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资料参考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0课诗词五首精品教案语文版- 1 - 教学目标: 1、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两首诗歌所表达的感情 2、初步掌握元曲的体裁常识 3、培养诵读的习惯,训练阅读的能力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一)观刈麦1.朗读观刈麦.2.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世称白香山.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是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也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以长恨歌、琵琶行为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成就的一个方面.3.解题.这是作者早期的一首著名讽喻诗.诗歌描写了农民冒着暑热辛勤割麦的情景,并借妇人的诉说,反映了当时租税剥削的惨重和农民生活的困苦.并对自己的“不事农桑”而“吏禄三百石”深感惭愧,表达了他对农民的同情.4.赏析.(1)开头先交代背景,表明是五月麦收的季节.接着写妇女领着小孩往田里去,给正在割麦的青壮年送饭送水.随后就写青壮年农民在南冈低着头割麦,脚下暑气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经累得筋疲力尽,还是不觉得炎热,只是珍惜夏天昼长能够多干点活.写到这里,这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情景已经有力地展现出来.(2)接下来描写了另一种令人心酸的情景:一个贫妇人怀抱着孩子,手里提着破篮子,在割麦者旁边拾麦穗.为什么要来拾麦穗呢?因为她的田地已经“输税尽”为缴纳官税而卖光了,如今无田可种,无麦可收,只好靠拾麦穗充饥.这两种情景交织在一起,有差异又有关联:前者揭示了农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赋税的繁重.(3)诗人由农民生活的痛苦联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适,感到惭愧,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最后的抒情文字是全诗的精华所在,它是作者触景生情的产物,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5.小结观刈麦表现了农家生活的艰难,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深切同情.(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要点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 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 要点提示: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3齐读背诵这首诗. (三) 过零丁洋 1指名朗读过零丁洋. 2四人一小组,思考探究: (1)这首七言律诗首联写了个人和国家的哪几件大事? (2)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要点提示: (1)一是在他21岁时,因科举走人仕途;二是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起兵勤王抗元. (2)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4)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5)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3齐读这首诗.三、布置作业 1背诵今天所学的三首古诗. 2品析下面的诗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四) 己亥杂诗 一、对诗句的理解: 句:在无边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又西下了. 句:自己离开京师回南方,马鞭东指,从此便同朝廷远隔了. 两句:落红并不是无情的东西,它怀恋大自然,即使委落尘埃,也要化作春泥,护有新花生长,作者以落花自比,寄托了要培植人才,为国家和社会竭尽余力的怀抱. 二、赏析: 己亥杂诗共315首.己亥指清道光19年(1839),鸦片战争的前一年,当时龚自珍辞官南归,后又北上迎取眷属,在南北往返途中,写就巨型组诗.本文选自己亥杂诗的第五篇.作者当时愤然辞官,离别亲朋好友,愁肠百结,真可谓“浩荡离愁”.“浩荡”一词,除了说明愁绪之浓,还蕴蓄着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对当政者的愤然、对人民生活的担忧等各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同时我们还可以想象作者辞官之时拂袖而去的情景.“白日斜”是说作者带着离愁南归,因为愁绪郁积在胸中,所以感觉上时间过得很快,不知不觉已日薄西山.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实.“吟鞭”是指诗人的马鞭,“东指”点明了此行的目的地故乡(浙江).“即天涯”是说距离故乡还很远.从这一句,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傍晚时分,立在马上,面向故乡,翘首以盼,随兴赋诗,百感交集.此时诗人在想什么呢?想落红护花.“落红”即落花,全句的本义是说从树上飘落的花瓣并不是无情之物,而是依附地表,腐烂成泥,化作精魂,养育来年的春花.作者借自然的循环法则来自比,表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传达出诗人“不在其位,亦谋其政”的难能可贵的精神,表明了诗人无比坚定的决心,成为千古名句,激励着多少人“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五) 山坡羊潼关怀古 一、导入新课,讲解体裁 1、揭示课题:粗知曲是诗词以外的另一种文学作品 2、讲解体裁: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散套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以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课题的天净沙山坡羊都是标有题目的小令. 二、分析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范读,学生自由散读一次后齐读,教师发现问题进行纠正 2、教师简要讲解: 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到,“如聚”“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意踌躇)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3、独立思考后个别提问: 按写景、抒情、议论给这首曲划分成三个层次.本小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结合后两句来理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老旧电梯井道施工方案
- 四川大学《染整助剂化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惠州学院《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理工大学《文学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小学教室租赁合同
- 霍尼韦尔SM系统
- 2025至2031年中国卷式结束保护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pe管道拉管施工方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二硫化硒洗液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钣金切割机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轨道交通噪声与振动控制技术研究
- 医护人员职业倦怠与心理健康研究
- 外国新闻传播史 课件 陈力丹 第0-7章 绪论、英国新闻传播史-美国新闻传播史
- 精密超精密加工
- 高考重点英语单词高频词汇
- 10月自考现代语言学(00830)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 农村急救体系建设
- 仓库搬运工安全操作培训课程
- 广东省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实施细则(2023年修订版)
- 梯子的安全使用课件
- 老年人的口腔知识讲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