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比较分析.doc_第1页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比较分析.doc_第2页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比较分析.doc_第3页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比较分析.doc_第4页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比较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内容摘要 软件外包是服务外包的重要组成部分 承接软件外包为发展中 国家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中印同为发展中国家 在软件产业外包出 口领域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本文综合运用比较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等研究方法 主要比 较研究印度和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模式 首先阐述了印度和中国承 接软件外包的概况 运用数据和图表的方式进行说明 其次 用 SWOT 模型比较印中两国承接模式 分别从优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 四方面阐述印中两国在承接软件外包上的竞争力 最后 分析印中 在过去 现在和未来承接软件外包方面的竞争与合作 并提出未来 在合作大于竞争的形势下 两国应该争取发挥各自优势 克服劣势 抓住机遇并转移威胁 在人力资源 市场 国家层面和应对金融危 机方面进行合作的建议 关键词 关键词 软件外包 服务外包 竞争力 SWOT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ABSTRACT Software outsourc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in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and it gives the developing countries a good opportunity to undertake this service to develop their software industries India and China are both developing countries but exports in the software outsourcing field has created different performance This paper makes use of the competitive analysis method and qualitative analysis and so on It mainly researches the pattern of undertaking software outsourcing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First of all it takes an overview of the situation about India and China s software outsourcing And this paper will apply the data and charts to explain the condition Secondly it applies the SWOT to analyze the model of the two countries There are four aspects to represent the competence of undertaking the service including strength weakness opportunity and threats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on undertaking software outsourcing between India and China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three periods And to give the suggestion to make the two countries to cooperate among human resources market government and dealing with economic crisis the four fields KEYWORDS software outsourcing service outsourcing competitiveness SWOT 正文目录正文目录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引言 1 第一章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概况 