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5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湛江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科试卷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嗔怪/缜密 剽悍/鱼鳔 强劲/劲敌b龋齿/踽踽 玷污/掂量 模仿/模样c扑朔/上溯 经络/炮烙 翘望/翘尾巴d璀璨/粲然 胸脯/果脯 函数/数落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生命的价值在于厚度而不在于长度,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院士的一番话入木三分,让我们深受教育。b道德是一切制度运行的社会土壤,道德与法律在一个国家的文明框架中,唇齿相依,缺一不可。c几年前,废除死刑的观点还被人道路以目,但近几年,“少杀,慎杀”的观点已陆续成为各地法院在实践中遵循的原则。d对您这篇文章中所谈的问题,我深有同感,忍不住在后面加了几句话,就算狗尾续貂吧。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3月,南方已是春意盎然,但北国吉林等地却普降大雪,对城市交通、行人来往带来了许多不便。b这个村连续两年获得大丰收,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大米,而且不吃国家的救济粮了。c剑潭村委会班子认为,在现代化形势下,财富的充足和可持续增长需要以知识的充实为前提,要让村民真正富起来,关键在于知识起决定性作用。d品三国,粗粗一看,似乎与其他同类的书没有多大的区别,但反复品读,就会发现其意味深长。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雪花无欲,无欲则刚, ;雪花无求,无求则品高, ;雪花有容,有容乃大,;雪花无私,无私则不贪, 。容大千世界,六合八荒滴水石穿,成冰成铁只有奉献,没有索取,但为润物,不求得失澄明晶莹,一尘不染,但为助人,不求显卑a b cd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永州韦使君新堂记 柳宗元将为穹谷、嵁岩、渊池于郊邑之中,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乃可以有为也。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昔之所难,今于是乎在。 永州实惟九嶷之麓,其始度土者,环山为城。有石焉,翳于奥草;有泉焉,伏于土涂。蛇虺之所蟠,狸鼠之所游,茂树恶木,嘉葩毒卉,乱杂而争植,号为秽墟。 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始命芟其芜,行其涂,积之丘如,蠲之浏如。既焚既酾,奇势迭出,清浊辨质,美恶异位。视其植,则清秀敷舒,视其蓄,则溶漾纡馀。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窍穴逶邃,堆阜突怒。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凡其物类,无不合影辅势,效伎于堂庑之下。外之连山高原,林麓之崖,间厕隐显;迩延野绿,远混天碧,咸会于谯门之内。 已乃延客入观,继以宴娱,或赞且贺曰:“见公之作,知公之志。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公之蠲浊而流清,岂不欲废贪而立廉?公之居高以望远,岂不欲家抚而户晓?”夫然,则是堂也,岂独草木、土石、水泉之适欤?山原、林麓之观欤?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 宗元请志诸石,措诸壁,编以为二千石楷法。【注】 嵁岩:峭壁。 天作地生:天地间自然形成。 度土:治理水流,修筑城邑的工程。 蠲之浏如:蠲(jun),除却污秽;浏如,水很清的样子。 溶漾纡馀:溶漾,水面宽广而微波;纡馀,曲折环绕。 间厕:夹杂在一起。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则必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 用车子运b.视其植,则清秀敷舒 树木c.怪石森然,周于四隅 堆积d.公之因土而得胜,岂不欲因俗以成化 优美的景致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a.有石焉,翳于奥草 将为穹谷、山甚岩、渊池于郊邑之中b.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 见公之作,知公之志c.而求天作地生之状,咸无得焉 公之择恶而取美,岂不欲除残而佑仁 d.乃作栋宇,以为观游已乃延客入观7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属于韦公规划整治永州的措施的一组是辇山石,沟涧壑,陵绝险阻,疲极人力 命芟其芜,行其涂 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 延客入观,继以宴娱 择恶而取美 蠲浊而流清a.b. c.d.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段先发名胜难得与休养民力的议论,对韦使君“逸其人,因其地,全其天”的做法表示首肯和推崇,为后面的描述和议论作铺垫。 b.文章绘景状物,各具特点,精确传神,以表现永州自然山水之美与人文景观之佳为主,通过韦公邀请宾客观赏,举行宴会娱乐,表达了韦公等欣赏永州山水风光的无比惬意之情。c.第二段写永州的自然环境,为韦使君的登场和新堂的落成蓄势,与贤太守的浚理和新堂的华美形成鲜明对比。 