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语音韵学必读与必备书目述要拙文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在汉字文化分四期连载(详下文3),该文发表后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尤其是受到了青年学子的普遍欢迎,也受到了一些音韵学导师的重视,纷纷要求我刊出汉语音韵学必读与必备书目,这里刊出的书目是我于1999年在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给研究生授课时所开列,后来屡作修改,今在本刊刊出,每本书后略加按语,供广大的音韵学爱好者参考,并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指教。所列书目基本上均是中文撰写,有关外文书目从略。必读书目中黑体字部分为特别重要者。 本书目的分类框架如下: 壹 汉语音韵学必读书目(含篇目) 一、汉语音韵学本体必读书目:(一)通论;(二)中古音;(三)上古音;(四)近代音;(五)音韵学方法论。二、与汉语音韵学密切相关学科必读书目:(一)普通语音学与音位学;(二)历史语言学;(三)汉语方言学;(四)汉藏语比较语言学。 贰 汉语音韵学必备书目 一、韵书、韵图类;二、古音手册、方音字汇类;三、辞书、目录、索引类;四、字书类;五、论文集类。 本文共介绍“必读书目”54项,“必备书目”30项,总计84项(其中7和49为一书,72是四本书)。下面我们分别加以题录简评。 壹 汉语音韵学必读书目(含篇目)(54项) 一、汉语音韵学本体必读书目 (一) 通论 1.董同龢:汉语音韵学,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5月 按:本书1954年以中国语音史的名称在台湾出版,是后来所出汉语音韵学一书的删节本。1968年在台湾出版本书,是全本。此书长期以来是台湾大学的音韵学教本。这里开列的是大陆印本。全书共分:“引论、国语音系、现代方音、早期官话、切韵系的韵书、等韵图、中古音系、中古声韵母的简化、由中古到现代、古韵分部、上古韵母系统的拟测、上古声母、上古声调的问题”等十三章,附录为“语音略说”。本书是到目前为止介绍汉语音韵学最准确、最全面、最深入的教科书,至今尚无其他教科书可以取代。 2.唐作藩:音韵学教程(第三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按:本书是大陆地区目前流行最广的音韵学教科书,但是只讲中古广韵音系,不讲上古音和近代音。 3.冯蒸:汉语音韵学应记诵基础内容总览,连载于汉字文化2001年第2期、2004年第4期、2005年第1期和2005年第3期 按:本文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和音韵学界的共识,对不同层面的音韵学学习者应该记诵的音韵学基础内容全部列出,使用十分方便。 4.张世禄:中国音韵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 按:本书原出版于1938年,对汉语音韵学史作了全面的论述,史料丰富。但只说到高本汉。1984年重版时以“重印后记”补高本汉、李方桂、包拟古等上古音研究,及各家近代音研究等。 5.王立达编译:汉语研究小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按:本书是从日本1958年出版的中国语学研究史翻译改编的,其“汉语音韵”部分对世界各国研究汉语音韵的情况作了简明的介绍,有助于了解1958年以前的海外汉语音韵研究史。 6.杨剑桥:汉语现代音韵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按:本书对初学者来说内容稍深,适合研究生阅读。本书分两部分,一总论,二分论,兼有音韵学史和音韵学前沿问题论述两个作用。 (二) 中古音 7.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按:本书是关于汉语中古音研究的经典名 著。全书共分四卷,此处主要看第三卷“历史上的研究”。该卷系从历史语言学的角度讲汉语中古音构拟的方法和结论,影响极大。但内容偏深,初学者阅读须有导师指导。 8.李荣:切韵音系,北京:科学出版社,1956 按:本书是关于切韵研究的经典名著,许多论点至今发人深省。笔者一直把此书作为讲授汉语中古音的教科书。 9.邵荣芬:切韵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 按:本书是关于切韵研究的最近著作,论述全面、深入,是在高本汉、董同龠禾 、陆志韦、李荣等学者的有关中古音论著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见解,自成一家之言。尤其对初学者理解中古音的核心问题如重纽、唇音开合以及俟母等问题有直接帮助。笔者一直把此书作为讲授汉语中古音的教科书。 10.清陈澧:切韵考(附外篇),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出版,1984 11.清陈澧:切韵考(附音学论著三种),罗伟豪点校,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按:清人陈澧的切韵考是关于切韵研究的经典名著,从该书中可以了解反切系联法的重要作用和陈氏研究广韵声韵类的结论。陈澧对广韵的校注也很有参考价值。10、11两书任选一种均可,11书有现代学者校注,阅读方便。 12.周祖谟:陈澧切韵考辨误,载问学集(下),北京:中华书局,2004,517580页 按:陈澧系联广韵声、韵类颇有舛误,本文加以刊正,宜与陈书一并参阅。著名音韵学家丁声树先生在1978年曾面嘱笔者如此阅读。 13.