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doc_第1页
解读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doc_第2页
解读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doc_第3页
解读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doc_第4页
解读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NEWSWORLD新闻世界【摘要】本文就近年来美国电视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呈现出冷遇电视而热播网络的这一现象,尝试从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成功原因、美剧转向网络传播之原因这两个方面作出解读。【关键词】美剧网络跨文化传播日前,广电总局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广播影视局等相关机构发出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 开始加强对互联网视听内容的把关。在此,回顾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具有了一定的现实意义。电视剧历来就是国家文化的良好载体,能很好反映与传播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价值观、大众行为、思维模式、审美趣味等因素。在此意义上,美国电视剧的跨国传播是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方式,也是中美不同文化相溶相斥的一个过程。美剧(即美国电视剧的简称)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历史已久。1979 年中国引进的第一部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 这部科幻题材电视剧让中国观众第一次感受到了美剧的魅力并引起轰动。1980 年另一部对中国观众意义非凡的美剧在10 月的一个周六与大家在电视上见面了,这就是至今仍被许多人念念不忘的加里森敢死队。1990 年,上海电视台第一次引进家庭题材的情景喜剧成长的烦恼,成为经典之作。之后的数年里,美剧在中国电视屏幕持续出现。近年来,韩剧、日剧占据我国外来电视剧大半江山,而人人都爱雷蒙德绝望的主妇等美剧在电视台播出,却只获得冷淡反响。与此相比,网络媒体上美剧却越播越火。美剧为何在中国以网络传播为主进行跨文化传播,究其原因,笔者认为可以从美剧跨文化传播原因和选择网络传播原因两个方面解读。一、美剧跨文化传播成功之因素美剧虽然在电视媒体传播反应冷淡,但是其在网络媒体传播却是及其成功的。这种成功与中国社会文化、美剧自身的种种因素密不可分。1. 中国社会文化基础中国经济文化水平提高与全球化程度的加强为美剧的跨文化传播打下了基础。首先中国近年来学习英语的人数巨增,特别是中青年一代,这是中国教育与社会对英语重视度加强造成的。英语的普及,为美国电视剧甚至美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打下了语言基础。其次,自上个世纪改革开放以来,留学热潮从未衰退。青年一代,甚至少年就开始对留学生活向往, 对外国社会好奇。而美国,正是被誉为留学黄金选择的国度。还有,中国经济文化与国际联系紧密,中国员工在外企上班、与外企合作极为普遍,这些都无可避免的带来了美国文化的传播。最后,多年来美国好莱坞电影的强势传播力度,更是为中国社会接受美剧传播打下了最直接的文化基础。2. 美剧自身因素美剧自身的诸多因素也促进了其跨文化传播的力度。首先,美国电视剧的选题多样。中国电视剧选题大多倾向于历史,现代剧选题重复性高,创新不足。相对于中国电视剧的这种状况,美剧选题多样,经典的类型就有:情景喜剧、都市生活剧、警匪剧、科幻剧与冒险剧等。中国受众可以在美剧中寻求到任何一种自己所喜好的电视剧题材,喜好喜剧可以观看老友记、都市生活可以选择欲望都市或绝望的主妇、警匪剧可以关注越狱或CIS、历史剧可追捧罗马等。总之, 观众在电视剧主题上的多种需求,都可以在美剧中获得满足。其次,美国电视剧往往继承了美国电影的特色,结构上非常有新意与想象力,剧情发展也常常出乎意料,电视剧显得大气紧凑、毫不拖泥带水。相对来说,中国电视剧大多根据小说改编,很少有专门为电视剧而创作的原稿。这使得电视剧更像话剧,剧本守旧,情节平淡。就视觉效果来说,美国电视剧大都追求视觉上的享受,无论是场景的展现,还是人物的衣着化妆,都不遗余力地打造。这些都是当代中国电视剧所无法企及的。可以看到,正是中美电视剧的种种差异,促使了美剧对受众的强烈吸引。另外,美国电视剧的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契合了中国当代中青年的追求。美国电视剧无论选题如何,都呈现着美国式英雄情结。在电视剧中始终贯穿着美国式的理想主义。虽然有些学者将此美剧为何冷遇电视而火遍网络?解读近年来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舒纾学子论文选登96NEWSWORLD新闻世界评价为美国霸权主义文化的倾销,但在现实中这种英雄情结与美国式的理想主义却贴合了市场经济背景下的中国受众的心理需求。隐含在英雄情结与理想主义背后的自我超越与追求坚毅,契合了当前中国大部分年青年自我张扬追求超越的心理需求。而中国本土电视剧大多宣扬传统伦理道德与传统文化,这些因素在中老年受众中更易传播。因此,美剧才会受到中青年的追捧。第三,美国电视剧提供的是一种异域文化吸引。东西方文化巨大差异所产生的距离美感带来的吸引。