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1页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2页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3页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4页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 vb 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 2008年09月26日 10:27 摘要:论文主要介绍了传统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方法以及传统工资管理所存在的缺陷与弊端,进而得出使用基于计算机上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必要性。在事业单位以往的工资录入中,计算、合计等需要通过大量的手工完成,数据量多,处理速度慢,而且极易出错,导致工作效率低。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利用计算机来进行工资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论文重点论述了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组成与每个模块的功能。设计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从模块组成、数据连接、功能实现、应用意义等方面着手。模块组成主要包括该工资系统的主要组成模块以及每个模块所要达到的功能。工资管理的每个模块基本上脱离不了数据,所以在数据库设计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数据的高效,减少数据冗余,保证系统的运行速度。数据库我采用ACCESS,在于它与VB的兼容性不错。论文最后论述了用VB与ACCESS编写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过程。设计过程主要以上面的分析的重点作为依据。首先进行基础数据的采集,然后进行工资的核算等。当然作为一个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其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实现工资项目的自定义添加,该系统通过多个工资项目共存于一个数据表中来实现工资项目的自定义添加。在朝这个思想靠近的过程中,在许多小的细节上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关键词:工资管理 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Abstract:Thesis introduces traditional salary office procedure and traditional salary of Business unit manages the defect and drawback existed mainly, and then draws and use the necessity based on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salary on the computer. In Business unit long before, addition about salary needed a lot of work. Quantity of data is much, speed of dealing with data was slow it leaded to inefficiency, tedious and efficiency is not high, in order to solve this contradiction, it is very essential to make use of computer to carry on the management of the salary.Thesis describes salary composition and each function of module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especially. Design salary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make up from module mainly, data connect, function realize, use respects, such as meaning, etc. not to set about. The module makes up the main main composition module including this salary system and function reached of each module. Each module of management of the salary can not break away from the data basically, so when the database is designed, is it considers data high-efficient, reduce datum redundant fully to want. Speed of operation of the security system. I adopt ACCESS in database, lie in it and VBs compatibility is good.Thesis is it writes salary design process of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VB with ACCESS to expound the fact