方孝岳编:广韵韵图,北京:中华书局,1988 按:本书基本上是根据韵镜和七音略二书编成,但每字加注广韵反切,是阅读理解广韵音系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注文亦有价值。 14.丁声树、李荣:汉语音韵讲义,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84 按:本书原为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举办的普通话语音研究班讲课时的讲义。主要为培养、训练学员调查汉语方言时所必备的中古音知识,本书重点强调中古广韵音系与今普通话语音的联系,条理清晰,足资参考。 15.冯蒸:论切韵的分韵原则:按主要元音和韵尾分韵,不按介音分韵,载语言研究1998年增刊,164185页。又见冯蒸音韵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240262页按:本文有助于理解和判断各家对切韵音系的韵母构拟原则和主要元音的数量。 (三) 上古音 16.王力:汉语史稿(上册),北京:中华书局,1980;(上、中、下合订本)1994 按:本书实际上是一部汉语语音史,可使读者了解从上古至中古和从中古至现代的语音演变,条理清晰。其上古音拟测自成一家之言,在大陆音韵学界影响极大,是当代上古音构拟体系三大家之一(三大家指:王力、李方桂、郑张尚芳)。 17.王力:先秦古韵拟测问题,原载北京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64年5期,后收入王力文集第17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0,291339页 按:本文是理解王力先生上古音韵母构拟体系和构拟方法的最重要的论文。 18.李方桂:上古音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按:本书原发表于1971年台湾出版的清华学报新九卷1、2期合刊,是当代上古音构拟体系三大家之一,是继王力先生汉语史稿后关于上古音构拟的最重要的论著,在国际汉语音韵学界影响极大,其声母系统特别是复声母系统的构拟尤值得注意,初学者阅读偏深,应在阅毕16、17王力的论著后再读此书。 19.美包拟古:原始汉语与汉藏语,潘悟云、冯蒸译,北京:中华书局,1995 按:包拟古(Nicholas C.Bodman)是美国著名汉藏语比较研究学者。本书由4篇论文组成,作者对汉语和藏缅语的同源词认定及汉语上古音的构拟甚具启发性,反映了国外学者对汉语上古音构拟和汉藏语同源词比较的一流水平。 20.龚煌城:汉藏语研究论文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按:本书由15篇论文组成,作者在李方桂先生上古音构拟体系的基础上加以修正推进。反映了汉语上古音构拟和汉藏同源词比较的最新进展和一流水平。 21.郑张尚芳:上古音系,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按:本书是继王力、李方桂二家后关于上古音构拟的最重要论著,在音韵学界影响极大,自成一家之言,是当代上古音构拟体系三大家之一,反映了上古音研究的最新进展和一流水平。本书内容偏深,初学者阅读有难度,应在读毕上述1619几种论著后再读此书。适合有一定音韵学基础的读者阅读。该书260581页为“古音字表”,可视为是检索汉字古音的工具书。 22.冯蒸:论汉语上古声母研究中的考古派与审音派,载汉字文化1998年2期,1730页,又见冯蒸音韵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3554页 按:本文对理解诸家的上古复声母拟测方法和结论有指导性作用。 23.冯蒸:王力、李方桂汉语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中的“重韵”考论:兼论上古音冬部不宜并入侵部和去声韵“至队祭”三部独立说,见冯蒸音韵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55182页 按:本文对理解王力、李方桂和郑张尚芳这三家当代最有影响的上古音韵部构拟体系有指导性作用。 24.王力:诗经韵读,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按:本书把所有诗经入韵字用王力的体系标出上古音读,有助于理解和掌握上古音。 (四) 近代音 25.陆志韦:陆志韦近代汉语音韵论集, 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按:本书共收陆志韦先生关于近代汉语音韵研究的10篇论文,分论:中原音韵、邵雍皇极经世声音唱和图、韵略易通、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韵略汇通、西儒耳目资、五方元音、三教经书文字根本、国语入声演变小注,均为名作,学习者当仔细阅读,以理解其方法和结论。 26.宁继福:中原音韵表稿,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85 按:本书对中原音韵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成一家之言。后附中原音韵全部5833字字表,颇便检索。 27.杨耐思:中原音韵音系,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按:本书对中原音韵音系作了全面的论述,对入声的论述尤值得注意,自成一家之言。 28.邵荣芬:中原雅音研究,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1 按:本书是汉语近代音的专书研究,对初学者在方法论上有指导意义。 29.李新魁:汉语等韵学,北京:中华书局,1986 按:本书对于汉语等韵学的全貌作了概括的论述,并具体介绍了121种等韵学古籍。 30.