2 第一节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及概况 2 一 软件出口产值 2 二 市场分布 3 三 企业规模 3 第二节 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及概况 3 一 软件出口产值 4 二 市场分布 4 三 企业规模 5 第二章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模式比较 6 第一节 SWOT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6 第二节 SWOT 分析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模式 6 一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模式的 SWOT 分析 6 二 中国承接软件外包模式 SWOT 分析 9 第三章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竞争与合作 13 第一节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竞争力总结 13 第二节 处理印中软件外包竞争力的策略 13 结束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 谢 17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引言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 全球的服务业快速发展 服务外包成为当代服务业 发展和经济全球化新浪潮的重要推动力量 由于服务外包有助于跨国公司节约 生产成本 提高质量 整合资源 增加利润和提升竞争力 使得服务外包遍布 各个行业 软件外包是世界软件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已成为当前服务贸易发 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 目前 在现有的数据分析和统计中 印度和爱尔兰是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 主要承接国家 2004 年 印度在全球软件外包服务市场的竞争格局中排名第一 其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114 3 亿美元 所占市场比例为 34 8 爱尔兰位居 第二 其市场规模为 97 5 亿美元 所占整体市场的比例为 29 7 而中国的软 件外包起步晚 规模相对也较小 2005 年 在软件产业国际外包市场中 印度 占了一半以上的份额 而中国所占的市场份额却还不到 5 差距相当大 很多学者对国际服务外包的定义及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 在国际软件外包 的发展和影响方面做出了贡献 许多的文献中也提到了现在在国际上有影响力 的承接软件外包国家发展历程与现状 但没有把两个国家进行对比 从而得出 今后的发展策略 印度和中国作为两个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在国情方面也有很 多的相似之处 在软件产业外包出口领域却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表现 基于这点 对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模式进行 SWOT 比较分析 我国可以借鉴印度的经验 看 到两国未来在这个领域的合作机会 发挥各国在这个方面的优势 从而提升我 国在承接软件外包的竞争力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一章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概况 第一节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及概况 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 受到信息技术革命的刺激 印度信息产业开始发展 随着因特网用户在印度的成倍增长 印度一跃成为世界上软件产业增长最快的 国家 从 1991 年开始 印度抓住了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经济全球化的机遇 采 取有效措施发展软件外包业务 实施向美国和其他工业国家输出软件方面技术 劳动和在当地发展 把自己有优势的网络软件技术服务打入发达国家的市场的 战略 从而使其国内外软件服务市场连成了一个整体 一 软件出口产值 经过将近 20 年的快速发展 印度软件外包产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经济 全球化 制造业与服务业国际流转加速的大背景下 印度充分利用自身的比较 优势 在全世界范围内树立起了 软件外包 这个印度国家品牌 到了 1997 年 印度软件产业的总产值已超过 20 亿美元 软件的出口额则超过 10 亿美元 从 业人员的数量达到 16 万 1998 2001 年 印度软件出口一直保持年均 