d.第四段连用六个反问句,层层深入,既肯定了韦使君的政绩,且对贤太守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勉励他们致力于“因俗而成化”、“除残而佑仁”、“废贪而立廉”、“家抚而户晓”。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韦公之来既逾月,理甚无事,望其地,且异之。(4分)_(2)怪石森然,周于四隅,或列或跪,或立或仆。(3分)_(3)将使继公之理者,视其细,知其大也。(3分)_10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问题。(7分)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释:师伯浑,陆游的友人。(1)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3分)相同点: _不同点: _(2)这首词使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你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词句加以分析。(4分)_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只按前3道计分)(6分)(1)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_,_。(王维山居秋暝)(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_,_。(李商隐锦瑟)(3)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_,_。(白居易琵琶行)(4)惊涛拍岸,_。江山如画,_。(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 王澍回顾近二十多年来的历史,在相当长时间里,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流于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建设高楼大厦。现在看起来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有悠久文明历史的西欧,根本不是当年我们从电视图像上看到的那种高楼林立的“现代化”。但是,发现这一点时已经有点晚了。现在我国不少城市都是“崭新”的,大部分都只有二三十年的历史,别说和欧洲比,就是和“没有历史”的美国比也要短得多。 这种现象和中国近代以来长期处于落后形成的追赶心态有关。很多人希望城市从外观上都向发达国家靠近。很多旧城拆迁中,地方决策层都认为“太落后了”、“太破旧了”,非拆不可。实际上,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和西方不同,中国从唐朝开始就出现很多城市。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到明代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成熟、优美、先进的古代建筑。把苏州切一块放到皖南山区的农村,或是把皖南农村的一部分放大挪到苏州,几乎是一样的。 从秦汉时人们开始用夯土技术造房子,在杭州这座南方富庶大城,至今可以看到那么多的“土房子”,显示出秦汉建筑脉络的延续,是很重要的“城市记忆”。看起来土得掉渣的夯土技术其实是高度理性的产物。“百年的砖千年的土”。中国古代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如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从地表大范围地向地下渗透排水,效果很好。而现在的下水道技术,只要有一个地方堵了,其他地方就都要积水。很多抛弃传统简单采用西方技术的建筑方式都是这样,花了大价钱,却制造出新的问题。 举这些例子并不是简单地提倡复古,而是想说明,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存在的很多“闪光点”,但是目前处于不被人重视的境地。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传统的营造体系受到破坏,除了在最不讲究建筑文化的地方农村里尚有遗存,在城市中大都已经中断了。城市之魅力,不是来自于大楼有多高,马路有多宽,而是来自于文化的独特性。竞争力就来自于创造这种有差异性的文化的能力。在很多城市,一些街道原本拥有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各种痕迹,都有其独特的城市记忆,层次分明,形成历史线索的会合,不应该在一次次旧城改造中被全面“覆盖”更新。尤其不能简单地用“有没有住过名人”、“有没有发生过著名事件”作拆除与否的依据。前几年发生的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当时的说法就是“不是文物,也不是名人故居,也不是著名历史事件的发生地”。这种思路左右了我们城市保护工作很长一段时期。很多人没有认识到,中国建筑文明并不是个别名人和历史事件构成的,普遍意义上的大众生活才构成文化的根基,很多路边的小东西都是重要的历史文化痕迹;但是人们都把它们忽略了。 中国要变成有文化魅力的创新型国家,需要的动力就包括历史文化的记忆,这是产生自主创新灵感的土壤。而城市的文化价值不是简单的“先进”、“落后”之比较,而应该是“文化之差异”,从这个角度讲,面对越来越迅猛的城市化热潮,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已经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了。 (选自新华文摘2007年第15期,有删改) 12以下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5分) a近二十多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方面喜欢简单地向西方学习,失去了本应有的自我个性。b中国本土的建筑传统是一个循环营造的体系,超越现代建筑技术。c由于社会具有成熟的宗族礼法格局,中国从唐朝就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文中所说的“城市记忆”是指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e城市建筑要体现文化差异。13下列各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证明“中国有非常优秀的城市化传统”的是 (3分)a在皖南的山区里,现在可以看到遗存下来的非常完美的古代建筑。b百年的砖千年的土。c传统的中国建筑方式是没有下水道的,主要用地渗技术。d拆除中国美术馆后一个四合院的事件。14中国传统建筑同西方对比,有哪些闪光点。(4分)_15结合全文,你认为我们该如何保卫我们城市的传统?(4分)_四、本大题3小题,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看 望德国海格兰特上午最后一节课刚开始,有人从外头喊:“培德莱默斯,你妈妈来看你来了!收拾一下东西,今天别上课了。”妈妈来了!培德全身的血往上涌,耳根都红了。他把数学本子收到一块儿,然后磕磕绊绊地离开了教室。她在接待室里,坐在最前排的一把椅子上。满脸皱纹、瘦瘦小小的妈妈穿着一件旧式大衣,灰色的头发上是一条黑头巾。身边是那只古老的笨重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现在只有粗壮结实的农民才提着它出门。“培德,儿子!”他感觉到了妈妈长了茧子的手握住了自己的手,闻到了她那只有过节才穿的衣服上的樟脑丸味儿。他的心在感动和压抑之间犹豫。为什么她偏要在今天,在上课的日子里来!在这儿,大家都会看见她!那些有钱的、傲慢的男孩子们,他们的父母,都是开着小汽车到寄宿学校来,把礼物、钱随便那么一撒。“校长说,你可以带我去看看你的房间,你今天不用上课了。真好,不是吗?”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他抹了抹潮湿的额头,带着愤愤的果断,抓起那个古老的方格纹手提包这种手提包不装东西就够沉的了。他快速地几乎是跑着上楼梯,走进那间小小的双人房间。“那就是我的床。那边,靠窗子的,是齐姆森的。他爸爸是工厂主,富得要命,一辆汽车就像我们房间那么大!”妈妈几乎是虔诚地注视着那张床,她大概在惊讶齐姆森盖的竟然不是金被子吧!然后,她带着幸福的微笑又转向他,并且打开那个方格纹手提包。“我带来了几件新衬衣,培德。是柔软的好料子做的,颜色也是时下流行的。这是一块罂粟蛋糕,你最喜爱吃的,里面放了好多葡萄干呢!现在就吃一小块吧!”她温存地笑着,愉快地走到他面前。但是,他不耐烦地拒绝了。“现在不吃,妈妈,就要下课了,一会儿所有的人就都涌到这里来。别让他们看到你。”“怎么”她那张被太阳晒黑的脸孔,一下子涨红了。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是这样。好吧,那我还是走吧。”但这时过道里已经有了响声,紧接着齐姆森就走进房间里来了。该死!正好是这个齐姆森!他的友谊对培德来说至关重要。齐姆森有一种苛求的、爱好挑剔的审美观。“这是我妈妈,”培德笨拙地结结巴巴地介绍,“她来给我送换洗衣服和蛋糕。”他感到脑袋在痛。齐姆森说了自己的名字,一面用培德一向羡慕极了的姿势动作优美地鞠着躬,一面彬彬有礼地微笑着。“这真是太好了。家里人来探望永远是最高兴的事。不是吗,莱默斯?”这肯定是一句客套话,培德带着乡下人的猜疑想道。但是妈妈却满面笑容地向齐姆森道谢:“是啊,我给他送新衬衣来了。我们刚刚收完麦子,我来看看他。”母子俩匆忙地悄悄地下了楼梯。一直到大门口,他才舒了一口气。到了车站,“你可以坐下一趟火车走,”他没有把握地建议,“也许还能在候车室内喝杯咖啡呢。”“不了,就这样吧,儿子。我现在知道你过得很好,也不那么想家了,我这就上车。”他还想说些什么,随便说些什么,但喉咙哽咽,什么也说不出来。这时列车员关上了门。他从窗口又一次看见她的刻画着艰辛和忧虑的发灰的脸庞。“妈妈!”他喊着,可是火车开动了。回到房间,他又看见了桌子上那块妈妈摆放的罂粟蛋糕,气味芳香。可是他一点也不饿。他走到窗子边,久久地呆望着外面。他的咽喉总感觉到异样疼痛。齐姆森进来了,一眼看见还没有动过的蛋糕。“你究竟为什么那么快让你妈妈走了!”齐姆森严肃地,几乎是阴沉地问,“你呀,要是我有这样一个妈妈就好了!”培德这才想起,齐姆森的父母已经离婚了。他愣在那里,他知道无可反驳。机灵的齐姆森又带着他惯有的明朗微笑,指着蛋糕:“来来,动手啊,不然要发霉了。”他们一起大嚼蛋糕的时候,培德喉咙的压迫感渐渐消失了。16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描写手法?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心理?(4分)(1)上帝,她已经去过校长那儿了!就穿这件不像样子的大衣!_(2)在拉上手提包时,她的手微微颤抖着。_17小说第三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5分)_18请简要概括齐姆森这一形象的特点并分析其在小说中的作用。(6分)_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19请根据下列文字概括出“锦里古街”的主要特点,不超过45字。(6分)走进锦里大门,右侧第一家就是大名鼎鼎的“三顾园”。“三顾园”的正对面,就是“三国茶园”。在这里与朋友相聚,仿佛是现代版的“茶园”三结义。漫步古色古香的锦里古街,一个个三国英雄纷至沓来,令人沉醉。