赵荫棠:等韵源流,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 按:本书是现代学者撰写的第一本等韵学专著,有开创意义。资料丰富,足以启迪后学。 31.冯蒸:赵荫棠音韵学藏书台北目睹记兼论现存的等韵学古籍,载:(1)汉字文化1996年第4期,4960页;(2)人大复刊报刊资料H1语言文字学1997年3期;(3)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冯蒸著,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05436页 按:本文宜与上书一并参阅。本文列有现藏于台湾师范大学的“赵荫棠旧藏音韵学书目录”和“现存等韵学古籍简目”,便于查找有关等韵学古籍。全文文笔生动,可读性强。 32.耿振生:明清等韵学通论,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按:本书是关于明清等韵学的全面介绍。 33.蒋绍愚: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按:本书原名近代汉语研究概况,此为修订增补本,重新撰写,改为今名。本书共分六章,第三章“近代汉语语音研究”有助于读者了解近代汉语语音研究的现状和前沿问题。 (五)音韵学方法论 34.冯蒸:汉语音韵研究方法论,原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3期123141页,又见冯蒸音韵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117页(论文集本在原文基础上有所修订) 按:本文分音韵哲学方法论、音韵逻辑学方法论和学科方法论(其下又分求音类法、求音值法、求音变法三小类)三大类全面介绍了汉语音韵研究的17种方法,适合初学者阅读。 35.冯蒸:高本汉、董同龢、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方法管窥:元音类型说,载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7382页,又见冯蒸音韵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1834页 按:本文有助于读者理解高本汉、董同龠禾 、王力、李方桂拟测汉语中古和上古元音系统的方法,同时可对历史比较法有一个清晰、正确的认识。 36.冯蒸:大匠示人以规矩:从王静如先生教我音韵学看王先生的治学方法,载冯蒸音韵论集,北京:学苑出版社,2006年6月第一版,560573页 按:本文以笔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著名音韵学家王静如先生讲授音韵学的过程,内容生动,文笔流畅,足资参考,为初学者必读之篇目。 37.邵荣芬:我和音韵学研究,载学林春秋二编上册,北京:朝华出版社,1999 按:本文讲述了当代著名音韵学家邵荣芬先生的治学经验和研究音韵学的方法,应仔细阅读。 二、与汉语音韵学密切相关学科必读书目 (一)普通语音学与音位学 38.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按:本书对普通语音学的基本内容作了全面的论述,深入浅出,适合初学者阅读。本书原出版于1957年,后迭经修订,本修订本增加了第七章“音位和音位学”,反映了该领域的较新进展。 39.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按:本书是北京大学讲授语音学的教科书,与上书相比增加了实验语音学的内容,内容较新。 40.王理嘉:音系学基础,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 按:本书对音系学的基本知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适合初学者阅读,但未能反映近二十年来音系学的新进展。 41.郭锦桴:综合语音学,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按:本书对语音学和音系学的基本知识作了深入浅出的介绍。 (二)历史语言学 42.岑麒祥:历史比较语言学讲话,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按:本书篇幅不大,论述亦深入浅出,但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历史语言学文献资料。用中文讲历史语言学有开创意义。 43.徐通锵:历史语言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 按:本书是中国学者撰写的第一本兼具教科书和研究性专著于一体的历史语言学著作,长期以来一直作为北京大学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语言学课程的教科书。但书中有些内容叙述未妥,需阅读英文撰写的历史语言学原著。 以上二书的最大缺点是没有把“历史比较法”的本质构拟步骤讲清楚,要想真正弄懂历史比较法的构拟本质还须看下列二书: 44.A.捷斯尼切卡娅:印欧语亲属关系研究中的问题,劳允栋译,岑麒祥校订,北京:科学出版社,1960 按:重点参阅本书讲原始印欧语有三组舌根音和原始印欧语元音系统拟测的内容。 45.Fox, Anthony: Linguistic Reconstruction: An Introduction to Theory and Method.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 按:本书是本书目开列的唯一一本必读外文书,主要讲构拟的步骤和方法。是目前我所见到的讲历史比较法最好的英文书,所以破例开列。 46.