50 以上 的高速发展 1 到 2001 年 印度的软件出口和软件外包两项指标都超过爱尔兰 一下子成为世界最大的软件外包中心 同时变成全球最大的软件外包承接国 2004 年 印度软件外包市场规模达到 114 3 亿美元 占全球软件外包市场的 34 8 2 据印度全国软件及服务公司协会有关资料显示 印度软件出口逐年上 升 到 2006 年己经高达 236 亿美元 见图 1 1 而在 1990 年的时候 印度 整个国家这个行业的产值才只有 5000 万美元而已 现在印度的软件已出口到全 球 105 个国家和地区 其出口额已经占据并超过了印度全国出口总额的 20 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也超过 2 0 50 100 150 200 250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 出口值 亿美元 软件出口总值 图 1 1 2000 2006 年印度软件出口值变化图 单位 亿美元 数据来源 环球商讯库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软件出口研究报告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56 2 数据来源 NASSCOM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 http www nasscom org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二 市场分布 印度软件外包的主要服务区域是北美 欧盟和日本 见表 1 1 主要服 务的对象则是美国 英国 日本等国家 印度已成为美国最可靠的软件供应国 2003 2004 财年 印度对美国市场出口占出口总额比例为 68 出口欧洲市场占 比为 22 6 2004 2005 财年 美国市场比重相对有所下降 占比为 61 4 而 欧洲市场占比则上升为 23 1 欧洲市场主要是英国 德国 荷兰三国 所占 比例在七成以上 目前美国和欧洲仍然是印度的主要市场 两个地区占印度出 口总量的 90 左右 而且仅美国就占到出口量的 2 3 近几年来 除美国和欧洲 两大主要市场的份额相对比较稳定外 市场多元化趋势日渐明晰 印度对于其 他新兴市场的出口量也都保持两位数的逐年增长 表 1 1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的区域分布表 区域北美欧洲日本东南亚澳洲西亚其他 占印度软 件外包市 场的比重 61 23 4 4 2 2 2 数据来源 傅文彪 上海软件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三 企业规模 从雇员人数上来看 目前 印度软件企业中拥有 2000 员工以上的多达 1700 多家 其中拥有 20000 名员工以上的大型企业达 20 多家 以位居印度第一位的 TCS 公司为例 只是一年的时间 公司员工就从 2006 年的 6 5 万增加到 2007 年 底的 8 5 万 从认证获得情况来看 大多数印度的软件公司都通过了 ISO9000 国际质量与 CMM3质量认证 并且全球每四家拿到 CMM5 级认证的企业中就有 3 家是印度的 第二节 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发展历程及概况 我国的软件业发展始于 20 世纪 80 年代 其规模迅速扩大是在 90 年代后期 然而 因为我国软件业脱胎于国内市场 加上早期对承接国际软件外包不够重 视 所以直到 1999 年前后 我国的软件外包才得以起步 在发展软件外包的过 程中 我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 努力开拓国际市场 利用地缘优势扩大对日韩 的软件外包 在欧美市场中也开始逐步与印度 爱尔兰等国家展开竞争 现今 我国国际软件外包取得了一定成就 已进入持续稳定增长的良性轨道 3 SEI CMM 认证是美国梅隆 卡耐基大学软件工程研究院 SEI 研发的软件能力成熟度模 型 Software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简称 CMM 等级证书 CMM 证书共分五级 1 级为初始型 2 级为重复型 3 级为定义型 4 级为管理型 5 级为优化型 此证书深具权 威性 用于评估软件机构的发展能力 并帮助改善软件生产质量的方法 规范软件开发过 程的管理及工程能力的评估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一 软件出口产值 近年来 我国国际软件外包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出口额从 2000 年的 4 7 亿 美元增长到 2006 年的 40 亿美元 还保持了年均 40 的高增长率 中国软件外 包服务市场的规模也由 2001 年的 1 80 亿美元 上升到 2006 年的 14 3 亿美元 同比增长 55 4 所占比例为全球外包市场的 2 4 赛迪顾问预测 中国软件 外包市场正处于快速扩张阶段 将以 43 的年均长率高速增长 如图 1 3 到 2010 年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将达到 62 7 亿美元 如图 1 2 21 7 31 8 45 3 62 7 85 0 20 40 60 80 100 