finally. Design process as basis with above focal point of analysis mainly. Carry on the collection of the basic data at first, and then carry on the checking and calculating etc. of salary. Certainly as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 of a piece of salary, an important respect of it is to realize the adding self-definingly of project of the salary, system this realize salary project self-defining to add through coexisting in a data list in a lot of salary projects. While close towards this thought, still there are a lot of defects on a lot of little details.Keyword: The salary managing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目 录目 录 3第一章 引 言 41.1 应用背景 41.2 课题研发的目的与意义 51.3 信息系统介绍 61.3.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 6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 8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 81.4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 91.5 开发原则 91.6 开发方法 101.7 开发环境介绍 101.7.1 数据库技术介绍 101.7.2 Visual basic编程语言简介 131.8 系统介绍 13第二章 系统分析 132.1 需求与可行性分析 132.1.1.需求分析 132.1.2.可行性分析 132.2 数据流分析 142.2.1 手工工资处理流程 142.2.2 电算化工资核算的内容和数据流程 152.3 数据流程图 162.4 系统功能分析 17第三章 系统设计 183.1 设计思想 183.2 功能分析 183.3数据库设计 193.3.1 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 193.3.2 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 223.3.3 数据库连接 26第四章 系统实现 264.1 系统总体目标设计 264.2 数据库设计 264.3 系统实现 27第五章 系统小结 41致 谢 42参考文献 43附录: 44第一章 引 言本课题将设计一个应用与事业单位的工资管理系统。随着国民经济的急速发展,事业单位的工资应用体系也变的越来越复杂,单位中,部门、职务、工作效益等与工资管理有关的信息随之急剧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人工来处理员工的工资不但要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极容易出错。该系统的具体任务就是设计一个事业单位工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执行一系列工作,诸如增加员工添加删除、工资设置、修改、查询、统计等操作。这样就使财务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工资管理任务。1.1 应用背景人类社会正从工业时代阔步迈向信息时代,人们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单位现代化水平的高低。在这种环境下,传统的手工工资管理已经远远落后于信息化管理。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普及,利用计算机实现人事工资的管理势在必行。利用计算机管理工资信息,是适应现代化的要求、推动管理制度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的必要条件;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工资计算、发放、核算的工作量很大,一般不允许出错,如果实行手工操作,每月发放工资须手工填制大量的表格,这就会耗费工作人员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准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计算机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同时计算机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工资管理的效率,也是管理科学化、正规化,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该系统的具体任务就是设计一个工资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由计算机来代替人工执行一系列工作,诸如增加员工添加删除、工资设置、统计、发放、修改、查询等操作。这样就使财务人员可以快捷高效地完成工资管理任务。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一切为用户着想,界面简洁,操作尽量简单明了。计算机的资源是受到限制的,因此充分利用了Visual Basic的功能,在尽可能地减少对系统资源的占用的前提下,设计出功能丰富的软件。 1.2 课题研发的目的与意义工资管理是一项琐碎、复杂而又十分细致的工作,一般不允许发生错误。