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湘教版.docx_第1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湘教版.docx_第2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湘教版.docx_第3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湘教版.docx_第4页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环境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案湘教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学考要求 比较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一、自然灾害损失与地理环境的关系1表现从近40年的情况看,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2原因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增加。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方法点拨分析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影响灾情大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减灾能力。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灾害种类(强度)与灾情呈正相关,减灾能力与灾情呈负相关。图解如下:二、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一)自然灾害损失的时间差异1时间差异:在不同的时段,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同。2趋势:世界范围的重大自然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二)自然灾害损失的空间差异1表现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2原因(1)与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有关。(2)与各大洲人口数量、密度及经济发展水平有关。3自然灾害种类的地域差异(1)欧洲:洪水和地震。(2)北美洲:热浪、风暴、热带气旋、洪水和地震。(3)南美洲:洪水、干旱、地震和流行病。(4)东亚:洪水、热带气旋、地震、滑坡。(5)南亚:洪水、热带气旋和流行病。(6)东南亚和大洋洲:洪水、地震、滑坡、干旱、火山喷发、流行病、海啸。(7)西亚和北非:洪水和地震。(8)西非和东非:干旱和流行病。 (9)南部非洲:热带气旋、洪水、干旱和流行病。自然灾害损失的时空差异1时间差异的原因一方面,随着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人口密度和经济总量越来越大,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受灾人口、经济损失等绝对指标越来越高,自然灾害的绝对损失越来越严重。另一方面,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强度日趋严重。2空间差异的原因既与各大洲自然灾害发生的频度和强度有关,也与各大洲的人口数量、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读下表,回答下列问题。19752001年各大洲(南极洲除外)自然灾害统计灾害类型非洲美洲亚洲欧洲大洋洲各类型总计气象类灾害11.919.027.110.04.372.3地质类灾害0.93.77.82.70.916.0生物类灾害6.71.23.10.50.211.7各大洲总计19.523.938.013.25.4100注:表中数据为各大洲各类灾害发生次数占全球总次数的百分比。(1)表中数据表明,气象灾害居首位的大洲是,该洲季风气候区最常见的气象灾害有_。在夏秋季节该洲沿海地区出现的一种破坏力极大的自然灾害是,该灾害所属的天气系统是。(2)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的比重较小,试分析原因。(3)非洲的生物类灾害发生次数所占的比重较大,试分析其原因。解析根据表中数据可推测出亚洲是发生气象灾害最多的大洲,根据亚洲的气候特点并结合气象灾害的分类可推测出亚洲的主要气象灾害类型;非洲和大洋洲的地质类灾害少的原因可从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及两大洲所处的板块位置方面进行分析;非洲多生物类灾害可从非洲的气候特点方面分析。答案(1)亚洲干旱、台风、暴雨、寒潮等 台风热带气旋(2)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是地震,而地震往往与板块的交界地带联系在一起,非洲和大洋洲的大陆部分分别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内部,因此发生地质灾害的几率较小。(3)生物类灾害往往与气候联系在一起,非洲干热的气候特别适宜生物害虫的生长和繁殖。教材P65活动提示1.19601969年这一时期发生得最少,19801988年这一时期发生得最多。2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破坏的加剧,各种自然灾害的成灾程度日趋严重;另一方面是某些自然灾害多发地区是该地域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由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严重。)教材P67活动提示1.可以通过互联网等媒体,收集最新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的数据,从影响的人数、造成的人员伤亡等角度比较灾害的损失。教材要求比较2003年全球干旱与洪涝灾害的地区差异,我们可以根据时代的发展,选取最新数据比较,不用拘泥于教材上的时间限制。2有关系。因为欧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该地区人口密度大,经济总量高,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1下图是“世界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柱状统计图”,据图回答问题。(1)描述19502001年自然灾害损失的发展趋势,并分析说明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可能是什么?(2)从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年份,灾害损失差异很大。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要减轻灾害损失,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图中反映的是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回答问题时要明确:灾害强度越大,灾害的次数越多,经济损失越大;反之,危害程度越低。答案(1)灾害损失越来越重,1995年后有下降的趋势。不断加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发生次数增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后期下降的原因可能是:重大灾害次数减少;防灾、抗灾能力提高。(2)不同年份重大灾害发生的次数不同。(3)遵循自然规律,避免人地矛盾激化;研究灾害发生规律,及早预报;提高防灾、抗灾能力等。2读“某次震级为7.8级地震构造图”及资料统计,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总人口(万人)建筑面积(万m2)地震中灾后死亡人数(人)伤亡人数(人)经济损失(亿元)倒塌建筑(万m2)A1278 119 74634 762176.3103 187 789187B1668 8371 4873.46234 16377C0.23362560.000 87217.232(1)此次地震中城市A的伤亡人数和经济损失远高于县城B和乡村C,试分析原因。(2)地震造成的建筑损毁最严重的是,试分析原因。(3)分析灾后死亡人数占伤亡总人数的比重,说明特点并分析原因。