20072008200920102011 规模 亿美元 软件市场规模 图 1 2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预测 0 00 20 00 40 00 60 00 20072008200920102011 增长率 市场规模增长率 图 1 3 中国软件外包市场规模增长率 数据来源 赛迪顾问 二 市场分布 目前 从我国软件外包承接的市场分布来看 主要发包市场仍然是日本市 场 而对世界主要的软件发包市场 欧洲和美国 我国的软件出口额还较小 据 IDC 统计 2005 年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 10 的日本 提供了我国软件外包 行业收入的 59 而占全球外包市场发包额 80 的欧美 只提供了我国软件外包 行业收入的 20 如图 1 4 所以 从服务出口地区分布看 对日软件出口仍 占据主导地位 欧美出口处于刚起步阶段 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欧欧美美 2 20 0 亚亚洲洲其其他他国国家家 1 14 4 日日本本 5 59 9 其其他他 7 7 图 1 4 2005 年中国承接软件外包的市场比例 数据来源 DIC 三 企业规模 近年来 中国软件企业数量迅猛增长 从事外包出口的企业也逐渐增多 2003 年 中国软件企业约为 8700 多家 登记在册的软件产品数约为 18900 多 件 从业人员约 62 万人 然而截止 2005 年 软件企业已经多达 12600 余家 登记软件产品 30000 余件 中国软件企业虽然数量众多 但规模普遍较小 中 国最大的软件外包公司只有几千人 只占全行业的不到 1 的企业的员工人数达 到 1000 人以上 26 的企业的员工数在 50 200 人 员工人数在 50 人以下的企 业占据了大多数 达到了 67 企业的技术力量薄弱 大多数企业还处在 作 坊式 的经营模式 与印度企业的技术含量相比 可以说是天壤之别 截至 06 年底 共有 29 家中国软件企业通过了 CMM5 级认证 其中包括大连华信 宝信 软件 上海博朗软件 东软 摩托罗拉软件中心 埃森哲中国信息技术中心 大连海辉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二章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模式比较 第一节 SWOT 分析法的基本原理 SWOT 分析法又称为态势分析法 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由旧金山大学的管 理学教授韦里克提出来的 SWOT 四个英文字母分别代表 优势 Strength 劣势 Weakness 机会 Opportunity 威胁 Threat 所谓 SWOT 分析 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等 通过 调查列举出来 然后用系统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 从中得出 一系列相应的结论 从而选择最佳经营战略的方法 从整体上看 SWOT 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为 SW 主要用来分析内部条 件 第二部分为 OT 主要用来分析外部条件 S 是指企业内部的优势 Strengths W 是指企业内部的劣势 Weaknesses O 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机会 Opportunities T 是指企业外部环境的威胁 Threats 优势是指资源 能 力以及其它能被用来建立竞争实力 克服弱点 转移威胁和把握机遇的因素 劣势是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若干不足 如专利保护有待加强 全球性品牌缺失 等 机会是指类似尚未满足的客户需求 新兴的技术 法规的变化以及贸易壁 垒的消除等因素 威胁是指已经出现或潜在负面影响因素 第二节 SWOT 分析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模式 一 印度承接软件外包模式的 SWOT 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 因素 1 人才结构合理 软件产业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是人才 对企业来说 人力资源素质的高低决 定了产品质量 服务和劳动生产率的高低 数量庞大且结构合理的印度软件人 才 有力的推动了印度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 2004 年 在印度软件及服务业出 口部门的工作的人员为 26 万人 其中软件工程师的数量是中国的 6 倍 而且增 长速度非常快 从 1987 1988 年度的 2 5 万人一下子增加到 2003 年的近 25 万 人 印度有着完备的职业教育体系 软件产业发展需要的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 正是由这种职业教育提供的 印度职业培训学校的课程更新速度快 因为计算 机行业平均每 18 个月技更新一次技术 所以很多培训学校差不多一年半就会更 新一次教材 以跟上科技的发展 2 语言文化帮助 印度是英国的前殖民地 