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doc_第1页
第二天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doc_第2页
第二天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doc_第3页
第二天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doc_第4页
第二天制定针对性训练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天昨天的查漏补缺大家做好了吗?如果想做,内心真的渴望化学能得到高分的话,你肯定会动手做的。做好了这个纠错本,跟着老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孩子们容易出错或者是觉得解答起来很棘手的都是哪一类的问题呢?我们按照试卷四大块的分类来介绍:一般来说,选择题当中是化学式的计算和涉及到金属活动性的判断式选择题;非选择题中的有关物质鉴别类(包括推断题)的题目;实验题中的探究性试验(多数孩子无法写出标准答案或者是没有理解题意)以及最后计算题大题中的第二小题(以图表和坐标)!下面我分块来介绍这些题型的特点,以及我们针对这些题型应该采取什么样的训练。一、 选择题所有涉及到化学式的计算,其解题精髓就是我在前面提到过就是“元素守恒”的思想。很多孩子会感到特别恐惧此类题型,实际上就是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计算基本功不过关,很多孩子列式都是不规范的)和此类题型解答的基本思路没有很好的掌握。很多学生看到这类题型就会主动跳过,平时也很害怕做这类题目!或者是粗略的看题接着贸然下笔,在得不出思路的时刻就想放弃了!那么,下面我们以一摸中的第25小题为例来谈谈如何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题。25、有一在空气中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 4.32%,其余是NaOH。若将此样品1 g放入100 g3.65%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残余的酸再用10 g 30.9%的NaOH溶液恰好完全中和。将反应后的溶液蒸干,得到固体的质量是A5.85 g B4.52 g C2.62 g D1.33 g这道题乍一看来真的好复杂,涉及到了三种物质,前后兜来兜去发生了好几次化学反应。有的同学一看到这种题目。马上就开始写化学方程式,然后标出相对分子质量,标出各反应物的质量,紧接着然后哼哧哼哧的开始算了。其实不然,所有的题目在解答时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一定要首先分析题目,在草稿上化出草图以帮助分析题意。确定了解答方案后再开始动手进行计算。其实,化学计算题就特别像一道数学应用题。我们来仔细分析这道题的初始状态和结束状态。初始状态为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接着然后放入盐酸发生反应,结果固体量不足,就又添加了一部分氢氧化钠来中和过量的盐酸,在所有的反应结束之后只剩下氯化钠的溶液。其实我们观察这个题目,表面上看来我们需要写出三个方程式分步进行计算。其实,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可以跳过中间过程可以直接看产物,用元素守恒的思想来解答貌似看来是化学方程式计算的题目。我们已经分析出固体产物只有氯化钠,如果能知道其中钠元素或者是氯元素的质量那就太好了!然后,我们仔细观察题目。同学们,猜猜看,我是用钠元素的质量来算方便还是用氯元素的质量来计算方便呢?很显然,是氯元素!因为只需要算一组数。根据题意可以知道稀盐酸中含有的氯元素质量是100g3.65%(35.5/36.5100%)=3.55g,根据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那么产物氯化钠中的氯元素质量为35.5g,那么该氯化钠的质量心算都能得出答案是5.85g。大家看,是不是很简单?而现在这种题型的考法是当前的热点。它已经从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了高中化学计算题的解题思想,就是“元素守恒”。我将会在第六天化学计算的专题中给大家详细的讲解十道例题!金属活动性方面的判断题,也是很多孩子觉得很困难的地方。其实,这类题目只要弄清此类题型的常规思路就完全OK的!我们来看下面的题目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含铜B溶液中一定含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C溶液中一定含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D溶液中一定含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还是先仔细观察题目,如果要想知道反应结束后各物质的状态就必须要知道化学反应的实际情况。有很多同学看到这个问题的第一个反应就是两个化学反应有先后顺序吗?两个都是我没有学过的新反应怎么判断呢?其实,只要是试卷里面出现的题目,就一定是在初中阶段能够被解答出来的,因为超纲的题不可能在一模题里面出现!我们只要仔细思考一下就知道这一定是一道涉及金属活动性顺序的题目。因为金属活动性强的金属单质在化学反应中一定会表现出强势的一面,所以不同的金属单质在和相同的的对象反应的时候,活动性强的要先反应!就好比在狼群中,狼王是绝对有先享用食物的权利的,等狼王吃饱了舒服了,再轮到其他的狼。 这道题目关键就在于,从表观上看来,铁会和氯化铁先反应!只有当铁单质和氯化铁完全反应了,并且有多余的氯化铁剩余的话才会轮到铜和氯化铁反应。假如铁单质非常多,一上来就把氯化铁给全反应完了,那铜也就没有反应的对象了。题目给出一个关键信息“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那么根据我们那刚才分析的反应先后顺序!铜得待在铁后面反应,如果要留下,铜一定得留下。铁如果想留下,那得看氯化铁的量如何。那么固体一定含铜,有没有铁剩余就不好说了!