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问题 资料.doc_第1页
气候问题 资料.doc_第2页
气候问题 资料.doc_第3页
气候问题 资料.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气候问题 资料年度气候问题大事2008年11月23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十六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发表了利马宣言。关于国际合作应对气候变化:宣言气候变化作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各方应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框架下的国际合作全面予以应对。4月8日,联合国2009年第一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德国波恩落下帷幕。谈判有两大议题:一是确定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也就是2013年到2020年的温室气体量化减排目标;二是根据“巴厘岛行动计划”,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资金和技术问题作出具体安排,以期为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达成新的温室气体减排协议进行充分准备。由于发达国家的消极态度,本次谈判关于发达国家进一步减排指标的讨论没有取得任何进展。6月12日,联合国2009年第二次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在德国波恩结束。本次谈判最终形成了一份长达200多页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草案,这将成为年底哥本哈根大会的基础。美国首次提出了较为详尽的建议,称美方愿意达成“全面的协议”。建议核心内容是,把各国分成三个等级。日本政府提出,日本将在2020年比2005年减排15%。这一目标受到欧盟和环保组织的广泛批评。波恩总汇报报道说,通过计算,发现日本的目标仅比京都议定书规定的2012年日本减排指标超出2个百分点。欧盟的立场仍然是,到2020年,欧盟整体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但是如果其他工业国共同参加,欧盟可减排30%。总的来看,草案中发达国家的立场与科学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要求相距甚远。6月17日,中俄元首在俄罗斯发表的联合声明强调,共同确保年底气候变化大会顺利举行。6月2526日,主要经济体能源和气候变化论坛第二次预备会议在巴黎召开。美国、中国、欧盟、澳大利亚、巴西及墨西哥等17个主要经济体(排放大国)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这次会议。法国呼吁,国际社会应紧急行动起来应对气候变化,让今年年底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成为低碳经济的起点。美国提出了“到2020年削减6%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排目标,受到包括欧盟以及中国在内的其他与会者的批评。多数与会代表认为,美国作为当前最大的排放国家,其承诺远远不够,应该做出更大的努力。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努力则得到了各方的充分肯定。7月9日,经济大国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论坛领导人会议下午在意大利拉奎拉举行,出席此次论坛领导人会议的国家除了八国集团成员外,还有巴西、中国、印度、墨西哥、南非、澳大利亚、韩国、印度尼西亚以及12月份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举办国丹麦。会议重点讨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会后发表的17国共同宣言强调将全力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宣言较全面地体现了发展中国家的意愿,维护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这是发展中国家不懈努力的结果。应对气候变化须尊重发展中国家发展需求宣言说,应对气候变化需要尊重发展中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优先需求,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同等重视减缓和适应两个方面。在未来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方面应符合公平原则以及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宣言说,发达国家将带头各自采取与长期目标相协调的中期温室气体减排,并在今年12月哥本哈根会议前在这方面取得强有力的结果。发展中国家也将迅速采取中期行动使排放明显不同于常规水平,促进可持续发展。在哥本哈根会议召开之前,论坛国家将在相关公约框架下通过磋商确定到2050年实质性地减少排放的全球性目标。宣言指出,适应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至关重要,对受影响的发展中国家更是如此。因此需要专门和立即支持最贫困和最脆弱国家适应这种不利影响。宣言表示要针对发展中国家的需要,调动包括现有资金援助之外的其他资源提供更多的支持。7月2728日,首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在美国华盛顿举行。