手工进行工资发放工作,需要反复地进行抄写、计算,不仅花费财务人员大量的时间,而且往往由于抄写不慎,出现张冠李戴,或者由于计算的疏忽,出现工资发放错误的现象。同时工资的发放具有较强的时间限制,必须严格按照单位规定的时间完成计算和发放工作。 正是工资管理的这种重复性、规律性、时间性,使得工资管理计算机化成为可能。计算机进行工资发放工作,不仅能够保证工资核算正确无误、快速输出,而且还可以利用工资数据库对有关工资的各种信息进行统计,服务于财务部门其他方面的核算和财务处理,使会计人员从繁重的手工制作中解脱出来,提高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正确性、全面性。大大提高了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信息时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给整个社会的生活、工作方式带来了一次革命。传统意义上的工资管理的形式和内涵都在发生着本质的变化。以前那种一个会计、一个账本的工资管理形式已经可以被计算机及财务软件所代替。计算机以及相关软件的介入使得工资的管理变得科学化、透明化、简单化。因此,根据不同单位的自身特点开发适合自己的工资管理软件是显得十分必要的。工资管理软件隶属于财务软件(又称会计软件)。中国的财务软件起步于70年代末,经历了从自主开发、委托定点开发向标准化、通用化、商品化、专业化发展几个阶段。三十年来财务软件市场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迅速。在财务软件市场发展中许多知名的骨干企业的作用不容忽视。他们不论是在市场引导方面,还是在财务软件技术和应用发展上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如用友作为我国第一家专业从事商品化财务软件开发推广企业,开创了中国财务软件商品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先河。用友公司在近20年的发展历程中,技术上不断创新,于1990年首创达到国际水平的三维立体电子报表处理系统UFO;1997年首家推出基于32位WIN95平台的管理型财务软件;1998年推出我国第一套BS技术架构的网络财务软件。近年,用友公司在全国巡展,推广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发布“数字化管理”理论成果;发布“网络财务”战略,并推出“网络财务,世纪风潮”大型市场活动,范围遍及全国一百多个大中城市。安易公司、金蝶公司等作为后起之秀在市场上表现突出。国强财务软件的行业解决方案、新中大财务软件的多层结构设计技术将对中国财务软件的应用和技术发展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整个软件产业来说,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是一面亮丽的旗帜。根据信息产业部计算机与微电子发展研究中心(CCID)的市场报告,1999年中国软件市场销售总额为176亿元人民币,其中应用软件占63,而在应用软件中,财务及企业管理软件市场销售总额为48亿元,占应用软件的43.6,占整个软件市场销售额的27.3,是中国软件市场最大的一个板块。足见起重要性。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财务软件模式转向集中式管理;一些行政单位为适应财政预算管理的变革,开始对财务实行集中式管理。可以说集中式财务管理在某些单位来说是一种管理发展的趋势。这种管理模式在以前因网络、通讯技术的限制而无法实施,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基于网络计算,支持集中管理模式的财务软件开始出现在市场,并越来越受到希望采取集中财务管理模式的单位所喜爱。所以,在我国各级事业单位中他们更需要有一个方便、快捷、安全、透明的工资管理软件。1.3 信息系统介绍管理信息系统就是我们常说的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在强调管理,强调信息的现代社会中它越来越得到普及。MIS是一门新的学科,它跨越了若干个领域,比如管理科学、系统科学,运筹学、统计学以及计算机科学。在这些学科的基础上,形成信息收集和加工的方法,从而形成一个纵横交织的系统。它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型学科。管理信息系统的定义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进步也在不断更新。在现阶段普遍认为,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由人和计算机或其他信息处理手段组成的并用于管理信息的系统。管理信息系统能进行信息收集、传输、加工、保存、维护和使用。它能实测国民经济部门或不同单位的各种运行情况,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决策,能利用信息控制国民经济部门或不同单位的活动,并帮助实现其规划目标。管理信息系统是一门综合了管理科学、系统理论、计算机科学的系统性边缘学科。1.3.1 管理信息系统概述20世纪,随着全球经济的蓬勃发展,众多经济学家纷纷提出了新的管理理论。20世纪50年代,西蒙提出管理依赖于信息和决策的思想。同时期的维纳发表了控制论,他认为管理是一个控制过程。1958年,盖尔写到:“管理将以较低的成本得到及时准确的信息,做到较好的控制。”这个时期,计算机开始用于会计工作,出现数据处理一词。1970年,Walter T.Kennevan给刚刚出现的管理信息系统一词下了一个定义:“以口头或书面的形式,在合适的时间向经理、职员以及外界人员提供过去的、现在的、预测未来的有关企业内部及其环境的信息,以帮助他们进行决策。”在这个定义里强调了用信息支持决策,但并没有强调应用模型,没有提到计算机的应用。1985年,管理信息系统的创始人,明尼苏达大学的管理学教授Gordon B.Davis给了管理信息系统一个较完整的定义,即“管理信息系统是一个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手工作业,分析、计划、控制和决策模型以及数据库的人-机系统。它能提供信息支持企业或组织的运行、管理和决策功能。”