了解究竟剩下多少?並不是不好,只是能夠真正解釋自然的本質嗎?還是只是對場域所作的一個互動,宣傳。自然是一種素材當然也可成就為藝術,時間和空間仍只是它必定的媒介,而最重要的是自身修練的無無明,從內心心靈形成的眼界、意識界到自然界。自然環境上的藝術自有它一套獨特的展現,台灣長期以來用環境換取經濟體制下的優勢,犧牲了自然環境資源,讓我們生活環境的品質下降,但是仍然有太多的環境需要我們的關心,環境藝術的觀念若能在台灣發酵成形,帶來重新認識這塊土地上的自然造形,不也是為藝術創作開拓新的視野。雖然我們所建構的都市水泥叢林已經淹沒了我們發現新事物的特質,地小人稠,每個人分配到的綠地空間是那麼狹小,生活的煩忙和文化背景的影響,對藝術與環境空間包容的心境短視,提昇不了遠視認知的水準。不過,或許那只短暫的矇閉罷了。台灣正是處於狹小的土地上,東北角和東海岸的奇岩怪石,中央山脈優美的景觀、森林及流水,太魯閣的峽谷地形,甚至是街道上得一顆小樹、一片樹葉草地,這些都是良好的自然素材也都是值得我們可以去研究的自然造形,我們又如何能把大自然的完美造形詮釋的如此精闢而見解獨到,不是不可能,而是不曾把實際化為行動,親自走訪你的土地,尋找它的脈絡,體驗創造新的自然秩序,或許你不身在其中,但也能讓你感受到驚訝!身長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我們,我想生活的環境對於藝術與自然是需要更多的包容和關懷,而正是透過自然素材藝術創作的表現,來建築屬於自己新的自然文明。六、文獻參考(一)西文書籍部份及內文圖片出處 Goldsworthy, Andy.(1999)Arch. London. Thames & Hudson Goldsworthy, Andy.(2000)Wall. London. Thames & Hudson Goldsworthy, Andy.(2000)Time. London. Thames & Hudson Goldsworthy.(1994)Stone.Harry N.Abrams,INC Goldsworthy, Andy.(1990)A Collaboration with Nature. Harry N.Abrams,INC Goldsworthy, Andy.(199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