英语成为了印度的官方语言之一 一般受过教育 的印度人都会讲英语 印度软件产业从业人员可以通过英语和美国人 欧洲人 顺利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这使得印度企业在语言沟通上还是在软件开发上都没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有任何障碍 可以更好的承接美国等英语国家的外包业务 另一方面 由于宗 教 种姓制度等的原因 印度人大多 安分守己 热爱自己所从事的工作 并且印度的软件人才很能吃苦 具有敬业精神 这为企业按时完成外包任务提 供了保障 3 软件开发 管理能力强 印度的软件企业有一套自己的从人员培训 软件开发的规范化管理 到软 件质量最终检测的标准 把 高质量的软件 按时的工期 最低的成本 定位 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通过严格的软件开发过程管理 印度软件公司产品不仅 品质可靠 而且工期和成本可控 在国外树立了良好的国际形象 赢得了国际 客户的信任从而外包业务大量涌入 美国许多公司都高度评价了印度软件公司 的开发成本 软件质量 可靠性与交货的及时性 在世界计算机软件业中 CMM 等级证书最具有权威性 CMM 认证是衡量一家软件公司是否具备承接大型软件 项目的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准 印度始终坚持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技术质量标准 进行高起点的计算机软件开发 是目前世界上获得 CMM5 级认证软件企业最多的 国家 全球第一家获 CMM5 级认证的 IT 服务公司就是印度维普罗公司 WIPRO 在 2003 年全球 75 家达到 CMM5 级标准的软件公司中 印度占了 42 家 占全球 60 份额 截止到 2004 年年底 有 85 家印度软件企业通过了软件 CMM5 级的评 估认证 据麦肯锡公司的调查表明 全球软件开发项目中只有 16 能按计划完 成 而印度大的软件企业其项目按合同完成率在 95 以上 他们对时间 质量 成本的控制能力的确非常强 二 劣势 WEAKNESS 因素 1 高度依赖国外市场 国内销售额较小 印度软件产业是出口导向型的 国外是它的主要目标市场 1990 年 印度 的软件出口仅有 5 000 万美元 而 2004 年的出口已达 135 亿美元 印度软件现 已出口到世界上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出口 国 然而 印度企业在国内市场的销售额较小 随着出口的逐年递增 印度软 件及相关服务国内销售额在产业销售总额中所占比重逐年递减 2000 2001 财 政年度为 32 1 2004 2005 财政年度该比重已经下降到了 26 1 4 虽然现在印 度软件企业有了一定的规模 但是多数的企业只是处于整个软件产业链的下游 对国外市场过分依赖 产业发展存在一定的风险 印度软件外包业受国外市场 变动的影响很大 例如 印度软件代工工业由于主要依赖美国 9 11 事件 以后 其对外加工订单锐减 有些合同的劳务费也从 45 美元 小时下降到 8 美 元 小时 整个产业受到了很大影响 4 数据来源 NASSCOM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oftware and Service Companies http www nasscom org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2 人力成本 人力成本的不断上升是印度软件外包行业近年来逐步显现的忧患 过去几 年 印度软件外包企业的员工工资年均增长较高 加上竞争激烈 员工流失率 越来越高 迫使企业不得不在员工培训方面投入巨大成本 再者金融危机前卢 比不断升值 印度外包企业逐渐丧失了原有的成本优势 而另外一些亚洲国家 的劳动力成本相对印度而言比较低 使印度企业面临的形式更加严峻 从全球 经济一体化的角度和软件产业的特性来看 软件外包从人力资本较高的国家转 向人力资本较低的国家这是一种必然趋势 三 机会 OPPORTUNITY 因素 1 政府大力支持 印度政府在印度软件外包业的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根据本国国情印 度政府制定了外向型软件发展战略 并出台了一系列发展本国软件产业的优惠 政策 1986 年印度政府制定了 计算机软件出口 软件发展和软件培训政策 降低或减免在计算机系统 硬件和软件进出口方面的关税 鼓励外国投资与外 国技术合作 鼓励进口先进专有技术 在税收方面 印度政府出台了极为优惠 的政策措施 对全部产品用于出口的软件商免征所得税 对在软件园区注册的 企业提供特殊优惠 可享受 10 年免交所得税等 为吸引海内外投资 印度政府 对进入高科技园区的公司进出口软件实行单项赋税政策 还允许外商控股 100 在这些优惠政策的带动下 许多世界著名的信息业公司都把研制中心和 生产基地设在了印度 很多有实力的软件企业在印度设立了研发机构 同时印 度政府规定可对公司研发费用两倍的收入部分免除收入税 目的是为了鼓励软 件公司进行研发 2 软件外包国际大环境有利 从全球的大环境来看 软件服务外包是一个比较新的行业 从长远看发展 潜力巨大 在承接软件外包上印度具有绝对优势和先发优势 在今后的几年里 遭受一些挑战是难免的 但是我们不可小视印度企业的整体实力 未来这些企 业还会有很好的发展 对印度来说是一次良好的成长机会 四 