这个定义全面地说明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目标、功能和组成,而且反映了管理信息系统在当时达到的水平。管理信息系统起初应用于最基础的工作,如打印报表、计算工资、人事管理等,进而发展到企业财务管理、库存管理等单项业务管理,这属于电子数据处理(EDP,Electronic Data Processing)系统。当建立了企业数据库,有了计算机网络从而达到数据共享后,从系统观点出发,实施全局规划和设计信息系统时,就达到管理信息系统的阶段。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系统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人们更加强调管理信息系统能否支持企业高层领导的决策这一功能,更侧重于企业外部信息的收集、综合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和其他人工智能工具能否直接面向决策者,这是决策支持系统(DSS,Decision Support System)的任务。近20年间,国外大公司出现了3种变化:? 抓管理着重于建立MIS系统,使管理技术走向成熟。? 信息是决策的依据,MIS随时为经理们提供信息服务。? 经理通过MIS使其经营计划和具体的业务活动联系在一起。由于以上的变化,MIS应用得到了迅速发展。不仅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自己的MIS,一些中小企业也不例外,普遍建立了公用数据网络,尤其是近年来Internet的飞速发展,Intranet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MIS提供了良好的支持环境。从国际技术发展趋势看,20世纪90年代出现了几种全新的管理技术,相应的MIS开发技术在20世纪90年代也有了新的发展。1.信息综合集成 MIS在计算机网络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支持下,与企业其他的系统,如OA、CAD、CAM、CAPP、在线数据采集系统集成,形成制造业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或者一般企事业单位的综合信息系统(CIIS,Computer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实现办公、管理、计算、设计、控制、监测,以及决策等多功能综合。2. Internet/Intranet 因特网(Internet)已经被广大用户所熟悉,而以因特网技术为基础的企业内部信息系统Intranet既可以通过接入的方式成为因特网的一部分,也可以自成体系,实现企业内部的管理。它可以克服传统MIS存在的系统封闭、用户界面形式不统一、多种软件版本并存、维护移植困难等问题,为新一代企业MIS的开发注入了强劲的活力。3.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为了缩短软件开发的周期,提高软件的质量和标准化水平以及软件的可维护性,越来越多的软件开发公司使用先进的软件开发工具或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工具(CASE,Computer-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如各种可视化建模工具、系统分析和设计工具、软件质量测试工具、软件文档建立和管理工具等。还有各种MIS开发平台和代码生成工具,这些工具极大地方便了MIS的开发。4.多媒体技术 随着计算机性能的提高,MIS采用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用图形、图像、声音替代原来单调的字符形式,给用户提供了一个更加生动真实的应用环境。会计信息系统也称为电算化会计系统,它是以提供会计信息为目的的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主要由帐务处理、报表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应收应付核算、材料核算、销售核算、成本核算等子系统组成。工资核算信息系统是会计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1.3.2 管理信息系统的特点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存在三个要素,这就是人、计算机和数据。人是指企业领导者、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及MIS建设的领导机构和实施机构,他们在系统中起主导作用。MIS是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只靠一些计算机开发人员就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企业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领导的积极参与。计算机技术是MIS得以实施的主要技术。在这些技术中,软件开发是MIS开发的重点。第三个因素也不能忽视。企业的管理数据是MIS正常运行的基础。广义地说,各项管理制度是MIS建设成功的基础。在计算机软件技术中,人机界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分支。MIS人机界面设计一般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1. 以通信功能作为界面设计的核心2. 界面必须始终一致3. 界面必须使用户随时掌握任务的进展情况4. 界面必须能够提供帮助5. 界面友好、使用方便6. 输入画面尽可能接近实际7. 具有较强的容错功能1.3.3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式主要有独立开发方式、委托开发方式、合作开发方式、购买现成软件方式等4种。这4种开发方式各有优点和不足,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技术力量、资金情况、外部环境等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和选择。