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含-”蛇”-字的成语.doc_第1页
包含-”蛇”-字的成语.doc_第2页
包含-”蛇”-字的成语.doc_第3页
包含-”蛇”-字的成语.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包含-”蛇”-字的成语.txt49礁石因为信念坚定,才激起了美丽的浪花;青春因为追求崇高,才格外地绚丽多彩。50因为年轻,所以自信;因为自信,所以年轻。 1杯弓蛇影 bigngshyng 典故: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出处:晋书乐广传记载有人作客饮酒,见酒杯里有条蛇,喝后吓得病了。后来知道这蛇原来是屋角上一张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例子:金玦厖凉含隐痛,负奇冤。(清黄遵宪感事诗) 2笔走龙蛇 bzulngsh 典故:形容书法生动而有气势。 出处:唐李白草书歌行:“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旭惊电。” 例子:秀才肖王宾胸藏锦绣,。(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二十) 3拨草寻蛇 bcoxnsh 典故: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例子:现今惧太后梗阻新改,你反,撩起太后那边,好不误事!(晚清文学丛钞大马扁第十二回) 4春蚓秋蛇 chnynqish 典故:比喻字写得不好,弯弯曲曲,象蚯蚓和蛇爬行的痕迹。 出处:晋书王羲之传:“行之若萦春蚓,字字如绾秋蛇。” 例子:蜂腰鹤膝嘲希逸,病子云。(宋苏轼和孔密州五绝和流杯石上草书小诗) 5打草惊蛇 dcojngsh 典故:原比喻惩甲菟乙。后多比喻做法不谨慎,反使对方有所戒备。 出处:明郎瑛七修类稿卷二十四:“打草惊蛇,乃南唐王鲁为当涂令,日营资产,部人诉主簿贪污,鲁曰: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例子:空自去“”,倒吃他做了手脚,却是不好。(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二十九回) 6打蛇打七寸 dshdqcn 典故:比喻说话做事必须抓住主要环节。 例子:但做事也要“”才妙,你先生请上裁。(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7斗折蛇行 duzhshxng 典故:斗折:像北斗星的排列一样曲折。像北斗星一样弯曲,像蛇一样曲折行进。形容道路曲折蜿蜒。 出处:唐柳宗元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漂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8飞鸟惊蛇 finiojngsh 典故:像飞鸟入林,受惊的蛇窜入草丛一样。形容草书自然流畅。 出处:法书苑:“唐时一僧释亚楼善草书,曾自题一联:飞鸟入林,惊蛇入草。” 9封豕长蛇 fngshchngsh 典故:封:大;封豕:大猪;长蛇:大蛇。贪婪如大猪,残暴如大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 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 例子:而今而后,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毋俾,荐食上国。(鲁迅集外集拾遗破恶声论) 10佛口蛇心 fkushxn 典故:比喻话虽说得好听,心肠却极狠毒。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二十:“诸佛出世,打劫杀人,祖师西来,吹风放火,古今善知识佛口蛇心,天下衲僧自投笼槛。” 例子:我面貌虽丑,心地却是善良,不似你。(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七十回) 11蝮蛇螫手,壮士解腕 fshshshu,zhungshjiwn 典故:手腕被腹蛇咬伤,便立即截断,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紧要关头,必须下决心当机立断。也比喻牺牲局部,照顾全局。 出处:三国志魏书陈泰传:“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壮士解其腕。” 例子:,英雄作事不顾小名小义,今贪能容之虚名,受诛夷之实祸,还恐噬脐无及。(隋唐演义第四十六回) 12虎头蛇尾 htushwi 典故:头大如虎,尾细如蛇。比喻开始时声势很大,到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 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棘第二折:“则为你两头白面搬兴废,转背言词说是非,这厮敢狗行狼心,虎头蛇尾。” 