威胁 THREATS 因素 1 新兴国家的竞争 以前 印度 爱尔兰等是老牌的国际软件服务外包的主要承接国家 但是 现在中国 菲律宾 巴西 澳大利亚和俄罗斯等国家也加入了世界软件服务外 包的竞争行列 在全球软件服务外包的竞争格局中 虽然目前印度排名第一 但竞争会越来越激烈 随着这些新兴国家的崛起 印度有逐渐失去领先优势的 危险 2 基础设施落后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相对于中国来说 印度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比较落后的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 印度用于基础设施的投资只占其 GDP 的 4 而中国的这一指标是 9 再比较中 国与印度巨大的 GDP 差别 显然印度在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是十分薄弱的 例 如从电力情况来看 印度电力装机容量仅为 1 亿千瓦 为我国的 1 5 在交通 运输方面 我国的优势也比较明显 印度除了公路总长超过中国以外 其他均 落后于中国 印度相对恶劣的基础设施环境无疑已经成为制约印度软件外包产 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 5 3 经济危机的影响 随着美国的次贷危机的影响 经济危机已经波及全世界 作为美国软件外 包的最主要承接国 印度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美国经济的不振 伴随失业的增 加 政府希望企业把就业机会更多的留在国内 这使得软件企业的外包规模减 小了 二 中国承接软件外包模式 SWOT 分析 一 优势 STRENGTH 因素 1 国内软件企业通过并购 迅速发展 2005 年 5 月 大展并购德国 ICS 成功进入欧洲市场 开始对汽车领域的探 索 并拥有戴姆勒 克莱斯勒等欧洲大客户 2005 年 11 月 大展又完成对广 州杰傲计算机科技公司的并购 及对日本 ANS 日本 GFN 等公司的收购 更是 让大展将 NEC 三菱 东芝等客户收入囊中 加强分食日本市场的能力 2007 年 3 月 1 日 海辉成功收购位于美国加州的尖端 IT 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Envisage Solutions 成为首批成功并购国外同行业公司的中国软件外包企业 6 这些并购 为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 劳动力成本 毋庸置疑 成本低廉的受过教育的劳动力 这是中国拥有的一个明显优势 但是 在一些大城市中大多实施的是英语外包项目 我国与印度相比 成本方 面的优势并非特别突出 全球最大的人力资源公司 ECA 国际 2007 年 2 月 6 日发 表最新全球薪酬趋势调查报告 7 印度员工今年的薪酬预计将上升 7 增幅居全 球之冠 印尼和中国的员工紧随其后 增幅均在 6 左右 再加上当前通胀等因 素 我国劳动力成本会有所增加 但随着更多的跨国公司将外包业务不断从大 城市转向内地二线城市 这一优势还将持续 二 劣势 WEAKNESS 因素 1 缺乏软件人才 人才结构不合理 5 李凡 王巾英 利用 FDI 中国与印度的比较 J 国际经济合作 2006 8 34 37 6 贺丹 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 D 天津财经大学 2008 42 7 全球人力资源公司 ECA 国际 全球薪酬趋势调查报告 2007 年 2 月 6 日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软件外包是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 对于软件外包企业来说 需求最大的就 是人才 我国软件人才市场的现状是需求大于供给的状态 而且需求的缺口越 来越大 近些年 我国高等院校都扩大招生 政府大规模建立职业技术学校和 培训学校 从而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毕业生大幅增加 软件人才供给有了较大幅 度的增长 但是人才需求增长快于供给的增长 缺口还是得不到弥补 从学历 结构来看 我国的软件从业人员主体是大学 本 专科 学历的 研究生 硕士 博士 学历的从业人员数偏低 人才结构不尽合理 我国高校计算机教育存在弊 端 教学内容和社会上实际运用的相差很远 教材更新换代太慢 教材开发和 更新跟不上现代软件技术的发展速度 导致学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实际工作有 相当大的差距 整个软件产业就业人员的实际操作能力不强 2 企业软件开发 管理能力不够 中国软件企业的数量多于印度 几乎是它的两倍 但通过 CMM 高级认证的 软件企业却与印度相差很多 2003 年全球有 75 家软件公司达到 CMM5 级标准 其中印度一个国家就占了 42 家 中国则只有 5 家软件企业 仅为印度的八分 之一 这说明我国软件企业在软件开发与软件过程管理方面的能力还很欠缺 与印度软件企业存在着非常大的差距 虽然中国是继印度和美国之后世界上第 三个拥有 CMM5 级认证企业的国家 但是获得 CMM5 认证的企业凤毛麟角 整体 实力不强 8 三 机会 OPPORTUNITY 因素 1 积极开拓与印度公司的合作 