不论哪种开放方式都需要有单位的领导和业务人员参加,并在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个开发过程中培养、锻炼、壮大该系统的维护队伍。总之,不同的开发方式有不同的长处和短处,需要根据使用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也可综合使用各种开发方式。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计算机处理技术、系统理论、组织结构、管理功能、管理知识等各方面的问题,至今没有一种统一完备的开发方法。但是,每一种开发方法都要遵循相应的开发策略。任何一种开发策略都要明确以下问题:系统要解决的问题、系统可行性研究、系统开发的原则、系统开发前的准备工作、系统开发方法的选择和开发计划的制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方法主要有:结构化生命周期开发方法、原型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过程一般包括系统开发准备、系统调查、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现、系统转换、系统运行与维护、系统评价等步骤。根据开发系统的大小、复杂、投入、方式、方法等因素的不同,各步骤的要求和内容也不同,用户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取舍和计划。1.4 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最终目的是为管理、决策服务,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无外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计算机可快速整理、传输、处理各种数据的特点,处理会计业务,从而更为全面、更为准确的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财务信息;二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数据速度快的特点,处理会计业务,从而更为快捷地提供各种管理、决策所需地财务信息;三是利用计算机对数据分类整理的优点,按管理的要求,对会计核算数据进行各种加工、处理,从而筛选出管理所需的信息;四是会计人员从繁杂的手工核算工作中解脱出来,利用他们懂财务、了解情况的优势,参与分析、参与管理、参与决策。1.5 开发原则创新原则,体现先进性。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十分迅速,要及时了解新技术,使用新技术,使目标系统较原系统有质的飞跃。整体原则,体现完整性。会计管理可以理解为一个合理的“闭环”系统。目标系统应当是这个“闭环”系统的完善会计核算完整的实现计算机管理不一定必须在不同单位的各个方面实现,但必须完整的设计系统的各个方面。不断发展原则,体现超前性。为了提高使用率,有效地发挥会计信息系统的作用,应当注意技术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会计信息系统在开发过程中应注重不断发展和超前意识。经济原则,体现实用性。大而全和高精尖并不是会计信息系统衡量的标准。事实上许多失败的会计信息系统正是由于盲目追求高薪技术而忽视了其实用性。完整实用的文档资料是成功的会计信息系统的标志。科学的开发过程从可行性分析研究开始,经过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等主要阶段。每一个阶段都应有文档资料,并且在开发过程中不断完善和充实。1.6 开发方法在开发方法的选择上,我选择了自顶向下的开发策略:自顶向下的开发策略是从工资管理的整体进行设计,逐步从抽象到具体,从概要设计到详细设计,体现结构化的设计思想。自顶向下是强调由全局到局部、由长远到近期、由上层到下层,从探索、研制一种合理的信息流的模型出发,设计出适合于这种信息流的信息系统。子模块通过信息流确定,而且尽可能的要求每个局部模块优化建立在全局优化的指导下。第一层首先分析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系统环境、系统边界、系统的总目标,然后分析系统完成总目标所应具有的功能以及实现这些功能的信息需求。第二层是模块级。根据系统的目标、功能以及需求,导出各个模块的目标、功能以及信息需求。同理,逐级地推演更下一层地模块,即由上而下、由粗而细、逐级分解、逐层细化。“自顶向下”是一种演绎式的分析方法,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强的分析方法。其具体步骤如下:分析工资核算的目标、环境和系统运行的条件;根据总体目标确定各项具体功能;确定需要决策的内容;根据每项决策的内容确定所需要的信息;为整个系统规定各个功能模块;为要研制的各个功能模块和数据库规定先后顺序。该方法的优点是对整个计划来讲,逻辑性很强;其缺点是难以制定这样大的方案。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在参考了现有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总体规划。事业单位工资管理系统论文 中国电子口岸平台,政府与政府部门、政府部门与企业之间可实现数据交换和共享。数据交换对象包括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社会团体、事业单位、国内外企业、驻华使领馆、个体工商户等;连接方法有:PSTN, ISDN, ADSL,DDN, FR, ATM等有线或GRPS, CDMA等无线接入方式;交换格式包括EDFACT, XML, HTML, WML, SWIFT等。2.3.2事务处理功能.中国电子口岸可为政府部门和企业办理核销审批、加工贸易合同审批、减免税审批、报关单申报、进出口许可证件和外汇核销单和申领、结付汇核销、保税区台帐申请、ATA单证申请等提供实时在线服务。2.3.3身份认证功能.电子政务网上操作谁也见不到谁,不仅要解决安全问题,更要解决信任问题,否则发生法律纠纷难以判定法律责任。