锦里的建筑色彩总体上以青黑、灰白、木黄为主色,带有典型的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顺着古朴的青石街巷,蜀秀、蜀锦、竹帘画、剪纸、泥塑等川西手工制品一一映入眼帘;赶庙会、贴门神、黄包车等远去的老成都场景再现古街,鳞次栉比的店铺,随风飘动的招幌,茶楼酒肆的喧嚣热闹,明月映照下的歌舞升平,呈现出一种闲适、从容的生活状态。锦里,已经成为外地游客和成都市民流连之所。20将下面的长句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以适当增删词语,但不能改变原意。)(6分)巴尔的摩地方法院2012年5月30日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45万美元巨款。_六、本大题1小题,60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开始他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后来他又想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蜗牛知道自己生命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草丛中。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不少于800字。不得套作,不得抄袭。湛江一中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级语文科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题号考点分值答案说明1字音识记3bachn/zhn, pio/bio, jng bq/j, din/din, m/m csu/s, lu, qio/qio dcn, p/f, sh/sh2词语使用3ca入木三分:相传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木板上写字,刻字的人发现墨汁透人木板有三分深。后用来形容书法有力,也用来比喻议论、见解深刻。b唇齿相依:比喻关系密切,互相依存。c道路以目:在路上遇到不敢交谈,只是以目示意。形容人们对残暴统治的憎恨和恐惧。此处不合语境。d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补接在好的东西后面,前后两部分非常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3病句辨析3da介词误用。将“对”改为“给”。 b“不但,而且”的递进关系反了。c句式杂糅,改为“关键在于知识”或“知识起决定性作用”。4语言连贯3a对应雪花的每个特点去衔接即可。5文言实词3c“周”是“环抱”、“围绕”的意思。6文言虚词3da第一个“于”字表被动;第二个“于”字作介词,是“在”的意思。b第一个“之”字,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第二个“之”字,结构助词,相当于“的”。c第一个“而”字表转折关系,第二个“而”字表并列关系。d“乃”字都是“于是、就”的意思。7信息筛选3b两句不合题干要求。8内容归纳3b全文写出了永州山水之美,但作者要表达的重点在于赞美新刺史和新堂时发表自己的政治见解,希望新刺史做到因俗成化,除残佑仁,废贪立廉,抚慰百姓。9【文言翻译】(10分) (1)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既”1分,“理甚无事”1分,“异”1分,大意1分。)(2)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围绕)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森然”1分,“周”1分,大意1分。)(3)(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继公之理者”2分,大意1分。)【参考译文】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象深谷、陡壁、深渊等自然风景,就得必须用车子运来山石,修通水道,跨过险峻的地方,使老百姓劳命伤财才能建造出来,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风貌,却是无法办到的,既要使百姓过得舒适,又可顺其原貌,保全天然之态,在过去是难以办到的,可现在永州出现了。永州实际是九嶷山的余脉。那些开始整治规划永州的人,围着山头修筑了永州城。城中满是石头,却被深草遮盖着,有泉水,却被泥土所埋没,成了毒蛇穿梭,野兽出没的地方。生长茂盛的树与劣质的树,佳花与毒草,杂乱地混杂在一起竞长。因此永州被称为荒凉秽废的地方。韦公到永州作刺史已过一个多月了,政事治理得很出色,社会平安无事。他看见那地方,觉得奇妙。于是命令除掉丛生的乱草,平整道路,割掉的杂草堆起来象小山一样,又清除河中的淤泥,河水便清亮起来。杂草焚烧,河道疏通过后,奇特的地形便显现出来了。清与浊便区别开来,美与丑便不再混淆不清,看那些树木,苍翠清丽,舒展繁茂,看那蓄水,微澜动漾,曲折环绕。千奇百怪的石头众多而且整齐,矗拥在四周,有的似列队,有的象跪伏,有的若站立,有的如卧倒。洞穴蜿蜒幽远,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于是在那里修筑房屋,作为游览的居所。那各种景物,无一件不与地形地势相辅相存,相得益彰,似乎在大厅四周呈献它们的特色。城外连绵高大的峰峦,以及密林丛生的山脉,融为一体,有的隐晦不清,有的明晰可见。近处融合碧绿的原野,远处与蓝天相衬。这些景物现在都汇集到城门里面。于是韦公便邀请各方宾客进来观游,接着又宴请宾客。有人称贺说:“看了韦公所做的一切,便可了解韦公的志向。