中印两国都拥有自己的软件发包市场 而且两者没有冲突 这对各自企业 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遇 中国可以利用地缘 语言方面的优势 帮助印度进入 很少涉足日韩市场 印度企业也很明白没有中国的帮助 要进入这个市场是非 常困难的 而同时我国也可以借鉴印度在美国和欧盟发展的经验 并学习印度 企业先进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所以两国结成战略联盟 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2 便利的基础设施 中国拥有可实现 99 98 的网络连接率的电信基础设施 能够给予主要软件 基地稳定 不间断的双电源供电 大约 150 个民用机场连接大部分一级和二级 城市 与其他国家如印度 菲律宾等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国空中交通状 况和机场基础设施的改善则使其成为一个更具吸引力的目的地 9 3 借助日韩市场 进入欧美市场 2006 年 我国软件离岸外包的主要市场仍然是日本和韩国 占我国全部软 件外包收入的 56 而过去一年间欧美客户对我国软件外包收入的贡献也上升 8 朱谨 我国软件外包理论 现状 对策研究 D 部门经济研究所 2008 62 9 麦肯锡 将中国打造成全球服务外包行业的巨人 2007 年 1 月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了 8 4 个百分点 达到近 36 IDC 预计 欧美市场未来五年将保持高速增长 年均复合增长率可以达到 48 6 到 2009 年 欧美市场对我国软件外包收入的 贡献率会超过日韩市场 中国企业可以以日韩市场为跳板 在巩固日韩客户的 基础上 向更加广阔的欧美市场进军 4 巨大的国内市场 中国本土企业做软件外包 不仅要去争取国外市场 更要守住国内市场 与印度不同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 社会信息基础设施普及和企业信息化程度 的提高 国内市场的需求就非常大 中国本身就是一个最大的发包方 这个优 势绝对不能让它溜走 2006 年 东软集团以 1 01 亿美元的外包收入 61 1 的 增长率 7 1 的市场份额 继续稳坐中国外包第一的位置 同时 东软成为中 国第一个软件外包收入超过 1 亿美元的软件企业 但是国际软件外包只占东软 营业收入的 10 东软主营收入的 70 10来自国内市场的外包 也正因为中国业 务的推动 使东软成为国内最大的软件与解决方案提供商 可见 外包企业在 国内市场上可以有很大作为 四 威胁 THREATS 因素 1 与印度的差距 从企业发展现状看 我国软件外包企业不论在规模还是在外包质量上都与 印度企业有一定差距 大多数中国企业的管理运营是不够合理的 通过 CMM5 认 证的企业数量也远不如印度 有些小型企业甚至连竞标企业的最低标准都达不 到 因此 我国需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骨干软件企业 应该采取措施支持 软件企业的联合与兼并 尽快缩小与印度的各方面的差距 2 知识产权方面的措施尚未完善 在法制方面 中国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 中国尚未制定在数据隐私保护 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仍相对不力 对设计研发服务的进一 步离岸与外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扰 目前 对外资企业进入 IT 基础设施服务 领域仍然有种种限制 如 需要申请基础电信服务的许可证后才能提供数据中 心管理服务 所有权不得超过 50 等等 与中国相比 印度 爱尔兰等很多国 家不存在相应的许可证或者所有权限制 投资环境相对比较宽松 3 来自东南亚国家的挑战 随着东南亚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越来越多的亚洲国家 像马来西亚 泰 国和越南等 都加入了软件外包的行业 并不断扩展他们的外包市场 而且他 们的人力成本很有竞争力 菲律宾是其中的佼佼者 许多学者也都很看好菲律 宾的发展潜力 它具有内在的专业优势 比如在呼叫中心 人力资源 金融和 会计方面的技术性强项 对于中国来说 这都是必须密切关注的 10 宋歌 中印软件外包服务发展模式对比分析 D 北京 对外经贸大学 2006 10 11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4 全球经济放缓 2008 年 次贷危机 国际油价 美元汇率和通货膨胀 4 个方面成为全球经 济面临的主要风险 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 使世界经济前景变得更加复杂 和不确定 而且 2009 年经济形势并没有好转 不容乐观 这对于正在兴起的中 国软件外包企业是十分不利的因素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第三章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竞争与合作 第一节 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竞争力总结 在 1990 年 2000 年的这 