中国电子口岸入网用户都要经过工商、税务、质检、外贸、海关、外汇等6个职能管理部门严格的入网资格审查,才能取得入网IC卡开展网上业务,从而有效解决网上业务信任关系和法律责任问题。身份认证包括:对工商、税务、海关、外汇、外贸、技术监督局等政府部门的身份认证;对进出口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外贸工业服务企业、外贸附属企业的身份认证;对个体工商户的身份认证。2.3.4存证举证功能.根据国家行政管理机关的授权以及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与各用户单位之间签订的协议,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针对部门联网应用项目承担存证举证的责任,电子数据存证期为20年。2.3.5标准转换功能.按照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各部门以及企业用户的需要,由上海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对交换数据进行代码转换,如组织机构代码转换,业务单证代码转换,参数数据代码转换。2.3.6查询统计功能. 根据提供共享业务数据主管部门或单位的授权,有控制地开放数据查询和统计服务。共享数据包括进出口报关单数据、企业经济户口档案数据、外汇核销单数据、海陆空铁邮及快件等货运数据、知识产权数据等。2.3.7网上支付功能.针对用户支付税费和货款的需求,由中国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商业银行在中国电子口岸设立网上银行,为用户开设电子帐户,提供资金支持、信用担保、帐务管理等多种金融服务。2.3.8网络隔离功能.企业及个人与政府部门的联网通过电子口岸实现“一点接入”,使上海电子口岸成为上海市政府网关,并实现政府网与互联网的逻辑隔离,从而确保政府网络的安全性。3.文献综述3.1国内研究现状上海海关关长孙毅彪在题为共识共进共赢长三角通关管理一体化新思路的报告中指出加快推进地方电子口岸建设,深化“大通关”工程建设扩大上海电子口岸的应用面,实现上海口岸所有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的“一点式”接入。拓宽上海电子口岸的覆盖范围,与长三角和长江流域主要口岸城市互联,推动长三角各地方电子口岸的互通和对接。同时,加强与地方党政机关、口岸相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按照区域通关改革的进度和要求,协调口岸相关管理部门实施配套改革,建立海关与口岸管理部门的协作机制,有效提升区域整体通关效率。中国海关杂志专栏评论学者刑海洋也在相关文章中指出口岸是国家的门户,在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加入 WT0 后,对外贸易量增大,就更有必要建设和完善电子口岸。针对目前上海市的电子口岸发展存在的一下特征:1. 外经贸企业对发展电子口岸的意识薄弱2. 电子口岸的发展缺乏专业性服务3. 电子商务的安全问题是影响其发展的又一大障碍4. 普遍缺乏国际电子口岸的商务人才他提出了以加强部门间的协调, 加大宣传力度, 务实地发展电子口岸, 培养适应电子口岸发展的专门人才来推进本地区电子口岸发展的进程. 明确了地方政府在口岸建设中具有组织和管理能力,政府必须努力提高电子口岸的调控能力。要提高政府的管理调控能力,必须先明确相应的管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3.2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4.1电子口岸的内容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销、转关运输等各种进出口手续。理调控主体,政府内各部门要加强协调和合作,努力培育电子口岸市场.3.2国外研究现状20世纪末,在信息革命和电子技术的推动下,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无纸化迅猛发展,世界各国均加强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美国学者瑞维卡拉科塔和安德鲁B惠斯顿1995年提出3P(人员people、程序process、合作partnership,即精干的人员,实用高效的程序,与外界良好的合作)发展战略,更注重海关内部、海关与企业之间以及海关与相关部门之间相互作用的观念和方式的变化。通过对守法评估、客户导向和经济担保实施了电子化的程序管理,把海关的监管活动当作生产产品的过程来加以管理,投入的是海关的管理资源(如人力、物力、信息、法规和社会需求),产出的是海关监管的整体效果(包括通关速度、查验比例、税款数量、查获违禁品数量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立法为管理信息化提供了法律保障;推行了预报关方式,促进电子口岸工作效率的提高。澳大利亚,通关模式体现了在货物到达前,通过准确及时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对高风险货物进行认定例外干涉.对信誉客户的灵活报关安排;定期的报关或延期的关税交付四个主要概念。新加坡作为一座岛国花园城市口岸物流是其整个国家竞争力的良好体现.因此,新加坡学者早在20多年前就已经开始了对电子口岸建设的研究,新加坡的电子政务开展情况被封为是全球电子政务的典范.新加坡学者认为在考虑电子口岸建设的时候应该以宏观的眼光看待,主要考虑协调政府和工商界的交流:风险管理和企业分类;安全的电子通关平台;电子商务和网络安全的立法5个方面。承认不同的机构在电子通关控制中拥有不同的优先权,电子口岸的建设目的是为了提高通关速度,树立新加坡世界一流口岸的需要.然而,日本海事大学学者在其EMBA学位论文提到口岸通关工作效率问题研究更强调不同权利机关之间的合作是提高电子通关效率的基础。运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加强协调过程,以电子报关和电子审单为基础,新加坡海关和其他政府部门尝试建立一种称为无缝的“一站式”电子通关系统,这意味着只需要一次报关,客户就可以完成进出口通关程序,这一次性的报关包含了所有涉及到的部门,如海关、商检、口岸、运输公司、银行和税务等。