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的PKPD理论.ppt_第1页
抗菌药的PKPD理论.ppt_第2页
抗菌药的PKPD理论.ppt_第3页
抗菌药的PKPD理论.ppt_第4页
抗菌药的PKPD理论.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抗菌药的PK PD理论及其临床应用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抗菌药药效动力学研究室童明庆 抗菌药PK PD理论的产生背景 近十多年来 人们在临床实践中发现许多口服抗菌药物按照NCCLS药敏试验的分界点来判断药敏试验结果 常常与药代动力学 微生物学以及临床结果不符 这一发现引起了实验和临床抗感染专家的重视 他们努力探索 希望在药代动力学 PK 和药效动力学 PD 模型的基础上 将临床转归 致病菌是否清除以及药敏试验结果结合起来 以建立一个全新的方法来指导临床用药 在专家学者们的努力下 这一研究工作取得了许多卓著的成就和发现 一个全新的抗菌药PK PD理论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抗菌药临床药理学的研究范畴 药代动力学 Pharmacokinetics PK 研究抗菌药的吸收 分布和清除 这三个方面结合在一起决定着药物在血清 体液和组织中浓度的时间过程 这一过程与药物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 药效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PD 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以及药物浓度与药物效果 药物毒性的关系 对于抗菌药物而言 研究抗菌药抗菌活性变化的时间过程 这是抗菌药学的核心问题 与临床疗效有着直接关系 它决定了达到成功治疗的给药剂量和给药方法 为此必须将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两者结合起来 药代动力学参数 生物利用度 F 峰浓度 Cmax Cpeak 达峰时间 Tmax或Tpeak 表观分布容积 Vd 半衰期 T1 2 清除率 CL 消除速率常数 Ke 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 AUC Cmax T1 2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最小抑菌浓度 minimuminhibitoryconcentration MIC 是抗菌药物对病原菌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参数 是指引起细菌肉眼观察下未见生长的药物最低浓度 最小杀菌浓度 minimumbactericidalconcentration MBC 是能使活细菌数量减少到起始数量的0 1 的药物最低浓度 该指标亦常作为描述药物抗菌活性的主要定量指标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MICandMBC参数的不足 MIC和MBC反映的是抗菌药的 体外 抗菌活性或抗菌潜能 但不能反映抗菌活性在体内的时间过程 例如MBC不能提供抗菌药的杀菌速度 不能预言增加药物浓度是否可以提高杀菌速度MIC也不能反映细菌在接触抗菌药物后 被抑制的状态能持续多少时间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抗生素后效应 postantibioticeffect PAE 是指细菌暴露于抗菌药后 在洗去抗菌药的情况下 数量增加十倍 1log10单位 所需的时间 与对照组的差 PAE的大小反映抗生素作用后细菌再生长延迟相的长短 亦反映抗菌药作用于细菌后的持续抑制作用 故而又称持续效应 Persistenteffects 对于G 球菌 所有抗生素都有PAE 对于G 菌 干扰蛋白和核酸合成的抗菌药都有延长的PAE短PAE或无PAE见于 内酰胺类对G 菌 例外的是碳青霉烯类 它们对绿脓假单胞菌的PAE延长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抗生素后效应 PAE 续 PAE在体内是变化的 动物感染模型的研究发现 体外PAE不能预见体内的PAE 多数情况下 体内的PAE长于体外PAE 在白细胞存在时 氨基甙类和喹诺酮类的PAE将更长 体外链球菌对 内酰胺类的PAE延长 而体内未见延长 体外在长给药间隔或重复给药后氨基甙类的PAE降低或消失 但体内实验未发现此结果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亚抑菌浓度下的抗生素后效应 PASME 是指细菌暴露于高浓度 10 MIC 抗菌药后 在低于MIC的药物浓度下 数量增加十倍 1log10单位 所需的时间 与对照组的差 PASME的意义与PAE相似 不同的是将细菌暴露于高浓度抗菌药物后 继续置于低药物浓度 MIC 下 观察其再生长的延迟相 PASME较之PAE更符合体内情况亚抑浓度下可导致细菌慢生长并有形态改变Sub MIC的后效应在体内长于体外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抗菌药物在亚抑菌浓度时的效应 