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课时.doc_第1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课时.doc_第2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课时.doc_第3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课时.doc_第4页
始终眷恋着祖国第一课时.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始终眷恋着祖国教案设计 河南省灵宝市川口乡第一初级中学 杜彩琴【设计理念】新课程语文教学标准要求老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而学生则处于教学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就是在教师的适时、适度、适量的引导下学生发现的过程,帮助学生打开知识之窗,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体验知识,感受知识的存在;指导学生应用知识,增强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帮助学生回归知识,促使教材知识活化。学生主动地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要自我思考和探索事物,亲自去发现问题的结论和规律,成为一个发现者。【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阅读本文,掌握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2.整体感知课文,了解钱学森简要生平事迹和科学领域取得的成就。3.理解课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提高对语言的感受能力。过程与方法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引导并结合采用探究式学习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2.培养学生爱国的感情,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用科学文化知识来充实自己的人生价值。【教学重点】 理解一些主要语句的含义,在整个教学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价值观的熏陶,让学生有深度地、创造性地理解文本。【教学难点】 了解精心选材和组织材料对表达中心意思所起的作用。【教学时数】 1课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出示课题) 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披荆斩棘,把智慧锻造成阶梯,留给后来的攀登者。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2007年感动中国颁奖词 这段颁奖词说的是谁呢?(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出本课的课题始终眷恋着祖国二、认识钱学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钱学森“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光荣称号。获“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荣誉称号,钱学森和妻子蒋英在授予荣誉称号仪式上。江泽民在授奖仪式上致词,高度评价了钱学森对我国科技事业做出的贡献。图片上看到的这个人,令我们产生乐敬佩之情 让我们带着目标走进课文,去认识这位名人(设计意图:学生会具体了解有关钱学森简要的生平事迹,体会钱学森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三、出示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掌握本文的生字词2、熟悉课文内容了解钱学森功成名就的辉煌和为返回祖国所作的种种努力。3、探究他身上体现的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质,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目标是动力,但是基础不容忽视,请看预习检测:眷恋 ( ) 遨游 ( ) 螺旋桨 ( ) 萌发( )恐吓( ) 生涯 ( ) 磅( ) 募集 ( )卓越 ( ) 诬蔑( ) 庚子 ( ) 逮捕( )无言( )对 ( )理力争四、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快速浏览课文,试着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文章内容,并理清顺序。拜师求学创业辉煌决心回国饱受折磨胜利归来2.再读课文 讨论问题(一)钱学森归国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在美国学习生活了20年,钱学森夫妇决定回国并报效祖国,但回国之路对他们来说却难而又难,他们到底遭受到哪些阻挠和迫害?请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说一说。明确:(1)美移民局的无理阻挠;(2)美联邦调查局的非法逮捕、关押;(3)美移民局非法限制。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领会艰难的回国之路为表现主题蓄势。) 二这种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返回祖国的决心,他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这些种种非人道的迫害,并没有磨掉钱学森夫妇的返回祖国的意志!他们为回国做了哪些准备?(用原文回答。)明确:(1)总是摆好三只轻便的小箱子。(2)租房只签一年的合同。(3)五年中搬了五次家。(4)还教育孩子他们的祖父和外祖母在想念他们。 (多媒体演示)(设计意图:体悟钱学森对祖国深深的眷恋之情,突出主题。)五、再读课文 品味语言(一)他在写给父亲的信中,不止一次地发出“旅客生涯作到何时”的感叹。他告诉父亲,他不止一次梦见上海,梦见那所伴他度过童年时代的房子。 两个“不止一次”起了怎样的表达作用?你能用贴切的成语来形容钱学森流露的眷恋情思吗?表现对祖国魂牵梦绕的眷恋!第一个是对祖国的眷恋;第二个是对故土的眷恋。魂牵梦绕、望眼欲穿、望穿秋水、归心似箭等。(二)这位次长大为震惊。他认为:钱学森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他曾经说,我宁肯枪毙他,也不愿放他回中国。(1)写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对文章内容和感情的表达起什么作用?(2)如果把引用的话改成客观叙述好不好?为什么?(小组讨论)明确:(1)美国海军次长的态度不仅说明了钱学森的价值,更预示了钱学森回国的道路将艰难而曲折,会受到美国当局的重重阻挠,同时,也反衬了钱学森眷念祖国的深情。(2)如果改为客观叙述不好。那样不能形象地说明钱学森在美国军界首脑人物心目中的重要地位,也不如引用原话显得真实可信。(小组讨论后多媒体演示)齐读一遍美国海军次长的话。(三) 1955年6月,饱受折磨的钱学森为了早日回到祖国,写信给人大常委会,向祖国母亲发出求救的呼声。从钱学森向祖国的人大常委会求救这一举动,你能揣摩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吗? 对新中国的高度信任和报效祖国的急切心情。(设计意图:通过有感情地品读相关语段,抓住中心来理解句意,因为任何一个重要句子都与中心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语言表达的情感。)五、读课文,理清线索线索清楚,脉络分明以时间先后为序 明线眷恋祖国的深情 暗线六、拓展延伸你知道钱学森回到祖国后为祖国的科学事业做出了哪些贡献吗?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部地区爆炸成功。中国的核工业创建于1955年初,毛泽东曾经指出:“中国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的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当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中国政府就发表声明指出:“中国进行核实验,发展核武器是出于防御的目的,并表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使用核武器。”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1970年4月24日,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20世纪50年代,海外学子不顾美、英等国政府的阻挠政策,义无反顾地掀起了回归新中国的浪潮;今天又有许多海外学子纷纷归来报效祖国。你知道哪些,介绍给同学明确:例如李四光、李忠尧、邓稼先、郭永怀等科学家。 年月日,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由美国返抵北京。华罗庚在年应美国伊利诺大学之聘前往讲学。新生的祖国给华罗庚这个历尽坎坷沧桑的知识分子带来了无限希望。到了香港,他写了一封告中国留美同学的公开信。他在这封长达万言的信中,情真意切地动员爱国的知识分子放弃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投入祖国的怀抱尽一份力。他真诚地呼唤说:“朋友们,梁园虽好,非久居之乡。归去来兮!为了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1948年,邓稼先怀着科学救国的理想,远渡重洋去美国留学,在普渡大学当研究员,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有人劝他留在美国,但邓稼先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怀着一颗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 同学们,今天我们 走近伟人,感受到了他的学识和智慧,他拳拳报国的赤子之心和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临近结束的时候,你能用自己的方式对他做出一个评价吗?或者是一句颁奖辞,或者是一幅对联,或者是 放弃优厚待遇,冲破重重阻挠,秉忠心赤胆回国,高风标千古献身国防科技,战胜千难万险,送两弹一星上天,功勋载汗青学海双星托巨子,森空两弹耀神州量性双悟智,天才一贯才两弹一星,成就中国航天之父一代伟人,颂扬华夏外交之雄九、作业布置1课外继续搜集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文和故事。2以若我出国留学了为题完成一篇以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文章,在班级交流。(多媒体演示)【板书设计】拜师求学 时创业辉煌 间始终眷恋着祖国 决心回国 爱国报国的赤子之心饱受折磨 顺胜利回来 序 (多媒体演示)【教学反思】本节课,能够秉承新课程理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学生自学为主、教师引导方法进行学习。我想当学生需要“引导”时我们就站到队伍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