4. 电子口岸相关问题的研究4.1电子口岸的内容中国电子口岸系统的整体框架是:利用IT技术和电信公网(Internet),将国家外经贸、海关、国检、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各行政管理机关分别管理的整个进出口业务过程中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数据电子化以“电子底帐”的形式存放到公共数据中心,实现各行政管理部门内部网与公共数据中心连接,在一个完全互联的平台上,实现国家12个部委进行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核查,而企业上网就可以办理报关、出口退税、外汇核中国电子口岸系统整体框架如下图(表1.1)所示: 资料来源:上海海关网5.上海电子口岸发展面临的环境形势分析5.1宏观环境目前国际局势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会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和发展方向不会改变,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上海发展的国际政治环境也不会发生显著变化。我国坚定不移地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紧紧抓住和用好2 1世纪头二十年这个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本国经济.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在信息技术革命与跨国公司扩张的推动一下,生产国际化、贸易自由化和区域一体化不断突破国界的限制,商品、服务、资本与信息的跨国流动规模日趋扩大,世界范围内配置资源的效率不断提高,各国、各地区间经济相互依赖程度空前增加,竞争与合作逐渐成为国际经济活动的主旋律。这种贸易国际化的趋势必然要求海关作业也以同样国际化的标准进行,电子口岸建设和完善已经是刻不容缓的事情.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将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人文环境。根据国际交流的新需求、新挑战,积极推动与国际大都市相符的人文环境,推进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在弘扬民族文化的同时,吸收西洋文化内涵,发展能够代表当今世界最新时尚,体现当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最新要求,与国际大都市相匹配的社会文化结构、时代精神风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不断变革创新与冒险精神,充满活力与较高素质的人文环境。从技术环境上来看,讲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科技与经济、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更加紧密。知识经济、网络经济、信息社会使得上海电子口岸建设适应运输工具大型化,口岸运作信息化、网络化,口岸服务高效化、便捷化:能够做到信息资源共享,真正实现与国际接轨的无纸化贸易。5.2微观环境从空港来看,上海口岸的目标是建设航空枢纽,而周边的香港、仁川、新加坡和吉隆坡都提出了类似的目标:香港机场管理当局的宗旨是本着保持香港主要国际及地区航空中心地位和目标,致力于成为世界级的机场营运机构;韩国仁川机场战略目标为“21世纪东北亚的一流航空枢纽,力争成为欧美大陆从空中进入北太平洋地区的门户.新加坡机场已获得“亚洲最佳机场”和“全球顾客最满意机场”殊荣,战略定位为把樟宜建成世界空中交通枢纽和世界最好的机场;吉隆坡机场的目标则是力争成为东南亚的客货运中枢。对此,国家民航总局和上海市政府十分重视,成立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建设联合领导小组,制定了推进上海航空枢纽行动方案,各相关部门正按行动方案的内容分阶段逐步推进,力争2007年初步确立上海航空枢纽地位。从海港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应该以东亚地区集装箱枢纽港为优先发展目标。这是因为:一是从运输方式看,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运输中的80%-90%由国际海运来承担,国际海运的特点造成了国际航运的船舶大型化、集装箱化,而多式联运的综合物流系统以及信息化的发展使集装箱运输成为国际海运中最重要也是最有发展潜力的运输方式;二是从地域因素看,据分析和预测,2005年全球出口量将有53%来自亚洲,而亚洲的进口占全球进口量的37%,同时出口北美、欧洲的货量也将在未来4年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毫无疑问,亚洲目前及今后将继续是全球集装箱运输发展前景最好、市场最繁荣的地区,特别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与大力发展,必将进一步促使亚洲成为全球集装箱运输竞争的焦点。东亚地区已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地区.,上海应努力抓住机遇,大力发展电子口岸业务。5.3内部环境根据上海近几年的发展总体情况来看,上海口岸承接20世纪90年代以来良好的发展态势,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增长的幅度也越来越大。上海海港口岸集装箱量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8. 36,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32%;货物吞吐量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15. 