SME 与PASME不同 测定SME时不须先将细菌暴露于高浓度的抗菌药物下 而是直接暴露于低于MIC的浓度下 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SME常作为PASME的对照 以比较两者结果的差异 从而观察暴露于高浓度药物后 细菌生长所受的影响 PAE PASME和SME三者的关系 图一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是指在5 5小时内使细菌数减少90 的抗菌药最小浓度 即使细菌数减少1log10单位的抗菌药最小浓度 通常抑菌剂均有较高的MIC MAC 如氨基甙类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MBC MIC比值亦有类似的药理学意义 通常抑菌剂的MBC MIC较高 杀菌剂的比值较低 最小抗菌浓度 MAC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通常抑菌剂均有较高的MIC MBC 如氨基甙类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通常杀菌剂的MIC MBC比值较低 如喹诺酮类 内酰胺类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抗菌素后白细胞活性增强效应 PostantibioticLeukocyteenhancement PALE 在一些抗菌药物的作用后 白细胞吞噬活性或胞内杀菌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增强 这可以看作是另一种形式的抗生素后效应 表型是PAE延长 体内和体外 阿奇霉素的PALE较强 这是它不同于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产生较长PAEs的抗菌药倾向于显示最大的PALE 氨基甙类和喹诺酮类在白细胞存在时 通常可使PAE延长一倍 对于G 菌 但白细胞对PAE小的抗生素 如 内酰胺类未见有明显的增强效果 抗菌药药效动力学参数 杀菌曲线 time killcurves 将不同浓度 如1 2 1 4 16 64MIC 的抗菌药物加入菌液中 于不同时间取菌药混合物作菌落计数 绘制时间 菌浓度曲线 即杀菌曲线 抗菌药的PK PD分类 抗菌药PK PD分类的依据 药效动力学参数 MBC MIC 判断杀菌剂和抑菌剂 通常抑菌剂均有较高的MIC MBC 如氨基甙类 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通常杀菌剂的MIC MBC比值较低 如喹诺酮类 内酰胺类 PAE PASME PALE 判断抗菌药的持续效应杀菌曲线 观察杀菌曲线是否在高浓度 如4 5MIC 呈现饱和动物 体内 实验的证实 抗菌药 疗效 分类的实验性证实 动物感染模型的实验性治疗 抗菌药药效学研究表明 各种 哺乳 动物间在PK和PD参数和疗效上十分相似 同时临床效果和细菌学疗效上也十分相似或相关 因此 动物感染模型实验性治疗效果的观察 可用来作为抗菌药 疗效 分类的依据 亦可作为人体剂量设计的参考或参照 抗生素的PK PD分类 Shah等将抗菌药分成两个基本的杀菌活性模式 或称作为两个群 浓度依赖的杀菌剂抗生素后效应长 浓度与杀菌活性正相关 主要参数为24 hrAUC MIC或Peak MIC 如氨基甙类 喹诺酮类 万古霉素 甲硝唑类和阿奇霉素等时间依赖的杀菌剂杀菌率在低倍MIC时即已饱和 通常4 5 MIC 在此浓度以上杀菌速度及强度不再增加 主要参数为Time MIC 如 内酰胺类 大环内酯类 除外阿奇霉素 克林霉素等 抗菌药的PK PD分类 TimeabovetheMIC 40 interval 用PK PD参数确定细菌对药物敏感限 浓度依赖性抗生素 可用Cmax 10作为敏感限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可根据Cmax 以头孢匹胺为例 为264mg L T1 2 4 5h 计算 按一级动力学过程有公式 A A0 1 2 n以TimeoverMIC达40 interval为敏感限 12h interval x40 4 8h 为 4 8 4 5 1 07T1 2 则敏感限为A4 8h 264x 1 2 1 07 125mg L 用PK PD参数确定细菌对药物敏感限 再以马斯平为例 1 马斯平为 内酰胺类药物 系时间依赖的抗菌素 2 按马斯平单次静脉给药1000mg计 Cmax为78 7mg L T1 2 为2小时3 按一级动力学过程有公式 A A0 1 2 nTimeoverMIC达40 给药间隔作为敏感限12h 40 4 8h4 8h为 4 8 2 2 4个半衰期则此时血药浓度 即敏感限 为A4 8h A0 1 2 n 78 7 1 2 2 4 14 9mg l 药动 药效学敏感限因给药方法而变 马斯平30min内注射 q12h 平均T1 2 为2h 500mg1g2givTmax38 278 7161 3mg lPK PD敏感限 7 214 930 6mg limTmax12 526 351 3mg lPK PD敏感限2 45 09 7mg l time MIC 40 计算 根据PK PD理论调节给药间隔可提高时间依赖抗菌药的临床疗效 举例 某药为时间依赖的抗菌药 每12h给药一次 