28日,美国和中国签署了关于加强两国在气候变化、能源与环境问题上合作的备忘录。双方同意建立中美气候变化政策对话与合作机制,继续深化两国间的对话磋商与务实合作。双方重申了各自对今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立场。中方认为,哥本哈根谈判必须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其京都议定书的基本框架,严格遵循“巴厘路线图”,成功的关键是确定发达国家中期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此外,双方均表示要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按照公约规定和“巴厘路线图”要求推动谈判进程。两国愿进一步加强政策对话和协调,共同致力于哥本哈根会议取得积极成果。8月31日-月日,由世界气象组织发起的第三届世界气候大会在瑞士日内瓦召开。与会者一致认为,当前面临的最为迫切的问题是需要加强各国间的合作,尤其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的合作,促进气象信息和气象服务的全球共享,以改善全球气候监测和预防现状,更好地应对各种气候变化现象,减少旱涝等灾害造成的损失。会议主题是“为美好的未来提供更好的气象信息全球气候变暖 各国心态各异面对人类共同的生存危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是一个纯粹的道义问题,而是一个国际博弈问题。自1992年联合国里约会议以来,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已经历经了前京都、后京都和哥本哈根进程等几个阶段,但是,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的气候变化谈判仍旧步履蹒跚,年底的哥本哈根会议充满了不确定性。其原因在于,全球气候变暖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带来的影响和收益大不相同海平面上升会导致小岛屿国家生存出现危机,所以参与行动意愿最高;全球变暖危及欧洲冬暖夏凉气候,欧洲国家对此非常敏感;中国、印度、巴西等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经济技术水平和管理相对薄弱,一方面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比较脆弱,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能源消费和温室气体排放需求快速增长;美国能源消费模式是奢侈和浪费型,对强制性减排指标一向持比较消极的态度;石油输出国以石油输出为其经碳济命脉,坚决反对抑制二氧化排放制度议价;俄罗斯、挪威、冰岛等高纬度国家不仅从气候变暖中受益,而且由于本身就是资源和能源大国,因此也持消极立场。面对不同集团和不同矛盾,世界各国要在今年年底哥本哈根会议上达成约束性的框架协议,关键是能否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下达成共识,促使发达国家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承担大幅度量化减排指标。根据这一原则,发达国家率先承担量化减排责任,发展中国家根据自身情况承担相应义务。然而美国等国家认为,如果只是发达国家减排而发展中国家没有作出相应安排,就会出现所谓“碳泄漏”,因而一直颇有微词。他们还认为发达国家只不过较早地运用了大气权利,并没有对发展中国家构成历史责任,现在排放权也应根据传统和习惯基于效率原则予以发放,通过市场就能达到最优状态,因此无需人为干预。美国的论调在金融危机作用下逐渐演变为三种动向:其一,部分发达国家开始回避自己的责任,如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回避此前对京都议定书的承诺;其二,部分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大国强制性减排呼声提高,如日本要求按照经济发展水平和行业排放,对一些发展中国家提出量化要求,欧盟则对中国和印度不点名地提出要在情景照常(BAU)的情况下减排15%到30%;其三,部分发达国家希望改变双轨制气候变化谈判模式,把发达国家承诺减排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长期谈判合并在一起。万变不离其宗,这三种动向实质都是要求改变区别定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身份,而按国家定位责任,从而切割发展中国家阵营,分化“77+中国”集团,最终颠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规范。经过发展中国家坚持和推动,最终坚守住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发展第一和反对过早量化减排的要求也再次得到确认。在全球约束方面,国际社会也要针对能否保持公约全面、有效和持续实施,就减缓、适应、技术转让、资金支持等问题的制度安排进行谈判,并达成共识,促进全球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根据本国国情采取适当的行动。国际社会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目标上已经达成一致,即全球平均气温不应当比工业化前高出2摄氏度。目前各方虽然没有就2020年乃至2050年的量化减排指标达成一致,但发达国家如果承认中期内发展中国家的排放还将继续增长,发达国家就应当承担更大的减排额度。按照当前发展中国家的提议,发达国家应当作为一个整体减排40%以上,才能够为发展中国家留出余地。因此,这一共识或许将为胶着的哥本哈根进程找到妥协的突破口。展望未来,如果发达国家增加承诺减排的力度,并在资金和技术合作上取得突破,推动发展中大国限制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