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1页
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2页
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3页
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4页
第15课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课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萌生 学案一熟悉本课课标要求:1、了解19世纪后半叶“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基本主张、早期维新派的经济、政治思想主张,认识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对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反应。2、了解康有为“托古改制”、梁启超的兴民权和“新民说”、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五权分立等思想主张,比较其观点的异同。二复习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与本课相关的内容,加强对本课内容的理解以形成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便于应对综合性的考试。(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强大的 制度,包括 制度、 制、 制、 制度,以及 制度等。 是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必修一P7)汉武帝加强皇权的措施:建立 (与丞相制衡)、设立 (监督郡国长官)、以及实行 (强干弱枝)。(必修一P10、12、14)明太祖废除 制度。明成祖设立 。(必修一P16)雍正帝设 ,标志着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必修一P17)(二)什么是民主(必修一P24)民主Democracy,希腊语 和 两词合成.意思就是 (三)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黄宗羲世称 先生,著有 、 顾炎武人称 先生,著有 、 、王夫之世称 先生,著述被汇编为 。 他们批判 倡导 要求 。具有 作用,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 。(必修三P2021)(四)民族工业的出现和艰难发展(必修二P48) 前后,在 企业和 创办工业的刺激和影响下,民间出现了以 、 (创办人陈启沅)、 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工业。 战争后,清政府放宽了对 的限制,并于1903年设立 ,奖励工商。由此,社会上兴起一股 的热潮,涌现出 (“状元实业家”, 开设 纱厂)、 、 等一批实业家。为了反抗帝国主义掠夺路矿利权,中国人民掀起了 运动,引发了振兴实业的又一个高潮。(五)西学东渐(必修三P8386)1. 地主阶级抵抗派(鸦片战争前后):林则徐命人翻译 编译 ,介绍西方的历史地理,被誉为近代中国“ 第一人”。魏源编写 ,提出了 的思想主张。(必修三P83)2. 地主阶级洋务派(19世纪6090年代)继承和发展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倡行“ ”的文化主张。(最早表达这一主张的是 ,他在 中提出“以中国之名教伦常为原本,辅之以诸国富强之术。” )(必修三P8384)含义:在维护中国 和 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 ,从而达到 、 。(必修三P84)实质:在不触动 制度的前提下,学习西方在科技文教等领域先进的东西,达到巩固 的目的。(创新设计P60)实践: 发起 运动,创办中国近代工业( 工业和 工业)、近代 军、 新式学堂 、派遣留学生,开启了中国 的先河。影响:大体上局限于要不要学习西方 的层面; 但毕竟冲击了传统“夷夏之辨”的 观念,为 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必修三P84)3. 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派(19世纪60、70年代)代表人物:王韬、郑观应.经济上主张:发展 (和外国进行“ ”)。文化上主张:兴办 ,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选一P104)政治上主张:改良 ,实行 制.(必修三P84)评价: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 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必修三P84)但没有形成 的理论,没有付诸实践(选一P104)4. 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康有为代表作 、 。思想特点: 即托古改制。原因. . (创新设计P61) 5. 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孙中山1905年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革命纲领解释为“ ”。民族主义即“ , ”就是要进行 革命, 是前提。民权主义即“ ”就是要进行 革命,是三民主义的 ,因为它从理论上解决了 。民生主义即“ ” 就是要进行 革命,是补充发展,平均地权的办法是 。评价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 纲领。集中代表 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 和 的共同愿望,推动了 的发展,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在其指导下,制定出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但是三民主义没有 、没有 ,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 的任务(必修三P94)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 。民族主义是对外反对 ,谋求中华民族与世界其他民族的独立和平等,对内反对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强调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民权主义是授予一切反对 的 一切 。民生主义 , ,实行“ ”,改善 的生活状况。(必修三P94)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 、对内主张 的内容。新民权主义强调 ,把建立 专政的纲领发展为建立 专政的纲领。新民生主义增加了“ ”,并提出实行“ ”的政策,使民生主义和 紧密结合(创新设计P60)三. 预习本课,完成下列作业: (一) 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一目“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归纳张之洞思想主张并作出评价。主张:1. 2. 评价:1.进步性: 2.局限性: (二)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二目“严复:自由为体、民主为用”归纳严复的主要活动1. ( 、 、 ) 2. (自由是 民主是 ) 3. (三)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三目“康有为:托古改制”归纳康有为的思想主张1. 2. 3. (目的: )4. (四)请认真阅读课本第四目“梁启超:从兴民权到新民”归纳梁启超的思想主张。