那么选项BC去掉!AC当中的区别在于是否会有CuCl2留下!一样的道理,万一铁很多时,氯化铁全没了,铜就没有反应对象,也就没有氯化铜的存在了。这道题的答案就出来了,为A!大家看看,这种题目真的很难吗?其实不是,这类题目旨在于考察同学们的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当然,强大的分析能力还是需要我们有厚实的基础知识做支撑。如果说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基础含义没理解,这道题是怎么也做不出啦!一般说来,孩子们会觉得选择题中这两类题型很困难,所以咱们就得多找这个类型的题目来练了!(此类型的题目将会在金属这一专题中很容易找到相类似的十道题来练习。大家加油哦!)二、 非选择题此类题型当中大家一般会觉得推断题困难!这一方面其实是需要我们“酸、碱、盐”的基本功要非常的好!所有的化学反应原理要弄的非常透彻!绝对不能一知半解,觉得好像差不多我明白了就行了。只要是酸碱盐钻研的不透彻的同学,这方面的题目肯定做不好的。推断题中确实也是框图题比较困难。但是目前中考,完全的框图已经不是流行趋势了。我们来看一道推断题30、A、B、C、D均为初中常见物质,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DCBA(1)若A是金属单质且能转化为其他三种物质,B是黑色固体,C是紫红色固体,D是最理想的清洁燃料。则A的化学式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若A能由其他三种物质转化而成,这四种物质分别是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一种,且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A是一种温室气体,则其他三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 。(3)若A与其他三种物质均能相互转化,A是地球上含量最多的无色液体,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则C的化学式是 ,D转化成A的化学方程式是 。大家要注意的是,以前我们流行用箭头指向来代表物质的反应,现在是用虚线代表,此题虚线可以有三种含义“1、二者能反应2、A和B、C、D可以相互转化!”这是一个新的考法,要引起重视,读题时要高度细心!(1)现在题眼非常明显,肯快就可以看出来A是铁单质Fe Fe + CuSO4 = FeSO4 + Cu(2)A这种温室气体首推CO2,现在都强调低碳生活嘛,题目中肯定会呼应的!很显然都含有氧元素的物质类别比都含有碳元素的物质类别中,可选的常见物质多。走氧元素这方面去思考,也是水到渠成了。O2 H2SO4 CaCO3 (3)A肯定为H2O,而第三问也确实在题目中强调了相互转化的问题,那么初中最常见的涉及到水的反应只有有限的几个: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氧化钙和水反应,水的电解,酸碱中和产生水,非金属氧化物和碱反应得到水,金属氧化物和酸反应得到水,碳酸盐和酸反应得到水。由题意A、B、C、D的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增大,就不难得出答案了!H2CO3 CO2+Ca(OH)2=CaCO3+H2O (合理答案均可得分)此题答案不止一个!C是碳酸时,B就是过氧化氢,D可以是氢氧化钙或者碳酸钙、碳酸钠都可以的!如果B是碳酸,C也可以是Ca(OH)2D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都行!所以现在推断题中,只要是合理答案均给分,实际上已经降低难度了!所以大家一定要有信心,初中推断已经不是拦路虎!多多练习一些,会发现出现在中考推断题答案中的物质一般都在H2 O2 Fe Cu C CO CO2 CuO Fe3O4 Fe2O3 H2O2 H2SO4 HCl Ca(OH)2 NaOH CuSO4 FeSO4 CaCO3 Na2CO3出现。推断题在二模当中也会出现,请大家以二模卷子为范本好好练习,也绝对足够了!三、 探究性实验题这是很多同学觉得头好痛的一类题型。其实,说实在的,大家完全没必要害怕!很多同学害怕的原因只是因为别人说这种题难做。这一点上和最后一道计算题相同。很多同学其实看到题目那么长的时候便已败下阵来。从心理上已经投降了!这里先给大家说一个答题小技巧!探究性实验提一般设置6-7分,这当中5分左右时在命题时一定要送给大家的!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是把最基础的分一定要拿到手。然后实在不会的空可以先放着。说实在话,探究性实验提里面真正很难做出来的一般就一个空。实在不行就先搁着。不要耽误下面的答题!我们一起来看一道崇文的探究题33.(6分)同学们在学习碱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甲实验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2)乙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丙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有白色沉淀产生。(4)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可知废液中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提出问题】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是什么?【查阅资料】碳酸钠溶液呈碱性;氯化钙溶液呈中性;两种盐的溶液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有沉淀生成。【实验设计】小方用氯化钙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实验内容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溶液呈红色呈碱性的物质可能的组成成分是 (几种情况请写全)。 (5)若甲实验改成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乙、丙实验不变。当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则废液的组成成分中一定含有的是 。【反思拓展】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考虑 。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道题首先是三位同学分别做了探究碱的的化学性质实验,这一点很重要!很多同学看题时根本不看第一句话,却没想到玄机藏在第一句话里面。既然要探究碱的化学性质,那说明每一个独立实验都会看到明显的实验现象。而且发生了三个独立的化学反应!这在解决后面的难题时会用到!前两问非常简单,送分! 答案:(1)烧杯中的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2)2NaOH + CO2 = Na2CO3 + H2O在(4)中,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浑浊并呈红色,可知废液中含有能使废液呈碱性的物质。这里告诉我们一个隐含条件!既然废液呈红色,说明甲同学实验中的原料已经全部用完!因为我们在初始的个人实验时必须看到明显现象,所以甲中氢氧化钠肯定是没有了的,都被盐酸中和掉了!。而与其他废液混合后。废液红色,除了沉淀以外的溶液呈碱性,说明盐酸也没了(可能是被乙和丙中的氢氧化钠或者是氢氧化钙中和掉了)。甲能做的贡献就是剩下了氯化钠!而混合后的废液是浑浊的!说明有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反应在里面,只有他们反应才能得到浑浊。剩下的物质在溶液中当中呈碱性的可以有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这时,题目又给了一个条件:取少量废液缸中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无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不可能存在碳酸钠了,碳酸钠被氢氧化钙反应完了!那剩下呈碱性的物质就只有NaOH和Ca(OH)2,如果氢氧化钙恰好和碳酸钠完全反应,那剩下的碱性物质就只有氢氧化钠。假若氢氧化钙把碳酸钠反应完全后还有过量剩余的,则呈碱性的物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溶液!答案:(4)只有NaOH或者NaOH和Ca(OH)2(此空2分,二种情况都写全才得分) (5)中,若甲实验改成向盛有稀盐酸的烧杯中加入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并观察到明显的实验现象,乙、丙实验不变。当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找到关键信息:甲反过来操作时,必须看到明显现象,即滴进去的氢氧化钠酚酞混合液红色会消失!紧接着当三个实验的废液倒入另一干净的废液缸中,看到废液澄清并为无色。这个现象说明甲中的氢氧化钠肯定没有了,并且现在混合的废液中也没有碳酸钠、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这些碱性物质了。这些物质反应掉了,那反应的对象就只有甲当中的盐酸,那么那么剩下的产物就一定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假若甲当中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产物中只有氯化钠和氯化钙!如甲中的盐酸过量,那么产物中就有盐酸,氯化钠和氯化钙三种溶质。但是题目问一定有,那么答案为NaCl和CaCl2 【反思拓展】反应物是否过量大家可以看一下老师的分析过程,很难吗?并不是!每一步我都是根据题意,紧抓题意!所有的思考线索都是题目当中的,这说明我们在解答探究性实验题的时候一定要寻找到有用的线索,这一点,和推断太相似了!其实,在初中化学当中,推断题和绝大部分实验研究题都是考查物质的性质,也就是说我们酸碱盐的物质性质要掌握的非常透彻,才能帮助我们解答!剩下的,同学们要拿二模题来多多练习了!四、 计算题最后一题大部分同学会觉得最后一题难,是因为觉得它题目太长!其实,我们要转换的观念是:题目越长,越能找到有用的关键线索!大家试想一下,一道计算题只给你一个数据,然后求好几种其他物质的质量,那算起来肯定是很困难的!数据少,意味着需要的解答技巧的要求高!数据多,有用信息多,其实只需要将层次处理清楚就可以了!35、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到钢铁厂做社会调查。他们抽取组成相同、质量不同的三份钢的样品(假设钢的样品中只含铁和碳),分别加入100g 19.6%的硫酸进行实验(见左下表),充分反应后,用得到的实验数据绘制出右下图所示的图像。实验序号钢样的质量/g19.6%硫酸的质量/g一5.68100g二8.52100g三12.46100g试回答:(1)实验一中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为多少克?(2)稀硫酸完全反应的实验中,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我们来分析一下:所有的计算题重在分析解题思路,而不是一上来就开始解啊设啊,此时还没搞清楚要算什么,拿什么量来算的话,万一设的物质不对,那岂不是浪费时间了吗?所以,我们经常说,重在分析!其实是为了更大的节约时间!仔细观察这表格中呈现的数据:钢样的量是一到三递增的,而三次试验中酸的量都是相等的!根据这个变化趋势,我们不难得出肯定在这三次反应中当中不是钢样的量不足,就是硫酸的量不足。然后我们再来仔细观察右边的坐标图,前两次反应中产生氢气的斜率相同,其实说明此时钢样全都反应完了,斜率才能完全一致。到了第三次的时候,发现斜率减小,如果说钢样还是像前两次那样完全反应掉话,那么大家应该斜率都完全一致,也就是说在同一条射线上!现在第三次比前两次的要稍低一些,如果在原来的射线上,第三次氢气量应该大于0.4g! 如果有同学看斜率不明白的话,我们也可以看数据:第二次和第一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