42%,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19.7 % .上海空港口岸进出口货邮近5年的平均增长率为28. 61,近3年平均增长率为38. 2%,出入境旅客近5年平均增长率为20. 31%(由于“非典”的影响2003年增长率为一14. 21)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给上海口岸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为上海电子口岸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提高上海口岸国际竞争力提供有利条件。 上海航空枢纽建设的总体目标是:构建完善的国内国际航线网络,成为连接世界各地与中国的空中门户,建成亚太地区的核心枢纽,最终成为世界航空网络的重要节点;成为集本地运量集散功能、门户枢纽功能(国内到国际中转、国际到国内中转)、国内中转功能和国际中转功能为一体的大型复合枢纽;上海空港建设的加快为上海空港建设带来机遇. 为上海空港口岸的建设带来机遇。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以上海为中心、江苏浙江为两翼所组成的一个港口群的概念,其核心就是要拥有国际集装箱枢纽港,关键是洋山深水港建设。2005年6月,国务院批复设立洋山保税港区,这对于改善洋山深水港区的口岸政策软环境,提升其国际综合竞争力,确立国际集装箱枢纽港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我们将以有利于形成上海电子口岸优势和功能提高,有利于形成便捷高效的通关环境,有利于形成电子口岸监管协调统一发挥整体优势,体现“一线放开,二线管住,区内自由”为原则,力求通关手续更简便、通关流程更优化、通关速度更快捷、通关服务更完善、口岸管理更科学。使上海电子口岸贸易物流功能不断增强;上海口岸电子通关查验功能不断完善;上海电子口岸货运货代服务业不断发展;上海电子口岸贸易和投资环境不断优化。6上海电子口岸现状及分析6.1上海电子口岸现状上海电子口岸工程于2001年5月24日开始在海关总署和上海市政府共同筹建下成立.同日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上海分中心正式挂牌成立,它是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在全国建立的第一个分中心。该中心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口岸电子执法系统建设取得了新的突破。上海市以电子口岸建设为契机,实施“大通关”工程,建立“大通关”工作协调机制,积极推进“大通关”工作。在上海市政府的协调下,由上海市信息办、上海市计委、上海市外经贸委、上海海关、中国电信集团、上海交通大学等单位联手协作,组建了上海亿通国际股份有限公司,形成了集国际经贸信息、港口物流信息和政府监管信息于一体的权威的电子口岸信息统一发布平台亿通网。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口岸一般进口货物通关提货时间,海运已经压缩为48小时左右(不涉税的货物仅24-36小时),空运压缩为14个小时左右。特定地区通关效率的提高更是明显:外高桥保税区49家空运进口“直通式”试点企业,通关时间仅需6小时,40%的货物4小时内通关;松江出口加工区货物快速通关,时间不超过4小时;空运国际快件通关时间由原来的平均36个小时缩短为2小时;上海海关的进出口无纸通关试点,至今已有3千余票(次)货物通关,对不涉税,不需查验的货物,海关从电子审单到放行仅需5分钟。上海市电子口岸“大通关”的提速,极大地促进了口岸管理的规范化,不仅口岸执法单位实现了有效监督,而且促使中介管理机构规模经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进出口企业更是交口称赞,一致反映实行电子“大通关”后,口岸工作效率明显提高,企业通关成本显著下降。据上海菲利浦电子元件公司介绍,仅2001年一年,该企业因通关速度提高就节省了180万美元,公司投资总额已由1996年的2300万美元扩大到2001年的10600万美元;富士施乐公司反映,由于以前通关效率不快,不得不储存大量零配件,大通关后,该公司的仓储下降了10%,客户满意度出由73%提高到92%; IBM公司反映,通关效率提高后,企业成本降低了20%-25%,增强了企业对市场的灵敏度,上海IBM公司已成为总公司的亚太区物流中心,2001年又新增投资3亿美元在上海建立芯片封装厂。目前,上海市正在深化和完善电子口岸建设工作,扩大无纸通关试点范围,目标是在2007年年底前,上海口岸通关效率和水平接近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即海运进出口货物通关提关货在24小时内完成,空运在12小时内完成。其中重点区域和IT等重点产业及有快速提货要求企业的通关提货时间在8小时以内完成;区内生产性企业的空运进口货物,从飞机落地到运达企业在6小时内完成,出口加工区内企业空运进口货物在4小时内完成。6.2上海电子口岸现状分析中国电子口岸作为新生事物,尤其是作为一个跨12个部委庞大的信息系统,在实现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信息共享、促进经贸发展的同时,目前也存在一些显性或隐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将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中国电子口岸的建设,影响电子口岸的效能的发挥。6.2.1信息共享问题. 电子口岸的正常运转涉及到12个部委的相互协调与相互配合,最重要的能实现信息共享,以提高办事效率和执法透明度和公正度。然而,尽管有国务院的统一领导与积极推动,但电子口岸系统的信息共享并不容乐观。首先是遭到一些机构掩盖落后的本能抵制。如海关总署曾希望与某机构共享海关的数据,但该机构却拒绝接收;问题反映到国务院,有关领导先后批示要求加快该机构与海关总署的联网,但该机构却迟迟不愿意联网。原来,该机构采用的系统在技术上有缺陷,虽然明知联网能大大提高工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