法梅耶:历史语言学中的比较方法 ,岑麒祥译:(1)北京:科学出版社,1957;(2)国外语言学论文选译,北京:语文出版社,1992,185页 按:本书是关于历史比较法的经典性名著,宜与以上四书合并参阅。 47.吴安其:历史语言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按:本书是关于历史语言学的新著,较徐通锵的历史语言学相比增加了许多新资料,也反映了作者的若干新看法,成一家之言。 (三)汉语方言学 48.袁家骅等:汉语方言概要,北京:文字改革出版社,1989 按:本书是关于现代汉语方言全面论述的经典性著作。本书采用传统的八大方言分区法,对于读者了解现代汉语方言的全貌很有意义。 49.瑞典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赵元任、罗常培、李方桂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按:本书共分四卷,此处请重点看第二卷“现代方言的描写语音学”。高氏此卷的撰写极有特色和价值。可惜近年来少有人注意。 50.侯精一主编: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按:本书按照最新的方言分区,对现代汉语的十个方言官话方言(钱曾怡撰)、晋语(侯精一、沈明撰)、吴语(许宝华撰)、徽语(郑张尚芳撰)、湘语(鲍厚星撰)、赣语(颜森撰)、客家话(黄雪贞撰)、粤语(詹伯慧、甘甲才撰)、闽语(李如龙撰)作了全面的介绍。 51.游汝杰:汉语方言学教程,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按:本书共分八章,全面介绍了汉语方言学的基本知识,材料丰富,内容新颖,视角前瞻,别具特色。 52.李如龙:汉语方言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按:全书共分十一章,对方言学的基本知识作了全面介绍,材料较新。 (四)汉藏语比较语言学 53.马学良主编:汉藏语概论,北京:民族出版社,2003 按:本书对汉藏语系的四个语族:汉语族、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作了全面的介绍,各语族的介绍基本上分语音、语法、词汇、方言、文字等五个方面。侧重描写,语料基本上限于中国境内,反映了中国学者对汉藏语系的全面认识。 54.美白保罗:汉藏语概要,罗美珍、乐赛月翻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印,1984 按:本书是美国汉藏语学者白保罗(Paul K .Benedict)所著Sino-Tibetan : A Conspectus(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2)一书的汉译本,是国外学者对汉藏语系研究的最重要成果,虽是一家之言,但足资重视。它对原始藏缅语和汉语古音的构拟以及汉藏语同源词的认定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足补国内汉藏语研究之缺憾。本书被国外学者称为是“汉藏语研究的圣经”。但李方桂先生对本书的方法论有批评。 貮 汉语音韵学必备书目(30项) 一、韵书、韵图类 55.宋陈彭年等:宋本广韵,北京:北京市中国书店,1982 56.周祖谟撰:广韵校本,北京:中华书局,1988 按:以上两种初学者可选备一种,但周祖谟书有校勘记。 57.宋本广韵永禄本韵镜,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按:本书集广韵和韵镜、七音略三书为一,而且韵镜与七音略逐图对照,检索方便。 58.余迺永校注:新校互注宋本广韵,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 按:本书是关于广韵的最新校本,反映了广韵版本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别是对广韵又音的辑录十分完备,足资参考。 59.清梁僧宝:四声韵谱(上、下),北京:古籍出版社,1955 按:本书实集广韵、集韵、玉篇三书为一,编排精细,检索方便,是研究中古音不可或缺的工具书。郑张尚芳先生特别推荐此书,希学者特别留意。 60.沈兼士主编:广韵声系,北京:中华书局,1985 按:本书是检索广韵所收各字全面音读的最方便的工具书,在查检中古音韵地位和一字又读时极为方便,对研究上古音也有帮助。 61.宋丁度等:宋刻集韵,北京:中华书局,1989 按:本书影印的宋刻集韵,卷帙完整,版本优良,后附的集韵字索引对检索集韵异读字极为方便。 62.李新魁:韵镜校证,北京:中华书局,1982 按:本书实分两部分,前一部分是韵镜原书的影印,后一部分是对韵镜作的全面校证。 63.唐陆德明:经典释文,北京:中华书局,1984 按:该书集中了各经典中汉字的异读,对研究上古音和中古音以及古汉语的构词法有重要参考价值。 64.宋司马光撰:宋本切韵指掌图,北京:中华书局,1986 按:本书分20图,按所谓13“摄”排列,记录的是宋代的读书音,是研究近代汉语音韵的必备书。 65.元周德清:中原音韵,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一),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年7月第1版,1982年11月第4次印刷 按:本书是大陆地区关于中原音韵最为普及的印本。 66.照那斯图、杨耐思:蒙古字韵校本,北京:民族出版社,1987 按:本书是一部用八思巴字拼写的元代汉语韵书。八思巴字是元代的一种拼音文字,主要用于拼写汉语和蒙语。本书对研究元代汉语音韵极有价值。 二、古音手册、方音字汇类 67.丁声树编录、李荣参订:古今字音对照手册,北京:中华书局,1982 按:本书收常用字6000左右,据今普通话音检索汉语中古音的音韵地位,检索方便。研究汉语音韵的人可以拿它来推究汉语古今语音的演变。 