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适宜技术之 头针 1 目录 一 概念二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三 头穴线的定位与主治四 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五 操作方法六 适应范围七 注意事项 2 头针 scalpacupuncture 又称头皮针 是在头部特定的穴线进行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头针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 一是根据传统的脏腑经络理论 二是根据大脑皮层的功能定位在头皮的投影 选取相应的头穴线 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疗法 它是在中国传统针灸学及现代解剖学 神经生理学 生物全息论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通过针刺头部的特定区域 以治疗各科疾病的一种微刺系统方法 具有简便易行 疗效显著 安全可靠等优点 一 概念 3 素问 脉要精微论 指出 头者精明之府 手足六阳经皆上循于头面 头为诸阳之会 督脉 上至风府 入于脑 上巅 循额 至鼻柱 手足六阴经中手少阴与足厥阴经直接循行于头面部 除手少阴与足厥阴经脉直接上行头面之外 所有阴经的经别合入相表里的阳经之后均到达头面部 因此 人体的经气通过经脉 经别等联系集中于头面部 这些都说明头面部是经气汇集的重要部位 针灸治疗非常重视头部腧穴的重要作用 二 头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4 1 MS1额中线定位 在头前部 从督脉神庭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癫痫 精神失常 鼻病 操作 从神庭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三 头穴线的定位和主治 神庭 前发际正中直上0 5寸 5 2 MS2额旁1线 定位 在头前部 从膀胱经眉冲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心绞痛 哮喘 支气管炎 失眠等 操作 从眉冲穴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眉冲 前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开0 75寸 6 3 MS3额旁2线 定位 在头前部 从胆经头临泣穴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急 慢性胃炎 胃 十二指肠溃疡 肝胆疾病 操作 从头临泣穴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头临泣 前发际上0 5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寸 即神庭与头维连线中点 7 定位 在头前部 从胃经头维穴内侧0 75寸起向前引一直线 长1寸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 阳痿 遗精 尿频 尿急 子宫脱垂等 操作 从此线上端进针 向前平刺1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4 MS4额旁3线 头维 额角发际直上0 5寸 8 5 MS5顶中线 定位 在头顶部 从督脉百会穴至前顶穴 主治 腰腿痿痹 皮层性多尿 脱肛 遗尿 头痛 眩晕 操作 从百会穴进针 向前透刺至前顶 行快速捻转手法 前顶 前发际正中直上3 5寸 百会 前发际正中直上5寸 9 6 MS6顶颞前斜线 定位 在头顶部 头侧部 从头部经外奇穴前神聪至颞部胆经悬厘引一斜线 主治 上1 5段 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瘫痪 中2 5段 治疗对侧上肢瘫痪 下2 5段 治疗对侧面神经瘫痪 运动性失语 流涎 发音障碍等 操作 由前神聪向悬厘分段接力平刺 行快速捻转手法 前神聪 前发际正中直上4寸 悬厘 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 4与下1 4交点处 10 7 MS7顶颞后斜线 定位 在头顶部 头侧部 顶颞前斜线之后1寸 与其平行的线 从督脉百会穴至颞部胆经曲鬓穴引一斜线 主治 全线分5等份 上1 5段 治疗对侧下肢和躯干感觉异常 中2 5段 治疗对侧上肢感觉异常 下2 5段 治疗头面部感觉异常 操作 百会向曲鬓分段接力平刺 然后行快速捻转手法 曲鬓 耳前发际后缘垂线与耳尖水平线交点处 11 8 MS8顶旁1线 定位 在头顶部 督脉旁1 5寸 从膀胱经通天穴向后引一直线 长1 5寸 主治 腰痛痿痹 操作 从通天穴向后平刺1 5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通天 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1 5寸 即前神聪旁开1 5寸 12 9 MS9顶旁2线 定位 在头顶部 督脉旁开2 25寸 由胆经正营穴向后引一直线 长1 5寸至承灵穴 主治 肩臂手痿痹 操作 由正营穴向后透刺1 5寸至承灵穴 行快速捻转手法 正营 前发际上2 