其Cmax为40mg L T1 2 为2h 若感染菌的MIC为10mg L 问上述给药方法能否有效抗感染 若每8h给药一次呢 CanPK PDbeusedineverydayclinicalpractice FrancescoScaglione DepartmentofPharmacology ToxicologyandChemotherapy FacultyofMedicine UniversityofMilan Milan Italy 内酰胺抗生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方制剂的药效研究进展 内酰胺酶抑制剂后效应 post lactamaseinhibitoreffect PLIE 是指细菌与 内酰胺抗生素 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接触一段时间 去除 内酰胺酶抑制剂后 细菌生长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PLIE在1992年由ThorburnCE等首次提出 并陆续被国外学者证实 但是迄今为止在国内还未对PLIE有所关注 我们做了一些初步研究 PLIE T C 6 42h 3 15h 3 27h F 10 MIC的哌拉西林 克拉维酸 80 10mg L 冲击2小时后 仅去除克拉维酸 恢复哌拉西林的浓度为80mg L T 6 42h H 10 MIC的哌拉西林80mg L冲击2小时后 清除药物 恢复哌拉西林的浓度为80mg L 为F的对照 C 3 15h 从杀菌曲线看 头孢哌酮 克拉维酸 1 1 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ATCC700603的杀菌活性有浓度依赖趋势 其余复方对两种菌的杀菌活性均没有显示浓度依赖 PK PD理论的临床应用小结 1 根据PK PD药敏分界点来判断药敏结果 2 对于时间依赖的抗菌药 适当增加给药次数或缩短给药间隔 如果可能的话 有时可使处于中介的细菌变为敏感 3 对于浓度依赖的抗菌药 适当增加给药量 如果可能的话 可提高治疗效果 细菌的防突变浓度 DrlicaK博士在1999年提出抗菌药的防突变浓度 mutantpreventionconcentration MPC 的概念 即能防止耐药突变株被选择性富集生长所需的最低抗菌药物浓度 MIC与MPC之间的浓度范围称做抗菌药物的突变选择窗 mutantselectionwindow MSW MIC MPC MSW三者的关系 C血药浓度 给药时间T 细菌的防突变浓度 selectionindex SI MPC与MIC的比率称为抗菌药的选择指数 selectionindex SI SI值越大 说明抗菌药防突变能力越低 反之 MPC与MIC值越接近 即SI越小 抗菌药的防突变能力越强 根据MPC和MSW的理论 通过选择更理想的药物 SI值小 调整剂量方案 联合用药等可以缩小乃至关闭MSW 从而减少耐药突变菌株的选择性富集生长 降低耐药率 细菌的防突变浓度 抗菌药的联合应用 当两药同时处于各自的MIC之上时 细菌需要同时发生两种耐药突变才能生长 因此可通过联合用药达到关闭MSW 降低耐药率 特别是对于MPC很高的药物 如抗结核药 加大剂量对患者不利 联合用药可关闭MSW 细菌的防突变浓度 联合用药与MSW 药物浓度 给药后的时间 细菌的耐药机制 1产生灭活抗生素的各种酶1 1 内酰胺酶 lactamase 内酰胺类抗生素都共同具有一个核心 内酰胺环 其基本作用机制是与细菌的青霉素结合蛋白结合 从而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 细菌产生的 内酰胺酶 可借助其分子中的丝氨酸活性位点 与 内酰胺环结合并打开 内酰胺环 导致药物失活 细菌的耐药机制 1 1 11 型 内酰胺酶 AmpC酶 多由G 杆菌产生 结构酶低水平表达 临床意义不大诱导酶低水平表达高频突变为高产结构性耐药 lactams高频突变常见于阴沟肠杆菌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 粘质沙雷菌感染 细菌的耐药机制 1 1 22a型 内酰胺酶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 多为诱导型 水解青霉素类1 1 32be型超广谱 内酰胺酶 ESBLs 由普通 内酰胺酶基因 TEM 1 TEM 2 SHV 1等 在三代头孢等药物的压力下突变而来主要产生菌 克雷伯菌 大肠埃希菌 枸橼酸杆菌 阴沟肠杆菌 铜绿假单胞菌等对青霉素类 1 3代头孢耐药对氨基甙类 沙星类多交叉耐药可被 内酰胺酶抑制剂 棒酸 舒巴坦 他唑巴坦 抑制 细菌的耐药机制 1 1 4碳青霉烯酶1 1 4 1金属酶 B类酶 需要 n 作为辅因子 EDTA和巯基丙酸可抑制其活性 不被棒酸抑制 不水解单环类非获得性可由脆弱拟杆菌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气单胞菌 黄杆菌 屎肠球菌 军团菌产生 可水解各型 内酰胺类抗生素 分类 3a型酶 对青霉素 头孢菌素的水解速率为碳青霉烯的60 以上 对 n 亲和力低3b型酶 优先水解碳青霉烯 主要见于气单胞菌3c型酶 对头孢菌素 头霉素水解力强 来自高曼军团菌 细菌的耐药机制 1 1 4 2获得性碳青霉烯酶 B类酶 常位于I型整合子中 见于铜绿假单胞菌 粘质沙雷菌 肺炎克雷伯菌 