68.郭锡良:汉字古音手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按:本书性质与上书基本相同,收古代常用汉字8000多个,每字后列出上古和中古的音韵地位,并加注拟音,检索方便。但不区别重纽,中古拟音云、以不分,是其不足。 69.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语言学教研室编:汉语方音字汇(第二版重排本),北京:语文出版社,2003 按:本书收入20个方言点的字音材料,全书收入3000个字目,按普通话音序排列,注中古音韵地位,用国际音标标写方言读音,是汉语音韵研究的重要参考书。本书体例与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第四卷的“方言字汇”相似。 三、辞书、目录、索引类 70.中国语言学大辞典编委会:中国语言学大辞典,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音韵学”卷主编:冯蒸 按:本书“音韵学”卷的收录特点是:除了有关音韵学的人名、书名、术语外,还收录了大量的“学说”类条目,为其他所有工具书所不载,对于了解本学科的进展和研究现状很有参考价值。 71.骈宇骞、王铁柱主编:语言文字词典,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音韵学部分”撰者:冯蒸 按:本书“音韵学部分”收录的很多音韵学条目为其他所有工具书所不载,对研究汉语语音演变史颇有参考价值。 7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中国语言学论文索引甲编(1949前),1978;乙编(增订本)(19501980),1983;丙编(19811990),2005;丁编(19911995),北京:商务印书馆 按:本书已出四编,所收音韵学论文篇目颇为完备,检索方便,便于音韵学研究者参考。其中“丙编”、“丁编”二名为学界通称,非原书所有。 73.李无未主编:音韵学论著指要与总目(上、下),北京:作家出版社,2007 按:本书收录2006年以前中外学者发表的汉语音韵学论著达11000余条,颇为完备。 74.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卷,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8 按:本书“汉语音韵学”部分的主编是著名音韵学家俞敏教授,所收条目虽然不是很多,但代表了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一流水平,其中“阴阳对转”、“梵汉对音”、“汉藏词音比较”、“等韵”等条目尤值得注意。 75.张斌、许威汉主编:中国古代语言学资料汇纂音韵学分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3 按:集中资料,方便检索。 四、字书类 76.汉许慎:说文解字,北京:中华书局,1963 按:本书即通称的说文大徐本,系用清陈昌治所刻的一篆一行本影印,阅读和检索都十分方便。但颇有讹字,使用时要注意。此书被多次重印,置备最近重印的版本即可。 77.冯蒸:说文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外科学各论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长沙卫生职业学院《移动互联网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南省郸城县2025年初三2月命制化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省绍兴市诸暨市浣江教育集团重点中学2025年初三年级总复习质量检测试题(三)物理试题试卷含解析
-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市八校联考2025届初三下学期学习能力诊断数学试题含解析
- 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世界流行文化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省济南市高新区学卷A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农业螨类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安全技术职业学院《表演技能训练(武术表演)》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西安城市建设职业学院《特色食品制备》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托管中心消防应急预案
- 故意伤害(致死)罪与(间接)故意杀人罪的司法辨析
- HCCDP 云迁移认证理论题库
- 2021儿童体格发育评估与管理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 石灰石粉粉检测报告
- 一般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练习题参考模板范本
- TSTIC 110075-2022 三维心脏电生理标测系统
- 110kV变电站主接线一次接线图
- YY/T 1833.1-2022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质量要求和评价第1部分:术语
- LS/T 3246-2017碎米
- GB/T 35347-2017机动车安全技术检测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