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1页
项脊轩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2页
项脊轩导学案学生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监利一中高二语文导学案 编号:10 使用时间:2016.3 编制 邹海燕 审核 李光烈 班级: 小组: 姓名: 评价: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项脊轩志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明代散文概况,唐宋派及归有光。2、学习本文结构严谨,文脉贯通的特点。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借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4、积累文言实词,分析常见的词类活用和文言句式。【学法指导】 本文的学习用两课时。第一课时:在早读预习的基础上,完成本导学案。第二课时,按271课堂模式,以导学案为序,进行知识积累,讨论探究,展示交流与点评。预 习 案【知识链接】1、唐宋派唐宋派是明代的一个主要的文学流派,以明中叶的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为代表。他们反对前、后七子的拟古文主义文风,极力推崇和提倡唐宋八大家的散文,被称为“唐宋派”。唐宋派既推尊先秦两汉文的传统地位,又承认唐宋文的继承和发展,提倡学习唐宋文,易诘屈聱牙为文从字顺,同时针对复古派的摹拟剽窃,提出“直抒胸臆”的创作主张,重视在文章中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他们的主张和创作对清代的桐城派影响很大。2、作者介绍归有光(15071571年),字熙甫,明朝昆山人,著名散文家。作者自幼苦读,他命运多舛,8岁丧母,9岁能文,20岁通读五经(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和三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加三国志称“四史”),但考试不利,35岁才中举,后8次考进士落第,于是迁居到嘉定(今上海市)安亭江上,讲学20余年,学生颇多,称之为“震川先生”。他直到60岁才中进士当县令。由于为官正直,不与上级官吏和地方豪绅同流合污,3年后明升实降为顺德通判,专管马政,颇受委屈。后由大学士高拱保荐为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修世宗实录,上任一年后,病故。在文学上,因作者仕途多舛,但他博览群书,在散文创作上造诣很深,是明代杰出散文家。他的散文源出史记,取法于唐宋八大家,风格朴实,感情真挚,一反当时“文必秦汉”的理论和只求貌似的形式主义风尚。归有光与王填中、唐顺之、茅坤并称为“唐宋派”。他的散文朴素简洁,自然真挚,以神味见长,尤善以家庭琐事寄托真情。项脊轩先妣事略寒花葬志为代表,他的作品对清代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登泰山记(姚鼐)与本文有很多相似之处。时人称他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散文多写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不事雕琢而自有风味”。姚鼎认为,归有光直承唐宋八大家,元明两代除归氏别无他人,并把它视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3、古人评价余读震川文之为女妇者,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泣。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明黄宗羲 不俟修饰而能情辞并得,使览者恻然有隐,其气韵盖得之子长(司马迁),故能取法欧、曾,而少更其形貌耳。 清方苞归震川直接八家,姚惜抱谓其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是于太史公深有会处,不可不知此旨有寥寥短章而逼真史记者,乃其最高淡之处也。清吴德旋【自学检测】1.正音渗漉( )( )修葺()栏楯()冥然兀坐()迨() 异爨()老妪()婢女()先妣() 呱呱而泣()阖门()笏板()扃牖()()枇杷()()逾庖而宴()()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 而母立于兹( )比去,以手阖门( )3、古今异义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古义:_今义:寺院的住持。)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古义_今义:每每,常常。)凡再变矣(古义:_今义:多次。)4、词类活用尘泥渗漉,雨泽下注(“下”: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前”: “垣”: )然予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多”: )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西”: “宴”: )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乳”: )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朝”: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手”: )4、特殊句式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 妪,先大母婢也( )使不上漏( ) 明月半墙(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垣墙周庭(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 鸡栖于厅( ) 其制稍异于前( )5、翻译以下句子: 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探究案【合作探究】小组合作,集思广益: 1.线索是贯串材料的主线,关于本文的线索可以有多种理解,你能作出哪几种理解? 2.文章的第二段共写了几件事,这几件事都是写“悲”的,其在情感的表达上是否一致?最后两段是以后补写的,就全文而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这两段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3.文章第三段段末一句,为何祖母平平常常一句话,会使作者“长号不自禁”呢?这与全文的风格是否一致?许多同学觉得父母的唠叨让自己心烦,那么,你是如何看待父母的唠叨的? 【课外拓展】 寒花葬志 归有光婢,魏孺人媵(yng)也。嘉靖丁酉五月四日死。葬虚丘。事我而不卒,命也夫!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hun),曳(y)深绿布裳(chng)。一日天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