鲍曼不动杆菌 木糖氧化产碱杆菌和其他假单胞菌 分类 IMP酶 已知13种VIM酶 已知6种 细菌的耐药机制 2d型 D类酶 碳青霉烯酶 OXA23 OXA27对碳青霉烯水解活性低 对头孢他啶 噻肟 氨曲南水解活性弱 除OXA23外 可被棒酸抑制 2f型酶 A类酶 NMC A IMI 1 KPC 1 2 Sme 1 GES 2等 见于阴沟肠杆菌 粘质沙雷菌 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 水解青霉素 对亚安培南水解力大于美罗培南 对头孢水解弱 除Sme 1外 可被CA抑制 细菌的耐药机制 1 1 5SSBLs同时产生ESBLs和AmpC可见于阴沟杆菌 大肠埃希菌 枸橼酸杆菌等 临床上常规检测的 内酰胺酶致病菌常用的检测方法结果预测拟杆菌 除脆弱拟杆菌 直接 内酰胺耐所有青霉素酶和其他革兰阴性厌氧菌 酶试验稳定的青霉素类肠球菌属 流感嗜血杆菌 卡他莫拉菌 淋病奈氏菌葡萄球菌预先诱导后进行直接 内酰胺酶试验大肠埃希菌 ESBL筛查和青霉素类 头孢肺炎克雷伯菌和确诊试验类和氨曲南耐药产酸克雷伯菌 细菌的耐药机制 1 2氨基糖甙修饰酶 或钝化酶 灭活酶 在细菌对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产生耐药的机制中 修饰酶介导的耐药最为流行 酶促修饰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因不能与核糖体拓扑异构酶 靶位作用 因而其失去抗菌活性 修饰酶主要包括乙酰转移酶 磷酸转移酶和核苷转移酶 细菌的耐药机制 2 细菌靶位点的改变2 1PBP改变 产生低亲和力的PBP表 内酰胺酶和PBPs的关系PBPs lactamase相同 细菌产生 均为位点结合丝蛋白超家族的成员 可与 内酰胺环发生酰化反应不同 为羧肽酶 转肽酶 细菌生理上不必需细菌必需 分泌于周间质 分泌于菌体外 与 内酰胺类结合后 使 lactamase分解自身灭活 细菌自溶失效 细菌的耐药机制 MRSA和MRS MRSA和MRS的检测可用30 g的头孢西丁纸片做K B法药敏试验 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小于等于19mm时则为MRSA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抑菌圈小于等于24mm 则为MRS 由于低亲和力的PBP2 的产生 使所有 内酰胺类无效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 PenicillinresistantStreptococcuspneumoniae PRSP 在PRSP高耐菌株中 以1 g苯唑西林纸片做K B法药敏试验 抑菌圈 19mm 则可能是PRSP 需进一步做MIC检测 MIC 2 g ml 可有多达4种PBP 主要是1a 1b 2x 2b 同时发生改变 高度耐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肠球菌的检测 当肠球菌的MIC 16 g ml时 则为高度耐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肠球菌 其耐药机制主要与PBP的改变有关 高度耐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肠球菌应考虑为亚胺培南耐药 2 2肽聚糖交联靶位点改变所致的耐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 VRE 通过改变五肽聚糖前体而使万古霉素不能与之结合 从而阻止了万古霉素对细胞壁合成的抑制 当万古霉素对于肠球菌的MIC 32 g ml时 则该肠球菌即为耐药菌 对于万古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肠球菌 要用120 g的庆大霉素纸片或300 g的链霉素纸片做K B法药敏试验 如抑菌圈直径小于等于6mm 则为氨基甙类高水平耐药株 high levelresistance HLR 临床治疗时氨基甙类没有协同作用 细菌的耐药机制 2 3DNA拓扑异构酶的改变引起喹诺酮类抗生素耐药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通过抑制 拓扑异构酶而抑制DNA的合成 从而发挥抑菌和杀菌作用 喹诺酮类药物的主要作用靶位是拓扑异构酶 和拓扑异构酶 革兰氏阴性菌中拓扑异构酶 是喹诺酮类的第一靶位 而革兰氏阳性菌中拓扑异构酶 是第一靶位 细菌的耐药机制 当编码组成拓扑异构酶 的 亚单位和 亚单位及组成拓扑异构酶 的C和E亚单位中任一亚基的基因发生突变均可引起喹诺酮类的耐药性 在所有的突变型中 以gyrA的突变为主 占80 左右 其次是gyrB parC和parE突变 在所有这些突变类型中 若 型拓扑异构酶上存在2个突变点 如gyrA和gyrB上 它们引起对氟喹诺酮类的耐药远远大于只有一个突变点 如gyrA或gyrB上 前者是后者的3 4倍 细菌的耐药机制 细菌外膜的通透性减少和排出增加3 1外膜的疏水屏障3 2孔蛋白 porins 是药物的特殊蛋白水道 E coli OmpF和OmpC突变 表达减少或结构改变 P A OprD的减少而耐亚胺培南 细菌的耐药机制 3 3多药耐药 主动外排泵 Activeeffluxpumps ATP