解析该题考查不同条件下的灾情差异。结合图表资料分析。第(1)题,人口越集中,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严重。第(2)题,经计算,建筑损毁比例最大的是乡村C,这与建筑抗震能力有关。第(3)题,灾后人员的伤亡与灾后救援及救助、自救水平有关。答案(1)城市A人口多、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2)乡村C乡村经济发展水平低,建筑水平低,房屋建筑抗震能力差。(3)由ABC比重增大。城市医疗水平高,救助能力强,对灾中伤员救治及时到位,而县城、乡村相应条件变弱。1读下表,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960199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时段19601969年19701979年19801988年19891998年灾害事件(次数)16297053经济损失(亿美元)5049691 5384 793保险理赔(亿美元)671133101 096(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试分析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_。(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正在不断增强。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灾情大小取决于灾种、受灾体、减灾能力的变化。答案(1)呈波状变动,逐渐增多自然灾害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有其自身的规律,所以呈波状变动。人类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所以灾害发生次数有增加的趋势。(2)逐渐上升(或越来越重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3)防灾意识和社会救助能力2读下面19851999年富裕国家和贫穷国家灾害损失比较柱状图,回答问题。(1)由图可知,19851999年富裕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贫穷国家的经济损失约为亿美元,其经济损失占GDP比重约为%。(2)为什么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相对损失就越低,而欠发达地区往往是自然灾害的首要受害者?解析第(1)题,重在读图。分清国家经济类型;分清绝对损失和相对损失;分清绝对经济损失的单位,然后求得相关数据。第(2)题,自然灾害造成的相对损失取决于人口密度、经济总量、防灾减灾能力等方面。答案(1)5 80022 00013(2)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则经济总量越大,虽然损失绝对值较大,但抗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相对损失小,不足以对整体发展造成严重影响。而欠发达地区则相反。3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农业是气候变化最敏感的领域之一,灾害性天气直接影响着农业生产。图1全国19962004年农业各类受灾面积所占比重图图2我国农业气象灾害与粮食总产量变化趋势图(1)说出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构成的特点。(2)分析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大小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的变化趋势及原因。解析第(1)题,据图可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有风雹、洪涝、干旱、冷冻等,种类多样,并且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第(2)题,据图可知2004年以后,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主要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的防抗灾能力逐渐提高。答案(1)我国农业气象灾害种类多样,每年均有不同程度地对我国农业生产造成损害;其中以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最为严重。(2)变化趋势:2004年以来,灾损面积对粮食总产量的影响力下降。原因:随着经济社会和科技的发展,农业抗灾减灾能力提高。4损失率是指受灾区域各类财产的损失值与灾前(正常)值之比。影响损失率的因素主要有灾害的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抗灾能力等。下图为我国北方某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等值线图。完成下列各题。(1)简述图示区域自然灾害损失率的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造成图示区域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并分析自然原因。解析第(1)题,图示中等值线的分布较为复杂,像这样的等值线分布规律要分块描述;根据材料可知,东部地区是以经济发达的京津唐为中心损失率向周围递增,与经济发展水平递增的方向相反,其影响因素应该是抗灾能力;西部自东向西损失率递减,与经济发展水平递减方向相同。第(2)题,我国北方地区造成经济损失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旱涝灾害。从图来看,该灾害的受灾面积很广,不论什么地形都有分布(涝灾主要分布在地势低平的区域),可判断该灾害类型为旱灾。北方旱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从气候方面分析,一是降水总量少,二是降水变率大。答案(1)图中东部地区从京津地区向南、向西、向北,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上升,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抗灾能力;西部地区从东向西,自然灾害损失率逐渐下降,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区经济发展水平。(2)旱灾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水文资料统计,20世纪以后,淮河流域发生的大洪水有17次之多;长江流域仅发生两次特大洪水灾害,1954年,洪峰流量是43 4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4.55米;1998年,洪峰流量是28 800米3/秒,相应水位为35.94米。材料二1954年和1998年长江流域降水量示意图、洪水淹没范围图以及洪水灾害损失统计图。(1)试分析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灾的频率低于淮河流域的自然原因。(2)长江两次大洪灾,1954年降水量大,但经济损失小,1998年降水量小却经济损失大,但死亡人数明显减少,试分析造成以上各结果的原因。解析第(1)题,长江、淮河是两条洪灾频率较高的河流,但淮河更高一些,洪灾的自然原因主要与降水异常偏多有关,也与河流的流域面积、支流分布、地形、泄洪能力等有关。第(2)题,洪灾造成的财产损失大小、人口死亡数量多少与灾害强度、该地区人口密度、经济水平、防抗灾能力大小有关。答案(1)长江支流南北分布,锋面雨带自南向北推移,正常年份洪峰会错开,中游众多湖泊的调节作用。(2)长江流域1998年比1954年人口密度大,数量多,经济水平高,财富多。1998年我国经济实力明显增加,防洪、抗洪基础设施完善,救援及时,灾区的生产、生活恢复快。科技水平提高,对暴雨、洪水的预测水平提高。因此,防灾抗灾的能力提高。6下图甲、乙分别示意广东省社会经济易损性和防洪标准。读图,结合有关知识,完成下列各题。(1)指出图中A地区防洪标准与社会经济易损性的关系,并分析原因。(2)简述B地区为减少洪水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害应采取的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第(1)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