韦公不破坏原有地势而造就了美丽的景致,难道不是想顺应民间习俗而教化民众吗?韦公铲除丑恶的东西,留取美好的事物,难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吗?韦公清除浊流而使流水变清,难道不是想除却贪污而建立廉政的风气吗?韦公登高望远,难道不是想抚慰百姓吗?如果从这些角度来看,那这座大堂就不仅仅是为了欣赏草木、土石、泉流,观看山林而修建的。它将使韦公之后的永州长官们能从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我请求将上面所说的一切刻写在石碑上,放置在大厅的角落里,作为后来刺史们借鉴的典范。10【古诗鉴赏】(7分) (1)相同点:词句和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抗金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之志和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不同点: a 词句抒发了对自己不被理解的慨叹,突出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心境。 b诗句着重表达了诗人壮志未酬却已年老鬓衰的悲愤情怀。(2)a“铁骑无声望似水”,望过去,盔甲齐全的骑兵就像一条默默无声的河流。此处运用比喻,形象、具体。这是作者所见,写出军队纪律是那么严明,军容是那么整齐,军队的声势是那么浩大。b“寒灯”“漏声断”“月斜”,写出了环境的冷清凄凉,衬托出作者心境的凄苦悲凉。c上片写梦游中的世界,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慨,虚实结合,梦内梦外的这种反差对比,表达了词人壮志未酬、理想落空的伤感之情和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正确指出一种表现手法1分,结合词句分析2分。)11.【名句名篇】(6分)(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2)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3)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4)卷起千堆雪,一时多少豪杰12【信息整合】(5分)a e(b犯了夸大事实的毛病。原句中只是说“有很多奇妙的细节,为现代建筑技术所不及。”。c犯了张冠李戴的毛病,应是从“明朝”开始形成了建筑无城乡差别的城市。d “城市记忆”非选项所说的“城市里曾经所出现过的人与事”,而是指显示历史上不同时代的建筑特色和其它文化特征的各种痕迹。)13【概念理解】(3分)d(只能证明城市保护工作不科学。)14【内容分析】(4分) (1)建筑无城乡差别 (2)造房子很注重稳固和长久。(3)是一个循环营造的科学体系。(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15【观点把握】(4分) (1)摒弃一味求新,追赶发达国家的心态。(2)旧城改造时,拆迁与否以其历史文化价值作为依据。(3)城市的建设应该根据各地情况采取不同思路,体现文化的差异性,弘扬中国传统的建筑文化。(答对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16【语言品味】(4分)(1)心理描写。表现了培德的紧张不安,怕母亲丢了自己的面子。(2)细节描写(或动作描写)。母亲为自己来看望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省章丘市2025年高三下第二次大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 兰州大学《供热工程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农业大学《中医诊断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土木工程数值计算方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省衢州市教联盟体2024-2025学年初三2月命制英语试题含答案
- 中国音乐学院《大学数学(一)》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华北电力大学《幼儿心理与行为指导》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辽宁省盘锦市第二高级中学2025年高三年级第二学期调研考试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泉州轻工职业学院《国际公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日照市岚山区2025届小学六年级第二学期小升初数学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安徽省马鞍山工业学校专任教师招聘真题
- 初中英语被动语态的教案教学设计
- Web应用漏洞挖掘与修复-全面剖析
- 《文化和旅游领域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知识培训
- 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
- JJF 1338-2012相控阵超声探伤仪校准规范
- 教练员教学质量信誉考核表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
- 酒店工程部维修工作单
- 军考哲学知识点
- ST5063TQZ清障车改装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