例子:小奇也许会写得好,就是她有一个毛病,“”。(冰心陶奇的星期日记) 13画蛇添足 hushtinz 典故: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出处:战国策齐策二:“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例子: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14惊蛇入草 jngshrco 典故:形容草书写得矫健而活泼。 出处:宣和书谱草书七:“若飞鸟出林,惊蛇入草。” 例子:作一戈如百钧弩,作一点如高峰堕石,作一牵如百岁枯藤,作一放纵,如。(明李贽初潭集师友四) 15灵蛇之珠 lngshzhzh 典故:即隋珠。原比喻无价之宝。后也比喻非凡的才能。 出处:淮南子说览冥训:“譬如惰侯之珠,和氏之璧,得之者富,失之者贫。” 例子:当此之时,人人自谓握,家家自谓抱荆山之玉。(三国魏曹植与汤德祖书) 16龙蛇飞动 lngshfidng 典故:仿佛龙飞腾,蛇游动。形容书法气势奔放,笔力劲健。 出处:宋苏轼西江月平山堂词:“十年不见老仙翁,壁上龙蛇飞动。” 例子:道士卷起袍口,磨得墨浓,蘸得笔饱,在照壁上,挥下碗口大小的二十八字。(清陈忱水浒后传第三十七回) 17龙蛇混杂 lngshhnz 典故: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出处: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皂帛难分,龙蛇混杂。”宋释道元景德传灯录:“凡圣同居,龙蛇混杂。” 例子:此时,是非莫辨,安知我辈不是姜尚之所使耳?在将军不得不疑。(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九十三回) 18牛鬼蛇神 nigushshn 典故:牛头的鬼,蛇身的神。原形容虚幻怪诞。后比喻社会上形形色色的坏人。 出处:唐李贺李贺集序:“鲸吸鳌掷,牛鬼蛇神,不足为其虚荒诞幻也。” 19强龙不压地头蛇 qinglngbydtush 典故:比喻有能耐的人也难对付盘踞当地的恶势力。 20人心不足蛇吞象 rnxnbzshtnxing 典故:比喻人贪心不足,就象蛇想吞食大象一样。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例子:罗洪宪诗:“,世事到头螳捕蝉。”(清翟灏通俗编禽鱼) 21三蛇七鼠 snshqsh 典故:比喻为害的东西多。 出处:清翟灏通俗编禽鱼:“一亩之地,三蛇七鼠。” 22蛇化为龙,不变其文 shhuwilng,bbinqwn 典故: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出处:史记外戚世家:“蛇化为龙,不变其文;家化为国,不变其姓。” 23蛇口蜂针 shkufngzhn 典故:比喻恶毒的言词和手段。 24蛇蝎为心 shxiwixn 典故:蝎:一种蜘蛛类的毒虫。形容心肠狠毒。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便是蛇蝎心肠,不似恁般毒害。” 25蛇欲吞象 shytnxing 典故:蛇想吞下大象。比喻贪欲极大。 出处: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战国楚屈原天问:“一蛇吞象,厥大何如?” 26贪蛇忘尾 tnshwngwi 典故:比喻只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果。 出处:宋文莹玉壶清话:“贪蛇前行,必忘其尾。” 27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wihufcu,wishruh 典故:虺:小蛇;弗:不;摧:消灭。小蛇不打死,大了就难办。比喻不乘胜将敌人歼灭,必有后患。 出处: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28握蛇骑虎 wshqh 典故:比喻处境极险恶。 出处:魏书彭城王传:“彦和手握蛇骑虎,不觉艰难。” 29虚与委蛇 xywiy 典故:虚:假;委蛇:随便应顺。指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出处:庄子应帝王:“乡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例子:他也要同你了。(闻一多诗与批评戏剧的歧途) 30养虺成蛇 ynghuchngsh 典故:比喻纵容敌人,听任其强大起来。 出处:国语吴语:“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31一龙一蛇 ylngysh 典故:比喻人的处藏或出或处,或显或隐,随着情况的不同而变更。 出处:管子枢言:“一龙一蛇,一日五化之谓周。”后汉书冯衍传:“一龙一蛇,与道翱翔,与时变化,夫岂守一节哉?” 32一年被蛇咬,十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