bindingcassettestransportersMajorfacilitatorsuperfamilyDrug MetabolitetransporterssuperfamilyMultidrugandtoxiccompoundextrusionResistance Nodulation Division RND family 细菌的耐药机制 3 3 1Gram RND3 3 1 1铜绿假单胞菌 膜融合蛋白 主动外排泵 外膜因子活性增强机制底物MexA MexB OprM lactamsMexC MexD OprJ突变喹 大环 四 氯MexE MexF OprN突变喹 四 氯MexX MexY OprM诱导 lactams 喹 四 大环MexJ MexK OprM诱导 细菌的耐药机制 对铜绿假单胞菌 美罗培南比亚胺培南易泵出MIC泰能 MIC美罗 意味着efflux活性增强环丙活化OprN可导致OprD表达下降 结果泰能耐药 他啶 美罗 环丙耐药泵活性增强氰氯苯腙 CCCP 在5mg L时可抑制质子泵 此时若MIC降低23以上 则可认为质子泵参与耐药 细菌的耐药机制 微生物菌膜的形成在缺少营养 和 或铁离子时 细菌分泌多糖 纤维蛋白 脂蛋白 形成被膜多聚物 细菌的微克隆在膜上融合而形成带负电的膜状物 菌膜耐药机制 通透性降低 生长慢 免疫逃逸 负电荷阻止离子药物通过可用大环内酯抑制藻酸盐的合成 MIC的1 256浓度即可发挥抑制作用 对于P A可加用喹诺酮以获协同作用 万古霉素加阿莫西林或奈替米星可分别治疗表皮葡萄球菌或粪肠球菌菌膜感染 细菌的耐药机制 5 耐药整合子 ResistantIntegrons RIs 5 IntI 启动子 attI attC 3 integrase59 141bpRYYYAACYRRRTTG特异性整合gene cassette GC 整合子可作为转座子的一部分而转移 也可存在于质粒和染色体上 整合子的分类 整合子是根据其整合酶基因序列不同而分类的 I类整合子在多药耐药的细菌中是最为常见的 其整合酶为IntI1 现已在许多革兰阴性菌中分离出I类整合子 包括大肠埃希菌 沙门菌 铜绿假单胞菌 肺炎克雷伯菌 不动杆菌等 整合子的分类 类整合子的整合酶为IntI2 现已在不动杆菌 志贺菌和沙门菌中分离出 类整合子 类整合子是由Arakawa在耐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粘质沙雷菌的质粒上发现的 其整合酶为IntI3 另外 在肺炎克雷伯菌 假单胞菌 产碱杆菌等革兰阴性菌中亦分离出 类整合子 整合子的分类 类整合子在霍乱弧菌基因中被分离出来 又称超整合子 super integron SI SI中常常含有上百个基因盒 最早发现的SI就拥有179个基因盒 大小为126kb 13 14 Commonbacterialcausesofhospitalinfection 童明庆等 Nanjing 2003 Corynebacterium S aureus Enterococcusspp S pneumoniae OtherStreptococcus OtherStaphylococcus S epidermidis gram positivecocci Commonbacterialcausesofhospitalinfection Gram negativebacilli 汪复 朱德妹等 上海 2003 3 Escherichiacoli Citrobacterspp Acinetobacterspp Enterobacterspp Ps aeruginosa Klebsiellaspp Theothers Commonbacterialcausesofhospitalinfection Gram negativebacilli 王辉 陈民钧等 北京 2003 3 Acinetobacterspp Citrobacterspp Escherichiacoli Theothers Enterobacterspp Ps aeruginosa Klebsiellaspp 绿脓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Ps aeruginosa 王辉 陈民钧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3月 敏感率 susceptibility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azidimeImipenem 大肠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E coli 敏感率 王辉 陈民钧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3月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susceptibility 肺炎克雷伯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plityofKlebsiellapneumoniae 敏感率 王辉 陈民钧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3月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susceptibility 