1. ( 作用 )2. (“新民”指有 、 、 、 、 的新国民。“新民”是 、 的第一步)3. ( 必须具备 、 两个条件)(五)请认真阅读课本第五目“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并完成下面填空。孙中山民主思想的核心是 ,其中民族主义是 民权主义是 民生主义是 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有什么进步性与不足?(创新设计P60)进步性: 不足: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 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 成为 的政治基础。(原因: )(六)请回忆必修的相关内容,完成下面填空。维新派思想推动了 运动的进行,启迪了人们的 ,冲击了 统治。革命派思想指导了 革命的爆发,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 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 共和国,从此 的观念深入人心。(七)试比较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异同同从来源上看: 从根源上看: 从目的上看: 从影响上看: 异:维新派主张 ,其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革命派主张 ,其思想代表了资产阶级 的利益。四知识运用: 1.劝学篇共二十四篇,四万余字,“内篇务本,以正人 心;外篇务通,以开风气” 。所谓“本”,指的是有关世道人 心的纲常名教,不能动摇;所谓“通”,指的是工商学校报馆诸事,可以变通举办。全书贯穿“中体西用”精神,主张 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的前提下接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技艺,并以这种新技艺“补”专制旧制之“阙”,“起”清廷统治之“疾”。 摘自冯天瑜:张之洞及其根据材料并结合课文思考归纳张之洞思想主张有哪些?张之洞的西学包括什么?实质是什么?应该如何评价?2. 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欲振工商,必先讲求学校,速立宪法,尊重道德,改良政治。 郑观应盛世危言根据材料归纳早期维新派思想主张并对其进行评价。3. “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宪法,开国会,行三足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结合材料思考康有为思想特点及其原因。4. 古代儒家把历史进程划分为依次发展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三个阶段,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其解析为 :“春秋始于据乱,立君主;中至升平,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为民主。”康有为指出: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特试行有序,始于粗粝而后精华”。康有为认为当时的中国只是适合实行君主立宪,而不适合民主共和。 结合材料思考康有为所说的“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分别指什么政治时期?他的这种解析目的何在?“试行有序,先君主立宪后民主共和”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思想主张? 5. “世界之政体有三种:一曰君主专制政体,二曰君主立宪政体,三曰民主立宪政体。君主立宪者,政体之最良者也。 梁启超材料体现了梁启超什么思想主张?6. “三代以后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 “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 梁启超结合材料思考梁启超认为兴民权具有什么作用?7. 新民说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梁启超在 1902年至 1906年,用“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在新民从报上的二十篇政论文章。 1936年出版单行本。新民说的主要期望唤起中国人民的自觉,要从帝国时代皇帝的臣民,转化为现代国家的国民,并讲述现代国民所应有的条件和准则,在二十世纪中国起了启蒙的作用。 结合材料思考何谓“新民”?“新民”具有的特征中哪一个与传统的臣民具有最本质的区别?梁启超认为“新民”又有何重要性?8. 宪法者何物也?立万世不易之宪典,而一国之人,无论为君主、为官吏、为人民,皆共守之者也,为国家一切法度之根源。此后无论出何令,更何法,百变而不许离其宗者也。 梁启超立宪政体者,必民智稍开而后能行之。 梁启超结合材料思考梁启超认为要实现立宪政治必须具备什么条件?9.材料一 满洲政府穷凶极恶,今已贯盈,义师所指,覆彼政府,还我主权。 材料二 惟是兄弟曾听见人说,民族革命是要尽灭满洲民族,这话大错我们并不是恨满洲人,是恨害汉人的满洲人.假如我们实行革 命的时候,那满洲人不来阻害我们,决无寻仇之理。 材料三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三则材料体现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评述这一内容。10.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奉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 材料反映三民主义的哪一内容?其在三民主义中的地位是什么?为什么?11. 似乎欧美各国应归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所以倡民生主义,就是因贫富不均闻得有人说,民生主义是夺富人之田为己有,这是他未知其中道理,随口说法,不必管。兄弟所最信的是定地价的法。比方地主有地价值一千元,可定价为一千,或多至两千;就算那地将来因交通发达,价涨至一万,地主得二千,已属有益无损;赢利八千,当归国家。这于国计民生,皆有大益,小数富人把持垄断的弊端自然永绝,这是最简便易行之法。依据材料指出孙中山提出民生主义的原因及平均地权的办法。12. 新三民主义或真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中,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 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先生的大功劳,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中的政纲,即其最低纲领,基本上相同。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结合材料指出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13. 孙中山认为,风行于世界的三权分立建政原则,虽然有很多优点,但是,长期的实践也表明这一原则存在很多缺陷,因此不仅要发扬三权分立原则的优点,还应该复活“中国固有的两大优良制度”考试制和监察制。在他看来,考试制度“最为公允”,可避免“盲从滥选”和“任用私人”的弊端,有利于人才的发现和擢用;而“独立”的监察制度和机构也是可资借鉴的,对廉政和效率大有碑益。这套孙中山所提出的理论,后来实际应用到中华民国政府的组织架构当中,在总统之下设立五院,分别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及考试院。 材料反映了孙中山的什么思想?这一思想的来源是什么?这一思想有什么优缺点? 13.(2010福建文综)材料一 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 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