10 年时间里 印度的软件外包产业起步早 有了 很大的发展 为以后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而中国的软件外包产业才刚 刚起步 缺乏基础 发展缓慢 所以这个时期中国软件企业根本无法与印度企 业竞争 从 2000 年以后到现在 印中在承接软件外包方面竞争大于合作 经过将近 十年的发展 中国软件产业有了较快的发展 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占领了一定份 额 由于中国在人力成本 基础设施 市场空间方面具有优势 已经成为主要 新兴的软件外包承接国家 虽然中国在承接软件外包方面和印度的软件外包还 存在较大的差距 但已经成为有力的竞争者 这是一个事实 未来 印度和中国在软件外包方面的合作大于竞争 随着各自长期的发展 两个国家都有了各自占领的市场和拥有的客户 这些是比较固定的 但双方可 以取长补短 开展合作 通过对方的帮助来开拓新的市场和客户 谋求共同的 发展与进步 第二节 处理印中软件外包竞争力的策略 通过上面的 SWOT 分析 在未来 印度和中国在承接软件服务外包方面合作 大于竞争 为了促使两国在这个方面互相借鉴 取长补短 有更好的发展 两 国应该在以下领域进行合作 首先 在人力资源方面 印度企业在软件的研究和开发能力上拥有世界上 的先进水平 各项指标都是新兴的外包承接国家所无法比拟的 当然中国也不 例外 通过和印度公司在人才方面的合作与交流 比如可以派遣中国人员去印 度企业接受学习和培训 可以提高中国软件研究和开发的能力 适当地改变中 国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整体竞争力 同时 印度公司也 可以利用中国人力成本低的优势 和中国的软件企业签订协议 把一些需要低 成本劳动力的流程交给中国企业完成 从而在降低自身企业成本的同时 也完 成业务任务 其次 在市场方面 中国主要的目标市场是韩国和日本 而印度的主要市 场是美国和欧洲 两国在市场上并没有什么冲突 都在各自的市场占据绝对的 领导地位 对于竞争对手具有优势的市场都很少涉足 为了扩大自身的国外市 场 进行合作就顺理成章了 这是一种双赢的结果 印度公司可以借助中国在 地缘 语言等方面的优势进军日韩市场 中国巨大的国内市场也对印度很有吸 引力 中国公司也可以借助印度的力量开拓自己在欧美的市场 可以和印度结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成战略同盟 同时 这样做还可以应对来自另外一些国家在承接软件服务外包 的挑战 巩固自身的地位 再者 在国家层面 印度的基础设施落后 制约着印度企业的发展 相对 而言中国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可以通过国家之间的合作 把我国在基础设 施方面的技术交给印度并帮助他们建设 相反 印度在保护知识产权的立法方 面做得比较出色 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我国的一大劣势 印度政府如果可以 把这个方面的经验和具体的办法传授于我国 那对我国会是很大的帮助 以这 种优势克服劣势的做法是值得的 最后 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方面 2009 年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十分的乐观 印度和中国的软件企业在世界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 情势下 两国在承接软件外包方面的合作 促进各自共同的发展 会带动整个 软件产业的发展 给软件产业带来一些新的动力和刺激 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中国最大的论文知识平台 结束语 随着全球软件外包和承接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 软件外包成为一个热门话 题 本文从行业产值 市场分布和企业规模三方面阐述了印度和中国承接软件 外包的概况 在 SWOT 分析法原理的基础上 分别得出了印度和中国在承接软件 外包模式上的优势 劣势 机会和威胁 最后 总结了印中承接软件外包的竞 争力 在未来两国应在人力资源 市场 国家层面和应对金融危机方面进行合 作 中国软件外包在未来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与具有丰富承接外包经验的印 度进行比较 可以看到我国的优势与不足 借鉴印度的经验并与之合作是未来 发展我国软件外包的必经之路 所以文章的比较分析是极具现实意义的 希望 可以给我国的软件企业提供一些参考 从而取长补短 互惠互利 促进我国软 件行业的更快 更好发展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 J Mark Munoz Dianne H B Welsh Outsourcing in the IT industry The case of the Philippines J Entrepreneurship Mgt 2006 2 111 123 2 Jianqiang Jinyueli Weibing Chen Reidar Conradi Junzhong Ji and Chunnan L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