阴沟肠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Enterobactercloacae 敏感率 王辉 陈民钧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3月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susceptibility 弗劳地枸橼酸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Citrobacterfreundii 敏感率 王辉 陈民钧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3月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susceptibility 不动杆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Acinetobacterspp 敏感率 王辉 陈民钧等 中华医学杂志 2003年3月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susceptibility 变形杆菌属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Proteusspp 敏感率 汪复 朱德妹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4月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susceptibility 沙雷菌属对不同抗菌药物的敏感率thesusceptibilityofSerratiaspp 敏感率 汪复 朱德妹等 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 2003年4月 susceptibility CiprofloxacinTicarcillin CAPiperacillin tazobactamCefoperazone sulbactamCefepimeCeftriaxoneCefotaximeCeftazidimeImipenem Clinicalstrategytoantimicrobailresistance Administrativeinterventions Werebasedongroupprocess Involvedongoingsupervisionandmonitoringofpractice Providedregularauditandfeedbackofprescribingpatterns Clinicalstrategytoantimicrobailresistance Strategiesforimprovingprescribingofantibiotics Thedevelopmentandeffectivedisseminationoflistsofessentialdrugsandstandardizedtreatmentguidelines Thecreationandempowermentofpharmacyandtherapeuticscommitteesinhospitals Problem orientedtraining Targetedin servicetrainingofhealthworkers Clinicalstrategytoantimicrobailresistance Reducinginappropriateantibioticuse Avoidantibioticsforsimplecoughsandcolds Donotuseantibioticsforthetreatmentofviralsorethroat Limitantibioticuseinuncomplicatedcystitisinhealthywomentothreedays Limittelephoneprescriptionofantibioticstoexceptionalcasesonly Clinicalstrategytoantimicrobailresistance Donotusebroad spectrumantibioticswhennarrower spectrumagentswouldworkaswell Basetheantibioticprescriptiononcultureresultswheneverpossible Modifytheregimenovertimeasrequired Considercost effectivenessinchoosinganantibioticregimen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识别和处理 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识别和处理 医院感染在多数情况下并不是以暴发的形式出现 这种感染属于通常情况下的医院感染 endemicinfection 并非流行性感染 epidemicinfection 当医院感染发生率增加而超过该时期的预计值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