5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寸 承灵 前发际上4寸 头正中线旁开2 25寸 即前神聪旁开2 25寸 13 10 MS10颞前线 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颔厌穴至悬厘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 运动性失语 面瘫 口腔疾病 操作 由颔厌穴透刺至悬厘穴 行快速捻转手法 颔厌 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1 4与下3 4交点处 悬厘 头维与曲鬓弧形连线上3 4与下1 4交点处 14 11 MS11颞后线 定位 在头的颞部 从胆经的率谷穴向下至曲鬓穴连一直线 主治 偏头痛 耳鸣 耳聋 眩晕 操作 从率谷穴透刺至曲鬓穴 行快速捻转手法 率谷 耳尖直入发际1 5寸 15 12 MS12枕上正中线 定位 在后头部 即督脉强间穴至脑户穴一段 长1 5寸 主治 眼病 腰脊痛 操作 从强间穴透刺1 5寸至脑户 行快速捻转手法 强间 后发际正中直上4寸 脑户 后发际正中直上2 5寸 16 13 MS13枕上旁线 定位 在后头部 由枕外粗隆督脉脑户穴旁开0 5寸起 向上引一直线 长1 5寸 主治 皮层性视力障碍 白内障 近视等 操作 由此线的下端进针 向上平刺1 5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脑户 后发际正中直上2 5寸 17 14 MS14枕下旁线 定位 在后头部 从膀胱经玉枕穴向下引一直线 长2寸 主治 小脑疾病引起的平衡障碍 后头痛 操作 由玉枕穴进针 向下平刺2寸 行快速捻转手法 玉枕 后发际上2 5寸 头正中线旁开1 3寸 即脑户旁开1 3寸 18 穴线主治功能归纳 神志病相关刺激线 额中线 头面五官相关刺激线 额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颞前线 颞后线 枕上正中线 枕上旁线 脏腑病相关刺激线 额旁1线 额旁2线 额旁3线 四肢痹症 痿症以及运动感觉异常相关刺激线 顶中线 顶颞前斜线 顶颞后斜线 顶旁1线 顶旁2线 腰肌病 足疾相关刺激线 枕上正中线 枕上旁线 皮层性多尿 小儿夜尿相关刺激线 顶中线 小脑平衡障碍相关刺激线 枕下旁线 19 为了准确地掌握刺激区的定位 首先要确定两条标准线 前后正中线 是从两眉之间至枕外粗隆下缘的头部正中连线 眉枕线 是从眉毛上缘中点至枕外粗隆尖端的头侧面的水平连线 四 刺激区的定位与主治 20 1 运动区 部位 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在头皮上的投影 上点在前后正中线中点往后0 5厘米处 下点在眉枕线和鬓角发际前缘相交处 如果鬓角不明显 可以从颧弓中点向上引垂直线 此线与眉枕线交叉处向前移0 5厘米为运动区下点 上下两点之间的连线即为运动区 将运动区划分为五等分 上1 5是下肢 躯干运动区 中2 5是上肢运动区 下2 5是头面部运动区 也称言语一区 主治 运动区上1 5 治疗对侧下肢及躯干部瘫痪 运动区中2 5 治疗对侧上肢瘫痪 运动区下2 5 治疗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 运动性失语 流涎 发音障碍等 21 2 感觉区 部位 相当于大脑皮质中央后回在头皮上的投影部位 自运动区向后移1 5厘米的平行线即为感觉区 上l 5是下肢 头 躯干感觉区 2 5是上肢感觉区 下2 5是面感觉区 主治 感觉区上1 5 治疗对侧腰腿痛 麻木 感觉异常 后头部 颈项部疼痛 头鸣 感觉区中2 5 治疗对侧上肢疼痛 麻木 感觉异常 感觉区上1 5 治疗对侧面部麻木 偏头痛 颞颌关节炎等 22 3 舞蹈震颤控制区 部位 在运动区向前移1 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 舞蹈病 震颤麻痹 震颤麻痹综合征 一侧的病变针对侧 两侧都有病变针双侧 刺法 用长毫针由本线上端刺入 沿皮向目外眦方向刺至发际 或用2寸毫针分段刺入 行快速捻针手法 23 4 晕听区 部位 从耳尖直上1 5厘米处 向前及向后各引2厘米的水平线 共4厘米 主治 眩晕 耳鸣 听力减退等 刺法 由此区的前端或后端刺入 沿皮刺1 33寸 4厘米 行快速捻针手法 24 5 言语二区 部位 相当于顶叶的角回部 从顶骨结节后下方2厘米处引一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向下取3厘米长直线 主治 命名性失语 刺法 由此区的上点进针 沿皮向下刺1寸 3厘米 行快速捻针手法 25 6 言语三区 部位 晕听区中点向后引4厘米长的水平线 主治 感觉性失语 刺法 由此区前端刺入 沿皮向后刺1 33寸 4厘米 行快速捻针手法 26 7 运用区 部位 从顶骨结节起分别引一垂直线和与该线夹角为40度的前后两线 长度均为3厘米 主治 失用症 刺法 由顶结节进针 沿皮刺入1寸 3厘米 行快速捻针手法 27 8 足运感区 部位 在前后正中线的中点旁开左右各l厘米 向后引平行于正中线的3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对侧下肢瘫痪 疼痛 麻木 急性腰扭伤 夜尿 皮质性多尿 子宫下垂等 刺法 沿皮刺 行快速捻针手法 28 9 视区 部位 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l厘米处 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皮层性视力障碍 29 10 平衡区 部位 相当于小脑半球在头皮上的投影 从枕外粗隆顶端旁开3 