无论是六人行绝望的主妇还是越狱,美剧所展现出来的文化都与东方文化有巨大的差异, 对于特定事件的不同反应,这种文化上的根本差异,满足了受众追求新奇的心理需求。另外,美国电视剧提供了了解美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的方式。中国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 全球化趋势加大,中美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这促使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需要与渴求了解美国。而美剧又通过娱乐休闲的形式提供了了解美国社会生活的窗口,符合了时代需求。最后,美剧之所以在中国获得一定的成功还要归功于中国教育以及社会对英语的重视。很大部分美剧受众最初接触美剧的动机都是学习英语,因为英语而关注美剧,再因接触美剧而受其内容形式吸引。二、美剧转向网络传播的原因随着新媒体的兴起, 网络的便利,美剧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已不仅仅是电视媒体。相关研究显示,与美剧在电视台冷播的状况相比,美剧在网络上却受到热捧。美剧在中国传播方式由电视转向网络媒体的现实,主要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首先,美剧的季制度制播方式不同于中国电视剧。美剧按照“季”制作与播出,一部系列剧往往包含多个季,一季的电视剧基本保持在25 集左右。一季最初几集播出的同时,最后几集可能正在拍摄,即电视剧在播出的同时,拍摄也在进行。因此,剧情的发展常常会与时事相结合并受到观众的影响。此外,美剧播出方式也不同于中国电视剧,一部系列剧每周只播出一集,由于大多在整点或某点30 分播出, 长度也均为30分钟或60 分钟左右。而中国电视剧剧本是在拍摄之初就已确定, 拍摄完毕之后才会整体播放。播出以日为周期,每日播放几集。在引进美剧时,中国电视媒体选择让美剧顺应中国电视习惯,整体引进,多集连播。即引进已在美国播放的几季,然后每日播放几集。这种引进与播出方式在以往社会可能并不会有太大影响,但在现如今这个信息时代,结果则会大大不同。观众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观看时下最新的美剧。据笔者观察,美国首播的美剧二日以内就可在网络上下载到有完整中文字幕的版本。由此可见,正是中国电视剧与美国电视剧制播上的差异,加上网络的便利,为电视传播转向网络传播提供了需求与可能。其次,翻译与文化的结果。电视台播放的美剧为了适用中国电视媒体的习惯,大都经过对话中文配音与情节删减的。这也是电视台发挥把关人职责的过程,两种文化在电视媒体上冲击的结果。经过配音和删减后的美国电视剧,因其熟悉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变得较能被受众接受,但是在翻译、配音和删减的过程中,电视剧的剧情、人物形象及文化内涵等多方面都受到削弱。相对于电视台的把关,网络对待美剧的态度显得宽松。只是将对话配上中文字幕,其他皆不改动。这就保留了美剧的剧情、人物的原始发音,为受众提供了相对完整的情节与饱满的人物塑造。同时,英语发音也满足了受众英语学习的需求。三是,电视受众与网络受众开始逐渐出现分化。据相关调查表明,中国电视受众中老年观众比例大于中青年观众,城市里中老年观众比例为40.9%,城市里35 岁以上的观众所达比例为58.1%。而第2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08 年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2.98 亿人。其中人数最多的三个年龄段分别是1019 岁占35.2,2029 岁占31.5,3039 岁占17.6。也就是说,中国网络受众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将电视受众与网络受众相对比,可以发现,中国电视受众倾向于中老年,而网络受众大多是中青年。这种受众倾向,再加上美国电视剧自身新奇、科幻、变动等特点更易吸引中青年年龄段受众的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什么美剧在网络上能够获得热播,而电视台则反应冷淡。最后,电脑普及与网络的便利。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受众所拥有的媒体接触手段日益多样。如今接触电脑己经和接触电视媒体一样方便,甚至由于网络的多功能性,受众更倾向于多接触电脑。再加上网络的便利与自主性,这就加大了受众在选择网络接触美剧的力度。此外,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能够熟练操作电脑,这为网络媒体接触美剧提供了技术支持。可以看到,美剧的跨文化传播受到了电视剧制播制度、国家文化、语言差异、受众分布及媒体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些影响在中国的具体环境下带来了美剧传播从电视媒体转向网络传播的现实。三、小结综上所述,美剧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方式是成功的,这种成功是以网络传播为依托,与美剧、中国电视媒体、网络媒体自身特点及受众相联系的。同时,美剧在中国的传播还存在着很多的阻碍, 例如怎样回归到传统电视传播、怎样将跨文化传播中的文化折扣现象降到最低等等,这些都需要传媒人的不断努力与改进。而力图改善互联网视听内容的散漫状态的广电总局关于加强互联网视听节目内容管理的通知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