5厘米处 向下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4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小脑性平衡障碍 30 11 胃区 部位 从瞳孔直上的发际处为起点 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胃痛及上腹部不适等 31 12 胸腔区 部位 在胃区与前后正中线之间 从发际向上下各引2厘米长的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直线 主治 胸痛 胸闷 心悸 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哮喘 呃逆 胸部不适等症 32 13 生殖区 部位 从额角处向上引平行于前后正中线的2厘米长的直线 主治 功能性子宫出血 盆腔炎 白带多 配足运感区治疗子宫脱垂等 33 14 血管舒缩区 部位 在舞蹈震颤控制区向前移1 5厘米的平行线 主治 皮层性水肿 高血压 刺法 从此区的上端刺入 沿皮向眉尾方向刺至发际 行快速捻针手法 34 器具 头皮针一般选用28 30号1 5 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初学者进针有困难可选用1寸针 小儿则用0 5 l寸针 五 操作方法 体位 取坐位或卧位 依不同疾病选定刺激穴区 单侧肢体疾病 选用对侧刺激区 双侧肢体疾病 选用双侧刺激区 并可选用有关刺激区配合治疗 局部常规消毒 35 进针法 一般选用28 30号1 5 2寸长的不锈钢毫针 针与头皮呈30度左右夹角快速将针刺入头皮下 当针达到帽状腱膜下层时 指下感到阻力减小 然后使针与头皮平行继续捻转进针 根据不同穴区可刺入0 5 1寸 然后运针 运针 头针之运针只捻转不提插 为使针的深度固定不变及捻针方便起见 一般以拇指掌侧面与食指桡侧面夹持针柄 以食指的掌指关节快速连续屈伸 使针身左右旋转 捻转速度每分钟可达200次左右 进针后持续捻转2 3分钟 留针5 10分钟 反复操作2 3次即可起针 偏瘫患者留针期间嘱其活动肢体 重症患者可作被动运动 加强肢体的功能锻炼 起针时 如针下无沉紧感 可快速抽拔出针 也可缓缓出针 起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止出血 36 电针刺激 留针 进针后亦可用电针治疗仪在主要穴区通电 以代替手法捻针 频率可用200 300次 分 亦可选用较高的频率 刺激波形选择可参考电针 刺激强度根据患者的反应而定 起针 刺手夹持针柄轻轻捻转松动针身 押手固定穴区周围头皮 如针下无紧涩感 可快速拔出针 出针后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 以防出血 疗程 每日或隔日针一次 10 15次为一个疗程 休息5 7天后 再作下一疗程 37 六 适应范围 1 脑源性疾患 如中风 颅脑损伤 眩晕 皮层性多尿 视力障碍 小儿脑瘫 智能迟滞 震颤麻痹 癫痫 假性球麻痹 舞蹈病等 2 神经精神疾病 如坐骨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 神经性耳聋 截瘫 小儿麻痹后遗症 神经衰弱 各种神经痛 精神病等 3 痛证 如头痛 肩周炎 关节炎以及针刺麻醉 38 1 因为有毛发 故针刺前必须严格消毒 以防感染 2 治疗时需掌握适当的刺激量 注意防止晕针 尤其取坐位时 应随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设计:1.1 我与社会
- 公正无私(教学设计)-中华传统文化五年级上册
- 一年级数学上册 八 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八(一)教学设计 苏教版
- 建筑材料报审表(完整版)
- 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11单元 盐 化肥 实验活动8 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 2024四川九洲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招聘数字化转型(法务)岗等岗位8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三年级数学下册 第九单元 探索乐园9.2 简单的逻辑推理教学设计 冀教版
- 电气二次回路培训
- 畜牧医学在线培训课件
- 大学生学生干部培训心得体会
- 2024至2030年中国声乐器乐培训行业发展运行现状及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症状护理-疼痛课件
-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第三方服务采购项目
- DL∕T 1056-2019 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系统技术监督导则
- AQ 2001-2018 炼钢安全规程(正式版)
- 浅析脉冲电子围栏技术发展及应用
- 消防责任划分协议书
- 乳腺癌筛查指南
- 【京东物流仓储管理的主要问题探析5300字(论文)】
- 配电变压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
- 中医治疗失眠的现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